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復活的茶葉之路

找到約12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國際茶日云看湖北,鄂有好茶,世界共享

武漢·湖北大學>>

2021國際茶日萬里茶道系列活動

2021.05.21

5月21日,主題為“茶讓我們在一起”的2021國際茶日萬里茶道系列活動在湖北大學隆重舉行。國內外數十個茶行業(yè)組織、城市及社會機構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本次活動。長盛川湖北青磚茶作為“萬里茶道上的瑰寶”現身校園。

在活動主會場,萬里茶道國際茶葉博覽會的發(fā)布得到了來自俄羅斯、蒙古、越南、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茶葉組織的積極響應,紛紛發(fā)來賀電。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在祝賀視頻中表示:人類美好的本質,都可以通過茶找到,當今世界比以往更需要茶。

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吉布斯

同時,本次系列活動還有一個重要視角“年輕態(tài)”。如果年輕人不愛喝茶,茶文化傳承該何去何從?青年是茶未來的傳承者,應該讓茶文化與青年們共同成長。為表達期許,活動組織方向青年代表贈送了鄧九剛著《復活的茶葉之路》一書及湖北老字號長盛川的茶禮。

萬里茶道(中國)協作體常務副主席、中國駐也門前大使劉登林(右二)和萬里茶道(中國)協作體副秘書長、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秘書長劉錦程(左二)

作為高校和年輕學子的代表,湖北大學不僅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進校園活動,還協同湖北老字號、非遺黑茶代表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為高校學子帶來茶藝、茶道、茶知識等互動內容,共同挖掘和頌揚中國茶文化的時代精神。

主會場活動后,

還舉行了《萬里茶道全圖》修訂學術研討會▼

在國際茶日的引領下,闡發(fā)茶的時代新意。以長盛川青磚茶為代表的老字號茶葉連接著絲綢之路的萬里茶道,越過海洋,推動了萬里茶道的沿線繁榮,也牽動了世界貿易的東西兩端。

宜昌·濱江公園>>

同飲長江水,共飲宜昌茶

2021.05.21

5月21日,“宜荊荊恩“城市群茶飲交流大會及系列活動在宜舉行,并向世界茶友發(fā)出邀請:共赴長江之約,共品健康好茶。長盛川作為湖北“一紅一綠一黑”中的非遺黑茶代表參加當天活動,企業(yè)常務副總經理夏義仿受邀出席。

右一:夏義仿

以茶為媒,相邀世界

活動現場,茶文化和茶產業(yè)專家、茶文藝愛好者、宜昌籍名人說茶論茶,共謀茶產業(yè)發(fā)展大計;長盛川茶藝師現場表演茶道,邀請市民游客品茗賞茶,頗具歷史底蘊的長盛川茶產品,吸引不少媒體及觀眾駐足。

長盛川茶業(yè)代表走進萬一挑宜直播間

在線上,網紅主播、茶企代表、文化名人紛紛走進網絡直播間為宜昌茶打call。

近百名“茶藝師”表演茶藝,邀市民品茗

為宜昌好山好水好茶點贊

南方有嘉木,峽州出好茶。長盛川背靠湖北宜昌優(yōu)良茶樹生長的黃金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同時,宜昌也是“茶圣”陸羽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歷史悠久。目前,湖北全省茶葉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四,茶產業(yè)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正向千億目標邁進。


世界茶樹核心發(fā)源地 云南茶葉年綜合產值逾千億元

5月21日,春茶采摘已經結束,小滿節(jié)氣拉開夏忙的序幕。2022年“國際茶日”也如期而至。

作為世界茶樹核心發(fā)源地之一,云南如今茶葉年綜合產值逾千億元。在這片小小的樹葉上,有著我國鄉(xiāng)村振興的清晰脈絡,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南方有嘉木,云嶺出好茶。漫步在一片片古茶林、有機茶園里,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一幅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統籌發(fā)展的邊疆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


草木含金,小葉子長成大產業(yè)

