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葉石

找到約3,605條結果 (用時 0.015 秒)

石一龍:龍爺的茶路

悲憫

現行科普茶書通常將普洱茶劃歸為黑茶的一個門類,而我一直致力將其獨立為第七大茶類。

命運機緣讓我踏上云南這片熱土,直面朝氣蓬勃而又云霧重重的普洱茶生產營銷現實。我的初衷并非是成為這么樣的一位批評者,對普洱茶的前因后果抽絲剝繭,善意引導。在這里,我更愿意像茶葉一樣安享如水的日子。

然而,面對所見所聞種種普洱茶界真實,我的心反而不堪其痛。

比如老茶,民國的老茶,甚至是清代的,它們經歷了戰(zhàn)火動亂的劫難,在民不聊生的時代,保存下來,甚至有在海外發(fā)現的。

如何鑒別,如何像古玩字畫那樣鑒定,確實是一個難題。

這遍地的老茶客,腦洞大開地編造著他們的尋茶奇遇,而這世間所有的謊言和神話,都在他們的老茶與千百萬的故事中自圓其說。

多少人會在意,茶界“大師”們薪火傳承的背后,金錢與利益環(huán)環(huán)相扣,他們默默完成了對世人的欺詐。

1、告慰良心

人們需要健康、放心的茶飲,茶界需要安全、生態(tài)的茶品。

2018年,我寫了《最好不要喝小青柑》,反響強烈,不到半年,微信公眾號單篇文章閱讀量達到10萬+,收獲諸多信息。

這種慢流量只能證明,面對如此不明生產來歷的新生產品,喝茶的人總有懷疑這茶是否能喝、是否安全的。

或者說我建議不要喝合成的茶產品,那就變得不是那么回事。

我寫文章揭示批判,訴說我的所知,是為告誡茶商,告知消費者,告慰天地良心,其實你我都心知肚明。

以愛茶之心護茶,為茶業(yè)的健康良性發(fā)展,盡茶人應盡的綿薄之力。

我一直秉持坦誠,盡管也有批判的聲音。

2、愛茶寫茶

2010年,我開始全面接觸并深入研習普洱茶。

喜茶之心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切從喝茶開始。

至今深入茶山八年之久,走遍云南各地茶山,遍飲各大山頭茶泉。

盡管俗事纏身,稍有閑暇便歷山赴寨,煮泉烹茶,學而時習之。

年復一年,愛茶之心與日俱增,專心研究茶事的想法愈加強烈。廣交茶人,結識茶農,認真向云南本土老茶人求教,對茶的了解日益深刻。

天時、地利、人和,時間為我積淀了對普洱茶不良現狀批判的認知力量。

8年后,我著手普洱茶批評性的寫作,迄今文章數已近百。要么親赴茶山,取證寫實;要么洞察行業(yè),批判揭示。我寫普洱茶,發(fā)現什么問題,就說什么問題;遇到什么問題,就剖析什么問題。

2018年6月到8月,我多次去往西雙版納、臨滄等地州的各處茶山,為的就是所寫的文章有力量、有根基,從做一個言之有據的茶人開始。

那段時間寫作了《“天下霸唱”老班章》《易武之巔薄荷塘》《雙江勐庫黃金茶“冰島老寨”的審論》……

隨后寫了關于“八八青餅”、“小青柑”等的批評文章。

還有關于“曼松”商標關于爭議的訴訟,正在等候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的一審裁決,是非曲直,總是無關我個人的利益。

很多人以為我不過是詩人興起,隨便寫幾篇而已,突然橫空出世,“罵夠了”,就會像很多茶人那樣消失的無影無蹤。

因為幾發(fā)批評與批判直言的茶文,周帥調侃說我是“茶界魯迅”,還被某公眾號拿出來影射嘲諷了一番,那我只能看后放下,任何批評總是警醒我,讓我慈悲喜舍,洞見自己。

3、命名“德宏味”

