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盤喝茶燒水壺不熱

找到約1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祁門紅茶詳解【徽紅茶號】

“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逼铋T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后”。相關(guān)經(jīng)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p>

【品牌】

徽紅茶號、雙園祁紅、九華紅、浮生若茶、新安印象、谷倉、徽商 、徽信 、江南上品、金貴、歷口、茗洲葆和堂、茗泉冠飲、群芳醉、天品國香、祁天紅、祁眉、祁鄉(xiāng)園、祁山源、祁之國香、潤思祁紅、儒信園、天之紅、祥源茶、怡新祥、謝裕大、一頂天紅等。

【核心產(chǎn)區(qū)】

祁門紅茶,全縣地區(qū)并非一致,分為三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轉(zhuǎn)往祁西歷口,在此區(qū)域內(nèi),以貴溪、黃家?guī)X、石跡源等處為最優(yōu),其茶葉底厚薄適中,味醇眷幽,色潤澤,發(fā)酵時間以1個半小時為準;由閃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區(qū)域內(nèi),以箬坑、閃里、高塘等處為佳,其茶葉底薄,條線好,味濃色佳,發(fā)酵只需1小時;由塔坊直至祁紅轉(zhuǎn)出倒湖,這區(qū)域以塘坑頭、泉城紅、泉城綠、棕里、蘆溪、倒湖等處為代表,其茶葉底厚、味濃、色暗、枝粗大,發(fā)酵須2小時以上,這類茶葉一般以制綠茶為佳。貴溪至歷口這一區(qū)域紅茶,因其質(zhì)量最優(yōu),過去外商每年來華購茶,須待貴溪胡日順貢貢、歷口黃山、白岳3個箱到滬,乃開盤采購,故此區(qū)紅茶為祁門紅茶之冠。

【榮譽】

一百多年來祁門紅茶一直保持著優(yōu)異的品質(zhì),蜚聲中外,暢銷海外五十多個國家與地區(qū)。

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

1979年鄧小平給祁門的評價“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1982年鄧小平接待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

1987年獲第26屆世界優(yōu)質(zhì)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0年江澤民總書記訪問前蘇聯(lián),都將祁門紅茶作為國禮相贈

2010年上海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

祁紅采制

祁紅采制工藝精細,大致分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個主要過程。

采摘: 祁紅現(xiàn)采現(xiàn)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祁紅的采摘標準十分嚴格,高檔茶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原料為主,分批多次留葉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秋茶少采或不采。

初制:包括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等工序。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茶身成條,香氣透發(fā),文火烘焙至干。發(fā)酵是紅茶制作的獨特階段,是決定祁紅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發(fā)酵室溫控制在30度以下,經(jīng)過發(fā)酵葉色轉(zhuǎn)紅,形成祁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zhì)特點。初制成品稱為紅毛茶。

精制:紅毛茶制成后,還須進行精制,分清長短、粗細、輕重,剔除雜質(zhì)。祁紅精制很費工夫,所以精制后的祁紅茶又稱為“工夫茶”。精制工序繁復,祁紅茶成品經(jīng)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制成。

精制加工后的祁紅茶,外形條索緊結(jié)細小如眉,苗秀顯毫,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國際茶市上把這種香氣專門叫做“祁門香”;茶葉湯色和葉底顏色紅艷明亮,口感鮮醇酣厚,即便與牛奶和糖調(diào)飲,其香不僅不減,反而更加馥郁。

【保健功效】

由于紅茶成分擁有多項藥理作用,因此品嘗紅茶既能使人享受氣定神閑的優(yōu)雅,在保健美容方面亦發(fā)揮經(jīng)濟而可喜的功效,更增添紅茶的魅力。

提神消疲

經(jīng)由醫(yī)學實驗發(fā)現(xiàn),紅茶中的咖啡堿藉由刺激大腦皮質(zhì)來興奮神經(jīng)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tǒng)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huán)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fā)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zhì))及其他體內(nèi)老廢物質(zhì),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生津清熱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chǎn)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并且產(chǎn)生清涼感;同時咖啡堿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diào)節(jié)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nèi)的生理平衡。

此外,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補充水分外若在進行需要體力及持久力的運動(如馬拉松賽跑)前喝,因為茶中的咖啡堿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利尿

在紅茶中的咖啡堿和芳香物質(zhì)聯(lián)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并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體內(nèi)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guān))、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guān))、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消炎殺菌

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jīng)由實驗發(fā)現(xiàn),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jié)合,使蛋白質(zhì)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涂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解毒

據(jù)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堿能吸附重金屬生物堿,并沉淀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yè)污染的現(xiàn)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養(yǎng)胃

紅茶它是經(jīng)過發(fā)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fā)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另外,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產(chǎn)物還能夠促進人體消化,因此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yǎng)胃。經(jīng)常飲用加糖的紅茶、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其他

此外,紅茶還具有防齲、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癌、抗輻射、減肥等功效。

【沖泡方法】

簡單泡法

將水燒至90—95℃,茶具最宜景瓷,裝上大約占壺容量百分之五的茶葉,沖入已燒好的熱水,沖泡后香氣高銳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聞香,再品味,滿口生香,回味甘美。

功夫泡法

祁門紅茶采用清飲最能品味其雋永香氣,沖泡工夫紅茶時一般要選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紅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溫在90—95℃。沖泡工夫紅茶一般采用壺泡法,首先將茶葉按比例放入茶壺中,加水沖泡,沖泡時間在2—3分鐘,然后按循環(huán)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品飲時要細品慢飲,好的工夫紅茶一般可以沖泡2—3次。

具體步驟: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道、茶樣罐放在茶盤左側(cè),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cè)。

2.賞茶:打開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后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

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刮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 . 祁門紅茶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zhuǎn)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轉(zhuǎn)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zhuǎn)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營養(yǎng)價值】

祁門紅茶可以給人們提供豐富的核黃素、葉酸胡蘿卜素、生育酚及葉綠醌,并且是食品中氟化物的重要源泉。

熱能:紅茶每100克的熱量低于1244千焦。

蛋白質(zhì):紅茶中茶氨酸的含量和氨基酸總量位于各茶類的第二位,但是紅茶中還含有少量的游離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多為多糖類,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僅占茶葉可溶物的4%~5%, 屬低糖飲料,紅茶脂類含量一般不超過3%。

維生素:紅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含量僅次于綠茶。

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紅茶中含有豐富的鈣、銅、鈉、磷和鋅等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

【加姜沖泡】

在太極茶道傳統(tǒng)茶單上,有一種著名的“滿江紅”獨家茶,這也是這家中華老字號茶館幾代人傳承的保健茶方,其主要成分就是紅茶和生姜,祁門紅茶最好。生姜含多種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去濕活血、暖胃、止嘔、消除體內(nèi)垃圾等作用。用紅茶,混合適當比例的生姜成分,并且做到口感和感官的舒適,這就是“滿江紅”受到茶客歡迎的奧妙所在。

科學證實,生姜還有抑制癌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從姜中提取的精華素,還可以被用來治療偏頭痛、行動障礙和關(guān)節(jié)炎。中國民間早就有喝姜茶的習慣。把10克姜洗凈之后切成五等份,與5 10克茶葉及300毫升水齊煮滾五至十分鐘,隔去渣滓及茶葉,加30克冰糖攪勻后飲用。而在太極茶道累計五百多家的茶館加盟店中,這種茶葉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特別是在嚴冬季節(jié),茶客們喜歡點這種茶,邊喝,邊稱贊這種茶給人的良好感覺。

