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功夫茶對潮汕的意義

找到約4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8 秒)

細說中國茶文化 · 潮汕工夫茶


?— ?潮汕功夫茶 —


雷鐸



禪宗說:“吃飯喝茶,無非妙道”,妙在有心,片刻之享受,終身受益。人生的美好,便如品茶,無數(shù)閃光的片刻,組成殊堪品味回味的人生。



“人在草木中”,猜一字。謎底是:茶。道出茶中的天人合一觀。 ?茶文化是古老的東方文明的驕傲之一。世界上最古老而完備的茶文化專著是中國陸羽的《茶經(jīng)》。?

世人皆知日本有茶道,殊不知中國亦有茶道——廣東潮州的功夫茶,便是中國茶道的代表作。其歷史較當代日本茶道更古老。 ?

有“經(jīng)”,且有“道”,便不僅僅是“一種飲料”,不僅僅是“用開水沖泡一種叫做Tee的灌木葉子”。

?“道”即“文化”,即“儀式”,即“意味”,即“形式”,即一個叫貝爾的洋人在《藝術(shù)》中說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藝術(shù),一種包含著深厚的東方文化的東方哲學。 ?

既然叫做“道”,便有“形而下”與“形而上”兩層含義,茶為“體”,道為“用”,如燃燭見光,火為光體,光為火用。?這樣說起來很復雜,需要“剝竹筍”,一層一層剝開,一如煮水泡茶,慢慢品味“個中三昧”。 ?

先說潮州功夫茶“形而下”的一層:茶葉、水、茶具;然后再說功夫茶的沖泡方法、禮儀和種種講究,由“體”及“用”。 ?中國功夫茶流行于閩南之漳州、廈門與廣東之潮州、汕頭及臺灣一帶,而最古老的,是潮州功夫茶,它與潮語(潮州話)、潮劇、潮菜、潮繡、潮州木雕和石雕一道,構(gòu)成了中國漢族中獨特的潮州文化——它不僅繁榮于潮州本土,亦流行于海外一切有潮州人的地方。 ?功夫茶對“硬件”的要求極嚴格:茶葉需是上好的福建烏龍茶族或潮州的鳳凰茶(其實亦是烏龍茶的一種),茶分春茶與秋茶,春茶清醇,秋茶濃郁。細分其品種,則有“烏龍”、“色種”、“一枝春”、“大紅袍”、“鳳凰單叢”之類,再細分,“鳳凰單叢”又有“白葉單叢”和“黃枝單叢”之別。其采制方法大同小異——既不同于綠茶的純晾曬,也不同于紅茶之純烘烤或沱茶的全發(fā)酵,而是半晾曬、小烘炒、半發(fā)酵。因而,它集合了諸多茶派的長處:有綠茶的清香而無綠茶的生味,有紅茶的醇厚而無紅茶的暴烈,有沱茶的沉穩(wěn)而無沱茶的枯老,不生不澀,不烈不老,既甘且醇,文武適中。茶種有別,但其上品,則皆具上述諸優(yōu)點。

??


沖茶所用的水,分四等:一坑、二泉、三井、四溪?!翱印笔巧綕舅?,發(fā)于泉穴,流于泥沙石澗中,是“活水”、“動水”;泉是地下水,為“靜水”,好的泉水,與澗水難分仲伯,一二之說,只是“方便之道”,以禪觀之,是“分別心”;井水則是人工泉,不及山泉之幽靜無染;溪水雖是活水,卻含土味,故為下品。至于自來水,是現(xiàn)代產(chǎn)物,當代都市人,覓天然水而不可汲,以之代用,需儲放數(shù)日,或用麥飯石之類過濾,方能汲天然水之純凈。 ?

最講究的,是“原山茶配原山水”,謂之“天然原配”。至于茶具,若配備齊全,需有八種,曰:“一罐、二爐、三炭、四扇、五鍋、六壺、七杯、八漏”。

?“罐”是儲存茶葉的器皿,以錫壺為上選,密封性好,茶葉長貯不壞;其他金屬、竹木屬之皿,為代用品而已; ?

“爐”是炭爐,曰“風爐”,以紅陶為之,形若圓筒,上有“三山”,前有“爐門”,中有“爐窗”,煤油爐、酒精爐、電爐、煤氣爐,亦皆現(xiàn)代代用品而已;

?“炭”之上品為“欖核炭”,以閩粵特產(chǎn)之橄欖核曬干后燒制,用水煮之,其火純青,無煙無臭,而木炭,又優(yōu)劣有別,等而下之,不可贅述; ?

“鍋”是煮開水的壺,潮語稱“鍋”,多以銅鐵為主,亦有專用陶鍋者; ?

“扇”為爐扇,以羽毛扇或葵扇為通用; ?

“壺”的名目最多,以宜興紫砂壺為上品,其它陶壺、瓷壺次之,茶壺造型千變?nèi)f化,其名貴者,價值連城; ?

“杯”通常有陶與瓷二種,宜小不宜大,與半個雞蛋殼相若,常與壺相配成套;

“漏”是盛沖泡時的余水之皿,又稱“茶洗”。?

