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對茶葉的認識

找到約5,743條結(jié)果 (用時 0.054 秒)

從醒神藥物到大眾國飲,古人對茶葉的認知都經(jīng)歷了哪些轉(zhuǎn)變?

“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贏嚨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古籍《淮南子.修務(wù)訓》的這句記載,道明了先民曾飽受疾病、毒、外傷之苦,而尋找各種藥物就成了當務(wù)之急。

而作為一種功能強大,方便易得的植物,茶葉雖然在很早就是古人療傷益體的一味草藥,不過與如今的國飲地位還相差甚遠,這其中都經(jīng)歷了哪些變遷?

功能強大的茶藥

在茶的藥用功能上,古人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最出名的“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傳說,就介紹了先民是怎么認識的掌握茶的解毒功能的。

而茶葉更直觀的作用是醒神,華佗《食經(jīng)》把茶的功能描述為明目、輕身、少臥、益思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茶葉中的咖啡堿,對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大腦、腦干和脊髓等部位的興奮作用。

此外,拉祜族、彝族等茶山民族也世代流傳著用搗碎茶葉擠汁止血療傷的“茶療方”,這是因為茶葉含有的酚類、醇類、醛類物質(zhì)能殺菌,而茶葉芳香物質(zhì)里的酸類化合物又有抑制炎癥,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而茶從“食用”到“藥用”之間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明確將“茶”列為一種“藥”,而非“食物”。

(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版本眾多,先后有蔡邕、吳普等人所著版本,但沒有完全按照“三品分類法”描述藥物性質(zhì),后經(jīng)陶弘景整理編著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一直沿用至明代,才被李時珍所定的新體例取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苦菜,味苦寒,主五藏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边@里所說的“苦菜”就是茶,也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上品藥材。

有益身心的國飲

陶弘景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他對茶葉的重視程度,除了說明茶的藥理作用已經(jīng)被納入中醫(yī)學研究的領(lǐng)域外,更反映了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古人們對死亡的畏懼,與中國道教中的養(yǎng)生文化。

實際上自遠古時期,中國“鬼神當?shù)溃L生不老”的神仙思想,以及為神仙思想服務(wù)的服食習俗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流行,有大量的實例和歷史教訓都證明了這點。

從描述商周時期的《封神》,到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乃至一統(tǒng)七國的秦始皇都曾派“方士”入海尋找長生不老藥,而漢高祖劉邦是楚國人,“信巫鬼,重淫祀”的楚風鄉(xiāng)俗更是根深蒂固。


之后的漢武帝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但他選出的董仲舒卻是一個帶有濃厚“方士”色彩的儒生,導致這種鬼神信仰的風氣一直延續(xù)到唐朝,在中國整整盛行了近2500年。

古代封建道教養(yǎng)生術(shù)強調(diào)“服食藥餌,羽化登仙”,而金石類的“金丹”被看做長生不老的重要條件,于是煉丹術(shù)就風靡歷代統(tǒng)治階層,從東漢到盛行至隋唐,而茶只是調(diào)理身體健康的“草木類”。

然而,服食“金丹”等金石藥物費用高昂,只有帝王貴族、巨商富賈階層才能享用,平民百姓用以養(yǎng)生的,其實是價格實惠的”草木類“藥材。

其中茶就占據(jù)了平民飲食習俗的很大一部分,當時除原有的云南,四川茶區(qū)外,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區(qū)都在辟園種茶。

茶葉產(chǎn)量增加,地方飲茶風俗興盛,江南部分地區(qū)就有茶粥、茶飲,甚至還出現(xiàn)過“坐客競下飲、比屋皆飲之”的飲茶盛況。

更嚴重的是,很多煉出的“金丹”重金屬嚴重超標,長期服用只會在痛苦中死去,唐太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等6位皇帝的死就與“金丹”直接相關(guān)。

面對諸多教訓,癡迷于長生的權(quán)貴人士才逐漸認清了現(xiàn)實,由此,原本就在普羅大眾流行的茶,慢慢在所有社會階層中風靡,還出現(xiàn)了大量功效記載。


早在東漢時期,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說“茶治便膿血甚效”,認為茶葉可以治療痢疾,改善腸道功能。后來《壺居士食忌》和陶弘景的《雜錄》都認為食茶也可以“成仙”。

而隨著茶葉的不斷普及,人們最關(guān)注的還是茶葉的提神效果,《神農(nóng)食經(jīng)》稱“茶茗久飲,令人有力悅志”;張揖的《廣雅》認為茶“其飲醒酒,令人不眠”,久而久之,茶葉還有了“不夜侯”的雅稱。

自此,喝茶已經(jīng)成為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國飲,但此時的茶葉形式,主要還是加入各種佐料和蔬菜的“湯菜類雜食”,與今日主流的清飲差別甚大。

而對飲茶形式作出重大調(diào)整與貢獻的,正是我們熟悉的那位茶圣——陸羽。下篇專題文章,讓我們來聊聊《茶經(jīng)》。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傳統(tǒng)茶葉入門知識都在這里了,建議收藏

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嗎?