這種姜茶可能喝一次即驅(qū)走輕微的感冒,癥狀較重者一連三天每日喝一次,就不再流鼻水、咳嗽、發(fā)燒、喉嚨痛、頭痛;容易患感冒者也可以每三天喝一次以起預防之效。如果你頻頻便秘,動不動疲倦不堪,喝自制的姜茶可以通便,而且精力充沛。生姜可以治療暈車船、惡心。專家建議乘車船之前喝一杯姜茶。這種姜茶的做法是:取指頭大小一塊鮮姜,去皮,切丁,加點蔗糖放入杯中,倒入滾水,泡15分鐘后飲用。不要用姜酒,因為其中姜的成分太低。

【鑒賞】

祁紅采制工藝精細,采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jīng)過萎凋、揉捻、發(fā)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fā),然后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制成后,還須進行精制,精制工序復雜花工夫,經(jīng)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制成。

祁紅的主要特點是:茶葉外形條索緊細,苗秀顯毫,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國際茶市上把這種香氣專門叫做"祁門香";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

【鑒別祁紅】

鑒別祁門紅茶是一項技術(shù)性的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定:

1.外形:條索緊細、勻齊的質(zhì)量好,反之,條索粗松、勻齊度差的,質(zhì)量次。

2.葉底:葉底明亮的,質(zhì)量好,葉底花青的為次,葉底深暗多烏條的為劣。

3.色澤:色澤烏潤,富有光澤,質(zhì)量好,反之,色澤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葉,則質(zhì)量次。

4.湯色:湯色紅艷,在評茶杯內(nèi)茶湯邊緣形成金黃圈的為優(yōu),湯色欠明的為次,湯色深濁的為劣。

5.滋味:滋味醇厚的為優(yōu),滋味苦澀的為次,滋味粗淡的為劣。

6.香氣:香氣馥郁的質(zhì)量好,香氣不純,帶有青草氣味的,質(zhì)量次,香氣低悶的為劣。

7.祁紅茶顏色為棕紅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8.品類:祁紅分傳統(tǒng)工夫、祁紅香螺、祁紅毛峰三個品類,一般是從外形和工藝來辨別的.

【祁紅茶道】

祁門紅茶茶道表演主要用具:瓷質(zhì)茶壺、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為好),賞茶盤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盤,熱水壺及風爐(電爐或酒精爐皆可)。茶具在表演臺上擺放好后,即可進行祁紅茶藝表演。

(一)“寶光”

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并非人們常說的紅色,而是烏黑潤澤。國際通用紅茶的名稱為“Blacktea”,即因紅茶干茶的烏黑色澤而來。請來賓欣賞其色被稱之為“寶光”的祁紅。

(二)初沸

熱水壺中用來沖泡的泉水經(jīng)加熱,微沸,壺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溫熱壺盞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壺及杯中,為壺、杯升溫。

(四)“王子”

用茶匙將茶荷或賞茶盤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紅也被譽為“王子茶”。

(五)高沖

這是沖泡祁紅的關(guān)鍵。沖泡祁紅的水溫要在100攝氏度,剛才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于沖泡。而高沖可以讓祁紅茶葉在水的激蕩下,充分浸潤,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發(fā)揮。

(六)分杯敬客

用循環(huán)斟茶法,將壺中之茶均勻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聞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聞香。祁紅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濃郁高長,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譽。香氣甜潤中蘊藏著一股蘭花之香。

(八)觀賞湯色

紅茶的紅色,表現(xiàn)在沖泡好的茶湯中。祁紅的湯色紅艷,杯沿有一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明亮度和顏色,表明紅茶的發(fā)酵程度和茶湯的鮮爽度。再觀葉底,嫩軟紅亮。

(九)品味鮮爽

聞香觀色后即可緩啜品飲。祁紅以鮮爽、濃醇為主,與紅碎茶濃強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綿長。

(十)再賞余韻

一泡之后,可再沖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

祁紅通常可沖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細飲慢品,徐徐體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

祁紅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diào)飲。祁紅同樣適于調(diào)飲。然清飲更難領(lǐng)略祁紅先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lǐng)略其獨特的內(nèi)質(zhì)、雋永的回味、明艷的湯色。感謝來賓的光臨,愿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一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注意事項】

飲用注意事項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于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jīng)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對健康人群并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癥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zhì)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fā)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有神經(jīng)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服藥前后1小時內(nèi)不要飲茶。人參、西洋參不宜和茶一起食用。忌飲濃茶解酒;飯前不宜飲茶;飯后忌立即喝茶;少女忌喝濃茶。

女性喝紅茶好嗎

美國心臟學會曾經(jīng)得出紅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黃酮類化合物的飲料之一,能夠使心肌梗塞的發(fā)病率降低”的結(jié)論,其研究成果表明,一杯紅茶對特定的自由基來說,甚至比大蒜、西蘭花、胡蘿卜、小卷心菜更能發(fā)揮抗酸化作用。

抗酸紅茶的飲用方法以每日飲用2~3杯紅茶為宜。硒、維生素C、E、A等均為抗酸化物質(zhì),紅茶若與富含有這些物質(zhì)的食品同時食用,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將紅茶與蔬菜、水果、黃油、牛奶、雞蛋等同時飲用,被稱作保持健康的合理飲食習慣。不過,同時還要注意熱量和糖分等攝入不要過量。

紅茶還有各種抗菌作用,并且預防感冒。紅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殺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傳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預防感冒之外,還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嚨痛的時候用紅茶漱口。

冬季最宜常飲

人在沒吃飯的時候飲用綠茶會感到胃部不舒服,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zhì)——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情況下刺激性更強。而紅茶是經(jīng)過發(fā)酵烘制而成的,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對潰瘍也有一定治療效果。但紅茶不宜放涼飲用,會影響暖胃效果,還可能因為放置時間過長而降低營養(yǎng)含量。

【儲存方法】

袋儲存法

用塑料袋保存茶葉是目前家庭貯茶最簡便、最經(jīng)濟實用的方法之一。家庭貯茶選用塑料袋時,首先,必須是適合食品用的包裝袋,非食品袋不能用;其次,袋材要選用密度高的,即選用低壓材料要比高壓的好;第三,袋材要有一定的強度,厚實一些的為好;第四,材料本身不應有孔洞和異味。

罐儲存法

用鐵聽貯茶簡單方便,取飲隨意,是當前家庭貯茶最流行和最常用的方法。只要把買回來的茶葉放入潔凈的鐵聽即可。如果是新買的鐵聽,或放過其它食品的鐵罐,可先放少量的茶葉末入內(nèi),然后蓋好蓋,存放數(shù)日,便能把異味吸盡。用茶葉末擦洗鐵聽也能去除異味。裝有茶葉的鐵聽,應置于陰涼處,不能放在陽光直射或潮濕、有熱源的地方,這既可防止鐵聽氧化生銹,又可抑制聽內(nèi)茶葉陳化、劣變的速度。

?

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huihongchahao 或掃描下面二維碼


?

?

