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方圓之緣茶餅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16 秒)

茶界“腦殘”是怎樣煉成的


1

一段與網(wǎng)友的對話


后臺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各種問題咨詢,有時候,有趣的問題也會有所回復。


且看如下,這是一段與網(wǎng)友的對話:





2



稀里糊涂的“八中茶”

 

喝老茶就是喝“八中茶”,但是,老茶之亂,眾所周知。


“八中茶”最大的一次亂源始于2006年。


2006年,普洱茶行業(yè)到達一個高潮,云南中茶公司(原省茶司)直接從銷售茶葉變?yōu)殇N售包裝紙,一張綿紙印上“八中茶”商標就價值不菲,每公斤從十幾元到后期漲價到六十幾元,據(jù)《中國調(diào)查雜志》報道,2007年,云南中茶當年的產(chǎn)量即高達2.7萬噸,這幾乎是“中茶標普洱緊壓茶幾十年的生產(chǎn)總和的數(shù)十倍。


貼牌生產(chǎn)普洱茶,不進行品控,導致大量的非普洱茶原料摻入,被媒體稱為“中茶牌真的假普洱”。海量的中茶牌普洱茶涌向市場,最終引發(fā)了災難性的后果,中茶品牌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口碑,一朝清零。

 

中茶貼牌事件之后,中茶品牌價值徹底崩潰。這是中茶品牌當前市場混亂的一個根本原因。然而,這部分茶葉的外包與計劃經(jīng)濟時期的外包完全不同,老茶的混亂,指的是2000到2004年之間大量生產(chǎn)的仿冒品。

 

2003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標準出臺,這是個信號,說明了普洱茶的內(nèi)地市場開始爆發(fā)。事實上,普洱茶的行業(yè)規(guī)范一直都有,只不過更多局限于行業(yè)內(nèi),與市場標準還是有所不同。

 

當時市場的認識都是,“沒有八中茶就不叫普洱茶”,產(chǎn)品名稱都一樣,都叫“云南七子餅”。

 

2000年到2003年,云南的茶廠到底生產(chǎn)了多少“八中茶”,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中茶的商標當時基本上成為產(chǎn)業(yè)的一個通用的商標,大家都在用,熟茶版型都是與7572、8582,生茶則是7542、8582。無論生茶、熟茶,兩者的包裝都一樣,都是“云南七子餅”。

 

這部分都是屬于非法生產(chǎn),屬于盜用品牌,大部分內(nèi)飛并不敢打上廠名。

 

(圖中所示七子餅茶,均為一眼可知的假茶,內(nèi)飛無廠家名稱,外包也不符合當時的包裝特征。)


(圖中所示為80年代正品的內(nèi)飛)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央與地方之爭到達白熱化階段,茶產(chǎn)業(yè)失控。原先代表云南省政府管理全省茶產(chǎn)業(yè)的省茶司迅速于1998年底成立了云南省茶苑集團,不過是兩塊招牌,一套人馬。99年,中茶要求收回權(quán)利,兩相爭斗。于是,“中茶商標”混亂開始。

 

所謂計劃經(jīng)濟時期省公司貼牌的傳說,其實是不了解當時的管理體制,認為省茶司當時使用“中茶”也是貼牌,其實當時的央企與今日央企的人財物統(tǒng)管的方式不一樣,有時候權(quán)利下放地方,有時候又全部收回。云南省茶司一直就是央企,正式的名稱為“中國土產(chǎn)、畜產(chǎn)進出口總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


3

計劃經(jīng)濟的云南七子餅茶內(nèi)銷嗎?


云南七子餅茶在1958年之前又叫“僑銷圓茶”,也叫“僑銷七子餅”,七子餅在1973年之前只是一個俗稱,1973年之后才正式成為產(chǎn)品名稱,所以,1973年也稱為“七子餅茶元年”。


由此可知,“云南七子餅茶”就是專供出口的品種,尤其是計劃經(jīng)濟時期,云南七子餅茶是屬于特種茶,專指熟茶。


從7572、8592這些編號也可以知道,這是專指的出口嘜號,而內(nèi)銷則完全沒有必要,一個七子餅茶的名稱足夠說明。


90年代之前,內(nèi)地市場也不消費熟茶,也就沒有必要生產(chǎn)熟茶對應(yīng)市場。云南雖有邊茶,由于云南邊茶銷區(qū)與其他邊茶銷區(qū)的差異,云南邊茶并非是黑茶工藝或熟茶工藝,也就同樣沒有必要生產(chǎn)熟茶。


市場上所謂“八十年代的熟茶不是指出口茶”的說法,純屬謠言。


目的是給予市場一個想象的空間,既然有不是出口的茶品,那就未必是屬于“省茶司”管理,生產(chǎn)廠家就未必是市場原先的品種,如此一來,各種假茶就可以源源不斷。


至于“一個老茶人沒有賣完”的說法,純屬典型的江湖手法。香港的“普洱教父”也編了一個從85歲老人手上收購了畢生所藏的百年老茶的故事,廣東中山的清代“億兆豐”普洱茶也是從地窖中挖出,類似的故事,在老茶界層出不窮。




4


1973年,“云南七子餅”正式作為產(chǎn)品名稱出現(xiàn)于包裝上,從1973年2003年,整整三十年,這幾十年間到底生產(chǎn)了多少七子餅茶,到底有多少廠家參與生產(chǎn)“七子餅茶”,好像是一個謎。

 

云南省產(chǎn)茶區(qū)域有文山、紅河、版納、普洱、臨滄、玉溪、保山、德宏、昆明等州市,其中100多個縣產(chǎn)茶,大部分產(chǎn)茶縣都自建有茶廠。

 

據(jù)《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一書記載:

 

“1970年底為發(fā)展地方工業(yè),精制茶廠下放到縣(市)管理,1973年后隨著茶葉產(chǎn)量的增長,個產(chǎn)茶縣自建茶廠逐年增多,到1988年全省已有精制茶廠86座。”

 

云南雖然從計劃經(jīng)濟時期開始就有很多茶廠,但是建廠時間長與普洱茶未必就有關(guān)系,絕大部分從來就未曾加工過普洱茶,與普洱茶行業(yè)就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


由于茶廠眾多,這幾年,打假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仿冒品都是挖掘出各種小茶廠的歷史,偽托生產(chǎn)“中茶”,這成為了一種趨勢。大部分偽托生產(chǎn)的八中茶,都是民不報官不究,實質(zhì)已經(jīng)觸犯了刑法,中茶公司近幾年連續(xù)打假,生產(chǎn)者偽托的都是之前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包裝。

 

香港世界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王曼源會長提供了一堆茶,在臺灣出版了一本書,叫《普洱茶譜》,其中有片茶磚“7638”,純屬子虛烏有。市場按圖索驥,越傳越離譜,一會是景谷茶廠生產(chǎn),一會是昆明茶廠生產(chǎn),其實都是王會長出版之時剛剛生產(chǎn)。臺灣出版是另一本書《普洱藏茶》則把7638編的更離譜,推斷70年代昆明茶廠發(fā)明了所謂的“生熟配”工藝。稍有茶學常識的人也可以清楚,生茶熟茶茶性相反,如何硬搭?

