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敏:再訪易武,不考察,只喝茶

  2016年4月13日,傍晚,六大茶山公司董事長阮殿蓉女士與茶界知己何作如先生相聚易武,幸運的是我也在。記得阮殿蓉女士在《我的人文普洱·易武考察記》的記載:“時光如水,滄海桑田。曾經(jīng)聲名顯赫的易武,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個跟中國所有鄉(xiāng)村并無區(qū)別的小鎮(zhèn)。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過的街道,貼滿瓷磚的水泥房子,一家擠著一家賣著廉價日用品和五金制品的商店,飛舞著蒼蠅的小飯館……歷史,似乎真的只是一些發(fā)黃的書卷和枯燥的文字了。”當然,今天再訪易武,環(huán)境大概也是這樣的。

  這天晚上,我們穿梭于易武各村寨中,探尋研討易武茶葉初制工藝、傳統(tǒng)制作工藝,直視茶葉制作的工匠精神,體驗茶葉原料工藝間的關(guān)聯(lián),感受茶葉初制工藝和號級茶、印級茶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天生是產(chǎn)上等茶的地方。易武產(chǎn)的大葉種茶,條索粗壯肥大,茶味濃郁,制成普洱茶后湯色褐紅,陳香活現(xiàn)。尤其是陳年的易武春芽,湯色更是紅潤,且耐泡,是普洱散茶中的極品。從越陳越香的角度講,易武的大葉種茶,天生麗質(zhì),實屬最佳。原先來易武,主要是看茶山,而今到易武全是為了瞻仰老茶莊喝古董茶了,不過那些“老字號”的茶莊呢?那些曾經(jīng)的繁華呢?我舉目四望,心海茫茫。

  第二天(4月14日),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分享了兩批古董茶,第一批是紅印、紅鐵、藍鐵、無紙紅印、小黃印,寥寥十幾片,價值500萬;第二批是七子茶餅系列、價值又是數(shù)百萬。古茶堪稱古董,有緣者得以飲之,很有幸能在易武喝上大紅印,大紅印的好,好在強烈的體感,純正的陳香。體感致臉微紅、精神氣爽、渾身通透、酣暢淋漓、我欲乘風歸去之感受。我忽然明白阮殿蓉董事長在《陳年普洱茶·時間的重量》寫的:我總是想哪個為我在幾十年前準備普洱茶的人,我跟他是否有著一種命定的機緣。陳年普洱茶,這“能喝的古董”,時間尤如那些沉默的普通而平凡的制茶人,默默地就參與了創(chuàng)造。在光陰的手掌里,一切都顯得自然而平實。那作為普洱茶靈魂的后發(fā)酵過程,就在茶的內(nèi)部靜悄悄地實施著革命和創(chuàng)造,這一切,沒有刻意,一切都循著時間的過程。



  在易武鎮(zhèn)喝大紅印是對普洱先輩的一種敬重,是對普洱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喝到大紅印實屬幸運難得,能喝到何作如先生親泡的大紅印更屬難得!聽了一句幽默的話“錢是個王八蛋、花了可以再賺”。今天聽兩位大咖一會談初制、采摘、一會跳到香港南天公司,一會兒又說賀開、一會兒又說陳云號、一會刀子邊、一會蒸氣眼,我呀,真想變成錄音機!


  雖然易武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易武,但是好的原料、好的工藝,要有正確的宣傳以及正確的傳承,才能成就一片真正意義的普洱茶,才對得起先民們對古樹茶的傳承,對得起普洱茶愛好者的收藏。



  這兩天,探究老茶莊、老字號、老工藝,又喝印級茶、又梳理七子級產(chǎn)品,我似乎明白這兩個茶界大咖想什么了。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