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迸茶在哪里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如果用一首茶詩總結(jié)你的2018,你會用哪句?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 蘇軾


春未老,風(fēng)細(xì)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茶姐:珍惜眼前茶,珍惜眼前人,別總想著以后,以后還有沒有機會,誰又知道?



《對 茶?》

【唐】孫淑


小閣烹香茗, 疏簾下玉溝。

燈光翻出鼎, 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 親嘗散暮愁。

吟詩因坐久, 月轉(zhuǎn)晚妝樓。


茶姐:有時,我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尚書惠蠟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xiàn)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茶姐:人生起起落落,失落、痛苦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茶姐: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茗坡》?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茶姐:都有個做癡人的時候。那種忘卻一切,只為一人一事的勁頭,痛苦又快樂著。



《茶詩》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茶姐:羨慕過別人的幸福,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最愛的人就在眼前,最好的幸福就在身邊。



寒食

 杜小山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姐:有的人說不清是哪里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蘇東坡


仙山靈雨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茶姐:世間雜事著實有點多,有時候極端時就想著:找個沒人的地方,自生自滅得了。不過只能想想,最后還得回來過日子。



《茶》

【宋】林逋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


茶姐: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吧!



雪煎茶

 【元】謝宗可


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fēng)入鼎更清新;

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

陸井有泉應(yīng)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

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


茶姐:感覺老了,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的事兒。



客 來

?【朝代佚】陳志歲


客來正月九,庭迸鵝黃柳。

對坐細(xì)論文,烹茶香勝酒。


茶姐:做了該做的。轉(zhuǎn)機,可能就在下個路口。



趙樸初五茶詩


七碗受至味,

一壺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茶姐:成長,總是伴隨著失去。所謂物是人非,大抵如是。



黃胤然創(chuàng)意的系列茶詩


茶煮禪空香自在,

琴鳴道妙韻天成;


此聯(lián)有四種微妙讀法:

茶煮,禪空香自在;

茶煮禪,空香自在;

茶煮禪空,香自在;

茶煮禪空香,自在。


茶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幸好還有朋友,與你共擔(dān)風(fēng)雨。



【攤破浣溪沙】

當(dāng)代黃胤然


麗日山南古樹旁,

青巖流水水流長。

梅和琴觴小軒外,

好風(fēng)光。


松月朦朧唐意象,

竹云迢遞宋詞章。

杯盞洗空天下事,

等茶香。?


茶姐:有個人,令你初見傾心,最后漸行漸遠(yuǎn)。成長,讓人學(xué)會了告別。



趙樸初七絕茶詩


深情細(xì)味故鄉(xiāng)茶,

莫道云蹤不憶家。


品遍錫蘭和宇治,

清芬獨賞我天華。


茶姐:看開了,什么都不算是事兒。



藍(lán)素軒遺茶謝之

 邱云霄


御茶園里春常早,辟谷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zhàn)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xì),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茶姐:人生瑣事多,莫要為小事斤斤計較,眼界放開了,世界也就大了。



 

【宋】秦觀


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圓月探奩;

玉鼎注漫流,圓月探奩;

侵尋發(fā)美鬯,圓月探奩;

經(jīng)時不銷歇,衣袂帶紛郁。


幸蒙巾笥藏,苦厭龍?zhí)m續(xù);

愿君斥異類,使我全芬馥。


茶姐:當(dāng)前,永遠(yuǎn)是最重要的??v使生活一地雞毛,我們?nèi)砸吒杳瓦M(jìn)。


圖文部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

讀《大觀茶論》全文,能讀懂什么?

  因為看了《知否》,對宋代茶文化特別感興趣。于是,我仔細(xì)的品讀了“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下面,我用簡單的翻譯讓您快速讀完這篇文章。

  原文如下:

  續(xù)篇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類不一。谷粟之于饑,絲枲之于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歲時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尤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廢俱興,海內(nèi)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N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系乎時之污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籍,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篋笥之精,爭鑒裁之別,雖下士于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情尚也。

  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于二十篇,號曰《茶論》。

  簡譯:

  世間萬物的生長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稻谷栗米用來充饑,蠶絲棉麻用來御寒,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至于茶,它凝聚了山川的靈秀氣韻,寄寓著美好的稟性。茶帶給人們清閑而平和的感受,這種妙處不是平常人和婦孺之流所能領(lǐng)會的了。品茶之時,內(nèi)心淡泊、氣質(zhì)高雅、意態(tài)寧靜。也不是那種舉止慌亂,手足無措的人能夠消受得起的情趣。