 

如今的普洱茶江湖上,類似的茶層出不窮,只要沾上云南的邊,只要這個茶廠有歷史,各種偽托出身的茶品打不勝打。只不過,只要對于歷史稍加有認識的茶客都知道,不過是一種游戲。

 



(圖片所示為市場上各種版本的所謂“7638”的故事茶。) 


5

“中茶牌”云南七子餅茶到底有幾個生產(chǎn)廠家?


中茶商標注冊于1951年10月,1952年通知全國下屬茶廠使用,1992年商標使用權(quán)停止授權(quán),省公司是中土畜的分公司,所以之后一直在生產(chǎn),下屬茶廠雖然在1970年人事管理權(quán)歸地方,業(yè)務(wù)管理權(quán)限依然在省茶司。也就是說,實際上,中茶標的產(chǎn)品一直在生產(chǎn),直到2004年茶廠改制。

 

計劃經(jīng)濟時期,昆明茶廠做磚茶,勐海做餅茶,下關(guān)做沱茶,省公司有明確的文件規(guī)定。下關(guān)七子餅印刷體是粗體,勐海茶廠是細體,兩者辨識度高,不易混淆。由于品牌價值及茶品品質(zhì)的關(guān)系,如今市場的仿冒品絕大部分是仿制勐海茶廠的七子餅茶。

 

2000年之前,七子餅茶的生產(chǎn)廠家并不復雜,一為勐海茶廠,二為下關(guān)茶廠,并沒有其他茶廠生產(chǎn),至于省茶司承包部門生產(chǎn)之后的茶品,現(xiàn)在市場有爭議,因與本文無關(guān),不在此贅述。

 

普洱茶的品種也非常單一,七子餅的生產(chǎn)廠家在80年代之前就只有勐海茶廠,這可以從編號就可以得知,如7452、7542、7572,出口嘜號的最后一個數(shù)字2即代表勐海茶廠,80年代以后增加了8582、8592,下關(guān)茶廠生產(chǎn)8653、8663。


(以上圖片為1993年出版的《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一書中“外銷普洱茶茶號、包裝、規(guī)格表”)


6


普洱茶有很多假,有些假,不值一辯,稍有常識也不會上當。然而,市場奇怪,越是不值一提的假,越是有人一倉庫一倉庫的撿漏。


從道理上來說,中茶品牌的茶品生產(chǎn)廠家,生產(chǎn)茶品有歷史依據(jù),有歷史檔案,茶品單一,產(chǎn)量稀少,然而,眾人猶如著了魔,明明知假而買假?


要弄清楚有否“德蘭茶廠”生產(chǎn)過80年代的“云南七子餅茶”很簡單,有這個茶廠也未必就可能生產(chǎn)普洱茶。


我的《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一書中有許多類似的故事茶解密,《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一書中也有大量的史料。


再則,“德蘭”商標的擁有者就發(fā)布過聲明,聲明如下:

潞西縣芒市茶葉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成立前,1989年由潞西縣芒丙茶葉良種場加工經(jīng)營云南普洱茶,1990年由潞西縣芒市茶葉飲料廠申報“德蘭”商標,1992年正式獲得商標使用權(quán)。


    潞西縣芒市茶葉公司于2002年正式更名為云南勐巴娜西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在此期間芒市茶葉公司一直由盧云康先生獨家生產(chǎn)經(jīng)營,從沒有與任何單位或個人合作辦廠、辦公司,在近期市場有個別打著“德蘭”商標出售著不是本公司出品的普洱茶餅、沱的假貨銷售,為此鄭重申明,“德蘭”商標是云南勐巴娜西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注冊商標。



只不過,市場好玩,拿手機隨手一搜,這種便宜的老茶滿屏皆是:




6

茶界“腦殘”是怎么形成的?




這樣的茶,明明像一坨屎,明顯的都是茶末,丟一張中茶的內(nèi)飛進去,就變成老茶了?中茶牌沱茶多久又出品過20一公斤的沱茶呢?


原本我想,這樣的假茶不值一提,入行幾天也可以搞明白的東西,然而,偏偏蠢貨要冒蠢氣,他還要不斷來教你怎么識茶:


這不禁讓人大為感嘆。

在普洱茶界,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形:很多人,買假老茶,買假古樹,固執(zhí)于一種思維,固執(zhí)于一種想法,明明是荒唐的,也會固執(zhí)于這種荒唐,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今天頻頻發(fā)生的傳銷,以及老年人被保健品推銷洗腦的事情。一倉庫一倉庫購買假茶的人,無論你如何阻攔,如何相勸都不行,如同著了魔,就是要把錢白白送給騙子。

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這不是腦殘嗎?

腦殘還不是我們理解的傻的問題,腦殘的特征是荒唐、荒謬、違反常識、違背邏輯,腦殘其實是一種被控制的思維。

問題是,這樣的事情是如何發(fā)生的?這種思維是怎么被控制,而且支配了人們的行為?