2018年9月,我將目光投射在德宏州體量巨大的古樹茶資源上。

從9月到12月,我?guī)赘暗潞?,跋山涉水,實地調研。當時,德宏茶還沒什么名氣,德宏古茶資源大多棲息于深山老林,無人管理。

這里的茶農基本上還是遵從著“隨遇而安”的古老作息習慣,守著品質高端的“綠色寶庫”過著貧困的日子。

豐富的古樹茶資源,是一塊生機勃勃等待開發(fā)的黃金地,也是德宏州茶農脫貧致富的倚靠,于是我投身于此,醉心于此,忘情于此。

我想好好寫寫這里的茶,讓全世界把目光投到這里,讓它進入人們的生活世界。

從那時起,走遍德宏各縣市茶山,寫遍這里的每一個擁有茶葉資源的角落,成為可能。

德宏茶注定與我結緣,甚至會漸漸以“好”字當頭的茶品面世、走紅。

之后,一個人的德宏茶路。從《梁河走筆》《芒市茶路》《隴川行紀》,到《盈江掠影》《德宏味的意境》,一直到《在中國茶膏博物館的演講》,提出漫漫茶路上一直孜孜以求的一個重要概念——“德宏味”。

如今,“德宏味”與“德宏古茶”交相輝映,他們必將改寫普洱茶的歷史,以最美好的姿態(tài)進入公眾視野。

我還說過:“德宏味”是云南普洱茶最后的凈土。

4、批評與審問

當下魚龍混雜的茶界,少不得批判和揭示。市場的健康運行,需要批評者。

一味的姑息縱容,必定毀掉茶市,毀掉茶的大雅,毀掉喝茶人的生活意境。

2018年,除了《小青柑最好不要喝》,我還寫了不少批評篇目。

7月,我寫“八八青餅”,揭露國營勐海茶廠1989年7542普洱茶“神話”。

8月,我寫“高桿古樹”,告訴消費者,你喝不出來的“高桿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批判暴漲中的大益“軒轅號”,是“荷蘭郁金香”泡沫的故伎重演;發(fā)文審問,瘋狂的大益“千羽孔雀”,這場泛金融期貨游戲是養(yǎng)鳥還是賣茶?撰寫茶界現形記,解剖“臺灣普洱茶大師”石某人。

9月,我寫“茶藝培訓亂象”“娘炮”與“茶泡”,駁古樹茶治病論,揭開“山竹”下千羽孔雀的面紗。

11月,我寫“普洱教父”白先生二千萬一筒的普洱茶,提醒消費者物非所值,真假難辨的普洱茶炒作圈套。

12月,我寫鄒家駒的“偷梁換柱”之計,努力維護“茶道”文明和普洱茶關于生茶的基本常識。

跨過2018年,來到2019年,我一如既往。

1月,我寫“小罐茶”,聲援助茶界的科學創(chuàng)新,開啟新一年的普洱茶批評之路。

2月,我問2003年班章六星孔雀青餅是否值20萬?繼續(xù)善意引導消費者。

批評與審問,伴隨2018年我的尋茶路,辭舊迎新。

5、“和諧”事件

2019年2月18日,我寫《茶界天坑“碎銀子”,智商稅的收割機》一文發(fā)布于微信公眾號。

不到半日,閱讀量近十萬,轉載上千,反響積極熱烈。正當火熱傳播之際,被“和諧”于網絡的襁褥,戛然而止,不見天日。

原文已經無法查看,但有讀者WL留言是這樣說的:“碎銀子絕對沒有添加任何東西,我要說添加的話就是蒸的時候放糯米香葉一起蒸做成一顆一顆的,我說用液壓機你就懂了。其制作過程就是在茶葉發(fā)酵出膠的時候用液壓機壓成條狀,然后再繼續(xù)渥堆發(fā)酵。拋光打磨也就是用那個攪拌機,把它的邊角棱角磨圓磨亮一點而已?!?/p>

經此一事,讓人覺得原來茶界多了“不許說話”“不許聲張”“不許批評”的“禁言”法則。

為消費者發(fā)聲,揭露篡改歷史用以虛假宣傳、利用“新型實用專利”蒙混品質成為被禁止的事。荒唐!

“關系”成為“惡”的通行證,但多少消費者,終究已經認清了該品的真面目。

激濁揚清,我還會繼續(xù)批評審問。

2019年開始了,茶界的春天不會遠了!

