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瓷器知識小結(jié)


       斗彩一詞始于清晚。清代瓷器專著《南窯筆記》曾有“填彩”、“點彩”的說法,其工藝特征與斗彩一致。
 
  斗彩一詞寫法也很多,有“逗彩”,也有“豆彩”,前者有青花與五彩逗趣之妙,后者則以瓷器底部泛豆青色為由。后有“斗彩”,為世人皆認,取意為:青花與彩瓷爭雄斗艷。
  斗彩工藝其實理解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即先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出圖案輪廓,施釉燒制成半成品,出窯后再于圖案輪廓上施彩釉復(fù)燒。故有釉上彩和釉下彩(青花)之區(qū)別,其“斗”,斗的就是那釉上、釉下之彩了。
 
  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已成定論。因早期五彩和斗彩界限不清,故史上出現(xiàn)過諸多的混淆。明中葉至清以后,其工藝特征已十分明顯,一目了然。
  斗彩名氣之大,自是毋須多言,史上傳世之佳品,更是耳熟能詳,天字罐、斗彩雞、姹紫高足、紫葡萄等等。在所有彩瓷品當中,斗彩以柔和淡雅著稱。因工藝繁雜,出產(chǎn)量少,故存世不多。
 
  其在當朝的影響程度不如晚清,由于文人的熱衷與總結(jié)逐漸從五彩中剝離出來,獨樹一幟。史上除成化斗彩名聲顯赫外,康雍乾三朝的斗彩亦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責(zé)編: 燕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