  我在大宋建朝之初,每年專門派使者在福建安溪一帶焙制茶葉進(jìn)貢,“龍團”、“鳳餅”等茶名冠天下,延至今日,百廢俱興,天下安定,君臣勤勉治國,有幸造就了無為而治的升平盛世。官宦、富商和平民都享受著朝廷的恩澤,社會上風(fēng)行高雅,盛行飲茶、品茗風(fēng)氣。所以近年來,茶葉采摘、制作工藝、烹水點茶的技藝越發(fā)高妙,無不達(dá)到空前境地。如果時局動蕩,人心慌亂,百姓勞累病苦,日常生活所需還要疲于奔命,為衣食溫飽憂患,誰還會閑心考慮飲茶這等雅事呢?

  唉!在這個極其太平的時代,我偶爾清閑無事,在研究中體會到茶事的精深微妙,領(lǐng)會了其中的奧妙,又擔(dān)心后人不知利弊,所以敘述茶事的本末,分為十二篇,命名為《茶論》。

  地產(chǎn)

  植產(chǎn)之地,崖必陽,圃必陰。蓋石之性寒,其葉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資陽和以發(fā)之。土之性敷,其葉疏以暴,其味強以肆,必資陰蔭以節(jié)之(今圃家皆植木以資茶之陰)。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

  簡譯:種植茶樹的地方,如果是山崖,一定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南坡,如果是茶園,一定要選擇陰涼的地點。巖石性寒,茶葉生長受到抵制,葉片就瘦小,茶味就淡薄,因此必須借助和暖的陽光來促進(jìn)生長;而土質(zhì)肥沃的茶園,茶葉長得又大又快又容易脫落,茶味就會顯得過于強烈、放蕩,因此必須選擇在陰涼處開辟茶園,以調(diào)控茶的生長。陰陽相濟、和諧,才能生長出最好的茶。

  天時

  茶工作于驚蟄,尤以得天時為急。輕寒,英華漸長;條達(dá)而不迫,茶工從容致力,故其色味兩全。若或時旸郁燠,芽奮甲暴,促工暴力隨槁,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壓,壓而未及研,研而未及制,茶黃留漬,其色味所失已半。故焙人得茶天為慶。

  簡譯:茶工在驚蟄時節(jié)開始制茶,首先要考慮的是天氣因素。驚蟄,天氣微寒,花草逐漸生長。茶樹的枝葉生長舒展而快速,茶工就能夠從容摘茶、制作,所以制作出來的茶葉色味俱佳。如果天氣晴朗悶熱,芽葉猛長,無形之中催促著茶工,急迫導(dǎo)致采摘和制作的粗糙。由于時間緊迫,有的茶蒸了來不及壓榨,壓榨后又來不及研碎,研碎后又來不及制成茶餅,致使茶黃存留于茶葉中,這種茶葉的色味又損失過半。所以,茶工們視天氣晴好為幸事。

  采擇

  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用爪斷芽,不以指揉,慮氣汗熏漬;茶不鮮潔。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隨,得芽則投諸水。凡牙如雀舌、谷粒者為斗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余斯為下。茶之始芽萌,則有白合,既擷,則有烏蒂。白合不去,害茶味;烏蒂不去,害茶色。

  簡譯:采茶要在黎明時分,太陽一出來就應(yīng)停止。采摘時用指甲掐斷茶芽,不能用手指搓揉,手氣和汗水熏染浸漬,茶葉就不新鮮了。所以,茶工采茶時大多隨身攜帶剛從井中打上來的清水,采下茶芽隨即投入水中。凡是如雀舌、谷粒形狀的茶芽都被視為極品,一芽一葉的稱為“揀芽”,一芽兩葉的又次一等,其余的都發(fā)球下等茶葉。有些茶樹剛萌芽時,會長出兩葉抱生的茶芽,稱為“百合”,采下之后則會留下茶芽的蒂頭,稱為“烏蒂”。揀選茶葉時,如果不除去“百合”就影響茶葉的味道,如果不除去“烏蒂”就會影響茶葉的色澤。

  蒸壓

  茶之美惡、尤系于蒸芽、壓黃之得失。蒸太生,則芽滑,故色清而味烈;過熟,則芽爛,故茶色赤而不膠。壓久,則氣竭味漓,不及,則色暗昧澀。蒸芽,欲及熟而香,壓黃,欲膏盡亟止。如此,則制造之功十已得七八矣。

