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茶”≠“早春茶”

“早春的茶”≠“早春茶”
  每天都會有N個朋友電話或者微信來,
 
  “有沒有好春茶?”“沒有,沒做,也沒買。”
 
  “很多人都做了呀!”“不急,再等等。。。”
 
  我明白搶占先機的道理,但商業(yè)和品質(zhì)有時候會發(fā)生一些小沖突,看個人的選擇了。
“早春的茶”≠“早春茶”
  來茶山10幾天了,一直在喝茶,一直也沒動手。喝得多了,就愛東琢磨;茶山跑得多了,就愛西琢磨。
 
  一直認為,早春茶早春茶,肯定是越早越好。集聚了整個冬天的力量,終于發(fā)芽了,生命力旺盛,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理論上應(yīng)該是非常好的!另外,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不旱不澇沒冰雹,茶葉品質(zhì)理應(yīng)比往年還好些。
 
  為了印證,十多天前開始,從思茅到勐海,從瀾滄到勐臘,從易武到象明,眾多茶區(qū)、山頭,一路喝下來,感覺都不滿意。這些茶不管是臺地茶、喬木生態(tài)茶還是古樹茶,大部分往年都喝過,不是近期喝到的滋味。
 
  顯然,自認為是沒有用的,時候不到,還沒有到春茶最好的季節(jié)。“時候不到”的早春茶,還有冬茶的味道,請參考平臺2月27日短文《普洱冬茶怎么樣?》
“早春的茶”≠“早春茶”
  “時候不到”就像“早熟”一樣,是青澀的,和青春是兩回事。萬物的發(fā)展都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自然的東西,肯定好不敢說,但是不會差了。
 
  扯遠了,那“時候到了”的春早茶是什么樣的呢?怎么判斷?
 
  我總結(jié)了一下自己的標準,要符合以下最基本的三點:
 
  1、要有春茶的“香氣”。(青春的氣息)
 
  2、要有春茶的“甘甜”。(青春的甜美)
 
  3、要有春茶的“鮮爽”。(青春的活力)
 
  很簡單,“香”“甜”“鮮爽”,
 
  如果理解了,恭喜,你肯定會收到好料。
 
  如果不理解,請自己找不同季節(jié)的茶對比就清楚了。
 
  再搞不懂,請在4月中旬以后,到我店上喝茶,我再詳細講解,近期沒空,哈??!
“早春的茶”≠“早春茶”
  最后附圖說明:
 
  2015年3月8日,我在易武落水洞喝茶。
 
 ?。ó敃r拍攝圖片如下)
“早春的茶”≠“早春茶”
  此茶外形完全具備早春茶的特征,湯色也很漂亮,口感有厚度,但是“香”、“甜”、“鮮爽”都非常弱。
“早春的茶”≠“早春茶”

“早春的茶”≠“早春茶”
  我認為這僅僅是“早春的”茶,
“早春的茶”≠“早春茶”
  不是我想要的“早春茶”。
 
  鄒大治2015年3月13日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