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道與制壺

找到約647條結果 (用時 0.019 秒)

別再花錢買假紫砂了,宜興制壺人告訴你不知的真相

1、 當您點開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是一位很注重生活品味的朋友,而且喜歡高雅氣質(zhì)和濃厚文化傳統(tǒng)的實用藝術品。


2、 紫砂壺所蘊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也是獨一無二的。紫砂壺造型形式豐富多變,或精美細巧,耐人尋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曠神怡,加之鐫刻于壺體表面寓意深遠的題詩賦畫,更增添了濃郁的書卷氣,而紫砂壺的審美特征是文化因素。


3、 將書法、篆刻、繪畫集于一體,表現(xiàn)在紫砂壺上是集中了中國文化精。


4、 紫砂造型藝術將這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統(tǒng)一在一起,構成了極其高雅的文化藝術氣質(zhì)。


老掌柜獨白


大家好,我是掌柜,56歲,江蘇宜興人,做了大半輩子紫砂壺的老匠人。


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所以近幾年已經(jīng)不下作坊,現(xiàn)在主要做正品紫砂壺生意。我在宜興簽約了幾個不錯的紫砂壺手工師傅,礦料是本地礦山的正宗紫砂加工的。我不會上網(wǎng),女兒女婿在上海給一些實體店供貨,也幫我用微信在朋友圈賣賣。


我一直堅信,幫助壺友買到正宗的好紫砂壺,就是修身修心、積福積德。另外,我也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紫砂、愛上紫砂,無論您是否選擇我們的紫砂壺,我都希望店里的紫砂知識,能幫助您選擇和分辨真紫砂。


紫砂在古代,絕非普通的工藝原料,它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茶禪一味的文化,制作紫砂,不止是一門單純的技能,更是一份福德,一份虔誠。誠實的說,我希望您選擇我的紫砂作品,不單單是因為生意,更因為看不慣現(xiàn)在魚龍混雜的紫砂市場。現(xiàn)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低價的化工壺和模具壺,不但擾亂市場還危害消費者的健康,這簡直是褻瀆紫砂手工藝,褻瀆老祖宗。


我希望您能加我微信,對紫砂能有所了解,不會買到假的紫砂壺.....

為什么宜興的紫砂壺這么出名?并不只是工藝精湛,大師輩出,真正的原因還是宜興產(chǎn)的紫砂質(zhì)地優(yōu)良,其含鐵量高,燒制成器后,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因此,判斷一把好壺,首先的標準就是看泥料是否正宗,是否為宜興原礦紫砂。良心做壺,遠離化工壺!

如何選壺?


紫砂壺品種繁多,那么如何挑選一把稱心如意的好壺呢?方潤建議您從“泥、形、工、款、功”5個方面精心挑選。


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的分析,紫砂壺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他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于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zhì)優(yōu),不然則質(zhì)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zhì)優(yōu),反之則質(zhì)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yōu)劣,首先是泥的優(yōu)劣。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摸玻璃質(zhì)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zhì)表的手感十分重要


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的壺型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不應人云亦云地認為哪種壺型好,哪種不好。就像藝術流派,沒有好壞之分,而演這個流派的戲卻可看出優(yōu)劣。我認為古拙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為?因為紫砂壺壺屬于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凡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代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純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具,與機器制作的有很大區(qū)別。真的做工精細,整體美觀,而且壺的表面摸上去有粗糙感。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xiàn)許多模仿名家制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得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


一、容量適度


二、高矮得當


三、蓋子嚴緊


四、出水流暢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臺)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煞。煞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xiàn)時作壺已根據(jù)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nèi),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系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wèi)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公用標準。


紫砂壺文化


紫砂壺藝之所以在宜興起源、發(fā)展、成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獨特優(yōu)質(zhì)、名冠天下的紫砂泥。紫砂產(chǎn)地很多,為什么宜興的紫砂壺這么出名?并不只是工藝精湛,大師輩出,真正的原因還是宜興產(chǎn)的紫砂質(zhì)地優(yōu)良,含鐵量高,燒制成器后,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因此,判斷是不是一把好壺,首先一條標準就是看泥料,是不是正宗宜興原礦紫砂。


美麗的宜興小城承載著制壺人的夢,即是生活,也是熱愛。與其說是在做壺,不如說是傳承一門手藝...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用她的千瘡百孔創(chuàng)造了人間財富,中國因紫砂而自豪,宜興因你而驕傲。


