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2005年大益牌普洱青沱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普洱陳茶偏離了本質——陳茶是用來喝的

8月30日,我們發(fā)布了《一起品茶012丨一款讓云南人知道普洱茶越陳越香價值的普洱茶》一文,有部分茶友對關于品飲的1987年高山特級年份產生了疑問,菌子老師結合他收集整理資料,對茶品脈絡進行了梳理,也給出了他關于陳茶年份的深度思考。

一、產品圖錄:普洱茶興起的功臣與混亂的源頭

經過長期的傳承與流通,普洱陳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共性,可以通過包裝進行茶品辨識。普洱茶長期以來一直是外銷產品,收藏與鑒賞范圍局限于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對于普洱茶真?zhèn)舞b別,銷區(qū)形成了一套口耳相傳的經驗,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把經驗寫成了書籍。其中1995年鄧時海出版《普洱茶》一書開啟體系化傳播普洱茶文化,再通過書籍以圖譜的形式銷售普洱茶。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這種傳播方式逐漸成為主流,人們首先通過了解茶的故事,然后對照書本再進行交易。然而,這種方式往往會引發(fā)一些關于茶品真實性爭議,尤其是一些真?zhèn)坞y辨茶品。隨著普洱茶市場擴大,一種只關注包裝、而忽視品質的極端交易方式逐漸興起,尤其在大益二手交易中尤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作為一種飲品,本應該被品嘗和鑒賞。在交易過程中人們喝都不去喝,甚至包裝都不敢去動,照著版交易。如果僅僅憑借包裝就進行交易,就會忽略了其作為飲品的本質。這種市場現象隨著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泡沫效應。

二、看書買茶:混亂而失真的背書體系

1957年中茶總技師胡浩川要求云南提前交付圓茶,唐慶陽在接到要求后開始試制圓茶,最終試制成功。從這一年開始,勐海茶廠恢復生產圓茶。

1955年7月25日,中茶公司下發(fā)“八中”商標使用規(guī)范,要求外紅里綠。以下書本背書的早期勐海茶廠生產紅印哪里來?以及他的印級茶生產信息來自何處。


某茶人對藍印茶系年份詳述


50年代早期勐海茶廠黃印

1970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成立,1972年云南省貿易公司中國土產進出口公司中國糧油食品茶葉進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更名為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

以下書本背書產品如何在50、60年代提前預測公司名稱提前預測土產畜產公司合并。

50年代七子黃印大餅(公司名不對)


60年代七子八中黃印

文革時期每個中國成年人都應該知道1966—1976年,此書的歷史背景來自何處,它的茶品到底要劃到哪年?

某茶人的文革磚說明


各時期文革磚

對于歷史的不了解,或者杜撰形成了無數以書賣茶的普洱茶書籍。他們在再版圖書的時候,新增加初版沒有的茶品,又不對明顯的錯誤進行修正,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以下是2003年大益孔雀之鄉(xiāng),一桶茶中兩個版面。對于只認包裝交易的大益中期茶,包法不同交易過程就會很麻煩。此茶經過經銷商認定最終艱難成交,大益包法都不是固定的,其他廠家的產品肯定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

然而對于普洱陳茶收藏者來說,辨別老茶真假是一個長期學習過程,其中了解茶品的時代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辨別產品包裝,了解時代重大節(jié)點是判斷關鍵。比如公司名稱變更的時間、食品標簽啟用的時間、食品標簽內容的問題。

我們從電話號碼探討幾個產品,1992年9月6日,昆明市話五位升七位。

昆明電話號碼5位升7位


y562

此款茶品是銷港y562俗稱“小黑盒”,標簽打生產日期是1993年10月,電話號碼5位。1992年9月6日后電話號碼升為7位。那么此茶的生產標簽日期就有問題。我們找到設計“吉幸”牌商標的唐政老師幫忙確定包裝,他給我們講述了尹繪澤老師設計y562的過程。通過他在設計部門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包裝沒有問題。

1992年4月28日,勐??h電信搬遷市話擴容成功,交換機容量由500門增至1000門。1995年12月17日勐??h市話由5位升7位。


勐海電話號碼5位升7位


大益小沱茶正面和背面

此款茶葉是勐海茶廠1998年生產大號碎迷你沱熟茶,電話號碼為5位。1995年12月17日勐??h市話由5位升7位,此茶生產標簽有問題。我們向多位資深的大益經銷商探討包裝和茶品,他們一致認為茶品真實。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奇異呢?