中國茶之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最早制茶飲茶的國度。自上古神農(nóng)時代的【藥飲】至唐代陸羽的【瀹飲】,再到明代的【泡飲】,茶文化涵蓋了修身養(yǎng)性之道。時至今日人們又應通過何種途徑來滿足內(nèi)心的精神渴求?中國傳統(tǒng)茶道,承襲自唐宋茶人師祖的茶事風雅,在現(xiàn)代生活中以茶為媒介,來尋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平衡。


茶器



最讓人真切感受到這樣一席茶味道的,就是這些因茶而設的器具。說起來,無論是唐代陸羽創(chuàng)制的茶器二十八式,還是宋代審安老人的十二種茶器,抑或現(xiàn)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這些茶器十余種的選擇,不同的材質(zhì)器形,以及它們之間彼此連接關(guān)系,都隱藏著神秘的符號,而經(jīng)驗老道的喝茶人是符號的破譯者,從這只壺、那只杯的關(guān)系中,在心里慢慢勾畫出將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


茶器的選擇,是對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對器皿的取舍尺度,從要沖瀹的茶品、所用沖泡手法來考量,進一步還要感知季節(jié)、時辰這些因素對茶的影響,最終呈現(xiàn)出一席茶。


茶席



茶席是茶事進行的空間,也是泡茶人對茶事認識的綜合表達。一個茶席的思考重點,是如何展現(xiàn)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不是獨立于茶事之外的,而是由泡茶人結(jié)合當下和對茶性的理解而通過鋪陳的細節(jié)來呈現(xiàn)的。四季的更迭、晨昏交替,氣候的轉(zhuǎn)變、泡茶空間所在,這些因素都是日常泡茶擇茶要考慮到的因素,也是泡茶人積累的生活素養(yǎng)。


選擇契合的茶品,由對茶性的認識出發(fā),選擇茶的泡法、再由此決定泡茶的茶器具,其他配合的器具圍繞這個內(nèi)容而配合,呈現(xiàn)出的茶席,自然帶有鮮明的季節(jié)和地域性。當然不同的茶席也是可以觀察其中蘊涵的季節(jié)因素的。春天的某日,天氣微濛。選擇碗泡臺灣高山烏龍茶,高山茶的清冷韻致能夠在這樣的天氣里更深長細膩的表現(xiàn)出來。


茶器除品杯以甜白釉的品杯來感受紆回的香氣和細膩口感外,茶碗、杯托、花器多是暖色調(diào)的陶器,而藍色席布上一枝北方早春的海棠更是微帶清寒季節(jié)的鮮明意味。在暑氣漸生的時候,夏天的茶席常以簡淡的色彩和清簡的茶器營造清涼的夏日空間,一簇小黃楊的茶花、石硯的茶盤、景德鎮(zhèn)的白瓷杯,讓人有清泉石上流的涼意。這一席泡的是鳳凰單叢的黃梔香。黃梔香是單叢茶里高香鮮爽的一種,口感微苦而生津迅速,正是適合溽熱天氣來消暑的。


茶聲


起炭從點燃一枝油薪竹開始,鵝毛扇扇動的風聲里,油薪竹的火焰帶著一縷白煙自下而上地升起,龍眼炭開始有爆裂聲,讓人心生期待,不過這個時候的扇子舞動反倒更加透著舒緩和沉穩(wěn)。直到炭爐里噗地一聲,火焰結(jié)結(jié)實實地圍繞在逐漸泛白地炭塊之間。壺里地水開始鳴叫,正是所謂“松風”的鳴響。注水溫壺、投茶入壺、出湯入杯,淅瀝水聲和器皿碰撞的聲響,如果靜下心來,就會聽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緒,隱約而細微,但是卻讓人清晰探尋到最無可隱匿的內(nèi)心。


茶事



對喝茶這件事,古人說得直白,“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 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細思量,其中的深意并非單以形式上人數(shù)的多寡來斷定喝茶雅俗之別,避免嘈雜喧囂回歸內(nèi)心的寧靜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近年愛茶者人數(shù)日增,若不是把茶當做解渴的飲品或者攀比的名品,會漸漸覺察到喝茶的過程會帶給我們的更多滋養(yǎng)。這樣的滋養(yǎng),隱于平淡生活中了然無痕地與茶的對話,由此養(yǎng)成對茶深切感知的思考習慣,又憑借不同的喝茶形式傳遞,無論是獨啜還是約幾個朋友茶聚,是常年如同抽絲剝繭般積累得來的喝茶理念在特定時空的集中展現(xiàn)。


每次茶會有不同形式的表達,茶品茶器的選定、茶席的鋪陳,花木的選擇、空間的安排,凡此種種細節(jié),遠超想象。茶品的選定,關(guān)乎對茶客人的體貼,除季節(jié)氣候而外所要瀹泡的茶品前后邏輯也同樣要考慮到對味覺體感的影響。茶會上容易被忽略的茶譜,如同古曲的工尺譜,其實是茶會的法度。讓茶與器之間輝映出另一番神韻,使不同茶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長期養(yǎng)成的功夫。


茶會



茶會不同的茶席空間錯落組合,移步易景的觀念來自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風致。在一個空落的廳堂里,“無中生有”構(gòu)建出傳統(tǒng)的花木掩映、心手閑適的意境。這些形式的背后,由無數(shù)個細小的信念和綿密的行為在做支撐。愛茶人的行為理念總是如同細流在茶事中涓涓流過。


入口屏風前陶罐里粗大的枝條,并非是為了營造氣氛而砍伐的樹木,是前幾天經(jīng)過離家不遠的路邊時,看到園林工人正修剪花壇里的枯死的樹木,理下長長短短的枝條是為了保證花木過冬保留必須的養(yǎng)分,一大捆用麻繩捆扎的不同種類的枝條被我欣然討要過來,將要丟棄在路邊的枝條在茶會上恰恰就是意態(tài)天然的點睛之筆。這大概就是所謂無用之用,這樣的器物在每次茶會里都會出現(xiàn),都會喚起很多人內(nèi)心的柔情,也都會成為提亮茶事的一筆。


一場茶會,對于泡茶人和喝茶人來說,是彼此的成就。交織而成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的饗宴,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在被視為彌漫著粗浮氣息的時代,能夠?qū)P娜コ删鸵凰驳慕k爛,是一種雋永的深意。茶會對客人來說,喝到一杯感懷于心的茶湯,他也許不會看到背后瑣碎的過程,但正是這些不斷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的日常瑣屑,讓小小的茶湯能夠幻化萬千的心意。


茶會結(jié)束的時候,打包整理器具、家具收拾整理搬運——又回到最初的空落,似乎一切了無痕跡。朋友來告別,有了依依不舍的傷感,這也許是一場茶事另一個不在預料中的提醒,對每個當下珍惜就好。



喝茶,真的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不管這謹慎的態(tài)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真的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覺還不錯,能接著喝下去就足夠了。


喝了那么多茶,面對茶的類別,還是一知半解。


六大基本茶類


1、發(fā)酵篇


六大茶類的劃分基礎是在制作中,由茶葉發(fā)酵的不同程度決定的。發(fā)酵程度同時影響著茶的口感和功效,這就是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發(fā)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溫和,比如紅茶、黑茶就適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不發(fā)酵或是輕度發(fā)酵的茶,茶性微寒,適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較弱的人應適量。



2、品類篇



3、沖泡篇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茶性,順應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fā)揮茶的口感、香氣、湯色。六大茶的沖泡方式多種多樣,只要記住綠茶和黃茶不要悶著,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沒有特定的沖泡手法,別人告訴你的方式不見得適合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喜歡就好。


