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得雨活茶葉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34 秒)

中國茶葉大省的名茶(二)

云南省

歷史上云南,雖為世界茶樹原產地,但由于地區(qū)偏僻,當年茶圣陸羽無法到及,致云南茶長期不為人知。

在交通、物流、文明交換發(fā)達的背景下,眾多被茶圣“遺漏”的云南好茶逐漸浮出水面,以滇紅和普洱茶為首的云南名茶被越來越多的茶友認可。

1、普洱茶(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的一種茶)。

2、滇紅(滇西南瀾滄江以西的高山峽谷區(qū)的一種茶)。

3、十里香,原產于昆明東郊金馬山麓十里鋪所在地,現(xiàn)茶廠位于石林。

4、寶洪茶

產地:昆明市宜良縣寶洪山

5、磨鍋茶

產地:保山地區(qū)騰沖縣蒲川鄉(xiāng)的清涼山,以磨鍋干燥的特殊工藝制成,故名"清涼磨鍋茶"或"清涼山磨鍋茶"。

6、回龍茶

產地: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城大廠鄉(xiāng)回龍寨

7、翠華茶

產地:云南昭通大關縣翠屏山麓的翠華寺

8、墨江云針

產地:產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江西省

江西是中國的產茶之鄉(xiāng)。江西人飲茶歷史十分悠久,自秦漢時代就開始植茶、制茶,茶產量之高,茶品種之多,茶工藝之精遍布全省。

1、浮瑤仙芝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浮瑤仙芝就生長在這“晴天早晚遍地霧,陰雨之時滿山云”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茶葉長年受山嵐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每年清明前采摘嫩芽,用土灶柴薪,手工搓揉,精心烘焙,原始土法制作而成。

2、遂川狗牯腦

狗牯腦茶種植,始于明末茶農梁傳謚,產地于遂川縣狗牯腦山,茶樹少,產量低,制作工藝十分考究,為不越家門的世代秘傳。

3、婺源茗眉

婺源是江南產茶的最核心地區(qū),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非常適合茶葉生長。

4、廬山云霧茶

廬山產茶歷史更久,據(jù)《廬山志》記載:東漢時,焙制茶葉。由于廬山云霧繚繞,四時不絕。故得“云霧茶”之名。

5、修水雙井綠茶

雙井綠茶產于修水縣杭口雙井村,一芽一葉,長不過兩分,粗不過錐尖,泡在碗中,片片豎立,以山泉水泡之,色呈淡綠,明凈可鑒,飲之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6、寧紅茶

寧紅茶在前清時期極興盛。主產于江西的修水、武寧、銅鼓等縣。

7、豐城羅峰茶

羅峰茶產于豐城縣的羅山,這里峰巒聳立,樹木蒼翠,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極利于茶樹的栽培。

8、九龍茶

九龍茶產于安遠縣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九龍山上。九龍山森林茂密,云霧繚繞。

除了以上介紹的江西名茶,其他還有上饒白眉、得雨活茶、通天巖茶、林生婺綠、井岡翠綠、曉起毛尖、梅嶺毛尖、武夷源貢茶、小布巖等。江西各地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手工制茶習俗。

來源:茶藝大師工作室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這,就是江西茶!

茶農三五成群,在茶壟間穿梭,用靈巧的指尖與瘋長的茶芽賽跑?!〕倘f海 攝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發(fā)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

地處贛皖兩省交界處的浮梁縣,自古以來就是著名“茶鄉(xiāng)”?!〕倘f海 攝

而江西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茶的杰出代表。

2021年底,農業(yè)農村部公布了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統(tǒng)”光榮入圍。

從我國首個沉浸式唐風主題體驗街道——大唐茶市,我們可以感受到江西省景德鎮(zhèn)浮梁縣茶文化的繁華與厚重。

來大唐茶市,華燈初上,極目之處流光溢彩。著錦衣霓裳,執(zhí)一盞兔兒燈,挽珍視之人,登高閣走勾欄,伴著街市的熱鬧叫賣聲,尋畫棟彩壁。

看表演吧,通過“行進+沉浸”的觀演方式,讓大唐盛世浮梁的絕美畫卷在面前徐徐展開,沉浸在浮梁茶的故事中,感受別樣的精彩。

下面,讓我們乘著大唐茶市的煙火氣,一起回味茶葉是如何在江右大地上生長、繁茂的吧!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在江西鉛山縣舉行的“萬里茶道與一帶一路”高端論壇上作總結發(fā)言?!〗獫z

茶香悠遠留韻千年

江西茶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東漢時期,素有“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之美譽。

“前月浮梁買茶去”,一千多年前,浮梁茶在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中留下倩影,于墨香氤氳中聲名遠播。

