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道三靜

找到約587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了解茶道基本知識,做個文藝人!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tǒng)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程序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鳳凰三點頭


分類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于宋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xiàn)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yōu)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后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




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qū)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后來在安徽祁門地區(qū)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器具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于通壺內網(wǎng)。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壺嘴。

⑤茶刀:取、倒茶葉。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數(shù)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shù)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wǎng)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鑒別。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滌潔器

①?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yǎng)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于放置用過后待洗的杯、盤。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凈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于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fā)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理論


天人合一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華。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yǎng)生的思想。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國茶人心里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


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xiàn)形式上常見于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 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yǎng)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yǎng)生以及怡情養(yǎng)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guī)矩,而是從養(yǎng)生貴生的目的出發(fā),以茶來助長功行內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

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調歌頭·詠茶》一詞中寫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坐忘

“坐忘”是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xiàn)。


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處世態(tài)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并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臺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lián)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道法自然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采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產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為美,以樸實為美,動則行云流水,靜如山岳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fā)自自然,任由心性,絕無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xiàn)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仿佛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無我”的境界。

俗軒茶道 千澄茶室十月生日茶會

時間:戊戌年 壬戌月 丙申日

? ? ? ? ? 2018年10月31日

? ? ? ? ?周三上午9:30 -12:00

?

地點:千澄茶室

主持人:郭小英

茶主: 大麥 慕佧

?

茶品:?

2015荒野牡丹王

2018年燕子窠肉桂

茶點:銀耳梨湯

?

緣起:

生日茶會,是俗軒茶道體系里很重要的一個茶會,以茶會的形式大家慶祝生日。其中很重要的理念是:要常懷祝福他人之心,對父母要感恩、念恩、知恩、報恩,以及“貴、樂、順、安”的人生態(tài)度。

邀請十月過生日的同學,以一杯茶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歡迎大家前來祝賀,共祝十月生日主“生日快樂”。

?

?

?

?

茶會在罄音中開始,向中華茶祖神農氏行禮后入席品茶,生日主觀想父母,行禮奉上第一杯茶。

?

?

今日頭款茶,2015年荒野牡丹王,說是牡丹,堪比白毫銀針,頭道茶那細致高雅的香魂裊裊婷婷,柔美甜嫩的口感宛若驚鴻一瞥,仙境怕也不過如此吧。

?

?

第二款2018年燕子窠肉桂,油潤的茶湯也是出人意料,一道接一道泡下去,茶客們也就一道接一道喝下去,泡足九道茶,茶客意猶未盡,茶主也意猶未盡......

?

?

茶點是燉了四個小時的銀耳雪梨湯,以及花糕娘娘五點起來特別為今天制作的壽桃。

?

?

迎春老師也為生日主送上了特別準備的禮物。

?

?

兩款茶畢,第一次參加茶會的外國友人說,特別開心今天來這里,他感覺特別放松,平時他的工作特緊張,非常享受,很開心。也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了解中國的文化 ,中國的茶,謝謝大家,謝謝有這么好的氛圍;

?

?

茶客說,我是第三次來這里,可是我感覺很熟悉,很幸福。感謝劉超帶我來茶室,認識這么多朋友,作為中國人,對我們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向老師們學到了很多;?

?

?

花糕娘娘說,參加了很多次生日茶會,小英師姐主持的茶會很靈動、溫馨,真的讓人很舒服,兩款茶安排的特別好。特別開心從茶客開始,學習初級,中級,高級與大家一起共修,然后漸漸的獨立到能主持茶會,這個過程也是在一步步的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己的恐懼,擔心,是自己獨立與成長的過程。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共修,感謝迎春老師;?

?

?

慕佧說,很感謝大家,當生日茶主和當其他茶主有不一樣的感受。泡茶之前在這里靜坐了一會兒去感受這個氛圍,今天也很巧的是我爸的生日,感受如何誠心誠意的祝福透過茶湯去傳遞給大家,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

?

大麥說,生日茶會參加了很多次,自己的生日茶會這是第一次,機緣巧合,因為各種原因改了機票參加了花神茶會,參加了自己的生日茶會,很棒的安排。昨天小英、慕佧和我一起在商量如何呈現(xiàn)這個茶席,主持人真的付出了很多的心意,剛剛主持人也有引導大家看看茶席布置,那正好我也分享一下:

?

?