幾十年來,產(chǎn)業(yè)圍繞的就只有幾個單品,所有的茶品又都只有中茶牌,這導致在老茶市場具有超高的知名度。

 

普洱茶的實物歷史被臺灣出版的《普洱茶》一書一下子拉長了幾百年,動輒都是百年老茶,清代、民國老茶,這讓真品本來屬于鳳毛麟角的80年代、90年代茶品變成了一個“年份很短”的假象。

 

這是改變?nèi)怂季S框架的一種騙局。

 

1995年,臺灣出版《普洱茶》一書,接著《普洱茶譜》、《方圓之緣》等等書籍出版,其結(jié)構(gòu)大同小異,其茶品大同小異,其目的都是控制老茶思考的資源,無論你承認還是反駁,都是在這些騙局里面。


各種拍賣會上,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并不便宜,隨便一片80年代的生茶要上十萬,一片80年代的熟茶也要幾萬元,然而,兜售人告訴你這里有一批“一個老茶人存了一輩子的老茶”,價格只要幾百元,你買不買?一買,總金額卻要幾百萬。

 

傳銷和騙局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只談結(jié)論,強加結(jié)論,不接受就是不懂茶。

《普洱茶》、《普洱茶譜》、《方圓之源》、《深邃的七子餅》等等,書里面都是結(jié)論,這是百年,這是50年,這是號級,這是印級。

有人質(zhì)疑這樣的茶品,就是不懂茶,就是沒有錢的窮人,喝不起老茶,這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暗示,讓所有購買假老茶的群體,變得飄飄然。

按理說,各種假老茶如今被打假得差不多,為什么還是不斷有人頻頻上當,而且上當了也不吭氣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這里,受騙者的情緒已經(jīng)被控制。

事實上,很多人真的不在乎真相嗎?絕對不是,大多數(shù)人認為上當?shù)膽?yīng)該都是傻子,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愿意承認自己上當了,不愿意承受被欺騙的那種羞辱感而已。

 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吳疆說普洱】,僅代表作者觀點 

茶書網(wǎng):《經(jīng)典普洱名詞釋義》

編號:GDZPS0252
書名:《經(jīng)典普洱名詞釋義》
版別: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石昆牧著
書號:ISBN 978-7-5416-2408-7/S·3888
定價:36.00
出版日期:200608
內(nèi)容簡介
? ? 普洱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最早的集散地為普洱府而名揚天下。其實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區(qū)域內(nèi)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制作而成的后發(fā)酵茶的統(tǒng)稱,有生、熟、渥堆區(qū)分,因陳放環(huán)境不同,分為干倉和濕倉。常見的品種有七子餅、磚茶、沱茶、散茶等。因陳期的差異,湯色紅黃鮮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飲之清涼解渴,幫助消化,祛除疲勞,提神醒酒。
? ? 三百個經(jīng)典名詞詮釋普洱,引領(lǐng)您進入普洱大千世界! 普洱茶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與原產(chǎn)地之一的普洱命名之。本書是一本介紹普洱茶相關(guān)用詞的專著。全書配以多幅精美的圖片,生動地敘述了普洱茶的種類、產(chǎn)區(qū)、制作加工等內(nèi)容,是你了解普洱茶不可或缺的工具。
目錄
云南
普洱茶
六大茶類
白茶
 黃茶
 綠茶
 青茶
 紅茶
 黑茶
四大嚴區(qū)
 保山市
 臨滄市(地區(qū))
 恩茅市(地區(qū))
 西雙版納地區(qū)
茶區(qū)
 下關(guān)茶區(qū)
 勐海茶區(qū)
 易武茶區(qū)
 六大茶山
主要茶山簡介
 慢撒
 易武
 依邦
 革登
 莽枝
 蠻磚
 牧樂
 巴達
 布朗
 到王章
 南糯
 勐宋
 景邁
 勐庫
 景谷
 金竹山干家寨
 鎮(zhèn)沅
 邦崴
 無量山
 江城
緊壓茶
茶馬古(商)道
 江內(nèi)
 江外
茶種與生長形態(tài)
 云南大葉種
 喬木
 灌木
 野生茶
 野生型野生茶
 栽培型野生茶
 臺地茶
 野放茶
 群體種
 良種茶
 紫娟
 螃蟹腳
 猛庫種
 景谷大白茶
茶性分類
 生餅茶 
 熟餅茶 
 巹羽壓茶 
 邊境茶 
 春茶 
 谷花茶 
 雨前茶 
 雨水茶 
制程 
 殺青→揉捻→曬干 
 殺青→揉捻→后發(fā)酵→曬干 
 殺青→初揉→后發(fā)酵→曬干→復揉→曬干 
現(xiàn)代普洱茶制作加工 
 茶菁級數(shù) 
 青毛茶收購 
 來料加工 
 委外加工 
 拼配 
 萎凋 
 殺青 
 揉捻 
 復揉 
 解塊 
 日西青毛茶 
 篩分 
 滇綠 
 茶葉發(fā)酵 
 灑水渥堆發(fā)酵(熱發(fā)酵) 
 制前發(fā)酵(冷發(fā)酵) 
 后發(fā)酵 
 蒸壓 
 鐵?!?/span>
 石模 
 成品干燥 
 成品日曬干燥 
 烘焙 
 金玉天 
 疙瘩茶(茶頭) 
 焦心 
 燒心 
 碳化 
普洱茶評鑒(重手泡) 
 取樣 
 評鑒茶具 
 沖泡方式 
 評茶方式 
 葉底 
 評鑒用水  
口感 
 茶性 
 茶質(zhì) 
 香氣 
 苦澀 
 青味(菁味) 
 甘韻甜質(zhì) 
 層次感 
 煙熏味 
 煙焦味 
 樟香 
 蘭香  
 參樟香 
 棗香 
 龍眼味(桂圓味) 
 荷香 
 參香 
 木質(zhì)化 
 鎖喉 
 倉儲環(huán)境問題 
 制程高溫干燥 
 成品日曬干燥 
 不當拼配 
 收斂感 
 湯氳 
 茶菁外型 
 緊壓外型 
 茶菁色澤 
 湯色 
 葉底 
 白霜 
 倉味 
 醒茶 
 斗茶  
倉儲 
 入倉茶 
 未入倉茶 
 番羽倉 
 退倉 
 衣魚(蠹蟲、銀魚) 
 茶蟲 
 個個殼蟲 
 甕 
 高溫高濕 
 高溫低濕 
 低溫高濕 
 低溫低濕 
 通風 
 壓力 
 光線  
包裝及特征 
 件 
 筒 
 竹殼包裝 
 竹篾 
 牛皮紙包裝 
 大票 
 直式大票 
 橫式大票 
 外包紙 
 筒票 
 內(nèi)票 
 內(nèi)飛 
 草紙 
 厚棉紙 
 網(wǎng)格紙 
 手工薄棉紙 
 機器薄紙 
 外包薄油紙(黃、白) 
 薄油紙細字內(nèi)飛 
 朱砂紅 
 尖出、平出 
 美術(shù)字內(nèi)飛 
 粗字體繁體廠內(nèi)飛 
 簡體廠內(nèi)飛 
 傣文內(nèi)飛 
 小七(丁勾七)、大七  
緊壓茶型 
 龍團鳳餅 
 沱茶 
 七子餅茶 
 緊茶 
 磚茶 
 四喜方茶 
 方磚 
 茶膏  
古董印級茶 
 古董茶 
 八中茶 
 印級茶 
 紅印 
 無紙紅印 
 甲、乙級藍印
 大字綠印
 小字綠印
 藍印鐵餅(綠印鐵餅) 
中國土產(chǎn)畜產(chǎn)進出口公司茶品
 云南七子餅茶
 嘜號
 753
 754
 858
 750
 757
 745
 859
 726
 756
 758
 73青餅(小綠?。?/span>
 紅帶七子餅
 特殊標記
 七子黃印
 黃印沱茶
 七子鐵餅
 文革磚
 中茶簡體字
 大口中
 雪印
 商檢
 88青餅
 92-7524
 92方磚
 大益牌
 紫天
 橙印
 紫大益
 玫瑰大益
 綠大樹
 寶焰牌
 松鶴牌
 松鶴牌一級沱茶 
 南詔
 甲級沱茶
 大理沱茶
 中茶牌乙、丙級沱茶
 銷法沱
 泡餅、鐵餅
 865
 866
 885
特殊與訂制茶
 云海圓茶
 真一淳雅號
 華聯(lián)青磚
 老樹圓茶
 1997香港回歸紀念餅(磚)
 云南緊茶
 水藍印
 鴻泰昌
 禾U興隆
 鑫昀晟
 茶品天下
 易昌號
 白版茶
 普洱茶柱
省茶司
 中國茶業(yè)公司云南省公司
 中國12產(chǎn)畜產(chǎn)進出口公司
 云南省分公司
國營廠
 昆明茶廠
 國營勐海茶廠記事
 國營下關(guān)茶廠記事
 黎明茶廠(黎明茶廠)
民營廠
 昌泰集團(昌泰集團)
 南澗茶廠(南澗茶廠)
 瀾滄裕嶺一有限公司(101公司)
普洱茶與保健
 多酚類(Polyphenols)
 兒茶素(Catechin5)
 茶黃質(zhì)(Theaflavins)
 與茶紅質(zhì)(Thearubigins)
 葉綠素(Ohlorophyll)
 叻口啡因(Caffeine)
 月安基酸(Aminoacide)
 礦物質(zhì)(灰分)
 渥堆與微生物
 日光臭(5unlinqflavour)
 油耗味(Rancidodor)
 金花
 浸出物
 水分含量
 血月旨
 EGCG
 二甲氧基苯
 茶醉
 酒與茶
其他緊壓茶
 廣云貢餅
 安茶(六安龍團)
 六堡茶
 重慶沱茶
 千兩茶(花卷)
 茯磚
 青磚
 米磚茶
 康磚
 龍珠茶
推薦普洱茶書籍
 《普洱茶》
 《方圓之緣》
 《當代普洱茶》
 《下關(guān)沱茶復刻版專輯》
 《云南普洱茶》
 《2002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云南省下關(guān)茶廠志》
 《普洱茶·續(xù)》
茶與人生

