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純度c

找到約3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云南省古樹茶面積與產量真相調查

一、古茶樹定義

2005年3月在中國召開的古茶山國際研討會上通過的《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建議稿指出:古茶樹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樹及其群落,半馴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樹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園中的茶樹。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主流的看法是只要百年以上就可稱為古樹,少數玩家認為要樹齡300年以上才算。但我的觀點是,即便按百年來算,云南古茶樹面積也非常稀少,應該將古樹茶的種植年限放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也就是1950年之前種的茶樹都可以算古樹。

?

二、宣傳數據

以下為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政府部門外宣的主旋律數據:

西雙版納現(xiàn)有古茶園8.2萬畝,現(xiàn)存的古茶樹資源絕大部分是栽培型的,野生型古茶樹僅有零星分布。

普洱市境內古樹茶面積達83187公頃,約合124萬畝。其中野生茶樹居群78633公頃,是普洱茶產區(qū)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頃。

? 臨滄市因臨瀾滄江而得名。境內共有茶園總面積130萬畝,其中,野生古茶樹群落40萬畝,栽培型古茶園65萬畝(百年以上古茶園9萬多畝)。

通過數據看,版納州的水分較??;普洱市極大地夸大了野生茶面積,栽培型古茶面積也非常水;而臨滄過于吹牛(所謂的“栽培型古茶園65萬畝”,其實是將大量的老茶園以及用古茶籽育種的小茶苗算進去,而其提到的“百年以上古茶園9萬多畝”水分較?。?/span>

?

二、實際數據

云南現(xiàn)存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樹30余棵,占全國的40%以上,100畝以上連片古茶園面積達20余萬畝。

(一)西雙版納州(這是版納州對外宣傳的主流數據,還是有許多水分,只是相對于臨滄與普洱要誠實許多)

1、行政區(qū)域分布

西雙版納州現(xiàn)有古茶園82 234畝,分布于兩縣一市的19個鄉(xiāng)鎮(zhèn)100個村寨之中。其中:勐 海縣古茶園面積最大,有46 216畝,分布于全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的37個村寨;勐臘縣有古茶園面積27 793畝,主要分布于該縣北部的象明、曼臘、易武三個鄉(xiāng)的46個村寨;景洪市古茶園面積較少,有8 225畝,分布于基諾、勐龍、勐旺、景洪四個鄉(xiāng)鎮(zhèn)的17個村寨。

古茶園大都分布在經濟較落后、交通不發(fā)達的山區(qū)、半山區(qū)鄉(xiāng),分布區(qū)域內居住的民族主要有漢、基諾、布朗、傣、哈尼、彝族、拉祜等。古茶園分布面積較大的鄉(xiāng)鎮(zhèn)有:格朗和鄉(xiāng)15 000畝,象明鄉(xiāng)9 721畝,布朗山鄉(xiāng)9 505畝,易武鄉(xiāng)8 279畝,勐混鎮(zhèn)8010畝,勐龍鎮(zhèn)5 170畝,基諾山鄉(xiāng)2 900畝。全州古茶樹樹齡從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數在200~500年之間。

2、地理環(huán)境分布

西雙版納州古茶園分布面廣。古茶園分布區(qū)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為紅壤、磚紅壤.pH值在4~6.5之間,茶園中大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古茶園海拔分布從。760米到2 060米,海拔高差較大,有1 300米。最低海拔在勐臘縣曼臘鄉(xiāng)曼乃新寨.最高海拔是勐??h勐遮鎮(zhèn)、巴達鄉(xiāng)、打洛鎮(zhèn)交界處曼摞黑山。

3、茶資源分布

西雙版納州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既有野生型古茶樹,也有栽培型古茶樹;既有大葉種古茶樹,也有小葉種古茶樹;樹型有高大喬木的,也有小喬木的;有樹高23米以上的,也有1米以下的;葉形有大葉的,也有小葉的;有圓葉的,也有長葉的;芽葉色澤有綠的,也有微紫的;葉腋色澤有綠的,也有紅的等等。

總的來說。西雙版納州古茶資源的分布特點是:一、現(xiàn)存的古茶樹資源絕大部分是栽培型的,野生型古茶樹僅有零星分布。二、栽培型古茶樹中,絕大部分為大葉種,僅在勐臘縣象明鄉(xiāng)、景洪市勐旺鄉(xiāng)有部分小葉種茶園或單株。三、從樹型來看,勐臘縣古茶樹多為喬木型,勐??h和景洪市古茶樹多為小喬木型。如勐臘縣曼臘鄉(xiāng)曼灑村委會楊家寨森林中生長著一株高為23.5米的大茶樹,可諶稱為至今世界所發(fā)現(xiàn)的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樹中最高的大茶樹。所發(fā)現(xiàn)的古茶樹資源,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類型之豐富,為世人所屬目,它是生物資源多樣性的重要體現(xiàn)。依據中山大學山茶屬分類學家張宏達教授的分類,西雙版納州分布的茶組植物初步可分為普洱茶(C.assamica)、茶(C.sinensis)、勐臘茶(C.manglaensis)、多萼茶(C.multisepala)、大理茶(C.taliensis)、苦茶(C.var.Kucha)、滇緬茶(C.irrawadiensis)七個種或變種。普洱茶在全卅茶區(qū)均有分布,其他茶種僅零星分布。

(二)臨滄市

1、栽培型古茶園:臨滄市有百年以上樹齡的栽培型古茶園約有23160畝,其中鳳慶10600畝、云縣5460畝、臨翔區(qū)5000畝、雙江縣2000畝、滄源縣100畝、耿馬、永德、康鎮(zhèn)等均有分布。(這個數據是臨滄早年對外公布的數據,水分較少)

