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說茶(65):普洱茶之比較

  普洱茶,如果要想引起爭議,這個就是引起爭議的最大源頭。非要論出個輸贏,就要談普洱茶之比較,這個話題又很大,純料與拼配之爭啦,大樹與臺地之爭啦,在任何場合,都是火星四濺,其實呢,大家怎么不看我騰訊的微博呢?我已經解答過了——上善若水,以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抱歉,大滇不是和稀泥。因為有時爭的前提就根本不存在。爭論得毫無意義。我們還是從一個小故事開始。

  去年,我曾經把易武301的茶跟大益的易武正山,一起給一個茶商朋友喝,A上面寫了大益,B上面寫了大滇,結論毫無意外,評價是A好。同樣的茶樣給了另一個茶商,評價也是A好,過了一段時間,約他們來喝茶,同樣的這兩個茶樣,B寫了大益,A隨便寫了個茶廠,結論是B好。而事實上,前面兩次我是把茶和標簽互的(他們說好的那個茶其實都是大滇家的,只是標個大益)。

  我無意說這些主觀方面的影響,也不想談論自己的茶。只是,因為比較的基準,以及參與評論的人的眼界不同,談茶的比較是毫無意義的。我只是想衡量下,這些專家們到底有多懂而已,當然,同樣的事,我也曾做過多次。因為,我想搞明白,到底有沒有人懂茶?到底懂的是什么?

  如果有朋友去易武,我告訴你一件事,就算你自己去麻黑看著采的茶,第二天,你拿著這個茶去寨子里其他家,人家肯定要說你的茶不純,隔了20天,你去同一個茶農家,拿出就在他家買的茶,告訴他,是在村子尾巴那邊某某家買的毛料,得到的結論很可能是:不太純。

  如果你知道答案,很多事都很清楚,我在昆明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清楚,去了幾年茶區(qū),變得越來越不清楚。知道得越多,越來越不清楚。

  我認識一個記者,現(xiàn)在好像成了某雜志的總編,沒有什么太深的交情,就算一起喝了喝茶,瘋狂的純料愛好者,瘋狂的普洱迷,每年至少有3個月在茶區(qū),其中2個月在老班章,這個人守老班章守了將近10年,我建議大家看下他關于老班章的文章,林世興,探究普洱茶最大秘底:班章村神話。

  當我們一起和老班章的茶農喝茶的時候,坦然問到,你熟悉老班章嗎?他說熟悉,但我們一起喝完茶后已經驗明了結果。他可以數(shù)出老班章有多少棵古樹茶,可以把老班章寨子的茶分成四個區(qū)域,甚至說得出哪個位置的茶較甜,哪個位置的茶較苦,但是,我們喝完茶的答案不對。因為,喝的那個茶,做茶的茶農以及一起摘茶的人就在旁邊。

  事實上,我很推崇普洱壺藝這個雜志的一些做法,之前看他們一個欄目,就是發(fā)了一些茶給各位大師評比,分別寫的一些結論,大家多看幾期,會看見給出的評分差別很大。很多人對此有意見,覺得大師們應該得出一致的意見,但問題是:這些茶是分別寄給不同的人,他們給出意見后分別把結果寄送給雜志,這些專家們事先也不知道雜志請了哪些專家。這個跟我們在茶博會上眾口一辭說某茶好,大不一樣。我會仔細閱讀這些分析,受益無窮。所以,下面給出大滇的一些簡化標準,僅供參考:

  第一價格基準

  我覺得這個對消費者來說是最重要的。我看見很多消費者樂呵呵地買了一些2001年的假茶,喝得不亦樂乎,反正才20多元一餅,喝起來也能喝,并沒有因為買了B貨把賣家怎么著了,因為對著這個價格,他覺得真假已經不重要了,甚至覺得某些B貨比A貨還好喝。

  呵呵,我不是鼓勵買B貨,只是覺得這個消費者的心態(tài),還算正常。最糟糕的消費者無疑是花5元買號稱老班章,而真的為這個跟賣家較真的人。所以,比較,就在同一個價格去比較。同樣的價格下,才可以說,A比B好。

  嚴格來說,我認為這是最合理的比較,不要說不同地方的茶沒法比,其實是可以比,只是比較者對茶的認識不同而已。太多的茶客看見的不是大象的全身,而只是看到了一個方面,就絕對化。這方面的例子,我想說,石昆牧老師的例子。

