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葉揉捻英文

找到約8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黑茶的英文名是什么

茶界里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冷門知識,譬如:黑茶英文名不是Black tea,而Black tea 在英文里是紅茶的意思。

那么為什么黑茶英文名不是Black tea呢?接下來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漲漲知識吧!

黑茶英文名為Dark tea,得名由來與黑茶外形有關(guān)。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經(jīng)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葉呈黑色,因此被稱為Dark tea。

既然是因外形得名,為什么黑茶英文名要繞個彎,而不是簡單地直譯為Black tea呢?

這是因為外國人先接觸紅茶,Black tea的名字被取走了,只剩下Dark tea給黑茶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紅茶英文名竟然要搶走黑茶英文名,而不是直譯Red tea呢?

在中國紅茶在沖泡后茶湯呈深紅色,因而得名。

But,外國人對茶葉的關(guān)注點顯然跟我們不在同一個頻率,這點可在紅茶英文名上體現(xiàn)出來。

在外國人眼中,紅茶作為全發(fā)酵茶,經(jīng)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制成后,茶葉呈黑色,因此便簡單直接地將其稱為Black tea。

而英文里的Red tea指的是一種名為Rooilbos的植物,它生在南非,不算是茶葉,是一種紅色灌木叢,國內(nèi)將其稱為“博士茶”。

最后,我們黑茶(Dark tea)家族里兄弟姐妹的英文名也來認識一下吧~


普洱茶 Puer tea

安化黑茶 Anhua Dark tea

六堡茶 Liupao tea

茯茶 ?Fu tea

雅安藏茶 Yaan Tibetan tea

【2021年度知識】茶葉發(fā)酵,茶葉品種分類

  茶在中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眾的飲品,相信大部分對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過茶,但是要說對茶的了解,估計就剩少部分人了?,F(xiàn)在我們茶友網(wǎng)公眾號年度總結(jié)就來對茶葉做個全面的科普,詳細介紹茶葉的基礎(chǔ)知識,本次總結(jié)分為上、中、下三篇,看完這三篇大家對茶能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著筆者來學習吧!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中國的六大基礎(chǔ)茶類分別是: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還有其它茶類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加工六大茶類的國家,其中,白茶、黃茶、黑茶是中國獨有的工藝技術(shù)。即使有的國家能夠加工綠茶、青茶、紅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授過去的技術(shù)。

  現(xiàn)在比較通行的分類方法是將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基本茶類具體包括: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六大類。再加工茶則有:花茶、緊壓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等。

  一、認識茶葉發(fā)酵

  中國茶葉現(xiàn)在最權(quán)威的分類方法是按照發(fā)酵程度來劃分的,一般茶的分類都按制造茶葉時的發(fā)酵程度來分,約可分為三種:全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與不發(fā)酵茶。簡單來說,發(fā)酵度反映了在制作過程中新物質(zhì)產(chǎn)生的多少,發(fā)酵率越高,內(nèi)含物質(zhì)轉(zhuǎn)化得越多越徹底,發(fā)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狀態(tài)。茶葉按加工方式及發(fā)酵程度不同,大致分為不發(fā)酵茶類、部分(輕微、微、半)發(fā)酵茶類及全發(fā)酵茶類。

  茶葉發(fā)酵程度會有小幅度誤差,高低不是絕對,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紅茶95%發(fā)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黃茶20%發(fā)酵,為半發(fā)酵。黑茶80%發(fā)酵為后發(fā)酵,青茶60%~70%發(fā)酵為半發(fā)酵,鮮葉中一部分會因酵素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特出香氣和滋味沖泡后呈金黃色,琥珀色。白茶為5%~10%發(fā)酵為輕發(fā)酵。綠茶完全不發(fā)酵,茶樹鮮葉采摘后高溫殺青,然后經(jīng)過揉捻,干燥制成保持葉內(nèi)天然物質(zhì)成分,茶湯青翠碧綠。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二、茶葉品種分類

  綠茶

  綠茶(發(fā)酵度:0)——不發(fā)酵茶。綠茶,英文GreenTea,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綠茶是不發(fā)酵茶,顏色為綠,基本上跟剛剛采摘下來的鮮葉顏色保持一致。綠茶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jīng)發(fā)酵,經(jīng)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zhì),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綠化色澤和茶湯較多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diào),由此得名。有的綠茶葉片顏色呈墨綠色,很深,但在水中泡開以后,葉片就成了嫩綠色,無半點紅的地方。1.零發(fā)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湯清透,鮮爽;2.性寒,茶湯微苦,清火明目,清熱去燥;3.多酚提神醒腦,適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飲用,腸胃敏感不宜大量飲用。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綠茶品種代表:龍井茶、碧羅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顧渚紫筍、平水珠、西山茶、雁蕩毛峰、華頂云霧、涌溪火青、敬亭綠雪、峨眉峨蕊、都勻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葉青等。