1985年云南省標準計量局頒布滇Q49-85《云南省企業(yè)標準-茶葉》,1987年GB7718-87《食品標簽通用標準》頒布,1994年GB7718-94《食品標簽通用標準》頒布代替GB7718-87,1995年9月云南省標準計量局宣布廢止滇Q49-85《云南省企業(yè)標準-茶葉》。

  

《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志》關于食品標簽合格率的記錄

在1990年4月至11月期間,食品標簽的合格率僅為30.8%。當時的90年代,中國的食品標準逐漸提升和完善,但食品標簽合格率依然相對較低,普及率也不高。

哪怕時至今日,每年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企業(yè)出現食品標簽錯誤的情況,另外還有許多人不清楚如何根據現行標準來正確標注食品標簽。如果回到過去,信息傳遞并不暢通,獲取資訊也并不便利,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電話搖號撥號一次電話接通的平均時間需要長達10分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很難依靠理想化、絕對化的想法來作為規(guī)范陳茶的依據。

另外,在前文中提到的y562小黑盒,茶品港銷回流,為了適應內地的標準,該產品重新制作了食品標簽,然而在信息不對稱的年代,導致電話號碼等信息填寫錯誤。勐海茶廠迷你沱原本打算將迷你沱以整箱形式銷售,但經銷商為了分開銷售,重新設計了包裝,因為信息不對稱以及滯后,還可能銷售人員僅通過回憶去填寫生產標簽,這些原因導致了食品標簽的錯誤出現。這些例子都突顯了當時信息傳遞和標準執(zhí)行方面的挑戰(zhàn)。

這都是猜測。

三、回歸本質:品飲才是陳茶的根本

考辯真?zhèn)涡枰C據,證據一般有三種類型:即書證、物證和理證。書證,是指各種書籍文獻;物證,是指實物或遺跡;理證,是指運用常識和推理證明。對于一款茶的真實性判斷,理想情況應該是找到生產記錄作為書證;找到同時期生產產品作為物證對照;追溯產品來源讓親歷者講述背景通過常識推理作為理證。

在尋找證據的過程運用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的方法論的價值開拓考據史料的來源,可以通過多層次的大量研究來確定,要做到孤證不立。

考據陳茶根據考辨真?zhèn)蔚脑?,基于陳茶作為食品的屬性,加上流通過程的引證,歸納出以下因素來辨別真?zhèn)危浩疯b、來源、包裝。

昌金強收藏87高山特級


張勤民收藏87高山特級


曉德書號收藏87高山特級

來源(鄒家駒、張勤民、昌金強、馬嘉等口述整理):茶品為廣東土產公司向勐海茶廠定制,生產之后賣到華潤旗下的香港國貨公司,再由某香港茶商買入,買入后存放在香港。1999年7月省公司成立云南茶苑集團股份公司,2000年,為了解決省公司與某香港茶商之間的壞賬,省公司同意以500元每片的價格,抵貨32件,共計2688片,沖抵了130多萬元欠款。(《“綠大樹”前傳》中抵款年份為2005年,實際發(fā)生年份應為2000年,不知作者書寫錯誤,還是口述者口誤,日期我們求證過鄒家駒和張勤民)高山特級最開始的銷售價為800元丨片,到2007年以1800元丨片的價格賣完了這批貨。曉德書號于2023年向馬嘉購入。

品鑒:茶品倉儲較為干凈,沖泡后陳香、藥香顯著,杯底顯沉香。茶湯陳味足,發(fā)酵程度較輕,轉化之后,茶湯中既有生茶的影子,又有熟茶的感受。高山特級茶湯既有老生茶的潤甜感,回甘迅速,生津持久,韻味綿長悠久;又有熟茶的感覺,湯體醇厚飽滿,順滑多汁,一口之后,整個身體較為通透。整個口腔無比愉悅,體感明顯,有明顯的發(fā)熱感。