大量批發(fā)或經(jīng)銷商面議。
茶書網(wǎng)中國區(qū)北京經(jīng)銷商:感德真品茶業(yè)機構(gòu)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馬連道6號北京國際茶城三樓西北角F3-19號
客服:010-63433810
詳見:茶書網(wǎng)(www.culturetea.com)說明

張靜紅:理解了江湖,你就能理解普洱茶魚龍混雜的現(xiàn)狀

張靜紅,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副教授。

“那位臺灣先生讓我們猜,這樣一餅茶在外面賣多少錢。我大著膽子說,會不會是四五百塊一餅。自己心里說,怕是猜高啦。結(jié)果對方告訴我們,這么一餅茶在臺灣現(xiàn)在要賣一萬五千塊人民幣。我當時真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普洱茶的流動與流變

2020.09.26廣州

大家好,我叫張靜紅,來自南方科技大學,非常高興來跟大家分享我對普洱茶的研究。作為人類學者,我研究普洱茶并不是要做一個簡單的價值判斷,所以大家來聽這個演講,可能沒有辦法學到怎樣鑒賞普洱茶,辨別它是好是壞,是真是假。

普洱茶產(chǎn)自云南,云南是我的家鄉(xiāng),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這個茶已經(jīng)變成了我作為一個云南人所不認識的“怪物”了,它成了一個傳奇。

某種意義上,我研究普洱茶就是想了解,我的家鄉(xiāng)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以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多的變化。

01

2000年之前,我?guī)缀鯊膩頉]有注意到普洱茶有什么特別之處,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大部分云南人喝的茶是本地的散裝綠茶。

我當然知道普洱茶的存在,知道它會被壓成方形的磚,或者圓形的餅,或者是一個蘑菇的形狀。

它泡出來湯色和云南的綠茶非常像,是淺黃色的,聞起來會有一種被太陽曬過的干草的氣息。一不小心就會泡得非??酀y以下咽,但又會覺得頗為回甘。

大概2002年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叫熟普洱茶的茶,簡稱熟普。這時候我傳統(tǒng)印象中的那個普洱茶,被叫做生普或生茶。而熟普,我被告知它可以從生普轉(zhuǎn)化而來,中間會經(jīng)過一個發(fā)酵的過程。

熟普完全挑戰(zhàn)了我們云南人對茶的認知,因為它喝起來完全不像茶,泡出來是又紅又黑的湯色,聞起來還有一股我們不太熟悉的霉?jié)竦母杏X。我當時就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普洱茶要有生和熟的分別,為什么要經(jīng)過一個發(fā)酵的過程呢?

