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各種綠茶的口感

找到約1,610條結果 (用時 0.026 秒)

淺析綠茶的貯存與保鮮


新春伊始,又是新鮮綠茶是上市的時節(jié),綠茶是六大茶類中,唯一的不發(fā)酵茶。清香、鮮爽、甘醇的綠茶歷來為廣大茶友所喜愛,要保持綠茶的口感,貯存和保鮮尤為重要,今天,我們講解有關綠茶的貯存與保鮮方面的知識。

?

茶葉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如保管不當,就會變質而失去飲用價值。影響茶葉變質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線。在茶葉的貯藏保鮮工作中,要盡可能地減少這些因素對茶葉品質的影響,以延長茶葉的貨架期和飲用價值。

?

(一)茶葉貯藏

要保管好茶葉,保持茶葉原來的本色,不使茶葉陳化變質,在貯藏時必須做到“五忌”:一忌茶葉含水量較高,二忌茶葉接觸異味,三忌茶葉接受光照,四忌茶葉置于高溫處,五忌茶葉久露空間。



1干燥

水分是茶葉內各種成分生化反應必需的介質(媒體),隨著茶葉含水率的增加,茶葉的變化速度加快,色澤逐漸變黃,茶葉滋味和鮮爽度減弱。所以,茶葉在包裝前含水率必須控制在5%~6%,當含水率達7%以上時,任何保鮮技術和包裝材料,都無法保持茶葉的新鮮風味。含水率達10%時,茶葉的霉變速度就更快

?


2 低溫貯藏

溫度對茶葉貯藏過程中茶葉內含物成分的化學變化有促進作用。貯藏實踐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茶葉內含化學物質變化速度加快,會加速茶葉品質的變化。低溫可降低茶葉品質的變質速度。各地的經(jīng)驗表明,茶葉的貯藏溫度一般應控制在5℃以下,最好是在-10℃的冷庫或冷柜中,才能較長時間地保持茶葉的風味不變。



3低濕環(huán)境

茶葉具有疏松多孔、表面積大、極易吸附水分的特性。在濕度高的環(huán)境中,茶葉因吸潮而使含水量增加,特別是在相對濕度80%以上的環(huán)境中,茶葉的含水率一天就可達10%以上。因此,茶葉的包裝應選用防水好的材料,并將茶葉貯藏在相對濕度為30%~50%的環(huán)境中。

?


4 低氧環(huán)境

氧氣可以促進茶葉中的化學成分如脂類、茶多酚、維生素C等物質的氧化,使茶葉變質。因此,茶葉包裝貯藏的容器內的氧氣含量應控制在0.1%,以基本上處于無氧狀態(tài)為好,可較好地保持茶葉的新鮮狀態(tài)。

?


5避光保存

光能引起茶葉中葉綠素物質的氧化,使茶葉的綠色退去而形成棕黃色;光還能引起茶葉中的有些芳香物質的變化,使茶葉產生“日曬味”,導致茶葉香氣降低。因此,茶葉應避光保存。

?


6 容器衛(wèi)生無異味

茶葉在采摘、加工、貯藏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嚴格按衛(wèi)生標準進行,要求茶廠清潔、通風、無異味,茶葉加工人員要穿工作服,避免在加工過程中有異常的氣味和有害物質的污染。

?

茶葉保存總的要求是:茶葉含水率5%~6%,避光、低氧、低濕、低溫。只有衛(wèi)生干凈的加工和貯藏條件,才能保證茶葉的品質。


?

(二)茶葉保鮮

為了延長茶葉的貯藏保鮮時間,根據(jù)茶葉陳化變質的原因,創(chuàng)造了許多貯藏保鮮的方法,如抽氣充氮包裝、脫氧包裝和低溫貯藏保鮮等。

?