經(jīng)常有朋友過來喝茶說我以前喝過一種茶,特別香,現(xiàn)在去哪都喝不到當時那個味道了。當時我不懂,不好意思多問。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對茶葉的認識,只有兩種:好喝,不好喝。

其實茶無上品,適口而珍。喝茶只是生活中的一種狀態(tài),自己覺得好喝就行了。如果我們對茶葉有個概況的認識,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我們的茶葉,少交點智商稅。

話不多說,先上圖。


目前為止全國茶葉分為六大類。綠茶、烏龍茶(青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相對來說比較普及飲用的是綠茶和紅茶。

這里敲黑板了,叫什么茶是根據(jù)制作茶葉的工藝流程和發(fā)酵程度來命名的,跟茶葉顏色有點關(guān)系,但不是必然關(guān)系。

決定茶葉的口感和功效看茶葉發(fā)酵程度,一般發(fā)酵度越高的茶,茶性和口感更溫和。

建議脾胃虛弱的人喝黑茶紅茶就是這個道理。


全國六大茶類,怎么挑適合自己的?


綠茶

我國茶葉產(chǎn)量最大、產(chǎn)量最多的茶葉。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并且綠茶還有一道“殺青”的工藝流程。而殺青讓酶失去了活性,不讓它氧化,所以綠茶保留了綠色,干茶是綠茶的,茶湯是綠的,葉底也是綠的,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diào),故名綠茶。

綠茶喝起來清醇爽口,鮮爽生津,回味綿長,味覺體驗鮮明,刺激。

茶性微寒,清涼祛火。不適合腸胃虛弱的人飲用。

大多數(shù)綠茶有保質(zhì)期,且在一年以內(nèi)。長時間不喝,要密封冷藏。

也有例外的,比如普洱生茶,密封干燥無異味的條件下,越陳越香。

常見綠茶:龍井,碧螺春,普洱生茶

綠茶


  • 白茶

白茶外觀上片白,下片黑,輕度發(fā)酵。茶湯青黃明透,甜香為主,入口柔和,滋味清爽。茶性微涼,陳年老白茶可以作為麻疹患兒的退燒藥。

白茶常溫密封保存,長時間不喝,冰箱冷藏。

常見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白茶



黃茶

黃茶是中國特有茶類之一,屬于輕發(fā)酵茶。自唐代蒙頂黃芽被列為貢品以來,歷代有產(chǎn)。

其品質(zhì)特點是“黃葉黃湯”。茶湯有高嫩的焦香,滋味濃重、醇和比起綠茶,黃茶多了一道“悶黃”工藝。悶黃是黃茶類制造工藝的特點,是形成黃色黃湯的關(guān)鍵工序。

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這種物質(zhì)會與人體內(nèi)的微量元素鐵相結(jié)合,不利于人體對微量元素鐵的吸收,會加重人們貧血的癥狀,除此以外它還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收斂腸道,誘發(fā)便秘,所以那些本身有便秘的人群也不適合喝黃茶。

儲存方法:密封冷藏。

常見黃茶: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黃茶


  • 烏龍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發(fā)酵度中等,創(chuàng)制于明清時期。優(yōu)質(zhì)烏龍茶外形條索粗壯,色澤青灰有光;內(nèi)質(zhì)香氣馥郁芬芳,葉底綠葉紅鑲邊,湯色清沏金黃,滋味濃醇鮮爽,清香醇厚。

烏龍茶有減肥降脂功效,因茶性原因最好“三不飲”。空腹不飲,睡前不飲,冷茶不飲。

儲存方法: 常溫密封保存;長時間不喝,冰箱冷藏。

常見烏龍:鐵觀音,鳳凰單樅,武夷巖茶

烏龍茶


紅茶

紅茶是全發(fā)酵的茶類,鮮葉經(jīng)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培---復培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葉,湯色和葉底均為紅色,故稱為紅茶。茶性溫和,口感香甜,濃厚甘醇。


紅茶性溫,有暖胃暖身的效果。有的護膚品更宣稱紅茶具有抗氧化抗衰效果,女性飲用極佳,送紅茶給女性朋友是肯定不出錯的選擇了。

這里請注意,大紅袍屬于烏龍茶,不是紅茶。

儲存方法:常溫密封

常見紅茶:正山小種,英紅九號,滇紅

紅茶


黑茶

黑茶是發(fā)酵茶,色澤偏深,正常的黑茶是烏潤干凈,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有自然茶葉香,湯色紅濃,香氣平和,滋味醇厚。

茶性溫和,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能飲用。睡前喝也不會影響睡眠。

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利尿降脂,提高胃液分泌量,促消化增進食欲。

體質(zhì)虛弱的人想喝茶,黑茶是不會出的選擇。

儲存方法:常溫密封,陰涼通風,避免光照。

常見黑茶:熟普,安化黑茶,六堡茶

黑茶



喝茶的初衷是改善生活,享受慢時光。

最終是為了“喝茶”。

“愛茶”和“懂茶”是兩碼事。

如果一定要糾結(jié)懂與不懂,大致上是不會快樂的。

有興趣可以多翻資料了解,懂茶重點在于有足夠多實踐經(jīng)驗。

中國飲茶的歷史有4000多年,加之地域廣闊,經(jīng)常有冷門小眾茶成為黑馬,一躍成為茶圈里熱捧品種。

沒有人敢說自己懂茶,那些張嘴就來的專業(yè),是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茶葉打交道。

有的理解成“生活用品”,那茶葉就只是用來飲用的;

理解成“文化”,那就象征著“高雅”“精致”;

理解成“商業(yè)”,那就意味著“炒作”“暴利”。

文化和商業(yè),都是小部分人的梯隊。唯有飲用,才顯得貼近生活接地氣兒

“香靠沖,湯靠吊”沖泡一杯好普洱茶的注水技巧要知道!

