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滇青普洱茶哪里有賣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一件茶賣6500萬,誰在炒作大益茶?

「核心提示」

一件普洱茶,價格可以賣到6500萬,收藏的人并不會喝,而是當“股票”一樣持有。在廣州芳村,有這么一群炒茶人,給大益茶標代碼、畫K線圖,甚至發(fā)行大益茶期貨券,漲跌幅超過比特幣,有人日賺百萬,有人虧到傾家蕩產(chǎn)。

在芳村,“大益茶”是比“你吃了嗎”更容易打開話匣子的話題,只要你說,就永遠有人接茬,每個人都是行家。大家打招呼的方式是“你買了一點嗎?”

芳村夾在廣州和佛山之間,是全國茶葉的交流中心,但賣茶賺不了錢,炒茶才是致富的正確門道。


每天下午6點,年輕的業(yè)務員聚在市場內(nèi)的小賣店口,相互刷著手機討論當天的茶葉行情。3月8日,豹變到訪的時候,一條“群峰(一款大益茶新茶)的莊家會把價格拉到30萬”的秘聞,被大家熱情討論,茶商們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票。

一周后,“群峰之下”果然大漲,兩天內(nèi)調(diào)價19次,從22.8萬沖到28.8萬。李瑞在聽到秘聞后,以22萬元收了2提,才持有7天就有10多萬元的收益。

在群峰的價值被“驗證”后,芳村內(nèi)部的多個“大益茶交易群”中,群峰是最熱門的一個,幾乎一分鐘一個價。一旦有出貨人報價,立馬被秒,“28萬要嗎?現(xiàn)在沒了,28.9有?!?/p>

群峰之外,大益茶已經(jīng)發(fā)售的上千件茶品種,大概有200件茶餅價格飛漲,少則一天漲幾千,多則一日浮盈上百萬,一天漲200萬都不罕見。

瘋狂上漲的大益茶,催生了交易平臺,甚至期貨玩法,大益茶已經(jīng)變成“金融茶”。不受約束監(jiān)管的交易平臺,以及飄忽不定的價值,讓大益茶的“泡沫”正在迅速膨脹,且吸引更多圈外人參與炒作。

熱情的投資者之外,豹變發(fā)現(xiàn),大益茶公司亦從中推波助瀾,通過給新茶貼標簽,控制出貨量制造稀缺性,讓大益茶的“金融”屬性得到強化。

因此,大益茶被茶商們稱作“中國比特幣”。

01.

像炒股一樣炒茶

炒大益茶,在廣州市芳村形成了一套成完整的體系,如同炒股。

被二級市場看好的明星茶餅,都有自己的代號。4年漲價56倍的軒轅號被稱為“皇帝”;從2萬漲到35.3萬的珍藏孔雀被稱作“神鳥”;從7萬溢價到65萬的千羽孔雀,代號“千羽”;期貨價就被炒至9萬的滄海,因為封面是一只叼著茶葉的鶴,被稱作“仙鶴”。

諸如此類的代號還有,生肖系列的“牛餅”,“老鼠”,數(shù)字系列的“7542”,“綠豆餅”,中老期茶的“青餅”,“白菜”。

這個代號茶都有記錄價格的K線圖,存在于不同的交易平臺。大益茶被比喻為證券交易所,發(fā)行普洱茶股票,每款茶就是一只股票。

最早期的交易平臺“東和”掌控著芳村的大益茶定價權(quán)。每天下午六點半,東和會更新當日的茶餅新價,最初是在網(wǎng)站上,有一張簡單的價格趨勢分析圖。

2018年前后,這套體系被搬上微信小程序。在“找找茶”“大益茶行情網(wǎng)”多個小程序上,不僅有一千件大益茶餅更新價格,還有專業(yè)版的K線圖,行情指數(shù),帶話題的行業(yè)動向,直接顯示聯(lián)系電話的“找茶出茶”圈子。