  主要產(chǎn)地: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陜西、湖南、湖北、廣西、福建等是我國的綠茶主產(chǎn)省份。

  白茶

  白茶(發(fā)酵度:5%-10%)——微發(fā)酵茶。白茶,屬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不經(jīng)殺青或揉捻,只經(jīng)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zhì)特點。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為長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葉面是灰綠色的,葉背是黃褐色的。這些顏色的變化都是白茶經(jīng)過輕微發(fā)酵的痕跡。1.微發(fā)酵,茶湯呈象牙白,清鮮爽口;2.性寒,陳化后逐漸溫和,退熱祛暑;3.含有豐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飲用新茶,建議喝3年以上的白茶。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白茶種類大全:白茶因茶樹品種、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另外還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產(chǎn)地:白茶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柘榮、武漢新洲舊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竟に嚢ㄎ?、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yōu)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

  黃茶

  黃茶(發(fā)酵度:10%-20%)——微發(fā)酵茶。黃茶是中國特產(chǎn)。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遠安黃茶;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三峽庫區(qū)蓄水以后,秭歸山區(qū)常年霧氣籠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秭歸黃茶,也屬于黃小茶。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黃茶的發(fā)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悶黃”,就像煮青菜時蓋上鍋蓋,青菜很快就會捂黃了。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工藝技術(shù)是人工控制的,叫做“悶黃”,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1.低發(fā)酵,悶黃工藝形成黃湯黃葉;2.性涼,可提神醒腦、消食化滯;3.鮮葉中天然物質(zhì)保留多,對防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黃茶種類大全: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遠安黃茶、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平陽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等。

  主要產(chǎn)地:主要在湖南岳陽、湖北遠安縣、四川雅安、安徽霍山縣、浙江平陽、泰順、瑞安、廣東韶關(guān)、肇慶、湛江等。

  烏龍茶(青茶)

  青茶(發(fā)酵度:15%~70%)——半發(fā)酵茶。烏龍茶(OolongTea),屬于青茶、半發(fā)酵茶,其品種較多,是中國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jīng)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zhì)優(yōu)異的茶類。說起來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乾隆年間,一名叫蘇龍的將軍歸隱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將軍善于打獵,膚色黝黑,人們都叫他烏龍。一日,將軍在采摘完茶葉后,繼續(xù)打獵,茶葉在腰間的茶簍中,上下?lián)u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時,發(fā)現(xiàn)這個茶葉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沒有苦澀味。從此,這種茶葉開始流行起來,并且以將軍的名字給這種茶葉命名,稱作“烏龍茶”。1.半發(fā)酵,工藝極其繁復,人工依賴高,將茶葉滋味變幻演繹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也賦予了茶葉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涼,消食解膩,減肥消脂;3.忌空腹飲用,忌酒后飲茶。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烏龍茶茶品種代表:大紅袍、武夷巖茶(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黃金桂)、鐵觀音、東方美人、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主要產(chǎn)地: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chǎn)。

  紅茶

  紅茶(發(fā)酵度:70%-90%)——全發(fā)酵茶。紅茶是國際上銷量最大的茶類,屬于全發(fā)酵茶。紅茶屬全發(fā)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jīng)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日照紅茶、祁紅、昭平紅、霍紅、滇紅、越紅、泉城紅、蘇紅、川紅、英紅、東江楚云仙紅茶等,2013年湖南東江楚云仙紅茶喜獲“中茶杯”特等獎。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yīng),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產(chǎn)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1.全發(fā)酵,湯紅艷透亮,花果香,口感潤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溫和,不刺激,養(yǎng)胃護胃好幫手。

  紅茶品種代表: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紅茶、阿薩姆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銀駿眉、銅駿眉、百瑞香、錫蘭紅茶、日照紅茶、滇紅工夫、云南紅茶、泉城紅茶、川紅工夫、荔枝紅茶、滇紅工夫、坦洋工夫、寧紅工夫、粵紅工夫、越紅工夫、江蘇工夫等。