  簡譯:茶的好壞,關(guān)鍵在于蒸壓得當(dāng)。如果蒸得太生,茶的顏色青而味太濃烈;蒸得過熟,那芽葉就爛熟了,所以茶的顏色赤紅而不易凝聚。如果壓的時間過長,茶的精氣消盡,味道就淡??;壓的程度不足,茶的顏色暗淡而味道苦茶澀。蒸芽要蒸得恰到好處而香氣濃郁,壓黃只要把水汁榨盡就馬上停止。這樣,茶就制的差不多了。

  制造

  滌芽惟潔,濯器惟凈,蒸壓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飲而有少砂者,滌濯之不精也;文理燥赤者,焙火之過熟也。夫造茶,先度日晷之長短,均工力之眾寡,會采擇之多少,使一日造成,恐茶過宿,則害色味。

  簡譯:鮮葉一定要洗凈,制茶器具也一定要清洗干凈,蒸茶、壓茶一定要恰到好處,研茶一定要研熟,烘焙的火一定要恰到好處。喝茶的時候,茶中有小沙塵,那就是清洗得不干凈;茶葉的紋理干燥、發(fā)紅,那就是烘焙火候過了。制茶時,先要考慮日照過長短,均衡用工,規(guī)定采擇數(shù)量,一天內(nèi)完成制茶。否則,茶青一過夜就影響顏色和味道了。

  鑒辯

  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斂以實;即日成者,其色則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則慘黑。有肥凝如赤蠟者,末雖白,受湯則黃;有縝密如蒼玉者,末雖灰,受湯愈白。有光華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內(nèi)備而表質(zhì)者,其首面之異同,難以慨論,要之,色瑩徹而不駁,質(zhì)縝繹而不浮,舉之則凝然,碾之則鏗然,可驗其為精品也。有得于言意之表者,可以心解,比又有貪利之民,購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碎已成之餅,易以范模;雖名氏采制似之,其膚理、色澤,何所逃于鑒賞哉。

  簡譯:茶的模樣各不相同,就好像人的模樣不同一樣。調(diào)出的茶膏稀的,茶餅的表層有皺褶花紋;茶膏稠的,茶餅的紋理細(xì)密而質(zhì)地堅實;當(dāng)天制成的茶餅,顏色青紫;過一夜制成的,顏色就會暗淡發(fā)黑。茶末雖是白色的,但一經(jīng)開水沖泡,顏色就會發(fā)黃;有的茶餅細(xì)密猶如蒼玉,茶末雖是灰色的,但一經(jīng)開水沖泡,顏色卻更加潔白。茶餅的模樣風(fēng)采各異。簡要地說,茶餅顏色晶瑩透徹而不雜亂,質(zhì)地緊密而不浮華,拿在手里堅實,用茶碾碾時鏗然有聲,說明是茶中精品。有些茶餅的品級難以用言語來表達(dá),只能是意會心領(lǐng)。有些貪圖暴利的茶人,購買外焙的白茶芽,冒充北苑的茶,有的碾碎已制成的茶餅,換上北苑的茶模。雖然茶餅的名字和制造方法非常相似,可茶餅的表層紋理色澤,怎能逃過鑒賞家的眼睛呢。

  白茶

  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

  簡譯:白茶自成一種,與一般的茶不一樣,它的枝條舒展,葉子晶瑩剔透。在山崖的叢林之間,偶然生長出來,不是人力可以得到。有這茶樹的不過四五家,每家的白茶樹不過一二株,每年制造的茶餅不過兩三銙。這茶的茶芽不多,特別難以蒸青烘焙,湯火一不得當(dāng),就已變成一般的茶了。白茶,必須精心細(xì)致地制造,得當(dāng)?shù)剡\作制作方法。這樣,制出的茶餅就表里透徹,好像美玉包藏在璞石之中,是別的品種無與倫比的。淺焙也做這樣的茶,但品格遠(yuǎn)遠(yuǎn)不及。

  羅碾

  碾以銀為上,熟鐵次之,生鐵者,非淘揀槌磨所成,間有黑屑藏干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為制,槽欲深而峻,輪欲銳而薄。槽深而峻,則底有準(zhǔn)而茶常聚;輪銳而薄,則運邊中而槽不戛。羅欲細(xì)而面緊,則絹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鐵之害色。羅必輕而平,不厭數(shù),庶幾細(xì)青不耗;惟再羅,則入湯輕泛,粥面光凝,盡茶之色。