6、即見未來

“清者互持,鄙者忘義?!?/p>

有些時候,說真話未必被認可,滿嘴謊言未必“行不通”。

普洱茶批評這條路上,充滿著艱難與險阻。處處充滿利益均沾的群體,批評者啊,你要小心。批評與被批批評,原本可以在普洱茶的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一個進步的契機。

但面對利益,從來不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投機者。

善與愛,正義和德行,是上天賦予人性的最美之物,自古以來就在中國人與茶道的精神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是最好的新時代。

茶的本質,不會因為唯利者的忘形,而被重新定義。但一個又一個懷以良心做茶的人,會將茶的世界重新推向盛世。

茶界的“泡沫”當然不會是故事的全部。

我們,都期待著普洱茶獨立成科,蒸蒸發(fā)展的那一天。

?2019.02.28

石一龍在中國茶膏博物館的演講

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凈土:“德宏味”

——2018年10月24日在中國茶膏博物館的演講

演講人:石一龍

首先非常感謝中國茶膏博物館崔懷剛館長,正是他的熱誠邀請,給了我這次演講的機會,并有幸與在座諸位進行交流。

各位在座的朋友!我們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重建外界對德宏州普洱茶的認識,重塑茶作為“德宏味”的新形象,重估一切價值,回到以茶的生態(tài)為核心的原點。我們將共同開啟德宏普洱茶乃至云南普洱茶全新的歷史進程。

芒市問茶路上,我們遇到許多困難,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但我相信,德宏普洱茶與生俱有的原生態(tài)品質,將會支持我們迎難而上,完成這項偉大而利益民生的事業(yè)。我們應該感謝那些一直堅持不懈,為德宏茶的發(fā)展和推廣奠定基礎的人,感謝他們日以繼夜,愛茶、敬茶,不因薄利少銷而放棄茶業(yè);感謝那些披星戴月的茶農,為德宏茶的生產提供了可能性,不因山高路遠而背井離鄉(xiāng)、逃離茶山。他們在制茶之路上,慷慨地將汗水和辛勞獻出,給予我以熱忱的幫助。他們非常淳樸、善良而出色。

各位在座的朋友!百年不可期,我們相聚于此,緣分使然,殊為不易。讓我們共同對芒市的茶,乃至整個德宏州的茶葉產業(yè)發(fā)展進行一次歷史性的探討。

今天的演講,就像一次哲學的盛宴,從蘇格拉底到??拢瑥目鬃拥嚼顫珊?,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就在今天,我不僅會對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凈土——“德宏味”作一次史詩般的闡釋,打破外界對普洱茶的局限視野。而且,將把普洱茶的“生態(tài)話語權”交給大自然,交給懂茶的人,交給德宏古茶山的人民,交到你們的手中。而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和廣告宣傳。

從有限的歷史看,普洱茶行業(yè)及其消費者的視域都主要被局限于普洱(思茅)、西雙版納、臨滄、保山“四大茶區(qū)”,這些茶區(qū)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一切價值。普洱茶的產出為產地居民帶來根源性的發(fā)展,堪稱造福一方百姓。但也因此,人們忽略了一些傳統(tǒng)而重要的普洱茶產區(qū),這些普洱茶產區(qū)因為交通不暢,制茶歷史不夠久遠,工藝欠佳,價格低廉,名不見經傳,造成無人問津的境況。然而,正因如此,這些地帶的普洱茶恰恰是天生麗質,生態(tài)第一流,茶品斐然,茶農不會沉溺于利益的驅使,拋棄人倫,對那些生于沃土,根于萬木的嘉良之樹無度施肥噴藥,以次充好;茶商亦絕無可能在這些地方收購到那些魚目混珠的干毛茶。

德宏就是這些生態(tài)茶產區(qū)的杰出代表。

德宏州的普洱茶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名噪一時。多番考察下來,德宏的原生態(tài)古樹茶,品質并不輸其它任何普洱茶產區(qū)的茶,德宏茶的品質毫無問題,生態(tài)自然,是天地造化。要輸就只輸在茶的制作工藝上,這是因為德宏的古樹茶,歷史以來,主要以制作紅茶為主,缺乏普洱茶制作經驗,工藝不精。但各位朋友,缺少技術、工藝的東西,我們可以引進,只要肯花時間,肯費心思,肯動腦筋,就不是什么難事?!暗潞晡丁钡恼Q生勢必領導這一切的改變與發(fā)生。

各位在座的朋友!

