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投資分析:市場本來就沒有寒冬如果有那也是人為的

  普洱茶作為消耗品,只要絕大部分產品質量沒有問題,價格合適,其消費群體一定是非常穩(wěn)定的。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又會帶來穩(wěn)定的現金流,鑒于此普洱茶廣義上來說不會存在真正的寒冬。但是在實際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幾乎每過十年左右,就能看到一個低迷期。
  回顧普洱茶市場過去三十年的歷史,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個很明顯的低迷期。90年代國有茶廠的倒閉潮,2000年初大型茶企舉債度日的困局,2007年普洱茶市場的崩盤。雖然這些低迷期,我們都可以用一句歷史的必然加以總結,但究其根本卻會發(fā)現都是人的原因。
 
  在吃大鍋飯的時代,做茶就是任務。茶做好做壞一個樣,做的是什么茶對茶廠的工人來說都不重要。反正有工資拿就是,但是市場是有選擇性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的到來,茶葉不好沒人要。產品大量積壓在倉庫中,在沒有人肯愿意為這些次品埋單的時候,危機隨之而來。
  普洱茶市場進入到2000年,茶客們開始追求個性化。這樣的需求被新晉的茶商所掌握,市場份額被新晉的茶商們所瓜分,國有茶廠舉步維艱。然后破產的破產,改組的改組,在這一階段,新的茶商還沒養(yǎng)成,老的茶商已然倒下。這中間必然是無比痛苦的。
  至于說2007年那場普洱茶風暴,我要用一句“NOZUONODIE”來形容,相信是沒有人來反對我的。無節(jié)制的炒茶,殘次品大行其道,最后崩的體無完膚。
  如果總結過去的失敗,做茶者不以茶客為中心,炒茶者無視市場的規(guī)則、廠家惡性競爭。當種種發(fā)生的過的事情又出現在今天的市場時,作為任何一名市場的參與者,能不心驚膽戰(zhàn)嗎?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