包裝:棉紙包法非勐海傳統包法,紙張為80年代末“薄手工棉紙”,生產標簽中日期87年6月電話號碼5位。

時光回溯一:

1987年6月茶品生產出來后于1993年交付廣東土產公司交付產品因屬于內銷,故根據1987年GB7718-87《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再包裝放入食品標簽后銷售。銷售到香港后由某香港茶商購入,因等級與包裝描述特級品不符合造成滯銷,最后2000年運回昆明抵賬。所以包法非勐海茶廠包法,生產日期87年6月,電話是1993年后的5位號碼。因為是熟茶,在過去的歷史中熟茶才被認為是普洱茶,普洱茶可以長期保存,所以保質期是長期保存。

87高山特級食品標簽

時光回溯二:


1999年壓制92青餅

1999年阮殿蓉根據87高山特級的包裝,選用從西北地區(qū)抵賬原料壓制的92青餅。1993年廣東土產公司選用87年輕發(fā)酵茶葉壓制成87高山特級,食品標簽根據93年情況標注,電話號碼5位,生產日期和92青一樣打了87年6月的原料日期,因為是熟茶,保質期打長期保存。茶品生產以后銷售到香港后由某香港茶商購入,因等級與包裝描述特級品不符合造成滯銷,最后2000年運回昆明抵賬。

以上兩種時光回溯都只是一種猜測,因為我們缺乏了關于1987年至1999年茶品生產經過的詳細資料。茶品由于食品標簽電話號碼是5位這一單一孤證就否定他是87年茶品是站不住腳的。1999年壓制的92青餅,制作時電話號碼已經是7位,也不能因為一個孤證去否定他92青的價值。我們應該考證的過程中堅持孤證不立的原則,同時運用常識和推理證明一款茶品的真?zhèn)巍?

然而,這些討論似乎把事情本末倒置了。對于一款茶品來說,判斷其真?zhèn)魏蛢r值的首要屬性是其品質。我們可以通過品鑒1980年代末期的熟茶,與存放年份相近的茶品進行比較,來尋找相似之處。我們通過1980年代末熟茶的品鑒尋找類似倉儲類似年份熟茶進行品鑒對比,確定87高山特級口感方向與時代相符。收藏老茶第一要素是品鑒,建立品鑒樣本是基礎。望文生義,靠包裝就否定茶品脫離了普洱茶陳茶品鑒、收藏的本質。

所以我們曉德書號組織一起品茶活動就是想讓大家回歸茶的本質:品鑒。我們十多年來對普洱茶資料的整理發(fā)現普洱茶發(fā)展過程是復雜的,要理清歷史非常困難,單一事件或證據是沒有辦法代表一個面的。

陳茶的價值最終是要體現在品飲價值上,交易價值應該以品質為基礎。特殊茶品具有歷史意義,例如87高山特級茶,其親歷者和擁有者見證了茶葉市場的發(fā)展,認識到普洱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陳越香,越珍貴。

因此,我們應該向這些親歷者和擁有者,如鄒家駒、張勤民、昌金強、湯一平、馬嘉、阮殿蓉以及所有默默付出的親歷者,為我們留存這款茶的前輩們表示敬意。

來源:曉德書號 菌子,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普洱茶選購專業(yè)術語

帶“內飛”的古董茶

1950年之前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這種茶內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有名稱,稱為“內飛”。


印級茶

這種普洱茶的包裝紙上的“茶”字以不同顏色印制,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印級茶之中以綠印圓茶流傳最廣。早期的綠印圓茶是以江南六大茶山,尤其是南糯茶山上的好茶青制成的?,F存的早期綠印圓茶有甲乙兩個小類,二者在品質上沒有根本的區(qū)別。

?


干倉普洱茶

通常指在通風、干燥及清潔的倉庫中存放的普洱茶。為自然發(fā)酵,發(fā)酵期較長。

?

濕倉普洱茶

通常指在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等存放的普洱茶。通常以人工方法加快其發(fā)酵的時間和速度。

?

