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茶區(qū)普洱茶產地綜合概述

  西雙版納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發(fā)祥地和茶馬古道源頭,植茶、制茶、飲茶、貿茶的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千年,傳承不息。勐海巴達大黑山野生茶樹王和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樹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園,便是茶史的“活化石”。西雙版納各族人民把孔明敬奉為茶祖,稱茶為“武侯遺種”。據記載,西雙版納茶葉歷史始于東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清·阮?!镀斩栌洝???梢?,以云南大葉茶種曬青毛茶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雙版納傳統(tǒng)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銷往西藏等地。宋朝除與滇藏茶馬交易外,大理國還派使臣到廣西、江南,甚至中原一帶用普洱茶作茶馬交易。明朝至清朝中期,西雙版納普洱茶生產達到鼎盛時期,瀾滄江北岸的攸樂、倚邦、革登、曼莊、莽枝、曼撒(易武)江內六大茶山,瀾滄江南岸的南糯山、勐宋、巴達、布朗山、景洪勐宋、佛海(勐海)江外六大茶山,匯咸十二大古茶山,年產干茶10余萬擔。自雍正年間起,古六大茶山的頭春茶被列為“貢茶”,分為“八色貢茶”,清光緒年間,倚邦的金瓜茶至今還珍藏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內。自古以來,“十二茶山”馬道駝鈴終日回蕩,商旅塞途,生意火爆,構成了一幅邊塞風情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的歷史畫卷。

  普洱茶是西雙版納歷史最悠久,最有標志性的文明符號。悠久的植茶歷史,同時又是一部多個民族習俗、文化相互交融的歷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蘊育了積淀豐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神奇美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種茶、飲茶、貿茶的習俗沿襲至今。

  西雙版納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豐富,發(fā)展茶葉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擁有發(fā)展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無公害茶所必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境內有13萬畝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茶園、古茶樹,具有稀有性、壟斷性的特點,是研究茶葉歷史的珍貴資源,又是生產高檔普洱茶的優(yōu)質資源。茶葉是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生產緊緊相關的古老的傳統(tǒng)產業(yè),歷經上千年而不衰,新中國成立迄今,茶葉產業(yè)保持了穩(wěn)定發(fā)展。如今,全州擁有茶園近50萬畝,年產干毛茶2萬噸,加工普洱茶逾萬噸,穩(wěn)固地保持著普洱茶研發(fā)、生產大州的地位。

  西雙版納轄景洪市、勐臘縣、勐海縣,茶葉資源豐富多采。 

責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