1抽氣充氮保鮮

抽氣充氮包裝保鮮技術是采用氮氣來置換包裝袋內的空氣,取代活性高的氧氣,防止茶葉氧化,從而達到阻止茶葉化學成分與氧氣的反應,以防茶葉陳化變質。此外,氮氣本身又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功能,從而達到防霉保鮮的作用。據(jù)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試驗,采用鋁箔包裝袋充氮包裝綠茶,經(jīng)6個月貯藏后,維生素C含量可保持96%以上,日本的研究也證明充氮包裝的保鮮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


充氮包裝在沖氣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包裝袋密封的可靠性,防止充氮不足或漏氣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充氮包裝之前,首先將袋內的空氣抽掉,形成真空狀態(tài),然后充入氮氣并嚴密封口。全過程都以專用的抽氣充氮包裝機來完成。

?

2脫氧包裝保鮮

脫氧包裝保鮮是指采用封密性良好的復合膜容器,裝入茶葉后再加入一小包脫氧劑(或除氧劑)然后封口。脫氧劑是經(jīng)特殊處理的活性氧化鐵,該物質在包裝容器內可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從而消耗掉包裝物內的氧氣。據(jù)試驗,茶葉包裝袋內放入脫氧劑24小時左右,袋內的氧氣濃度可降低到01%以下。當包裝袋內呈無氧狀態(tài)時,氧化反應就自動停止。當包裝袋內又進入微量氧氣時,脫氧劑仍能發(fā)生反應除去氧氣。所以,采用該種方法包裝的茶葉,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茶葉處于無氧狀態(tài),以達到保鮮的目的。

?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92年研制生產的FTS茶葉專用保鮮劑,是適合名優(yōu)綠茶保鮮的除氧劑,包裝后的茶葉,在香氣、滋味品質上優(yōu)于充氮包裝,維生素含量在80天后基本上無變化。該產品具有效果顯著、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已被我國各產茶區(qū)名優(yōu)茶生產和經(jīng)營單位廣泛使用。

?


3低溫貯藏保鮮

大批量的茶葉貯藏保鮮,通常采用冷庫來實現(xiàn)。冷庫的類型通??煞譃榻M合式冷庫和土建式冷庫兩種。組合式冷庫結構合理、保溫性能好,安裝、移動方便。庫容可根據(jù)茶葉的貯藏量選擇,庫房容積有10~100米3的不同規(guī)格,庫房溫度可在-18~2℃的范圍內選擇。土建式冷庫也叫固定式冷庫,這種冷庫容量大,可有不同的溫區(qū)設計,但機動性較差,設備安裝復雜,成本高,在生產中使用不多。

?

采用冷庫貯藏茶葉時,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包裝材料一定要選用阻水性好的產品,因冷庫內的相對濕度通常高于80%,如包裝材料透水性好,茶葉雖在低溫下貯藏,但濕度過大也會導致茶葉變質。二是茶葉的導熱性較差,在冷庫貯藏時,應將茶葉箱分層堆放,每件之間要留一定的間隙,以便茶葉能均勻快速地降溫。三是茶葉出庫前,最好經(jīng)過幾個溫區(qū),使茶葉逐漸接近常溫后再出庫,以免因溫度突然升高,茶葉表面出現(xiàn)凝結水而引起茶葉色澤的褐變。四是茶葉出庫后,如要分成小包裝,則最好與脫氧、充氮或真空包裝方法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保持茶葉的新鮮度。


拋開迂腐的教科書套話,以喝茶人的角度看幾種黃山綠茶的特點

我很煩那些介紹茶葉的套話

特別是綠茶

10個茶葉9個都差不多

所以我真實的想法

就是寫一篇茶葉介紹的文章

然后提醒你們

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教條主義......

