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找到約153條結果 (用時 0.013 秒)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的特點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是對茶葉風味特征進行描述的專門指征用語,對提高茶葉品質評價準確化程度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F(xiàn)有的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國家標準伴隨著中國制茶史的發(fā)展,凝聚了自唐朝以來茶書、民間語言的傳統(tǒng)智慧,經(jīng)過幾代專家的不斷修正與完善,是較為完整的茶葉感官術語庫。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的特點:

1、立足專家語言和民間慣用語建立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來源廣泛,評茶師、制茶者的專用語言,以及民間慣用語均可被收入其中。專家用語中,部分為審評專家在長期工作中總結歸納所得,部分來自于古代和茶葉感官評價有關的典籍,經(jīng)數(shù)代審評專家不斷的修訂、補充,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民間慣用語來源于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茶農自發(fā)創(chuàng)造的茶葉品質描述用語,如糙米色、魚子泡、泥鰍條、粽葉蒂、鱔魚皮色、象牙色、三節(jié)色、鐵板色等。在2017版國家標準中,民間慣用語呈增多趨勢。

2、具有中國傳統(tǒng)語言特色

茶葉作為中國的典型作物和飲品,其術語具有強烈的傳統(tǒng)語言特色。大量用語來自于傳統(tǒng)典籍和民間慣用語,文化屬性強,構詞具有美感?!恫杞?jīng)》、《品茶要錄》、《大觀茶論》、《茶錄》等都是茶葉感官術語的來源,《茶錄》以武夷茶為例,對茶之色提出評價標準:“茶色貴白…故有青、黃、紫、黑之異…黃白者…青白者,受水鮮明…”,其中各種顏色術語,如“白”、“青”、“黃”、“紫”、“黑”,描述湯色亮度的“鮮明”均被收入了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其次,術語構成遵循中國語法習慣,描述時大量使用程度副詞,在其他國家的語言中較難找到對應詞匯。

3、采用窮盡法匯總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T1448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采用窮盡法收錄術語,1993版、2008版和2017版中術語數(shù)量逐版增加。三版收入的術語數(shù)量分別是341個(含附錄39個),432個(含附錄36個)和441個(含附錄39個)。這些術語涵蓋了我國各個茶類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常用名詞及虛詞,基本做到了對傳統(tǒng)術語的完整收集。

4、對感官審評術語進行規(guī)范化整理與分類

依據(jù)茶類和審評內容,GB/T14487對茶葉感官術語進行了細分,對標準主體部分(不包括附錄)進行統(tǒng)計,1993版和2008版茶類劃分為通用類、綠茶及花茶類、黃茶類、黑茶類、烏龍茶類、白茶類和紅茶類,2017版將緊壓茶單獨劃分自成一類。

GB/T14487對各茶類術語根據(jù)干茶外形、干茶色澤、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進行了進一步整理。從術語數(shù)量上看,通用術語數(shù)量在三版修訂中逐次增加,1993版通用術語為90個,占術語總數(shù)的29.8%,2017版通用術語196個,占術語總數(shù)的48.8%。單獨茶類術語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說明有越來越多的單獨茶類術語被劃分為通用術語。

5、感官術語構詞組成多樣

術語學研究的對象屬于語言范疇。解決術語學問題的方法應該從語言學中去尋找。對于術語規(guī)范化而言,制定術語集進行科技名詞規(guī)范可從基元語素出發(fā)?;Z素是術語的最小概念單位,其構成的術語叫做單詞(字)型術語,不具有內部結構,基元語素擴展后構成語素組,最終形成組合術語,組合術語具有內部結構。

對于茶葉感官審評術語,英語背景下,其基元語素是單詞,例如sweet、bitter,而中文背景下,其基元語素往往是單一漢字,例如甜、苦。采用兩個以上基元語素組詞表示新的概念的術語被定義為詞組型術語,此時術語和組成的基元語素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鋒苗、身骨,這類詞多由民間慣用語演變而來,數(shù)量較少。一個理想的科技術語應當包含該學科具有的基元語素,使得術語的學科性語義表征更為具體,亦不會引起混淆。

對現(xiàn)有茶葉感官審評術語構詞組成進行分析,可以分成名詞、副詞、形容詞、動詞4種類型的基元語素,大多數(shù)術語都是這4種基元語素的組合排列。茶葉感官科學繁復紛雜的術語背后是基元語素組成組合術語的過程。

對茶葉感官術語構成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基元語素組成組合術語存在以下8種情況:

Ⅰ型(平行雙形型),兩個形容詞性基元語素組成不具有修飾關系的組合術語,如彎曲、圓實、粗大、鮮爽、甘醇、肥亮等,多見于干茶外形、香氣、滋味和葉底術語中;

Ⅱ型(修飾雙形型),兩個形容詞性基元語素組成具有修飾關系的組合術語,這個類型中第二個形容詞名詞化,第一個形容詞修飾第二個名詞化的形容詞,多見于干茶色澤和湯色中,如黃綠、綠黃、紅褐、褐紅等,主色調被輔助色調修飾,黃綠、綠黃、紅褐、褐紅的主色調分別是綠、黃、褐和紅,輔助色調分別是黃、綠、紅和褐,但在實際應用時區(qū)分這些漸變色難度較大;

Ⅲ型(形名型),一個或一個以上形容詞性基元語素和一個名詞性基元語素構成的組合術語,如黃頭、緊條、金毫、青張等,多見于干茶外形和葉底;

Ⅳ型(動名型),一個動詞性基元語素和一個名詞性基元語素構成的組合術語,如披毫、脫檔、盤花、透素、燒心、落面等;

Ⅴ型(詞組型),兩個以上基元語素組詞形成新的概念,和單個基元語素本身含義無關的術語,包括兩個以上漢字構成的名詞或兩個以上漢字構成的形容詞兩種類型,如鋒苗、身骨、鮮靈等,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使用;

Ⅵ型(參照物型),參照物名稱和屬性分類詞(形、色、香、氣、味、韻)構成的組合術語,如松煙香,板栗香、香蕉色、象牙色、桂圓湯味等;

Ⅶ型(多重組合術語型),名詞性基元語素或詞組型術語與形容詞性、動詞性基元語素或詞組型術語組成的組合術語,如餅面銀白、包心外露、紋理清晰、松緊適度、芽葉連枝、老嫩不勻等;

Ⅷ型(不規(guī)則型),其他不規(guī)則術語,通常較長,如餅面黃褐帶細毫尖、冷后渾等。

文章的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張穎彬,劉栩,魯成銀.中國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的形成與發(fā)展現(xiàn)狀.茶葉科學,2019.

來源:茶科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的特點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是對茶葉風味特征進行描述的專門指征用語,對提高茶葉品質評價準確化程度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F(xiàn)有的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國家標準伴隨著中國制茶史的發(fā)展,凝聚了自唐朝以來茶書、民間語言的傳統(tǒng)智慧,經(jīng)過幾代專家的不斷修正與完善,是較為完整的茶葉感官術語庫。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的特點:

1、立足專家語言和民間慣用語建立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來源廣泛,評茶師、制茶者的專用語言,以及民間慣用語均可被收入其中。專家用語中,部分為審評專家在長期工作中總結歸納所得,部分來自于古代和茶葉感官評價有關的典籍,經(jīng)數(shù)代審評專家不斷的修訂、補充,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民間慣用語來源于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茶農自發(fā)創(chuàng)造的茶葉品質描述用語,如糙米色、魚子泡、泥鰍條、粽葉蒂、鱔魚皮色、象牙色、三節(jié)色、鐵板色等。在2017版國家標準中,民間慣用語呈增多趨勢。

2、具有中國傳統(tǒng)語言特色

茶葉作為中國的典型作物和飲品,其術語具有強烈的傳統(tǒng)語言特色。大量用語來自于傳統(tǒng)典籍和民間慣用語,文化屬性強,構詞具有美感?!恫杞?jīng)》、《品茶要錄》、《大觀茶論》、《茶錄》等都是茶葉感官術語的來源,《茶錄》以武夷茶為例,對茶之色提出評價標準:“茶色貴白…故有青、黃、紫、黑之異…黃白者…青白者,受水鮮明…”,其中各種顏色術語,如“白”、“青”、“黃”、“紫”、“黑”,描述湯色亮度的“鮮明”均被收入了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其次,術語構成遵循中國語法習慣,描述時大量使用程度副詞,在其他國家的語言中較難找到對應詞匯。

3、采用窮盡法匯總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T 1448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采用窮盡法收錄術語,1993版、2008版和2017版中術語數(shù)量逐版增加。三版收入的術語數(shù)量分別是341個(含附錄39個),432個(含附錄36個)和441個(含附錄39個)。這些術語涵蓋了我國各個茶類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常用名詞及虛詞,基本做到了對傳統(tǒng)術語的完整收集。