今天的普洱茶業(yè)異常繁榮,絕大多數人卻沒能分享到繁華所帶來的幸福。一些壟斷企業(yè)及投機倒把者以蚓投魚獲取暴利,坐莊炒作,好的普洱茶卻越來越少,無數愛茶者難求一餅好茶,甚至散盡財帛只換來一些以名山之名和大名牌產出的拼配的臺地茶、小樹茶。

大多數茶商只會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茶的生態(tài)是好是壞,無關緊要。他們的財富和成功不屬于我們,他們只需要我們買單,買他們口中的好茶。當他們在為我們的愚昧和無知暗自竊喜時,普洱茶這片土地上無數渴求生態(tài)茶、好茶的人卻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但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改變,現在,在德宏這塊有25萬多畝古樹茶山的地方。

因為屬于“德宏味”的時刻到來了,這一刻更屬于“德宏味”。屬于一直關注德宏普洱茶的茶人,以及為德宏普洱茶竭盡身心的所有茶農兄弟。這是屬于德宏人民的一天。這是你們的豐收的起點?!暗潞晡丁彼诘暮裢?,是你們的家園,你們永遠的靠山。

最重要的問題并非由誰來命名“德宏味”,而是“德宏味”如斯存在于大塊之間,卻不為世人知覺。2018年10月24日,這一天將被云南普洱茶史銘記,未來會被德宏人民當做節(jié)日來慶祝,“德宏味”的橫空出世,必將成為普洱茶界一個風向標。

曾經被輕視的德宏普洱茶將不會繼續(xù)被忽視,是金子總要發(fā)光。因此,對德宏州原生態(tài)古樹茶的探尋,以別開生面的姿態(tài)轉向新的路徑顯得更加堅定而靠譜。“德宏味”由此出場,數以萬計的人通過我的文章見證著這個命名,而在座諸位是其中重要的一員,“德宏味”首先進入你們的視野。

各位在座的朋友!

提出“德宏味”,核心在于我對茶深沉的愛,也算是茶人的一種信念——我們堅信喝茶是以生態(tài)健康為第一位的。普洱茶行業(yè)要為消費者提供原生態(tài)的健康茶品,為茶農謀求幸福、增加收入,為行業(yè)的良性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盡應盡職責。

這些是茶人,消費公眾的基本愿望和合理訴求。但是,當下流行于世,占據市場的茶品,卻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

今天,我所做的演講是對所有愛茶之人真切真言。同處云南邊陲,同生古樹茶,“德宏味”原本就該是云南普洱茶的一大杰作。它默不作聲,是因為它具有“厚積薄發(fā)”、“后來居上”的品質和潛力。讓我們共同見證屬于它的歷史,享受屬于它的獨特韻味。

我提出的“德宏味”,推崇德宏的原生態(tài)茶古樹茶、德昂族酸茶等等,是對德宏州古茶樹資源客觀事實的認知。

我曾多次實地探訪云南各大茶產區(qū)的名山名茶,寫有不少關于各地普洱茶及其生長環(huán)境的批評文章。最近又三番五次深入德宏芒市古茶樹群落、梁河古茶樹群落各大茶山,跋山涉水,親臨茶園,考察調研。所見之處,無不生態(tài)自然。

我了解到德宏五大古茶樹群因歷史、工藝、交通、地域、市場、茶群分布等諸多原因,目前絕大部分古茶樹處于無人管理的原生態(tài)生長狀態(tài),受市場經濟的硝煙影響甚小,是一片尚待開發(fā)的處女地和云南原生態(tài)普洱茶的黃金區(qū)域。

朋友們!在這里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察所得。

德宏茶區(qū)的古樹茶素有“一座山頭一個味兒”的美名,各縣市的每山每葉皆有獨特的芳韻。各地茶園周邊森林覆蓋率高,生態(tài)佳良,綠色有機。例如芒市坐擁茶園15萬畝,呈點帶狀分布于海拔1200米到2100米之間的山區(qū)半山區(qū),其中以中山鄉(xiāng)的茶園面積最大,超過兩萬畝,古茶樹比例超過百分之六十。這個鄉(xiāng)的官寨茶久負盛名,歷史上就是勐板土司的私家茶,茶種優(yōu)良,芽頭粗大,葉片厚實,湯色飽滿,黃濃透亮,口感甜潤。但因條索過于粗壯,較難出湯,新茶低香,澀味稍濃。然而這些口感并非一成不變,存儲半年左右,茶味會有轉變,香氣漸揚,蜜香花香交伴,澀味轉甜,甘滋余長。