很多時候,大家介紹茶葉是有范本的,很多專業(yè)課老師教學生的時候,也會按照固定的套路告訴大家各種茶葉一定是啥味道,香氣什么的很多也是看書上教的去硬套,不知道這算是嚴謹還是迂腐?可是大家都沒在意,教材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現(xiàn)在的市場工藝和品種早就變的更豐富了。

我TM煩死那些套路了,我就想客觀的好好聊聊茶葉,然后你們好好看看、然后多買點、我多掙點、我再多喝點不同的茶葉、然后再多給你們客觀的介紹茶葉.......

多好的良性循環(huán)

1

如有雷同,并非巧合

如果說賣茶有套路,那么很多人形容茶葉就有范式,比如說綠茶里面。鮮爽,回甘,香高,味醇 ,幾乎所有茶葉都這么形容。其實這是一種看似專業(yè),但是對消費者不怎么友好的詞匯,因為你一看上去,全國五湖四海都這么形容,不看產品名稱你都不知道你買的什么茶。要是我自己買茶葉,一看上去都這樣,我也會有一種罵娘的感覺。

你去買龍井:鮮爽,香高,味醇

去買黃山毛峰:鮮爽,回甘,香高

去買信陽毛尖:鮮爽,回甘,味醇

去買安吉白茶:鮮爽,香高

......

拜托各位茶企大佬們,寫介紹能否走點心呢?

2

是“專業(yè)壓制”還是“同流合污”?

其實一直以來,銷售文案對茶葉的介紹過于范式化,包括我自己網(wǎng)店產品介紹寫的還是不夠友好,因為對于消費者而言,絕大部分是無法站在單一描述角度去理解茶葉特點的。例如很多時候我們所謂黃山毛峰的香氣高,僅僅是相對毛峰的高,大多數(shù)時候,黃山毛峰的高香和龍井的高香不是一回事,所以這樣的介紹一定很容易讓客戶理解有歧義,商家往往是給自己埋雷。

所以我認為,在跟客戶介紹茶葉的時候,并不是真的要顯示出自己的專業(yè)性,而更是要說客戶聽得懂的東西。

所以借此機會,也想簡單來聊一下黃山幾款茶之間的異同,這樣有助于各位茶友去選擇。

3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烘青茶,毛峰比較適合口感清淡的客戶,特別早期的毛峰,強度不是很高,耐泡度一般,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香氣

毛峰因為是烘青,大部分還是清香,嫩栗香之類的香氣,也會有一些近似花香。當然,也有人說毛峰有蘭花香,有沒有呢我現(xiàn)在覺得不需要糾結,每個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樣。但是毛峰的清香,花香,都是屬于比較清幽的,其實跟高香扯不上關系,所以追求濃厚香氣的朋友,可能炒青工藝會比黃山毛峰更合適,當然,部分火工較高的毛峰,也可能會出現(xiàn)栗香,炒豆香的。

滋味

一般現(xiàn)在為了追求外形的好看,很多高檔毛峰都是不揉捻的,所以也導致現(xiàn)在很多明前毛峰滋味比較清淡,所以毛峰從滋味和香氣上來說,整體走的都是清雅一條路線的,當然好的毛峰鮮爽度也會很好,同樣會口齒留香,但就算這樣,整體的感覺還是偏柔的。

另外針對這個毛峰的問題,我們高端的有分兩種工藝,一種傳統(tǒng)的古法制作的毛峰增加揉捻的,相對于普通的毛峰,滋味會濃厚不少。一種是理條的,頭采的滋味會相對淡一些,但是勝在外形優(yōu),同樣還是具備綠茶的鮮醇。目前已經(jīng)開啟預售,有需要加文末那個賣茶的微信。

外形

此外,黃山毛峰作為烘青嫩采綠茶,還有一個特點是高等級茶葉芽葉成朵,泡在水中會有很不錯的懸浮感,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在中國綠茶消費習慣中,外形占比因素很高,這也是一個不值得過于吹噓但客觀存在的優(yōu)勢。