生日茶會,諸多賀壽主題,茶席花用了菊,取其長壽之意;茶席上看似隨手擺放的佛手,取其福壽的含義;娘娘清晨五點起來給每個人都做一顆壽桃花糕,壽桃壽桃,必然是賀壽而來……茶掛選了滿花的,配著一屋子的菊,繁花似錦來祝賀生日,陶醉在其中。

借著俗軒茶道千澄茶室生日茶會,給自己又過了一次生日,好開心!?

?

?

小英說,今天的生日茶會很漂亮,借著花神茶會的插花,花兒一直在盛開,就像今天的生日主一樣,幸福開心。今天生日茶會來的嘉賓很多,我主持的茶會里聽大家的分享說的最多的就是“這里就像是回娘家,以后要多來!”。每次來這里都很享受,主持茶會前既緊張又開心,希望大家對茶有了解對生命有了解。每次看到同學給父母敬茶,行禮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也想給父母這樣行禮。再次祝福所有的生日主生日快樂!?

?

?

迎春老師說,歡迎初次來到千澄茶室的朋友們,祝賀五位生日主一起過生日,中國人的生日以茶會的方式來度過,希望大家收獲了滿滿的愛心和祝福。這樣一場茶會的呈現(xiàn),有主持人,有兩位茶主,有插花的老師,攝影師,有給大家做壽桃的老師,每一次的茶會對于茶道的茶人來講都是一次修行,通過做這樣的事情來提升自己的境界,感謝有朋友來參加茶會,才有機會讓同學們成長。

?

?

也借由一杯茶傳遞茶道“凈靜敬”的精神,希望這樣一場茶會,把中國“儒釋道”的文化精神傳播出去。今天也有美國朋友的到來,感謝這個善緣。希望大家把今天感受到的這份祝福和關愛裝進心里,帶回生活中去,也帶回美國去!

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一盞香茶洗俗塵——談當代茶道美學

當代中華茶道是甚么?

我認為“茶道”有三個特征:一是糅合傳統(tǒng)文化藝術與哲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種修身活動;二是以茶為媒介而進行的一種行為藝術;三是借助茶事通向徹悟人生的一種途徑。無論我國或日本、韓國的都離不開這三個內容。凡出自我國,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特征的精致行茶方式的就應叫中華茶道。所謂“精致行茶方式”,是包括已精進了的泡茶技藝與具邏輯、富美感的動作設計。茶道應以“茶”為中心、“無心”為要求、“敬”為宗旨,通過色、聲、香、味、觸、法達致眼、耳、鼻、舌、身、意的最佳感受,從物質享受達致精神享受的提升乃至頓悟。中華茶道是融合了儒(人格至善)、釋(指禪宗的覺悟與無我)、道(天人合一)為一體的生活藝術。

“當代茶道”并非日本茶道的翻版!日本茶道則是因為崇拜唐、宋文化而引進的其中一種漢文化。簡單地說,日本茶道是“尚古”,而中華當代茶道是“崇新”。日本茶道通常在象征隔絕世俗的茶庵內進行,而中華茶道卻喜歡融入大自然。參與日本茶道的人其一舉一動都要求格式化,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緊張地進行活動。而中華茶道則是多樣化、個性化的,主張和悅舒暢、脫俗清神。日本茶道是從寺院開始的,與宗教密不可分,而中華當代茶道卻是跨越宗教的信仰。日本茶道的主要內容是“點茶”或“煎茶”,而我國的是茶品豐富、茶法多樣。重要的是,日本茶道沒有“茶席設計”的內容。

當代茶道也不是古代茶技或歷史片斷的重現(xiàn),當代茶道是中華民族經過40年茶藝復興,國民人文素質提高之后而產生追求更美滿生活的其中一種文化現(xiàn)象。

茶道藝術跟其他藝術一樣,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意念,傳達美感,使人覺得和悅舒暢。茶道是包羅了視覺藝術、行為藝術甚至音樂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茶道包含思想性和藝術性,但主要是通過藝術去表達思想,利用茶道這生活藝術去享受藝術的生活。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去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的秩序和法則,必先充分了解,準確掌握。

茶道的視覺藝術

為了全面品出茶葉的色、香、味,于是就出現(xiàn)了能配合其茶品的泡飲方法以及相應的茶具。也正是因為要方便泡出一杯好茶,所以所有茶具的設置都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所謂“合理定位”,是要因應所泡茶品及品茗人數(shù)而設定茶具的種類、質材、容量、數(shù)量以及應在位置等等,將必須的茶具合理地設置在一個便于操作的平臺上,這個特定的茶具組合形式就叫做“茶席”。

