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合堆”的沖泡“水流加注”

作者:厚余
  真正掌握沖泡法后,您會發(fā)現做成茶包的合堆沖泡起來,在方方面面與散泡相比,都有不小的落差。

  但在目前這個階段(沒有經過沖泡法的調整與錘煉),茶包沖泡起來卻又比散泡好很多。

  那我們來思考,茶包沖泡與散泡之間,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在《用心學泡茶》中提到過,茶碎、茶粉與沸水接觸后,其茶元素物質的析出是瞬間完成的,也就是說完成這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短得可以忽略不計。

  水流加注的過程,散碎狀的茶葉會順著水流運動,它們通過水流均勻地分布在逐漸形成的水環(huán)境當中,然后在此短短的幾秒或十幾秒之內,就在這個運動過程當中,完成茶元素物質的析出。

  從形態(tài)上看,散碎狀茶葉對水流沒有形成阻力,它們是迅速溶入到水流中去的。

  綜合上述兩點:分布形態(tài)與析出時間。我們不難發(fā)現,散泡的合堆,最能反映“水流加注”的質量。水環(huán)境一旦形成,合堆的析出過程就完成,完美同步。相當于拿掉了“泡”的后續(xù)過程,只突出并強調了前面“沖”的過程。

  做成茶包后,我們人工賦予了合堆一個類似于“分層次析出”的過程。一個茶包,您可以視之為一片大的茶葉,水要徹底進去,再把茶元素物質交換出來,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從形態(tài)上看,茶包在水流加注時會旋轉運動,也會對水流產生細微阻力,但不可能追隨水流細細地溶合到水環(huán)境中。

  這就有點兒像是在沖泡葉片狀茶葉的狀態(tài)。

  茶包在完成“沖”的過程后,還是需要一個“泡”的過程,等待足量茶元素物質的析出,等待溶合,等待“茶湯”的形成。

  是因為有“過程”,才需要等待。

  而合堆的散泡,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其需要的時間都短得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稱之為“沒有過程”,不需要等待。“沖”的動作一旦完成,就是大局已定。水停止正旋,水環(huán)境一旦形成,就是大功告成。

  所以說,合堆,是最能客觀檢驗我們手上功夫的利器。

  每一位習慣于自己動手沖泡一道茶給自己喝的茶人,其實在腦海中對自己的沖泡能力都會有一個“模糊評價”。

  回想當年初次接觸合堆的沖泡,透過這種方式對自己“手上沖泡功夫”來一次“當下真實呈現”,使我意識到那個一直以來自以為是的“模糊評價”,與沖泡合堆時的“當下真實呈現”,存在著巨大的落差。我到現在還清楚記得當時心中的震驚程度。

  這個巨大的落差,是由于葉片狀茶葉在沖泡流程中需要一個完成過程所決定的。這個所需的完成過程,形成一個意識上的模糊區(qū)域,使我們對自己的沖泡水平,也只能形成一個模糊的認識與評價。

  不知透過合堆散泡的洗禮,您是否會經歷個這心理上的沖擊。

  茶包的存在價值,只是起一個橋梁作用。這道橋梁的一邊,是我們腦海中對自己沖泡功力的“模糊評價”,那一邊,是合堆散泡帶給我們的“當下真實呈現”。這座橋梁,就是一種中間狀態(tài),它有助于我們體會這座橋的兩邊落差有多大。

  這些都明白后,茶包就不能拿來作具體沖泡使用了。當然,您出門在外,可以自己動手裝好一些茶包,方便使用。又或者,在經過一輪努力之后,仍然需要在茶包的沖泡上找找感覺,找找心理安慰,也可以使用。

  從這里開始,具體沖泡練習就只能使用合堆散泡。

  有關沖泡的技巧,請參考《略談三個大坎》與《象形取義》這兩篇文章。

  在這里需要補充解釋的,是如何通過沖泡的結果,認識自己的狀態(tài),以及如何進一步調整。

  那先詳細說說合堆的茶性以及其優(yōu)缺點。

  合堆,是六種奇種巖茶在精加工過程完成后,經過搖篩選葉而留下的茶粉茶碎。

  此六種奇種巖茶,經不同程度的炭火烘焙,按不同比例拼配成一條茶,目前定名為“六合大紅袍”。有機會可以泡給你品一品,相當優(yōu)異的一款紅袍。

  合堆基本上承襲了原葉片茶葉的所有優(yōu)點,包括香氣,茶味,茶韻。

  缺點是茶湯缺點厚度,茶韻相對薄弱些,還有就是濃泡、高溫浸泡時間過長就容易出酸。

  通常厚感、韻感可以通過增加投茶,相應地控制出湯時間來加強,但這種處理方法用在合堆上就使沖泡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有出酸這一條在制約。

  所以在初始階段,適量投茶是唯一選擇。我目前的投茶用量,覺得是100CC水配五到六克投茶,比較容易掌握與控制。

  要點是水一注完,把蓋子蓋好,就得馬上出湯。

  壺的話,要想辦法解決出湯流暢的問題。蓋盅沒有這個問題。

  然后先聞茶香,是很清新的,沒有任何火味,雜味。

  品茶湯。這一步是重點。投茶量限定了,浸泡時間也限定了,能否形成茶湯,就全看你水流加注得好不好。參考我寫的《略談三個大坎》與《象形取義》這兩篇文章,全在里面了。

  水流加注成功,保證出來的是茶湯而不是茶水。

  成湯后,還得細品。這茶湯是否細膩、圓潤?溶合度有多高?略帶一點兒微酸可以接受,但出現明顯酸感就可肯定出湯時間過長了。

  您自己多沖泡,多試驗,多總結。

  合堆的沖泡,錘煉的就是“水流加注”這一招。多看看我那《碗泡法定點注水》的視頻。注意入水點選在最靠近自己正前方那一點。

  有了合堆的沖泡基礎,您再沖泡巖茶,才能沖泡出各類巖茶的真味。

  好了,關于合堆,就說這么多。

  剩下的,看您自己是否能堅持練習,最終煉成“水流加注”這一招。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