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倒茶的順序

找到約248條結(jié)果 (用時 0.016 秒)

倒茶的禮儀和規(guī)矩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客來敬茶還是接待貴賓時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些該有的禮儀,這可能會讓客人覺得不夠禮貌,甚至有可能讓別人誤認(rèn)為是一種常識的缺失。下面一起來學(xué)習(xí)下倒茶的禮儀和規(guī)矩。

  倒茶的禮儀和規(guī)

  1、事前準(zhǔn)備

  茶前茶具要要細(xì)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貌和衛(wèi)生的表現(xiàn)?,F(xiàn)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倒茶禮儀

  給客人飲用的茶水要適量。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則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倒茶過程中,不宜倒得太滿。當(dāng)然,也不宜倒得太少。

  3、奉茶禮儀

  上茶時,應(yīng)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點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yīng)擺在點心右邊。雙手端有杯耳的茶杯時,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而不要用手抓住杯口將茶杯遞給客人。奉茶時應(yīng)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同仁。

  4、嗅茶禮儀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茶的品種特點,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先將開水沖入空壺,使壺體溫?zé)?。然后將水倒入各種茶盤中。  

  5、裝茶禮儀

  用茶匙向空壺內(nèi)裝入茶葉,通常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

  6、請茶禮儀

  茶杯應(yīng)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并用雙手奉上。當(dāng)賓主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xiàn)對賓客的敬重。


茶的干泡法8個步驟,學(xué)起來吧

咱們以烏龍茶為例,來解說一下干泡法的8個步驟,分別是備具、潔具、賞、投茶、洗茶、泡茶、奉茶和收具。

備具

干泡法的茶具主要有茶道組(亦稱茶道六君子)、壺承(就是放蓋碗和公道杯的用具)、蓋碗(也可用壺)、公道杯、隨手泡、水盂、過濾網(wǎng)和茶杯。

潔具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干泡法中洗茶杯的方式有2種。

一種是直接往擺好的茶杯中沖水,另一種是用茶夾將茶杯夾到水盂上方,進(jìn)行潔具。

在干泡法中選擇第二種比較好,記得在夾杯子的時候要往里夾,而且手臂不要抬太高!而且每洗一個茶杯都要在茶巾上蘸一下,以保持桌面干爽。

潔具完畢,請記得將茶杯放回茶托。

賞茶

看茶的外形和顏色以及聞干茶的香味,主要是給客人看。

投茶

需要用到茶道組中的茶匙,將茶葉分到?jīng)_泡器皿??筛鶕?jù)喝茶的人數(shù)和口味來酌情加減投茶。

洗茶

用水洗去茶塵,將沸水沖入蓋碗,立刻倒進(jìn)水盂,洗茶過程就結(jié)束了。洗茶又稱快速潤茶,即沖即出。

泡茶

洗完茶之后,就是泡茶了。泡烏龍茶的水溫一般是100度的開水,大概10秒左右就可以出湯。

出湯的時候,拇指和中指捏住蓋碗的邊緣,食指搭在蓋子上,蓋子和杯子間留出一道縫隙,讓茶湯順利的流出。

奉茶

泡茶后就要奉茶,要記得奉茶的順序是從右到左,雖然在喝茶的時候大家是人人平等,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還是要區(qū)分一下身份差別,身份高的人要優(yōu)先。

收具

喝完茶,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收具,將喝過的茶葉倒掉,所用器具洗干凈擺放整齊就行。

除了泡茶步驟以外,茶藝重要的還是就是細(xì)節(jié),比方手該怎樣放、茶具排列順序、身體不能搖擺等,都需要多次實踐才能做好。而且泡茶的時候盡量讓自己的節(jié)奏慢下來,才能讓品茶的朋友感到寧靜。

鄉(xiāng)村茶事

(《吃茶去》雜志)去江湖山,只有一個理由:茶葉。

江湖山在村子的西面,為整座村莊的最高點。在浙東丘陵地區(qū),276米的海拔,不算高也不算低,卻最適宜植物的生長。如果遇上雨霧天氣,站在村中仰望,山間被層層云靄包裹,恍如仙境一般。但是,茶園還是看不到的,只有一團(tuán)團(tuán)的綠意隱隱顯現(xiàn),濕漉漉的。這山,看似平常無比,被霧一籠,被綠一隔,立馬增添了幾分神秘,一顆前往探究的心,被撩撥得蠢蠢欲動。