還有一種茶被叫做老茶,老茶更增添了普洱茶的復雜程度,而且也正是老茶,最后吹響了普洱茶成名的號角。

不管是生的還是熟的普洱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它們都會成為價值連城的寶貝。在這個時候普洱茶也被叫做“可以喝的古董”。

于是一個很有趣但也令很多人疑惑的現(xiàn)象就產(chǎn)生了,盡管生茶和云南的綠茶非常相似,但如果一款茶被鑒定為綠茶,可能它存放兩年就會被丟棄。但是如果它被鑒定為生茶,那就意味著,它存放得越久,越有價值。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越陳越香”成了普洱茶最與眾不同的特征。

在健康宣傳當中,普洱茶被認為可以減肥、降脂和美容,可以助益消化,茶葉專家也在不斷地做很多研究和實驗,想要證明普洱茶的正面功效。不過最近這些年里,還是不斷有聲音質(zhì)疑普洱茶是否具有完全正面的健康功效。

我采訪過的很多消費者,他們之所以消費普洱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的滋味的魅力。他們所說的這個滋味的魅力,就生茶來講,指的是一種很強烈的生津回甘。對熟茶來說,指的是一種喝起來很溫暖、很滑潤的感覺。

我在廣東做過調(diào)研,一個消費者告訴我說,一個茶喝下去,如果像廣東的老火湯一樣滑,就是好的熟茶。資深的普洱茶客更想突破口腔的感受,通過手心和后背的發(fā)汗,去感受老茶的“茶氣”。

一般的消費者會覺得,“茶氣”這個詞聽起來非常玄,怎么也感受不到。資深的茶客就會說,那多半是因為你還沒有學會喝普洱茶,或者是你還沒有遇到真正上好的普洱茶。

真正上好的普洱茶當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我2004年買到了一本書,這本書當時被稱為普洱茶的圣經(jīng),作者是一個臺灣的茶人。他在這本書里記述了很多款老茶,包括它們的來歷、滋味、樣貌、價錢,這些老茶在市場上一經(jīng)流轉(zhuǎn),價值馬上就飛升。

一餅圓餅的普洱茶是357克重,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它的價格只是1000塊人民幣左右,可到了20世紀90年代,它飛漲到了1萬塊錢人民幣。然后到了2002年,在有些拍賣會上,它曾以10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再到后來,這樣的老茶就成了完全沒法用簡單的數(shù)字來衡量的東西了,它變成了無價之寶。

它促使很多人去尋找類似的寶貝。找不到老茶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生茶上,買新的茶,存放起來,希望它們有一天也能變得價值連城。

“越陳越香”既給云南帶來了驚喜,同時也帶來了尷尬。驚喜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為突然之間普洱茶變得如此與眾不同,它成了云南的一張名片??墒谴蠹乙?,越陳越香這樣一種概念和習慣,在云南人那里本來是沒有的,所以也就意味著當普洱茶被說成是越陳越香的時候,云南人手里并沒有老茶。

手里沒有老茶,也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對普洱茶的話語權(quán),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普洱茶的文化或經(jīng)濟資本,主要掌握在香港、臺灣,還有后來很快跟上的廣東人的手里。

我在2006、2007年的時候,在云南和大珠三角地區(qū)同時做調(diào)研,在兩個地方我都問了一個差不多相同的問題,就是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喝普洱茶的。

同一個問題,我在不同的地方得到的答案非常不同。在云南,很多人會告訴我,我大概是兩千零幾年才開始喝普洱茶,最早的說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可在大珠三角就完全不同了。我在香港的一個茶樓遇到過一個80多歲的老先生,他告訴我說,他爺爺?shù)臅r候就已經(jīng)在這樣的茶樓里喝普洱茶了。大家可以推算,就是說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初年的時候,普洱茶就已經(jīng)是大珠三角一帶茶樓里的主角了。

云南人以前并非一點都不喝普洱,但至少可以證明的一點是,大部分云南人開始有意識地關(guān)注和消費普洱茶,實際上不早于上個世紀90年代。

為什么在云南和珠三角之間會有這樣一種信息不對稱呢?普洱茶和它的故鄉(xiāng),在這短短的幾十年內(nèi)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02

在講這些變化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普洱茶的歷史和地理的淵源。因為這個淵源,也是今天普洱茶的商業(yè)和文化包裝所加以利用的基礎(chǔ)。

云南被認為是世界茶葉的重要源頭,瀾滄江兩岸孕育出了制作普洱茶的重要原料,叫做云南大葉種。云南大葉種和另外一個茶葉品種小葉種是相對的,我們所熟知的龍井、碧螺春這些東部的綠茶,制作原料就是小葉種。

很多人都問過我,普洱茶叫做普洱,是不是因為有種茶樹叫做普洱?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沒有一棵茶樹叫做普洱茶樹。按照制茶學的原理,采摘自任何茶樹的鮮葉,只要按照規(guī)定的加工程序,都可以做成普洱茶。但是長期以來,大家已經(jīng)接受了用云南的大葉種做成的茶的滋味,把它叫做普洱茶。

盡管有很多關(guān)于普洱茶命名原因的說法,但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它是因地命名的。大家可以在這張地圖上看到,在云南的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普洱。這個地方在17世紀早期,就成為了包括茶葉在內(nèi)的很多物資集散和運轉(zhuǎn)的中心地,普洱茶就是因為這個地方而得名的。

人類學家通常會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或?qū)ο?,比如一個村寨,或者一個民族,一個群落,來進行長時間的田野調(diào)查。但我感覺普洱茶從生產(chǎn)到貿(mào)易和消費,整個鏈條非常復雜,所以我選擇了在多個田野點進行調(diào)查。

不過在這許多的田野點中我還是有一個重點,這個地點位于云南西雙版納的勐臘縣,是一個緊鄰老撾的村莊,叫做易武。易武是一座茶山的名字,也是一個鄉(xiāng)的名字,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鎮(zhèn),它和周圍的幾座茶山連起來被稱作“古六大茶山”。

這個地方誕生了一些很有名的私人商號,比如“同慶號”、“同昌號”、“同興號”、“車順號”等,這些商號都是由漢族的移民建立和經(jīng)營的,他們大概在17世紀中后葉遷移到了易武,和當?shù)氐脑∶裆贁?shù)民族共同利用了這里的茶葉資源。

這些商號的茶葉生產(chǎn)和貿(mào)易從清朝的中后期一直持續(xù)到民國初年,是這里的茶產(chǎn)業(yè)盛極一時的體現(xiàn)。他們從附近的茶山收購茶葉原料進行精加工,然后把它緊壓成餅,再把七個餅包成一桶,這樣就形成了我們俗稱的“七子餅”。

