古有茶祖孔明興茶,今有茶人何老護茶

古有茶祖孔明興茶,今有茶人何老護茶

胡成泉

???????

在普洱茶界,提起何老前輩(何仕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絕對個個都豎起大拇指,他是對古樹普洱茶做出巨大貢獻的靈魂人物了,要不是他,真不敢想象普洱茶會走到什么程度,絕對不會有今天的輝煌,稱他為“當代茶圣”一點也不為過,他是僅次于茶祖之后對普洱茶貢獻最大的人物之一了。

?

?

2016年5月20日,在這特殊的日子,有幸到何老的茶室拜訪他老人家,品茗何老之珍品,聆聽何老之教誨,真是三生有幸,可以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形容此時的境界了。每每談到護茶之事與何老的每一款茶品,何老像個老小孩,那笑容是那么的純真,是那么的和藹,那是發(fā)自內心的笑,一下子我也釋懷了,也不拘束了,一點都不像外界傳言:何老是個“犟”人、是個嚴肅的人。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覺到那是老前輩對一個愛茶后生的一種關懷、一份期待、更是一份愛......

?

?

大部分人都知道何老保護邦崴古茶樹的事跡,同時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跡,其實何老是第一個提出并極力推崇古樹普洱茶的人,被稱之為“思茅古茶第一人”。記得當初他提出這概念時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有來自某大學的教授,有來自一些大茶廠的元老......,但時至今日,當初質疑何老的人再也沒有說過話了,整個普洱茶界都只認古樹茶了。當然還有很多我們簡單舉幾個例子說說。

?

?

古樹茶的定義。在普洱茶界都知道,100年以上的茶樹都稱之為古樹,大部分都是這樣認為的:人生七十古來稀,百年都已化古,所以把100年以上的茶樹定之為古樹。其實不然,100年為古茶樹的概念是出自何老之口,因為何老做了深入的研究,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的情況下,100年的茶樹內含物質與200年、300年、500年甚至更長都差不多,但是與臺地茶區(qū)別就很明顯。所以在一次大家準備前往下個目的地時,當時車上有張順高、記者等人,記得當時記者就問車上的人古樹茶要如何定義,何老就把自己的親身試驗說了一遍,當場就說100年以上就統(tǒng)稱之為古茶樹了,當場全部掌聲響起,就這樣,100年就是一個界限了,這就是古樹茶的定義。

?

?

過渡型的由來。現(xiàn)在在普洱茶界都知道茶樹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殊不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茶樹只有野生型跟栽培型之分。發(fā)現(xiàn)邦崴古茶樹后,何老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此樹做出來的干茶內含物跟栽培型的一樣,但是她的花與果實又是野生型的,就這一奇怪現(xiàn)象,何老提出了過渡型的科學理論了,后來被學界所確定了。就這樣,邦崴古茶樹被定性為過渡型古茶樹了,也完善了茶葉的又一定義。

?

?

包裝的改變。2005年以前,一件餅茶的包裝都是30公斤、12筒、用竹編做外框,那是為了方便以前馬幫的運輸與計量單位,在一次搬茶過程中,何老發(fā)現(xiàn)這樣太重了搬不動,竹編又不好保管,何況現(xiàn)在的運輸條件已經改善了,就這樣何老把每件茶葉減半6筒為一件,外包裝用紙箱裝,這樣有利于運輸又有利于存放,誰知現(xiàn)在市面上都全部改變了原始包裝了,都沿用何老的這一做法:一件15公斤,6筒,用紙箱裝。這又是何老的又一貢獻。

?

?

熟茶的發(fā)展方向。在何老茶室,有幸品到何老2001年的熟茶,本來我對熟普也是不太感興趣的,但是此熟茶徹底顛覆了我對熟普的看法,此等熟普我也是第一次品嘗到,在市面上我從未品嘗到如此經典的熟普,她具備了很多高端老生茶的特性。后來跟何老探討交流中,何老說出了讓我記憶猶新的話:“現(xiàn)在的技術條件,生茶誰都會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好,但是熟茶就不然,那是要靠工藝和好的原料,想要做出好的熟茶一定要選用古樹茶做原料,工藝就要靠個人經驗了,要把茶葉當成小孩,哪里不足就要改變哪里,要用心去呵護,時不時去關注她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這樣才能做出好茶,發(fā)酵多少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的?!?/span>

?

?

高度肯定廣東人對普洱茶的貢獻。在談到對普洱茶貢獻最大的哪里人的時候,何老毫不猶豫的說是廣東人,對于廣東人把普洱茶推向巔峰給予肯定和高度評價,時不時豎起大拇指,要不是零幾年廣東人的大力推廣普洱茶是不可能發(fā)展這么迅速的。何老說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本土的有一位高人在幾千人的大會上,連續(xù)說了三遍:“廣東人不懂普洱茶”,當場被何老罵得狗血淋頭,在這些方面何老是秉著公平的態(tài)度的。他本人是非常感謝廣東人以及臺灣人等對普洱茶做出的貢獻。

?

?

對古樹茶的擔憂。在何老茶室同樣慕名而來的還有一位來自山東的茶友孫總,當他翻開手機照片給何老看時,何老的表情凝重,不時的搖頭,發(fā)出嘆息的聲音。孫總給何老看的是冰島廣場有幾棵古樹被水泥圍起來了,何老說這幾棵樹恐怕活不久了,讀過植物學的人都懂,茶樹需要的是酸性物質,而水泥板被雨一沖刷留出來的是堿性物質的,對茶樹的破壞是致命的,這樣不是在保護茶樹反而是在破壞茶樹的生長,這樣生產出來的茶不僅質量不行,還有茶樹也活不長。記得有報道過某一領導為了保護古樹,在樹的四周挖了一米多深的溝,還用鐵絲網把樹圍起來,破壞了茶樹原本的自然生長環(huán)境,當著所有人的面,何老毫不客氣的把這位領導罵了,讓他不要成為千古罪人......。很多例子都是何老最擔憂的,一棵古樹能活百年、千年那是多么的不容易,不要讓這些寶貴的財富毀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我們要為后代積德,總要給后人留下點東西。

?

?

其實還聊了很多,對于普洱茶的發(fā)展方向,我把我們茶之源茶業(yè)·云南第一磨的發(fā)展理念介紹了一下,何老還是很肯定的,只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不要一味的做大而喪失掉最本質的東西,好茶自己是會說話的,入口的東西是騙不了人,所以一定要做真、做精這是何老給我們的建議。

?

?

時間過得太快了,毫無感覺已經是深夜了,我們不忍心打擾何老的休息,因為從下午到晚上何老一直在為我們沖茶,與我們交談,再鐵的身體也是頂不住的,我們只好起身告別,也許是緣分,何老說沒什么東西送我,就送片茶給我,當做紀念。那是何老的珍品,能受此大禮真是受寵若驚,也許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這就是最珍貴的禮物了,不知道該向何老說什么,只有默默的感謝了,同時何老也表示,要是有到深圳一定會到茶之源討杯茶喝,要是能恭迎到何老,那時的茶之源將是蓬蓽生輝。何老把我們送到門口,我們再次深情的握手,久久不放,看著何老殷切的笑容,我們釋放了很多,在此我們只能祝愿何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