綜合來說,毛峰更適合喜歡清淡的人。

4

大方茶

大方是一種扁炒青,算是黃山的一種小眾茶,緊跟著毛峰寫主要是這個茶在某種程度上是跟毛峰走的兩條路線,更適合喜歡口感偏濃的人。

機制大方

機制大方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jīng)不能算是傳統(tǒng)大方了,其整體路線因為市場的要求,其實都更傾向于如今的龍井風格,因為大方目前很多都是批發(fā)往浙江,充當龍井茶高價銷售。但實際上大方和龍井雖然接近,但是滋味會更濃一些(感覺還是多酚類物質更多)。

香氣

機制大方一般都是明顯的栗香,這一點都不需要想象,買到茶一聞就知道,在黃山的綠茶種類中,已經(jīng)可以算是香氣特別高濃的綠茶了。但是缺少毛峰和猴魁的那種清花香的感覺。

滋味

還是相對于毛峰和猴魁,會感覺滋味更濃厚,強度也會更高,對口腔的刺激感也越強,其帶來的回甘和生津也更持久。特別適合喜歡喝濃茶的人。

手工大方

我為什么大方這個小品種我還分兩個類型做,客觀說并非是手工工藝上有多突出,我覺得手工工藝對其滋味香氣風格會帶來很大的不同,并且生態(tài)才是其真正的賣點,實際體驗就是能喝的出來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好,茶葉一進嘴就是甜的。

香氣

鮮嫩香,清香,并非是機制的濃厚的板栗香,其實手工因為比較難做到機器那么高的溫度炒制,所以香氣整體沒有那么高長,所以跟機制大方來比,手工的大方在香氣高,濃的程度要低很多。整體會走的嫩香,清香的風格。

滋味

甜爽,鮮醇,潤厚,欠爽。手工大方的滋味也是優(yōu)點和缺點非常明顯的,滋味上能喝的出來生態(tài)真的很好,比較甜,一進嘴就甜,而且那種鮮度也非常強烈。但是因為是手工人加茶油炒制,不知道是不是師傅做的時候,刷的油沒控制好,在2020年的手工大方滋味厚但是欠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在2021年我能夠跟師傅多多溝通,解決這個問題。

5

太平猴魁

猴魁最大的特點就是厚,而且因為品種持嫩性好,幾乎是中國唯一的以大為美的綠茶,而且更難得的是,大葉子提供了非常不錯的滋味豐富性,同時因為持嫩性好還不苦澀。

香氣

猴魁也是屬于烘青,但猴魁因為品種特征的關系,香氣除了嫩栗香,甜香外,部分品種確實會帶有比較明顯的蘭花香,但是猴魁香氣可以用高而且長來形容,依舊不能算濃香。

滋味

猴魁真正出彩的是其滋味,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厚,其實客觀說猴魁真的是需要好好稱贊一下的,不僅普綠茶常規(guī)該有的鮮、爽、醇、回甘等特點都有,而猴魁還有一個與其他綠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厚,有一些猴魁甚至會感覺倒茶湯的粘稠感,而且這么大葉子一般也不會苦澀,所以猴魁的滋味,真的可以在綠茶里面獨樹一幟的。

那客觀來說,我覺得猴魁是香氣,滋味,都比毛峰會更濃厚,同時又不帶有苦澀。站在喝茶人的角度,我會覺得好的猴魁能給人帶來回味更好,特點也更加明顯。而且從市場層面說,猴魁幾乎可以算是黃山最拿得出手的綠茶了。

6

滴水香

圓炒青工藝,命名是因為茶樹品種而非商品名稱。

滴水香這個樹種是我在喝黃山綠茶里面,我個人感覺,唯一除了猴魁外清晰蘭花香的綠茶。

香氣

因為是炒青工藝,所以滴水香一般會有比較好的甜香,嫩栗香,同時不知道是不是品種的原因(這個品種我了解的也少,猜測)有時候會有蘭花香。所以香氣上可以算高,長了。

滋味

滴水香我覺得是介于大方和毛峰之間的一款綠茶,有著適中的口感,再加上其炒青工藝帶來的高香也并沒有掩蓋本身的清花香,所以也是非常不錯的一款綠茶,而且相對耐泡,所以特別適合辦公室牛飲。