4、儲存篇



5、功效篇


綠茶


六大茶類之首。

零發(fā)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熱祛燥,提神醒腦。

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白茶


茶中珍品。

輕度發(fā)酵,茶性清涼。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適合降糖需求人群。


黃茶


中國獨有茶類。

湯色杏黃清澈。

輕微發(fā)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烏龍(青茶)


綠葉鑲紅邊,綠茶+紅茶之和。

又叫青茶,屬半發(fā)酵茶。

降血脂、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

提神醒腦,不宜空腹飲用。


紅茶


世界人民最愛。

茶性溫潤,無刺激。

口感甜醇。

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適宜腸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


紅、濃、陳、醇。

后發(fā)酵茶類,微生物發(fā)酵。

香氣獨特,口感醇厚。

改善腸道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




中國茶道


唐代詩人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


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中國茶道興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


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


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shù),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它與詩文、字畫、建筑、天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zhì)糊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于飲茶的藝術(shù)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huán)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新靜要真閑。茶是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認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真。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薄?/p>



茶道法則:


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

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①煎茶 ②斗茶 ③工夫茶


“茶圣”陸羽煎茶


斗茶圖卷

趙孟頫: 斗茶圖 (元代畫家)


而喝飲茶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在,人們對茶藝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也有了新的改進,以使飲茶這一過程更加豐富細膩?,F(xiàn)今中國功夫茶操作規(guī)程有以下十三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三程式。


一、行茶注點,如人飲水,各有異趣

二、溫壺:茶欲展香必先溫壺,作為行茶前的暖身動作。熱水可在壺內(nèi)停留片刻,同時可進行賞茶。

三、賞茶:從觀賞茶葉的外形,進而期待茶湯,是引導客人走入茶人預構(gòu)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溫盅:壺水可直接溫盅,應專注于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注水傾湯,當做指尖運氣的練習。

五、溫杯:夏天溫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則可分別預熱。待茶出湯前再將杯中之水傾出,有利聚香。

六、納茶:球形或體積小的茶可直接經(jīng)茶則入壺,膨松或條形茶則可借助茶匙,先往后松茶再推前。若茶則太小,可把茶則當滑溜梯,邊轉(zhuǎn)動茶倉邊溜茶。唯茶則不應??吭趬乜?,恐沾濕。

七、注湯:水應煮沸再依茶類需要而降溫,燒水壺點注時可注意由低注點再直線拉高,待水滿至壺約七八分時,再壓低以斷水,如書法的提筆與按筆,點注時指尖應自然運氣。氣壓低悶時壺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壺追熱的動作,先循壺外圈后往內(nèi)圈淋,或右手從五點鐘方向運水切入。

八、候場:壺是茶修行的道場,一如面對結(jié)跏趺坐的行者,應避免心浮氣躁,干擾茶湯的氣場。茶人在候湯的片刻可目視壺而作觀想,心定神閑。

九、出湯:傾壺瞬間應如跳水員騰空一躍之勢,可先放開壺蓋,到一定角度在扣緊,然后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松手臂,待茶湯幾近傾出,再做個回壺的動作將剩余茶湯盡出,避免久浸苦澀。

十、分茶:斟茶時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點微微朝內(nèi),便于控制湯流。利用拇指與中指力量運轉(zhuǎn)茶盅,使茶湯一如橄欖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傳杯:淺托能突出杯身線條,但不易將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著杯身角度將茶傳送出去,并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狀,避免茶湯濺出。

十二、去渣:當茶湯高潮退去漸趨平淡時,應適時停下。觀賞葉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后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態(tài),莊嚴感懷。

十三、清壺:去渣后以熱水滌蕩壺體,并借水之旋力將茶末瞬間傾出。食指扣入鋬內(nèi),以中指與拇指運轉(zhuǎn)壺身,唯壺嘴應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飲茶十三式看起來過于繁瑣,但對真正熱愛飲茶之人而言,卻不必可少。如蘇東坡詩句所寫:“從來佳茗似佳人。”可見飲茶個中之味,余味無窮。



中國茶道常用禪語


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中國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養(yǎng),如石蘊玉,如水含珠。佛教對茶道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如名山名寺產(chǎn)名茶,佛教推動了茶葉的生產(chǎn);寺廟施茶,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寺中以茶禮佛,以茶敬客,豐富了茶禮的表現(xiàn)形式;然而最重要的貢獻當屬把禪語、佛典、公案融入茶事活動,為中國茶道注入了靈魂。


一、無


無是歷史上禪僧常書寫的一個字,也是茶室中常掛的墨寶。


無成為禪語出于趙州和尚的無公案。從前有一個僧人問趙州和尚:門前那只狗是否有佛性? 發(fā)問的僧人心里想,佛經(jīng)中寫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么狗自然有佛性,師父回答一定是有??墒勤w州和尚回答卻是無。


趙州和尚是有道高僧,他不會不懂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他為什么偏要說無呢?這是這段禪宗公案的關(guān)鍵。按理講,既然眾生皆有佛性,狗是眾生之一,狗當然亦有佛性,可見趙州和尚所說的無不是世俗所說的無,而是超越了世俗認為的有、無之上的無,是佛教的世界觀的反映。


講到無,不能不提起五祖?zhèn)鞯赖牡涔?。禪宗五祖弘忍在將傳授衣缽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門人,要他們各自寫出對佛法的了悟心得,誰寫得最好就把衣缽傳給誰。


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個飽學高僧,他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認為這偈文美則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諦。而當時寺中一位燒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認為,慧能了悟了。于是當夜就將達摩祖師留下的袈裟和鐵衣缽傳給了慧能,后來慧能便成了禪宗六祖。


因為慧能明白了諸性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的真理。只有認識了世界本來無一物,才能進一步認識到無一物中物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


茶學界普遍認為,只有了悟了"無"的境界,才能創(chuàng)造出"禪茶一味"的真境。無是茶道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場


茶道界把茶室視為修心悟道的道場。這一禪語典出《維摩經(jīng).菩薩品第四》。據(jù)該經(jīng)記載:有一天光嚴童子為尋求適于修行的清靜場所,決心離開喧鬧的城市。在他快要出城時,正巧遇到維摩詰居士。


光嚴童子問他:你從哪里來?


我從道場來。


道場在哪里?


直心是道場。


聽到維摩詰居士講直心是道場,光嚴童子大悟。既然直心是道場,那么又何必要離開這喧鬧的都市去四處尋找清靜的修身之地呢?


