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大紅袍蓋碗沖泡

找到約348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每次沖泡巖茶都要用沸水嗎?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每次沖泡巖茶都要用沸水嗎?

  筆者最近喝茶,有了個新發(fā)現(xiàn)。天氣變冷后,茶涼的速度也變快了。剛沖出來的熱乎乎茶湯,如果倒進杯子里沒有及時喝。等閑聊幾句后,再端起茶杯,茶就涼了。隨著茶湯的散熱,茶香散發(fā)掉不少,茶喝起來就沒那么香了。而這天,一位茶友在后臺里私信,提到了最近喝巖茶,遇到的新問題。同樣的肉桂,感覺辦公室里泡的不如家里的好喝,沒有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這樣的問題,不知列位看官們怎么看?按筆者的看法,那位茶友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出在泡茶水溫上。一般辦公室飲水機的熱水溫度,達不到燒沸的狀態(tài)。而泡巖茶,則需要用沸水。水溫不夠,肉桂沖泡出來的內質有限。茶湯的勁道感、綿柔感、以及骨鯁般的喉韻,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沖泡好茶,要用沸水。從科學的角度看,茶葉不存在“燙壞”的說法。對焙過火的巖茶來說,沖泡時更是少不了沸水。試想,巖茶連焙火的檻都能邁過來,堪比上過刀山,下過火山。泡茶時又怎么可能會怕沸水燙?從前,筆者的物理成績一般。但是,中學物理書上有一條原理現(xiàn)在卻記得很清楚?!拔矬w的溫度越高,其分子的運動越快?!睖囟仍礁?,越能加快分子的熱運動。

  這條分子熱運動的原理,放在茶葉沖泡上同樣行得通。沖泡溫度越高,茶水浸出物溶出量越大。泡茶水溫越高,越能促進茶葉內部物質的釋放,讓茶湯風味更出色。這點平常在泡巖茶時多加留心,就能發(fā)現(xiàn)。但凡品質過得去的巖茶,用剛燒開的沸水泡,肯定要比80-90℃的溫水泡,茶香更為充足、張揚、外放。茶湯喝起來漿感更足、更醇厚、更綿柔。從某種程度上說,沸水就是檢驗茶葉品質好壞的照妖鏡!

  隨著天氣轉冷,多喝上幾杯熱茶,很是舒服。平常上班閑暇時,到茶水間泡上幾杯色香味醇的肉桂,實在是不錯的消遣。但,正如開篇那位茶友提到的,辦公室里泡出來的肉桂沒有家里好喝,泡出來的茶湯內容有所欠缺。分析下來,這其中十之八九的原因,出在辦公室的飲水機水溫上。關于飲水機的熱水水溫到底多少,其實是條冷知識,容易被大部分茶友忽略。一般的飲水機里的水,都不會燒沸。飲水機經過加熱后,熱水的水溫一般在85-90℃左右,不會到100℃。具體的熱水的水溫標準,得根據不同飲水機的溫控器保護范圍來定。一般辦公室飲水機的水直接采用的是純凈水,所以本身并不需要燒開。

  再加上,大部分的飲水機,采用的是熱膽加熱,實際加熱的溫度有限,達不到燒沸的溫度。最后,水燒開至沸騰狀態(tài)時,會產生不少水蒸氣。對于相對密閉的飲水機內部而言,這些水蒸氣會對內部元件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直接從辦公室飲水機接出來的熱水,水并沒有徹底燒沸。不適合用來直接泡巖茶。在辦公室泡茶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用燒水壺燒水。在水剛剛燒開時,提起燒水壺,將滾燙的沸水沖入蓋碗里,漫過干燥的巖茶條索。注水完成, 動作不需要遲疑,快速將茶湯倒出就好。畢竟,沸水沖泡,快充快出,才是泡好一款巖茶的標配!

