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葉生蟲子嗎

找到約34條結果 (用時 0.139 秒)

茶葉有蟲子還能喝嗎

老茶放久了是會長蟲子的,不少老茶上面會有很多蟲眼,這不禁讓茶友擔心,這茶的質(zhì)量還有保證嗎?這被蟲子咬過的茶還能喝嗎?茶葉有蟲子還能喝嗎?

茶蟲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白色小蟲,另一種則是灰黑色的小蟲。但白色小蟲并不是吃茶葉的茶蟲,而是吃包裝棉紙的“紙蟲”,灰黑色的蟲子才是真正的“茶蟲”,這種茶蟲只吃茶葉,但很少人見過真正的茶蟲。


那被蟲子咬過的茶還能喝嗎?市面上看到普洱茶棉紙上出現(xiàn)的各種小洞,業(yè)界稱之為蟲眼,這些蟲眼正是紙蟲咬出來的,不過紙蟲之喜歡吃紙,不影響茶葉的質(zhì)量,只需要用毛刷把茶葉掃干凈即可。不過市面上賣茶,茶葉的長相還是很重要的,茶商要警惕紙蟲把包裝紙吃光了。

灰黑色的茶蟲其實生命周期是很短的,大多數(shù)是死在了茶里面,時間久了就跟茶混在了一起,但據(jù)老茶人來說,茶蟲可以提升茶葉的品質(zhì),被茶蟲咬過的普洱茶比那些陳放50年的生普更好喝,也更漂亮,市場上有種龍珠茶,也叫蟲屎茶,是蟲子吃茶后拉出的便便加工制成的,營養(yǎng)價值高于普通的茶類。但是真正的茶蟲是難得的,它是在正常陳化條件下產(chǎn)生的,更多時候茶中的蟲子是環(huán)境受潮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這并不是真正的茶蟲,要注意鑒別。

梁河走筆Ⅲ:次訪青龍山古茶園紀聞

漫長的奔波之后,終于來到了青龍山古茶園。

與這一路始終相伴的雨林高樹不同。青龍山古茶園,也有很多參天大樹雜居,但絕非密林,樹與樹之間保持著較遠的距離,像是有人刻意將茶林之間的其它小樹清洗過一般,有序而自然。

野生古茶樹自由生長于山路的上下兩側,獨立挺拔,高貴不羈,各自極目遠矚,“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面對一株比一株更加盛大的古茶樹,同行者們滿面歡欣,贊嘆不止。所有人都被古樹茶的魅力所震撼,仿佛凡胎肉體撞見耶穌基督,傾慕、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尋路前行百步,有多頃規(guī)規(guī)矩矩的臺地茶(以大葉種為主)與古樹茶相間生長。

我隨即詢問好友朱有松這里的古樹茶比起易武的古樹茶生態(tài)如何?他笑了笑,說:“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不大可比,各有千秋?!?/p>

和我之前前往易武茶山所見到古樹茶不一樣的是,在青龍山古樹茶生長的地帶,生有很多草果。草果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非??量?,這一點無疑為青龍山古茶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了注腳。

青龍山古樹茶因其歷史、工藝、區(qū)位等原因,尚未完全被經(jīng)濟風潮所包圍,茶界詳知者不多,甚至可以說還是一片尚待開發(fā)的凈土。所以在青龍山,我們暫時還看不到如麻黑那樣生活在“獄中的茶王樹”和一些人為禁錮的肉身??上部少R。

這里的古樹茶是可以親近的。它們枝繁葉茂,爛漫光合,自由呼吸,我行我素,試與天公比高,一年四季,沒有產(chǎn)生多少商業(yè)價值。因此,古樹茶的采摘一般都是根據(jù)茶商的預定情況來進行。

青龍山古樹茶葉片肥大而有光澤,葉脈紋絡清晰。大多都已開花、結果,寥寥望去,不少葉片有被昆蟲啃咬的痕跡。小寨子村羅支書告訴我,青龍山的茶,無論古樹茶還是小樹茶、臺地茶,都不打農(nóng)藥,自然生長,所以會有許多葉片殘缺的情況。我相信羅支書的說法,在茶葉不值錢的境況中,他對古樹茶的愛護和敬畏透露了他的真誠??上攵?,這樣原生態(tài)的茶葉,連蟲子吃了都沒問題,人吃了能有事嗎?