  主要產(chǎn)地:中國(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肯尼亞。

  黑茶

  黑茶(發(fā)酵度:隨時間會變化)——后發(fā)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于六大茶類之一,屬后發(fā)酵茶,傳統(tǒng)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發(fā)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類都是僅依靠自身的物質(zhì)發(fā)酵,而黑茶的發(fā)酵還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發(fā)酵非常的徹底。1.后發(fā)酵,隨時間會成長,越陳越香;2.湯色紅褐,湯質(zhì)醇厚爽滑,陳香;3.消食減脂,保護心血管,潤滑腸道。

  黑茶品種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邊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廣西六堡茶及陜西黑茶(茯茶)。

  主要產(chǎn)地:主產(chǎn)區(qū)為廣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陜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識:除了基礎(chǔ)六大茶類,花茶、緊壓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中的比較常見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將植物的花或葉或其果實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篩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ú栌挚杉毞譃榛ú莶韬突ü?。

  花茶產(chǎn)于福建、江蘇、浙江、廣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謂再加工茶類,顧名思義,就是在六大基本茶類的基礎(chǔ)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葉。我國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緊壓茶為主。以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jīng)再加工而成的產(chǎn)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緊壓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綠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綠茶,抹茶也可歸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國魏晉時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葉,用蒸汽殺青后,做成餅茶(即團茶)保存。等到食用時,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進茶碗并沖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攪動碗中茶水,使其產(chǎn)生沫浡,即可飲用。抹茶原本產(chǎn)生于中國,后來興盛于日本。多年來,受季節(jié)、地域的限制,茶葉市場始終無法發(fā)展壯大。中國茶葉市場的消費也一直處于疲軟狀態(tài),外部大環(huán)境導致成本上升、競爭加大;內(nèi)部的一些負面事件,也影響了市場的消費信心

  茶葉分類的方法還有很多種,有的按采茶季節(jié)分類,將茶葉分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產(chǎn)地分類,例如“祁紅”,即祁門紅茶,是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縣的紅茶,“滇紅”即是產(chǎn)于云南省的紅茶,“婺綠”是產(chǎn)于江西省婺源縣的綠茶;有的按銷路分類,將茶葉分為內(nèi)銷茶、外銷茶、邊銷茶和僑銷茶等。

  上述各種分類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據(jù)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它們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產(chǎn)生混淆。比如說,按銷路分為外銷茶和內(nèi)銷茶,但有的茶葉既可外銷又可內(nèi)銷就不太好歸類,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內(nèi)、外銷的概念也在發(fā)生變化。

  現(xiàn)在多數(shù)茶界學者和茶葉工作者贊成以下觀點:茶葉的分類主要依據(jù)茶葉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葉主要成分的變化、茶葉的品質(zhì)特征等因素,同時參考生產(chǎn)、貿(mào)易、消費方面的習慣。按此原則,可以將中國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總共十大類。

  文丨茶小弘

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印度試制假茶揭秘

作者簡介:

李方順

資深翻譯,貴州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翻譯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茶文化”刊物特約撰稿學者。


從1848年秋開始,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福瓊將大批偵盜的中國茶種和茶苗運到了印度。1851年3月15日,福瓊,連同他帶走的6名中國制茶師傅和2名制作茶箱的師傅,乘 Lady Mary Wood(瑪麗伍德夫人)號蒸汽船抵達印度加爾各答港,隨船運達的還有其偵盜的最后一批12838株茶樹苗,隨后轉(zhuǎn)運到離喜馬拉雅山麓大約30英里的印度莎哈蘭普爾(Saharunpore),于4月19日移交給了英國管轄下的印度西北邦植物園及茶葉種植園的主管Dr. Jameson(詹姆森博士)。至此,福瓊完成了他偵盜中國茶種茶苗的間諜使命。


然而此時,印度還沒有開始制茶,要知道,茶苗和茶籽育載后,至少也需要3至4年后才能采收制茶。此時茶樹苗剛運到印度,一群英屬印度殖民地官員,即英國東印度公司(EIC)的一大幫英國人,包括加爾各答植物園的主管法爾康內(nèi)博士(Dr. Falconer)、貝森內(nèi)(Bethune)等人就等不及了,急于想知道茶葉到底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因此,要福瓊告訴中國制茶師,希望能親眼看到茶葉的制作過程。于是,福瓊吩咐中國的制茶師將帶到印度的制茶器具打開包裹拿出來準備好,同時很快砌好了一個小小的爐灶,并架好鐵鍋,一切照中國制茶的流程準備妥當。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到哪里去弄茶樹葉呢?