一家平臺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平臺瀏覽量每日上百萬。

交易大益茶的平臺在芳村至少有15~20家,更廣泛地說,芳村就是一個大型交易平臺,100家檔口,有99家直接或間接參與大益茶的買賣。


交易平臺的興起,讓炒茶變得更加容易,不過平臺一直處在灰色地帶。北京時擇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告訴豹變,私自搭建交易平臺,涉嫌非法證券,建議投資者不要隨便在非法的證券平臺上進行交易。

她提醒,任何一種證券的發(fā)行,都要納入監(jiān)管渠道。證券并非普通的商品貨物買賣,證券交易平臺不是任何主單位和個人就能搭建,證券的交易也不是愿買愿賣這么簡單。

未經(jīng)許可,擅自從事證券業(yè)務,或者創(chuàng)設證券品種進行交易,可能涉嫌非法經(jīng)營罪,甚至詐騙罪。

然而,暴利依舊對業(yè)務員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業(yè)務員們熱衷于講述群造富神話,“你知道我們那最牛逼的人一個月賺多少嗎?”,“四五十萬!”

在資深業(yè)務員的講述中,有資源的業(yè)務員能賣大單。比如轉(zhuǎn)賣一餅軒轅號,只收?。保サ氖掷m(xù)費,就有一萬。還能兼職“投資經(jīng)理”,幫顧客炒茶,“告訴你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他們從中收取1~10%的中介費。甚至,業(yè)務員也做投資客,壓下自己收的好茶,再擇好時機賣出去。

算下來,一個好的業(yè)務員的收入沒有上限。在芳村市場內(nèi),交易行網(wǎng)站最多的古橋茶街,100米里一排都是奔馳、寶馬。

02.

成為“金融茶”

大家熱衷炒的大益茶,前身是勐海茶廠。

1938年,受當時中國茶葉總公司委派,畢業(yè)于法國巴黎大學的范和鈞與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張石城帶領90多位茶葉技術工作者,赴勐??h籌建茶廠,兩年后正式投產(chǎn)。

勐海茶廠經(jīng)歷過一段輝煌時光,不過傳統(tǒng)的制作和營銷方式并未延續(xù)多久,到20世紀末已經(jīng)衰敗不堪。2004年勐海茶廠進行改制,當時吳遠之對茶廠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跟紅塔山集團一起競爭勐海茶廠。

吳遠之1966年在海南出生,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修飛機設計。畢業(yè)后,他遠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工作后,吳遠之一直跟金融打交道,曾在海南省政府經(jīng)研中心、海南證券交易中心、海南清瀾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海信投資有限公司工作。2003年,成為上市公司博聞科技的董事。

博聞科技之前是保山水泥,是云南當?shù)氐拿?,借此機會,吳遠之得以接觸到勐海茶廠。一個傳聞是,吳遠之的父親吳坤雄鐘愛普洱茶,在父親的啟發(fā)下,他有意接受勐海茶廠。最終,博聞科技以1億元的價格,買下勐海茶廠,實行民營改造。

入主勐海茶廠后,吳遠之開始發(fā)揮在金融行業(yè)積累的經(jīng)驗,重點打造大益茶,并提出要做奢侈品茶。

他仿照“馬幫進京”的活動,發(fā)起了“滇茶大益天下·馬幫西藏行”活動。奧運會時,吳遠之斥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一系列的動作讓“大益普洱茶”的品牌樹立起來。

2009年,大益茶又開始打造授權(quán)專營店體系,目前全國有2000余家專營店。

知名度、經(jīng)銷體系起來之后,大益茶開始構(gòu)建“茶中茅臺”的概念,“金融茶”的名聲不脛而走。

大益茶亦從中推波助瀾,炒茶的方式越來越接近吳遠之熟悉的金融領域。

這兩年,大益茶已經(jīng)發(fā)展出期貨市場。

在一款新品還未發(fā)布前,茶市往往已經(jīng)下注,有人抬高市價“做多”,有人壓低“做空”。

以2020年的鼠餅為例,“空軍”不看好生肖系列,以3~4萬元一件賣出,如果鼠餅不被市場歡迎,市價僅2萬元一件,走一百件空單,就能賺百萬。

但隨著大益公布鼠餅用料為古樹料,加之配貨件數(shù)少,且只能在天貓旗艦店搶貨,一時間,期貨價一路漲至9.8萬,最高漲到14萬。這就意味著,如果走了100件空單,可能賠千萬。

