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的“人間普洱茶道”

  他是山東人,深得齊魯文化的熏陶,為了在人間安放一張茶席,讓更多的人通過研習普洱茶道,身心變得健康、愉悅,而穿著一襲青衣,穿越宋明的時空來到現(xiàn)代,彷佛想把現(xiàn)代人拉回古代,體驗一下古香古色的仿宋代點茶。
 
  他是現(xiàn)代人,卻夢回宋朝,大大方方做了一回“我是大宋人”。他是異鄉(xiāng)人,從無錫到昆明,他比當?shù)厝烁癞數(shù)厝恕?/div>
  無錫惠山寺的竹爐山房讓他癡迷。一只小小的惠山聽松庵竹茶爐,讓明清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詩文共二百一十余首(篇)、書法繪畫十三幅。為了探尋竹爐的奧秘,他甚至親手復制了一個竹爐。因為竹爐,他有幸深入了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愿意生活在明代,一個竹爐,一壺好水,一個童子,在蒼松、修竹之下,二三好友,靜心品茗。如果說,宋代的斗茶是熱鬧與夸耀的,那么明代的茶道,指向了人的內心,是一個人寂靜的體驗,或者兩三個解人行的雅事。
 
  在無錫,他比無錫人還無錫人,因為惠山寺的茶爐山房這個機緣,他走得太遠。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宋代與明代。他穿起了明代的青色布衣,輕輕地拈來宋代的“點茶”,明代的“竹爐”,倡導“仿宋代習茶”之生活茶道。
 
  可是,他還缺少適用于點茶的茶。宋代的龍團鳳餅,不但離我們太久遠,而且復制起來成本也太昂貴,那畢竟是上貢皇帝喝的。他想推行的是生活茶道,用價廉物美的尋常道具,來演示幾百年前的生活場景。習茶的器具,用的是仿宋代的“十二先生”與仿明代的竹爐,仿制的成本都不高。但茶葉呢,就用現(xiàn)代茶吧。他從西湖龍井、武夷巖茶一路試來,可惜這些名茶都不適合點茶,日本的蒸青茶保留有中國唐宋茶葉的古風,倒非常適合點茶,但他是個較真的人,覺得民族感情過不去。后來他嘗試用普洱熟茶點茶,效果奇佳。這樣他的仿宋代點茶的生活茶道體系,算是初步完善了??善斩栌窒裨浀闹駹t一樣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的心又到了遠方,再一次從無錫的主人變成昆明的客人。
 
  昆明天天是春天,是一個讓外地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他這個客人來了自然是不想走的。何況他還想探尋深邃的七子餅世界,在普洱茶道方面做點錦上添花的事情。于是,他又一次發(fā)揚了主人翁的精神,一方面向云南的資深茶人請教,研習普洱茶文化,另一方面開始了其獨特的“普洱茶道”研習。他說,云南的普洱茶泡飲方法大都是借鑒潮州的工夫茶藝,那是專門為烏龍茶量身定做的,并不太適合普洱茶。普洱茶文化要真正發(fā)揚光大,必須下苦功構建自己的茶文化體系。而茶道作為普洱茶文化的最核心價值體系,其建設就顯得尤為必要了。在云南也有一些資深茶人,如劉益成、王迎新、李樂駿等對普洱茶道的建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但一花獨放不是春,云南茶道的春天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因此,他也帶著自己的理解來實踐普洱茶道,以為普洱茶文化的普及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理解的茶道精神首先是好玩。“畢竟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能陳義太高,將茶道搞得高深莫測,道貌岸然的,從而讓大多數(shù)人失去參與的熱情。普洱茶道要普及,首先要讓大家覺得好玩,就像大家玩手機,玩足球,玩收藏一樣,覺得有趣。所以,我才用普洱茶來點茶。宋代的點茶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玩。因為它的程序比較繁復,需要多人參與,在點茶過程中,現(xiàn)代人可以體會到DIY(手工活)的樂趣,協(xié)作與分享的快樂。而且,可以用水線在點出來的茶湯上畫畫、寫字,被稱為“茶百戲”,或者“水丹青”。這是非常神奇而有趣的體驗。相對于宋代點茶道,明代的泡茶道顯得要陽春白雪一些,像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我們通過好玩的東西,將人們逐步引向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比如,可以通過宋代點茶,讓人們逐漸去接觸意境更幽遠的明代茶道。”他這樣闡釋著茶道與當今娛樂精神的關系。
 
