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白茶流派

找到約5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宋代點茶①流派眾多,歸根結(jié)底都是飲茶派

宋 代

點 茶

2022年,電視劇《夢華錄》熱播,一時間把人們拉回宋朝,掀起了一股宋代點茶熱潮。劇中出現(xiàn)了北苑貢茶、青鳳髓、紫蘇飲子、靈隱佛茶、十二先生、茶百戲,光這些名字就足以令人心馳神往。

為了幫助茶文化愛好者了解宋代點茶的方方面面,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特邀8位專家、學者,重磅推出“宋代點茶”專輯。專家、學者圍繞宋代點茶的歷史、文化、流程、器具、審美等展開詳細的介紹和解讀。

體現(xiàn)極致美學的宋人雅趣

——宋代點茶風貌一覽

作者:沈冬梅

宋代是中國古代農(nóng)耕社會茶葉生產(chǎn)與茶文化發(fā)展的巔峰時期,點茶法上續(xù)唐代煮茶法,下啟明清瀹泡法,其發(fā)展始于北宋初年建州貢茶,兩宋一直相承發(fā)展,成就了宋代繁盛的點茶文化。

點茶的歷史

……

唐代自陸羽《茶經(jīng)》之后,清茶煮飲成為主流的飲茶方式。其所用茶葉為蒸青綠茶,制作時,將蒸好的茶葉輕搗后拍制成茶餅。但唐代官茶園的貢茶生產(chǎn)茶葉蒸青后采用研膏工藝,李郢《茶山貢焙詩》所謂“研膏架動聲如雷”。建中(780—783)年間,常袞任福建觀察使,研膏制茶法隨之傳入福建,建州茶開始用研膏工藝,“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毙碌闹撇韫に囈l(fā)建州風習的變化,建人開始斗茶,馮贄《云仙雜記》記載:“建人謂斗茶為茗戰(zhàn)?!?/p>

宋代點茶起始于唐末五代福建建州民間斗茶風習,建安北苑在南唐時成為貢茶之地。開寶八年(975)十一月,北宋下南唐,建州北苑貢茶地,亦被一統(tǒng)入境。太平興國二年(977)春天,剛繼位沒幾個月的太宗皇帝,就下詔令北苑為北宋的官營貢茶之地。這樣,福建建州地區(qū)的茶葉與點茶方式,就通過貢茶影響到了宋代的茶業(yè)與文化。

宋代點茶文化的成就與北苑官焙貢茶的制度化密切相關(guān)。977年,宋太宗特頒龍鳳模,專派使臣到北苑造龍鳳團茶,“以別庶飲?!弊源?,北苑“作貢勝諸道,先嘗只一人”。為了保證高品質(zhì)的龍鳳團茶的制造和上貢,太宗雍熙二年(985)始置福建路時,置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司于建州。起初,貢茶的數(shù)量不多,龍鳳茶總共50余斤,每斤8餅。北宋多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都致力于貢茶之事,使得貢茶品名與數(shù)量逐代增加,至徽宗宣和年間達到頂峰,并穩(wěn)定下來,實行至南宋末年。

丁謂于至道年間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因為得任與上奏言茶鹽利害有關(guān),因此對職責貢茶事極為用心,“監(jiān)督州吏,創(chuàng)造規(guī)模,精致嚴謹。錄其園焙之數(shù),圖繪器具,及敘采制入貢方式?!钡爸劣谂朐?,曾未有聞?!庇懈杏诖?,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蔡襄,慶歷年間在福建路轉(zhuǎn)運使任上,對貢茶刻意求精,首創(chuàng)小龍團等更為精致的貢茶。此后,每年歲造小龍小鳳各30斤,大龍鳳各300斤,較之太宗時增加6倍多。到朝廷任職后,因仁宗皇帝多次垂詢建安茶的情況,“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并所以試茶之狀?!辈滔遄珜憽恫桎洝芬粫M呈,展示了此時的點茶全貌?!恫桎洝芬粚懺賹?,最后在英宗治平年間刻石“以永其傳”?!恫桎洝匪麚P的點茶之法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終成兩宋主流的飲茶方式。