7

喝綠茶的三個進階過程

其實簡單介紹完我自己銷售的這些黃山綠茶,我只站在喝茶人的角度,綠茶大概我認為進階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其實先搞清楚不同工藝之間的特點,第二個階段弄清楚不同茶葉品類直接的區(qū)別,第三個階段弄清楚品種和山場之間的特點。

1.0工藝優(yōu)先

江南茶區(qū)的綠茶,工藝上對香氣影響在很多時候是凌駕在品種之上的。所以,對于消費者,如果喜歡香氣高濃的,選擇炒青工藝的綠茶,喜歡清爽清淡的,選擇烘青。

2.0品類差異

當明白炒青和烘青等之間的區(qū)別后,其實是可以喝喝不同品類之間的區(qū)別的,比如同為炒青的碧螺春和龍井到底有什么不同,同為烘青的毛峰和猴魁有什么區(qū)別等等。

3.0追核心小產區(qū)

我認為綠茶選擇進階終極角度,還是要會懂得品種和產區(qū)的特征,如果你喝茶懂得拋開工藝去看品種和地域,任何一種工藝只是決定了茶葉的大致走向,茶葉品種不同,地域不同,其實內涵物質不同,協(xié)調出來的香氣滋味綜合看,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的。所以如果你已經(jīng)大概了解清楚了炒青和烘青工藝帶來的區(qū)別,那么確實可以去看看品種和地域的區(qū)別了。

雖然我第一段講的工藝對香氣凌駕在品種之上其實主要還是香氣和風格,而綠茶往往又是一種很吃原料的茶類,所以好的產區(qū)的鮮葉做出來的優(yōu)點和普通產區(qū)(包括品種也是一樣)之間,還是會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有一點,這里所謂的核心小產區(qū)我指的是有明確優(yōu)質特征小氣候,這一點有時候跟市場上追捧的小產區(qū)包含會更大,而不是簡單市場追的產區(qū)概念。舉個例子,黃山毛峰一般都認為休寧的品質一般,但是有個叫做流口的地方,海拔不高,但是出來的鮮葉有著明顯的高山韻。所以我這里講的核心小產區(qū)會比市場火熱的概念產區(qū)范圍要大的多。

簡單來說,當你真正喝茶喝到一定的水準,是完全可以去追山場的,這里面是有很多微觀的區(qū)別是可以明確感知的。那這里僅僅適合很小很小一部分人,其實對小產區(qū)的具體差別,如果沒有盲品分辨的能力,就不必追求核心產區(qū),但是綠茶相對簡單,喝茶人的基數(shù)也很大,很多時候喝茶有個三五年的茶客基本都能喝出來的。

為什么有的巖茶喝起來有綠茶味?


《1》


這幾天手腕有點酸,可能今天的文章寫不了太長。


因為,一直在練習寫字。


準備等新書出來的時候,給大家簽名。


哎,書到用時方恨少,字到寫時,才覺丑。只能夜以繼日地練習,真恨小時候整天就知道看書,沒有多花時間去寫字。


其實寫字是人最放松的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只想著,該怎么把字寫好,這個字的結構是什么,每一個筆劃,該如何寫才會更好看。


這樣的聚精會神,是對大腦最好的休整,也是對情緒和狀態(tài)最好的調節(jié)。


同樣的休息方式,還有繡花。


曾經(jīng)看過一部三百多集的韓劇,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奶奶,跟自己的孫媳婦一塊兒呆在家里繡花。