  其次,他說,云南普洱茶的文化特別是民族茶文化博大精深,構建普洱茶道,需要打破普洱茶目前固有的文化邊界,不但要向茶文化發(fā)達地區(qū)取經,而且要向古人學習,吸納中國古代茶道文化的精髓為我所用,因此,他才嘗試“仿宋代習茶的普洱茶道”,今后他還會嘗試用普洱茶來仿唐代習茶、仿明代習茶,等等。在茶道建設上他不但是個拿來主義者,還主張“從根做起”。他所謂的“根”,是指云南原生態(tài)的茶文化,主要是指云南少數(shù)民族茶文化。他說,云南就是世界茶業(yè)的根。茶樹起源于云南,最早被人類利用在云南,因此云南保留有茶文化的根,怎樣把根留住,并發(fā)揚光大,是當代云南茶人必須正視的課題。他舉例說,云南有些少數(shù)民族把茶葉煮熟了,加生姜等作料,加鹽巴,當菜吃,這就是一種茶葉使用的“根”,因為人類最早不是把茶葉當飲品,而是作為食物來吃,然后是當成藥物。在“普洱茶根文化”的建設上,目前其在嘗試將少數(shù)民族的烤茶引入到仿宋代習茶中來。
 
  “茶道是金木水火土的藝術,要體現(xiàn)五行的相生與流轉。因此,茶葉作為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水與火也非常重要,唐宋人總結出‘活水還要活火烹’。所謂的活火,就是炭燒得充分的火,一方面要用質量好的炭,另一方面需要用扇子扇風,以助火勢。在炭方面,我采用的是云南常見的梨炭。水也是選用云南品質優(yōu)良的山泉水。而烤茶器具屬于土,我選用的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烤茶的土罐。這就是將少數(shù)民族的烤茶引入到茶道中來的一種體現(xiàn)。燒水的壺,用的是云南鶴慶產的銀壺,這屬于金。”他說,“自己盡量在普洱茶仿宋代習茶中采用云南產的器具。除了梨炭、土罐、銀壺,還用了產于玉溪、建水一帶的云南青花瓷,竹爐上的竹編,也是用傣家手工竹編。”
 
  最后,他的茶道是充分生活化的。在訪談中,我開玩笑問他,聽說茶界有人說你已經有點大師的意味了。你是不是想像所謂的大師那樣來開創(chuàng)自己的普洱茶道體系。他聽了,非常認真地說,我沒有想那么深遠,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一些普洱茶文化的實踐。至于要把這個體系搞多么博大精深,要成什么大師,這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我只想當一個普通人。茶道對我而言,僅僅是我的業(yè)余愛好,我的主業(yè)是策劃,我只是利用空閑時間玩玩而已,至于玩到什么境界隨緣吧。我沒有把它當成道,人為的拔多高,而是當成生活化的東西。一種健康有益的生活,跟其他生活,比如喝紅酒、咖啡,打羽毛球,是一樣的,是一種愛好,一種休閑放松方式。每個月,或每個禮拜,安排一個下午,給自己一點時間,于昆明周邊的山水之間入西山滇池邊,筇竹寺、龍泉觀、黑龍?zhí)端碌?,約三兩知己,風爐煎水習茶。
 
  作為生活化的茶道,仿宋代習茶是非常隨緣的。不像一些茶會,器具一定要名貴的,每次都是固定的。高德先生的茶會,采用的都是尋常的器具,以體現(xiàn)道不遠人,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精神。而且,其還根據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來布茶席,盡量利用現(xiàn)場本來就陳設的器物、花草植物,因為外來的東西很難融進這個現(xiàn)場氛圍,顯得不協(xié)調。比如,他在昆明黑龍?zhí)豆珗@龍泉觀搞茶會,其時正是觀里梅花盛開之時,就在梅花樹下擺席,摘一朵梅花放在盞里,一友古琴、一友書法,營造出一種非常自然的和雅氛圍。針對都市白領運動不足的特點,目前他正在嘗試將云南道家的養(yǎng)生文化跟普洱茶習茶相結合,以道家入靜方法靜心入靜,以道家養(yǎng)生功如坐式八段錦、六字訣等合入習茶,既是一樂又能調節(jié)身心健康。
 
  穿越到古代,不是為了復古,也不是為了博取眼球。他只想在塵世安放一張生活化的茶席。無論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的,少數(shù)民族的,還是國際的,只要是趣的,有文化內涵的,他都愿意嘗試,并融會到他的習茶之中來。說到底,他只想做一個普通的愛茶人,傳播著快樂、健康、平易的普洱茶道文化。
責編: 楊洋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