在普洱市思茅區(qū)南屏鎮(zhèn)整碗村的茶山上,一壟壟翠綠的茶樹蜿蜒起伏,高大的遮陰樹散布山間,三三兩兩的農民在地里勞作。

這是茶農董祖祥的有機茶葉基地。他的茶葉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有機認證,其中出口歐洲的茶葉每公斤最高賣到2000多歐元。

游客在普洱市思茅區(qū)倚象鎮(zhèn)一家茶旅融合主題公園游玩(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茶字拆開,就是“人行草木間”,草木即自然。這里藏著董祖祥成功的秘訣,“有機茶的生產不打農藥,施有機肥,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發(fā)展,這是茶的本質所在?!彼f。

包括董祖祥的2000多畝有機茶園在內,2021年云南有機茶園認證面積105.7萬畝、獲證產品1406個,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和獲證產品數自2015年以來穩(wěn)居全國前列。

不只是有機茶園,云南種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茶園就是最好的發(fā)展資源。據云南省農業(yè)農村廳介紹,全省有15個州(市)88個縣(市、區(qū))產茶,古樹名山與現代茶園并存,茶農450多萬人、涉茶人口近千萬人。2021年,云南省茶葉種植面積740萬畝、產量49萬噸,均居全國前列。

云南普洱市思茅區(qū)南屏鎮(zhèn)整碗村的有機茶葉基地(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從茶葉到茶業(yè)僅有一字之別,背后卻是云南茶產業(yè)全鏈條發(fā)展的深刻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不斷加大引導扶持力度,茶葉成為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產業(yè)。各地還把黨支部建在產業(yè)鏈上,把企業(yè)黨建和鄉(xiāng)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黨員干部沖在產業(yè)發(fā)展第一線。

據云南省農業(yè)農村廳介紹,2021年云南茶葉綜合產值增至1071.1億元;茶農來自茶產業(yè)的人均收入達4708元,較2020年增加658元,茶葉成為群眾的“致富葉”。

為提升品牌效應,云南已連續(xù)4年開展“綠色食品牌”評選活動。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屢獲殊榮的雨林古茶坊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為掛鉤的勐宋鄉(xiāng)曼呂村量身打造了古樹紅茶,實現戶均年增收2.4萬余元。

騰沖市高黎貢山生態(tài)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每年為3萬多戶茶農增收7000多萬元,多名黨員都進入企業(yè)管理層,在助農增收中一顯身手?!半m然有疫情影響,但我們照常從茶農手里收茶,探索直播、電商等方式來開拓市場?!惫究偨浝黻悂喼艺f。

文化提香,洋溢自信之味

5月18日,設立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古鎮(zhèn)的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茶馬古道館開始試運行,成為云南茶馬古道研究的又一地標。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這一片神奇的樹葉,成就了一個產業(yè),富裕了一方百姓,更是一張厚重的文化名片。

小朋友在云南省寧洱縣那柯里茶馬古道小鎮(zhèn)玩耍(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如今,茶馬古道已成為云南的“金字招牌”,相關部門、行業(yè)協會聯手,挖掘茶馬古道的文化價值,開展古茶林資源保護,推動茶文化研究向深處邁進。

“一山一味”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普洱市瀾滄縣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林有“活的中國茶史書”之稱。景邁茶的蘭花香別具一格,茶林、云海、古村讓人流連忘返,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正有序推進。在寧洱縣那柯里茶馬古道小鎮(zhèn),青山、農舍、小屋猶如山水畫,游客可以騎馬、徒步古道,體驗特色制茶。

“茶馬古道的‘復活’之路也是鄉(xiāng)村振興之路,去年那柯里村委會那柯里村民小組的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蹦强吕锎妩h總支副書記張紅亞說。

不同的風土人情孕育出不同的茶文化。在2011年“大益茶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名錄,讓這個別具特色的民族茶飲加速走入公眾視野。

茶農在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的國家種質大葉茶樹資源圃采茶(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文化研究、茶旅融合方興未艾。在臨滄市云縣,有180多萬株古茶樹的白鶯山古茶園,2021年掛牌成立茶樹演化自然博物館;在大理州南澗縣無量山櫻花谷,每年12月一株株冬櫻花在茶山間綻放,景色秀美猶如仙境。