2、臨滄市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園(除了鳳慶數據水分較大外,其他茶山數據比較真實):

鳳慶、云縣一帶岔河村古茶園群、漫灣白鶯山古茶園群、石龍村古茶園群;臨翔區(qū)邦東古茶園群、大石古茶園群;雙江勐庫芒洪至冰島一帶古茶園群;永德古茶園群。

?? 鳳慶古茶園:鳳慶小灣鎮(zhèn)3200多年的香竹箐古茶樹身邊,56000畝古茶樹再揭茶鄉(xiāng)神秘,鳳慶15 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野生古茶和栽培型古茶樹分布,成林成片,隨處可見。2005 年普查結果表明,這些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小灣鎮(zhèn)香竹箐、大黑龍?zhí)?,腰街鄉(xiāng)星源,大寺鄉(xiāng)路山、清水,勐佑鎮(zhèn)新林,詩禮古墨,永新鄉(xiāng)團結、龍竹山、羊頭山,三岔河鎮(zhèn)柏木和雪山鎮(zhèn)的黃竹林山等地。全縣有大小野生古茶樹群落17個,有野生古茶樹群落面積31000多畝。連片野生古茶樹生長在詩禮鄉(xiāng)古墨后山,永新鄉(xiāng)團結村大尖山、羊頭山、魯史鎮(zhèn)古平后山、三岔河柏木和雪山鎮(zhèn)黃竹林箐等地。栽培型古茶樹 6 個群落,面積 3000 多畝,分別生長在永新鄉(xiāng)團結村、大寺鄉(xiāng)平河村等地。全縣有百年以上到五百年之間古茶園 8 大片,分別生長在小灣鎮(zhèn)香竹箐、大寺鄉(xiāng)平河村等地。

?? 勐庫大葉茶因產于云南省雙江縣叫勐庫而得名,亦有稱雙江勐庫種。勐庫種系兩百年前,由西雙版納大茶山移苗引種繁殖的。由于引種時,經過挑選,引種地區(qū)比較集中,因此品種純度高,以致目前勐庫種還保持著較高的品種純度,品種純度達到80%左右。茶樹為有性品種,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種純度,在我國茶樹品種資源中,實屬罕見。勐庫種,在云南又稱勐庫大葉茶,屬于有性群體品種。植株喬木型,主干明顯,分枝部位高,樹姿開展,生長勢強。

冰島村古茶園: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雙江勐庫土司派人引種200余株,成活150余株,1980年調查時尚存首批引種30余株。據2003年3日調查,冰島村古茶園先后種植的茶樹1000余株,形成勐庫大葉茶群體品種,成為向鳳慶、云縣等地古樹茶的傳播源頭。其后代在臨滄繁衍60多萬畝的規(guī)模,是名符其實的勐庫大葉種的發(fā)祥地。

?? 白鶯山古茶園:往于云縣漫灣鎮(zhèn)白鶯山古茶樹類型多,規(guī)模大,栽培時間長,分布于白鶯山村、哨街村委會周圍,海拔2217m,分布面積近3000多畝的近2千株古茶樹,有的樹齡超過400多年,顯示了從野生型到栽培型的進化過程,是茶葉栽培史的縮影。白鶯山及其周圍地區(qū)的古茶資源被專家定義為銀生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種質資源庫。白鶯山原為布朗族世居之地,茶從古至今都是布朗族的主要生活來源。

?? 邦東古茶園:位于臨翔區(qū)東部、瀾滄江西岸、臨翔大雪山東面,北面是大朝山水電站,由于氣候的關系,這里茶樹并不十分高大,但是頗具滄桑感。邦東多石頭,而且巨大無比,茶樹就在滿布巨石的環(huán)境中生長,構成一種奇異無序的自然群體。

大石古茶園:位于云縣大朝山西鎮(zhèn)南部,與臨翔區(qū)邦東鄉(xiāng)沿瀾滄江連成一線,因石頭多而大,故名。茶樹就散種于滿布大石的山坡上。這里有臨滄市獨有種大苞茶,茶樹高11米,胸徑0.76米,樹齡約210年。

?? 永德古茶園:德黨、明朗、勐汞、勐板、烏木龍、大雪山、崇崗、班卡等鄉(xiāng)鎮(zhèn)海拔在1700米至2200米之間的地區(qū)都有古茶樹生長,比較連片集中的古茶園在烏木龍鄉(xiāng)新塘村境內,面積約1500畝,古茶樹樹齡最長的已有上千年歷史。

(三)普洱市

2007年普洱市的對外公布數據顯示:普洱市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喬木古茶園36萬畝。這個數據還是有水分,但比現(xiàn)在宣傳的124萬畝要真實太多。

至于古茶山,以前宣傳思茅八大茶山,現(xiàn)在宣傳“普洱市26座古茶山”。

26山為:老倉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灣古茶山、御筆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烏山古茶山、田壩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馬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黃草壩古茶山、聯(lián)合龍?zhí)凉挪枭健F結古茶山、須立貢茶古茶山、龍壩古茶山、通關古茶山、壩溜古茶山、迷帝古茶山、景星豪門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國慶古茶山、景邁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東古茶山。其實許多古茶山沒多少古茶,最多只能算古茶園。

?