號級茶餅

茶餅上標有辨別茶餅茶葉的年代、級別、生產廠的編號,如8582餅,前兩位數85為1985年研制的配方(不一定是85年出品),第三位8為8級茶,最后一位數為2,為勐海茶廠的代號。茶廠代號1為昆明茶廠,2為勐海茶廠,3為下關茶廠。


?

鐵餅

壓制得比較厚實、堅硬的茶餅叫鐵餅,和相應的“火燒餅”等同為工藝流程上的名稱。

?

中茶牌普洱茶

這種茶餅的外紙正面標志上有8個“中”字圍繞著中間的一個大的“茶”字(為中國土產畜牧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商標)。

?


大益餅

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商標,“大”字中間有個反白色的“益”字,根據不同級別和年限分有不同顏色的商標,如“紅印”、“藍印”、“黃印”等。

勐海茶廠的“大益”牌普洱茶以其品質上乘,在2005年被云南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


2006年10月,“大益”牌普洱茶又被農業(yè)部中國名牌農產品推進委員會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云南省僅此一家。

?


普洱散茶

為曬青毛茶經渥堆后篩制分級的商品茶,現時的主要商品茶有:

?

勐海茶廠產的宮廷普洱茶,歷史上曾作為貢茶。該茶原料選用南糯古茶山的優(yōu)質滇青,采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為普洱茶中珍品。


勐海茶廠產的大益牌三七參普洱茶為特選高級普洱茶、名貴中藥三七和三七葉配制而成的袋泡茶。原料產于勐宋古茶山。


勐海茶廠生產了一系列“大益牌”普洱茶。其具有選料精良、加工精細、陳香顯著、茶氣充足、湯色紅亮、口味純正、口感爽滑、回甘綿長和經久耐泡等特質,備受消費者青睞,也被茶界推為普洱茶的經典之作。它是云南普洱茶的第一品牌。此外,還有下關茶廠產的中茶牌云南普洱茶、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生產的陳香普洱茶等。

?


七子餅茶

為扁平圓盤狀,每塊餅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原包裝為繁體字,后將繁體字的綠印餅包紙改為簡體字的餅包紙,而名稱也由“中茶牌圓茶”改為“云南七子餅”,同時將外包紙字體變小,并加上英文,這個包裝一直沿用到現在。


七子餅茶的特點是原料分里茶和面茶,里茶體積較大,面茶較細嫩,芽毫顯露,棕褐油潤有光澤,中心有凹,中心到邊緣自然變??;外包裝有繁體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


七子餅茶出產后便迅速取代綠印圓茶。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綠印圓茶為生茶,而七子餅茶為熟茶,茶性有了很大的不同。七子餅茶的生產得益于勐海茶廠1973年試驗成功的普洱茶“快速陳化”發(fā)酵技術即渥堆技術。由于擁有這一項被稱為“國家機密”的普洱茶制作技術,勐海茶廠成為普洱熟茶的生產基地。

?



磚茶

長方形或正方形,250~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

?


沱茶

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或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5克。

?


金瓜貢茶

此茶被稱為普洱茶的太上皇。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總督鄂爾泰選取最好的普洱茶青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進貢皇室作為貢茶,普洱茶遂成為貢茶行列中的一員。用來制造貢茶的茶青都是一級芽茶,經長期存放后,會轉變成金黃色,所以也叫“金瓜貢茶”。


1936年北京故宮清理清朝遺留下來的貢茶,其中一些是普洱貢茶。這些普洱貢茶大者像大金瓜,小者如乒乓球,最大的重3300克左右。

?


千兩茶

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都較重,故名千兩茶。

?


廣云貢餅

除云南省外,廣東省也生產少量的普洱茶,其所用的茶青部分調撥自云南省,而其余部分則為廣東省生產,也稱之為“廣東餅”。


大部分廣東產的普洱茶,在20世紀60年代后都是用廣東的茶青或云南茶青與廣東茶青拼配后制成的餅,故名廣云貢餅。

?

紀念餅(磚、沱)

為紀念某個事件所特別制作的小批量茶葉,帶有相應編號的證書。較有名氣的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紀念茶。

?