自己家的后院,老房子里都是買來的紫砂原礦經(jīng)過挑選之后,都堆在這里露天風化,時間久了上面都長滿了雜草?,F(xiàn)在有很多商家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資源,泥料直接從練泥廠購買,但是廠里的泥料要么容易出現(xiàn)假貨,要么就是風化或陳腐不夠,還是自己采購和制作的心里踏實。


挑選泥料是每天必備的工作,好壺必用好料!陳腐間很有講究,得保證適當?shù)臏囟龋浑S意開門進出。

堅持只賣真紫砂

保留紫砂的原始本色

大家都說紫砂的水很深,但是我是個直性子人,話不喜歡繞彎,祖上四代都是制壺世家,對紫砂有一定的情懷,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紫砂制品在燒制過程中各有各的特色,不可能做到每把壺完全相同。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隨時聯(lián)系我們,肯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做的不到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老掌柜真心話


一、堅持賣真紫砂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從學藝那天起,就謹遵父親和祖輩的教誨,堅持賣真紫砂,絕不售假謀 取暴利,手藝人應該尤如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名詈。


二、堅持賣好貨


一把好的紫砂壺,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好材料,二是好工藝,而工藝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手藝 人的心態(tài),“慢工出細活”,慢也是一種態(tài)度,為了追求工藝的完美,我們要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相信真正懂紫砂的人會欣賞這種態(tài)度。


三、堅持說真話


對于產(chǎn)品和價格的間題,我不太認可“好貨不便宜”這句話,尤其是紫砂這個行業(yè),很多紫砂壺 加上“高工”和“純手工”的頭銜之后價格翻倍,但是事實是很多朋友上當受騙。我不是什么大師,但我做了30年的壺,技術不比大師差。我做這個店鋪的初衷就是要還原紫砂真實的價格。



堅持只賣真紫砂,堅決抑制化工壺,保留紫砂的原始本色!


做紫砂不僅是一門技能,更是一份福德,一份虔誠,不容褻瀆!



泥料陳腐必須放在干燥、密閉的環(huán)境里;家藏三年陳腐底槽清泥,可塑性強,做出的壺不容裂。


首先做好壺身,經(jīng)過精修細改之后外表光滑如玉;精修壺和壺把,別看小部件,實為畫龍點睛之筆。


壺口的整齊程度直接影響壺的氣密性,慎之又慎;可以模仿我的壺,但模仿不了我的落款,專用章。


用紫砂壺喝茶的好處



鑒別真紫砂的幾種方法


? ? ? 一般真的紫砂壺顏色單調(diào)而不花哨。沉重而不鮮艷,鮮艷的色調(diào)往往是加入了氧化金屬,可能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此外,紫砂壺燒制過程中會有收縮現(xiàn)象,且不同泥料收縮率不同,所呈現(xiàn)的褶皺不同。


? ? ??將剛燒開的水倒進壺內(nèi)并沿著壺身澆下,蓋上壺蓋。會看到水不是順著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壺蓋是慢慢濕潤,而后又慢慢吸干。這是因為紫砂擁有雙層氣孔結構,透氣性好的表現(xiàn),可以作為判斷依據(jù)之一。


宜興紫砂泥土主要是由黏土、石英、云母等構成。這些礦物質(zhì)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并不光滑(與瓷器和釉質(zhì)的區(qū)別)。而觸感光滑的紫砂壺要么是假泥,要么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問題,您都應當謹慎購買。


紫砂壺密度較大,用手掂量,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zhì)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想要從輕重上判斷紫砂壺的優(yōu)劣必須經(jīng)常把玩優(yōu)質(zhì)的紫砂壺,掌握其輕重感。


紫砂壺的開壺和養(yǎng)壺


【開壺】 一把新出窯的紫砂壺是沒有太多光澤的,黯淡無光的,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所以新壺首先需要“開壺”,其目的就是除去壺內(nèi)的雜質(zhì)和火氣。


一、熱身,將剛買回來的紫砂茶壺內(nèi)外沖洗一次,將表面塵埃除去,然后放進沒有油潰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15分鐘,這樣茶壺的泥土味及火氣都會去掉。


二、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nèi),放一倍水煮5分鐘。豆腐所含的石赍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將茶壺殘余的物質(zhì)分解。


三、滋潤,將甘蔗切開后,放在煲內(nèi)。沒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后再煮5分鐘。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夠讓茶壺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潤。


四、重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茶葉,放入茶壺內(nèi)煮5分鐘。這樣茶壺便不再是“了無生氣”的死物,脫胎換骨后,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jīng)能夠令茶人齒頰留香。