4、對感官審評術語進行規(guī)范化整理與分類

依據(jù)茶類和審評內容,GB/T 14487對茶葉感官術語進行了細分,對標準主體部分(不包括附錄)進行統(tǒng)計,1993版和2008版茶類劃分為通用類、綠茶及花茶類、黃茶類、黑茶類、烏龍茶類、白茶類和紅茶類,2017版將緊壓茶單獨劃分自成一類。

GB/T 14487對各茶類術語根據(jù)干茶外形、干茶色澤、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進行了進一步整理。從術語數(shù)量上看,通用術語數(shù)量在三版修訂中逐次增加,1993版通用術語為90個,占術語總數(shù)的29.8%,2017版通用術語196個,占術語總數(shù)的48.8%。單獨茶類術語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說明有越來越多的單獨茶類術語被劃分為通用術語。

5、感官術語構詞組成多樣

術語學研究的對象屬于語言范疇。解決術語學問題的方法應該從語言學中去尋找。對于術語規(guī)范化而言,制定術語集進行科技名詞規(guī)范可從基元語素出發(fā)?;Z素是術語的最小概念單位,其構成的術語叫做單詞(字)型術語,不具有內部結構,基元語素擴展后構成語素組,最終形成組合術語,組合術語具有內部結構。

對于茶葉感官審評術語,英語背景下,其基元語素是單詞,例如sweet、bitter,而中文背景下,其基元語素往往是單一漢字,例如甜、苦。采用兩個以上基元語素組詞表示新的概念的術語被定義為詞組型術語,此時術語和組成的基元語素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鋒苗、身骨,這類詞多由民間慣用語演變而來,數(shù)量較少。一個理想的科技術語應當包含該學科具有的基元語素,使得術語的學科性語義表征更為具體,亦不會引起混淆。

對現(xiàn)有茶葉感官審評術語構詞組成進行分析,可以分成名詞、副詞、形容詞、動詞4種類型的基元語素,大多數(shù)術語都是這4種基元語素的組合排列。茶葉感官科學繁復紛雜的術語背后是基元語素組成組合術語的過程。

對茶葉感官術語構成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基元語素組成組合術語存在以下8種情況:

Ⅰ型(平行雙形型),兩個形容詞性基元語素組成不具有修飾關系的組合術語,如彎曲、圓實、粗大、鮮爽、甘醇、肥亮等,多見于干茶外形、香氣、滋味和葉底術語中;

Ⅱ型(修飾雙形型),兩個形容詞性基元語素組成具有修飾關系的組合術語,這個類型中第二個形容詞名詞化,第一個形容詞修飾第二個名詞化的形容詞,多見于干茶色澤和湯色中,如黃綠、綠黃、紅褐、褐紅等,主色調被輔助色調修飾,黃綠、綠黃、紅褐、褐紅的主色調分別是綠、黃、褐和紅,輔助色調分別是黃、綠、紅和褐,但在實際應用時區(qū)分這些漸變色難度較大;

Ⅲ型(形名型),一個或一個以上形容詞性基元語素和一個名詞性基元語素構成的組合術語,如黃頭、緊條、金毫、青張等,多見于干茶外形和葉底;

Ⅳ型(動名型),一個動詞性基元語素和一個名詞性基元語素構成的組合術語,如披毫、脫檔、盤花、透素、燒心、落面等;

Ⅴ型(詞組型),兩個以上基元語素組詞形成新的概念,和單個基元語素本身含義無關的術語,包括兩個以上漢字構成的名詞或兩個以上漢字構成的形容詞兩種類型,如鋒苗、身骨、鮮靈等,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使用;

Ⅵ型(參照物型),參照物名稱和屬性分類詞(形、色、香、氣、味、韻)構成的組合術語,如松煙香,板栗香、香蕉色、象牙色、桂圓湯味等;

Ⅶ型(多重組合術語型),名詞性基元語素或詞組型術語與形容詞性、動詞性基元語素或詞組型術語組成的組合術語,如餅面銀白、包心外露、紋理清晰、松緊適度、芽葉連枝、老嫩不勻等;

Ⅷ型(不規(guī)則型),其他不規(guī)則術語,通常較長,如餅面黃褐帶細毫尖、冷后渾等。

來源:茶科學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基元語素研究與風味輪構建

通過基元語素的提取、整理、分類和定義,設定組合術語的構詞規(guī)則,是完善感官術語的關鍵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基礎上共提煉出137個基元語素,包括外形、葉底48個,色澤17個,香氣46個,滋味13個,程度13個,并對這些基元語素進行了英文和日文釋義?;趯Z素術語構成及語義的分析,結合茶葉感官審評實際經(jīng)驗,繪制完成中國茶葉顏色輪、滋味輪、香氣輪及風味輪。

來源:茶科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49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