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藝四君子

找到約96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第六屆君子四雅茶空間設計大賽最佳概念獎作品賞析

  來源:益武茶博會

  2020中國(珠海)國際茶業(yè)博覽會的品牌活動--第六屆君子四雅茶空間設計大賽,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圓滿結束。茶空間大賽決賽展示區(qū)抓住了大眾的眼球,成為一處讓人流連忘返的打卡點。其中展示的作品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期益武君邀請了第六屆『君子四雅』茶空間設計大賽最佳概念獎作品《守樸如初》的作者與大家一起暢談創(chuàng)作靈感,展望茶空間設計的未來,并分享他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小故事。


  第六屆『君子四雅』茶空間設計大賽主題為『六合舂容』,生活與藝術相融于此,融合出了閑適淡雅。本次茶空間大賽的作品為茶友打造了獨特的雅室,能在喧鬧中享受一份閑適。跟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共同回顧本次大賽的企業(yè)作品,展望茶空間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賞析大賽最佳概念獎作品,來自珠海市嵐和茶半茶業(yè)有限公司的《守樸如初》。

  靈感來源

  一個承載茶的空間,不僅要飲茶簡便,還要表達出東方意境韻逸。在適應的環(huán)境內與自己之間求得準平衡,讓自己內心保持質樸。

  作品說明

  “守樸如初”從過道的枯山水引向茶室內,以靜謐優(yōu)雅的簡約風格詮釋茶式美學的詩性與意韻。白邊無框的大圓讓整體空間更開闊,以開放包容的立意,蘊含生命的張力。空間用經典時尚的灰白原木色,實景溫靜自然。

  融入“六合舂容”主題元素

  不同器物的交融,傳達日常中的細膩。做一個“樹洞”吊花,安靜傾聽我的、你的、他的所有心聲?;蜉牌眩蛏嚼锏囊盎?,四時皆宜,正合幽人素心;味清新,有山林、鄉(xiāng)野之氣的清逸。


  作品意境

  人生與茶有太多的相似,沖好一壺茶,是方式;喝好一杯茶,是心態(tài)。古人說,品茶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得品、七八是名施茶,或竹影窗前,或坐落花下。在匆忙中尋找靜謐時光,品味至真至純的茶生活。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和遠方,還有茶,紛至沓來,遠涉而至,相伴而行。

  注:內容源自益武茶博會,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藝之美,四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境”作為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歷來受到文學家和藝術家的高度重視。人們普遍認為品茶是詩意的生活方式,所以極重意境。茶藝特別強調造境,要求做到環(huán)境美、意境美、人境美和心境美。

茶藝之·環(huán)境美

茶藝中所謂的環(huán)境,即品茗場所,它包括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重視植物的選擇,按照中國茶藝“君子比德”的審美理念,這些植物是構成茶境文化品位的要素,是對茶境內涵意蘊理解的導向。在諸多植物中,古代茶人對竹、松推崇備至。

外部環(huán)境之美,可分四種:一為幽寂的寺觀叢林之美;二為山野自然之美;三為幽雅的都市園林之美;四為樸素的田園農家之美。樹陰下、芳叢中、小溪旁、一樹紅葉、幾叢小花,均是佳境。

茶藝之·意境美

“茶通六藝”,在品茶時則講究“六藝助茶”。

六藝泛指琴、棋、書、畫、詩、曲和金石古玩的收藏與鑒賞等,以六藝助茶時,特別重于音樂和字畫。在我國古代士大夫修身四課——琴、棋、書、畫中,琴擺在第一位。

琴代表著音樂。在茶藝過程中重視用音樂來營造意境,我國古典名曲重情味、重自娛、重生命的特點,有助于為我們的心接活生命之源,能促進人的自然精神的再發(fā)現,以及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再創(chuàng)造。

同時,營造高雅的意境還可借助名家字畫、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在這些裝飾中掛畫和楹聯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茶藝之·人境美

所謂人境,即指品茗人數以及品茗者的素質所構成的人文環(huán)境。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雜。

其一,獨品得神

一個人品茶沒有干擾,心更易清凈,精神更容易集中,思想更容易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其二,對啜得趣

品茶不僅可以是人與自然的溝通,而且可以是茶人之間心與心的相互溝通。

邀一知心好友相對品茗,無論是紅顏知己還是肝膽兄弟,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或無需多言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松下品茶論弈,或幽窗啜茗談詩,都是人生樂事,所以稱之為“對啜得趣”。

其三,眾飲得慧

眾人品茗,人多,議論多,話題多,信息量大。在茶藝館清靜幽雅的環(huán)境中,大家最容易打開話匣子,相互交流思想,啟迪心智,所以稱之為“眾飲得慧”。

在茶事活動中只要善于引導,無論人多人少,都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人境。

茶藝之·心境美

品茗是心的歇息,所以品茗場所應當如風平浪靜的港灣,讓被生活風暴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心得到充分的歇息。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品茗為的就是品出一份好心境,閑適、虛靜、空靈、舒暢。

有這樣的心境,才能在不完全的現實世界中享受一點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來源: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藝 :到底是什么? ——一個“做得明白、說不清楚”的概念

茶藝"一詞是臺灣茶人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現已被海峽兩岸茶文化界所認同、接受,然而對茶藝概念的理解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可謂眾說紛壇,莫衷一是。近日拜讀陳文華先生的大作《論當前茶藝表演中的一些問題》,深以為是。下面也談一談自己的一孔之見,并求正于廣大茶文化界人士。

茶藝,現在是個“做得明白、說不清楚”的概念。再加上日本人把拾得中國唐宋茶法的牙慧,弄出個“茶道”來,搞得更復雜了。新境茶道商道研修班的主講教師王美津將為您理清這地雞毛的一風雅。