  簡譯:茶碾銀制的最好,其次是熟鐵的。而沒有經(jīng)過挑選打磨的生鐵制成的茶碾,有時有黑屑藏在縫隙、凹處,會嚴(yán)重影響茶的色澤。碾槽要制作得深峻,碾輪要稅利而薄。槽深峻,那么槽底就平直,碾茶時,茶葉容易聚集在槽底,碾出的茶末就粗細(xì)均勻。茶篩的底面要細(xì)密,篩底要繃得緊,這樣做篩底的絹才不易被堵死而容易透氣。碾茶一定要有力、快速,碾的時間不能太久,否則,碾鐵會損害茶的色澤。篩茶用力一定要輕,持篩要平穩(wěn),不要怕篩的次數(shù)多,只求不損耗茶末。只有經(jīng)兩次羅篩的茶末,加入水才會輕盈泛起,茶面如粥面般凝結(jié)有光澤。

  盞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dá)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fā)立耐久。

  簡譯:茶盞以青黑色釉面為上,尤其以黑釉上有兔毫般細(xì)密的白色斑紋為上品。底一定要稍深面積微寬,盞底深,便于茶即時生發(fā),而且容易翻出白色湯花;盞底寬,那么,在使用茶筅攪拂茶湯時不妨礙用力擊拂。當(dāng)然,還必須根據(jù)茶量的多少,選擇大小適宜的茶盞。茶盞高茶量少,就會掩蓋茶的色澤,茶量多茶盞小,茶就不能充分地吸收沸水。只有茶盞溫?zé)?,茶才能即時生發(fā),持久耐泡。

  筅

  茶筅以觔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本欲壯而未必吵,當(dāng)如劍脊之狀。蓋身厚重,則操之有力而易于運用;筅疏勁如劍脊,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簡譯:茶筅要用蒼勁年壯的竹子做成。茶筅的干要厚重,竹束要疏朗有勁。根部要壯實而末梢一定要細(xì),竹束應(yīng)當(dāng)像劍身的樣子。茶筅的干厚重,握著就好用力而且遠(yuǎn)轉(zhuǎn)自如。竹束疏朗有勁像劍鋒,那么攪拌拂茶湯時,即使用力過猛也不會產(chǎn)生浮沫。

  瓶

  瓶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注湯害利,獨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而不散;嘴之未欲園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jié)而不滴瀝。蓋湯力緊則發(fā)速有節(jié),不滴瀝,則茶面不破。

  簡譯:茶壺最好是用金、銀做成的。壺的大小規(guī)格,應(yīng)當(dāng)適宜。注水是否得當(dāng),關(guān)鍵看茶壺的口、嘴及其太小和形狀。壺嘴的口稍大并且曲度恰當(dāng)自如。那么注入茶盞的沸水,力度緊密而又不會散開;壺嘴的末端要是圓小而尖,那么,當(dāng)注入茶盞的沸水力度緊密,茶就生發(fā)得快而適中又有節(jié)制;壺嘴不滴水,湯面就不會破碎。

  杓

  杓之大小,當(dāng)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余,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勺煩數(shù),茶必冰矣。

  簡譯:水勺的大小,應(yīng)當(dāng)以能盛一盞水為量,如果超過了一盞的容量,那剩下的沸水就一定要倒回去;如果不足一盞的量,那就一定要再舀來補上。勺里的沸水傾倒的次數(shù)多了,茶水一定就涼了些。

  水

  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yuǎn)近,似不常得。但當(dāng)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污,雖輕甘無取。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后用。

  簡譯: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古人品水,雖然說以鎮(zhèn)江中泠泉水、無錫惠山泉水為上品,可是人們離那有遠(yuǎn)有近,不方便隨意取得。其實,只要取清潔的山中泉水就好了。其次,可取人們常常汲取的井水。至于那江河的水,因有魚鱉的腥味,泥濘的污濁,即使是質(zhì)輕味甜也不可取用。用于沖茶的沸水,以沸水中接連跳出一連串的魚目、蟹眼一樣的水花為準(zhǔn)則。如果水沸騰的時間過長,就要往里加些新水,放在火上再燒一小會兒后使用。