緊茶

由蒸壓團茶演變而成。原為帶柄的心臟形,1957年為實現機械加工和方便包裝運輸,改心臟形為磚形,有白毫,味醇濃,湯色橙紅。


什么是“標號級”普洱茶?

?“標號級”普洱茶,特指1993~2008年之間生產的普洱茶。15年的歷史很短,但對普洱茶來說卻是一段大歷史。當舊有的購銷體系逐漸瓦解,新的秩序體系尚未健全之際,普洱茶進入到一個看似混沌又百花齊放的時期。

希望往往在混沌中產生,在這15年間,普洱茶從籍籍無名開始走向全面復興。

為什么要定義標號級

“標號級”普洱茶時代是我們反復討論了多年,又策劃了一年多的選題。2019年初,我們又邀請了茶界一些專家和茶人,一起探討如何對七子餅之后的時代進行定義和命名。

早先,這一時期的產品被定義為“中期茶”或“新生代普洱茶”。越陳越香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隨著普洱茶的全面復興,市場對中老茶的認可和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也使得近年來中期茶的概念開始深入人心。實際上,早在2011年10月,《普洱》雜志就在深圳舉辦了首屆新生代普洱茶高端論壇,對此進行了深度探討。

不過,中期茶是個因時間推移而流動的動態(tài)概念,在一定時間段內用其來定義七子餅茶之后的時代是貼切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不準確了,因為新茶會變成中期茶,中期茶會變成老茶。而中期茶,一般認為是陳期在10~15年的普洱茶。如果說我們在10年前定義中期茶的年份是1995~2000年,那么現在中期茶的年份是2005~2010年。時間不一樣,中期茶對標的年份也不一樣。

也因此,我們需要對七子餅后的確定年份,進行一個定義。經過《普洱》雜志內部的多次討論與策劃,并與茶界眾多專家、茶人多番探討后,最終我們將1993年至2008年的這15年,定義為普洱茶的標號級時代。

為什么是1993~2008年,又為什么命名為“標號級”呢?

在中國茶文化體系中,普洱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如今我們能夠見得到普洱茶實物中,按不同的年代進行斷代,大致可以劃分為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三個時代,中期茶、新茶是個可流動的時間概念,并不能用來斷代。

號級茶一般指1949年以前茶莊商號留下來的茶,存期迄今已70年以上,甚至有百年以上老茶。

印級茶指1952~1972年間,外包裝紙印有“中茶牌圓茶”和“中國茶葉公司云南省公司”繁體中文字樣,中間是中茶商標的普洱茶。坊間根據“中茶”標中“茶”字的顏色來命名,比如大紅印、甲乙級藍印、紅印鐵餅、無紙紅印、藍印鐵餅、七子小黃印等。

七子餅茶,以1972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成立為標志。這一年云南省獲得了茶葉出口權,所有出口茶品都有嘜號,包裝紙上都印有“云南七子餅茶”字樣,因而被稱為“七子餅茶時代”。

七子餅時代的終結,實際上并沒有明晰的時間概念。1990年,中國茶葉公司通知各茶廠有償使用“中茶”商標,七子餅時代開始走向分崩離析。但七子餅時代的終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便是來到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1993年,“嘜號+云南七子餅茶+中茶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存在著的。

現在我們定義的“標號級”,是指1993年統購統銷政策全面取消帶來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到2008年普洱茶國家標準頒布實施期間所生產的普洱茶。對普洱茶來說,雖然這是摸著石頭過河的15年,但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時代。隨著普洱茶市場的全面放開,民營資本、民營茶企紛紛涌現,新興的品牌商標不斷涌現,“中茶”標一統江湖的格局被打破并逐漸淡出中茶之外的體系。也是在這一時期,普洱茶文化得以蓬勃發(fā)展,傳統工藝開始復原,新的理念、新的標準逐步成型并趨于完善,為普洱茶的全面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定制吹響普洱茶復興的號角

普洱茶的復興,離不開港臺茶商的推廣,更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統購統銷政策的全面取消。