中午十二點左右,我們來到羅支書家的茶園。

茶園中央較平處有一座簡陋的木樓閣,一樓立著幾根木柱,四面用竹柵圍著,泥地板上擺著幾條長凳子,凳子上搭著一些木板,木板上零星放著簸箕,內(nèi)盛幾小堆剛剛采摘好的鮮葉嫩芽;簸箕盛不下的直接倒在墊有白色紙張的木板上。一樓里外,散擺著十來只水冬瓜木鍛成的木樁凳子,來者各自找位坐下歇息,談論先前茶園見聞。

左側有五級木樓梯通往二樓。樓閣四周以木板隔嚴,分成兩三間,不知用途,看上去不像是住宅用房,簡陋、自然而美好。莊房以左,是一個炒茶的鍋灶,灶臺有前后兩面,分別支著一口鍋,炒茶時,兩面可以同時開工。鍋灶的右側,位于莊房左背后的地方,茶農(nóng)用水泥砌了一個圓狀小水塘,再用竹竿插入茶田矮梯以內(nèi),不知從何處引來的一股清泉,整日有潺潺流水灌入塘中,溢則沿屋后的小陰溝溜走。再往右是一間可以生火燒水的小灶房,樓閣四面,皆有茶林,古茶樹和臺地茶相間而生,當然還有一些稀稀疏疏的其它林木庇護。空地之處,騾馬安然食草,尤其和諧。

這是采茶季節(jié)才用的莊房,儼然沒有日常生活的功用,卻處處充滿生活的跡象。

我們抵達時,有好幾位農(nóng)婦頭戴斗笠,身挎背簍采茶,景象美好而和諧。朋友們似乎忘記疲憊,起身四處尋訪古茶樹,拍照、觀察、欣賞、膜拜。我亦四處留神,所見萬物皆有感觸。

座談之間,我與同行的朋友們辯談了青龍山古茶園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發(fā)展問題,以及古茶園的交通、建設、制茶工藝諸問題,列座發(fā)言集成,大多經(jīng)過相對成熟的構思,有一定的可行性,只待逐步實施。

這時,梁河縣回龍茶協(xié)會會長周德時先生將自己攜帶山上的“青龍山”古樹普洱茶作品拿出來展示,隨即囑羅支書的女兒燒上一壺開水,索性掰上一大塊放在干凈的大盆中沖洗泡成之后,用紙杯分給大伙兒同飲。簡陋粗獷,但仍有青龍山古樹茶獨有的韻味。美中不足,就在于制作工藝欠佳,因此品飲起來時像生茶,又如綠茶,但不能說不好。就像坐中有人講的:“青龍山的泉水,泡青龍山的茶。”甘孜余長,體驗良好。

飲罷兩杯后,我提議喝一喝好料配好工藝制成的老班章。遂取了約50g隨身攜帶的2005年的老班章茶,直接放入另一只煮水壺中沖洗烹煮,分予眾人飲之。品喝完畢,無不贊嘆。

對比之下,大致都以為,青龍山普洱茶作品主要輸在制茶工藝上?,F(xiàn)已具備好的古樹茶原料,但由于制茶歷史不長,經(jīng)驗及工藝都不夠成熟。這里的千年以及三五百年的古樹茶大多以制作紅茶為主,急需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和更好的制茶工藝制作。

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請易武古六大茶山炒茶專家朱有松和西雙版納青年制茶人彭乾二位師傅來此教授普洱茶傳統(tǒng)炒制工藝。

此前我就已經(jīng)通知羅支書,按一芽三葉古樹茶的采摘標準采好一些鮮葉,好用來示范炒制。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羅支書表示無法采摘古樹茶秋芽,只能采備十多年的小樹茶代替。

更糟糕的是,上山前,我們沒有帶炒茶需要的白手套。因此,未能及時進行示范。

然而,朱有松先生有些迫不及待,徒手先炒了起來,所有同行者和茶農(nóng)皆蜂擁觀摩,調(diào)侃朱先生要以此練就鐵砂掌。老朱則是邊炒邊耐心向茶農(nóng)和旁人講授各種炒制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整個過程嫻熟流暢,技藝精湛。

待炒畢后,他囑人用簸箕將茶葉盛好,均勻散開,置于木板,過了一會兒,再進行揉制,撒曬。整個過程井井有條,無論在火候、時間、步驟、手法等方面,都面面俱到,深入細節(jié),言之有據(jù)。