  太久前,石老師一直說新班章無古樹,以至于大滇去年做的時候,有很多茶友質疑,但我沒法,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管你信還是不信,反正我信了。因為我親自在那些樹下面看著人采。然后,石老師今年4月的博客里,說了,看到了新班章的古樹茶。

  我自認為,對于老班章的認識,沒有林記者那么多,也沒有那么久,可是,老班章某家人的地,他就很可能沒我那么熟。同理,今年我去景邁的時候,茶農連自己家的茶地都走了迷路,在所謂的萬畝茶園里走失了。好像這些是笑話,但這完全真實。

  再說一個例子,易武,我估計有接近100個小寨子,我說一些寨子,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么連,松樹林,有幾個茶友知道在哪里?某些茶人或者愛好者,去了麻黑就以為走遍了易武,或者去了7-8個寨子,最多10個寨子,就以為走遍了易武。滿口易武茶如何如何,我說過,我后悔說過很多話,因為我后來喝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易武茶,甚至有類似布朗山口感的易武茶。這些茶拿出去,絕對沒有人相信。

  跟去我的司機,是勐海本地人,說,如果不是因為跟我去了一趟,根本不知道有這么些寨子,這么些地方。我也是無奈,如果不是普洱茶,我也不會走入這些寨子。

  青鳥,在今年去了易武,帶他去的勐海人,應該也是第一次去易武,我敢說,我對于勐海某些地方的熟悉程度,會比勐海人還熟。但同樣很多小的地方,我無法敢給一個籠統(tǒng)的結論:勐海的茶怎么樣怎么樣,布朗的茶怎么樣怎么樣。。。所以,比較選擇的基準,最好是一對一的PK,基于相同的價格來PK,這個由市場決定,相對公平。

  來舉一個例子,我想大家都會信服,用大滇今年的麻黑,去跟大益易武正山PK,我敢確定必勝,而大滇的價格還比大益低。這個結論我想否認的人會少。而用大滇的臺地茶,401典藏去PK的時候,很多人不敢說話了,這個時候,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價位相差了7倍的茶之間,比較已經變得沒有意義。有人說302的大滇易武強過2010年的大益易武正山,說這句話的人,是絕對不敢去任何茶葉論壇去說的,板磚直接拍死算了。雖然,你可能是對的。所以,我們提倡簡單的比較標準。

  第二年份基準

  同等價格的情況下,看下是否同一個年份的茶,這個很重要,不同年份的茶,就算價格相同,我個人也覺得非常難以比較,因為不同年份的茶,香氣,口感的衡量標準是不同的。比如,2008年的帕沙,跟2011年的帕沙,如果賣同樣的價格,不會很奇怪,但口感就會差很遠。

  價格,只是賣家心理斗爭的結果而已,可以賣同樣價格的理由是存在的,因為08年的成本低,現(xiàn)在的價格已經賺了。其實,市場上很多有幾年的茶,相比較現(xiàn)在的價格不算貴,就是這個道理,正如股市上,獲利盤要變現(xiàn)退出一樣。如果你用口感標準來衡量不同年份的茶,我覺得會有很大失誤,新的不見得強于老的,老的不見得強于新的,關公戰(zhàn)秦瓊,好累的!我是走簡單路線的,所以不去比那些復雜的東西。

  第三點產地基準

  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年份也接近,再結合產地比較,更加容易得出一餅茶值不值得。OK,易武茶定價比一般的茶高一點,布朗茶比南糯山的貴,同樣是易武正山,大益的比下關貴,簡單,簡化。作為消費者來說,搞復雜的必要性是沒有的。作為制茶者,大滇也是有幾個基準的。

  第一同等品質的茶,價格是三大茶廠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第二同等制茶水平的競爭對手,價格占據(jù)較大優(yōu)勢;

  第三建立自己的產業(yè)標準。維持規(guī)模水平,走產業(yè)化路線。

  僅僅制作幾餅頂尖的茶,大滇是無法在商業(yè)上打敗立頓的。大滇,作為一個夢想,不僅僅只是賺點錢的事,是要做成一個產業(yè),最好,讓茶這個古老的產業(yè),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排在立頓后面。當然,品質級別不是袋泡茶級別,而是拉菲級別!
文/大滇飛揚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