東風吹來滿眼春。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88歲高齡的小平同志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南巡”,以他的最后余力,將處在僵局中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推進了一大步,清除了左的思維對改革的干擾,讓處于艱難之中的改革開放繼續(xù)向深水區(qū)邁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3年2月15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當前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發(fā)[1993]11號文件)。至此,作為一種完整的制度形態(tài),統購統銷最終結束。

計劃經濟體制下,茶葉也屬于統購統銷物資,普洱茶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勐海茶廠、下關茶廠和昆明茶廠三大國營茶廠。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提出“進一步改革農業(yè)管理體制,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擴大市場調節(jié),使農業(yè)生產適應市場需要,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的合理化,進一步把農村經濟搞活”。茶葉生產經營開始放開搞活,我國茶葉經營由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

但具體到云南和普洱茶,這種改革顯然是滯后。首先是云南地處偏遠,在當時政策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其次是云南主產的普洱茶、紅茶兩大茶類主要用來出口;最后是普洱茶還兼顧有邊銷茶的任務,國家對邊銷茶實行統購統銷、計劃調撥,直至2001年7月才全面放開。

茶葉市場的全面取消“統購統銷”,對計劃經濟下的傳統國有茶企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在舊有的購銷體系逐漸瓦解,新的秩序體系尚未健全之際,普洱茶產業(yè)進入到一個短暫的混沌期。

現在我們回首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可以說這段時期國營大廠正處于變革的陣痛中。七子餅時代已經走向末路,新的趨勢卻不是那么的明朗。如果我們將這看作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在黑暗中也有人點起了星星之火,形成了現如今的“燎原之勢”,并最終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普洱茶時代。而這個時代的來臨,肇始于定制茶的興起。

計劃經濟時代,普洱茶是云南出口創(chuàng)匯的主要物資。當時茶葉的出口,茶廠和海外客商是不可能直接接觸的,香港、國外的客商只能每年在廣交會上與云南省茶葉公司簽訂單。而且不是想要多少就能給多少的,那時只有香港南天公司的訂單云南省茶葉公司盡量滿足,其他公司只能按照有限的配額訂貨。

定制茶的雛形,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的香港南天貿易公司,并為我們留下了諸如8582、8592這樣的傳奇茶餅。然而南天公司有其特殊性,真正意義上的定制茶是在1993年后,民營茶企的逐步興起,以及香港頭盤商、二盤商分銷體系的瓦解漸次而出現的。

普洱茶實行出口配額時代,在主要出口市場港澳地區(qū)有著規(guī)矩的供銷體系。當時在港澳地區(qū),只有15家頭盤商有資格面對中國內地從事茶葉進口貿易。普洱茶去到香港,由頭盤商分銷給二盤商,再由二盤商分銷到各個茶莊、茶店,絕不可僭越。

但1993年茶葉市場的全面放開,讓普洱茶的出口雖然依舊需要許可證,但出口配額制度已經被取消了,為定制茶的出現埋下了伏筆,并打破了頭盤商、二盤商體系。剛開始,一些“苦秦久矣”的二盤商,不甘再遭受頭盤商的“盤剝”,開始繞過頭盤商直接跟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甚至是茶廠訂貨。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也開始實行部門承包制,并在深圳設立富華公司拓展業(yè)務。

與此同時,以勐海茶廠為代表的原生產出口普洱茶的幾大國營茶廠,由于來自省茶葉公司的訂單銳減,只能自謀生路地接受各路茶商的訂單。除常規(guī)產品,很多茶商還有個性化要求,自己選擇原料、包裝紙,或者在茶中夾一些東西,比如絲帶、大葉片之類的作為記號,或者在包裝紙上印個記號等。各種繁雜而不規(guī)范的定制產品,讓普洱茶市場進入了混沌中。

當然這種混沌,并不是說這段時間生產的普洱茶品質不好,相反地有些茶品是應茶商要求進行生產的,品質甚至要比大廠的常規(guī)產品還要高。比如93小票(1993年7542)、94事業(yè)青餅(1994年7542)等。