【養(yǎng)壺】 真正的好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yǎng)”和“把玩”,使壺的內(nèi)在構造發(fā)作變更,壺身更加細、潤、柔,神情奕奕,溫潤如美玉。



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因紫砂的胎體結構比較特殊(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而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紫砂壺茶具的吸水率為 1.6%-7.05%),促使胎體發(fā)生變化,井能夠散發(fā)所泡之茶的氣味。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紫砂壺經(jīng)過“開壺”保養(yǎng)、去除紫砂壺土腥氣之后,用幾類茶試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最后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后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常常拭擦


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zhì)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濕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促使茶壺變得干凈整潔。經(jīng)常獲得茶湯的滋養(yǎng),能夠促使茶壺胎質(zhì)發(fā)生變化。注意,在用茶巾擦拭之時,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對有些“工”有曲線 和“流涎”造型的壺,要注意及時擦拭流下部的茶湯。以免長期因保養(yǎng)不善造成壺整體“包漿”的缺陷。對壺的流、把轉接處,壺蓋的內(nèi)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 “偏僻處”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yǎng)護效果。



對于有些特別款,我們不會經(jīng)常做,所以不能保證及時有貨。需要的請?zhí)崆半娫捵稍?,或預定!一般而言,我們每新開出來的壺,都會在微信上公布的,請大家及時關注。



王玲新書| 茶道、茶藝、茶文化入門的基本讀物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做“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周作人《雨天的書》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zhàn),如聽松濤。傾瀉入杯,云光滟瀲。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明)羅廩《茶解》


共飲良友
清風明月紙帳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樹。
品飲佳時
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
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
——(明)許次紓《茶疏》


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識別下圖二維碼直接購買

咨詢加微信:1273545925




內(nèi)容簡介


中國茶文化》不僅全面地介紹了中國茶文化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過程,而且從哲學層面論述了其由技而藝,由藝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點和思想。


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歡迎,連印數(shù)版,被讀者稱為“茶道、茶藝、茶文化入門的基本讀物”和“中國茶文化的理論性著作”。

作者簡介


王玲,女,1937年生,河北曲陽人。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現(xiàn)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北京史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是大型學術專著十卷本《北京通史》的主要組織者之一。著有《中國茶文化》、《北京通史·遼代》


目錄
《中國茶文化》增訂版小序
緒論 中國茶文化的含義、范疇與研究方法
第一編 中國茶文化形成發(fā)展的概況
 第一章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與茶文化的出現(xiàn)
 一、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二、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與“以茶養(yǎng)廉”
 三、兩晉清談家的飲茶風氣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學與飲茶風尚
 第二章 唐人陸羽的《茶經(jīng)》與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會原因
二、茶圣陸羽
三、陸羽的《茶經(jīng)》及唐人舛茶文化學的貢獻
 第三章 宋遼金時期茶文化的發(fā)展
一、五代繼唐開宋,文士茗飲別出新格
二、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三、宋人斗茶之風及對茶藝的貢獻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五、遼金少數(shù)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發(fā)展
一、元代茶藝的簡約化是對宋代“敗筆”的批判
二、明人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纖弱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倫常日用
第二編 中國茶藝與茶道精神
 第五章 中國茶藝(上)——藝茶、論水
一、藝茶
二、論水
 第六章 中國茶藝(下)——一茶器、烹制、品飲與品茗意境
三、茶器
四、紫砂陶壺與制壺專家
五、烹制與品飲
六、品飲環(huán)境
 第七章 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
 一、中庸、和諧與茶道
 二、中國茶道與樂感文化
 三、養(yǎng)廉、雅志、勵節(jié)與積極入世
 四、禮儀之邦說茶禮
 第八章 老莊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及道家所作的貢獻
一、天人合一與中國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觀
二、道家茶人與服食祛疾
三、老莊思想與茶人氣質(zhì) 
 第九章 佛教中國化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一、佛道混同、佛玄結合時期的“佛茶”主要為了養(yǎng)生、清思
二、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出現(xiàn)使佛學精華與茶文化結合.
三、《百丈清規(guī)》是佛教茶儀與儒家茶禮結合的標志
第三編 茶文化與各族人民生活
 第十章 民間茶藝古道擷英
一、《茶經(jīng)》誕生地,湖州覓古風
二、“功夫茶”中說功夫
三、茶樹王國尋古道
 第十一章 從民俗學角度看民間飲茶習俗的思想內(nèi)涵
一、“以茶表敬意”與禮儀之邦
二、漢民族的婚俗與茶禮
三、少數(shù)民族婚俗中的茶
四、喪俗、祭俗與茶儀?
五、飲茶與“家禮”
 第十二章 區(qū)域文化與茶館文明
一、唐宋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與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二、巴蜀文化與四川茶館
三、吳越文化與杭州茶室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館與廣東茶樓
 第十三章 北京人與茶文化
一、紫禁城里話茶事
二、北京茶館文化
三、從北京的茶園、茶社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文明的演進
 第十四章 邊疆民族茶文化
一、云貴巴蜀茶故鄉(xiāng),古風寶地問茗俗
二、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的藏族茶文化
三、高山草原話奶茶
四、滿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第四編 茶與相關文化
 第十五章 茶與詩
一、從酒領詩隊到茶為詩魂——從漢至唐茶酒地位的變化
二、宋人的茶詩、茶詞、茶賦
三、元明清及當代茶詩
 第十六章 茶畫、茶書法
 一、歷代茶畫代表作
 二、中國荼畫中蘊涵的哲理
 三、茶書法
 第十七章 茶的謠諺、傳說與茶歌、茶舞、茶戲
一、茶的故事與傳說
二、茶諺?
三、茶歌、茶舞、茶戲
第五編 中國荼文化走向世界
 第十八章 茶在東方的傳播與亞洲茶文化圈
一、中國茶早期外傳與調(diào)飲文化及乳飲文化體系
二、中國茶向日本、朝鮮的傳播
三、中國茶傳入南亞諸國
四、亞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義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鮮茶禮與中國茶文化之比較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與演變
二、中國荼文化與日本荼道對比
三、朝鮮茶禮與中國儒家思想?
 第二十章 中國茶向西方的傳播與歐美非飲茶習俗
一、茶向西方的傳播與茶之路的形成
二、英法諸國飲茶習俗
三、前蘇聯(lián)各民族飲茶習俗
四、美洲、非洲國家飲茶習俗
附錄
一、從佛道玄雜糅與南朝“剡溪現(xiàn)象”看中國茶道的哲學源頭
二、從法門寺出土宮廷茶具引發(fā)的幾點思考
三、中國茶文化與酒文化之比較研究
四、時代呼喚茶文化精神

