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對普洱茶的記憶

  茶葉是綠色黃金,從唐代開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便依靠茶葉來謀取生計,摘山之利,延續(xù)至今。雍正年間在云南當過布政使的陳宏謀(公元1696年至公元1771年)在《種雜糧廣樹植狀》里說,“滇省地方,跬步皆山,沃壤原少”,這些都不利于搞農(nóng)業(yè)。還有一個原因,這里的人不會使用糞土,栽植雜糧也成問題。云南許多地方,連耕地的牛都沒有,畜力用不上,肥料自然也成問題。云南山區(qū),本來草木繁茂,但因為礦業(yè)需要大量木材,過度砍伐后,四處已是舉目童山了。
 
  但有茶山的地方,情況會好些。陳宏謀《再禁辦官茶弊檄》一文稱:“普思諸山,當兵燹之后,地方疲憊。苗倮得歸業(yè),驚鴻甫集,十室九空。深山窮谷,別無出息,所產(chǎn)茶樹,實苗倮養(yǎng)命之源。身任地方,急宜視為一方生計所資,加以撫綏,設(shè)法保護。”
 
  普洱府是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設(shè)立的,普洱茶這一名稱就因為普洱府的設(shè)立而被確定。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時任云貴總督的尹繼善率先頒布了云南地方茶法,允許茶商入山制茶購茶,以7斤為1筒,不論精細粗老,每擔(100老斤,120市斤)為1引,當年頒發(fā)3000茶引。按引征稅,每引征銀3錢3分。
 
  今天,我們在勐海的許多鄉(xiāng)村集市,都會遇到傣族婦女在賣東西。在這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生活,學會傣語是一件必需的事情,因為許多地方的生意都是傣族在主導(dǎo)。
 
  從歷史來看,傣族的積極參與,讓傣語成為勐海區(qū)域不二的“官話”,傣語中“茶”的讀音la,也通過貿(mào)易與交往,被永久地留在了其他兄弟民族語言中。方國瑜說:“彝語撒尼方言、武定方言也稱茶為l,納西語稱為le,拉祜語稱為l,皆同傣語。”由此他認為,其他民族最早飲用的茶,是傣族供應(yīng)的,西南各族人民仰賴西雙版納茶葉的歷史已很久了。
 
  這些觀點得到許多學者的認同,艾敏霞寫《茶葉之路》的時候,也把傣族列為世界上最先飲用茶水的民族。
 
  有關(guān)當?shù)厝?ldquo;賴茶而活”的生存狀況,雍正到光緒年間的文獻里時有記載。到了民國年間,西南地區(qū)的茶葉也不能自外于西方的沖擊,情況顯得更讓人揪心,民族問題變成了國際問題。茶確實有著凝聚民族認同的功能。“普洱茶的作用,已不僅是一種名茶和單純的商品了。”方國瑜說。英國入侵西藏前后,都企圖用印茶取代普洱茶在西藏的位置,但效果不佳,藏民拒絕飲用印度茶。林超民說他們“非佛(海)茶不飲”。
 
  方國瑜寫《普洱茶》的時間是1930年,他從產(chǎn)地和命名,在歷史、語言和經(jīng)濟三個方面對普洱茶作了界定。他的弟子林超民說,這是第一篇系統(tǒng)論述普洱茶的文章。其后林超民在方國瑜研究的基礎(chǔ)上,于1980年代發(fā)表了《普洱茶史話》,在許多細節(jié)上豐富了普洱茶的歷史。普洱茶大熱之后,林超民又寫了《普洱茶散論》,把1980年代之后的普洱茶發(fā)展史作了梳理,澄清了許多關(guān)于茶的誤會。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