三、古樹茶種植面積與產量分析

(一)云南的五代茶園隱藏的種植區(qū)域、年份、密度與面積的秘密

以下關于五代茶園的介紹,引用自云南著名茶葉專家張順高先生的文章。

這五種茶園就是:混林茶園、滿天星式純茶園、等高條植茶園、速成高產茶園和生態(tài)茶園。

1、混林茶園:

這類茶園建立于漢末至清代中葉,是最古老的茶園結構模式和最古老的茶樹栽培農藝技術,茶樹與其他一些林木混種,同時長成,茶樹間距1.67m見方,挖穴單株種植,每畝100—200株。西雙版納、普洱市等地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屬于這種類型。這類茶園以多種植物成分、動物成分、微生物成分組成了生物多樣性,保持了良好的環(huán)境。它帶有采集農業(yè)的印記,由于生產的需要,先民們把茶樹從森林中遷移出來,在茶樹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種植,反映出在栽培技術上持有謹慎態(tài)度。

2、滿天星式純茶園: 

在云南的鳳慶、臨滄、云縣、景谷、景東等地都是這種模式,這些茶園大都建于晚清和民國時期,它們的成分結構單一,除茶樹之外,別無其他;棵對棵,順山坡栽種,3~5市尺一株,每畝200~600株。這種茶園產生之初,或許是一種技術進步。它的產生根源是商品生產的巨大發(fā)展,經營者要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混林茶、混農茶作為副業(yè)性的商品生產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了,必須向主要副業(yè)和專業(yè)生產轉變,茶樹必須從林子里走出來,茶園中的其他效益低的植物必須清除出去,為在單位面積上少投入、多產出,勢必要增加種植密度,提高管理水平,于是純茶園就出現(xiàn)了。純茶園在我國東南文化與商品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出現(xiàn)較早,在西南較晚。純茶園與大茶區(qū)應是同時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茶區(qū)產生,由于制茶燒柴對林木的消耗,造成區(qū)域生態(tài)退化;純茶園以其單一結構天生的生態(tài)脆弱和經濟不穩(wěn)成為致命的痼疾,是茶園結構演變史中偏離生態(tài)目標最遠的模式和技術。

3、等高條植茶園:  

這種茶園和技術早期可能是在中國東南形成,在新中國誕生后,輸入西南,它是現(xiàn)代茶園結構和農藝的開端。20世紀50年代以后,國家把大量科技人才輸送到云南,特別是在毛澤東的“農業(yè)八字憲法”的指導下,在60年代開始發(fā)展等高條栽、合理密植的新式茶園,這種茶園,從茶樹本身改善了茶園種植結構,第二次提高了密度,每畝種800~1300株,與坡向垂直,等高排列。有的還開了梯臺,提倡在茶園種遮陰樹、防護林,設排水溝,修建道路等,加強了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單位產量和效益。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國包括云南所建立的茶園都是這種模式。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專業(yè)茶場。在云南,這種茶園有70萬畝。

4、速成高產茶園:

隨著全球人民生活水準的迅速提高,社會需求不斷推動茶葉生產的發(fā)展。上世紀50年代萌芽、60年代醞釀、70年代研究形成成套理論與技術,80年代推廣應用的速成高產茶園,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茶葉生產的落后面貌,縮小了我國與先進產茶國的差距。這種茶園是在等高條栽的基礎上,以土肥為基礎、以密植為中心,把握好修剪養(yǎng)蓬采摘的技術關鍵,進一步把種植密度提高2.5~4倍,每畝3000~5000株,以高標準、高質量作建園指導思想,以高投入、快速高產出作建園原則,在云南推廣120萬畝,在川、黔、江、浙、瓊等省區(qū)亦大量推廣,這些茶園,是現(xiàn)在提供產量的主體。速成高產茶園在設計中提出了多樣性結構要求,但主要目標是快速高效。

5、生態(tài)茶園:

  1986年,作者根據農業(yè)發(fā)展趨勢和茶葉生產現(xiàn)狀,在自己多年的實踐基礎上和膠茶人工群落的啟發(fā)下,提出了生態(tài)茶園的思想。以《生態(tài)學學習筆記》為題,發(fā)表在《云南茶葉》1986年生態(tài)學專輯上,以后又在“亞洲森林農田系統(tǒng)研討會”、中國茶葉學會成都年會、《西南農業(yè)學報》上交流,得到了許多同行的贊許。這種茶園結構的出發(fā)點就是,在進一步發(fā)展茶葉商品生產的大趨勢中,在追求更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使茶園結構穩(wěn)定,經得住自然的考驗和市場的波動,如何讓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統(tǒng)一起來,如何使環(huán)境質量不再下降,生態(tài)有所改良,資源能永續(xù)利用,茶區(qū)人民能長樂久安。這既牽涉到茶園的結構,也牽涉到茶區(qū)的生態(tài)經濟結構,于是就提出了生態(tài)茶園與茶葉經濟生態(tài)園這兩個概念。從1986年開始,在云南省茶葉綜示區(qū),勐海、瀾滄、雙江、騰沖、潞西等出口茶基地縣建立起七千多畝的示范園,帶動周圍約一萬余畝,估計現(xiàn)在以這種模式建立的茶園至少在15萬畝以上。這種茶園,在云南叫第五代茶園,這種農藝稱為第五代茶園技術。綜上所述,各種茶園結構形式均取決于不同時代的農業(yè)生產水平,是不同時代社會生產力的反映,在它的變化的背后,都有社會需求在控制。茶園是一種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它由以茶樹為主體的生命系統(tǒng)和由光、熱、水、氣、土、生物等因子結合在一起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所構成,它的結構演變由從事茶葉生產的人通過生產經營活動來導向,真正的制導因素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人們對三大效益的認識。茶葉生產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受經濟規(guī)律的嚴格支配。當人們的認識受到社會生產力水平與科學知識的限制,尚不能深刻洞察生命系統(tǒng)對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依存關系時,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經濟效益)表面上高于重于生態(tài)效益的現(xiàn)象,會誘導生產活動偏離生態(tài)穩(wěn)定性的運動軌道,最后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這一原理可以為某些文明消亡作出解釋,也是茶園歷史結構演變的認識根源。