  點

  點茶不一。而調(diào)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diào)之靜面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fā)立,水乳未浹,又復(fù)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有隨湯擊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謂之一發(fā)點。蓋用湯已過,指腕不圓,粥面未凝,茶力已盡,云霧雖泛,水腳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湯,調(diào)如融膠。環(huán)注盞畔,勿使侵茶。勢不欲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蘗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則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湯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線。急注急止。茶面不動,擊指既力,色澤漸開,珠璣磊落。三湯多寡如前,擊拂漸貴輕勻,同環(huán)旋轉(zhuǎn),表里洞徹,粟文蟹眼,泛結(jié)雜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湯尚嗇,筅欲轉(zhuǎn)稍,寬而勿速,其清真華彩,既已煥發(fā),云霧漸生。五湯乃可少縱,筅欲輕勻而透達(dá)。如發(fā)立未盡,則擊以作之。發(fā)立已過,則拂以斂之。然后結(jié)靄凝雪,茶色盡矣。六湯以觀立作,乳點勃結(jié),則以筅著居,緩繞拂動而已。七湯以分輕清重濁,相稀稠得中,可欲則止。乳霧洶涌,溢盞而起,周回旋而不動,謂之咬盞。宜勻其輕清浮合者飲之。《桐君錄》曰,“茗有餑,飲之宜人。”雖多不為過也。

  簡譯:

  點茶的方法不盡相同。要先往茶盞中的茶末加少許的水。攪動調(diào)和成像溶膠一樣的茶膏,過了片刻,然后把沸水注入茶盞,用筅攪拌。如果手重筅輕,茶湯中沒有出現(xiàn)粟紋、蟹眼形狀的湯花,這叫做“靜面點”。

  第一次注水水力勢不太猛,就要用筅先攪動茶膏,再漸漸加力擊拂。手的動作輕,筅的力度重,手指繞著手腕旋轉(zhuǎn),將茶湯上下攪拌得透徹,就像發(fā)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發(fā)起一樣。

  第二次注水要從茶面上注入,先要繞茶面注入細(xì)線一樣的一圈,接著,一邊急速注水急速提瓶,茶面紋絲不動,一邊用力擊拂,茶的色澤漸漸舒展開,茶面上泛起錯落有致的珠璣似的湯花。

  第三次注水要多,像先前那樣擊拂,擊拂得輕而均勻,圍繞著盞心,順著同一個圓環(huán)回旋反復(fù)擊拂,直到盞里的茶湯里外透明,粟紋、蟹眼似的湯花泛起凝結(jié),錯落地生起,這時茶的色澤已十得六七了。

  第四次注水要少,筅攪動的幅度要寬,速度要慢,這時茶的清真華彩已煥發(fā)出來,云霧漸漸從茶面生起。

  第五次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約束,攪動筅要輕松、均勻、透徹,如果茶還沒有完全生發(fā),就用力擊拂使它生發(fā)出來;如果已尼生發(fā),就用筅輕輕拂動使茶面收斂凝聚。如果茶面上結(jié)成云霧,結(jié)成雪花,這時花色已全部呈現(xiàn)出來。

  第六次注水是要看茶的立作狀態(tài)。茶面上乳點突出凝結(jié),只要用緩慢地環(huán)繞茶面拂動就可以了第七次注水是要分辨茶的輕重清濁。觀察茶湯稀稠是滯適中,好了就可以停止了。這里茶面上細(xì)乳如云霧洶涌,好像要溢出茶盞騰起,在盞的周圍回旋不動,叫做“咬盞”。

  味

  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其味醇而乏風(fēng)骨者,蒸壓太過也。茶槍,乃條之始萌者,木性酸;槍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茶旗,乃葉之方敷者,葉味苦,旗過老則初雖留舌而飲徹反甘矣。此則芽銙有之,若夫卓絕之品,真香靈味,自然不同。

  簡譯:茶以味為上。香、甜、重、滑,是茶的全味,只有北苑、壑源的茶中珍品才兼有這四種真味。如果茶的味道醇厚可茶勁不足,原因是制茶蒸茶、壓榨得太久了。茶槍即茶芽是枝條剛開始生長時萌生的,木性酸,茶芽過長,那茶的味道一開始是甘甜醇厚的,可最后卻有些澀。茶旗則是剛剛展開的嫩葉,葉的味道苦,旗長得太老,那茶的味道一開始時留有苦味,可喝到最后反而覺得甘甜。芽夸有時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至于那茶中的極品,原真的香味,靈秀的味道,自然不同一般。

