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芳村炒大益之怪狀:挑大益紙箱阻擊大益茶流通》兩點思考

  中國普洱茶網訊:此篇文章,本人拜讀多次,對于涂少平先生的大部分文章,坦率的講,個人是非常贊賞的,其文章之特點在于直擊要點并能引起體系內大部分人們思想的共鳴。當然,每次涂先生的文章一發(fā)表,有支持聲,也有批判聲,畢竟市場就是市場,永遠不可能達成一致觀點。綜合來看,個人認為此篇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中引出了“解決紙箱問題”的迫切性及重要性,我們總結的看其提到的三個方面:一、回顧品牌歷程,透析大益品牌價值根基關鍵所在,指出品牌存在危機;二、批判偏僻的“高大上”之體驗館現象,并對市場部工作方式提出意見;三、指出“挑紙箱”現象造成市場信心危機。針對以上,個人有以下兩點思考。
 
  首先,我們冷靜的來看,為何“挑紙箱”之現象,一經某些別有用心的商家拋出,就迅速以病毒傳播之勢擴散到全國市場,并最終形成潛規(guī)則,給大益流通交易帶上一個“緊箍咒”。此現象短時間內就能盛行,且不談,是不是競爭對手惡意給大益植入的“熊貓病毒”,單從其廣泛危害性看,就非常值得深思,一個小小的“挑紙箱”概念既然就對擁有近百年根基的大益造成流通市場的傷害,怪不得外圍人員打破腦袋也想不通,箱子就這么重要嗎?
 
  靜心思之,此事又是偶然中帶有必然性,為何如此,我們不妨放眼一看,全國貨品一到,大部分都就去哪里了?廣州芳村,這恐怕是我們做茶人的一致答案。我曾在2012年到廣東市場學習后寫的一篇文章《點燃啟發(fā)思維導火線》中提到過,我們面臨一個很壞的問題,“倒貨到廣東可賺多少錢”成為了部分專營店經營的“指導思想”,事實上也是這樣,一些很賺錢的經典產品,大部分專營店都賣到廣東去了,自身只留下一些價值相對較低的產品在當地銷售,這終將導致當地市場成長不起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專營店對廣州芳村依賴性會越來越強,直截了當的講我們專營店因此喪失了主動權,只要芳村市場有個風吹草東,你必受到影響,故“挑箱子”概念迅速以病毒傳播之勢擴散到全國市場之現象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作為大益的擁護者,涂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了三點解決箱子的建議,個人認為“提高箱子質量”尚可采納,其余兩點,有待商榷,畢竟商業(yè)競爭是殘酷的,競爭對手正虎視眈眈關注著大益下一步舉措,稍有考慮不周的措施,競爭對手必然抓住痛加打擊,故以不反應對之為上策!綜合以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個人認為解決“挑箱子問題”根源,還是要從培育其他市場上抓起,讓貨品留在各當地市場,培養(yǎng)更多的“有效市場”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以上大篇幅分析了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就是抓本質問題,可能我們會痛斥專營店倒貨到廣東芳村之行為,甚至會直白的指出,接貨時“挑箱子”就是倒貨到廣州芳村的體現,但光有指責與批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那就是:把大部分貨品有效“消耗”在當地,為什么消耗打上雙引號,在市場一線工作這么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真正的全部把產品消耗掉,那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只能是有效“消耗”在當地,也就是按照吳總提出的:喝一點、送一點,存一點的理念,把大部分貨品留給當地真正的消費者(包括收藏客,不包括投機客)。我曾在去年到山西后寫的一篇文章《山西大益茶市場未來會怎樣》中提到過,只有專營店“轉變觀念,相互學習先進理念,緊根公司步伐,堅持正能量經營之道”方能真正的大發(fā)展。
 
  涂先生文章中批判存在位置偏僻的“高大上”體驗館,個人是非常贊同的,雖然我們需要為消費者提供軟、硬件服務都一流的店面,但前提是不可犧牲商圈位置來做為代價,否則本末倒置,阻礙消費者接觸到大益茶。同時涂先生對市場部的部分工作方式給予善意的批評,雖說這一現像未必是普遍性,也有一定片面性,但這一點足以引起反思,市場部到底是“事場部還是勢場部”,我們的渠道商、專營店客戶最有發(fā)言權,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我們是否光指責“專營店倒貨到廣州”,卻忽略了站在市場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沒有采取各種辦法引導渠道商、專營店采取相應措施,這是我們的失職,只有真正用心、盡責、想辦法引導專營店擯棄“倒貨”觀念,回歸到推廣創(chuàng)造價值中來,踏實做好當地市場,同時幫助專營店認識到引導消費者“喝一點、送一點,存一點”的重要性,長期堅持,當地市場必然興起,茶品方能在當地有效“消耗”,如此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挑箱子”之問題,同時也是對惡意攻擊大益的不良投機者最好的回擊。以上所述,僅代表個人不成熟的看法,未免有冒失及不妥當的觀點,請多包涵!
文/勐宇
責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