(二)通過五代茶園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

1、云南古樹茶主產地有:勐海、勐臘、瀾滄、雙江、臨翔、云縣、鳳慶、永德、昌寧、景東、景谷、鎮(zhèn)沅。其中,勐臘、勐海與瀾滄的景邁早在明清時期就大面積種茶,雙江的勐庫西半山種茶很早,但真正大規(guī)模種茶始于清朝道光以后,勐庫東半山、鳳慶、臨滄、云縣、景谷、景東都為滿天星純茶園,這些茶園大都建于晚清和民國時期。

2、云南種茶歷史悠久,種植區(qū)域廣,但長期以來商品化程度低,都是作為副業(yè),以自用為主,交易為輔,都為零星種植,成片的古茶園少。云南最早的商品茶基地誕生于明朝后期的古六大茶山,但其真正大規(guī)模種植始于清朝雍正年間以后。清朝光緒以后的清末民國,云南茶產業(yè)真正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商品化時期,其標志就是滿天星純茶園與藤條茶采養(yǎng)法的出現(xiàn),瀾滄江中游兩岸的景東、景谷、鎮(zhèn)沅、雙江、鳳慶、臨翔、云縣的古茶園大都是在清末民國發(fā)展起來的。

3、云南樹齡幾百年成片的古茶園極少,現(xiàn)存古茶園大部分是清末民國種的,也就是以樹齡70年到150年的居多。

4、古茶的樹齡如果一定要百年以上,其數量非常少,我的觀點是放寬到新中國成立前,即1950年前種的茶樹都算古樹茶。

5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云南種了70萬畝等高條植茶園,這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老茶園。

6、目前,全省包括野生型、過渡型與栽培型在內的古茶園有27萬畝。據我估計,栽培型古茶樹最多15萬畝,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最多3萬畝,其余的為樹齡66年到99年的古茶。

古樹茶畝產方面,要看茶園的商品化種植程度,采用滿天星純茶園結合藤條茶采養(yǎng)法的茶園,一年畝產可達30—50千克,而自然放養(yǎng)的混林茶園產量極低,過度采摘與管理的混林茶園產量可達20公斤,取平均值為20公斤。

按15萬畝栽培型古茶計算:年產量=150000畝*20千克/畝=300萬千克(3000噸)

按畝產春茶8千克、夏茶7千克、秋茶5千克分別計算:

春茶=150000畝*8千克/畝=120萬千克(1200噸)

夏茶=150000畝*7千克/畝=105萬千克(1050噸)

秋茶=150000畝*5千克/畝=750萬千克(750噸)

按3萬畝百年古茶計算:年產量=30000畝*20千克/畝=60萬千克(600噸)

?

?

文/白馬非馬???? 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

中茶燕窩肽繽紛莓果茶——年輕的秘密

什么會讓人在疲憊的午后戀戀不忘?

一杯燕窩肽繽紛莓果茶,酸酸甜甜喚醒味蕾,多種活性成分更添滋養(yǎng),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相傳,早在鄭和下西洋時,遠洋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停泊在馬來群島的一個荒島處,食物緊缺。他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藏在懸崖峭壁上的燕窩,于是鄭和就命令部屬采摘,洗凈后用清水燉煮,用以充饑。數日后,船員個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

回國時,鄭和帶了一些燕窩獻給明成祖。從此,燕窩成了中國人割舍不掉的珍饈補品,鄭和也成為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食用燕窩的人。

由此可見,燕窩不僅有著很高的歷史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的身份象征。

那么,燕窩為什么吸引人呢?

研究表明,燕窩中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葡萄糖胺、乳鐵蛋白、唾液酸、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及強化骨骼的作用[1-6]。

此外,研究也指出,“在皮膚松弛、皮膚損傷修復、抗老化過程中,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生長、分化至關重要。燕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促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生長的能力。[7]”

很多美容養(yǎng)顏的食譜中都會出現(xiàn)燕窩,但燕窩作為一種大分子物質,并不能直接被人體吸收。

燕窩在腸道中會被分解成氨基酸和一些多肽,而燕窩小分子肽(燕窩低聚肽)則是通過酶切技術制備而成,300道爾頓的小分子肽結構,1:30高純度提取,更易消化吸收。

年輕人喝的話肯定追求口味更豐富一點,所以光有燕窩還不夠,添加什么原料既能滿足口感,還能受到人們喜愛呢?當然還要添加些繽紛莓果啦!

草莓、菠蘿、石榴、檸檬、重瓣紅玫瑰等,一杯在手,酸酸甜甜,馨香可口,仿佛來到了花果園間。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中茶×東阿阿膠新聯(lián)名出品的燕窩肽繽紛莓果茶:

★ 年輕的秘密 ★

燕窩肽繽紛莓果茶

燕窩低聚肽,1:30高純度提取,300道爾頓小分子結構,更適宜人體吸收;膠原滿滿,老少皆宜。

8種花果拼配組合(菠蘿、玫瑰茄、山楂、番石榴、檸檬、草莓丁、重瓣紅玫瑰、石榴),豐富VC,好喝不怕胖。

冷熱沖泡均可,獨立包裝攜帶更便捷。

快分享給你的好友、閨蜜,一起充滿能量吧!