她一邊慢條斯李地繡著,一邊跟孫媳婦說,我們這一代女人,都活得長,身體也沒什么毛病。


我們啊,年輕時生活條件不好,但是我們會減壓,煩的時候,做做手工,繡花什么的,就把心情調整好了。


這樣,人才不會生病。


很普通的老婦,說的話卻很有智慧。


現(xiàn)代人太浮躁,生活節(jié)奏快,信息傳遞快,什么都快,所以,難免心浮氣躁。


平時可以寫寫字,泡泡茶,定定神。


讓心慢下來,讓心靜下來。


這樣才會身康體健,千秋萬代,一統(tǒng)江湖。




《2》


練字的時候,泡了一杯巖茶。


慢慢在喝著,偶爾看一下手機。


有姐姐來問,她在朋友的巖茶里,喝到了綠茶的味道,問是怎么回事?


巖茶怎么會喝出綠茶的味道來呢?這可是兩種不同的茶類,工藝和用材都是截然不同的,完全不具有交叉的可能性啊。


要弄明白巖茶里為什么會喝出綠茶味,要先搞清楚,綠茶是什么味道。


綠茶是中國大地上,相對極為普及的一種茶類,全國各地,都出產名優(yōu)綠茶。


比如,浙江產龍井、安吉白茶。山東產日照綠茶。河南產信陽毛尖。四川產峨嵋綠茶。安徽產黃山毛峰和太平猴魁.....


綠茶的見面率如此之高,產量如此之大,它的味道,大家自然很熟悉了——那是一種鮮爽的、清新的香氣,一種清純的,微苦的,帶著回甘的茶湯。


但是,武夷巖茶是半發(fā)酵過的,是焙過火的,無論如何,茶湯里都會有焦糖香,會有火功香,會有花香,就算有鮮爽感,也是極清淡的,而不應該有綠茶那樣濃郁的新鮮的鮮爽感呀。


并且,武夷巖茶的湯感,就算是輕火茶,也是淳和的,不應該是綠茶那樣清純,清新的呀。


要讓武夷巖茶生出綠茶的湯感來,只有這幾個原因:


1.火功太低。


2.保存不當,返青了。


3.沒焙火,沒有嚴格按照武夷巖茶的工藝標準來加工。




影響巖茶口感的因素:火功


我們知道,武夷巖茶的工藝里,極之重要的一環(huán),是焙火。


焙火,就是把巖茶,放在竹條編成的焙籠上,底下放上木炭,用炭火的溫度,把巖茶里的水分,焙干凈。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發(fā)酵之后的巖茶,性狀穩(wěn)定,不再繼續(xù)發(fā)酵下去。


焙火這個過程,是持續(xù)性的,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有時候只要焙一次(道),有時候要焙上兩、三次(道),具體的要看茶葉銷售的情況,以及焙火的到位情況。


如果焙一次火,火就焙到了高火,那就不必再焙了,最高就是高火,再焙就是焦炭了。


如果焙一次火,只焙成了輕火,而巖茶品質又定型了,可以銷售了,便不會再焙。


若三個月內,沒賣完,或者天氣變潮了,茶葉喝起來有青味了,湯水變薄了,那便要復焙,再焙一道火上去,讓茶葉吃透更深的火,保持更好的性狀穩(wěn)定。


若第二道火焙過之后,茶葉仍然沒有賣完,再過一段時間,當茶葉當中的火再一次退到返青的臨界點,就要再焙一道上去。焙到中足火,甚至中高火。


當然,這是被動焙火,因為茶葉沒有賣掉,怕影響品質而一直在焙火。


還有一些茶葉,品質高,必定要焙到中足火或者中高火方才能盡顯其品質特征,那就會用漫長的時間,來一道又一道的焙火,直到火焙到足,焙到茶葉的香氣和湯水都達到這個品種的最佳狀態(tài),才算是完成,才拿出來銷售。