近年來,一系列茶文化著作、書刊、影視作品等陸續(xù)推出,位于昆明的西南林業(yè)大學還專門成立世界茶葉圖書館、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積極對接產業(yè)發(fā)展。

云南省普洱市的“90后”茶藝師張自穎展示當地傳統茶葉沖泡技術(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喝茶、飲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這些與茶有關的20多類課程在云南弘益大學堂匯聚一堂,10余年來已吸引2萬余名海內外學員?!拔覀円ㄟ^茶的教育,向全球傳遞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焙胍娲髮W堂校長李樂駿說。

科技賦能,為高質量發(fā)展再添鮮綠

巍峨的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怒江奔流而下。彩云深處,福貢縣老姆登村已從窮寨子變身知名旅游打卡地。

在山腰間,一株株茶樹長勢正好。今年56歲的怒族村民和大林是老姆登高山茶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目前,這個合作社已發(fā)展茶園2000余畝、帶動農戶200多戶,茶葉年產量有10多噸,成為怒江特色生態(tài)農業(yè)的一面旗幟。

云南省普洱市景邁山翁基古村落(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目前合作社主要種大葉種和紫娟兩種茶?!焙痛罅终f。

和大林的紫娟茶樹源自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這是一個被授予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特異茶樹品種,花青素成分達3.55%,目前已被推廣引種30余萬畝。

“名字頗有詩意的紫娟茶樹,是我們育成的39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國家審定和云南省審定的茶樹新品種之一,有力推動了茶樹良種化進程?!痹颇鲜∞r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劉本英說。

工人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雨林古茶坊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線上制作普洱茶(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普洱茶是時間的朋友,微生物生態(tài)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是大自然的“饋贈”。近年來,云南農業(yè)大學茶學院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黑茶(普洱茶)崗位科學家團隊針對普洱茶加工與品質形成關鍵技術開展深入研究,尤其在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方面成果豐富,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賦能,茶葉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云南相關部門、茶企守正創(chuàng)新,“微生物制茶法”等新技術應運而生。針對當前普洱茶便攜型、便飲型產品開發(fā)待加強的現狀,茶企通過科研攻關,開發(fā)出茶珍、茶晶、袋裝茶等便攜易飲的產品,新型茶飲店和冰滴普洱等新飲茶方式也讓茶葉加速走入年輕人的生活。

云南勐海大益茶庭的茶藝師陳夷在制作冰滴普洱茶(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精深加工,正拓展茶葉的消費邊界。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石山農場成功用大葉種臺地茶生產抹茶,開發(fā)出抹茶雪糕、餅干、蛋糕等產品,探索傳統茶產業(yè)的破冰之路。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之下,茶與電商“一網情深”。據天貓數據統計,云南普洱茶線上銷售保持連續(xù)三年正增長,2021年成交42.64億元,同比增幅4.1%。

“國際茶日”已至,與茶有關的活動豐富多彩,一杯杯香茗沁人心脾。未來,云南將“咬定茶葉不放松”,繼續(xù)從文化、產業(yè)、科技上發(fā)力,為高質量跨越發(fā)展再添鮮綠。

文字記者:吉哲鵬、楊靜

視頻 記者:何春好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原文標題為:一片葉  一千億

浙江平陽黃湯茶葉科技小院助推茶產業(yè)發(fā)展

一杯黃湯讀平陽。溫州平陽是“中國黃茶之鄉(xiāng)”“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是中國黃茶重點產區(qū)之一。平陽黃湯是中國四大傳統黃茶之一,歷史悠久,是乾隆貢品,具有“滋味醇和、杏黃湯、玉米甜香”鮮明特色,近年來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屢獲殊榮,是浙江乃至全國為數不多優(yōu)質傳統黃茶,是我國精品黃茶主要代表。