參考文獻

[1] WONG R. Edible bird' s nest: Food or medicine? [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9( 9) : 643 - 649.

[2] CHUA K H,LEE T H,et al. Edible Bird's nest extract as a chondro-protective agent for human chondrocytes isolated from osteoarthritic knee: in vitro study[J].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13( 1) .

[3] VIMALA B,NAZAIMOON H H M W. Effects of edible bird's nest on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secretion,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cell viabil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RAW 264. 7 macrophages[J].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2012,Volume 23( 4) : 303 - 341.

[4] CHUA Y G,BLOODWORTH B C,et al.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edible bird's nes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14,28( 12) : 1 387 - 1 400.

[5] LIU Xiaoqing,LAI Xintian,et al. Proteomic Profile of Edible Bird's Nest Protein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2,60( 51) : 12 477 - 12 481.

[6] YEW M,KOH R,CHYE S,et al. Edible bird's nest amelior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SH-SY5Y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J].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4,14( 1) : 391.

[7] 董建輝, 田巧基, 段素芳,等. 燕窩提取物的抗氧化及促進表皮細胞生長活性比較.

代用茶辣木葉降血糖作用及其在功能食品開發(fā)上的應用前景

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異常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容易造成腎臟等多臟器衰竭,因此控制血糖尤為重要。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fā)展,藥物治療愈發(fā)有效但尚不能治愈,且長期服用藥物容易引起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中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從藥用植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用于治療糖尿病是當前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國產青錢柳、梔子、桑葉等已經證實具有降血糖作用。

辣木(Moringa oleifera, MO)是一種原產于印度,廣植于熱帶地區(qū)的植物資源,研究表明其具有降糖降脂功效。2012年,我國將辣木葉(Moringa oleifera leaf, MOL)納入新食品原料管理,標志著MOL在我國食品及功能食品上應用準入。

隨著大健康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健康”消費已成為主流消費趨勢,以MOL與國產藥食兩用或新食品原料聯(lián)用配伍開發(fā)具有特定功效的健康食品或者代用茶茶飲具有廣闊的前景。

文章主要圍繞MOL對血糖的影響研究,分別從MOL及其不同溶劑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機制研究,MOL降血糖功能活性物質基礎研究,MOL消費特點及毒理安全性研究、MOL配伍在降血糖功能食品或者代用茶茶飲開發(fā)上的應用研究等方面作如下整體性綜述。

01

MOL及其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研究進展

1、MOL

· MOL影響并改善糖脂代謝平衡。

唐大軒等研究發(fā)現(xiàn)3.0 g/kg和6.0 g/kg MOL可以顯著降低高脂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值,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PARWANI等研究發(fā)現(xiàn)MOL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脂肪酶活性,并且即使經過食品加工高溫處理對酶活性的不利影響仍然較小。人群試驗結果也表明口服MOL可以降低糖尿病病人和Ⅱ型糖尿病肥胖病人的血糖值,表明其具有調脂降糖作用。

· MOL影響并增強抗氧化水平,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分泌。

SHAAT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脂飼料中添加5%~10% MOL可以顯著降低鏈脲佐菌素(STZ,35 mg/ kg BW)與高脂飲食聯(lián)合誘導的糖尿病模型兔的血糖值、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總抗氧化能力(TAC)和過氧化氫酶(CAT)及其mRNA的表達。ANTHANONT等研究發(fā)現(xiàn)口服4 g MOL可以促進健康人胰島素的合成分泌,顯著增加胰島素AUC值和胰島素曲線下面積(AUC)/葡萄糖AUC的比值,提高胰島素分泌率,表明MOL是一種潛在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2、辣木葉水提取物(AEMOL)

· AEMOL影響并調節(jié)糖脂代謝平衡。

ADISAKWATTANA等研究發(fā)現(xiàn)AEMOL中含有45.21±0.96 mg沒食子酸當量/g的總酚、15.39±0.58 mg兒茶素當量/g的總黃酮和4.90±0.20 mg兒茶素當量/g的縮合鞣質含量,可以特異性地抑制腸蔗糖酶活性,IC50值為0.78±0.21 mg/mL,對胰腺α-淀粉酶和膽固醇酯酶也有輕度抑制作用。WASHIM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 mg/kg AEMOL可以顯著抑制Ⅰ和Ⅱ型糖尿病大鼠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酵母細胞的TAC、葡萄糖耐量和葡萄糖攝取速率。LUANGPIOM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200和300 mg/100 g BW AEMOL可以顯著提升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血糖耐受力。SUGUNABAI等研究發(fā)現(xiàn)口服AEMOL 90 d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HbA1c、TC、TG和LDL-C值分別降低22.1%、20.4%、14.22%、39.49%和17.66%。200~400 mg/kg BW AEMOL顯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漿膽固醇、TG和LDL-C值,表明口服AEMOL可以減輕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失衡。此外,鎘是一種劇毒金屬,如誘發(fā)糖尿病等,CHATTERJEE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 mg/kg BW AEMOL可以降低鎘暴露大鼠的TC、TG、HDL-C和LDL-C含量。