茶道與茶藝

  溫一壺熱熱的茶,在雨夜、在夏日的黃昏里,邀二、三好友,促膝品茗,自是中國人熟悉的待客或生活的一環(huán)。

  喝茶,是中國人在舊日農(nóng)業(yè)社會中一種暇余的消遣習慣,因農(nóng)業(yè)生活單純、休閑時間多,喝茶不只能殺時間,更能藉此一家人團聚共敘聯(lián)絡感情,并且在閑談中,或彼此切磋學術、或消除一日辛勞,真可謂一舉數(shù)得。

  時代巨輪并未湮沒茶香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是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品茶是一門相當高雅的藝術,喜愛喝茶的人,能從品茗中體會出“茶”所蘊含的風范與風格,并且視茶茗為心靈的享受。由于茶藝講究和平、寧靜,所以對忙碌緊張的現(xiàn)代人而言,無疑是一股紓解的力量。因之,雖然當今工商業(yè)發(fā)達、科技文明,但中國流傳已久的飲茶習慣并未被時代所淘汰。

  雖然隨西風東漸,外來的咖啡和可樂曾風光一時,但真金不怕火煉,歷經(jīng)長久的考驗,“茶”終于又收復那片薪傳已久的失土。而今,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特辟品茗室招待客人,講究氣氛的家庭也常以茶代酒,可見茶的魅力非但未見稍減,更讓人有種“倒吃甘蔗”及“好酒沉甕底”的感覺。

  “茶”道出中國人的個性及胸襟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良藥苦口”都是中國古老的至理名言,因之在跨躍入茶藝的門坎中,也可窺出中國人“吃若”及“耐勞”的民族習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品茗的意境,不只是陶醉在馥郁甘醇之中,更使人有如置身高空仙閣、頓覺塵念俱消,而在浸潤茶藝的氣氛間,并培養(yǎng)中國人謙沖的胸懷;中國歷來的民族性也就在年代的累積中,由茶中孕育著一份恬然,與世無爭,及洞悉透察人世的超脫物外的人生觀。

  日本于茶藝中另辟蹊徑

  擅于由模仿中汲取菁華、再變化改善的日本一向予人“短小精悍”的印象。無可諱言這個民族,是具有令人敬佩的精益求精精神及對事物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中國的茶在進入日本國度后,不僅被吸收,更且煥發(fā)出另-番新面貌,而以更精美的包裝,賦予茶的新造境,而變成了日本人的茶道。