其它產茶鄉(xiāng)鎮(zhèn)如勐戛古樹茶、三角巖古樹茶、江東老樹茶、五岔路古樹茶、西山古樹茶、東山古樹茶、三臺山古樹茶、芒海鎮(zhèn)古樹茶、風平鎮(zhèn)古樹茶、芒市鎮(zhèn)古樹茶等各有千秋,和而不同,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擁有無限開發(fā)發(fā)展的潛力,擁有無限的盼頭。

毫不避諱地說,滯后于其它普洱茶區(qū)的制作工藝,這是德宏普洱茶的缺陷所在。因此,對其制作工藝的改觀將決定“德宏味”的發(fā)展前景。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種工藝水平的成型,需要漫長的積淀,日積月累,方可熟能生巧,形成人民共同的智慧。德宏州普洱茶的研制歷史及其經驗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制茶工藝的水準。由于茶區(qū)一直不受商機重視,好的工藝難以進入處于分散狀態(tài)的各大茶山。

目前來看,普洱茶在德宏需要改進的工藝有很多,除了茶葉本身的品質,從茶園管理,采摘技術、鮮葉標準,殺青技術,揉捻技術,晾曬情況,干毛茶收存,精加工方法,包裝及材料,臨時倉庫質量,加工的衛(wèi)生條件,長時間儲放倉庫的大小、質量、地點坐標、衛(wèi)生狀況,倉庫座向、氣溫、空氣濕度,儲存管理習慣,再加工壓制情況等,都對普洱茶的發(fā)酵和生產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一切都是德宏普洱茶在接下來要竭力思考、摸索和改進的,想要快速成長、成就,就必須引進先進的制茶工藝和方法,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原生態(tài)普洱茶資源,發(fā)揮民智,完善工藝水平。

2004年德宏州中山茶區(qū)古樹磚茶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們曾經致力呼吁各大名茶區(qū)改善茶品生態(tài),生產生態(tài)好的普洱茶,卻忽略了以德宏茶區(qū)為主要代表的,尚未被市場經濟侵略透徹的普洱茶產地。

我們曾將厚資巨才投入到生態(tài)狀況有待考察的茶品上,卻從未發(fā)現還有生態(tài)更佳、品質更優(yōu),物美價宜的“德宏味”。

這是莫大的悲哀和不幸,但這種悲哀和不幸也將終結,就在此時、此地。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們幫助其它普洱茶產區(qū)的人民上了富裕之路,而現在的“德宏味”正處在一個起點。特別是德宏州的愛茶的人,我們是否需要思考,需要重新審視故鄉(xiāng)的價值,發(fā)現家鄉(xiāng)的味道——“德宏味”的深刻與滋美,它首先需要我們的關注和熱愛。

今天,我們聚集在此,就是為了開啟并見證“德宏味”的歷史,讓它在中國的每個城市,世界的每個角落,人世間的每張茶桌上散發(fā)屬于德宏的清新韻味。

從今天起,“德宏味”將懷抱新的遠景。從今天起,每當提起普洱茶,我們將只會優(yōu)先想到“德宏味”。在普洱茶業(yè)發(fā)展的新階段,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作為云南普洱茶的最后一片凈土,“德宏味”將后來居上,贏得口碑和市場,取得前所未有的名氣。而且永遠,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

各位在座的朋友!

一個名字的誕生、一種事物的興起,只有在沿途不斷進取,才能生生不息。我們不僅要大膽的去想、去做夢,也要敢于執(zhí)著、敢于實踐探索。只說不做、抱怨不止,永遠沒有善果。

空談只屬于那些不務正業(yè)的投機者?!暗潞晡丁睂氖乔趧谟赂业男袆?。

這個時候,我們共享“德宏味”,我們一起向往明天,憧憬未來。

所有的愛茶之人,不管你們在美國的紐約,在茶道興盛的日本京都,還是在中國的香港,我們都將仰望到同一顆明星——“德宏味”。

各位在座的朋友!

