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當代罕見的歷史名詞

  苦荼
 
  古代蜀人茶的方言?!稜栄?middot;釋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名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引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
 
  荼只
 
  “茶”的假借字或古體字。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諸書說茶處,其字仍作荼,至唐陸羽作《茶經(jīng)》,始減一畫作茶。”清代顧炎武《唐韻正》:“荼荈之荼與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時未分麻韻,荼荈字亦只讀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減一畫為‘茶’字。”《說文解字》:“荼,古茶也,從艸,余聲,同都切。”北宋徐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葉。
 
  水厄
 
  魏晉時,北方人不習慣與飲茶者對茶的戲稱。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時給事中劉鎬,慕王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為鎬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引《世說》:“晉司徒長史王蒙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酪奴
 
  茶湯的別稱。南北朝時,北魏人不習慣飲茶,二號奶酪,戲稱茶為酪奴,即酪漿的奴婢。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王)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如何魚羹,茗飲如何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chǎn)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并各稱珍。常云: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唯茗不中,與酪作奴。’彭城王勰謂曰:‘卿明月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茶葉中罕見的歷史名詞
  花乳
 
  茶湯別稱。唐宋飲茶多將團餅研末煮泡,湯面浮沫渤如乳,隱現(xiàn)變幻如花。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須是眠云跋石人。”
 
  滌煩子
 
  茶的別稱。因茶有去疲勞、除煩惱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詩:“茶為滌煩子,就為忘憂君。”
 
  雋永
 
  唐代是稱呼煮茶時第一泡出來的茶湯,以備曾味和止沸,有時也直接用來奉客。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盂)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是書《六之飲》:若坐客數(shù)“六人已下,不約碗數(shù),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月團圖
 
  餅茶的喻稱。唐宋時茶作團餅狀,詩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盧仝《走筆謝盂諫議寄新茶》:“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賜龍鳳茶》:“香于九畹芳蘭氣,園如三秋皓月輪。”宋代秦韜玉《采茶歌》:“太守憐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團圓月。”
 
  甘露
 
  茶的贊稱。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引《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瑞草魁
 
  唐人對茶的贊稱。魁即第一之謂。唐代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金餅
 
  古代對團茶、餅茶的雅稱。唐代皮日休《茶中雜詠·茶焙》:“初能燥金餅,漸見甘瓊液。”宋代黃儒《品茶要錄》:“借使陸羽復起,閱其金餅,味其云腴,當爽然自失矣。”
 
  嘉木
 
  茶樹的贊稱。陸羽《茶經(jīng)·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著,伐而掇之。”
 
  茶槍
 
  亦稱“槍”。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酒幟風外肢*(左危右支),茶槍露中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槍,已展者為旗。”宋代趙佶《大觀茶論》:“茶槍,乃條之始萌者,木性酸,槍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
茶葉中罕見的歷史名詞
  草中英
 
  茶的贊稱。五代鄭遨《茶詩》:“嫩芽香且靈,吳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苦口師
 
  茶的別稱。宋代陶榖《清異錄》:“皮光業(yè)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請嘗新柑,筵具殊豐,簪紱叢集。才至,未顧尊罍,呼茶甚急。徑見一巨甌,題詩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眾噱曰:‘此師固清高,難以療饑也。’”皮光業(yè),五代人也,晚唐詩人皮日休之子。
 
  蟬翼
 
  古代茶名,產(chǎn)自蜀州(今四川一帶)。為極薄嫩茶葉新制上好散茶。因嫩葉薄如蟬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錫《茶譜》:“蜀州蟬翼者,其葉嫩薄如蟬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張謙德《茶經(jīng)》上篇論茶:“蜀州之雀舌、鳥嘴、片甲、蟬翼,其名皆注。”
責編: 俊松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