經(jīng)過仁宗、神宗、哲宗歷朝屢創(chuàng)屢添,哲宗元符年間貢茶總數(shù)達到1.8萬片(餅、銙)。到徽宗宣和年間,北苑貢茶共計41品,據(jù)南宋時統(tǒng)計,其中細色5綱,共7000余餅,粗色七綱4萬余餅。

宋徽宗趙佶更是以帝王之尊,親撰《大觀茶論》,既探究茶葉生產(chǎn)種植制造各環(huán)節(jié)相關(guān)因素與成品茶品質(zhì)之間的關(guān)系及點試時的效果關(guān)聯(lián),也論述了茶具材質(zhì)、形制、功能與點茶效果的關(guān)聯(lián)及相關(guān)機理。而作為一個多能的頂級藝術(shù)家,趙佶以其細膩敏銳的審美才能,準確把握到點茶過程中的細微變化,首創(chuàng)“七湯點茶法”,將茶技藝提升到無以復(fù)加的審美高度?;兆谠啻斡H手為大臣點茶,并將點茶場面繪入其名作《文會圖》,點茶文化獲得了極高的社會文化地位。

點茶一直延用到元代,明清之時還偶有余緒。

流派及其特點

……

點茶經(jīng)歷了縱向的發(fā)展,從建安民間斗茶所用技藝,經(jīng)貢茶影響成為全國性的主流飲茶方式,再經(jīng)茶與藝術(shù)大師趙佶創(chuàng)設(shè)“七湯點茶法”。其末流是南宋時,因為上品茶狀態(tài)的變化,而改變了茶湯判別的標準。

橫向來看,宋代點茶沒有自主形成現(xiàn)在門派意義上的流派,但經(jīng)過后人研究可以將其進行分類,不同的類別姑且稱之為流派。

(一)競技派(斗茶派)

點茶競技,起始于建州民間茶人之間的斗茶,是宋代點茶之源。建州既采用了湖州官茶園的研膏制茶法,又居茶園、所產(chǎn)茶葉差異很大之地,生發(fā)出對于所制茶葉品質(zhì)一較高下的趣味。因而飲茶方式在唐代煮茶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從原來的在鍋中煎煮末茶,變?yōu)樵诓柰胫悬c試末茶。

變化的同時也有重大的繼承,建州斗茶判斷的標準,是要看茶湯表面茶沫的聚集狀態(tài)、茶湯顏色以及茶沫持久的程度。宋代斗茶,先看茶湯表面茶沫的白色程度,再看茶沫餑的耐久情況,沫餑先散而在碗壁顯現(xiàn)出水痕者負,最持久者勝。詩人所謂 “烹新斗硬要咬盞”“云疊亂花爭一水”“水腳一線爭誰先”。關(guān)于“咬盞”,徽宗《大觀茶論·點》曾作了較詳細的說明:“乳霧洶涌,溢盞而起,周回凝而不動,謂之咬盞?!?/p>

斗茶獲勝有實際的商業(yè)價值。特殊小品種白化茶“白茶”因為其色與斗茶尚白的標準天然相近,總能獲得斗茶勝利,因而被稱為“斗品”。蔡襄添創(chuàng)的小龍團是當時價值最高的貢茶。但蔡襄《茶錄》中記錄了更珍貴的王家白茶:“白茶唯一株,歲可作五七餅,如五銖錢大。方其盛時,高視茶山,莫敢與之角,一餅直錢一千,非其親故不可得也?!币驗橥跫野撞栾炦h遠小于小龍團,所以王家白茶的實際價值比小龍團還高。

而當斗茶遇到貢茶,勝負的較量就有了超常的價值。白茶稱為斗品、亞斗,即使是民間茶園所產(chǎn)白茶,亦常被用于貢茶,蘇軾《荔枝嘆》所謂“今年斗品充官茶”。

除茶葉生產(chǎn)者斗茶之外,宋代文人和茶飲商販也斗茶。文人間的斗茶更多的是基于情趣,勝負輸贏大抵沒有什么實際的利益關(guān)聯(lián)。茶飲商販間的斗茶則比較有趣,南宋劉松年傳世有《茗園賭市圖》和多幅《斗茶圖》,宋元之際的錢選亦有《斗茶圖》,均展現(xiàn)了挑茶擔提茶瓶的賣茶飲人,在沒有生意時相互之間的斗茶之舉,氣氛平和融洽,可見斗茶不為競爭高下而營利。由此種種,可見斗茶之趣。

