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邦威古茶樹

找到約31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邦崴古茶樹:原始野生型與栽培型茶樹之間的過渡型茶樹

《從邦威古茶樹的發(fā)現(xiàn)看茶樹的起源與演化》是云南普洱茶葉實業(yè)公司邱輝在1993年的《農(nóng)業(yè)考古》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認為:“為這棵大茶樹是介乎于原始野生型與栽培型茶樹之間的過渡型茶樹,并定名為“邦威古茶樹” ,樹齡千年以上?!北疚挠型暾撌?,大家可以了解學習一下。


來源:曉德書號 邱輝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邦威普洱茶屬于哪個茶區(qū)

  邦崴屬于普洱茶區(qū),邦崴是茶山也是行政村,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在縣的北部,海拔1900米,氣候溫和,而邦崴古茶園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也有半野生型古茶園,也稱過渡型古茶園,總體古茶園年產(chǎn)量可達100噸以上。

  邦威普洱茶屬于哪個茶區(qū)

  邦威屬于思茅茶區(qū),茶山位于思茅市瀾滄縣瀾滄縣富東鄉(xiāng)邦威村周圍地區(qū),包括富東鄉(xiāng)的邦威、小壩,文東鄉(xiāng)的帕賽,芒糯等村落,均有大量的古樹茶和古茶園分布。其中邦威村一帶干徑10厘米以上的老茶樹有上千株,村內(nèi)更以一棵千年過渡型茶樹聞名世界。

  邦崴,瀾滄富東鄉(xiāng)邦崴村,該村位于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北部,地處瀾滄雙江、景谷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清末,邦崴就是當時生產(chǎn)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產(chǎn)茶之地。該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繡,最有利于高品質(zhì)茶的生長,在這里所出產(chǎn)的茶葉品質(zhì)極好。

  邦崴古樹茶特點

  邦崴古樹普洱茶的條索肥壯,沖泡后湯色清澈明亮,茶氣足,花香、蜜香濃郁持久,香型層次明顯,山野氣韻足,口感香甜飽滿,微苦澀,甘韻強。

  沖泡邦崴古樹普洱茶,建議選擇甘甜清冽的山泉水或者純凈水,往蓋碗中投茶7-8g左右,茶水比1:20-30,注入90-100度熱水后,浸泡5-10秒便可飲用。

  邦崴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位于瀾滄縣富東鄉(xiāng)邦崴村,海拔1641米到1790米,邦崴有一棵近1700年樹齡的過渡型古茶樹,是全世界最早的過渡型古茶樹。

  品飲邦崴古樹級普洱茶,從第一泡開始直至品飲結束,每一泡茶湯都能聞到濃郁明顯的甜花香,持續(xù)且明顯。茶湯入口,苦味極淡,澀味稍明顯。舌尖,舌面有明顯的甜味,再與入口前的甜花香氣一相融,整個口腔,呼吸之間都有甜蜜感。茶湯在口中的澀味,隨茶湯漸濃,便會消失無影。因為邦崴茶揉捻較重,茶湯色澤,隨沖泡次數(shù)增多而愈發(fā)金黃,透亮??谥袧稘u淡,香甜感,與回甘生津的甘甜,從整個口腔,慢慢延伸到喉部。喝完茶,靜坐回味,回過神時,再聞公道冷后的蜜香,更顯古樹韻致與魅力。


天人合一,生態(tài)古茶園的最高境界!

2012年初夏,由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與云南六大茶山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組織全國25位知名作家,對賀開古茶山進行了零距離的田野考察。賀開山之行,在每個作家心里,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本《賀開記》用文字

呈現(xiàn)了一座古茶山的前世與今生

記錄一段難忘的自然之旅

開篇六大茶山品牌創(chuàng)始人阮殿蓉女士

寫下《天人合一古樹茶》作為序言

動人的文字,讓茶人對賀開心馳神往

《天人合一古樹茶》

阮殿蓉

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賀開古茶山,當我置身于那數(shù)以百萬計的古茶樹之間,我突然感覺到時間停滯了。那些濃縮了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光陰的古茶樹,宛若時間的活化石,向我呈現(xiàn)著這座古茶山過去、現(xiàn)在以及將來的秘密。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古茶樹,是天人合一的產(chǎn)物。

