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品普洱:"三厚"的層次空間感

李文華品普洱:"三厚"的層次空間感
  從茶葉專業(yè)審評角度來說,通常滋味的濃強度表述,用到五個字,“濃、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標度的辦法,“濃”,表示強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類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覺了,這種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個字,相互搭配,產(chǎn)生中間級別的濃強度描述,如:“濃、醇濃、濃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間的比率下降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詞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構(gòu)成了系統(tǒng)的滋味描述體系。
 
  普洱茶內(nèi)含物豐富,是濃強度比較高的茶,多為“濃”至“醇厚”,當然,也有醇和的茶,歷經(jīng)歲月的茶品,可能歸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飲就快到“無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我新創(chuàng)的一個名詞,希望通過這個詞,也即用“三厚”的分類或方法,來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對傳統(tǒng)審評術(shù)語的一個豐富。
 
  “三厚”是什么?
 
  品飲的藝術(shù),狹義地講,是以味覺體驗為主的藝術(shù),上升到“身體的體驗”(如許多人講到的打嗝-“腸胃的反應”、“茶氣”-全身心的反應等),或者其他純精神領(lǐng)域的體驗,不是我這里想擴大涉及的范疇。
 
  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有許多藝術(shù)門類,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鑒的地方。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書畫領(lǐng)域,有著名的“三遠”之說。“三遠”法,樹造了多少代中國畫與中國畫家。
 
  書畫,可以說是“視覺的體驗”,品飲,是味覺的體驗,莫不有相通之處,我的借鑒由此而來。
 
  中國山水畫,對于繪畫透視有自己獨特的形式,“三遠”就是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
 
  所謂“三遠”,主要是論述由于視點的不同,處理景物的差別和藝術(shù)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間感、立體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訓》里,對“三遠”是這樣描述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為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了,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澹。明了者不短,細碎者不長,沖澹者不大,此三遠也”。
 
  郭熙把山水畫的視線概括為三種類型,即高遠、深遠、平遠。
 
  高遠是由山下仰視山顛,因而山色清明,山勢突兀,給人以明了之感;
 
  深遠是由山前俯視山后,因而層巒疊嶂,山色重晦疊映,給人以深邃之感;
 
  平遠則是由近山平視遠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給人以平和沖澹之感。
 
  普洱茶,變化或風格特點是多彩的,濃強度以濃厚為主線,為了描述“層次感”或空間感,借鑒“三遠”,就有了我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視山顛,清明,突兀......,仿佛欣賞珠穆朗瑪一樣,濃烈而有沖擊力,這樣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視山后,層巒,疊嶂,深邃......,帶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這樣的茶,為良好配方茶具備的特點。自己的作品里,比較滿意的是“巖韻青餅”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說,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猶如自近山而望遠山,景象縹緲,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帶著獨具甜蜜的果香,在經(jīng)歷歲月后,其滋味的厚度會慢慢顯出來,有些不可思議,確是這么神秘,這就是易武。(猜想:易武茶獨特的鮮爽、及“果蜜”香覆蓋了滋味的厚度,隨著陳化,鮮爽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其滋味的厚度方得以展現(xiàn),未經(jīng)科學測試,推論而已)。
 
  文/李文華:普洱茶國家標準GB/T22111起草人之一。04年11月-08年12月任大益集團勐海茶廠常務副廠長、主拼配師。大益茶多款經(jīng)典茶品之發(fā)明人。09-10年習國學、悟茶道、訪茶山。云南普洱茶集團總經(jīng)理,首席拼配師。勐海寶和祥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