大約正午兩點左右,梁河縣長龔翠蓮女士一行來到現(xiàn)場,帶來了炒茶所需的手套。

問候致意之后,我們坐下歇息,邊品茶邊聊青龍山古樹茶園的未來發(fā)展,以及山上茶農(nóng)的搬遷事宜等問題。聽完龔縣長的一些想法后,我給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表明我兩上青龍山的初心構想,比如在對交通的改善、對茶園的規(guī)劃建設等問題上的看法。并告之自己愿意為此盡一份綿薄之力。

將近三點,才吃午飯,我們在茶山上羅支書安排的另一處狹小的閑屋處吃,場地簡陋樸拙,簡單地打上水泥地板,趣味橫生。屋子旁邊有妥善的山泉水池,群鵝、雞群和狗在此怡然自若。羅支書一家在這里燒火造飯,午飯時加上前去羅支書家?guī)兔Σ刹璧牟柁r(nóng),將近三十人,我們分兩桌擁擠在這塊不到10平米的屋檐下邊談邊吃,地方雖簡小,但伙食可口,有燉的土雞肉、酸菜、小炒肉、絲瓜等七八味,生態(tài)美味。

飯后回到小樓閣,開始傳授炒制工藝。這次由朱有松、彭乾兩位師傅,分鍋灶兩面同時開工炒制。炒制過程中,二人第一鍋的炒制以給茶農(nóng)示范為主,第二鍋則由兩位師傅分別指導羅支書和阿昌族一位炒茶老師傅炒制,同時講授其中如鍋灶安置、技巧、火候、搓揉、曬青等諸環(huán)節(jié)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整個過程精益求精,環(huán)環(huán)相扣。

我也親自體驗了殺青。親歷親為,深有感觸和啟發(fā)。

晌午漸深,蟬鳴鳥唱。一切在和諧的氛圍中結束。好像剛來,又要離開了。

回去的路一直下坡,半天日曬過后,路面干燥起來,比來時好走了,走起來就很快,僅半小時多的,我們便回到了山腳下。

回想起來,溫暖如斯,美好如斯。

維特根斯坦說: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p>

當夜,回到芒市,已經(jīng)十一點鐘。盡管只是匆匆一探,但我始終相信,這會是偉大的一天。

子曰:“仁者,愛人。”身為茶人,自有茶人之為責任,確不可不相信自己的信念,以茶為道,仁愛、博愛,愛大地,愛萬物,愛人生,愛自己,泛愛眾,原本就是難能可貴的一種茶道。

梁河走筆系列(點擊閱讀

《梁河走筆 I:探訪青龍山古茶園》

《梁河走筆Ⅱ:次訪青龍山古茶園之路》

你家的茶葉長“茶蟲”嗎?冬季存放普洱茶 “四防”要訣

一、什么是“茶蟲”?有“茶蟲”是好是壞? 近來有不少茶友問,說茶餅上有一些小蟲子,這茶還能喝嗎? 也有一些客人在買茶葉時問,這茶這么多“蟲眼”,還能喝不? 首先,關于“茶蟲”,我們應該要分為2種,一種是大家經(jīng)常看到的白色小蟲,另一種是灰黑色的小蟲。實際上我們看到較多的是白色小蟲,這種小蟲并不是吃茶葉的“茶蟲”,它們只是喜歡吃包裝棉紙的“紙蟲”,而另一種灰黑色的蟲子才是真正的“茶蟲”,據(jù)了解這種“茶蟲”只吃茶葉??上г谑袌錾弦娺^這種蟲子的人寥寥無幾。

近來有不少茶友問,說茶餅上有一些小蟲子,這茶還能喝嗎?

也有一些客人在買茶葉時問,這茶這么多“蟲眼”,還能喝不?