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同一款茶,不同的人沖泡出來的滋味不一樣,在店里喝茶藝師泡出來的茶,香柔滑回味無窮。然而到自己上手沖泡,卻怎么也沖泡不出那香氣,那口感,那味道。怎么泡好一杯普洱茶,沖泡技巧真的很重要,今天梵君就來和大家聊聊普洱茶沖泡技巧。

香靠沖,湯靠吊,廣傳在茶界中的一個沖泡技巧。意思是想要得到“高香”,那注水時就要使用“猛水高沖” “粗強猛”的注水方式刺激茶葉,讓茶葉在水中激蕩翻滾,茶與水充分接觸摩擦,在相對高溫下浸出茶葉的香氣物質(zhì),令茶香氣高揚。如果想要沖泡“湯柔醇和”的茶湯,注水時就要選擇“細水長吊”,采用“慢細柔”單點注水方式,讓茶與水緩慢平穩(wěn)接觸,緩緩地釋放出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減少咖啡堿釋出,獲得稠厚的湯感,減少茶湯的苦澀。

“沖吊”是沖泡茶葉時的注水方式,常有:高沖,低沖,高吊,低吊四種。

高沖:注水位置較高,水線長且粗,水流在空氣中散熱較少,沖泡時間短,對茶葉的沖擊力最大,能最大限度的釋放茶葉的香氣。

低沖:注水位置較低,水線短且粗,水流在空氣中散熱最少,沖泡所需時間最短,對茶葉的沖擊力較強。

高吊:注水位置較高,水線細且長,水流在空氣中散熱較多,沖泡時間長,水流對茶葉的沖擊力較小。

低吊:注水位置較低,水線細且短,水流在空氣中散熱較少,沖泡時間長,對茶葉的沖擊力最小。

“沖”意味著快速出湯,避免悶泡,防止苦澀味。“吊”意味著坐杯適當悶泡,讓茶湯更醇厚綿柔。除了注水方式之外,注水點/水流的走勢也是影響普洱茶口感的一部分, 智慧的前人已經(jīng)總結(jié)了四個水流走勢的沖泡方法。

1、螺旋式?jīng)_泡

螺旋式注水,從容器的中間開始注水,然后環(huán)繞著茶壺邊緣一圈,回旋沖水最后回到中間位置,讓茶器內(nèi)的茶與水充分全面接觸融合,能夠在第一時間內(nèi),增加茶葉與水的融合度,快速析出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這種注水方式適用于沖泡紅茶,綠茶,白茶,和沖泡到后期口感較淡者。

2、繞圈式?jīng)_泡

注水時水線沿壺蓋或者是杯面旋轉(zhuǎn)一圈注完,收水時正好回到出水點,這種沖泡方式對沖泡之人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根據(jù)水流的粗細來調(diào)整旋轉(zhuǎn)的速度。水流細則需慢旋,水流粗則需快旋,這種注水方式減少茶與水的融合度,處于茶器邊緣的茶葉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水,水再流下容器的底部,隨著水位漫上來中間部位的茶葉才能與水接觸,茶葉接觸到水的相對要晚一點,減少了茶葉與水的融合度。這種沖泡方法適用于嫩度較高的綠茶,明前茶等。

3、單邊定點沖泡

單邊定點沖泡,顧名思義就是先固定好一個注水口,順著這個點注水沖泡。注水點固定在一個地方,注水點周邊的茶葉能第一時間接觸到水析出物質(zhì),而其他的茶葉則需要等到水流至容器底部水位上漲漫延后才能接觸到水,茶與水的接觸的時間慢,茶與水慢慢融合,減少茶葉中內(nèi)含物質(zhì)的快速析出而產(chǎn)生的苦澀感,這種注水方式適合出湯較快的茶類,如碎茶。

4、正中定點沖泡

即固定在正中位置以較細的水流緩慢沖泡,中間部分及茶底部分的茶葉第一時間與水接觸,其他的則需要等水位漫延上來后才能和水接觸,最大限度的減慢茶葉與水的融合時間。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緩慢析出,茶湯層次感最為明顯,但一些發(fā)酵茶也會因此出現(xiàn)茶湯分離的情況。

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泡茶的技巧,根據(jù)不同的茶類,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沖泡方式,充分的揚長避短,提升茶湯的口感品質(zhì),需要不斷的深入體會和認識。

找到約5,624條結(jié)果 (用時 0.04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19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