明前茶自古就有“貴如金”的美稱?!〕倘f海 攝

到了明、清時期,江西茶業(yè)長盛不衰,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歐洲等地。

廬山云霧、婺源茗眉、井岡翠綠、撫州云林茶通天巖茶、上饒白眉、浮梁紅茶、修水雙井綠寧紅功夫茶、遂川狗牯腦茶、得雨活茶……好山好水滋養(yǎng)出品種繁多的好茶。

廬山云霧。衛(wèi)岌 攝

“四綠一紅”是其中的代表,“四綠一紅”是指江西五大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即狗牯腦綠茶、婺源綠茶、廬山云霧茶綠茶、浮梁綠茶四種綠茶和寧紅茶。

一盞素雅浸染古香

浮梁位于江西景德鎮(zhèn),茶文化與陶瓷文化相互交織滋養(yǎng)。于瓷器中見茶事,不僅豐富了景德鎮(zhèn)陶瓷種類,也加深了茶與人們生活的聯(lián)結。

吳仁敬、幸安潮在《中國陶瓷史》中寫到白茶盞:“白茶盞一種,光瑩似玉,內有絕細之龍鳳暗花……雖宋代之定、汝亦不能比方,真一代絕品也?!?/p>

瓷器宜盛茶,能夠完整地保留茶香。熱一壺清水,執(zhí)盞相迎,水聲嘩嘩輕觸盞壁,清脆悅耳。茶水溫熱,透過瓷器漸漸傳達到指尖,更添一份暖意。

白瓷素雅,彰顯茶湯的清亮,色澤悅目??床枞~在水中慢慢舒展躍動,靜待茶香滿室。

品茶尋道禪意無窮

禪宗,始于印度菩提達摩,因六祖慧能以前,每代只單傳一人,類似堯舜禹之禪讓,故名禪宗。

江西省宜春市是禪宗圣地,雖然禪宗并非起源于宜春,但禪宗的成型及繁榮卻主要在宜春。一花開五葉,三葉在宜春。禪宗五家中,就有溈仰、臨濟、曹洞三家發(fā)源于宜春。

《廬山志》記載:在晉代,廬山上“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茶”。唐宋時期,佛教盛行,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禪必有茶的倡茶風尚。

禪茶從采摘到制作過程中,講究節(jié)氣、天時、星窺、候時、環(huán)境、土壤、水紋、地象、人事、工序、風起等工時,故舍五行意即無茶意。

茶香怡人,茶水潤心?!岸U茶一味”,在滿室茶香中品味禪茶,體悟生活,修行精神,是江西茶給予的獨特體驗。

載歌載舞共慶喜樂

種茶、采茶、制茶的技藝代代相傳,不斷創(chuàng)新。在這個過程中,茶農將茶與舞蹈、歌曲等結合,創(chuàng)造了勞動號子、采茶歌、采茶戲等娛樂形式,彰顯了淳樸自然的審美趣味。

江西采茶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最早在贛南安遠縣九龍山茶區(qū)興起,隨后見于贛東鉛山縣,之后在全省各地流傳。

2006年5月20日,贛南采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謀取生計之外,生活的浪漫始終不渝。最美的藝術來源于自然,產生于勞動,人們以歌舞傳遞至情至性,在熱烈中敬頌朝陽,饋贈自己。

以茶作食風味獨特

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茶多酚、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具有醒腦提神、利水消腫、保護心血管、抗衰老等多種功效。

以茶為飲、以茶為食,茶在江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擂茶又叫“三生湯”,夏可解暑,冬可暖身,是美味的養(yǎng)生佳品。制作擂茶需要用上特制的擂棍與擂缽,以老茶葉、鹽、花生仁和芝麻為原料,工序雖然簡單,卻十分考驗技巧。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本沤栾炂鹪从谔拼?,是“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餅”“江西四大糕點之一”。因入口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純堿、蘇打的奇香,它又被譽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點。

紅茶汗蒸雞、蜂蜜茶香鴨、錫紙茶香骨、茶汁桂魚撈粉、香煎茶香餅……許多贛式美食以茶葉入菜,將濃郁的色、香、味勾勒出清麗之姿。

2022年8月,江西出臺《江西省農業(yè)七大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以“江西茶香天下”為主題,打好生態(tài)、文化、科技牌,主攻名優(yōu)茶、推廣大眾茶、開發(fā)個性茶、做大出口茶;推動新式茶飲、茶旅融合、文創(chuàng)茶品、拼配出口茶等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

茶農三五成群,在茶壟間穿梭,用靈巧的指尖與瘋長的茶芽賽跑?!〕倘f海 攝

一片小小綠色葉子,千年明珠璀璨。

跨越千年,回首過往,明珠拂塵,讓我們期待江西茶文化的新篇章!

(來源:中新網(wǎng),贛新聞)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被低估的江西茶,有歷史有故事,你要聽嗎?