比如慧苑老叢,牛欄坑肉桂,桃樹窠肉桂(馬頭巖),都是這種類型。


而前文提到的那種巖茶,似綠茶口感的,便有可能是因為,火功不夠高,只有輕火,或者比輕火還輕。


為了迎合廣大北方市場,很多外山的水仙黃觀音大紅袍,都會這么焙。


這種茶,剛開始喝的時候,還有點武夷巖茶的風味,多放上三五個月,便徹底返青了,從中喝出綠茶味道來,便不奇怪了。




影響巖茶口感的因素:儲存


保存不當,是武夷巖茶的另一道硬傷。


前文提過,武夷巖茶的工藝里,最有特色的一個,便是焙火。


火能讓巖茶的性狀穩(wěn)定,也會讓它的香氣和口感定型,當然,還可以讓巖茶生出各種特殊的香氣來,比如蜜桃香、芒果香、密瓜香、柑橘香、果脯香......


當巖茶焙火之后,便要注意保存它。保存巖茶的首要因素,便是防潮。讓這些因火而形成的優(yōu)秀品質,牢牢儲存在巖茶里,不能跑掉。


焙火,是把水分都焙干了的。


但如果儲存的時候不注意防潮,或者不注意密封,讓茶葉受了潮,進了水汽,這些水分便會與茶葉進行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讓茶葉變質,變味,生出各種奇怪的味道來。


比如現(xiàn)在的季節(jié),南方的天氣就很潮濕。摸一摸被子,都是冰涼的。


這種天氣,如果巖茶沒有密封好,一大袋子敞口放在那里,不出三五天,一定返青,竄味,生出綠茶般的青味來。


正常情況下,如果茶農家里的巖茶出現(xiàn)這種味道,他就不再銷售了,會在新茶季焙火的時候,把這些茶與新茶一同焙火(打焙也需要成本,故而陳茶有焙火需求的,都會與新茶同焙,以節(jié)省成本)。


但也有一些人,就這樣將就著,把返青的茶拿出來賣了。


所以,大家要學會喝巖茶,學會鑒別巖茶是否返青。




影響巖茶口感的因素:沒焙火


巖茶的制作工藝里,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叫走水焙。


目的也是為了讓巖茶里的水分,盡量多地離開巖茶的身體。


走水焙,目前都是用電。焙過之后,正常的流程,是要等一段時間,等茶葉的性狀穩(wěn)定下來之后,再焙火。


然而,有些商人,想搶上市,在茶葉走水焙之后,就趕緊讓茶葉上市了。


這種只經(jīng)過走水焙,卻沒經(jīng)過火焙的巖茶,在工藝上,是有所缺失的。故而,它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算是真正的巖茶。


連輕火巖茶都算不上。


因為它根本沒經(jīng)過火,沒吃火,也就是說,身體里沒火。


沒火的茶,何談火功,何談火功輕重呢?


焙火是為了讓巖茶性狀穩(wěn)定,沒焙火,性狀便不穩(wěn)定,極易返青。


這種茶放三個月以上,必定會生出青味來——一種像毛茶一樣的,青草味。同時,茶湯的滋味也極為淡薄。


喝起來,跟綠茶的口感,也就十分接近了。


這種只經(jīng)過走水焙的“巖茶”,不能久存,必須一、兩個月內喝掉。正常情況下,不會這樣加工巖茶。


然而,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能大量地保留下茶葉的香氣,能迎合廣大北方市場的需求,也能搶占先機,搶先上市,搶奪市場份額。


利字當頭,徒呼奈何。






巖茶,就是巖茶,它有自己獨有的工藝,有自己特定的香氣和口感。


如果在加工制作時,偷工減料,或者儲存時不當保存,便很容易,發(fā)生變異。


加工時沒有嚴格按照步驟來做,便會變調。


儲存時沒有干燥密封,便會變味。


一款已經(jīng)變成綠茶口感的巖茶,已經(jīng)不是巖茶了。


它是巖茶里的異類。


水滸里那個被刺青的少年,在茫茫人海中,游離出世。

找到約1,561條結果 (用時 0.01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9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