江湖山這個名字,氣魄極大,似乎不屬于鄉(xiāng)村,也不屬于當(dāng)下。如果輕輕一念,一股劍氣俠情,頓從心底涌起。在很久以前,不知道有沒有俠義之士在此隱居,也不知道有沒有文人騷客前來吟詠,但是江湖山的珍貴奇特之處,確實與遠(yuǎn)離世俗的嘈雜有著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因為這里有著難得的隱秘和安靜。

好山好水產(chǎn)好茶,茶葉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江湖山并不險峻,但它山清水秀、氣候溫潤、雨水充沛,尤其是山頂?shù)囊淮髩K平地,彷佛上天放置的一個碩大泥盆,一壟一壟的茶樹,從盆底一直種到盆沿。茶葉是村子的一大經(jīng)濟(jì)作物,因此在村民的心目中,江湖山有那么一點圣地的味道。村莊的其他山坡什么的,都有砍伐過度或者被火焚燒的經(jīng)歷,只有江湖山一帶,村民非常自覺地保持著水土平衡,防止“跑水、跑土、跑肥”。

村莊開始產(chǎn)茶的歷史,已經(jīng)無從考證。但是,應(yīng)該不會太早也不會太遲,據(jù)光緒年間的《寧海縣志》記載:石馬莊,有金刀溪可灌溉,有山無海產(chǎn)茶。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也充分表明了茶葉在村莊的地位。直至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我的父親母親還自帶干糧水壺,或者干脆在山上壘灶做飯,與許多年輕人一起,紛紛到江湖山上開辟茶園。茶園的形成和擴(kuò)大,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村人,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開墾耕種,才有了漫山遍野的茶香。

在我的記憶里,只去過江湖山茶園幾次而已。但是,就這一兩次,帶給了我太多的驚喜。一壟一壟修剪齊整的茶樹,被圍成了200多畝的綠,好像一片浩瀚無邊的海洋,滿眼都是綠色的波濤。滿山的茶樹,使山少了一分硬朗,多了一分柔軟,充分展現(xiàn)了江南的風(fēng)度。每一叢茶樹的頂端,只有一小撮嫩芽,處子一般,把身體抱緊,隱忍地開,像雀舌,如纖指,似龍須,讓人不忍堪摘。那綠,也不是一般的嫩,青翠中染一絲鵝黃,清亮的色彩仿佛涂上了一層油脂。

如果不是采茶時節(jié),幾乎沒有人愿意前來,此時的茶園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在茶樹與茶樹之間穿梭,耳根清凈了,呼吸順暢了,心情也愉悅了。其實,我更喜歡依在并不高大的茶樹上,盡情享受著陽光的暖,或銜一枚嫩嫩的茶葉在唇齒之間,所有的醇香馥郁,全都留存在了心底。

江湖山的歲月大部分都是這般清靜的,是不被外人打擾的,但每年的農(nóng)歷三四月除外。初春時節(jié),尤其是清明節(jié)前后,村莊里的男女老少,仿佛嗅到了江湖山上飄來的清香,大家會非常自然地把自己放進(jìn)它的懷抱里。此時的江湖山,雨霧天氣多,晴朗天氣少,但阻擋不了村民上山的念頭。

采茶人不分男女老幼,頭戴斗笠,腰別竹簍,雙手上下起落翻飛,講究的是眼明手快,真如江南民歌《采茶舞曲》所唱的“采茶好比鳳點頭,采茶好比魚躍網(wǎng)”,來時還是一片亮綠,走時只剩一片褐色。尤其是農(nóng)村婦女,不但“下田插得秧”,還要“上山采得茶”,于是江湖山上的茶園就成了一個操練場,而每一壟茶樹,都成了一支支列隊的士兵,每一枚向上舒展的茶芽兒,都是士兵手中的旗槍。

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村里小學(xué)常常組織學(xué)生上山采茶,我也去過一次。辛苦是少不了的,但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新鮮。大家一路嘻嘻哈哈,往往新葉老梗一把抓,斤兩是重了不少,質(zhì)量就得不到保證了。不過雙手沾染過的茶香,永遠(yuǎn)留存了下來,那份艱辛與好玩,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采茶要趁早,清明至谷雨之間,為最好的收獲時節(jié)。

從枝頭上下來,被裝進(jìn)竹簍,再從竹簍倒進(jìn)竹筐,然后被一條扁擔(dān)運(yùn)送下山,一片茶葉就開始了漫長的修煉之旅。

茶葉的下山,必會一路留香?;蛟S是十多年前的情景了。由于我家住在山腳,每每茶農(nóng)經(jīng)過家門口,我往往會伸長脖子,湊上去嗅那隨風(fēng)走動的茶香。采茶人的腳步,往往趕在太陽落山之前,他們挑著200多斤的茶葉健步如飛,兩個大大的籮筐穩(wěn)穩(wěn)的,絲毫沒有左右晃蕩的感覺。無論男的還是女的,臉蛋一律紅撲撲的,他們會隨身帶著一條擦汗的毛巾,男的往往搭在扁擔(dān)上,或者繞在脖子上,女的往往直接包在了頭上。