  重視茶道的日本人,將茶室視為崇高的地方,日本武士進入茶室,必須先卸下刀劍,一般茶室的門不是非常低矮,就是掛上門簾,武士進門必先低頭,象征喝茶前,須先清心、靜心,也可看出品茶端在于一心。唯有心定、心靜,方能悟出高奧的茶道。

  茶雖然發(fā)源于中國,可是目今我們品茶的風氣與學問,卻遠遜于日本。因為日本擅于鉆研事物,所以只要他們執(zhí)著于某一事,就會百分之百的投入精力;此點,我們可以從日本制的糖果見出端倪,一顆小小的糖果,日本人也會以最精細的糖衣包裝。對于茶,日本很早就把它稱之為“茶道”,喝茶成了修身養(yǎng)心性與學習禮儀之道。因此其國人飲茶風氣甚為普遍,幾乎家家戶戶無不飲茶。

  中國人的茶“藝”

  中國人稱研究品茶的學問,及其方法或技術,謂之“茶藝”。

  由中國的文史,再到茶藝的連系中,我們可知“藝”的涵義甚廣,凡文或武都可并容于中。中國對一切事物通常懷有相融相通的精神,這種兼容并蓄的寬闊胸襟,運用在茶品上,就成為博義的茶藝。

  既然茶的一切儀節(jié)統(tǒng)稱為“藝”。就給了茶藝極度的自由,可不受任何太僵化的格局或形式所束縛,每個人可擁有他獨特的品味、泡法;您品您的茶,我喝我的味道,個人可執(zhí)守、浸潤在自我-方的天地中,邀游在自己的心靈境界中。若幸能逢上知己,也可以敞開心屝,樂在其中,甘苦自嘗。所以中國人的茶藝,沒有-定的喝茶規(guī)則、標準,也沒有一套奉為圭臬的經(jīng)典可遵循。這種道地道地的中國風喝茶,正十足地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習性及民族風格。所謂的隨緣、順其自然,更表露無遺的表現(xiàn)在茶“藝”上。

  日本人的茶“道”

  日本人的茶道雖傳自我國,然其“修身養(yǎng)性、正禮法、規(guī)習俗”的茶道思想,卻比我們早訂下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曾敗得落花流水的日本,如今輝煌的經(jīng)濟成就,除了讓國際人士刮目相看外,更教人折服于他們的韌性與耐力。也不得不為他們的那股堅毅精神,及嚴謹?shù)拿褡逍运鸷?。一般人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很好奇,也一直摸不透是何種力量、權威,可讓人摒除對生死的疑慮,而能在一念剎那之間,以利刃證明心中的那份堅持、執(zhí)著。

  而日本人的這種武士道的個性,便完完全全地融入“茶”中。日本所謂“茶道”,就是把關乎茶的所有技術、泡法及儀節(jié),訂出一套完整劃一的準則,一道道的手續(xù),不容-絲的輕忽隨便,喝茶到這種嚴謹?shù)牡夭?,已不是-種輕松的休閑方式,因此日本人的喝茶心情,與中國的喝茶心境自是大異其趣。

  “藝”、“道”揉合的新風貌

  無論是中國的茶藝、或日本的茶道,同樣都對茶投入了相當?shù)呐d趣及精力,并以各自的特色、風格發(fā)揮出專屬于自己的品味及格調(diào)。

  中國的茶藝,攝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自然豪爽、能容乃大。正如一個歷盡風霜的老人,在看透無數(shù)歷境后的超脫,自由放任,不受拘束,但也由于太奔逸而不易捉摸,自然顯出漫大無當、難以循從之虞。

  而日本的茶道,除了十足地表現(xiàn)出日本人的拘謹,放不開的保守、認真外,當然也顯示出,他們對事物嚴謹執(zhí)守的民族習性。正如他們之所以有今日“經(jīng)濟王國”之冕,也就是得之于他們那種不服輸?shù)恼J真,而此點不正是我們該好自省思,學習之處?

  透過茶的“藝”與“道”,去推究中、日的性格、習性;使我們聯(lián)想到中國古老的哲理“中庸”。若我們能從茶的反省中,走出了一條茶藝與茶道調(diào)和統(tǒng)整的路,既能保留發(fā)揚原有的優(yōu)點,又能摒除己身的缺點,相信未來的中國,必定會有更好的明天。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呂傳彬(重慶)】

找到約635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