今年,中國農村專業(yè)技術協會印發(fā)《關于同意設立“中國農村專業(yè)技術協會科技小院”的批復》,其中,由溫州市科協推薦的5家科技小院被設立為“中國農村專業(yè)技術協會科技小院”,平陽黃湯茶葉科技小院就是其中的一家“科技小院”,由浙江省科協、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溫州市科協、平陽縣科協共建。


依托“中國黃茶第一股”

技術骨干是“非遺傳人”

平陽黃湯茶葉科技小院坐落于平陽縣水頭鎮(zhèn)新聯村子久茶葉生產基地。平陽黃湯茶葉科技小院由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陸建良團隊共同合作建成。

早在唐代,宋代溫州郡建茶場于平陽,并設置專管茶葉機構,繳納茶稅;明朝的“平陽蔡家山茶”、清朝的“平陽黃湯”,彌香遠近,成為地方名茶;民國時期,平陽不僅茶類眾多,而且還遠銷海內外。

當下,茶葉是平陽山區(qū)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近年來,平陽堅持將茶產業(yè)作為綠色生態(tài)產業(yè)、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脫貧致富產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來重點打造,出臺了《平陽縣加快茶葉產業(yè)發(fā)展扶持辦法》《平陽黃湯產業(yè)和品牌振興計劃》等系列政策,進一步提升茶產業(y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走出了一條“茶區(qū)變景區(qū)、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可持續(xù)之路。


員工在茶葉加工間勞作

值得一提的是,平陽黃湯茶非遺傳人鐘維標先生為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骨干,開發(fā)出獨特黃湯加工工藝。

鐘維標的家鄉(xiāng)就在平陽縣水頭鎮(zhèn)新聯村,這里曾因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曾為鄉(xiāng)村教師的鐘維標響應政府號召,帶領村民種植茶葉,并完成了“平陽黃湯”的恢復性研究工作。

為了讓平陽黃湯“復活”,鐘維標查閱典籍、訪遍名師、請教茶農……在繼承前人“九烘九悶”古法制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加工經驗,燜燜烘烘千百道,品嘗多少回,終于煉出“真金”,形成了平陽黃湯特有的“玉米香、杏黃湯”和“濃而不澀,厚而醇甜”的品質特征。

浙大茶葉研究所功夫深

助力奏響“茶韻”新曲

“以前種茶的少,因為農民沒有種植技術,品質難保證,也愁銷路?!痹阽娋S標看來,茶葉種植和深加工,是影響品質的兩大因素,“要從茶園管理、采摘、制作等方面,做培訓輔導,在深加工方面,也要與浙江大學等高校深入合作,進行茶葉功能性開發(fā)研究?!?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負責茶學領域的研究生培養(yǎng)和相關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技術與茶資源利用、茶葉化學與綜合利用、制茶工程與茶葉品質鑒定、茶企業(yè)文化與經營管理等。研究所有教學和科研人員36人,具備專業(yè)的高水平的茶葉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隊伍。


陸建良教授團隊指導工作

研究所科研條件良好,已有茶樹生物技術實驗室、茶資源利用實驗室、茶葉品質鑒定實驗室、茶園管理與安全生產實驗室、茶葉深加工實驗室、茶葉化學實驗室、茶葉天然產物實驗室等多個成熟的實驗室;擁有實驗基地10公頃,名優(yōu)茶生產線一條、紅綠茶初制廠一座;并在余杭、新昌、嵊州等地建有茶樹良種繁育基地500余畝。

2022年,在浙江省農業(yè)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浙江黃茶產業(yè)化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推廣”子項目——“工藝黃茶品質提升技術集成與應用”執(zhí)行過程中,陸建良教授團隊與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拍即合,開展了緊密的合作,重點就平陽黃湯悶黃過程中品質形成機制及其工藝優(yōu)化等進行了研究。這些前期工作為后續(xù)平陽黃湯科技小院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平陽市科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杯黃湯讀平陽,讀的是黃湯的魅力,讀的是平陽的變化,讀的是科技成果落地后的興奮,科技小院就是“助推器”,能讓農業(yè)插上科技翅膀,實現“傳統”向“現代”的轉變,讓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來源:溫州市科協,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2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