“直心”即純潔清靜之心,要拋棄一切煩惱,滅絕一切妄念,純一無雜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無"直心",就是在最清靜的深山古剎中也修不出正果。


維摩詰也稱為維摩,是與佛祖同時代的著名居士,他妻妾眾多,資財無數(shù),一方面瀟灑人生,游戲風塵,享受世間富貴,一方面又精悉佛理,崇佛向道,修成了救世菩薩,在佛教界被喻為火中生蓮花。


茶道認為現(xiàn)實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證道、悟道在現(xiàn)實中就可進行,解脫也只能在現(xiàn)實中去實現(xiàn)。"直心是道場"是茶人喜愛的座右銘。


三、平常心是道


這一禪語出自《五燈會元》卷四。趙州從諗禪師在其修行之初曾問師父泉普愿:


如何是道?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后來廣為流傳,成為千古名言。平常心是指把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等,按世俗常規(guī)去辦事的主觀能動之心徹底忘卻,而保持一顆毫無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貪不嗔的虛靜之心。


這則公案的含義十分豐富,茶道和禪宗一樣,通過提倡平常心是道來強調(diào)隨性適意,安閑無為,應緣投物,隨機應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禪,事事是道。我們提倡平常心是道,還體現(xiàn)了禪宗與茶道對解放人性的追求,以及直面聲色世界,用心去擁抱大自然的現(xiàn)實態(tài)度。


四、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這句話典出《五燈會元》卷二。有一次有個僧人問崇慧禪師達摩祖師尚未來中國時,中國有沒有佛法。 崇慧說:尚未來時的事暫且不論,如今的事怎么做? 僧人滿頭霧水,莫明其妙,又問:我實在不領(lǐng)會,請指點。 崇慧禪師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意思是長空萬古永存,風月朝朝不同。隱指佛法與天地同存,不依達摩來否而變,而禪悟則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應該著眼自身,著眼現(xiàn)實,著眼當前,而不管達摩來否。


五、橫眠豎坐


典出《五燈會元》卷十一。蘊聰禪師嗣法于首山省念禪師,達到大悟后住襄州谷隱山傳道說法。有一天一個僧人問他:什么是道? 蘊聰禪師回答:車子碾,馬兒踏的就是道。 來僧又請教:什么是道中人? 禪師答:倒著睡,豎著坐的就是道中人。


這個典故與千利休的茶道即燒水點茶是同一境界。橫眠豎坐是人的固有習性。求道即是隨緣任運,破除我執(zhí)與法執(zhí)。達到人性的徹底解放,獲得完全的自由,無拘無束地做到橫著睡、豎著坐。道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之中,獲得了人性解放的人即是道中之人。



六、月印千江水


典出《五燈會元》卷十四。典故反映了悟道成佛的心路。


有個僧人問道隱禪師:什么是成佛之路? 禪師答:神妙地指示著人的靈機的,就是那碧波澄澈的秋水中映現(xiàn)著的月亮。 僧人又問:三家同時來邀請,不知去誰家才好? 道隱禪師回答: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 禪宗精神和茶道義理一樣,好比月印千江水,普照大千世界,誰悟了它,誰就能見性成佛。


七、不如拋卻去尋春


典出《柳亭詩語》。宋代理學家朱熹寫了首詩:川原紅綠一時新,暮雨朝晴更可人;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


陸象山聽到后高興地說:元晦(朱熹字元晦)到現(xiàn)在總算是覺悟了!


禪宗認為,對禪的追求,不應當把自己關(guān)在書齋或埋頭在古籍中,而應當?shù)酱笞匀恢腥ァV袊璧捞貏e崇尚親近自然,觀照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因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佛理智慧的顯現(xiàn)。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八、青山不礙白云飛


典出《五燈會元》卷三。有個僧人問河南紫玉山的道通禪師:怎樣才能夠從三界中解脫出來? 道通禪師不回答而反問:你在里邊已待多少時間了?

僧人又問:究竟如何解脫? 禪師說:青山不礙白云飛。


佛教把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超脫三界才能超脫生死輪回,達到涅磐的境界。道通禪師把青山比做囚禁思想、束縛人性的戒律,而人性如白云,只要白云想飛,青山是阻礙不了的。


九、日日是好日


典出《云門廣錄》卷中,《碧巖錄》亦有載,其大意是有一次上堂時,妙總禪師說:云門文偃曾對弟子說‘十五號以前暫且不問,十五號后的日子怎樣,請每人說一句?!?沒等眾人回答,他自己就說‘日日是好日’。妙總禪師認為云門文偃把佛法和世間法都說完全了。



如下禪語也是茶人十分喜歡并經(jīng)常引用的:


吃茶去。


看腳下。


柳綠花紅。


獨坐大雄峰。


春來草自青。


云在青山水在瓶。


永夜無風月獨清。


摘茶更莫別思量。


天共白云曉,水和明月流。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中國茶道暗語】


一、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


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三、先客后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方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后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這個司爐的,俗稱“柜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強賓壓主,響杯檫盤



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任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fā)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五、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xiàn)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zhì)不宜喝飲,很多地方有“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guān)系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九、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盁o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于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欲有“某人無茶色”。


十、茶三酒四禿桃二



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于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游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于統(tǒng)一意見,滿足游興。



【中國茶道的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xiàn)形式上常見于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二、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yǎng)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yǎng)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yǎng)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guī)矩,而是從養(yǎng)生貴生的目的出發(fā),以茶來助長功行內(nèi)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調(diào)歌頭·詠茶》一詞中寫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


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


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xiàn)。


四、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nèi)巫匀?,曠達逍遙的廚師態(tài)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并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盁o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臺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lián)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五、道法自然,返樸歸真


中國茶道強調(diào)“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zhì)、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zhì)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采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產(chǎn)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樸實味美,東則行云流水,靜如山岳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fā)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xiàn)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仿佛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悟我“的境界。


中國茶道是美的哲學


日本茶道是美的宗教,中國茶道可稱之為美的哲學。歸納起來主要基于五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國茶道美學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晉南北朝。奠定中國古典美學理論基礎的宗師們不是佛學大師,而是大哲學家。如老子、孔子、莊子、以及《周易》的作者等等。


其二、中國茶道美學理論基礎源于一些哲學命題。如“和”、“道”、“氣”、“神”、“氣韻”、“意境”等等。


其三、中國茶道美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主要吸收了釋、道、儒三教的哲學理念。


其四、中國茶道美學強調(diào)的不是從美學的一般表現(xiàn)形式上去欣賞和理解茶道美而是從“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出發(fā),要求“滌除玄鑒”、“澄懷味象”從小茶壺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機,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悟人生百味。


其五、中國茶道美學不僅僅是茶事活動中追求美感的理論指導,更重要的是從哲學的高度,廣泛而深刻地影響看茶人,特別是知識分子茶人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藝術(shù)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總之,中國茶道中既有佛教圓通空靈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曠達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中國茶道的虛靜之美


我國茶道審美文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即乃虛靜之美也。


追溯歷史,早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對于虛靜之說,就曾經(jīng)有過種種論述,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也……虛靜之說,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審美學說。虛者,即虛無之謂也。就大處來說,天地本是從虛無而來,萬物本是由虛無而生。至于就小處來說,即如我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這個虛靜之美,其“虛”與“靜”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則亦不例外。這就是說,靜乃始于虛也。有虛才有靜,無虛則無靜。虛靜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之真諦,即在于此。


中國茶道的虛靜之美,極富我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規(guī)”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稱沉寂之美、靜寂之美,兩者有著本質(zhì)上的差異。這是因為,日本茶道文化屬于禪道文化,亦即佛門文化的性質(zhì)。故爾就日本茶道來說,他們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審美的過程中,其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需要表達佛門的教義并教規(guī)。這就正如日本禪師寂庵宗澤所說的那樣:茶意即禪意也,因此舍掉禪之外,就沒有茶意;不知道禪味的話,也就不知道茶味。這證明,日本茶道就其本質(zhì)來說,它只不過是一種禪道模式。他們奉行的茶道美學,則是禪味至上主義的禪道美學,始終至虔至誠地追求充滿禪道理念的枯寂之美。所以,就日本茶道來說,他們很難體悟中國茶道的虛靜之美。試想,若讓心界的全部空間充滿宗教的教義、教規(guī),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如此境況,怎能有感悟茶道的虛靜之美可言呢。當然,日本茶道的宗教信仰,本是無可厚非的。這里作出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茶道審美文化的比較,旨在說明因兩國國情的不同,因而彼此在茶道審美文化方面亦殊有差異。正視這一點,則更有利于彼此之間開展茶道文化交流,便于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關(guān)于中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虛靜之說,對于日常品茗審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細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獲得審美感悟。其實虛靜之說并不玄奧,只需明白一點,即靜乃始于虛也,在內(nèi)心世界的空間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時,在品茗審美之前,需把心靈空間的擠軋之物、堆壘之物,盡量排解開去,靜下神來,定下心來,開始走進品茗審美的境界,靜靜領(lǐng)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種種美感,以及賞鑒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擇器之美、擇水之美、擇侶之美、擇境之美。這一切,不正是屬于虛靜之美的境界么﹖