· AEMOL影響提升抗氧化水平和抗炎性能力。

AEMOL中含有豐富的多酚物質,每100 g AEMOL中含有3550±100 mg沒食子酸當量的多酚,MOKHTAR等研究發(fā)現(xiàn)AEMOL可以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為0.32 mg/mL,顯著降低STZ(70 mg/kg BW)糖尿病大鼠胰腺MDA含量,增加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JAISWAL等研究發(fā)現(xiàn)經正常和糖尿病大鼠體內試驗表明200 mg/kg AEMOL凍干粉可顯著增強SOD、CAT、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AZEVEDO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 mg/kg AEMOL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皮膚創(chuàng)傷大鼠血糖值,顯著降低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含量,并顯著提高組織病理學評分,促進糖尿病皮膚創(chuàng)傷大鼠傷口愈合。

· AEMOL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腺、肝臟和腎臟等重要臟器與增加抗氧化能力和提高免疫耐受有關。

STZ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主要表現(xiàn)為血糖、TG、TC含量以及肝臟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表達量顯著增加,但肝臟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達量顯著降低,經200 mg/kg或250 mg/kg BW AEMOL處理后具有逆轉上述指標變化并修復肝臟和胰腺組織損傷作用。另外,可以促進胰腺β細胞胰島素分泌,增強基礎和胰島素介導的脂肪細胞、肌肉和肝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消耗量。TUORKEY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 mg/kg AEMOL可以顯著降低四氧嘧啶誘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HOMA-IR值,增加TAC,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加CD69細胞比例及INF-γ含量。

· AEMOL影響神經、肌肉及卵巢活動。

CUDIAMAT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迷宮測試實驗中250~750 mg/kg AEMOL對小鼠記憶力影響小,但造成海馬神經元輕微損傷。AEMOL可以抑制乙酰膽堿介導的蛙骨骼肌收縮和腹直肌收縮,表明其可以影響神經活性作用。AMELIA等研究發(fā)現(xiàn)250 mg/kg BW AEMOL可以顯著降低多囊卵巢綜合征胰島素抵抗大鼠的胰島素水平以及顯著改善并促進卵巢卵泡的形成。

3、辣木葉乙醇提取物(EEMOL)

· EEMOL影響并調節(jié)糖脂代謝及提升機體抗氧化水平。

EEMOL中富含多酚、黃酮類物質,每克EEMOL中約含有7.10 ±0.02 mg 沒食子酸當量的多酚,98.20 ± 0.60 mg蕓香苷當量的黃酮,35.20 ± 0.07 mg抗壞血酸當量的抗氧化能力,而且其對過氧化氫的清除能力要顯著強于維生素E。研究發(fā)現(xiàn)250~500 mg/kg EEMOL可以顯著降低STZ誘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值、體重、血清TC和TG含量,300 mg/kg EEMOL可以顯著降低自發(fā)型肥胖型糖尿病大鼠的谷草轉氨酶(AST)及肝臟MDA含量,增加肝臟SOD活力和總谷胱甘肽(GSH)含量,表明其能減輕糖尿病大鼠肝臟炎性損傷、脂質沉積及氧化損傷。對比發(fā)現(xiàn)AEMOL和EEMOL均能夠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但AEMOL比EEMOL降血糖效果更強,處理14 d后血糖分別降低了45.2%和33.7%,表明水溶劑比乙醇溶劑浸出效果更好。

· EEMOL影響消化酶活性和腸道菌群平衡。

王遠等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微波輔助提取辣木葉總黃酮,得到純度為764.49±25.17 mg/g MO黃酮,經體外抗氧化試驗證實MO黃酮對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IC50值為4.18 mg/mL。對比分析MO籽、莖、花、葉和根等部位對消化酶和糖尿病的影響,相較于籽、莖、花和根,100~800 mg/kg EEMOL降血糖以及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最強,其次是MO種子。研究發(fā)現(xiàn)0.6 g/kg EEMOL給藥可以顯著增加自發(fā)性糖尿病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顯著降低擬桿菌門、普雷沃氏菌科和普雷沃菌屬豐度,顯著增加厚壁菌門、乳桿菌門和乳酸桿菌屬豐度。表明其可以豐富腸道菌群多樣性,改善腸道菌群物種結構和分布。

· EEMOL影響攝食行為,保護胰島和肝臟組織,改善胰島素抵抗。

CHINEDU等研究發(fā)現(xiàn)250 mg/kg和500 mg/kg EEMOL可以顯著降低STZ誘導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顯著增加HOMA-IR。150 mg/kg、300 mg/kg和600 mg/kg EEMOL可以顯著降低自發(fā)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清胰島素、糖化蛋白和瘦素水平以及肝臟轉氨酶水平,減少肝臟脂肪含量,增加肝糖原合成,保護胰島細胞,還通過激活下丘腦胰島素IRS-PI3K-AKT-Fox01信號通路,上調阿皮黑素原(POMC)蛋白表達,下調刺鼠基因相關蛋白(AgRP)增加黑皮素受體基因轉錄,進而促進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基因轉錄,抑制食欲素基因轉錄,從而抑制食欲,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多食癥。

4、辣木葉甲醇提取物(MEMOL)

MEMOL影響糖脂代謝穩(wěn)定,保護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與增強抗氧化、抗炎與抗應激反應有關。

OLAYAKI等研究發(fā)現(xiàn)300 mg/kg和600 mg/kg MEMOL可以顯著降低四氧嘧啶(120 mg/kg BW)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TG、TC、LDL-C含量,顯著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HDL-C和糖原含量,表明其可以促進葡萄量攝取和糖原合成。OMODANISI等研究發(fā)現(xiàn)250 mg/kg MEMOL可以顯著降低STZ(55 mg/kg BW)誘導糖尿病模型鼠血糖值、肝臟重量和肝臟相對比重,以及降低肝臟中AST、ALT和ALP活性,和降低LDL-C和TC水平,增加肝臟抗氧化能力,還顯著降低炎癥因子IL-6、TNF-α和趨化因子MCP-1水平,并且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肝組織得到了改善。