  相比起沸水沖泡,快出水對于巖茶而言,同樣有著重要意義。優(yōu)質的巖茶,內質豐厚。泡茶時,稍稍接觸沸水,內部的茶香和茶味物質就能夠快速釋放。而泡茶時間過長,沒有及時倒出茶湯,而是將茶悶在蓋碗里。巖茶的茶味物質容易提前過量釋放,茶多酚、咖啡堿等苦澀物質,一股腦兒的泡了出來。這樣經過悶泡出來的巖茶, 往往是極為濃釅,又苦又澀。按大部分人的喝茶口味來說,喝這樣苦澀味重的茶湯,喝茶愉悅感并不強。并且,對于部分喝茶口味較清淡的朋友來說,好好的茶,悶苦后再喝,完全就是找虐。

  從品茶角度看,悶泡并不值得提倡??斐鏊?,才應當成為泡茶喝茶的主流!那,何為快出水?按照太姥麻姑派的定義,快出水指的是從注水開始,到出湯完畢,整個泡茶時間控制在7-8秒內為宜。對于剛入門學泡茶的朋友來說,在剛開始練習泡茶時,可以稍稍放低標準。整個泡茶時間宜控制在10秒內結束。要想達到這個快出水的要求,將好茶的滋味加以充分利用,沒有捷徑可走,就只能多加練習,熟能生巧。剛入門的新茶友,若想更好的上手快出水泡茶,筆者這兒倒可以傳授一招左右互搏的竅門。蓋碗泡茶時,一手提起水壺注水,另一手合蓋出湯,熟練之后,行云流水般就能完成泡茶動作。泡出一杯濃淡合宜的茶湯。

  蓋碗沖泡巖茶,并非每次沖泡,都要做好快出水。但是,每次泡茶時,都少不了沸水沖泡??斐鏊?,針對的是泡茶時間。往往在一開始泡茶時,在前幾沖泡茶時,出湯時間得分秒必爭,不宜過慢。畢竟,在直接沖泡干茶的情況下,前幾沖泡茶時,巖茶內部的茶味物質處于充足狀態(tài)。像是內質豐厚的慧苑老叢水仙、水簾洞老叢梅占等巖茶而言,十分耐泡,前四、五沖泡茶相當于是熱身。這時,前期泡茶時就更得掌握好出湯節(jié)奏,避免讓茶味物質過快釋放,影響后續(xù)的沖泡。

  等到后幾沖泡茶,巖茶內部的茶味物質經過多番沖刷后,保留有限時,才需要根據茶湯顏色深淺,還有茶友們平常的喝茶口味,適當?shù)难舆t幾秒出湯。一開始泡茶,就直接長時間悶泡,不可取。從頭到尾泡茶,都一直用快出水的招式,這樣雖然能泡出更多道茶湯,但對于后幾沖喝茶時,茶味未免過淡。所以,泡茶時間快慢搭配得宜,才能更好的領悟一款茶的真滋味。相比起快出水,沸水沖泡是蓋碗泡巖茶時,不變的原則。

  沸水泡茶,針對的是泡茶的水溫。不論是前幾沖泡茶,還是后幾沖泡茶,都需要用滾燙的沸水沖泡。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茶湯內部的物質。對于內質豐厚的優(yōu)質巖茶而言,內部不少的芳香物質和養(yǎng)分物質,單通過延遲泡茶時間,并不能得到充足釋放。像是直接用飲水機的熱水泡肉桂,在水溫不夠高的前提下,哪怕是故意延遲出湯時間,泡出來的茶湯除了會容易苦和澀外,依舊醇厚感不足,桂皮香不張揚。

  喝起來沒有骨鯁在喉的喉韻,茶湯質感不佳。個中原因,在于巖茶內部的茶味物質和芳香物質釋放,存在不同的溫度要求。唯有泡茶水溫足夠高,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巖茶內部高沸點的茶味物質和茶香物質,為茶湯帶來更醇、更飽滿、更勁道刺激的湯感。一沖滾燙的熱茶剛沏出來時,稍稍待涼,趁熱飲用,風味更佳。而溫水泡茶,不論從開始,還是結尾,都不適合。