由此可知,歷代詩人兼茶人在從事詠茶的創(chuàng)作生活中,在茶道審美的感悟并吟詠中,自然皆離不開亦虛亦靜的精神氛圍與精神境界。尤其當心靈世界的靜氛形成之時,則更給茶道審美感悟并詠茶創(chuàng)作營造了最佳契機。禪有禪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審美與詠茶創(chuàng)作來說,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靈氣,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韻的美感,這一切皆跟所謂禪悟迥乎其異。需知,由茶悟而升華,即堪達于無窮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甚至達于像盧仝在《七碗茶詩》中所謳歌的那般如夢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靈,如御清風的詩性境界。這正是中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包括虛靜之美所達到的一種最高精神境界和藝術(shù)境界。


或問,這虛靜之“靜”,是不是意味著自始至終需“靜”得鴉雀無聲,需“靜”得肅穆莊嚴,如日本茶道那般地枯寂呢﹖當然不是這樣。中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虛靜之說,實質(zhì)上是指心靈世界的虛靜,至于外界環(huán)境的寧靜,兼顧即可。只要自我心靈不失虛靜,則茗敘也罷、說笑也罷、聽曲也罷、賞戲也罷,在啜茗中興之所至,或則朗吟,或則放歌,或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無不可。無怪蜀都一帶茶館,歷來盛行擺龍門陣,那就叫做靜中有鬧,鬧中有靜,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這可以說是虛靜之美的一種動態(tài)樣式,動態(tài)風貌罷。


文/網(wǎng)絡綜合

中國茶器具演變史

中國茶器具是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反映了我國飲茶文化的發(fā)展。

一、食酒茶器具的混用

中國在漢代以前沒有專門的飲茶器具,都是和飲食、飲酒器具混用。煮茶用煮飯的鍋,飲茶用喝水和喝酒的碗。

晉代盧琳《四王起事》中記載“待瓦盂承茶”,是說晉惠王飲茶仍用盂(吃飯的陶器)。更沒有茶具的記載,就像古代無“茶”字ー樣。

1、“茶具”一詞的出現(xiàn)

我國在漢代時飲茶開始流行,不但有了買茶的市場,也有了專門喝茶的“茶寮”。

因此,茶具開始出現(xiàn)。最早提到茶具的是漢代王褒的《僮約》,文中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p>

這時茶還沒有專門飲茶的茶具,但對飲茶的器具已比較講究了。要精選好的碗,要清洗干凈。

2、第一個專用的煮茶鼎

我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客來敬茶已經(jīng)成了禮儀,這時茶具開始從酒食用具中逐漸分離。晉代左思的《嬌女詩》就有“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鑠”的描寫。是說煮茶已有專用的鼎了。喝茶的碗也選用餅足、底部露胎的廣口碗。

3、第一個專用茶盞

釉陶的發(fā)展,推動了茶具的分離。兩晉南北朝就出現(xiàn)隨著帶托的青釉茶盞,盞與承托以釉相粘連,造型古樸,通體施青釉,成了專用的茶盞。這是我國飲茶專用茶具的第一次出現(xiàn)。

4、茶壺原型雞首湯瓶出現(xiàn)

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盛水,注水的湯瓶,它造型講宄,壺嘴是標準的拋物線形,出水口圓且細小,出水有力,落足準確。壺的一側(cè)有一雞頭,開始是裝飾,到東晉演變成空骨狀,水可以順其流入壺內(nèi)。

因有雞頭,所以叫雞首湯瓶。經(jīng)隋代改進,到唐初,越窯生產(chǎn)的雞首湯瓶已是非常精美,后來被執(zhí)瓶逐漸代替。

二、專用茶器具的發(fā)展

我國茶文化進入唐代步入興盛期,飲茶極為普遍,“不問道俗,投茶取飲”。

“茶道”誕生,陸羽寫成了 《茶經(jīng)》,從而帶動了茶具的發(fā)展。特別是當時我國陶瓷業(yè)的興起,更加推動了我國茶具的迅速發(fā)展。

陸羽《茶經(jīng)·四之器》中就寫了20多種飲茶的專用工具。

1987年在陜西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鎏金茶具,琉璃茶碗就是典型唐代宮廷專用茶具,非常豪華,考究。

但在民間大量存在的還是以陶瓷的碗,盞飲茶。碗和盞的區(qū)別是:碗大,盞小;碗可以吃飯喝酒,,盞只能用于喝茶。盞敞口淺腹,斜直壁玉璧形足,配有淺盤式茶托。

1、唐代的南青北白茶具

陶瓷更突顯茶的顏色,保持茶香,且不燙手,所以很快出現(xiàn)了陶瓷的專用茶具。唐代最著名有南北兩大名窯。南方有浙江余姚的越窯,專門生產(chǎn)青瓷茶具。

北方有河北邢臺的邢窯,專門生產(chǎn)白瓷茶具。唐代詩人皮日休曾賦詩曰:“邢人與越人,皆能制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p>

陸羽也在《茶經(jīng)》中說“越瓷似玉”“邢瓷類銀”“邢瓷如雪”“越瓷像冰”。白瓷茶盞較厚重,外口沒有凸起的卷唇。

青瓷茶盞“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在唐代,邢窯的白茶盞“天下無貴賤通用之”,越窯的青瓷有“陶成先貢吾君”的榮耀。南北瓷窯生產(chǎn)了大量的青瓷,白瓷茶具。

2、宋代的五大名窯

到了宋代,飲茶更為普及和講究。特別是斗茶成風,更是推動對飲茶器具的精益求精,名窯、名盞爭相出現(xiàn)。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五大名窯。

(1)汝窯。在河南寶豐。宋時寶豐屬汝州,所以稱汝窯,以生產(chǎn)青瓷為主,以釉色純而聞名天下。

(2)官窯。官辦的瓷窯,專門為皇宮貴族燒制瓷器。北宋時設在開封,南宋時設在杭州。到明代又增加了景窯(景德鎮(zhèn))。官窯主要生產(chǎn)青瓷,對青釉的色之美特別重視,工藝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

(3)鈞窯。在河南禹縣。宋時禹縣屬鈞州,故稱鈞窯。是北方青瓷一派發(fā)明了制瓷史上“窯變色釉技術(shù)”,釉色青里透紅,燦若云霞。如天青釉帶托茶盞、玫瑰斑茶碗都是絕世珍品。

(4)哥窯。在浙江龍泉。龍泉窯有章氏兩兄弟,都是以生產(chǎn)青瓷為主,在當時評選全國五大名窯時,哥哥的瓷窯被選中,故稱哥窯。哥窯以紋片著名,里外披釉,均勻光潔,晶瑩滋潤。