標號的百花齊放

定制茶是普洱茶歷史上的一段小插曲,但其對現代普洱茶的復興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因為不少定制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商品茶,他們摒棄了七子餅茶時代的粗放與單調,在用料選擇上開始追求產區(qū),以及野生茶、野放茶、大樹茶的概念,并嘗試還原傳統制作工藝,最終演變成了我們今天追捧的山頭、古樹、手工制茶、石磨壓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定制茶是順應市場發(fā)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而出現的,并影響到了我們現在對普洱茶的價值判斷。

貫穿整個標號級時代的,是民營茶企的不斷出現,以及中茶標的“后時代”,各類普洱茶品牌商標的不斷出現。這也是我們將這一時期定義為“標號級”時代的主要原因。

遙想當年,在茶莊商號林立的時代,普洱茶也曾各種商標百花齊放。但1952年7月中茶總公司下發(fā)通知啟用“中茶牌”商標后,普洱茶幾乎只有一個品牌,那就是“中茶”。

1980年11月正式恢復全國商標注冊后,全國各國營茶廠開始注冊自己的商標。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省茶葉分公司,也于1980年11月10日注冊了“吉幸”牌商標。三大國營茶廠則幾乎沒有動靜,直到1989年6月10日,“大益”牌商標由勐海茶廠成功注冊。反倒是一些地方茶企注冊了自己的商標,比如雙江縣茶廠于1982年注冊了“勐庫”;臨滄市茶葉科學研究所健身茶廠于1984年注冊了“健身”;南澗彝族自治縣茶廠于1987年注冊“土林”……

1990年,中國茶葉公司通知各茶廠有償使用“中茶”商標,此后茶企紛紛注冊和使用自有商標。1990年11月30日,下關茶廠停止使用“中茶牌”并在緊茶、餅茶、磚茶產品上重新使用“寶焰牌”商標。1992年3月10日起開始在內銷沱茶上使用“松鶴牌”商標。1992-1996年在甲級沱茶面上壓制上一個“甲”字,1996年9月10日起以下關茶廠廠徽標志“G”字壓制在甲級沱茶沱面上,以取代原來的“甲”字。1994年,云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普秀”牌商標注冊成功。

就在各大茶廠開始啟用自有商標的時候,普洱茶界也迎來了一股“老字號”的風潮。這股風是從臺灣、香港吹過來的,由于有喝老茶的習慣,并且手上有實物樣本的緣故,最開始是仿制同慶號、鴻泰昌,隨后又仿制宋聘號、陳云號等老茶莊商號的包裝。從仿制開始,很快地就開始了對老茶莊商號的商標搶注,宋聘號、車順號、同慶號、可以興、福元昌……歷史上知名的不知名的老茶莊,紛紛被人們搶注。

與此同時,一些新創(chuàng)的民營茶企也開始嘗試走私人商號的路子。1998年,曾為呂禮臻加工“真淳雅號”的張毅,創(chuàng)辦了“順時興”茶莊,并生產出了如今無可替代的首批易武私人商號茶品“1998年易武順時興號(春尖)”。1999年,易武昌泰茶行成立,并推出了“99易昌號”……

不過私人商號模式儼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國營茶廠開始紛紛改制。2004年,下關茶廠和勐海茶廠相繼完成改制,而中茶公司旗下生產普洱茶的企業(yè)只保留了昆明茶廠,并于1996年宣布停產。許多國營時期的技術骨干、員工,開始自己走向市場,越來越多的普洱茶品牌開始出現……

1998年,瀾滄縣茶廠改制為瀾滄縣古茶公司;1999年,鄒炳良、盧國齡創(chuàng)辦海灣茶業(yè);2001年,黎明茶廠開始生產“八角亭”普洱茶;2002年,阮殿蓉創(chuàng)辦云南六大茶山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張建麗創(chuàng)辦勐??h興海茶廠;2002年,楊堅林創(chuàng)辦勐海楊記天緣茶廠;2004年,董國艷創(chuàng)辦勐海國艷茶廠;2004年,譚梅創(chuàng)辦云南大境界茶業(yè);2007年,林興云創(chuàng)辦云南土林茶葉有限公司;2007年,勐海陳升茶業(yè)有限公司創(chuàng)立;2007年,柏聯普洱茶莊園開始打造……