(二)日常派(基礎(chǔ)派、常規(guī)派)

點茶就是沒有競勝的斗茶,在建安茶飲方式被社會普遍接納之后,點茶就成為兩宋社會主流的飲茶方式,為全社會各階層日常生活所使用,是基礎(chǔ)派、常規(guī)派。

宋代,茶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南M物品之一,正如王安石所說:“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敝聊纤危藗兯熘摹伴_門七件事”習語出現(xiàn)了:“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p>

宋人居家日常飲茶,從南宋樓璹所作《耕織圖》可見,宋人在干農(nóng)活、紡織等生產(chǎn)活動時皆備有茶飲。從宋墓壁畫《備茶圖》《進茶圖》等畫面可見宋人日常居家飲茶,而對于在城市中公干、經(jīng)營的人們,則有茶館茶坊、挑擔提瓶者為之提供點茶茶飲服務(wù),甚至在大都市人們游玩時,湖上也有人乘小船提供點茶服務(wù)。世人以茶待客,以茶入婚禮。政府禮儀中也有茶禮?!吨熳蛹叶Y》中,凡有事于祠堂,皆有主婦點茶之舉。

因為宋代的茶葉等級眾多,從《宋會要輯稿·食貨》中的買茶、賣茶價可以看到,散茶、餅茶、臘茶(研膏茶)價格差異很大,即茶的品質(zhì)差別大,因而在日常點茶飲茶中,點茶的效果呈現(xiàn)是不一樣的,蔡襄《茶錄·點茶》:“茶少湯多,則云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一般茶葉的末茶點試,只將末茶與水充分融合即可。而越是上品的茶,點茶擊拂時越追求白而厚的沫餑,追求目標是乳霧洶涌、甘香重滑色香味形皆美的茶湯。佛教以茶供佛,甚至形成天臺獨特的點茶供羅漢“天臺乳花”現(xiàn)象。

在風雅的宋代,日常的點茶還與日常的花、香、畫生活相契合,形成閑雅生活的“新四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雖然,熏香、插花、張畫、飲茶,皆已是前朝久事,但至宋朝則風氣更熾,于常用之余,為人們所悉心研究,出現(xiàn)了眾多的專門譜錄類著作。宋代“新四藝”傳到日本,與日本社會文化相結(jié)合發(fā)展,形成日本的抹茶道、香道、茶掛、花道,影響力和生命力彌久。

(三)游藝派

“游于藝”始終是中國文化生活的一個理想狀態(tài),在宋代點茶文化中亦不能外,能之者與好之者在茶湯之上再從事藝術(shù)活動,形成點茶的游藝派。宋代將茶湯之上的藝術(shù)行為稱作“分茶”,是獨特的茶藝活動,它在兩宋都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甚至被當時的人視為一種特別的專門技能,往往和書法、彈琴等技藝相提并論。

“分茶”技藝在北宋初年即已有影響,最初稱“水丹青”“茶百戲”“湯戲”。其手法是“注湯幻茶”“幻出物象于湯面”。高手能夠同時點四盞茶,每盞一句詩,共成一絕句。茶百戲則是“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贝撕螅@項技藝被稱為“分茶”。

“分茶”初用茶匙、茶匕,后用茶筅,湯瓶始終是最基本的用具。楊萬里《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所記“分茶”就是用湯瓶注水作字:“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以瓶作筆以水作墨在茶湯表面的沫餑上寫字,這確實是有相當難度的,不經(jīng)練習較難做到。作為一項較難掌握的技藝,分茶得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們的推崇,成為他們雅致閑適生活方式中的一項閑情活動。如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所描繪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小 結(jié)

……

不論什么派,歸根結(jié)底,都是飲茶派。點茶的初心與最根本目的,是一碗甘香重滑、形態(tài)美、口感細膩的好茶。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流派老爺說十幾款產(chǎn)品,獲第三方媒體專業(yè)測評,流派·老爺說

  線上買茶,看得見,嘗不著?口感品質(zhì)究竟如何?

