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茶,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事故

  普洱茶是越老越好嗎?
 
  如果是,卻能找到很多品質(zhì)不怎么樣的老茶;如果不是,也能找到很多反例。
 
  對于藏茶者來說,如果花大筆錢存了一款茶,卻發(fā)現(xiàn)這茶一年比一年更難喝,這不是越陳越香的美好故事,而是一場活生生的「事故」。
 
  故事與事故,只有順序之差。
 
  如何避免事故,就成了藏茶者的首要問題。
 
  1、“我喝過的老茶是真難喝”
 
  曾經(jīng)在勐海遇過一位老茶友,對于普洱茶,他說:「為什么一定要考慮陳化的潛力呢?九十年代那些茶,現(xiàn)在喝起來我看也不好喝?!?/div>
 
  李揚老師回答道:「可是八十年代那些茶是真好喝呀!」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差異呢?難道是因為年份還不夠久?
 
  顯然不是。
 
  那么,兩者之間差別在哪里?是什么決定了老茶的品質(zhì)?普洱茶真的可以「越陳越香」嗎?
  80年代的7572,是真好喝呀!
 
  2、原料不一樣,陳放潛力就不一樣
 
  在一次與勐海茶廠老廠長鄒炳良的聊天中,我們得知:「七八十年代勐海茶廠做茶,車能到的茶園做紅茶和綠茶,車到不了的地方做曬青?!?/div>
 
  車到得了的地方就是壩區(qū)的新茶園或者矮化的改造茶園,樹比較??;車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大山上,茶園主要是歷史遺留的老茶園,樹比較大。
  九十年代以后,勐海茶廠的原料發(fā)生變化。
 
  1988年,勐海茶廠開辟種植了兩片萬畝茶園,到了1992年,茶園開始有了較大的產(chǎn)量,于是大量小樹茶進入了普洱茶的制作。
 
  1992年前后是勐海茶廠茶葉品質(zhì)急劇變化的一個節(jié)點。
 
  臨滄地區(qū)呈現(xiàn)出另一種情況。
 
  由于臨滄的紅茶發(fā)展比勐海要早,加上品牌「滇紅」的加持,所以能做紅茶的原料都拿去做紅茶了,只有實在偏遠,不能及時做紅茶的原料才會做曬青。
  2000年甚至到2004年之前的臨滄,國營茶廠的曬青茶還有相當比例的大樹茶,部份地區(qū)這種情況甚至持續(xù)到2007年。(當然趨勢是越來越小。)
 
  當普洱茶價格明顯超過滇紅后,大量臺地茶原料進入普洱茶,品質(zhì)出現(xiàn)分離節(jié)點,時間大致是在2004年。
 
  兩個時代,普洱茶最主要的區(qū)別就在于,早期原料以大樹茶為主。
 
  大樹茶在普洱茶的陳化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工藝正確的情況下,只有大樹茶原料,活性才足夠多。
 
  普洱茶陳化的本質(zhì),是以活性替換醇厚度?;钚圆蛔?,就沒有后期陳化的潛力,原料決定了活性的上限。
 
  微生物在漫長的陳化過程中,會藉由活性物質(zhì)來獲取能量,促進轉(zhuǎn)化,使湯質(zhì)越來越厚,喉韻越來越深,體感越來越強。
 
  沒有活性,微生物就沒有營養(yǎng),普洱茶就很難「越陳越香」。
 
  大樹與小樹的區(qū)別,正在于原料的活性。
 
  3、工藝不正確,怎能越陳越香?
 
  除了原料變化,九十年代以后,普洱茶的工藝可謂是「大放異彩」。
 
  由于對陳化原理還不清楚,很多人認為普洱茶的轉(zhuǎn)化主要是酶促氧化,與紅茶發(fā)酵原理類似,所以殺青時就要保留酶的活性,不能完全殺熟殺透,如果殺熟了,就沒有轉(zhuǎn)化潛力。
 
  這個錯誤工藝稱為「炒不熟」。
 
  為什么稱為錯誤?因為糖苷酶沒有失活,茶中的糖苷類就會持續(xù)被分解,微生物沒有營養(yǎng)供給,所以就沒有微生物轉(zhuǎn)化。
 
  炒不熟的茶,越放越淡,最終無味。
  2004年后,出現(xiàn)一種新工藝,做出來的茶香甜適口,湯色橙黃,受到市場喜好,稱為「低溫長炒」。傳統(tǒng)的殺青工藝,最多殺個十多分,低溫長炒,一炒就是三四十分。
 
  殺青時溫度一提高,糖苷酶的活性就變強,糖苷類的分解加速,于是分解出了很多糖類物質(zhì)和香氣分子,炒出來的茶十分香甜。
 
  低溫長炒的茶,糖苷類大量分解成糖類和香氣了,所以陳化潛力非常小。
 
  有段時間,臨滄地區(qū)為了解決勐庫大葉種過于濃郁的問題,還仿效黃茶做法,推行「殺青后悶黃」的工藝。
 
  殺青完成后,迅速悶一下,隨即解開。
 
  悶黃的原理是藉由高溫分解糖苷類以及產(chǎn)生少許焦糖化反應(yīng),新茶會有一股玉米甜香。
 
  這種做法可以讓新茶的適口性更好,但殺青后悶黃的茶,陳放潛力肯定不如正確工藝好。
 
  那普洱茶的正確工藝是什么?在越陳越香的前提下,就是能最大量保留糖苷類的工藝,可以說是傳統(tǒng)曬青工藝的升級版。
正確工藝,殺青時要高溫快炒
 
  現(xiàn)今的老茶里有這種工藝嗎?
 
  其實,多數(shù)國營茶廠一直都采用傳統(tǒng)的曬青工藝,只是九十年代以后,小樹茶原料大量進入,所以茶品的活性受限,陳化潛力小,沒幾年就到了巔峰期,開始走下坡。
 
  總之,對于老茶來說,只要原料是大樹茶,工藝是傳統(tǒng)曬青工藝,在正常倉儲下,品質(zhì)都比較好。
 
  4、倉儲的影響
 
  對于活性足的普洱老茶來說,干燥的地方、潮濕的地方,表現(xiàn)會有不同,但茶品只要不是風吹日曬雨淋,存放于室內(nèi),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緊壓茶優(yōu)于散茶、鐵餅優(yōu)于泡餅、方磚優(yōu)于圓餅,這是因為這些茶的造型不易氧化,微生物小環(huán)境更穩(wěn)定。
  倉儲很重要,但原料和工藝更重要,因為決定一款老茶好不好的關(guān)鍵,在于活性。
 
  倉儲,只要是適度密封,不要有雜異味,避免通風就行了。
 
  5、鑒定老茶的秘訣
 
  原料和工藝對老茶的品質(zhì)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市場上的老茶千百種,原料和工藝不盡可考,信息也不一定準確。
 
  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一款老茶的品質(zhì)?
 
  有??!
 
  掌握品鑒能力,多喝多練習
 
  往期相關(guān)閱讀: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