  香

  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要須蒸及熟而壓之,及干而研,研細(xì)而造,則和美具足。入盞,則馨香四達(dá),秋爽灑然?;蛘魵馊缣胰蕣A雜,則其氣酸烈而惡。

  簡譯:茶有原真的香氣,不是龍腦、麝香這類的名貴香料可相癖美。想要得此真香,一定要把茶葉蒸到熟透再壓榨,直到汁水壓榨干了再細(xì)細(xì)地研磨,研細(xì)之后才可制成茶餅。這樣造出的茶就具備了和美的氣韻,新茶入盞即清香四溢,猶如秋氣一般清楚怡人。如果蒸茶時蒸氣中夾雜有桃仁之類的異味,那茶味就酸烈難聞了。

  色

  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天時得于上,人力盡于下,茶必純白。天時暴暄,芽萌狂長,采造留積,雖白而黃矣。青白者,蒸壓微生;灰白者,蒸壓過熟。壓膏不盡則色青暗。焙火太烈則色昏赤。

  簡譯:點茶時,茶湯的顏色以純白色為上等真品,青白色的就差了一等,灰白色的更次,黃白色的又在此之下了。采茶、制茶,上得天時,下盡人力,茶色必然是純白色的。如果天氣暴熱,茶芽肆意瘋長,采茶、制茶不能及時完成,長時積壓,即便是純白色的茶也會變黃了。如果蒸、壓得稍微生了些,茶色就顯青白;而蒸、壓得過熟又顯出灰白色,如果茶汁壓榨得不夠干凈,那茶色就青暗;烘茶時焙火太旺,那茶色就會昏暗發(fā)紅。

  藏焙

  數(shù)焙則首面干而香減,失焙則雜色剝而味散。要當(dāng)新芽初生,即焙以去水陸風(fēng)濕之氣。焙用熱火置爐中,以靜灰擁合七分,露火三分,亦以輕灰糝覆。良久,即置焙簍上,以逼散焙中潤氣。然后列茶于其中,盡展角焙之,未可蒙蔽,候火速徹覆之?;鹬嗌伲员褐笮≡鰷p。探手爐中,火氣雖熱而不至逼人手者為良。時以手挼茶,體雖甚熱而無害,欲其火力通徹茶體爾?;蛟?,焙火如人體溫,但能燥茶皮膚而已,內(nèi)之濕潤未盡,則復(fù)蒸暍矣。焙畢,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緘藏之;陰潤勿開,如此終年再焙,色常如新。

  簡譯:焙茶是極有講究的。如果茶烘烤的次數(shù)多了,茶餅表面就顯得干燥,香氣銳減;若烘烤不足,又茶色駁雜,香味散盡。因此須在新芽初生時,即加以烘烤,除去水陸風(fēng)濕之氣。烘烤時要在爐子里放上熟火,用死灰掩蓋七分火,露出三分火,這三分露火也要用輕灰稀疏地覆蓋起來。過了許久就將焙蔞放在爐上,用來逼散簍中的潮氣,然后把茶芽均勻地擺列在焙簍里,一定要讓焙簍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烘到,避免有的茶因被遮蔽而烘烤不完全。焙得正到火候時就趕快把露火全部用死灰覆蓋起來。用火的多少根據(jù)焙簍的大小增減。把手伸到焙爐中,以火氣雖熱卻不至于燙手為宜,常常用手摸一摸茶芽。芽即使很熱也沒有什么妨害,要讓那火力把茶芽整體都烘烤得透徹才好。有人說,焙火的熱度如果只達(dá)到人的體溫,只能使茶表皮干燥罷了。而茶體內(nèi)的濕潤之氣并未烘盡,那就再烘烤一次。茶焙完之后,就密土封在用了很久的竹制漆器中保存起來。天陰潮濕的時候不可開封,到年終再焙一次,茶色依然如新。

  品名

  名茶,各以所產(chǎn)之地葉。如耕之平園、臺星巖、葉剛之高峰、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嵐,葉嶼之屑山,葉五崇林之羅漢山、水桑牙,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葉瓊、葉輝之秀皮林,葉師復(fù)、葉貺之虎巖,葉椿之無雙巖芽,葉懋之老窠園。各擅其美,未嘗混淆,不可慨舉,后相爭相鬻,互為剝竊,參錯無據(jù)。不知茶之美惡,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豈崗地之虛名所能增減哉!焙人之茶,固有前優(yōu)而后劣者,昔負(fù)而今勝者,是亦園地之不常也。