作為世界茶葉最重要的原產(chǎn)地,云南可以說是茶葉最為古老的故鄉(xiāng)。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根據(jù)多學科的綜合考察研究,沿著時光深處物種繁衍生長的蛛絲馬跡,無數(shù)的線索將茶樹的原生地定位在了中國云南。普洱市鎮(zhèn)沅縣千家寨約2700年的野生型古茶樹、瀾滄縣邦威村過渡型千年古茶樹、勐??h賀開山上數(shù)百年的栽培型古茶樹,我們仿佛能跟隨時間的延伸,看到茶樹在云南生長演變的歷史。我一直覺得,上蒼把茶葉的種子播撒在云南這塊土地上,一定有它深刻的用意。為了給他的子民提供一種綠色的、安全的飲品,上蒼一定費盡了心思。此前,他也許考察了世界的許多地方,費盡周折,最終選定了云南。的確,云南這塊土地太適合種植茶樹了,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嚴寒酷暑,相對濕度較大,它的光、熱、水、土構成了茶樹生長絕佳的襁褓。

我們也可以從物競天擇來看待這一秘密。人們常說,良禽擇木而棲。事實上,植物也一樣。千萬年的尋找與試探,就為找到一塊適合自己成長的理想之地。無限包容的云南,成為了茶葉最初的居所。陸羽在其《茶經(jīng)》里曾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云南就是茶圣陸羽所說的“南方”。如果我們有興趣研究云南的茶葉地圖,還會發(fā)現(xiàn)這個“南方”有更具體的指向。今天云南的一些產(chǎn)茶大縣:鳳慶、昌寧、景東、鎮(zhèn)沅、瀾滄、普洱、勐海,幾乎都是在北回歸線以南的瀾滄江兩岸。這顯然不只是一種偶然,它是大自然優(yōu)化組合的結果,表明了云南這塊土地,成為茶樹的原生地,純屬天意。

天人合一,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看作是人順應天意而為。在植物學上被劃分為“茶科”的茶樹,共約23屬380余種,其中有260余種分布在云南。將茶作為特殊的植物個案來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賀開山上的那些古茶樹的確是天人合一的產(chǎn)物。因為生活在云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迅速領會了上蒼的好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最早從事野生茶樹馴化的一個群落。把野生茶樹馴化為栽培的茶林,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數(shù)十代人不間斷的接力,才能夠?qū)⒁吧铇涞拇髥棠抉Z化為灌木,再由大叢灌木馴化為小叢灌木;野生茶樹的葉片也由大變小,色澤由淺變深,分枝由稀變密,新梢增長加快。在終年溫暖,陽光充足而又濕潤多霧的賀開山,透過那些生長有序的古茶樹林,我仿佛看見了一個民族忙碌的身影,他們是這個地球上最早種植茶樹的民族:布朗族。據(jù)說,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有資料顯示,早在商周時期,生活在云南元江流域和瀾滄江沿岸一帶的濮人已經(jīng)開始種植茶葉。《華陽國志?巴志》里也曾提到,周武王率南方的濮、苴、共、夷等八個小國討伐紂王,濮人已經(jīng)把茶葉當作貢品,奉獻給周武王了。而周武王伐紂大約是在公元前1066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最初,布朗族是把茶葉當作佐料和清熱解毒的良藥來加以使用的。而更早的“神農(nóng)”,已發(fā)現(xiàn)了茶葉的藥用功能?!渡褶r(nóng)本草》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的“荼”,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茶”。隨著歲月的推移,居住在云南的濮人在生活實踐中逐漸認識到了茶葉的廣泛用途,他們開始了野生茶樹的人工馴化過程,經(jīng)過一代代人的努力,窮盡了無數(shù)人的光陰,方才有了今天迷藏在云南大地的萬畝古茶山。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追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人類是天地萬物中的一部分,由云南人馴化而來的茶自然也是。世界上很少有一種樹能像茶這樣,如此深切地介入中國人的生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又說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足以見到茶葉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難怪蘇東坡要把茶葉稱為“葉嘉”,并留下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詩句。

在萬綠之宗的云南,當無數(shù)植物借助豐沛的雨水和炎熱的氣候瘋狂生長的時候,茶樹依舊按照自己內(nèi)在的節(jié)奏,緩慢地生長著。因此,同樣粗大的樹干,茶樹要比其他植物積攢更多的時間。通常,我們能夠從茶樹地表上的高度,估計到它的根須伸入大地的深度。樹有多高,根就有多長。很少有植物,像茶樹這樣,將向上的力量和向下的力量,作如此精確的劃分。不偏不倚,茶樹的這種面對天地的態(tài)度,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人生態(tài)度,即中庸,平和,不極端。

因而,在賀開山,那些歷經(jīng)滄桑卻依舊蔥綠的古茶樹,的確是天人合一最好的見證。

找到約30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