(5)定窯。在河北曲陽。宋時曲陽屬定州,故稱定窯,定窯以生廣白瓷為主,瓷質(zhì)堅密細膩,質(zhì)薄有光,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聞名,如黃釉木紋瓷茶杯。

3、點茶寶碗一一黑釉盞

唐代的“煮茶法”到了宋代已演變成“點茶法”,大興斗茶之風,茶色崇尚白色,從而推動了黑釉的發(fā)展,使黑釉異軍突起,大有取代青白釉之勢。宋代的貢茶中心在建陽,建窯自然就成了黑釉的佼佼者。

特別是黑釉兔毫盞,成了千金難求的斗茶寶碗,兔毫盞釉面紺黑如漆,盞底有放射狀條紋,紋理暢達,細如兔毫。

茶湯入盞后銀光閃亮,盞紋與茶紋交相輝映,水痕蕩漾,經(jīng)高手“點茶”,會浮現(xiàn)花鳥魚蟲“水丹青”,達到點茶的極高境界。宋代有一個和尚叫福全,是點茶高,他點的茶(分茶),盞里可幻化出山永畫。

他作詩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功夫?qū)W不成。欲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唐宋時期青瓷,白瓷,黑釉茶具是三大主體。其他金、銀、銅、錫、玉、石、竹、木等茶具雖有出現(xiàn),但并不流行,故不在此敘述。

4.茶壺的前身一一湯瓶

在宋代的“點茶”實踐中,對湯瓶進行了改進,成了小而輕的注水專用工具。湯瓶是唐初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代替笨重的煮茶“鼎”和“鍑”的茶具。到了宋代中期,點殺盛行,不用煮茶,只需煮水,所以湯瓶就成了注水的專用工具。

因此,要容量小、重量輕。有蓋,平底,瓶嘴細而長,高出瓶口。出口圓而細,以便點茶時注水合理控制。湯瓶為后來茶壺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致此,茶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從食用變?yōu)榱孙嬘?,而人們的飲茶方式也從煮茶發(fā)展到了點茶,對茶具和茶品質(zhì)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點茶法的出現(xiàn)更加表現(xiàn)了當時人不同于前人對物質(zhì)、文化享受和精神追求。甚至點茶法對周邊國家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日本的茶道影響頗深。

三、明代茶器具

明代是我國茶葉“創(chuàng)新采制”“開創(chuàng)千古飲茶之風”的改革年代。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下令廢團茶為散余,推動了散茶發(fā)展,名茶輩出,飲茶由點茶改為泡茶。泡茶程序簡化,飲茶工具減少。

1.由繁到簡,茶具減少

唐代較老的茶餅,只好用“煮茶法”。宋代龍團鳳餅很細,棄煮而用“點茶法”。

不論“煮茶法”,還是“點茶法”,都是程序復雜,茶具繁多。

明代散茶沖泡,就比較簡單了,撮一點茶放在杯(壺)中,沸水一沖就可以喝了,所以宋代泡茶也叫“撮茶法”。

這時飲茶只需燒水的壺、泡茶的杯(壺)就可以了。

由于是散茶,儲茶器具就顯得比較重要,所以這時的飲茶器具主要是三大件:燒水壺、泡茶杯(壺)、儲茶罐。

2.壺的興起

壺是在湯瓶的基礎上演變來的。壺,它比碗,盞更容易保溫保香,干凈衛(wèi)生,可以獨飲,也可以幾個人分飲。

所以很適合散茶沖泡。壺由大逐漸變小,《茶箋》中載:“壺以小為貴,每一客一壺,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p>

明代的茶壺主要是景德鎮(zhèn)的白瓷壺和后來的青花瓷壺及宜興的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的發(fā)展,除了它自身的特點外,還得益于明代散茶的出觀、泡茶方法的興起。

3.茶碗由黑變白

由子明代散茶絕大部分都是緑茶,茶泡在碗(盞)中,碧湯綠葉,在白色的映照下更是賞心悅目。黑色卻沒有這種效果。

因此,宋代獨領(lǐng)風騷的黑色茶盞,隨著"點茶”的消失,而逐漸退出茶具市場,兔毫盞也成了一種歷史文物。

由于泡茶的需要,白瓷越來越精,藝術(shù)價值越來越高,造型美觀,料精式雅,古稱“甜白”。

景德鎮(zhèn)的瓷窯成了全國白瓷中心,在明代一度封其為官窯。

景窯所生產(chǎn)的白瓷茶具有“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做工出神入化,成為藝術(shù)精品,把茶具推向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明代茶具除了棄黑從白以外,宜興的紫砂茶具也迅速興起。

它使眾多的飲茶者愛上了顏色古樸、紅潤、造型精美,泡茶“既不奪其茶香,又無熟湯之氣”的紫砂壺。

4.茶罐地位的上升由于明代是散茶,絕大多數(shù)是易變質(zhì)的綠茶。因此,茶葉的儲藏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各窯都制出了盛茶的“罌”,造型各異,雅致大方。如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茶罌和宜興的紫砂茶罌。

綜合明代茶具主要是白瓷壺、紫砂壺,碗(杯),罐三大茶具。

四,清代茶器具

清代茶器具基本沿用前朝的茶具,沒有根本的變化。

因為飲茶仍是明代的泡茶法,所以茶具的變,只是在原來的框架上更加細化、精確。但是,也出現(xiàn)了幾個亮點。

1.茶具制作工藝有了長足發(fā)展

清代的制壺藝術(shù),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陶瓷茶具的制作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色彩紛呈、爭奇斗艷。

景德鎮(zhèn)瓷茶具在釉色上取眾之長,盡人工之巧,花樣繁多,不斷翻新。除了生產(chǎn)五彩瓷外,還創(chuàng)新生產(chǎn)了琺瑯、粉彩兩種新釉。

至此,中國的瓷器茶具由青瓷白瓷、黑瓷到彩瓷,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

2.新茶具爭妍斗艷

清代的茶具另一個亮點是新材料、新茶具的不斷出現(xiàn),呈現(xiàn)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

如福建的脫胎漆茶具、錫制茶具,玉、水晶、瑪瑙茶具。四川的竹制茶具、海南的植物(如椰子)茶具等,相繼出現(xiàn),造型獨特,各具一派。

3.三才碗的興起

蓋碗雖然產(chǎn)生于唐代,但到清代康熙年間才驟然興盛,成了茶具的主體。

從宮廷到貴族,再到民間都興起了這種三件套的“三才碗”。

它寓意著儒家的天地人和的哲理,用它喝茶,有蓋利于保潔保溫,且內(nèi)壁漸斂利于茶葉沉積,且能凝氤氳,茶香久不能散。

碗敞口利于注水,內(nèi)壁漸斂利于茶沉積,托可防止茶水溢出,又避免端之燙手。

用它品茶,一手托碗,一手持蓋,先以蓋慢慢撥動漂浮在水面上的茶葉,使茶湯上下翻動,茶味濃淡均勻,再細品茶香。

展示出端莊沉穩(wěn)、從容不迫的風度。蓋碗不但可一人品飲,也可以代替茶壺,配以小型茶甌幾人品飲。

蓋碗多種多樣,但較為莊重的是黃釉盤龍蓋碗,多為宮廷使用。青花瓷蓋碗,多為文人雅士使用。

四、當代茶器具

茶具進入近代,五彩繽紛,多種多樣。這是因為我國茶葉發(fā)展到今天,有六大茶類上千個品種,不同的茶,要求有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適用茶具。我國地域廣大,56個民族,每個民族對茶的要求,對茶具的喜愛,都有所不同,因此茶具要有多樣性。歸納起來有古陶茶具,細瓷茶具、紫砂茶具、金屬茶具、玻璃茶具、漆器茶具、石玉茶具、竹木茶具八大類。但現(xiàn)在應用最多的還是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三大種類。