在多位茶商的敘述中,當晚芳村人仰馬翻。有人在朋友圈宣布將關機、跑路,有人發(fā)出截圖,“準備喝農(nóng)藥”,有人表示上家跑路,盡力對單,但過手100件空單,已經(jīng)虧損百萬。

市場一片混亂。如果對單,這意味著做多的人,一夜凈賺數(shù)萬。在茶商拍攝的視頻中,有人防止做空的檔口老板跑路,連夜堵了商鋪。

在芳村買賣期貨,巨虧、巨賺都是常態(tài)。比如大益剛公布的7542茶餅,還未發(fā)布,期貨價炒至8萬一件,而實際配貨價僅1.5萬元,僅是出三單,就有近20萬的浮動。

這被稱之為空軍和多軍的博弈,一次可能虧掉一套房。而對單與否,全看個人信用,老板跑路了,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03.

為何是大益茶?

普洱茶那么多,為何偏偏是大益茶?

一位茶商告訴豹變,秘密在大益茶的發(fā)布會上。大益茶的發(fā)布會堪比普洱茶界的春晚,每年都會讓茶市沸騰,尤其從4年前的軒轅號開始。

據(jù)當時一位參會的人員回憶,2017年10月15日,軒轅號在西安發(fā)布,大廳里超過600人,勐海茶廠的廠長在精美的PPT中閃過茶廠在班章村收料的照片,暗示軒轅號有班章茶,滿座驚呼。文案上,大益茶對軒轅號的描述從原料到工藝、文化,都頻繁提到“頂尖”。

在茶商看來,那時大益茶開始摸到門道,風格也發(fā)生明顯變化,包裹茶葉的棉紙精美,每款茶都有了一個美麗,但又與茶葉不沾邊的名字,比如“凰后”、“滄?!?。

每款新茶的發(fā)布會都極其盛大,且都有相應的高端茶進行對標。


2018年,千羽孔雀在日本發(fā)布,這款茶自稱七星,對比大益市價飛漲的六星孔雀。在日本發(fā)布會上,千羽孔雀還只流露出外包裝圖片,芳村等地的期貨價從4.8萬漲到7.5萬一件。

2020年發(fā)布“群峰之下”時, 一位茶商告訴豹變,在發(fā)布會上,群峰被與漲價100萬的軒轅號,溢價近千萬的六星孔雀放在一起,“他們什么都不會說,也不會說我這款茶對標誰,但就是把它們放在一起,給你很大的想象空間。”

根據(jù)這個想象空間,大益茶已經(jīng)在投資者心中標好了價格。大益茶通過提高新茶的貨價,再次刺激投資者的信心,因為新茶都這么貴了,老茶不可能便宜。

豹變發(fā)現(xiàn),頂尖軒轅號剛出來的時候配貨價是714元一餅。2018年,新茶的茶餅價格在667~1142元之間。2019年,茶餅價格普遍上千元,2020年,群峰之下突破最高記錄,發(fā)售價6857元一餅。

價格提升的同時,大益茶發(fā)售茶餅越來越少。明星茶餅的出貨量也從一萬提,減少到三五千提。在茶商看來,大益茶公司在人為地制造稀有性。

從2016年開始,大益茶逐漸轉(zhuǎn)向線上渠道發(fā)售,饑餓營銷變得更加明顯。投資者需要通過官方益友會APP和天貓旗艦店搶購。原本在大益茶專營店、體驗店和芳村二手市場流轉(zhuǎn)的游戲,被黃牛圈滲透。

在天貓旗艦店上,大益茶發(fā)售5000件散提“滄?!辈栾?,結(jié)果有200萬人參與搶購。

以滄海為例,搶購價23800元一提,但有茶商注意到,有黃牛用幾十臺手機搶單,宣稱“不到10萬不賣”,市場行情價飆升至9.2萬元。

群峰之下還首創(chuàng)了MVP會員搶購模式,只有益友會高端會員可以搶購。在大益官方APP益友會上,充值2880元的全明星可以在500提中搶一提,充值30000元的MVP可以在3000提中搶一提。