夢想的聲音,由遠而近,讓“德宏味”空谷傳響、金聲玉振。而用一生摯愛著茶的人們,你們也要記?。骸暗潞晡丁睂⒃僖膊粫惠p視,再也不會被忽視。

謝謝!

石一龍痛批“中國茶道”

這世上不存在類比論證。比如中國茶文化的歷史鏡像與公知。

但面對日本的“茶道”,我們臺灣地區(qū)大多數人便顯得尤其不自信,亦步亦趨地也搞出一套所謂的“中國茶道”,確實令人厭惡。

這不止在一個方面透露出中國人對中國茶文化的不自信。

我只說一句:“通常,外界認為茶文化源于中國,這是歷史史實,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勿須以這些小道為其正名?!?/p>

所謂“茶道”乃東瀛人對中國茶文化一種藝術性的引申與擴張,這種“藝術性”引申外延的意義究竟幾何?在我看來,并不重要。

諸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首創(chuàng),世界其它地區(qū)的飲茶與種植茶葉的史實,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即便也有微量的印度、非洲等地區(qū)的起源說。但茶文化中國說似乎早已成為學界的共識。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眾說紛紜,從時間坐標來看,有神農說、西周說、秦漢說、六朝說。從茶的功能性而言,有祭品說、藥物說、食物說、同步說、交際說。

但依任何一種說法溯源,都無法將中國茶文化的本源與“茶道”二字勾連上什么關系。

從古人的視野,到現代人的茶桌上,茶的本質就是一種“飲品”,就是其飲用屬性。盡管今天的茶被稱為“國飲”,但它始終無法脫離“生活”的本體。

與理想主義的“琴棋書畫詩酒花”相對應,“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被人們奉為“生活七事”。

茶以外的“茶道”,其實不過是一種繁瑣而多余的茶事,一種與茶無關,或者附庸茶飲而出現的花樣。日本的茶道如此,中國如今茶道與茶道培訓更是丑態(tài)異常。

“茶道”在日本的最終形成,勢必是結合了日本民族“物哀”的人生觀念。這一點,早已與中國茶文化的初衷相去甚遠。

十二世紀時,日本的榮西禪師最先把中國的飲茶習慣傳入日本。在他的《吃茶養(yǎng)生記》下卷“吃茶法”中記載:“極熱湯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ㄉ伲╇m隨意,但湯少好,其又隨意……”說的就是宋代寺院的點茶法。

宋代特別是南宋,寺院眾多且多在山地,因此種茶吃茶便是寺院禪修以外主要的修為一種。可以說,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肇始于寺院。

據我的一位朋友研究:寺茶主要用來供佛、待客、自飲和施茶?!缎U甌志》記載:“覺林院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自奉以萱草帶,供佛以紫茸香。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p>

驚雷莢、萱草帶、紫茸香,應該都是寺茶種類名稱,這條記載從另一個角度再現了寺院茶禮的三個層次,表現出莊嚴、繁復、一絲不茍的儀式感。對于僧眾,茶事非常重要,品茶的過程成為參禪悟道的必要途徑之一。

在此基礎上,品茶逐漸成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大凡設有“茶堂”,并選派“茶頭”,專門負責茶事活動。寺院時常舉行由僧徒、香客、施主諸方人士參加的茶宴,寺僧創(chuàng)造的沸水沖泡調制的“點茶法”以及衍生而出的斗茶活動由此走出寺院,在社會上開始流行。

朋友曾撰文指出:禪宗高僧習慣以語言機鋒表達思想,使人開悟,茶也隨手拈來,不時被用于妙語交接?!段鍩魰防锩婢陀羞@樣的例子,如“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后三碗茶?!备幌f著名的趙州從諗禪師“吃茶去”這一典型。

宋王朝鼓勵三教融合,儒釋道彼此影響滲透,文人官員與禪僧們的頻繁往來成為當時文化風尚,大家來到寺院,品茗交流中體悟佛理,尋找出世之路徑。

發(fā)展到今天,喝茶更趨向其本身固有的那種味道,即寧靜、健康與生態(tài)。日本人從我們這里學會文字,只取偏旁來形成自己的文字;從我們這里學會去喝茶,然后抽取其中的儀式感來形成自己的“茶道”。而今,我們又把日本人的“茶道”奉為喝茶的“經典”主義,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孔子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以自全真性?!焙炔璞臼且患唵?、隨性,生活化的事,只需一把香茗(勿論黑白紅綠,還是巖茶、普洱茶,只要是健康、生態(tài)、能喝的茶都是愉悅的),一把茶壺、一盞茶杯、一罐山泉,足矣!