  簡譯:茶已制成,則須冠以美名。名茶皆因產(chǎn)茶圣地的茶葉而得名。就像名叫“耕”的茶之出自平園臺星巖葉,“剛”的茶名出自高峰青鳳髓葉,“思純”的茶名出自大崗葉,“嶼”的茶名出自屑山葉,“五崇柞”的茶名出自羅漢上水桑芽葉,“堅”的茶名出自碎石窠石臼窠葉、瓊?cè)~,“輝”的茶名出自秀皮林葉,“師復(fù)、師貺”的茶名出自虎巖葉,“椿”的茶名出自無又巖芽葉,“懋”的茶名出自老窠園葉,各自專有那茶之美妙,不曾混淆,其他就不一一列舉了。后來各地的茶葉爭相出售,有的互相盜用其名,以致真假難疼。孰不知茶的好壞,全在于制造工藝的精巧和拙劣罷了,哪里是所產(chǎn)地的山岡土地的虛名所能增減的呢!茶農(nóng)焙出的茶,固然有先前質(zhì)優(yōu)而質(zhì)劣的,也有先前質(zhì)劣而后質(zhì)優(yōu)的,這也是由于產(chǎn)茶園地的土質(zhì)變異了!

  外焙

  世稱外焙之茶,臠小而色駁,體耗而味淡。方正之焙,昭然可別。近之好事者,篋笥之中,往往半之蓄外焙之品。蓋外焙之家,久而益工;制造之妙,咸取則于壑源,效像規(guī)模,摹外為正,殊不知其臠雖等而蔑風(fēng)骨,色澤雖潤而無藏畜,體雖實而縝密乏理,味雖重而澀滯乏香,何所逃乎外焙哉!雖然,有外焙者,有淺焙者。蓋淺焙之茶,去壑源為未遠(yuǎn),制之能工,則色亦瑩白,擊拂有度,則體亦立湯,惟甘重香滑之味,稍遠(yuǎn)于正焙耳。至于外焙,則迥然可辨。其有甚者,又至于采柿葉、桴欖之萌,相雜而造。時雖與茶相類,點時隱隱如輕絮泛然茶面,粟文不生,乃其驗也。桑苧翁曰:“雜以卉莽,飲之成病?!笨刹患?xì)鑒而熟辨之?

  簡譯:說完名茶,再來看看世間所說的“外焙”之茶。外焙,即非官方的民間個人私設(shè)的制茶處所。所謂“外焙”茶,葉體瘦外、顏色駁雜、氣味淡薄,和“正焙”茶相比,顯然可以辨別。近年來有些好事之人,常常在裝茶的竹筐里藏一半“外焙”茶,以次充好。從事“外焙”的茶工,模仿“正焙”久了,也越做越精巧,完全取法北苑、壑源“正焙”的規(guī)模,把“外焙”仿制成了“正焙”的模樣,惟妙惟肖。卻不知茶餅的大小雖然相同,可缺少“正焙”的風(fēng)骨;色澤雖然瑩潤,可缺少內(nèi)在的蘊味;形體雖然結(jié)實,可缺少細(xì)密的紋理;茶味雖然醇厚,可缺乏香氣而顯澀滯。模仿的雖然很像,可怎么能逃脫“外焙”的名聲呢?雖然這樣,茶依然還是有“外焙”的、有“淺焙”的?!皽\焙”的茶與壑源“正焙”的茶相差不遠(yuǎn),制造得也很精巧,顏色也晶瑩潔白。點茶時,如果擊拂有度,茶體也能在茶湯中立起,只是甘甜、醇厚、馨香、爽滑的味道,比起“正焙”的,稍遜一辭行。對于外焙的茶還是能夠明顯地辨別出來。還有一些更過分的,甚至采摘柿葉、橄欖嫩芽,同茶葉摻盡可雜起來制造,雖與茶葉相似,但點茶時隱隱有些像輕絮似的東西漂浮在茶面上,不能產(chǎn)生粟紋似的湯花,這正是假冒產(chǎn)品的明證?。∩Fr翁曾經(jīng)說過:“茶中摻入草木析葉子,人喝了是要生病的?!边@一點,喝茶的人怎能不明鑒別,細(xì)分辨呢。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