自2022年4月23日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正式面向全球發(fā)布以來,我們通過文字與圖像,在云上展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內涵、品牌產品、品牌形象,呈現(xiàn)有關中國地理標志品牌的學術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茶地理標志地圖在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也正式上線。

地圖中總共包含中國601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個,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別有76、57個。

今日分享江西省茶葉地理標志地圖。江西省共有26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綠茶地理標志19個、紅茶地理標志4個,其他茶地理標志3個。

左湖南右福建,

北上還有湖北安徽浙江,

在地標館的茶葉地標地圖里,

各個排的都很靠前,

顯得江西似乎變成了“茶葉洼地”。

廬山風光

江西還真不是“茶葉洼地”。

有好山有好水,

這里定有好茶。

冬日的廬山霧凇

在中國茶史上,論底蘊,

江西可是萬里茶道的黃金水道與兩大茶葉貿易樞紐。

北宋時期,江南15個重要的產茶州、縣,10個在江西。

清末民初更是江西茶葉的黃金時代,

江西83個縣,有50多個縣種茶,

種茶面積在百萬畝以上,

最高產量曾達30萬擔。

但到了近代,曾經的茶葉大省,

卻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了退步。

民國時,受東南亞國家茶葉種植影響,

我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飽受打擊。

抗戰(zhàn)期間,全省155萬畝茶園又幾乎全被炮火摧毀,

僅婺源等兩三個縣保存。

到了現(xiàn)代,江西茶重出江湖,

但全國的茶葉局勢已經是你追我趕,時不我待。

近幾年,江西省為大力推動農產品出贛,

打造了“贛鄱正品”這一省級區(qū)域公用品牌,

探尋江西茶與江西農產品的破局之路。

如今,“贛鄱正品”發(fā)展勢頭正猛,

廬山云霧茶、修水寧紅茶、婺源綠茶等,

一大批特色茶葉地標均納入其中,

第三批認證工作預計也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贛鄱正品”品牌主形象

江西茶,有歷史有故事,

你要聽嗎?

廬山云霧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對于廬山,大家最熟悉的應當是是蘇軾的《題西林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廬山云霧 圖源:廬山智慧旅游

一年365天,200多天云霧繚繞的廬山,在茫茫霧海中,何人能識其真面目?“匡廬絕頂,產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使其保持鮮嫩,方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也正因此,廬山云霧茶要比其他茶采摘時間較晚,谷雨至立夏之間才開園采摘。

廬山云霧茶最講究的是炒青技術,必須炒得透,炒得熟。傳統(tǒng)是在斜鍋內進行,雙手拋抖炒,先抖后悶,抖悶結合,炒至青氣散發(fā),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還要在圓簸箕內用雙手回轉滾揉,成條后,再行抖散,揉青后的茶葉還需再次回鍋進行拋炒。制成的云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六絕”一舉揚名中外。

廬山云霧茶,是佛茶也是文化茶。公元381年,南下廣東的慧遠法師途經九江,被閑曠秀麗的廬山吸引,遂駐錫于此,在廬山北麓修筑精舍東林寺,開創(chuàng)了凈土宗。據(jù)《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當時廬山梵宮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危崖,冒飛泉,競采野茶。在白云深處,劈崖填峪,栽種茶樹,采制茶葉。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廬山上有摩崖石刻900余處、碑刻300余處,寺觀曾多達500多座,歷史上曾有1500名詩人,為廬山寫下了4000余首詩歌,歷代繪畫大師以廬山為題材所畫的山水畫,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留下墨寶滋養(yǎng),廬山云霧茶喝起來自然頗為講究。人人都說泡茶“泉水為上”,茶圣陸羽遍訪天下名山,評出“天下十大名泉”,這其中廬山的谷簾泉,評為“天下第一泉”。宋代學者王禹偁考辨了谷簾泉水后, 在《谷簾泉序》中說到: “其味不敗,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狀, 與井泉絕殊?!睋?jù)測定,谷簾泉水的pH值為6.8-6.9之間,更適合于泡茶,有利于茶葉品質風味的完美呈現(xiàn)。來廬山尋茶,可千萬不要遺漏這與廬山云霧茶最相匹配的“天下第一泉”。

修水寧紅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民國時期的上海與香港茶市,有個不成文的行規(guī):“寧紅不到莊,茶市不開箱”。因為寧紅茶是整個市場品質等級最高的茶葉,寧紅茶把價格定下來了,其他茶才能夠比照出價,寧紅茶可以說是當時武漢、九江、上海、香港等大碼頭茶價的風向標。

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階段。受到國外文化沖擊,減肥成為當時的時尚,寧紅減肥茶應運而生,成為當年最暢銷的保健品。1998年的“芬氟拉明”事件后,寧紅茶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又恰逢此時茶葉市場萎縮,連帶著寧紅茶也一蹶不振。