會員搶購的模式,進一步推高大益茶的稀缺性。熱門的高端茶,隨便搶到一提,轉(zhuǎn)手就可以賺大幾萬,收益比打新股還好,所以越來越多圈外的人加入炒茶的行列。

有人拋售股票、房產(chǎn)來炒茶, 一位東莞的檔口老板甚至被附近的房產(chǎn)中介勸告,“讓把我鋪子賣了,去買軒轅號。”

04.

會崩盤嗎?

市場炒得很熱鬧,也有人賺到錢,但沒人說得準茶餅的走向。

豹變在芳村聽到最廣泛的說法是買明星茶,是看名字、看圖片,要大氣的,好看的。最重要是配貨量,配貨量越少越珍貴。

大益在2020年推出的“滄?!薄按呵锎罅x”茶餅幾乎都滿足條件,但價格依然走低。

茶商們總結(jié),“要有莊家買單”。這就導致,判斷哪款新茶會漲價,成了比拼誰更能拿到莊家消息,“莊家什么時候拉價、出貨?!?/p>

而就算買對茶餅,一旦受潮、亂香,再貴的茶餅都會被拒收。

在芳村,只有“品相漂亮”的茶餅才能更好流通,有更好的市價。一旦茶餅有碎渣、出油,甚至裝載茶餅的原封箱有一絲磕碰,都可能被拒收,或是出貨價大打折扣。


老茶商都說“買貨容易,出貨難”,炒茶看運氣,對外圈人而言,水就更深了。

東莞茶葉協(xié)會秘書長李啟敬曾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金融茶”完全脫離了茶葉的品飲屬性。“這種模式賭的是信譽,但你也知道,在利益面前或者在一種大的落差下,有些人可能就會跑路,導致對不了單的情況越來越多。而且這種交易很多是口頭承諾、電話截屏或者手寫的收據(jù),這些從合同法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李啟敬指出,“‘金融茶’屬于市場行為,我們認為它對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是不健康的,與正常的茶葉交易相違背?!?/p>

這樣的擔憂也在茶商中蔓延。茶商余姚靠炒茶,在廣州和佛山買了兩套房子,倉庫里,還有價值千萬的屯茶。但有時余姚會感覺不真實,“炒茶的錢賺得太容易了?!?/p>

他能明顯感覺到,這兩年大益茶二手市場的火熱,“過去1萬塊的茶,溢價3~4倍比較常見。現(xiàn)在茶餅溢價40倍,甚至400倍。”

在多款中老期茶餅的價格圖上,漲勢在2018年后陡然攀升,甚至直線上升。其中,大益茶在2003年推出的六星孔雀,發(fā)售時的配貨價不到3萬,如今已經(jīng)飆升到6500萬一件(48餅)。

圈內(nèi)非常流行的對大益茶的評價是“茶中茅臺”,但余姚忍不住想反問,“一瓶茅臺,我們十幾個人坐在一起喝一桌就喝完了,一餅茶呢?”

一個357克,7兩的茶餅,按照7g一泡,至少能泡51次,而且每次能沖泡7次,比較新的生茶,能沖到15~20泡。也就是說,每天喝5次茶,每泡茶喝7碗,一個茶餅都能喝10天。

量如此之大,價格越炒越高,他擔心市場很快會崩盤,便悄悄清空了高價買入的茶餅。

你會去炒大益茶么?

作者 | 馬慧

編輯 | 張洋

來源:豹變,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為什么普洱茶的工藝中一定要強調(diào)曬青?