當你熱愛茶藝,就必然會收集各式各樣的茶具,更會刻意去組合一些精美的茶具以個性化的形象作為品茗會友之用這就是茶席設計的動機。將茶席藝術化以傳情達意,那便是茶席設計了。

要進行茶道就需要有一個茶席,而茶席主要是由茶具組成的。利用茶具去表達意念、傳遞訊息的藝術手段就叫做“茶席設計”。我們可以將每件茶具看作為一個“點”,若干茶具可連結成“線”,也可以組成“面”。利用茶具本身的質材與色彩再輔以其他的素材去為茶席進行“形”與“色”的設計,通過對視覺的刺激去影響觀眾的心理,這就是茶道的視覺藝術。

茶席設計

茶席設計是以方便泡飲為原則,在色彩、造型、空間等滲入美學元素,使之升華為充滿美感的藝術作品。在學習茶席設計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主次分明,也即藝術的層次感。譬如說,泡茶器具是行茶中最重要的用具,應該放在最注目的中央位置,其他茶具就不能占用。茶花只起點綴或點題作用,不應占太多面積,也不可過分奪目。目前不少的茶席設計只側重于“悅目”的關節(jié)上,茶具的布局不合理,有的甚至無法泡茶,違背了茶席設計以茶事為中心的原旨。嚴格來說,這不是茶席設計。

當刻意選擇具個性化的茶具,創(chuàng)作一個茶席以寄托思想、傳達意趣并與受眾產生共鳴的時候,以茶為主角的當代茶道藝術就誕生了?!安柘O計”的流行,象征當代茶文化步進了“藝術”的階段。

茶道的造型藝術

茶具本身就是一種造型藝術,茶花設計是造型藝術,茶道裝置也是造型藝術。

茶道的行為藝術

茶是中國的國飲,不論民族基本上人人飲茶,本來就如吃飯一樣是無需向人表演的。但出于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宣示中國的茶文化,于是出現(xiàn)了可表演的茶文化藝術了。

行為藝術不一定是前衛(wèi)的、驚駭?shù)?、嘩眾的。茶道的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的地點、時間,借助茶事以肢體語言與觀眾互動交流,傳達普世的價值觀與高尚的人生觀。茶道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但不是表演藝術的一種,它沒有故事情節(jié),也不是要反映一種現(xiàn)象,更不是要表演一些高難度動作。茶道的行為藝術是以優(yōu)雅、自然、簡練的行茶動作,引領觀眾進入中國傳統(tǒng)文人思想境界之中。

行茶前,具列中的茶具應如何放置才合理、才富美感?茶具展開時其先后次序應如何?如何使行茶過程動作不重復而又便利、優(yōu)雅?泡飲時,如何傳遞司茶者的意念?整理時,如何能以引人入勝?其手、眼、身、步、氣、意如何配合?——這些都是過去遺缺的茶道行為藝術。

茶道中只有茶才是主角,其他一切都只是為茶而設。司茶者要排除一切雜念進入忘我境界,超脫自然的享受泡茶之樂。當你完全享受時,觀眾就如你一樣舒暢無比了這就是茶道的魅力所在。

初習茶道者,最好嘗試在寧靜的戶外進行。多留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的美態(tài),使對萬物生情。當你感到無憂無慮、全情投入的一刻,就是茶道最美的時候了!“茶藝”是學來的,而“茶道”是要“悟”出來的。

茶道美學

談藝術,先要談美學;談美學,先要了解“美”是甚么?

“美”是感性認識的完善。(“美學之父”鮑姆嘉登 1714-1762 德國)

“美”是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海德格爾 1889-1976 德國)

“美”是用生動感人的形象去打動人的感情。(伕名)

“美”并非抽象得模稜兩可、高深莫測,是可以用簡明的文字或語言清楚表達的。茶道美學是研究茶道過程中的美,即研究茶道藝術的科學。

人的耳朵和眼睛是主要的審美感官,因而產生了文學(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筑、舞蹈、戲劇、電影,稱為八大藝術。茶道藝術則包羅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心靈感覺,是圓滿的藝術。茶道是要借助茶去展現(xiàn)人性的真(知識的真)、善(倫理的善)、美(詩意的美),使授受者都得到心靈的滿足,和諧圓滿。故此,和諧的“美”是審度茶道藝術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而另一標準是具有完整而簡練的行茶過程。完整的行茶過程是包括展開、泡飲、整理三部份。概括而言,美學原理可分為統(tǒng)一、調和、平衡、律動四方面。