首先,關于“茶蟲”,我們應該要分為2種,一種是大家經(jīng)??吹降陌咨∠x,另一種是灰黑色的小蟲。實際上我們看到較多的是白色小蟲,這種小蟲并不是吃茶葉的“茶蟲”,它們只是喜歡吃包裝棉紙的“紙蟲”,而另一種灰黑色的蟲子才是真正的“茶蟲”,據(jù)了解這種“茶蟲”只吃茶葉。可惜在市場上見過這種蟲子的人寥寥無幾。

【紙蟲】

白色小蟲,市場上的人都管他叫“紙蟲”,至于“紙蟲”是昆蟲科上的哪個品種,作為一個外行人實在難以鑒定。在市場上,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普洱茶的棉紙出現(xiàn)各種小洞,這些小洞行內(nèi)人管他叫“蟲眼”,這些“蟲眼”正是紙蟲所為,幸好這種小蟲只愛吃棉紙,所以對普洱茶的品質(zhì)也沒多大的影響。

話是這么說,但總要處理它們,要想對付這些“紙蟲”,很簡單,大家先用毛刷把茶葉掃干凈,然后把茶放于通風透氣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然而對于網(wǎng)上較為極端的“暴曬法”和“冷凍法”,個人表示不太認同,因為茶葉經(jīng)過暴曬或者冷凍后極有可能影響其品質(zhì)。

【茶蟲】

茶蟲的特征:以前出現(xiàn)的那種小茶蟲是白色的,跑得挺快的,有點像蛐蛐,很小個,蚊子大小。還有黑色的小茶蟲,也是個子很小,那是原來白色茶蟲的后期了。

真正的“茶蟲”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長,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葉混為一體。據(jù)一些老茶人所說,“茶蟲”是極為有益的,在一些品質(zhì)好的普洱茶成品里會出現(xiàn),它們專門吃茶,而且愛吃好茶,死后即會成為茶的一部分。

據(jù)說這種茶泡出的湯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陳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說起“茶蟲”,不得不說的是“龍珠茶”(也稱蟲屎茶),這種茶是指“茶蟲”吃了茶葉后拉出的便便經(jīng)過特別加工而制成的,蟲茶的營養(yǎng)價值高于普通茶葉。

茶蟲一般生命周期不長,不需要其他的加工工序,死在茶里面久了就會和茶混為一體了。

(溫馨提示:“茶蟲”是出現(xiàn)在正常倉儲和正常陳化環(huán)境下的,切勿和存放于受潮環(huán)境下的普洱茶所招惹的蟲子相提并論哦!)

不管怎么說,茶葉上有蟲子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對于茶葉的存放和倉儲必須認真小心,同時亦要定時檢查,避免蟲子滋生,當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現(xiàn)了真正的“茶蟲”,那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二、冬季存放普洱“四防”要訣

不同種類的茶葉,在不同的季節(jié)有所差別,也有不同的存放方法,尤其是春、夏、冬三個季節(jié)對茶葉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為了能在冬季更好的存儲茶葉,大家可以提早掌握存茶知識,以便更好的應對冬季存茶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冬季存茶時要做到“四防”

一、防濕氣

茶葉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濕氣,加快變質(zhì)。所以在冬天應該適時的開窗通風透氣,排濕氣,平衡內(nèi)部環(huán)境。

二、防低溫

有人會說,普洱茶只有防高溫的,哪有防低溫的?不錯,防高溫不僅僅是普洱茶一個習慣性的做法和常態(tài),同時也是其它茶類比較適用的管理辦法,因為高溫會加速茶葉中的葉綠素降解,只有做好防高溫,才能使內(nèi)含物質(zhì)起到關聯(lián)作用,保持茶葉的特性。

但是防低溫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冬季氣溫非常低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因為,溫度過低不利于茶葉的轉化。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需要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才能很好轉化,低溫會使茶葉轉化得非常慢甚至會停止轉化,達不到口感上的純正、醇香。因此,做好防低溫的工作尤為重要。比如可適當?shù)挠靡幌卤責魜碓黾訙囟?,但千萬不能用明火進入倉庫,這是不可取的。

三、防異味

冬天茶葉容易因吸收異味變質(zhì),禁止茶葉靠近其它物品,應隔絕一切有異味的東西。

四、防強光和紫外線

其實冬天的紫外線和光很強。茶葉長期受強光線直接照射,容易發(fā)生化學反應,使其變質(zhì)。尤其是在昆明干倉存儲的要注意,有存放于高樓的茶葉,容易受強光長時間照射,會是茶葉質(zhì)量下降甚至變質(zhì)作廢。所以在陽光容易照到的地方盡量用簾子把它遮起來,這樣可避免一部分茶因強光而變質(zhì)?!?/p>

找到約33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