經過十年來的努力,寧紅茶才漸漸恢復元氣,重返名茶行列。2015年,在江西確立“四綠一紅”發(fā)展戰(zhàn)略時,寧紅茶是唯一入選的紅茶品牌。

傳統(tǒng)寧紅工夫茶,享有英、美、德、俄、波五國茶商饋贈為“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的殊榮,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還盛贊寧紅為“禮品中的珍品”,并欣然揮毫題詞“寧州紅茶,譽滿神州”。其獨樹一幟的品味風格,被茶圣詩仙們贊為“茶中美人”。

寧紅茶屬全發(fā)酵類中小葉種紅茶,新鮮茶葉采摘下來后,經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等多道工藝,形成了“輕萎凋、重揉捻、足發(fā)酵”的獨到核心制作技藝。此前,“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就包括了寧紅茶制作技藝。

婺源綠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一提起婺源,就想起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這個被稱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小縣城,其實還有另外一長名片——綠茶。

婺源山村晨霧

“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短短數(shù)語,是陸羽《茶經》關于婺源產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美國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對婺源綠茶有極高評價:“婺源茶不獨為路莊茶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yōu)者。其特征在于葉質柔軟細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潤。稍呈灰色,有特殊的櫻草香,味特強。有各種商標,以頭幫茶(春茶)最佳”。

婺源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山區(qū),是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產區(qū),靠著婺源縣內原生態(tài)生長的特色茶樹品種——“婺源群體種” ,加上改進傳統(tǒng)松蘿茶制法,采取高溫殺青、小桶揉捻、低溫長烚的特色工藝,形成了色綠、香高、味濃醇的品質特點。從清康熙至光緒的 200 多年間,婺源茶葉生產和出口規(guī)模達到鼎盛,是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

作為朱熹故里,受朱子思想的影響和“徽文化”的浸潤,婺源的茶文化有著獨特的地域色彩。婺源茶道從婺源茶文化中選取不同的意蘊與內涵,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集中展現(xiàn)茶的沖、泡、飲的技巧,體現(xiàn)出了“敬、和、儉、靜”的文化內涵和道德精神。

今年11月,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婺源縣國家級茶樹良種喜添“第三胎”——“婺綠1號”茶樹新品種獲國家農業(yè)農村部登記備案?!版木G1號”是采用單株選育法從婺源群體種中選出的茶樹品種,具有旱生、芽葉小、茸毛中等、持嫩性強等特征。是婺源縣繼“上梅洲種”“鄣科1號”之后選育的第三個國家級茶樹良種。

浮梁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對浮梁的初印象,來自于中學時期被白居易《琵琶行》支配的恐懼:“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何為浮梁?浮梁屬于曾經的“江南西道”,襟三江而帶五湖,昌江與長江兩水相融,舊時水利設施并不完善,“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故名浮梁”。

唐朝時,浮梁是大唐的茶葉貿易中心。十七世紀,浮梁工夫紅茶經海上絲綢之路運到歐洲各國。到了民國初年,浮梁工夫紅茶還獲得了“1915 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49年,作為生日賀禮被國家贈予斯大林。

浮梁這座小城,不僅盛產茶葉,還“水土宜陶”。在民國前,“瓷都”景德鎮(zhèn)一直屬于浮梁縣,就連瓷器的原料“高嶺土”都因瑤里高嶺村得名?!罢~為茗,坯土為器”茶與瓷,讓浮梁在幾千年的歲月里誕生了獨特的“瓷茶文化”。瓷質茶具的細致、光滑,與不發(fā)酵的綠茶入口口感更加的相似,且水為茶之母,瓷為茶之父,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在陶瓷的裝飾包裹下更有一股古韻與意境。而陶瓷有了茶的填充倍顯豐滿,韻味十足。唐代文人顏真卿、陸士修等曾于浮梁品茗誦詩,并留下詩作《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其“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一句,描繪出浮梁茶的馥郁芬芳與茶具景德瓷的潔白剔透,二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

近年來,除與“祁紅”師出同門的“浮梁工夫紅茶”“浮瑤仙芝”“瑤里崖玉”之外,還有“得雨活茶”“瑤河仙芝”,“西湖珍芝”“野蘭芝”“浮綠芽玉”“瑤嶺玉芽”……浮梁茶逐步研發(fā)出許多新的更優(yōu)品種,以推動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迭代發(fā)展,擴大產品矩陣。此外。浮梁縣還與湖南廣播電視臺茶頻道聯(lián)手打造浮梁茶新綜藝《最美茶藝師》,如今已經播出至第五季,讓全國各地觀眾更多“走進”浮梁縣、更多了解浮梁茶,不斷提升浮梁茶品牌影響力。

來源:農業(yè)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