“沒有茶葉我們拿什么制茶呢?”中國制茶師非常吃驚地問道。福瓊解釋說,他們只是希望看看茶葉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過程,加工出來的東西就是看看而已,并不想拿來喝。所以,福瓊要大家去加爾各答的植物園里找找看是否有可以替代茶樹葉的樹葉子。


很快,大家找到了一種類似茶樹葉的東西:印度卡蘭賈樹(Pongamia glabra)樹葉。印度卡蘭賈樹屬豆科屬常綠喬木,植物名稱為【水黃皮茯苓】,常綠喬木。在印度,早在數(shù)百年前,人們就使用卡蘭賈的樹皮、花、根、種子和種子油來治療多種疾病,可治療皮疹、濕疹、皰疹、牛皮癬、皮膚潰瘍,促進傷口愈合,可以凈化血液,治療婦科疾病等。


這種樹葉看起來非常適合做茶葉。于是,福瓊指派當?shù)厝巳ブ参飯@里采摘了大量的卡蘭賈樹葉,用來試制茶葉。把這種樹葉用鐵鍋加熱幾分鐘后,取出來進行揉搓,然后攤?cè)鲈谥癖P上將水分曬干,然后再放到鐵鍋里進行炒制,反復翻炒和揉捻,直到卷曲成形為止。大約經(jīng)過一個半小時,完成了干制加工,使成色得以固定下來,不會變成黑色。此時的這種樹葉看起來呈淡綠色,按照福瓊的安排,接下來還要使這些加工出來貌似茶葉的東西的顏色變得亮麗一些。


福瓊說要使加工出來的所謂的“茶葉”顏色變得更加亮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福瓊當時得意地寫道:

The most particular part of the operation has now been finished, and the tea may be put aside until a larger quantity has been mad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ocess consists in winnowing and passing the tea through sieves of different siz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ust and other impurities, and to divide the tea into the different kinds known as twankay, hyson skin, hyson, young hyson, gunpowder.

(茶葉加工最為關(guān)鍵的大部分工序現(xiàn)已完成,這些加工出來的茶葉可放置一邊,等到大批量加工出來為止。接下來的工序包括分揀和過篩,制成不同形狀,去掉灰塵和雜質(zhì),制成屯溪茶(twankay)、熙春茶(hyson)、熙春皮茶(hyson skin)、雨前熙春茶(young hyson)和珠茶(gunpowder)。)


要知道,屯溪茶、熙春茶、熙春皮茶、雨前熙春茶和珠茶是不各相同的,無論是外形,還是顏色,都有很大差異。因此,采用印度卡蘭賈樹葉能夠制成如此多的令人真假難辨的“茶葉”,如果不染色處理,是不可能的。


對于茶葉染色,福瓊早在他1848年在徽州偵盜茶葉時,就已經(jīng)觀察到制茶染色的操作細節(jié),同時趁制茶師不注意的時候,悄然地將他看到的染色原料偷竊到手,神不知鬼不覺地順手包好,塞進了他身著的清代長袍寬松的袖子里,之后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記錄。他說染色的材料為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和熟石膏(gypsum),并且說在廣州也觀察到當?shù)厝擞媒S根來進行茶葉染色處理。因此,對于茶葉染色,福瓊絕對了然于胸。


“在進行茶葉烘烤的最后一道工序時,將這樣的淡藍色粉狀物添加到茶葉上去。在將茶葉從鐵鍋里取出來之前,大概還剩5分鐘的時候——通常點一根線香來計時,負責制茶的人用一把小瓷勺,往每個鐵鍋里的茶葉上撒一些這樣的粉末,然后用雙手快速翻炒,讓茶葉的染色看起來更混勻。”福瓊寫道。


如果不是看到福瓊的英文游記的真實記載,誰會想到在印度制茶的歷史上,原來有這樣一個試制假茶的插曲。不過,這只是個插曲而已,并沒有在印度后來的制茶中真正上演。福瓊導演的這場把戲,在滿足當時英屬印度殖民地的英國官員們的迫切希望的同時,從一個側(cè)面也證實,印度直到1851年時,是不出產(chǎn)茶葉的,不然那幫英國人怎么會迫不急待地要看茶葉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