越來越多普洱茶企業(yè)的創(chuàng)建,以及品牌商標的涌現,讓普洱茶商標再次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時代,普洱茶進入了“標號級”時代,品牌的價值逐步在市場中得以展現。盡管如此,正如前面所說的,這一時期的普洱茶市場面臨著許多變化,市場正處于厚積薄發(fā)的混沌期。這種混沌,來自舊秩序體系的瓦解和新秩序體系的消解和醞釀。

從混沌到澄明

許多時間點,其實是契合在一起的。1993年統購統銷政策的全面取消,讓民營茶企開始迎來春天的同時,也讓過慣了舒服日子的國營茶廠逐漸衰落,使得一些想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國營茶廠職工走上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

也就差不多這個時候,普洱茶在臺灣扎下根來。1995年,鄧時海的《普洱茶》在臺灣正式出版。與此同時,香港的頭盤商、二盤商體系走向瓦解,并在1997年香港回歸后走向終結。這時期,港臺茶商開始來到云南定制普洱茶。

當時普洱茶的出口配額雖然取消了,但仍然需要茶葉出口許可證才能出口,一直到2004年才取消。面對市場大環(huán)境的變化,1996年云南省茶葉公司也開始內部改革,實行部門承包經營責任制,很多部門開始自己找其他途徑生產茶產品。而這,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普洱茶市場的混亂。

這個階段云南省茶葉公司出品的普洱茶,既有“中茶”也有“吉幸”,主要由勐海、下關、普洱代為生產,一些小的茶廠也有為中茶代工。不過混沌中往往孕育著新的生機和希望。經過變革前期的陣痛之后,慢慢地整個普洱茶市場開始走向規(guī)范。

2003年3月1日,普洱茶地方標準DB53/T103-2003《普洱茶》,由云南省由云南省技術質量監(jiān)督局發(fā)布實施,是普洱茶歷史上有據可查第一份標準。在這份標準中,普洱茶被定義為熟茶:“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qū)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fā)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p>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頒布了NY/T 779-2004《普洱茶》,并于6月1日開始實施。這個標準,基本上也是將普洱茶定義為熟茶。不過與DB53/T 103—2003《普洱茶》相比,農業(yè)部頒布的這個標準中,增加了一個“熟成”的術語,“熟成是指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其壓制茶在良好貯藏條件下長期貯存(10年以上),或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人工渥堆發(fā)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經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質的加工工序?!币簿褪钦f,現在我們所說的生茶也被歸入到普洱茶中,但需要達到10年以上的陳期。

2006年,普洱茶的生產加工開始強制執(zhí)行QS認證,極大遏制了普洱茶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出現的不規(guī)范行為,并開始標注明確的生產日期。

2006年10月1日,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103-2006《普洱茶》開始實施,并代替了DB53/T 103-2003《普洱茶》。與前一版的標準相比,新實施的省標將普洱茶的術語和定義修改為“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技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大類型”,增加了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的術語和定義,并對普洱茶的類型和等級劃分、感官品質、理化指標、衛(wèi)生指標進行了修改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我們看到,新標準在定義中增加了“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此舉是為以后申請普洱茶地理標志保護鋪路。同時明確將普洱茶分為生茶、熟茶兩大類別,為普洱茶市場的進一步穩(wěn)定和繁榮奠定了基礎。至此,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茶,從定義、種植環(huán)境、分級、生產技術規(guī)程、衛(wèi)生指標、存儲到沖泡,有了一套完整的標準可以依循,這為普洱茶的市場化推廣與普洱茶產業(yè)更好地發(fā)展與繁榮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2008年12月1日,GB/T 22111-2008普洱茶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國家標準的出臺,不但從種植、生產等層面有了明確而完整的標準,還對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范圍進行了嚴格劃分,明確了普洱茶的概念,也即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

1993~2008年,普洱茶標號級時代。這一時期,普洱茶在混沌中不斷更新自我,在不斷創(chuàng)建的企業(yè)和品牌中重新發(fā)掘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為普洱茶的全面復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8年12月1日,以普洱茶國家標準實施為重要節(jié)點,普洱茶開始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全面復興。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0年10月刊

作者|段兆順

攝影|Susan[除署名外]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