之所以進行緊壓,實際上是為了方便運輸。大家都知道云南位于高原,地勢崎嶇,所以在現(xiàn)代的交通產(chǎn)生之前,要把云南南部的茶葉運出去,需要依靠騾馬,依靠馬幫。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云南的學者進行了一次考證,他們給這樣一些運輸茶葉和其他重要物資的道路,取了一個比較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做“茶馬古道”。我現(xiàn)在要提到三條比較重要的茶馬古道,第一條叫做“滇藏茶馬古道”,它是把云南的茶葉運往西藏的道路。

▲茶馬古道路線圖

有一個半真實但是又有點玄虛的傳說,在滇藏茶馬古道上,因為路途遙遠,風吹雨淋和太陽暴曬,茶葉發(fā)生了一種叫做自然發(fā)酵的變化。當茶葉從原產(chǎn)地到達消費地的時候,它的生澀感就消失了,變得比較潤滑。這是關(guān)于普洱茶由生轉(zhuǎn)熟的第一種說法。

另一條路線貢茶之路,把云南的茶葉通過內(nèi)陸運到北京,在清朝的時候作為一種貢品,上貢給皇宮里的皇帝、貴族們喝。

后來在故宮清理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當年云南進貢的普洱茶,有一個茶因為形狀像人頭或南瓜,被叫做“人頭貢茶”或者“南瓜貢茶”。這個茶是現(xiàn)存年代最久遠的普洱茶,已經(jīng)有100多年歷史了,它的產(chǎn)地就在六大茶山。

▲人頭貢茶

還有一條路線沒有被正式命名,但我對它最感興趣,因為它聯(lián)系起了云南和大珠三角、東南亞,還有南洋。

云南的普洱茶到了大珠三角,比如廣東、香港這一帶,因為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而發(fā)生了一些改變。

大家都知道這一帶人特別會養(yǎng)生,特別懂得吃,比較生澀的普洱茶到了這里以后,人們發(fā)現(xiàn)不能馬上飲用,就把它放在倉庫儲存一段時間,等它從生澀變得柔和了才喝。相對于馬背上那種意外的發(fā)酵,這種存儲方式可以說是一種有意而為的自然發(fā)酵。

再談一下另一種發(fā)酵方式——人工發(fā)酵,這種技術(shù)最早是1973年的時候在昆明茶廠誕生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技術(shù)呢?

剛才我講到,普洱茶從云南到達大珠三角的時候,因為生澀沒法馬上被消費。產(chǎn)茶地的生產(chǎn)者有一個愿望,希望自己的產(chǎn)品到了消費地以后馬上就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昆明茶廠這邊就派了人,去廣東和香港一帶學習倉儲存茶的經(jīng)驗,最后就誕生了一種快速的人工發(fā)酵技術(shù)。

這個技術(shù)最早在昆明茶廠產(chǎn)生,但后來比較成熟的是在西雙版納的勐海,所以今天我們?nèi)绻v到比較有名的熟茶就會提及勐海。

03

制作熟茶的發(fā)酵技術(shù),長期掌握在國營茶廠的手里,易武六大茶山屬于私人商號,并不掌握這樣的技術(shù)。而且在國營茶廠比較興盛的時候,六大茶山遭遇了兵荒馬亂和天災人禍,所以在一段時間內(nèi),六大茶山只是為國營茶廠提供鮮葉原料,自己就不再制作傳統(tǒng)的七子餅了,這一終止就持續(xù)了大概半個世紀。

這個發(fā)展的轉(zhuǎn)機還要從香港回歸說起,我們都知道香港倉儲了一些老茶,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前后,港人把很多老茶拋售了出去。在這個時候最大的買主是臺灣人,雖然這些買到老茶的臺灣人之前接觸普洱茶并不多,但他們非常敏銳地嗅到了這些老茶的潛在價值。

打開七子餅,他們發(fā)現(xiàn)了里面的一些票據(jù),比如同慶號和乾利貞宋聘號內(nèi)票,從中得知老茶的原產(chǎn)地是云南易武和六大茶山,這批臺灣茶人就萌生了去原產(chǎn)地一探究竟的愿望。我有幸采訪到了當時第一批去云南易武探訪的臺灣茶人,這位先生跟我講了他們當時到易武時的遭遇。

▲同慶號和乾利貞宋聘號內(nèi)票

這張圖是1994年的時候,他們拍攝的易武老街。

▲圖片來自《方圓之緣:深探緊壓茶世界》,攝影:陳懷遠

他們到達易武的時候非常勞累,但讓他們失望的是,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破落的小山村。當?shù)厝说纳罘浅@Э?,沒有一家像樣的旅社。他們把隨身攜帶的同慶號、同興號的一些老茶餅給當?shù)厝丝矗數(shù)厝瞬恢肋@是什么東西。

我還采訪到了一個當時在鄉(xiāng)政府工作的人,他參與接待了這批臺灣客人。他說:“我們根本搞不懂,這些臺灣人來我們這里干嘛。這里那么遠,那么窮,什么也沒有。有一位先生是他們那隊臺灣人的領(lǐng)頭,他有一天拿出一個茶來泡給我們喝,說是原來我們這里做的,是‘同慶號’的。我覺得那個茶很特別,喝起來很滑很甜,是我從來沒有喝過的茶的味道。

那位臺灣先生讓我們猜,這樣一餅茶在外面賣多少錢。我大著膽子說,會不會是四五百塊一餅。自己心里說,怕是猜高啦。結(jié)果對方告訴我們,這么一餅茶在臺灣現(xiàn)在要賣一萬五千塊人民幣。我當時真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長話短說,當?shù)厝俗詈蠛瓦@批臺灣客人達成了協(xié)議,開始合作。他們找到了兩位以前在同慶號工作過的老師傅,然后又打制了一種壓茶的石磨,臺灣的客人拿出他們的老茶作為模型,就這樣使得當年用手工石磨制作普洱茶七子餅的傳統(tǒng)做法重新出爐了。