茶葉的下一處歸宿,就是村里的水電站。在我的記憶里,水電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發(fā)電的場景我沒有見到,但此處可以碾米、磨粉、打年糕。最讓孩子感興趣的是一排排炒制茶葉的機(jī)器,擺放在南面的小平房里,儼然一個小型茶葉加工廠,至今仍在使用。這些機(jī)器都是一些大個鐵家伙,轉(zhuǎn)動起來轟隆轟隆響,茶葉的氣息從清淡變得濃烈,再從濃烈變得隱忍,每一次氣味的轉(zhuǎn)換,都讓我們感到機(jī)器的神奇。

長大后,我覺得茶葉的制作,其實是一種美的歷練,是一次涅槃的過程。一枚樹葉經(jīng)過這么多道工序,悄悄地把春的顏色、春的氣息、春的味道、春的想象都隱藏了起來。一枚茶葉恰似一個人,因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千錘百煉,所以才不怕生活的冷熱酸甜,才會在浮浮沉沉的命運(yùn)里,最終素面朝天、歸于平靜、守住淡然,讓生命盛開如花。

種茶、采茶與制茶,使小小的村子營造了濃厚的飲茶氛圍。農(nóng)人在勞作之余,躺在自家的小院里,正處月朗風(fēng)清、萬物肅靜、身心放松之際,品一杯茗茶更是悠悠然,恰如平淡中回味日子的醇厚與綿長。每當(dāng)客人前來,或者左鄰右舍互相走動,如若不是逢年過節(jié),村人一般不會燒桂圓茶,而是掏出一撮好茶葉,泡一杯好茶相待。江湖山上的茶葉,猶如云霧在水里的舒展,又如春雨在杯中的融解,濃濃的茶香飛快地跑出來,一泡一品之間體現(xiàn)了彼此的深情厚意,那是一種平淡中值得回味的情感。

我認(rèn)識的第一個飲茶人,是我當(dāng)木匠的外公,他除了喜歡飲酒之外,也喜歡飲茶。每當(dāng)干活疲倦之際,外公總要灌一肚子茶水,飲完后再點上一桿老煙桿,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恢復(fù)體力似的。古代的詩人喜歡飲酒,于是下筆如有神,而我技藝精湛的外公,似乎不吃點茶喝點酒,也真干不了木工活。于是,我想:當(dāng)他花時間飲茶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在對正在完成的木器進(jìn)行回味構(gòu)思呢?

農(nóng)人飲茶,一般喜歡濃上一些,三五片茶葉肯定是不夠的,外公也是如此。他不喜歡弄個壺杯罐盞叮叮當(dāng)當(dāng),更不懂得頭道茶二道茶三道茶什么,隨手在一個袋子里抓上一大把,放在那個磕掉了很多漆的牙罐里,用開水一沖就完事了。不過這么一大罐的,往往是喝了沖,沖了喝,好像直到那些苦味慢慢飲盡之后才肯罷休。

不知是不是外公喜歡飲茶的緣故,我的母親對采茶制茶也深有感觸。直到現(xiàn)在,她每年都要親手炒上幾斤茶,留作自己飲用。肚子疼什么的,也要泡上一杯茶,飲后立馬好轉(zhuǎn),說來真是神了。農(nóng)人的炒制,與水電站的機(jī)器自然不同,速度要慢上很多,數(shù)量也極為有限,質(zhì)量卻是上等,形狀、色澤、香氣都要高上一籌。母親對自己炒制的茶葉十分珍惜,輕易不肯拿出來,從這個春天一直吃到下一個春天。

其實,我應(yīng)該為自己感到慶幸:在一個茶香四溢的村莊里出生,見識了茶的生長、采摘與炒制,見識了一片茶葉的修煉之路,身上自然而然地帶有了茶葉的清氣、幽淡與苦澀,對生命況味的理解,似乎也更為純粹簡單一些吧。

春天到來的時候,當(dāng)價格不菲的新茶開始上市,我就會想起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小村莊,想起那道被茶樹裹上一層淡綠的山梁,還會想起一種悠遠(yuǎn)的民間舞蹈——茶舞。