  中國普洱茶網(wǎng)作為第三方專業(yè)媒體,不定期選擇各大普洱茶品牌高人氣產(chǎn)品,“望聞問切”全方面評測,幫你解決難題!

2019年中國普洱茶網(wǎng)公眾號

已選擇流派老爺說十幾款款產(chǎn)品測評

你種草的茶究竟如何?

看專業(yè)媒體怎么說!

流派老爺說相關(guān)茶品測評

逍遙龍珠系列

  逍遙系列十年陳皮龍珠:入口甜味明顯,滋味醇滑

  總體來說流派老爺說陳皮龍珠,滋味濃淡協(xié)調(diào),甜味突出,古樹發(fā)酵的熟茶搭配新會陳皮,湯感醇厚潤滑。

  2018年老爺說不將就陳皮龍珠熟茶評測  

  逍遙系列冰島龍珠:蜜香四溢,迷人冰島醇香

  中段茶湯:茶湯金黃透亮,茶香變化,花香、淡淡蜜香混合,茶湯甘甜度升高,回甘、生津、醇厚、順滑、喉部甘潤。茶湯衰減緩慢、延續(xù)性好,耐泡,有“山野氣韻”。

  空谷幽蘭,山野氣韻:2018年老爺說不將就冰島龍珠評測  

生茶系列

不將就系列畫骨易武:易武凌蒼蒼,盤桓覽四荒

  總評:香揚水柔中,透著三分妖冶;甘潤圓覺里,銜著五分陽剛;溫婉貞靜,剪水雙瞳;雄渾闊達,天生傲骨。

  奇崛孑立,峰巍山峨:老爺說不將就2019年畫骨易武評測  

對味系列烈釅:非班章,賽班章,強烈生津

  總評:湯色前期橙黃明亮,后期油潤細膩,滋味厚重,苦澀強烈均衡,回韻直率而強烈,風骨剛健,氣勢雄渾,茶氣足,茶力強勁,口感飽滿,生津快,回甘長,喉韻甘甜,彰顯霸氣本色。

  風骨剛健,氣勢雄渾:2019年老爺說不將就烈釅評測  

對味系列甜潤:非冰島,似冰島,喝出冰島冰糖甜

  總評:茶湯通透明亮,茶湯入口微微澀感但是化得快,舌底生津感覺比較明顯,湯水甜潤有厚度,口腔的充盈感比較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普洱貴在名山頭:2019年對味 冰島味 甜潤鑒賞  

掰它系列

掰它系列白茶:百年光陰凝練的深林之味

  總評:湯色黃亮清澈,水路細柔,花蜜果香感明顯,前段香氣上揚,中后段香氣下沉入湯,回甘生津較好,茶湯甜感明顯。

  青春無極限——試飲2019年老爺說不將就掰它白茶  

熟茶系列

對味系列猛糯熟茶:歲月蘊養(yǎng)的香糯醇滑

  總評:勐糯熟茶口感協(xié)調(diào)度好,入口有甜,稠厚感,湯色討人喜,從干茶到茶湯始終的甜香,焦糖香,讓人很有食欲。

  2019年老爺說不將就勐糯熟茶試用評測  

一冠鮮果:用冠軍的品質(zhì),給您冠軍的體驗

  總評:湯色紅濃透亮,協(xié)調(diào)性好,無青澀味,清新中帶有青柑味混合較醇厚的熟普味道,顏值之外的讓人喜愛不斷給這在加工茶加分,不愧是金獎得主。

  天生麗質(zhì)“小心肝”:2019年老爺說不將就小青柑小罐評測  

茶的流派與沿革



茶是一門藝術(shù),需大師妙手泡制,方能綻放其最高貴的特質(zhì)。茶有優(yōu)劣之分,正如繪畫有高下之別,且總是下者居多一樣。要得一壺絕味好茶,并沒有可依樣畫葫蘆的秘方,就好比要再培養(yǎng)出一個提香 或一個雪村 那樣,并無定法可循。每一種茶葉的備制與沖泡皆獨一無二,各自都與水量、水溫有著不同的契合程度,各自都擁有獨特的敘事風格。而真正的美,就蘊藏其中。

?