這個方法到底是怎么樣的呢?這是我在一戶人家中拍下的他們制茶的流程:從樹上采下來得到鮮葉,然后在鍋里面進行炒茶,炒完以后要揉捻,就是給這個茶葉做塑形,然后把它在太陽下曬干,這個時候得到的產(chǎn)品叫做干毛茶。

在干毛茶的基礎(chǔ)上把它拿去蒸,在蒸汽的高溫之下,茶葉會變得比較柔軟,變軟了的茶葉就可以放到一個布袋里,用手工進行塑形,然后再放到石磨下壓制,等陰干了以后就可以進行包裝,也就得到七子餅了。

04

這樣的故事不僅在易武,也在云南其他很多的茶區(qū)上演,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時間里,給云南這個產(chǎn)茶地帶來了非常巨大的變化。

最顯見的就是茶價的飛漲。我們從這個圖表上可以看到,以易武的一公斤干毛茶原料來說,在90年代的時候只是幾塊錢,到了2002、2003年的時候是十幾塊錢,到了2006、2007年就變成了一兩百元、三四百元。

▲易武歷年干毛茶的價格(單位:元/公斤)

到了最近的這些年,大家可能有所耳聞,普洱茶的價格變得越來越高了。有一些珍稀的品種已經(jīng)突破了幾千塊,甚至一萬塊。

其實在我做調(diào)研的那陣子,特別是在2007年的時候,普洱茶的價格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像股市一樣的崩盤,價格突然高漲,然后又突然跌落。但是跌落之后,在淘汰了一些資本以后,它的價格又在繼續(xù)上漲。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是接下來我要講的,現(xiàn)在對古茶樹,或者叫古樹茶的追捧。古茶樹是很早以前由當?shù)厝说淖嫦确N下去的,已經(jīng)有上百年,甚至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們在森林的庇護之下,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良。但是它們長得東一棵西一棵,沒有規(guī)則,因為長得比較高,采茶的難度非常大。我就曾經(jīng)聽說過有當?shù)厝藶榱瞬砷L得非常高的茶葉,從樹上摔下來,有摔傷,甚至摔死的事件。

與之相對的是臺地茶,臺地茶出現(xiàn)的非常晚,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才種下去的。它的間距比較窄,非常密集,呈階梯形,所以叫做臺地茶。

因為它比較密集,所以化肥農(nóng)藥的使用有時候會不可避免。在臺地茶剛被推廣的時候,它被視為一種科學的種植方式。而且,它的長相要優(yōu)于大樹茶,所以大家那個時候比較看好臺地茶。

從這個圖表上也可以看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古樹茶和臺地茶的價格是沒有差別的,甚至當?shù)厝似鋵嵏娗橛谂_地茶。但是大概從2004年開始,兩者的價格出現(xiàn)了巨大的反差,大樹茶的價格變得越來越高,臺地茶就永遠都趕不上大樹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呢?

▲大樹茶與臺地茶價格對比

我在易武采訪的時候,當?shù)厝烁嬖V我,這個變化也是由臺灣人帶來的,我采訪過的臺灣茶人也印證了這個說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大樹茶喝起來的滋味,和臺地茶的確有很多不同,簡單的來說就是大樹茶喝起來比較柔順,回甘更明顯,更能讓人感覺到茶氣。

還有一個原因,臺灣的茶人意識到,像同慶號、同興號這樣的老茶誕生的時候,在易武和六大茶山還沒有臺地茶。這也就意味著今天的人之所以想要買大樹茶,實際上源于一種還原和恢復古董級的普洱茶的愿望。

價格差背后,發(fā)生了很多讓人很糾結(jié)的故事。我在易武采訪過一家人,在上個世紀80年代,父親要把家里的地分給幾個兒子,大兒子就在跟前,當時臺地茶被認為比較科學和先進,所以他就要求父親把臺地茶分給他。

他的弟弟,也就是這家的小兒子,因為當時沒在易武,家里就把沒人要的大樹茶分給了他。大家可以預見到,時光流轉(zhuǎn),這個標準一變,今天他的哥哥追悔莫及,弟弟就成了幸運兒,幸福來得非常突然。

另外一個變化,是對茶葉單一產(chǎn)地的推崇。所謂的單一產(chǎn)地指的是,要把茶葉原料的來歷細分到非常非常小的山頭和村寨,有一點像葡萄酒業(yè)用不同的莊園來劃分不同的葡萄酒的品質(zhì),或者是檔次和價格。

在過去沒有單一產(chǎn)地的概念時,整個云南,所有的產(chǎn)茶區(qū)產(chǎn)出來的茶大家都覺得差不多,但有了這樣的劃分以后,很多人就要去細分,你這個茶到底是西雙版納的,是普洱的,還是臨滄的,它們的滋味有什么區(qū)別。然后在西雙版納,要分易武的和勐海的有什么區(qū)別,在易武還要細分是哪個小村寨的,它們之間又有什么不同。

這些小村寨每一個地方的茶葉產(chǎn)量都非常少,這些茶葉就變成了稀缺資源,往往有錢也買不到。以易武為例,它下面一些以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寨,近些年一公斤干毛茶的價格已經(jīng)達到了一萬元甚至兩萬元,所以普洱茶的總體價格在不斷地上漲,其中的細分差別也非常突出。

05

在老茶奇貨可居、新茶原料總體價格上漲、大樹茶和臺地茶之間價格差不斷擴大、“單一產(chǎn)地”的區(qū)分又越來越細的狀況下,資源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狀況也越來越多了。

根據(jù)資深人士的估算,以易武為例,整個地區(qū)大樹茶年產(chǎn)量不超過100噸,臺地茶或許可以達到300噸,但是在外面的市場上,打著“易武正宗”旗號的茶餅不下3000噸,而且其中很多都標注著“易武古樹茶”。

政府不斷出臺一些措施,想要規(guī)范整個市場,但是大家可想而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遠都趕不上弄虛作假的速度,所以很多人說普洱茶是一個江湖。

說它是一個江湖,最明顯的是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田間地頭完全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則。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揉茶的方式,有的茶商希望當?shù)氐淖霾枞思胰嗖璧臅r候,用順時針的方向來揉,有的希望按逆時針的方向來揉,還有的覺得要從前向后或者是從后向前揉。不同的揉茶方式導致的最后茶葉的滋味也是不一樣的,就變成了各說各有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江湖這個概念在我們中國文化里有非常豐富的含義,我覺得用它來詮釋普洱茶的現(xiàn)象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江湖是和風險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我做田野調(diào)查的時候,我遇到過很多有不同來歷的茶商茶客,坐在一張桌子前一起喝茶時,有一種在爭斗的意味。