茶舞與茶事活動有關(guān)。愛茶之情濃,才有了茶舞的出現(xiàn)。它以前是村子里逢年過節(jié)的節(jié)目,但近年很難覓其蹤影,加上多年在外求學(xué)就業(yè),記憶也就慢慢地淡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茶舞竟然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小城的重大節(jié)慶活動也時常出現(xiàn)村人的身影,我的記憶彷佛一枚抱緊身子的茶葉,慢慢地舒展開來。

茶舞,因為融合了戲曲、舞蹈、燈彩等藝術(shù)門類,又稱“茶燈”、“采茶歌”或“采茶燈”,發(fā)軔于何時已不可考,史籍中記載亦不多,但一直流行于江南一帶。說是茶舞,其實是一場有故事情節(jié)的小戲,整場演出以茶事為主要內(nèi)容,包括采茶、炒茶、賣茶、盤茶等,演員中有生、旦、凈、丑等各類角色,道具有茶籃、扇子、手帕等,整個表演歡快喜慶、詼諧風(fēng)趣、載歌載舞,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茶舞雖然表現(xiàn)的是春天的茶事活動,但是表演一般不在三四月,而是農(nóng)閑時節(jié)居多,最主要集中在過年前后。整個演出隊伍均由村民組成,領(lǐng)隊一般是村里年長有威望的老人,既在村里熱鬧熱鬧,也經(jīng)常到附近鄉(xiāng)村表演。采茶舞不像其它劇種,不是陽春白雪,不適合在高高的戲臺上表演,隨便挑選一塊空曠的場地就行,場地越是開闊,演員越能施展身手。鑼聲一響,鄉(xiāng)親們就聚集在村里的操場上等候,孩子們怎么也閑不住,總是跟在表演隊伍的屁股后頭,瞧瞧這個,瞅瞅那個,充滿了好奇。

茶舞表演開始了,鑼鼓先鬧上一陣子,最先出場的是一個叫做“茶心”的道具,仿佛以前皇帝出巡時儀仗隊撐起的黃蓋傘,上面插滿了枝枝椏椏,象征著滿山蔥蘢的茶樹,不禁讓人驚嘆村民的想象力。接著,所有的扮演者交叉串連成各種隊形,包括茶女、花鼓婆、看相人、賣六頭、販茶客、和尚等,都緊隨茶心旋轉(zhuǎn),里七外八共十五人,里七扮演是茶女七人,外八扮演是茶斗一人、花鼓二人、看相二人、賣六頭一人、和尚一人、販茶客一人。轉(zhuǎn)過一陣之后,演員開始邊歌邊舞,先后順序是由茶心領(lǐng)唱,茶女接著和唱,販茶客人道白,和尚念白,賣六頭念白,花鼓者邊唱邊敲打花鼓,看相者邊唱邊做。每唱一節(jié),變換隊形一次,共表演十二節(jié),唱的是“十二月采茶歌”,里面有“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雙雙進(jìn)茶園”之類的句子。

每次觀看茶舞表演,我最著迷的最初那一小段時間的旋轉(zhuǎn)。那旋轉(zhuǎn)的人,那翩躚的舞姿,那五彩繽紛的“茶心”,慢慢地都在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盡情舞蹈。欣賞著熟悉的舞姿,傾聽著熟悉的音樂,不知是在過去在現(xiàn)在還是未來,只是覺得時光慢悠悠地在走。在那陣旋轉(zhuǎn)中,每個演員有沒有把自己想象成一片葉子,我無法得知,只是感覺自己恍若置身于花團(tuán)錦簇的春天,置身于繁忙熱鬧的勞作場面,看的是熱血沸騰。

我愛看茶舞,除了湊熱鬧成份之外,更多的是看我七姨一家。七姨對茶舞甚是癡迷,年輕的時候她一直在鄉(xiāng)村劇團(tuán)擔(dān)任女主角,一年到頭都在附近縣市演出,后來不唱越劇了就參加茶舞表演。七姨夫更是茶舞表演方面的高手,一把二胡拉的是如泣如訴,一些道具都是他親手制作而成,而且多年來還整理記錄了十幾套采茶舞詞,空閑無事時常拿出來翻翻,有時候來了興頭就哼上幾句樂樂。我的表弟受父母影響,小時候常被拉去演一個小和尚,眼珠子滴溜溜的轉(zhuǎn),甚是滑稽可愛。

日子一天天過去,江湖山的茶葉采了一茬又一茬,流傳了近千年的茶舞演了一年又一年。以前觀看茶舞表演,總是笑得合不攏嘴,看后感到一陣輕松。而現(xiàn)在,每看一次心里就多了一份沉重,畢竟時代不同了,娛樂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不知這種傳統(tǒng)的茶舞表演還能延續(xù)多少時光。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鄭廣闊(浙江臺州),系浙江臺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找到約24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