有些人喝口茶還得像個老中醫(yī)“望聞問切”,洋相百出。更有甚者,聞杯亂舞,故弄玄虛,錯失泡茶的時機、水溫等等,還儼然一副資深專家的模樣,宣揚“茶道”之玄,高談闊論,卻一點兒也沒有自己真正的體悟。

其實,完全沒有看懂喝茶的本真?!安璧馈钡纳虣C粉墨登場,混淆愛茶者的視聽。我曾陸續(xù)發(fā)表關于批判茶藝與茶藝師的文章。其中就明確了我對喝茶的態(tài)度。

每當我目擊諸多茶道館中一些相貌不凡的少女,接連表演所謂的“茶道”、茶藝。我深感惋惜:一方面是惋惜好端端一泡茶,被她們表演到“人走茶涼”,口味全無;另一方面則是惋惜這些美麗少女,竟被這所謂的“茶道”羈絆得俗不可耐,瘋瘋癲癲。像個行走江湖的老巫婆,練就一套糊弄人的把戲,每次表演,總是念念有詞,重復那些連自己都無法相信的陳詞濫調。

臺灣人搞起來的這套所謂“中國茶道”,實際上效仿于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

從唐人陸羽《茶經》里,我們可以窺見中國早期茶文化的影子,即“喝茶的儀式感”。日本人將這種“喝茶的儀式感”加以提煉,深度藝術。其實作為一種茶文化的傳播需要,這種提煉的藝術,我們可以接受與理解。

不僅僅是“茶道”。日本還有歌道、書道、花道、劍道、藝道、柔道、香道,與“茶道”共同組成“日本八道”,乃是延續(xù)中國古代的“六藝”。古代日本文化主要是是學習、吸收中國文化,所以其代表性文化均以道命名。

我們不但沒有尋找淵源,刪繁就簡,反而在“茶道”二字上大作文章,甚至打著“中國”文化之名胡亂傳銷,甚至一些對茶癡迷到走火入魔的人,以鐘表計算泡茶的時間,完全喪失傳統(tǒng)中國“經驗主義”的美德。

事實上,古往今來,喝茶的精神(真正的中國茶道)從未改變,喝茶喝的是這一份安逸,喝的舒服就是本真。

泡茶亦是如此,無論普洱、龍井、大紅袍,還是巖茶、單樅、鐵觀音,你習慣怎么泡、怎么喝,怎么泡、怎么喝方便,你就怎么泡、怎么喝。簡單自然,從心所欲就對了。

當然,因為茶特有的中國文化品質,我們在喝茶時,難免融入一些趣味和情懷。

我最早喝茶的記憶,就是父親用洋鐵皮口缸泡制的安徽綠茶,今天我熱衷普洱茶,難免會有懷舊之慨。

而喝茶的情懷,便要從我的“詩心”講述,我曾沉迷寫詩,也有諸多發(fā)表。我喜歡簡明自然的詩,而與喜歡的詩一樣,我喝茶,也喜歡從簡泡制,從簡品飲。

如杜子美的“寒夜客來茶當酒,黃泥小爐火初紅”,白居易的“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蘇東坡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簡單而頗有深意。

喝茶,與人生一樣,最重要的是喝了解渴,喝了健康,喝了腸胃舒適,喝了自己開心、歡喜。

所以,所謂茶道,其實是自己喝茶的某種體悟。這種生命體悟與喝茶人各自的經歷、味蕾、經驗、情緒息息相關。

有人說:“酒是一群人的落寞,茶卻是一個人的狂歡?!逼鋵?,茶之道,亦是生活之道,無論怎樣,都離不開隨性、隨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漸漸習慣于一個人在深夜長守一杯普洱茶,執(zhí)一卷書,看人間繁華和落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者,這是我認知的茶道吧。

找到約3,490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1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