  普洱茶定義中的關鍵詞

  云南省的茶葉標準,要從云南最早出現(xiàn)對普洱茶的定義那段話講起。

  2003年,云南省就出了一條對普洱茶的定義——云南省一定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大葉種,經(jīng)過曬青加工,后發(fā)酵以后形成的茶。

  我們一個個來拆解關鍵詞。

  1. 一定區(qū)域:北回歸線兩側(cè)的普洱茶產(chǎn)區(qū)這個范圍內(nèi)

  2. 大葉種:云南并不全是大葉種,比如宜良就有中小葉種,到了云南北部地區(qū),比如昭通就是小葉種,之前的會澤茶廠就生產(chǎn)小葉種。

  3. 曬青加工:曬青茶

  4. 后發(fā)酵:普洱茶的定義是后發(fā)酵茶,先經(jīng)過殺青干燥以后,再來發(fā)酵。后發(fā)酵的分界點就是殺青后再來發(fā)酵,所以叫后發(fā)酵茶,比如紅茶不經(jīng)過殺青,所以叫前發(fā)酵茶。

  (紅茶沒有經(jīng)過殺青,所以在發(fā)酵過程中是酶的變化,實際上不是準確意義上的發(fā)酵,是屬于一種酶促氧化,酶的變化促使它產(chǎn)生了這個茶品。)

  茶葉進化論李揚,公眾號:茶葉進化論

  同樣是“發(fā)酵”,區(qū)別到底在哪?

  發(fā)現(xiàn)問題:普洱熟茶越放越苦?

  普洱茶的定義,以上四點缺一不可。其中有一點就是曬青茶,為什么強調(diào)是曬青茶呢?

  2003年定標準的時候,我是會長,所以一直堅持標準一定要是曬青茶。

  我跟蹤了大概幾十年才發(fā)現(xiàn)的這一點,所以一直堅持不能把曬青茶這一條給去掉,現(xiàn)在我來給大家講講原因。

  在80年代初,大概82、83年的時候,我到交易會去賣了一批茶,賣了一批7581的茶磚,一批五噸多。第二年我去交易會的時候,買了這批茶的客戶就來找我了,問我:“鄒先生,上次你賣給我的那批7581是哪里的茶種?”

  當時計劃經(jīng)濟是沒有山頭的說法的,計劃經(jīng)濟茶葉都是國家統(tǒng)購統(tǒng)銷,所有的茶葉都是各地的供銷社統(tǒng)一收購。

  比如南糯山的供銷社就收南糯山的茶,各地的供銷社收完以后由外貿(mào)統(tǒng)籌調(diào)撥,分配到下面的茶廠,都是按計劃調(diào)撥。所以就不存在什么茶種,什么區(qū)域,什么山頭這種問題,壓根沒有這種概念。

  因為當時選擇茶,是根據(jù)茶號下文件,比如7572或者7581是什么配方?什么級別占多少?什么區(qū)域的占多少?以后做的時候就保持口味,用這個區(qū)域的茶來做。但是一般來講,定了計劃之后區(qū)域不會變,比如這個茶廠是哪些區(qū)域調(diào)進茶葉是不會改變的。只有數(shù)量的增減,很少會有區(qū)域的變化。

  那這個香港人為什么來問我這個事情呢?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這個茶葉喝下來是苦的,有苦底,跟往年買的普洱茶不一樣,就懷疑是樹種發(fā)生變化了,所以才問是哪里的茶種。

  我就說這不可能。

  所以我就跟香港商人說你帶一提來我看看(當時7581的茶磚4塊一提,沒有散的,剛好是一公斤一提),我喝了之后就發(fā)現(xiàn)這個茶葉真的是苦的。

  原料的問題我不懷疑,因為我知道不可能是哪個區(qū)域的茶發(fā)生變化而造成這種特殊的苦味,這是我不相信的。  

  找到原因:發(fā)酵時有烘炒青的混入

  那我為了弄清這批7581的苦味,我就到昆明茶廠去。

  因為7581茶磚的任務是下給昆明茶廠,之前其他廠都沒有茶磚,勐海之所以出了一款茶磚是因為南天公司進來增加了一個磚茶,才給勐海安排了磚茶的生產(chǎn)。早先是沒有的,只有昆明茶廠有7581和7811的茶磚。

  到昆明茶廠去找了李錫金廠長,他是部隊下來的,不太清楚情況,他叫我去找吳啟英。我去問吳啟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后來我找到了一個車間主任,一個叫秦瑞瑤的女同志。

