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云南茶與世界-周重林

  1656年,也就是大清順治十三年,波蘭人卜彌格在奧地利出版了一本全面系統(tǒng)介紹中國植物的著作《中國植物志》,這本書是歐洲發(fā)表的第一部關于遠東和東南亞大自然的著作。卜彌格是第一個采用“植物志”這個名稱的科學家,它對中國的植物(和動物)的介紹和其中的插圖,是歐洲將近一百年來人們所知道的關于中國動植物的僅有的一份資料,而且它的內容涉及面很廣。張普先生在《普洱姓什么》行文背景,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更有助于我們理解茶與世界的生活,或者說云南茶與世界的交流。

  1664年,東印度公司的普羅德船長(CaptainProwde)從萬丹回來,送給國王查理二世的不是什么珍禽異獸,而是一小包“貴重的茶葉”和一點肉桂油。1650年前后,茶進入英國。1650年牛津城里出現(xiàn)了第一家咖啡館,咖啡館出售咖啡、巧克力、土耳其飲料(可可)和中國茶。

  明代以來,中國茶瓷絲對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懷著拜訪與傳教的心態(tài)卜彌格沒有想到當他經(jīng)過3年航行,于1645年抵達中國時,正趕上華夏帝國的新一輪的改朝換代。這一年,剛好是李自成與史可法身死,大順和大明政權滅亡,大清開始了新的華夏統(tǒng)治。這一年,瑞典剛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份報紙,各國文明開始以新的方式傳播。

  來到華夏的卜彌格在戰(zhàn)亂中幾經(jīng)流轉,政權的頻繁更替使他的大明簽證無法深入到華夏內陸,只能在海南一帶活動,最后不得已重返羅馬。

  在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永歷十二年),卜彌格抵暹羅。此時清朝在中國的統(tǒng)治已基本穩(wěn)固,永歷小朝廷已被清軍趕到了云南邊境。他徘徊于中國邊境,得知中國的全部已被清軍征服,百感交集,于1659年8月歿于廣西與交趾的邊境。

  他根據(jù)的自己的行程與考察,寫下了《中國植物志》與《中國地圖冊》,還有《中國醫(yī)藥概說》、《中國診脈秘法》,前兩本一時成為西方了解中國的最直觀的著作。書中記錄了大量云南的多種珍罕動、植物,云南茶之概念自此在西方開始根深蒂固。后來德國哲學家赫爾德寫《人類哲學起源》的時候,直接稱呼中國是一個“終日守著爐火睡覺、從早到晚喝著熱茶,烤著火爐的民族”,而這正是云南一帶的傳統(tǒng)喝茶方式。

  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是許多學者致力研究的,云南茶與世界,云南茶與中國文化之間,到底為我們留下了什么樣的遺產?所幸,我們還看到這樣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的結合,《茶席,云南風》就是云南茶與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的結合的一種努力與嘗試,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在方寸之間,就能把深厚的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而其古董藝術價值在嘉德專場拍賣里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來,我們慶幸有這樣一個嗜茶的環(huán)境,也慶幸還可以置身其中感受到喝茶傳統(tǒng)與不會消失的喝茶生活。

  《嘉德拍賣再現(xiàn)了古董茶的藝術魅力》,就像王心說的,普洱茶的高端拍賣,給出了普洱茶、特別是普洱老茶一個真正的市場價格和定位。以前出現(xiàn)的大多是民間或者官方的定位,這次給予了普洱老茶一個真正的屬于市場的定位,和真正可度量的價值。比如拍出的福元昌號和以往的價格相比,這個拍出的價錢就具備了公信度。

  今天來看,云南境內的茶都被界定在普洱茶的范疇,普洱茶與別的茶不一樣之處,還不在于其率先的文化使者角色,科學家先驅完成了對普洱茶最初的描述,新一代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到普洱茶新的活力證據(jù),科學工作者陳杰先生也完成他“普洱四大價值”中最后一篇《普洱茶特有的“第三功能”的價值》,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也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他給出的是消費者為何要品飲普洱茶的理由。

  那么,那些愛茶多年的人,也會告訴你,茶對于自己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請翻閱《故事匯》,你可以笑得很會意。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