采用印度卡蘭賈樹樹葉來試制假茶,這算是福瓊的一大創(chuàng)舉。這背后,當然也有福瓊另外一番苦心,就是試圖在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官員們面前,以此來證明他作為植物學家的專業(yè)精神,或者說,其作為商業(yè)間諜的敬業(yè)精神。因為在福瓊潛入中國偵盜茶葉之前的數(shù)百年間,歐美人并不知道綠茶和紅茶是如何生產(chǎn)出來的,他們認為紅茶是紅茶樹的樹葉加工的,綠茶是用綠茶樹的樹葉加工而成的。直到福瓊于1843年到1846年間潛入中國弄清楚紅茶和綠茶是采用相同茶樹的樹葉加工出來的,只是工藝不同時,英國和歐洲也沒有人愿意相信他。


同時,福瓊還利用試制假茶來證明他是多么的精明,他偵盜了中國最好的茶樹種,可以在印度生產(chǎn)世界上最好的茶葉。請看福瓊的記載:

For these reasons I am of opinion that the plants of Hwuy-chow and Woo-e are the same species, and that the slight differences observed are the results of reproduction and difference of climate. With regard to the Canton plant — that called Thea bohea by botanists — different as it appears to be, both in constitution and habit, it too may have originally sprung from one and the same species.

……

For this reason seeds and plants ought always to be procured from these districts for trans-mission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it is desirable to grow tea.

(……我認為徽州和武夷山的茶樹應(yīng)屬于相同種類,只是因為繁衍的氣候風土不同,所以他們有細微的差異。至于植物學家們宣稱的廣東的紅茶茶樹,雖然外觀特性和生長習性等與綠茶樹有所不同,但也屬同一種茶樹繁衍而來……所以,如果希望在世界上別的什么地方種茶,應(yīng)該從福建和徽州地區(qū)采集茶樹種。)


如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福瓊要把在印度試制假茶的秘密自己抖露出來了。福瓊自己也這樣寫道:

But I must relate an occurrence that took place on my arrival at Calcutta, which is more curious than the making of black and green teas from one variety or species of the tea-plant.

(我必須要把我抵達加爾各答時所做的一件事講出來,因為這件事要比采用同一種茶樹的樹葉制出紅茶和綠茶來得更加令人感到稀奇!)


此外,福瓊在印度試制假茶,還牽扯出另外一宗謎案,即自從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案被披露以來,很多人想知道,福瓊當年從中國帶到印度去的6名制茶師到底是哪里的人?


從試制的假茶全部為徽州一帶產(chǎn)的綠茶名稱來看,完全可以斷定,1851年被福瓊帶去印度的中國制茶師是徽州一帶的人。


時至今日,雖然福瓊在印度最早試制的是綠茶,采用的是綠茶工藝,帶去印度的也是中國最好的綠茶產(chǎn)區(qū)的綠茶制茶師傅,然而,170年來,英國主導印度生產(chǎn)的是Orthodox Black Tea(傳統(tǒng)紅茶)和CTC(紅碎茶),而非綠茶,同時歐洲,尤其是英國全部改喝紅茶,直到今天依然是以喝紅茶為主。


關(guān)于英國人在印度主導生產(chǎn)的Orthodox Black Tea,印度大吉嶺制茶師傅是這樣解釋的:Orthodox means old and traditional way of making tea like withering, rolling, fermenting and again drying.


也就是說,馳名世界的印度大吉嶺高香紅茶是采用古老而傳統(tǒng)的制茶方法,包括萎凋、揉捻、發(fā)酵和烘干等工藝制成的茶。


但這顯然與古老而傳統(tǒng)的武夷紅茶制茶工藝不同,因為那時中國茶業(yè)還沒有揉捻機(茶葉揉捻機是印度人William Jackson于1872年發(fā)明的),也沒有茶葉烘干機(1874年,印度人 Edward Money 發(fā)明了茶葉烘干機),英國主導生產(chǎn)的印度Orthodox Black Tea與中國歷史悠久的當時流行全球的福建武夷紅茶、功夫紅茶和小種紅茶有區(qū)別,也不同于1876年中國創(chuàng)制的祁門紅茶,而是英國人參照當時風靡全球的徽州熙春茶、屯溪茶等綠茶與武夷山紅茶制作工藝,采用工業(yè)化加上科學研究創(chuàng)制的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這確實是值得中國茶業(yè)應(yīng)該認真探究的一大制茶課題!


至于CTC紅碎茶,則完全是英國人研制和生產(chǎn)的機械化茶葉。


至今左右英國人和歐洲大部分人飲茶習慣的,無論是Orthodox Black Tea(傳統(tǒng)紅茶),還是CTC機制紅茶,都是中國茶之基因演繹而成的另一個版本。


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福瓊偵盜的中國茶種繁衍的印度大吉嶺歡樂谷茶園,已擁有160多年的歷史。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8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