  巖茶的沖泡,不論是開始,還是最后,都需要用沸水。唯如此,才能更好的展現(xiàn)武夷巖茶的錚錚風骨!經歷過沸水歷練的巖茶,才能更好的讓我們體會到,巖骨花香、香清甘活,是何等滋味。熱水與沸水,不是同一個概念。兩者之間,水溫的限定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正因這樣的差距,才能讓同款肉桂,泡出來完全不同的滋味。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用蓋碗沖泡大紅袍,出湯后蓋碗的蓋子應該揭開,還是蓋上?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喝到一杯茶,你會被它帶走而從此愛上它。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品到一杯茶,你會被它帶走而從此分享它。

蓋碗,是泡茶的"萬能茶具",無論是綠茶龍井,還是巖茶大紅袍,或者是陳年普洱茶,都可以用蓋碗來沖泡。但是,在沖泡的過程中,有這么一個問題,總是困擾著很多茶友。

以大紅袍為例,用蓋碗沖泡大紅袍,將蓋碗里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之后,蓋碗的蓋子是揭開呢,還是蓋上?

說到這個問題,很多茶友就開始爭執(zhí)。有堅持將蓋碗揭開,靠在邊上的;也有堅持把蓋子蓋回蓋碗的。其實,我們在剛開始喝茶時,蓋碗的蓋子,都是蓋上的。

結果有幾次逛茶葉店,發(fā)現(xiàn)泡茶的小妹都是將蓋子揭開,問起緣由是說這樣可以讓茶葉更耐泡。然后我也陷入了到底是把蓋子揭開,還是蓋上的掙扎中。最為苦惱的是,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于是,總結了揭開和蓋上的常見理由,各位茶友一起來看看誰的理由更有說服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主張把蓋子蓋上的那部分茶友的理由。

1、為了防止走香

把蓋子蓋上,是為了防止茶葉的香氣過度散發(fā),而且蓋子和蓋碗處于相對閉合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蓋碗內茶葉香氣的聚攏,更方便于聞蓋香。

2、好茶不怕悶

俗話說"好茶不怕悶",如果茶葉質量夠好,把蓋子蓋回蓋碗是不影響的,而且還能夠借此檢驗出茶葉質量的好壞。如果口感不受影響,那說明就是好茶。

3、茶葉內含物能夠較快浸出

在沖泡陳年老茶,或者是比較粗的茶葉時,蓋上蓋子可以讓茶葉保持溫度,促使茶葉內含物質更快浸出,達到最佳的飲用口感。

平常泡茶把蓋子蓋上的茶友,你們是否也是考慮到這些因素,才把蓋子蓋上的呢?按照這部分茶友的說法,似乎把蓋子蓋上,確實有理有據。

那支持揭開蓋子的理由是什么呢?我們在一起來看看。

1、可以讓雜味去除

蓋上蓋子是為了防止走香,但是在反對派茶友眼里,把蓋子揭開的目的可就是為了"走香"。不過這里的"走香"指的是把茶葉中的雜味、青味等不好的氣味散發(fā)出去,從而達到純化香氣的目的。有些不好的茶葉,可能會夾雜著青味、陳味,把蓋子揭開,有利于異味的揮發(fā),所以應該揭蓋。

2、延長茶葉耐泡程度

茶葉在經過沸水的浸潤之后,會迅速舒張開來,而一旦把蓋子蓋上,會讓這種效果一直持續(xù)。所以,應該揭開蓋子,讓茶葉先冷卻。等再次注水之后,再讓茶葉重新舒張,這樣有利于控制茶香、茶滋味的揮發(fā)和浸出。從而也可以延長茶葉的耐泡程度。

3、不會悶壞茶葉

有些茶友覺得,蓋上蓋子,蓋碗中殘留的高溫會將茶葉悶壞,尤其是嫩芽型的茶葉,譬如西湖龍井,一旦將茶葉悶壞,口感也就隨之變差,所以應該揭開蓋子??赐陥猿纸疑w的理由,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妥之處。不過,不管是揭開的理由,還是蓋上的依據,都有可以反駁的地方。如果說,蓋上是為了防止走香,那是不是說明茶葉質量不好,需要用這種方法來掩蓋呢?