ELIZABETH等研究發(fā)現(xiàn)250 mg/kg MEMOL顯著降低STZ(55 mg/kg BW)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血糖值,降低AST、谷丙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肝臟IL-6、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和TNF-α含量,可以引起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增加,增加腎臟CAT、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表明其保護肝臟和腎臟與增強抗氧化水平和抗炎能力有關。線粒體電子傳遞鏈的改變是糖尿病相關的肝臟生物能下降的標志。MARIA等研究發(fā)現(xiàn)200 mg/kg MEMOL可以顯著降低STZ(55 mg/kg)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脂質過氧化水平和蛋白質碳基化水平,并增加所有復合物活性,但復合物II和IV活性未受影響,還通過復雜的I-III-IV途徑可以消除耗氧量。

MUZUMBUKILWA等研究發(fā)現(xiàn)250和500 mg/kg MEMOL改善STZ(45 mg/kg BW)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糖耐量受損和肝功能受損。SANGKITIKOMOL等研究發(fā)現(xiàn)每千克 MEMOL凍干粉中含有9307±364 mM水溶性維生素E當量的總抗氧化能力、218±1 mM沒食子酸當量的總酚、286±12 mM槲皮素當量的黃酮, 2.5~10.0 mg/mL的MEMOL可以抑制10%~45%的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的形成,100~1000 mg/L可以顯著降低HepG2細胞氧化損傷,以及顯著下調HMG-CoAR、PPARα1和PPARγ基因的表達,表明其可以改善氧化損傷和抑制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的形成進而對健康有益。

5、辣木葉乙酸乙酯提取物(EAEMOL)

EAEMOL治療糖尿病與抗氧化、抗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有關。

HIDAYATI等研究發(fā)現(xiàn)12.5、25和50 mg/kg EAEMOL可以顯著降低STZ(65 mg/kg)誘導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TC和LDL-C含量,顯著增加骨骼肌和肝臟中GLUT4的表達,表明其可以提高GLUT4表達增強胰島素敏感性。BAMAGOUS等研究發(fā)現(xiàn)口服200 mg/kg BW EAEMOL還可以顯著降低STZ(55 mg/kg)誘導的糖尿病模型鼠血糖值,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SOD、GSH-Px和CAT酶活性,抑制IL-1、TNF-α和IL-6炎癥因子表達,表明其糖尿病治療效應與增強抗氧化水平和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有關。

02

MOL降糖功能活性物質基礎研究

辣木屬于外來中藥資源,從中醫(yī)角度看,辣木葉性寒涼,味甘、苦,歸肝、脾(或胃)經,可治療脾虛痰濕類糖尿病。借助實驗室手段,可以更加客觀地評估及評價MOL降血糖實際功效及影響機制。MOL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十分豐富,采用粒子誘導x射線發(fā)射技術分析發(fā)現(xiàn),MOL中存在不同含量的Cl、K、Ca、Ti、Cr、Mn、Fe、Co、Ni、Cu、Zn、Br、Sr等元素,其中以Cl、K和Ca含量最高,Mn次之,Zn和Cr含量也較為豐富,研究發(fā)現(xiàn)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謝,與糖尿病治療密切相關。

· MOL蛋白及多肽具有降糖效應。

PAULA等分離出一種MO蛋白,具有胰島素樣抗原表位作用,可能與降血糖有關。PAULO等分離出一種MOL分離蛋白,具有與抗胰島素抗體的凝集活性和交叉反應,可以增加CAT活性改善糖尿病小鼠氧化應激狀態(tài)。ADERINOLA等分離出一種MO多肽,具有清除自由基、羥基自由基、鐵離子還原能力和金屬螯合能力,也具有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分子量增大逐步增強。

· MOL多糖、黃酮、多酚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糖效應。

CHEN等分離得到3種不同分子量的多糖(9.68×103、6.29×103、4.86×103 kDa),均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組成,其中小分子量多糖對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強于大分子多糖。異槲皮苷作為MOL黃酮的主要成分,吉莉莉研究發(fā)現(xiàn)異槲皮苷可以上調PI3K與Akt的表達量,激活PI3K/Akt通路,表明MOL黃酮和異槲皮苷通過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細胞增殖作用保護胰腺和肝臟。JIMOH研究發(fā)現(xiàn)MOL多酚對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對Cu2+和Fe2+金屬離子具有鰲合作用,表明MOL多酚物質在降血糖效應具有重要作用。

· MOL中落葉松樹脂醇、異硫氰酸酯等其他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糖潛在價值。

儲春霞等從辣木韌皮部中分離出落葉松樹脂醇和3-(α,4-二羥基-3-甲氧基苯甲基)-4-(羥基-3-甲氧基苯甲基)四氫映喃,研究表明其對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WATERMAN等研究發(fā)現(xiàn)5%辣木濃縮液(含辣木屬異硫氰酸酯)可以促進C57BL/6L小鼠脂肪堆積,改善糖耐量和胰島素信號,同時能夠降低血漿胰島素、瘦素、抵抗素以及肝臟葡萄糖-6-磷酸酶(G-6-P)蛋白表達。ZAINAB等采用硅法(In-silico method)從MOL中篩選了蒽醌、2-苯基色門素(花青素)、鐵杉單寧、谷糖甙(糖苷)和α-酚類甾體等5種植物化學物質,在靶向蛋白的活性結合口袋內可以有效結合,表明這5種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價值。沙子珺等通過文本挖掘與分子對接技術篩查發(fā)現(xiàn)MOL可以對癥治療腫瘤、糖尿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相關疾病,分子對接結果表明12個潛在作用靶點及25個活性成分與MOL治療上述疾病相關,而且調節(jié)機制可能與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炎癥反應調節(jié)有關。

