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茶是普洱茶的“半成品”

  在中國上千年的茶史上,沒有一種茶像普洱茶這樣充滿爭議與疑團。
 
  “自然后發(fā)酵”讓“普洱茶”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市場需求又讓普洱茶的世界里誕生了“人工渥堆發(fā)酵”。
 
  六大茶類的命名與劃分多以工藝和發(fā)酵程度為依據(jù),但是這些依據(jù)在普洱茶的世界里變得模糊與混沌,“不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全發(fā)酵茶”都可以是普洱茶某個時期的形態(tài)。
  在2008年頒布的《地理標志產(chǎn)品普洱茶國家標準》(GB/T22111-2008),以最權威、最官方的方式確定了它的特殊身份——“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國家標準一頒布,立刻引起了業(yè)內(nèi)的極大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生茶是不是普洱”上。
 
  無論爭議如何,國標頒布至今,新制生茶依然是普洱茶市場里的主力軍,成為許多茶商經(jīng)營的大部,甚至全部,生茶也擁有眾多擁躉。我們無意于挑戰(zhàn)權威,我們承認生茶是普洱茶的一部分,但是,需要強調(diào)的是:新制生茶是普洱茶的半成品,后發(fā)酵是普洱生茶的必由之路,新制生茶不適合大量飲用,必須經(jīng)過一定年份的倉儲進行自然后發(fā)酵,才能成為適飲的成品。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新鮮的觀點,這些在業(yè)內(nèi)也是被廣泛認同的。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品飲新制生茶之風開始大行其道。在某些喝普洱茶的圈子里,你要是說你只喝熟茶,那一定是會被鄙視的;生茶的濃度成了鑒定喝茶級別的標準,你要嫌生茶太過苦澀難以下咽,那也一定是會被鄙視的;擁有靈敏的舌頭,能辨識各個山頭茶的滋味,擁有敏感的體質,能夠感受茶氣在體內(nèi)游走的強弱,那定會被奉為高手膜拜的。
 
  品飲新制生茶之風大行其道的原因很多,首先,一些茶商出于利益的需要,一方面認同普洱茶需要發(fā)酵,另一方面為了盡快把茶賣出套現(xiàn),不得不向消費者推銷生茶,尤其是大部分新晉茶商,手中根本沒有老茶,不推新茶還有什么可推的呢?
  其次,2007年普洱茶市場遭受重創(chuàng)之后,名山古樹純料普洱茶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讓落入谷底的市場燃起了新的希望,先是在少部分玩茶的資深茶客中興起,過去玩老茶,費神傷錢,現(xiàn)在玩山頭滋味,投入不多,樂趣無窮,很快這個圈子就迅速蔓延,而更多的人是被古樹茶的生態(tài)價值和人文價值所吸引。
 
  尤其是去過古茶山的人,都會被生長在森林邊粗壯遒勁的古茶樹和茶山上原始古樸的少數(shù)民族所震撼。某某山頭的古樹茶,喝在嘴里也許已經(jīng)不僅僅是茶,而是感動、是記憶、是情緒,茶一旦帶上了感情色彩,就很容易被感染、被傳播、被擴散。
 
  古樹純料普洱茶一下子躍居為高端普洱茶,成為市場交易的活躍分子,因為古樹茶原料價格不菲,很少有人舍得拿來發(fā)酵損耗率高的熟茶,所以古樹茶基本上是以生茶的形態(tài)出現(xiàn)。
  古樹純料普洱茶,一方面以“百山百茶”的豐富滋味,在“半成品時代”就被越來越多的人玩味著,另一方面也與許多生茶一樣,進入存茶的倉庫中,希冀成為未來的成品,但我認為它們更像試驗品,那些言茶必稱的班章、冰島、刮風寨,何曾有過像7542、7532、8582那樣真實存在的參考系呢?古樹純料茶的陳化路徑,依然充滿著未知,成敗與否只能拭目以待。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