統(tǒng)一,是美學的最終要求。茶道中的茶具超過20件,大小各異、質材相別、形狀不同,都不統(tǒng)一。我們茶道過程中不統(tǒng)一的因子,透過美學理論使其達到風格統(tǒng)一、結構統(tǒng)一、動向統(tǒng)一。統(tǒng)一,達致和諧。統(tǒng)一絕非是單純的,統(tǒng)一必須服從主題,主次分明是茶道要理。我們可以通過構圖、空間、強調、聚焦、導引五種技巧使之統(tǒng)一。

當遇上不統(tǒng)一的因子,采用“調和”手段使之和諧。調和的技巧有:分離、分隔、加置、調色四種。但是,絕對或接近絕對的調和以及多次的重復都會使人覺得沉悶,此時應采取“破調”手法將兩種造型、色塊、行為的差距拉闊去沖擊人的視覺,影響其心理,造成意外的結果。

視覺上的平衡會達致心理上的平衡,使人覺得和悅舒暢。平衡是包括量、質、形、色、方向、高矮等,虛與實、動與靜的并存也是平衡。平衡的方式有兩種:對稱平衡和不對稱平衡。對稱平衡使人有穩(wěn)定的感覺,但嫌呆板。不對稱平衡有輕快活潑之感,茶道多取此法。美學中的“比率”是人類在實踐中獲得視覺平衡的一種寶貴經驗。1:0.618的“黃金比”最符合視覺心理。我就是運用人體工學的原理制定茶道用席巾的大小的。這樣大小的席巾不但易于操作,而且使人看得十分舒服,這就是因為視覺心理的作用。

又如茶匙,其長度為手背中指指尖到第三關節(jié)距離的兩倍則最為美。手執(zhí)茶匙時,尾端外露部份是前端的兩倍,過多或不足都不好看。

線條、形態(tài)、造型、對應的色塊以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的變化都會產生跳動的感覺,使沒有聲音的藝術也具節(jié)奏感。茶道過程中的律動,是要根據(jù)行茶時的動作配合恰當?shù)耐nD,就如詩歌、音樂一樣,表現(xiàn)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

色彩是藝術的魔術師,懂得基礎的色彩學是學習茶道的重要條件。當代茶道如能配合適當?shù)囊魳芬黄疬M行,其感染力是相當可觀的。

隨著茶藝的復興,茶的物質已不能滿足人們心靈上的需要。在精進了泡茶技藝以后,開始探索茶道美學以及茶道精神。當解決了“如何活下去”之后,人類就會思考“如何活得更好”——這就是生活哲學?,F(xiàn)今世界除了以金錢與權力來衡量社會地位之外,更多的是以灑脫、閑逸、精致與怡樂來比較生活品味的層次,以及能否在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美感的滿足。

“美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從容,美應該是生命中的一種悠閑,美應該是生命的一種豁達。”——藝術家蔣勛先生視“美”為生活的贊歌。能夠感受美、欣賞美、享受美是莫大的福氣,“當代茶道”要培養(yǎng)的正是“尚美人格”。

當你對美好生活有所追求,就會講求穿出個人風格一點、吃得精致健康一點、住得舒服雅致一點、環(huán)境清新優(yōu)美一點、出行悠閑舒適一點?!@就是“當代茶道”貢獻社會的“尚美人格”功能。

生活美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雖然選擇的內容和展現(xiàn)的方式不盡相同,但都是一種與財富、權力無關的價值觀。而美學的形式在于秩序,在于和諧,在于規(guī)律,在于張力。生活美學是一種生活享受,人活著的意義在于享受生活,如活得很沒趣,活得沒質量,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了?!爱敶璧馈笔窃趯ふ疑钇肺兜某绷飨鲁霈F(xiàn)的一種新的品茗方式,是通過嚴格的行茶過程去達至高雅涵養(yǎng)的修身活動,是通過茶席的物象轉為意象再化為心象的過程?!爱敶璧馈苯逯鴤€性的茶席,創(chuàng)造一個能給自已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

“生活美學也許就是未來的主流美學。實際上,藝術回到生活母體本身,反而是向更廣闊的生活世界的回歸,以此可以來為中西文化和美學架設橋梁。”茶文化,因為注入了時尚的內容而不斷活化?!爱敶璧馈?,包涵了儒雅的中華文化修養(yǎng)與獨有個性的現(xiàn)代美,崇尚道德而不說教、時尚卻不媚俗、精致但不奢侈,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茶道。(本文略有刪減)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羅慶江(澳門),系澳門中華茶道會會長、《吃茶去》雜志顧問】

找到約563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