  我就問她你的原料加工有沒有什么變化,后來她就跟我說了一個事:

  因為她的車間了除了做緊壓茶以外還生產(chǎn)一些烘青、炒青,供應昆明本地市場。

  茶葉調(diào)來以后需要經(jīng)過一個工序,就是把茶葉篩撿一遍,把碎末篩撿出來。因為消費者買了茶葉之后看到碎末多就會提意見,說你作假。

  每次篩撿出來的碎末就一小包一小包的堆在車間樓梯間,之后就堆滿了秦瑞瑤就去找廠領導,廠領導就說反正都是綠茶,那你在發(fā)酵7581的時候把它放進去。

  這些碎末又賣不掉,而文件又有規(guī)定,在做緊壓茶的時候允許包含一定量的沫茶(3%還是5%),因為沫茶有粘黏性,緊壓茶就更緊結(jié)一些。文件本身就有這樣的規(guī)定,那一批碎末就這樣處理掉了。

  這是我第一次懷疑熟茶發(fā)苦的原因是出于烘炒青。  

  再次驗證:加工工藝必須為曬青

  這個事情完了之后,當時為了陳化茶葉,我就一路做茶葉陳放試驗,反反復復做了很多次。

  第一個試驗就在宜良茶廠,花了500萬蓋了個車間,把房間弄成一小間一小間的。

  第一年就失敗了,因為宜良那個地方春節(jié)前后會出現(xiàn)零下3~4度的低溫,微生物就會被凍死,所以每年放進去的茶葉不見品質(zhì)變好,后來就放棄了。

  這個失敗以后就把所有昆明防空洞都租下來,把一兩千噸普洱茶熟茶(那時候說的熟茶)推進去,搞了一年兩年又撤掉,也不行。雖然那洞里面相對外面冬暖夏涼,但是也沒用,又失敗了。

  到了89年,就在深圳買了棟6000平米的大樓,又把普洱茶推進去,過了一兩年之后又撤掉了,為什么呢?茶葉出來倉味太重了,因為它靠近海邊,海水蒸發(fā)量大,到了冬天也不干,一年四季都是那個問題。

  當時到深圳的時候,我就把烘青,也就是滇綠調(diào)了幾箱過去放著看它會不會發(fā)苦。80年代初喝到那個香港人的茶之后,我就懷疑烘炒青會發(fā)苦,所以就調(diào)了幾箱過去放在那。89年放進去的,就沒去管它。

  最后到了90年,就回到云南來看地勢,發(fā)現(xiàn)元江的氣候多方面條件比較好。那個地方屬于河谷壩子,海拔較低,雨水充沛,壩子里大量農(nóng)田,到了春天放水栽稻,蒸發(fā)量大,比較濕潤。夏天氣溫比較高,到了秋天農(nóng)田撤水,相對干燥了。有干有濕,沒有倉味就好很多。

  所以當時茶葉進出口公司就把那個地方租下來,我也放了一些滇綠進去。

  我就一路看著那個茶葉(滇綠),每過一兩年就抽個樣出來看,越放越苦,我就理解古人為什么沒有把西北那些地方的陳茶保留下來,只有云南的曬青才保留下來。

  因為只有曬青才能越放越甜,越放越潤口。

  所以在2003年定標準的時候,就加了一句“一定要是曬青茶”,就是經(jīng)過太陽干燥的才能做普洱茶。  

茶葉倉儲的邏輯在哪里

有一段,方舟子的黃曲霉素說弄的人心惶惶,消費者質(zhì)疑者越來越多,云南茶區(qū)的報告是產(chǎn)區(qū)沒問題,是倉儲出了問題,華南銷區(qū)也趕緊申明,自己的倉儲沒問題,是惡意造假,把新茶迅速變老的過程出了問題。

兩方的立場都在急于撇清自己。這種立場很可笑,只不過,這不是本文之要旨。所有方向的指責都毫無疑問指出——普洱茶的倉儲問題。

普洱茶在十來年的時間編造了好多倉儲的故事,干倉濕倉,港倉滇倉大馬倉,入倉未入倉,種種的倉儲故事都被演繹成了文字,都成為了出版的書籍,消費者如同霧里看花,茫然重重。

所有的倉儲理論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哪種倉是好倉,哪種倉的方法到底是對的呢?