這藝術(shù)與人生的法則,既簡單又基礎(chǔ),但社會民眾卻總也無法認清,并且我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宋代詩人李竹懶曾悲傷地嘆道,世間有三件憾事:慧徒毀于庸師之教,雅作流于粗鄙之眼,佳茗廢于愚拙之手

?

與藝術(shù)一樣,茶也有時代及流派之分。它的發(fā)展可粗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煎茶、點茶和撮泡法。我們現(xiàn)代所歸屬的乃是最后者。這幾種不同的品茗方式,正體現(xiàn)了它們各自盛行之時的時代精神。蓋因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我們不經(jīng)意間的舉動,總是泄露出內(nèi)心最深處的想法。孔夫子曾云:“人焉廋哉”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并無不凡之事需要掩藏,所以才在細枝末節(jié)之處顯露了太多真實的自我。日常瑣碎之事,也可與哲學或詩歌的最高境界等量齊觀,同樣堪為民族理想的注疏。正如對葡萄酒的不同偏好,體現(xiàn)出了歐洲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獨特風格,茶道理想也反映出東方文化的不同情調(diào)。用來煎茶的茶餅,用作點茶的茶末,以及撮泡飲用的茶葉,分別展現(xiàn)出中國唐代、宋代及明代所特有的情感脈動。在此,且讓我們借用已經(jīng)被過分濫用的藝術(shù)分類術(shù)語,將它們劃分為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及自然派。

?


原生長于中國南部的茶樹,在很早之前就為中國的植物學界與醫(yī)藥學界所熟知。在各類經(jīng)典中,茶也被稱為荼、蔎、荈、槚、茗,因其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悅身心,亦可增強意志,故世人對其評價甚高。茶不僅可以內(nèi)服,還可制成膏狀外敷,用來緩解風濕疼痛。道士們宣稱茶是煉制不老仙丹的重要配料,而僧侶們則經(jīng)年累月地飲茶,以保證其有長時間打坐的精力。

?

到公元四五世紀之時,茶已經(jīng)成為長江流域居民最喜愛的飲品。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現(xiàn)代的“茶”字被創(chuàng)造出來,顯然此字是對古書中“荼”字的訛用。南朝詩人曾留下一些斷編殘簡,表達了對這“流玉之沫”的狂熱崇拜。當時的皇帝也常將名貴茶葉賞賜給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作為對其功勛的褒獎。然而,在那個時代,飲茶的方法還相當粗陋。葉子蒸過后,用石臼搗碾,制成茶餅,和米、姜、鹽、陳皮、香料、牛奶等配料一同煎煮,有時甚至還會放入大蔥。如今中國的藏族人及不少蒙古部族還保留著這種飲制方法,他們用這些配料制出味道奇特的茶湯。從東方商隊的客棧里學會飲茶的俄國人,其在茶中加入檸檬片的舉動,正是這種古老飲法的證明。

?

將茶從粗陋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并將其帶入最終的理想之境,還需要唐代的一位天才人物。公元8世紀中期,一位名為陸羽之人的出現(xiàn)使我們有了第一位茶道信徒。他生于儒、釋、道三教尋求共存共生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泛神論的象征意義促使人們找尋存于萬物之中的共性。詩人陸羽,在茶道中瞥見了統(tǒng)馭萬物的和諧與秩序。在其著名作品《茶經(jīng)》(茶之圣經(jīng))當中,他系統(tǒng)地制定了茶道準則。自那時起,陸羽便被尊奉為中國茶商的守護神。

?


《茶經(jīng)》共計三卷十章。在第一章中,陸羽介紹了茶樹的特點,第二章描述的是采茶工具,第三章則是講選茶。根據(jù)他的觀點,品質(zhì)最好的茶葉必須“如胡人靴者,蹙縮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輪菌然;輕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羅膏土以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經(jīng) 。”

?

