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明前的春茶后勁還不如明后的?

  
  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這是居于時間段上的劃分。因為就市場需求來說,明前茶量少,茶質(zhì)也非常好,所以精貴。但是站在消費者和成品的角度上來說,明前茶又不如明后茶。為什么呢?因為明后茶才是真正春茶的主產(chǎn)量之所在,春茶經(jīng)歷過發(fā)芽階段,最終長勢旺好的其實是在明后,這就為成品乃至市場解決了很多剛需。
 
  明前茶如果在雨水量小的時候產(chǎn)量是非常少的,那么導致了在后期收購原料的時候是供不應求的,加上茶商和市場的炒作因素,這就會使得價格的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需求不均,差異化增大,行情變動大,市場連貫性不強,間隙性的發(fā)展成本最終會由消費者來買單,既傷害了做茶的人,也傷害了消費者。
  因此,對于后期茶葉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在成品市場方面來說,不僅要解決“質(zhì)”的問題,還要解決“量”的問題。只有這兩者同時做好了,才能真正談得上“質(zhì)量”,那么很顯然的是,明前茶只能做到質(zhì),而做不到量。比如今年的普洱茶春茶明前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雖然很多名山寨明前茶都非常好,但是受到了自然災害(冰雹)和氣候(雨量不足,干旱)的影響,導致了今年的產(chǎn)量沒有達到預期。不管是茶商收去做成品,還是茶農(nóng)賣毛料,明前茶都跟不上需求,這從利潤角度出發(fā)的話,不管是茶農(nóng)還是茶商來說,都是很難賺到更多錢的。
  畢竟春茶熱不熱,除了諸多因素的結(jié)合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在鮮葉質(zhì)量優(yōu)異的情況下,也需要量來支撐,有了一定體量之后,最后成品市場占有量才會相對大。
 
  如果量少非常少的話,即便是春茶的熱度非常高,那么實質(zhì)性的對市場沒有多大好處。畢竟,最后行情好不好,還是要看成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情況。
 
  而在清明后期,大量春茶都處于長勢非常良好,采摘量非常大的狀態(tài)下,既可解決了茶農(nóng)“有茶樹,無茶采摘”的無耐,也解決了茶商有資金而沒有茶收的尷尬局面。
  一旦所有的量都起來的話,那么流動性就會相對強一些,也就不會出現(xiàn)此處有好的春茶,此處就價格被搶高的事情發(fā)生。總體都能大量采摘,才能源源源不斷輸送給市場,達到相對上的平衡,也就不至于影響后續(xù)成品的面市。
 
  而說到價格方面,一些名山寨茶肯定是繼續(xù)高開高走的,不管是明前還是明后,都會往上攀升,至于能走到什么程度誰也無法預估得到。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唯一能做到的是,盡可能用最少的錢去收購這些名山寨春茶!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