大家都知道,如大紅袍之類的巖茶,其香味都是較為突出和明顯的。質量正常的茶,沖到四五泡,甚至是六七泡之后,依然都會有余香。這是茶葉本身就具備的香味持續(xù)時間,根本不需要用蓋上蓋子這種方法來維持。不過有利于茶葉香氣的聚攏,這點倒是贊同。

總之,如果對喝茶的要求沒有精細到"毫厘之差"的茶友,那就不必要糾結蓋子是揭開還是蓋上了。如果您是處女座茶友,事事都要求"精益求精",那就得自己去判斷了,多實驗幾次,總有滿意的結果。

所以,您喝茶時,揭蓋還是不揭蓋呢?

【圖 | 文 :簡書】

大紅袍的沖泡、品鑒方法

大紅袍,產于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系,為武夷巖茶的一種,品質優(yōu)異。

每年五月份下旬采摘,一芽二、三葉開面新梢,大致工序分為曬青、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攤涼、揀剔、復焙等。

大紅袍原母樹位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讀kē)的高巖峭壁之上,母樹非常珍貴,現(xiàn)僅存為六棵。

據史料記載母樹的頭采日是5月17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


傳說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給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后,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狀元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狀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醫(yī)無效,便將大紅袍獻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采制茶葉悉數(shù)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

大紅袍等級標準

根據茶青山場不同劃分

武夷山的三坑(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兩澗(流香澗、悟源澗)出產的茶葉,均為極品巖茶。

正巖茶,茶青采自于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品質最好。

半巖,即采自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周邊,品質次之。

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品質次之。

大紅袍的兩種泡法

第一是:壺泡法,第二是:杯泡法。

浸泡時間,依照泡飲者的習慣和愛好,應適當調節(jié)茶量、水量、溫度,清水沖泡和適宜品飲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茶量】:以容器(蓋杯或者壺)大小而定,一般為容器量的半數(shù)量。

第二【水量】:以茶量為準,一般一克茶葉,需要的水量是【20-25】毫升水。

第三【水溫】:應達到初沸98℃以上,特別是第一道沖泡。

第四【浸泡時間】:第一次是10秒左右,第二次是30秒左右,第三次是50秒較適宜,優(yōu)質武夷巖茶可以沖泡六次以上。(沖泡時間只是參考,依照各人的口味而定,原則就是,要快出水,不能久浸。)

應注意沸水高沖,到略高容器面,刮去壺或者杯表面泡沫,然后蓋好分杯應低斟,可減少茶香飄逸。

蓋碗沖泡:

1.品茗茶具用沸水沖洗,沸水沖洗既能清潔茶具,又能將茶葉的香味散發(fā)出來。

2.將茶葉放入蓋碗中,投茶量約為7克左右(具體投茶量因人而異)。

3.沖入沸水,將茶葉沖洗一次(迅速出湯)。

4.將沸水高沖注入蓋碗內,悶泡5~10秒,即可倒入公道杯中,繼而分茶享用。

5.前三次沖泡時,時間一般控制在10~20秒之間。

6.三泡之后每泡時間延長10~15秒。

注:對于大多數(shù)烏龍茶,水以山泉水、井水等天然水為宜。

浸泡時間調整原則為1至7泡的湯色基本一致。

根據不同的巖茶茶性(如焙火程度),浸泡時間和注水方式都有略微不同。

紫砂壺沖泡

過去烏龍茶的沖泡,常行烏龍茶沖泡二十八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飲茶方式的改變。

在器皿選用、茶席布置、習茶品飲的過程上有了一些變化,我們根據現(xiàn)場的情況,在傳統(tǒng)烏龍茶藝的基礎上做了簡化和更新,以圖配文的形式分享給大家:

確定干茶的品類,欣賞干茶的外形,在心中打下該如何沖泡的腹稿。

惠孟臣是明代制壺名家,后世將上等紫砂壺稱為“孟臣壺”。

依次溫潤壺身、公道杯、品茗杯,起到提高器皿溫度的作用。

將烏龍茶投入紫砂壺,以備沖泡。

通過搖香將干茶進行理條夯實,為沖洗做準備。

沸水洗茶,激起茶葉的浮沫。

提起壺蓋,將聚集在壺口的浮沫按圓形軌跡拂拭而去。

洗茶的水,直接傾倒在渣斗中。

二次入水,進入沖泡與等待的階段,這時候的茶湯香氣單純馥郁。

適時將茶湯出于公道杯中,進行茶水分離。

相傳若琛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位大臣,非常喜歡喝茶??滴趸实蹫榱速p賜他,特意讓官窯設計和燒制了一批品茗杯,杯沿外撇似馬蹄,后人即稱“若琛杯”。

烏龍茶濃郁而高揚的香氣緩緩而升。

茶中的精華凝聚在一杯茶湯中,細細品飲,悠然見南山。烏龍茶七泡有余香,每一次的沖泡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

以上是紫砂壺沖泡烏龍茶的步驟與方法,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展現(xiàn)出茶湯本身的風味而準備,而最終的滋味和香氣呈現(xiàn),主要取決于主泡者對于茶品性質的掌握,這需要多次的品鑒與沖泡練習。

大紅袍品鑒

香氣:香氣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氣從鼻中出,若能聞到幽幽香氣的,其香品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為上。清香型(輕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為上。

外形:干茶通常要求外形勻整,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色澤油潤帶寶色。陳茶則色澤灰褐。條形不完整、碎茶多的就差了。

滋味:入口甘爽滑順者美,苦、澀、麻、酸者劣。茶水無質感,淡薄者為下品??酀兜妮p重往往決定巖茶品質高低。沖泡次數(shù),通常為八泡左右,超過八泡以上者更優(yōu)。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钡恼f法。

湯色:為橙黃至橙紅,清澈艷麗,明亮者為上品,主要是湯色明亮的茶,果膠含量足夠,茶湯潤滑且耐泡。

葉底:良好之茶葉,沖開水后,葉片易展開,且極柔軟,有彈性。

紅邊較顯,呈現(xiàn)蛤蟆背,三紅七綠,蛤蟆背則是傳統(tǒng)的武夷巖茶在長時間焙火之后,局部受熱膨脹,在茶葉表面鼓起的小泡點,一般干茶難以看到,需從泡開的葉底觀察。

三紅七綠則指武夷巖茶的做青過程中,通過搖篩茶葉,使得葉面三分紅邊七分綠,呈現(xiàn)綠葉鑲紅邊。

優(yōu)質茶應具備:無明顯苦澀,有質感(口中茶水感覺黏,有稠度),潤滑,回甘顯,回味足,巖韻顯。

一般巖茶可體現(xiàn)“香”;

等而上之才體現(xiàn)“清”;

再上之才表現(xiàn)出“甘”;

最佳者才表現(xiàn)為“活”。

目前市場上大量流通的大紅袍:一種為無性繁育的純種大紅袍;一種是拚配大紅袍。

拼配大紅袍再分兩種:一是茶葉中配有大紅袍毛茶,二是由其他茶類拼配,但香氣口感滋味等品質相似且有自己特點。

購買時,還是要切身品嘗,喜歡就好。

來源:神州茶韻,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4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