第四章列舉并描述了茶器中的24件器皿,從“三足風爐”開始,到盛放所有茶具的竹制“都籃”結(jié)束。從其字里行間之中,我們能夠看到陸羽對道教符號的偏愛。此外,有趣的是,在此書中還可以看出茶對中國瓷器的影響。眾所周知,瓷器起源于對玉石溫潤光澤的模仿重現(xiàn),到了唐代,發(fā)展出南方的青瓷,以及北方的白瓷。陸羽認為,青色是茶器的理想色彩,因其可為茶湯添上一抹碧色,而白瓷卻會使茶湯的色澤略顯桃紅色,令人倒胃口。陸羽這樣說,蓋因當時所用為茶餅之故。之后,宋代茶師使用茶末泡茶,就偏愛青黑色或深褐色茶碗。而流行撮泡法的明代,則喜用薄胎白瓷。

?

第五章中,陸羽描述了茶的泡制方法。他主張摒棄除鹽以外的所有配料。此外,過去人們討論最多的用水選擇及水溫問題,也是本章的重點。據(jù)陸羽所言,以水質(zhì)優(yōu)劣來論,山泉水最優(yōu),河水及井水次之。烹水有三個階段:水面起小泡,“沸如魚目”者為一沸;水面小泡如“涌泉連珠”,為二沸;壺中沸水如“騰波鼓浪”者,為三沸。將茶餅置于火上炙烤,至其柔軟如“嬰兒之臂”,再以紙囊盛裝,然后碾碎。一沸之時加入鹽,二沸放入茶末。到三沸之時,壺中加入一瓢冷水止沸,以育“水之華”。然后將茶湯傾入茶碗中,飲之。天霖甘露當如是!輕細的茶末浮于茶湯之上,如鱗云飄于晴朗天空,又如睡蓮浮于微漾碧波。正是這碗茶湯讓唐代詩人盧仝 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


《茶經(jīng)》余下章節(jié)論及普通飲茶方法的粗陋之處,羅列了歷史上喜愛飲茶的名人,介紹了中國著名的產(chǎn)茶之地,說明了制茶飲茶之法中可能的變化,并繪制了涉及茶之道的各種相關(guān)器具。只可惜的是,最后一章節(jié)已遺失,無處尋覓。

?

《茶經(jīng)》的問世,在當時,想必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陸羽成了唐代宗 763—779年在位)的座上賓,其顯赫的名聲吸引了大批追隨者。據(jù)說,一些擅于品茶之人能分辨出所喝之茶,是由陸羽親手所泡制,還是出自其徒弟之手。也有某官員因不識茶圣親治之茶,而“名垂千古”的故事 。

?

到了宋代,點茶盛行,茶的第二個流派就此創(chuàng)立。茶葉被放入小石磨中研成細末,在備好的茶末中加入沸水,再用細竹絲精制而成的竹筅 攪拌擊拂。新的飲法為陸羽時代所流傳下來的器具帶來了改變,與此同時,對茶葉的選擇也發(fā)生了變化。鹽徹底退出了茶道的歷史舞臺。宋人對茶的熱情從無止境。茶之饕客之間彼此競爭,不斷發(fā)掘新的飲法,還定期舉辦斗茶比賽一較高下。那位治國無能,但藝術(shù)才情頗高的宋徽宗(1101—1124年在位),曾不惜重金,只為購得稀有的茶葉。他還寫過一篇專著,論及二十種茶,這其中,“白茶”被其贊為茶中精品,無與倫比。

?


宋代的茶之理想與唐代不同,正如二者所代表的不同生命理念。唐代志在象征,而宋代則力求真實。對于宋代理學而言,天理并非借由大千世界體現(xiàn),大千世界實則為天理本身。永恒即為剎那時,涅槃總在咫尺間。“不朽存于恒變”的道家理念充斥于他們的思想之中。妙趣橫生的乃是過程,而非行為。最為重要的是實現(xiàn)圓滿的過程,而非圓滿本身。這樣一來,人與自然之間再無隔閡。生活的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從這時起,茶不再是詩意的消遣,而成為自我實現(xiàn)的方法。王禹偁 曾贊頌茶為:“沃心同直諫,苦口類嘉言?!碧K東坡也曾說過,茶自有冰清玉潔之姿,猶如品德端正之人,可抗衡腐敗墮落。至于佛教徒中,南方的禪宗吸納了眾多道家儀軌,建立起一套繁復(fù)考究的茶道儀式。僧侶們齊聚于達摩祖師像前,依循隆重的儀式,用同一茶碗輪流飲茶,氣氛莊嚴而肅穆。禪宗的這項儀式,最終在15世紀發(fā)展成為日本的茶道。

?