沒有。從來就沒有人給出過準確的答案。

這其實普洱茶最大的一個玄機,由此升,也由此落。

普洱茶得以成長,很大程度上在于既透明又不透明,渾水才能好摸魚,什么事都清清楚楚了,百年老茶怎么賣?各種版型的老班章古樹怎么賣?老紅印新紅印怎么賣?

這是市場的一個竅門,不能懂,才向往,不能懂,才崇拜。

于是,市場稀里糊涂前行。

有人設想,把百年老茶、紅印、藍印、老班章、冰島都擺到一個倉庫,開出倉單,以證其身。

想法是好,只不過,這豈不是斷人財路。

都透明了,哪里會有源源不斷的百年宋聘,哪里會有源源不斷的88青?

寫到這里,倉儲的邏輯就出了問題了,倉儲的目的不是流通嗎?

透明不是更容易流通嗎?

恰恰錯了。

當然,至于今天,這種邏輯關系的惡果也來了。

倉儲是普洱茶產(chǎn)業(y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加工工藝的成分在里面,而更重要的是流通。

一個倉儲的概念都搞得復雜無比,市場的辨認的訣竅在哪里呢?

如同有人敢拍胸脯保證50元的茶餅就比500元的好么?

5000元一片的老班章就一定比500元一片的拼配茶好喝嗎?

事實上很多賣十來萬一片的大白菜老班章,只不過是一個名頭而已,既和老班章不沾邊,也未必就好喝,只不過,消費者無從辨別產(chǎn)地、無從辨別倉儲,唯有價格和品牌是實實在在的。

還有更大的群體,那好,既然無從選擇,我就選擇不玩。

于是,今天普洱茶的銷量直線下滑。

這是今天普洱茶市場的一種茫然,既無法擺脫“故事”,又不得不洗清“故事”。

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究其因,在于普洱茶的受眾其實太小了。280萬噸的年產(chǎn)量當中,普洱茶由13萬噸,拋掉進倉的大部分,真實消耗的估計只能占1%。

而這,1%僅僅是喝茶的人口。

中國現(xiàn)在喝茶的人口約為4.96億。

普洱茶的能有多少呢?

按照客單價500元計算,做十個億覆蓋的是20萬人。20萬人與4.96億元相比是多大的差距呢?再把金融投機這部分替換的喝茶人口一刨除,估計10萬都不到。這個賬是很容易算的,一件茶42片,替換了買一片茶的消費者42個人,而存茶的人,往往是10件、100件的存放,替換的群體則更龐大。

這是今天的金融模式、越陳越香模式導致的“普洱茶倉儲大邏輯”。

實業(yè)家楊尚燃先生是我敬佩的一個人,明明是玩耍的東西,卻做得比產(chǎn)業(yè)的人要認真許多。去年年底,在接受南方都市報的采訪時他表示,普洱茶行業(yè)應該建立普洱茶的倉儲標準。標準的建立,這樣偽劣茶,假冒茶就得以清除。

這種想法當然好,只不過,今天的市場邏輯是,普洱茶已經(jīng)存入了千家萬戶,這種標準的考量又如何考量?

標準有標準的道理,然而,市場往往有自行的邏輯。

舉個例子,干倉濕倉說,明明子虛烏有,專家寫作成為論文,就甚至成為了產(chǎn)業(yè)某個階段的一個標準。我曾經(jīng)當面質(zhì)問一個茶學副教授,干倉濕倉的定義是什么,溫度濕度是多少。教授答不出,其實我也答不出。

然而,答不出來的東西,滿市場亂竄,一度成為了市場的標準“術語”。

也許,今天,市場一個冷清的時刻才是市場逐漸可以思考的時間段,一個大的轉(zhuǎn)型到來之前,你的倉儲到底為了啥?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