03

MOL消費習慣與毒性安全性評價

MOL在世界很多地方具有飲食和藥用消費習慣,但目前關于MOL毒理安全性結論方面仍未完全統(tǒng)一。在消費習慣方面,UMAR等和POPOOLA等以尼日利亞地區(qū)為對象,調查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MOL主要以食品、醫(yī)藥、飼料、膠、凝血劑等7種主要方式使用,其中前兩種是最主要的,如用于制作沙拉、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使用最多的是主要為MOL和辣木籽。

在毒理安全性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MOL可以清除DPPH自由基,對BRIN-BD11和3T3F442A脂肪細胞、L6肌肉細胞和張氏肌細胞無毒副作用。反之,研究發(fā)現(xiàn)EEMOL對BGC-823和HeLa細胞有一定的(中度)細胞毒性活性;AEMOL處理對迷宮測試實驗中小鼠的記憶力并沒有明顯影響,但引起海馬神經元受損;MOL不改變大鼠的日常行為,不顯著改變腎臟的相對質量,但MOL處理后體重輕微下降,組織學檢查顯大鼠腎臟囊腔間隙增寬,AST、ALT、血清尿素水平均顯著增加,表明其對腎臟有損傷作用。

MOL在降血糖配伍食品開發(fā)上的應用研究

MOL與丁香羅勒、番石榴、扁桃斑鳩菊、大蕉、茶等復配改善健康干預能力。

EFIO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500 mg/kg BW MOL和丁香羅勒乙醇提取物可以顯著降低STZ(40 mg/kg)誘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值,在降糖上兩者無協(xié)同性,但兩者聯(lián)用促血脂穩(wěn)定效果更優(yōu)。邵國強等研究發(fā)現(xiàn)1.8 g/kg辣木黑茶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值,顯著降低高脂血癥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

JAYAMOL等研究發(fā)現(xiàn)100 μg/mL MOL和番石榴 1:1混合提取物對豬α-淀粉酶的抑制率為72.08%,IC50值為10.9 μg/mL,而單用100 μg/mL MOL抑制率為70.59%,IC50值為27.974 μg/mL,單用100 μg/mL番石榴抑制率為71.23%,IC50值為9.883 μg/mL,表明兩者聯(lián)用抑制作用增強。另外,GODWIN等研究發(fā)現(xiàn)500 mg/kg BW MOL和扁桃斑鳩菊單獨或者聯(lián)用處理顯著降低了血清ALT、AST和ALP含量以及體重;聯(lián)用顯著降低血糖水平,表明兩者聯(lián)合具有更強護肝降糖作用。

還有,MO與其他天然植物復配不僅可以增強抗糖尿病效應,還可以有助于增強膳食營養(yǎng)。

KARIM等研究發(fā)現(xiàn)MO添加可以降低大蕉粉的吸水能力、容重、膨脹性和糊化性能,降低了大蕉粉的水合作用和膨脹力,同時增加蛋白質含量以及Ca、Mg、K、Na和Fe含量,降低了粗灰分和脂肪含量,表明MO可以改善膳食營養(yǎng)。

MOL發(fā)酵等其他途徑增強MOL健康機能干預能力。

JOU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MOL發(fā)酵液可以降低高脂飲食肥胖小鼠的肝臟重量和肝脂肪沉積,改善葡萄糖耐受力,上調了與肝脂質代謝有關的基因表達;降低股四頭肌肌肉中內質網應激(ER)、氧化應激和脂肪毒性;降低肝臟、附睪脂肪組織和四頭肌中促炎細胞因子mRNA的表達量,且作用效果強于MOL不發(fā)酵組,表明MOL發(fā)酵液健康機能干預作用更強。將MOL鮮葉按照紅茶和綠茶的加工工藝分別制成MOL紅茶和MOL綠茶,可以有效去除MOL的青味和辛辣味,改善口感并保留MOL的營養(yǎng)功效。

05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研究表明MOL及其提取物可以通過調節(jié)血脂平衡,提高機體抗氧化水平和抗炎能力,影響消化酶活性和腸道菌群生態(tài)平衡,保護胰腺、肝臟和腎臟等重要臟器等改善糖尿病綜合征及其并發(fā)癥。

MOL及其不同溶劑提取物均有降糖作用,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其具體主成分差異及功效機制尚需系統(tǒng)研究;MOL安全性方面尚無一致性結論仍需進一步開展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和劑量學估算研究,同時需要強化MOL降血糖靶向研究和臨床人群試驗研究;MOL配伍在功能食品或代用茶茶飲上的應用開發(fā)及功效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MOL代茶飲開發(fā)需要加強口感成因分析并在生產工藝上進行創(chuàng)新研制,改善產品口感和風味,還需要進一步開展MOL與藥食兩用或新食品原料配伍在功能食品或代用茶茶飲上應用開發(fā),豐富產品形式和內涵,并加強實際功效評價研究。

劉均

安徽安慶人,南京農業(yè)大學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茶及代用茶資源開發(fā)、應用及功能評價研究。主持并完成浙江省公益項目1項,參與國家“十三五”科技計劃、浙江省“三農六方”等多項目實施,先后發(fā)表論文20余篇。

來源:中國茶葉加工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