因為很多人是第一次相遇,彼此不知道來歷,然后就相互猜測你是誰,你到底懂不懂茶,然后相互較量,看各自到底懂茶到什么程度。

甚至我作為一個研究者,我在跟很多人在一起喝茶的時候,他們也在測試我,他們想要測試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一個研究者,還是說可能也是來收茶的。這其中多多少少有一個意味,就是你要是不懂茶,那你就沒有辦法做這個研究。

▲(南宋)劉松年《斗茶圖》

我們可以用俠客來比喻這些茶商茶客,俠客認為在江湖世界里,當很多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最能夠依賴的是自己的武功和技藝。我遇過的很多茶商茶客,他們也覺得普洱茶非?;靵y,政策標準不清晰,我就只有靠我自己的嘴巴來辨識一個茶到底是不是好茶。

有一個人就非常精辟地跟我總結(jié)說:“不要相信他們告訴你的,說這個茶是哪個茶山來的,它是古樹茶,是哪個產(chǎn)地。我什么都不相信,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嘴巴,只要我嘗一口,我就能知道這個茶的來歷,甚至能嘗出這個茶有沒有加過化肥農(nóng)藥,它做茶的工序我都可以推測出來?!?/p>

當然這樣的說法有時候會有些夸張,因為我們會遇到很多人說自己很厲害,最后發(fā)現(xiàn)他其實也不怎么厲害。當然也有很多人是真的非常厲害,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像老師一樣教我怎樣喝茶。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不僅中國有很多人每年會去茶山收茶,前年我在云南的茶山也遇到了很多來自海外的、國際的人士,有澳洲的、美國的一些茶商。

他們到了云南的茶產(chǎn)地,其實更加不懂當?shù)氐恼Z言和文化,但他們內(nèi)心對技藝非常倚仗,覺得我只要練就一張厲害的嘴巴,只要把這個茶喝懂,我就能買到好的茶帶回家鄉(xiāng)去。

在普洱茶的江湖里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因為普洱茶被細分到了這樣的一個程度,那么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人在用不同的茶來為自己貼一個身份標簽的時候,也會是多么精細。

在普洱茶的江湖世界中,我們看到好像武林門派各自林立的景象,其中有不同的派別,有的人只喝生茶,有的人只喝熟茶,有的人只喝西雙版納的,有的人只喝普洱的。還有的人要用倉儲的方式來進一步地劃分,只喝干倉的,或者是只喝濕倉的,或者是只喝云南倉的,還有臺灣倉、香港倉等等這樣的分類,他們相互斗爭,彼此不能夠相容。但有時候他們又想起茶以和為貴的理念,大家應(yīng)該相互理解,相互融通。

所以我的研究認為,理解中國江湖文化的含義,可以有助于解讀普洱茶魚龍混雜的現(xiàn)狀,以及這些行動者們在這樣復雜的情境中的生存策略和方式。

我遇到過很多茶商,包括生產(chǎn)者,他們懷著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們非常希望有一條清晰的規(guī)則來幫助他們規(guī)范市場,但另外一方面他們多多少少又覺得模糊就好,因為在模糊中可以找到一個空子,他們依然可以生存。

06

不管外面的江湖風云如何變幻,最后我們要談到的是當?shù)氐淖霾枞思业纳畹囊恍┳兓?。最明顯的一個變化當然是他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因為普洱茶值錢了,所以當?shù)厝说纳罡纳屏?,他們變得非常富?!?/p>

這是我在2007年和2019年,也就是去年,拍攝的同一家人的房子,以前是小平房,去年他們家已經(jīng)建起了一個七層樓的房子,在里面既可以做茶,也可以居住,還可以接待客人。

因為茶葉變成了金子,所以大家就非常辛勤地耕耘,有時候可能是過度的耕耘,所以茶山的自然和生態(tài)已經(jīng)有些堪憂。

另外,為了達到茶葉的安全生產(chǎn)質(zhì)量標準,這個標準大概從2006年開始執(zhí)行,很多做茶的人家不得不在住家之外另外尋找一個地方,搭建現(xiàn)代的工廠。如果你去到易武,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地方就會看到,原來的灰瓦屋檐越來越多地被現(xiàn)在的建筑鋼板所遮擋和蠶食了。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是口味的變遷,易武人其實和大部分云南人一樣,在很長的時間里喝的比較多的是生茶,它近似于綠茶的口味。2007年我在易武調(diào)研,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臺灣的茶人,他非??犊貫槲液彤?shù)氐囊粋€易武人家泡了一款老茶。

這個老茶當然是非常珍稀的,盡管當時易武的當?shù)厝酥榔斩柙疥愒较?,可是我能感覺到當時他們其實不太能接受,甚至有一些抗拒。但是去年我去到易武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當?shù)厝艘呀?jīng)喝上了他們自己手中的存放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老茶了。

所以越陳越香這樣一個概念,正在改變所有的云南的茶鄉(xiāng),不僅是在口味上,還有在概念上,在商業(yè)推廣上等等。在人類學上我們把它叫做習得的滋味,指的就是一種滋味、一種價值,實際上它是經(jīng)由社會和文化的變遷慢慢地塑造出來的。

如果你要問我,你做過普洱茶的研究,你最喜歡喝哪里的普洱茶?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最喜歡喝的肯定是易武的普洱茶。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我在這個地方呆的時間比較長,我和這里的人已經(jīng)建立起了一種很親的感覺,當我喝這個地方的茶的時候,我會想起那里的山山水水,所以對我而言,這也是一個習得的滋味。

所謂習得,指的就是一種正宗的標準不是亙古不變的,它是一種人為的建構(gòu),這也是為什么我在演講開始的時候跟大家講,不要寄希望于從我這里學到怎樣鑒別普洱茶的正宗與否。其實更重要的是,我想把這一種或者是某一種正宗性的標準,它被建構(gòu)出來的過程,分析和分享給大家。

好,感謝你們。

原標題:理解了江湖,你就能理解普洱茶魚龍混雜的現(xiàn)狀|張靜紅一席第808位講者

注:內(nèi)容來源公眾號一席(yixiclub),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