不幸的是,13世紀,蒙古部族的勢力突然擴張,以鐵血之姿征服了中國,在異族的殘暴統(tǒng)治下,宋代的文化成果損毀殆盡。到了漢族正統(tǒng)統(tǒng)治的明代,雖然于15世紀中期出現(xiàn)了復(fù)興中華之志向,但卻為內(nèi)政所苦,于17世紀再度落入外族滿人的統(tǒng)治之下。禮儀風俗一變再變,再無前朝之跡可尋。茶之事已然被世人所遺忘。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某宋代典籍中所提到的茶筅,一位明代評論家倍感困惑,不知其形。時至今日,我們都是將茶葉放入茶碗或茶杯中,然后用沸水沖泡飲用。西方世界對早先的飲茶之法一無所知,究其原因,是由于歐洲世界直到明朝建立前不久,才認識了茶。

?

對當代中國人 來說,茶只是一種滋味上佳的飲品,無關(guān)理想。持續(xù)不斷的國難早已奪走了他們探索生命意義的熱情。他們變得更現(xiàn)代了,也就是說,變得老成又現(xiàn)實了。他們失掉了年輕人特有的豪情壯志,而正是這種豪情能永葆詩人與先賢的青春與活力。他們兼容并蓄,禮貌地接納宇宙規(guī)則。他們游戲于大自然間,卻不愿屈尊去征服或膜拜它。他們手上的那盞茶依舊醇香醉人,散發(fā)出花一般的香氣,然而茶盞之中卻再也尋覓不到唐宋茶道的浪漫之情了。

?


曾亦步亦趨緊隨中國文明腳步的日本,也經(jīng)歷過茶道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根據(jù)史書所載,早在公元729年,就有圣武天皇 在奈良皇宮賜茶于百名僧眾的記錄。那時的茶葉極有可能是遣唐使從中國帶入日本,且其飲用之法也依循當時的流行方式。公元801年,最澄禪師 從中國帶回一些茶樹種子,并將其種于比睿山 。此后數(shù)百年間,日本出現(xiàn)了不少茶園茶莊,飲茶成了風靡貴族和僧侶階級的一項樂事。1191年,赴中國學習南禪佛法的榮西禪師 ,將宋茶帶回了日本。他所帶回的新茶種,在三個地方種植成功,其中一處位于京都附近的宇治,該地所出產(chǎn)的茶葉,至今仍以其絕佳的品質(zhì)聞名于世。南宗禪學在日本迅速傳播,與此同時,宋朝的飲茶禮儀和飲茶理念也隨之流傳開來。到了15世紀,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政 的扶持下,茶道儀式完全建立起來,并成為一項獨立的、非宗教性質(zhì)的活動。自此,茶道在日本正式確立。中國稍晚些時候出現(xiàn)的泡茶之法,相比較而言,對于日本人來說也是較新的飲茶方式,這種泡茶之法直到17世紀中葉才為日本人所知。盡管在日常飲用上,茶葉取代了茶末,但是,茶末作為茶中之茶,仍固守其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

?

在日本茶道中,我們得以見識到茶道理想的極致。1281年,日本成功抵御了蒙古的入侵 ,這使受到游牧民族侵略,在中國本土遭到扼殺的宋代文明,能夠在日本的土地上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對日本人而言,茶不僅僅是一種理想的飲品,它已然成為探索生命藝術(shù)的信仰。茶,寄托了人們對純凈與高雅的頂禮膜拜,并成了一項神圣的儀式,在這項儀式中,賓主攜手共同創(chuàng)造出俗世間至高的祝福。在生命的荒漠中,茶室是一隅綠洲,疲倦的旅人聚集于此,共飲藝術(shù)的甘泉。茶會就是一場即興演出,茶、花、畫一起織就當下的劇情。色彩不能有違茶室的色調(diào),聲響不可破壞行事的節(jié)奏,姿勢不能擾亂整體的和諧,言語不可破壞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一舉一動務(wù)求簡單自然——這正是茶道儀式的目標。出人意料的是,這項目標總能如愿達成。茶道背后隱藏著玄妙的哲理。茶道即道家的化身。



找到約5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