一 "茶藝"一詞溯源

中華茶藝古已有之,但在很長的時期都是有實無名。中國古代的一些茶書,如唐代的陸羽《茶經》,宋代的蔡襄《茶錄》、趙佶《大觀茶論》,明代的朱權《茶譜》、張源《茶錄》、許次紓《茶疏》等,對中華茶藝記載較詳。古代雖無"茶藝"一詞,但零星可見一些與茶藝相近的詞或表述。

"皎然"茶道",是"飲茶修道"與"飲茶之道"的統(tǒng)一,使修行落實于飲茶藝術之中,藝不離道,道不離藝,由藝進道。皎然的"茶道"兼有"飲茶之道"即"飲茶之藝"之意。

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條載:“遠近傾慕藏……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五代宋初人陶谷《荈茗錄》"乳妖"條記:"吳僧文了善烹茶文了善烹茶,人稱湯神……茶匠通神之藝也?!边@種"通神之藝"當屬"點茶之藝"。

北宋陳師道為陸羽《茶經》所作序說:"經曰:'茶之否臧……夫藝者,君子有之,德成而后及,所以同于民也;不務本而趨末,故業(yè)成而下也。"盡管陳師道有批評陸羽"不務本而趨末,故業(yè)成而下"的傾向,但也不否認"茶之為藝"的客觀存在。

明代張源《茶錄》"茶道"條記:"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張源的"茶道"義即"茶之藝",乃造茶、藏茶、泡茶之藝。

中國古代有"茶道"一詞,并承認"茶之為藝"。其"茶道"、"茶之藝"有時僅指煎茶之藝、點茶之藝、泡茶之藝,有時還包括制茶之藝、種茶之藝。中國古人雖沒有直接提出"茶藝"概念,但從"茶道"、"茶之藝"到"茶藝"只有一步之遙。

二 眾說紛紜的"茶藝"

綜合表現就是茶文化。臺灣"范增平先生的茶藝概念范圍很廣,幾乎成了茶文化、茶學的同義詞。

廣東陳香白范增平先生認為:"所謂茶藝學,簡單的定義:就是研究茶的科學。""茶藝內容的先生認為:茶藝包括種茶演示、制茶演示、品飲演示三大主要門類。"陳香白先生等將茶藝擴大到茶葉科技領域,其茶藝文化幾近茶文化。

北京社科院的王玲女士認為:"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

臺灣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安徽丁以壽先生認為:"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江西陳文華先生認為:茶藝應該就是專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 而言。"

北京大學滕軍女士說:"關于茶藝的界定,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專指泡茶時的技法及藝術氛圍,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包括從采茶、制茶、泡茶、賞具乃至茶詩、茶畫等 有關茶的所有茶事活動。到底是狹義一些好呢?還是廣義一些好呢?若選前者,會讓人覺得其內容有些單調,不如日本茶道那么內容豐富;然而,如果從后者,又會讓人覺得中國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疇,藝術性不高,沒有日本茶道那么高雅。"滕軍女士似乎對廣義、狹義的理解均不滿意,但茶藝該如何界定,滕軍女士沒有下結論,而是將難題留下。

三 中華茶藝概念

"茶藝"一詞由臺灣茶人發(fā)明,"1977年,以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為主的一批茶的愛好者,倡議弘揚茶文化,為了恢復弘揚品飲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這個詞;但是,有人提出'茶道'雖然建立于中國,但已被日本專美于前,如果現在援用'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臺灣來;另一個顧慮,是怕'茶道'這個名詞過于嚴肅,中國人對于'道'字是特別敬重的,感覺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藝'這個詞,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同意 才定案。'茶藝'就這么產生了。"臺灣茶人當初提出"茶藝"是作為"茶道"的同義詞、代名詞。

目前海峽兩岸茶文化界對茶藝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理解緣于將"茶藝"理解為"茶之藝",古代如陳師道、張源,當代如范增平、王玲、丁文、陳香白、林治等持廣義的理解,主張茶藝包括茶的種植、制造、品飲之藝,有的擴大成與茶文化同義,甚至擴大到整個茶學領域;狹義的理解緣于將"茶藝"理解為"飲茶之藝",古代如皎然、封演、陶谷,當代如蔡榮章、陳文華、丁以壽等持狹義的理解,將茶藝限制在品飲及品飲前的準備--備器、擇水、取火、侯湯、習茶的范圍內。

對于"茶藝"要取狹義的理解,應該讓茶藝的內涵明確起來,不再和茶道、制茶、售茶等概念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擔'茶道'的哲學重負,更不必擴大到茶學的范圍中,去負擔種茶、制茶和售茶的重任,而是專心一意地將泡茶技藝發(fā)展為一門藝術。茶藝以及茶道、茶文化應在已有的茶學分支學科之外去另辟新境,開拓新領域,不應與已有的茶學分支學科重復、交叉,更不必去涵蓋茶學已有的領域?! ?/span>

  茶藝是綜合性的藝術,它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陶藝、瓷藝、服裝、插花、建筑等相結合構成茶藝文化,茶藝及茶藝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 茶藝與茶文化、茶道、茶俗

(一)茶藝與茶文化

"文化"的定義莫衷一是,因而對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有廣義的理解,也有狹義的理解。與茶藝一樣,筆者認為茶文化是茶事活動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反對將茶藝的內涵和外延無限擴大,以致于等同茶文化,并進入到茶科技、茶經貿領域的理解,而是視茶藝及茶藝文化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茶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二)茶藝與茶道

目前海峽兩岸茶文化界對"茶道"的定義也不統(tǒng)一,筆者認為,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藝、禮法、環(huán)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于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與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于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果。"

?

找到約9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