1.千姿百態(tài)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主要產(chǎn)自江蘇宜興。傳說是古代有一個異僧在宜興蜀山發(fā)現(xiàn)朱、紫、米黃顏色的陶土,這種陶土可以燒出多種顏色的器皿。燒出的器皿表面會發(fā)出若有若無的紫光并呈現(xiàn)出漂亮的立體的粒子感。所以人們稱它為“紫砂”。

紫砂茶具的出現(xiàn)推動了飲茶的藝術(shù)化,而茶藝又促進了各種紫砂茶具的出現(xiàn)。

紫砂茶具有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它氣孔多而細,氣密度高,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吐納特點。當遇熱時氣孔張開,將壺中貯有的茶香吐出。當壺冷時將茶香納入。同時紫砂壺不怕驟冷驟熱。泡茶不變味。隔夜茶不餿。

紫砂壺形、色多樣,美觀大方。表面裝飾高雅。紫砂壺千姿百態(tài),就形體而論主要分三類:一是幾何形,二是自然形,三是筋紋形。紫砂的各種顏色是在1000C~1250C的窯火里,制作者匠心獨運而燒出來的。不管是紫、褐、紅、黑、黃、青等幾十種顏色都是溫潤自然,永不褪色。紫砂茶具表面裝飾高雅,常與文人墨客的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shù)融為一體。

2.溫潤細膩的瓷器茶具

瓷器是中國最著名的發(fā)明之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總覽我國的瓷器茶具共分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I)溫潤如玉的青瓷茶具

青瓷起源于商,到唐代已經(jīng)成為我瓷釉的主流,它是以玻璃質(zhì)的透明淡綠色的青釉制成,瓷色純凈,青翠欲滴,既明澈如冰,有溫潤如玉。制出的茶具質(zhì)感輕薄,圓滑柔和,陸羽非黨推崇,他說"越瓷上”"越瓷如玉”“越瓷青,青則益茶”。唐代最著名的瓷窯就是浙江余姚的越窯,如越窯燒制的青瓷蓮花盞,是一代名盞。到宋代,五大瓷窯中的哥窯青瓷盞,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質(zhì)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馳名中外。明代主要是炒青綠茶,用青瓷茶盞泡茶,青中透綠,更能襯托出茶湯碧綠之美。所以青瓷茶具在明代達到極盛。

(2)細膩透明的白瓷茶具

白瓷起源于南北朝,那時的釉色并不純白,白中泛灰。到了唐代河北邢窯才燒制出優(yōu)質(zhì)白瓷。邢窯出的白瓷茶具質(zhì)地細膩透明,壁堅而薄,色澤純潔,器型穩(wěn)重,線條流暢。唐代是煮茶,湯色較重,用白瓷碗喝茶更能襯托出鮮艷的茶湯,所以唐代白瓷茶具非常盛行。到元代以后,景德鎮(zhèn)的白瓷茶具更是完美精致、純潔典雅,外部繪有名人書畫加以點綴,藝術(shù)性更濃,價值更高。

白瓷的出現(xiàn)打破了青瓷茶具一統(tǒng)天下的壟斷地位,也為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茶具的發(fā)展打下了深厚的工藝基礎。

(3)紺黑如漆的黑瓷茶盞

黑瓷起源于晚唐,鼎盛于宋。黑瓷茶具的興起得益于宋代的“點茶”,崇尚茶白,風行斗茶。宋代的飲茶方法是“點茶法”,要在盞中打擊出白沫,調(diào)制出“水丹青”。特別是宋徽宗皇帝趙佶寫了 《大觀茶論》,把斗茶之風推向了高湖,而黑茶盞有助于對茶白的襯托,益于“水丹青”的出現(xiàn)。所以建窯成了全國的名窯生產(chǎn)地,燒制了不少適合宋代斗茶的黑釉盞。如兔毫盞就是最好的斗茶寶碗。它釉面紺黑如漆,盞底有放射狀條紋,紋理通暢,細如兔毫。茶湯入盞,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點點光輝,非常適合斗茶。

(4)五彩繽紛的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起源于唐,興盛于明清。它是在白瓷茶具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我國瓷器發(fā)展到高峰的標志。它吸收了青瓷、白瓷所有的優(yōu)點,并增加了彩釉的燒制,從而使我國的書畫藝術(shù)與制瓷工藝進行了完美的結(jié)合。在彩瓷茶具中最負盛名的還是景德鎮(zhèn)瓷窯燒制的青花、玲瓏、粉彩、色釉四大類茶具。

景德鎮(zhèn)瓷器始于漢,興于唐宋。青瓷、白瓷揚名天下。元明時期,景德鎮(zhèn)成了全國燒瓷中心。在明代一度被命名為官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最為鼎盛,成了中外聞名的“瓷都”。

景德鎮(zhèn)的茶具在唐代有茶盞、執(zhí)壺;在宋代有斗笠碗、茶盞、執(zhí)壺;在元代有執(zhí)壺、茶碗、茶盅、茶盞;在明代有僧帽壺、壓手杯、扁壺等。清代除了前代的茶具外,又出現(xiàn)了提梁壺、把壺、扁方壺、茶杯等。景德鎮(zhèn)瓷茶具最大量的還是青花瓷茶具。最使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明如鏡”的青花瓷茶具。

3.晶瑩剔透的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古代叫琉璃茶具,最早所說的就是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琉璃茶碗。這說明中國的玻璃生產(chǎn)最早始于唐代,雖然造型簡單原始,透明度較低。但它是我國現(xiàn)代玻璃茶具的原型。古代的琉璃茶具,由于當時的科技水平低、生產(chǎn)落后、成本高、價值貴,所以大都是作為皇家供佛之用。宋代,獨特的高鉛琉璃面世,元代民間出現(xiàn)了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琉璃作坊,清代北京出現(xiàn)了琉璃廠,所做的琉璃制品價格昂貴,難以推廣到民間。

現(xiàn)代由于科學的發(fā)展,玻璃制作工藝的不斷提高,古之珍貴的琉璃成了物美價廉的玻璃,玻璃茶具也遍及尋常百姓家了。

玻璃茶具,是用含石英的砂石、石灰石、純堿等混合物、在高溫下熔化,成形,再經(jīng)冷卻后制成的。它外觀秀美、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非常適合泡茶,特別是綠茶。

現(xiàn)代玻璃制作工藝簡單且容易操作,所以玻璃茶具造型多變、裝飾多樣。顏色從無色到各種有色玻璃。種類有水晶玻璃、金屬玻璃、磨砂玻璃、乳濁玻璃等。

玻璃茶具更是無所不有,茶杯、茶盞、茶托、茶壺、茶海、茶匙、茶漏、茶盤等,幾乎所有的茶具都可以用玻璃做成。所以玻璃茶具成了當今最普遍、最大量、最受人歡迎的飲茶器具。

(來源:茶館網(wǎng))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