近年,臺灣功夫茶反傳大陸,故今日的潮州功夫茶,又有引進臺灣茶道之“聞香杯”與竹夾(夾杯洗杯用)、竹勺、木勺(舀水用)者,則已是“改良功夫茶”了。 ?功夫茶的沖泡,簡而言之,有四道工:一水、二洗、三沖、四泡。水需“蟹目水”,火候在將滾未滾,細泡半成之際:無泡過“生”,全滾太“老”,皆不可用;“洗”是要燙壺洗杯;“沖”是注水入壺;“泡”是注茶入杯,要領(lǐng)是“高沖低泡”,“高沖”可透茶葉,“低泡”不生水沫。此外,還有“洗茶”、“刮沫”之類,“洗茶”是沖泡后的頭遍茶液,棄之不飲,為的是去碎茶末及減其“表味”,“刮沫”是頭三遍茶常有浮沫,顧可用“茶甌”(一種有蓋的大杯)之甌蓋刮去。 ?以上所述,是沖泡功夫茶的“ABC”,至于常人所說的“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是指泡茶時執(zhí)壺“巡”行于群杯之上,壺中最后的茶液,需“點”干凈,亦是常規(guī)常識,尚未進入“道”的層次。 ?

所謂“道”者,即“禮”,即“儀”,即“心”。 ?“禮”者,“茶三酒四”,茶杯一般只用三至四只,因而,人多干杯時,“禮節(jié)見焉,先后分焉”。常規(guī)是:先賓后主,先老后幼,互相禮讓,“禮義之邦”,其時見焉。 ?“儀”者,即儀式,這是最考究最復雜的一層。舊時候顯貴人家待貴客時,需掃幾拂窗,焚香沐手,其慕敬之心,有如禮佛;待茶的人員,可多至四個:一琴師、一小童、一半老男子、一妙齡少女。小童扇爐,叫“茶童”;半老男子,叫“茶師父”;妙齡女子,無稱謂,一般是婢女。茶師父取其老于茶道,少女取其年少姣好;前者要的是他的經(jīng)驗,后者要的是她的美好,前者為的是“口?!?,后者為的是“眼福”——當然,這一切,已隨一個時代的過去而“俱往矣”。當然人待客,未有這許多繁文縟節(jié),主沖客飲,無琴,便用現(xiàn)代音響代替。亦是雅事一樁。 ?所謂“心”者,是功夫茶道的最高境界。以上所述,皆是“外在”,皆是“施”,唯有“心”是“內(nèi)在”的“受”——再好的“道”需以心受?!氨娒钪T,存乎一心”,再好的茶,亦需己心受。故,飲茶之道,其終極,是以心受之,品其奧妙,是為至道。 ?



以層次而論,茶有“三受三品三香”:一曰“鼻受臭(同“嗅”,讀xiu)品”,品其“溢香”——凡是好茶,未飲之先味已四溢,香不可言。以筆者一己之體會,潮州功夫茶,略遜于臺灣茶道者,是少了一個專門用來“鼻品”的“聞香杯”,故引進之以改良。二曰“口受,舌品”,品其“噴香”,凡好茶液,入于口,及于舌尖,經(jīng)舌上,過舌根,方入喉,極品之茶,其味無法言傳,一合唇,茶香自口溢出,自鼻孔噴出,如此,百茶百味,千茶千味,未入心,心已受之。三曰“心受,神品”,品其“余香”,好茶品一口,其味若初戀,三年思之若美人。 ?

禪宗說:“吃飯喝茶,無非妙道”,妙在有心,片刻之享受,終身受益。人生的美好,便如品茶,無數(shù)閃光的片刻,組成殊堪品味回味的人生。 ?如此說來,喝茶,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世上最復雜的事情。說簡單,是平常喝法,一杯、一茶、一水,沖了喝便是。說復雜,是如本文所述,變?yōu)椤拔幕保優(yōu)椤八囆g(shù)”,變?yōu)椤坝幸饬x的形式”,變?yōu)橐环N“儀式”、一種“道”。 ?

東方文化之奧,便在于“講究”,能從最簡單處,得到無窮的體味,故功夫茶有“五行四德”、“三才四福”。五行者,茶為草木之屬,炭為火之屬,泉為水之屬,器皿為金、土之屬,一茶備,五行全。四德者“凈、靜、謹、敬”是也。三才者,天地人合一。春時品茶,世界綠染,執(zhí)壺賞春,春風拂面,春色入心;夏日品茶,荷蕖爭放,臨水榭,賞清芳,盛夏之中,有“蓮華世界”在;金秋品茶,黃英競放,杯中有芬芳世界,心里有澄澈乾坤;冬時賞茶,有雪賞雪,無雪想雪,倘是“踏雪尋梅”,自然更有詩意,倘無,清室擁暖爐,看水蒸云霧,壺藏乾坤,三杯入口,渾然忘我。

如此,居于囂囂塵世,而得天地四時變化之妙,物我兩忘,不論有無“琴師”、“茶童”、“茶師父”與“侍茶女”,只要有四時景色,種種天籟,清靜梵心,則“口?!?、“眼福”、“耳福”、“心?!彼难嚱詡洌松写?,復何所求? ?功夫茶文化,歷史悠久,門派繁多,筆者雖自號“嗜”,亦僅是初涉此道;雖然“可以三日無書,不可一日無茶”,愛茶若妙人,亦僅僅是權(quán)作“門外茶談”。末了,作打油詩一首,謂之《功夫茶雜詠》,曰—— ? ? ? ? ? ? ?

一滴清茶藏大道,五行四德兼三才; ?

三千世界寄須彌,眾妙之門為君開。



潮州印象丨肖云儒:潮州文化的留守與出走

歷史的長河潺潺流過,工夫茶是長河里的一葉泛舟,從古代緩緩漂流而來。世間的百態(tài),人情的冷暖在兩岸不斷的變幻,唯一不變的,是茶之初心,溫暖人間。如果你也喜歡茶文化,請點標題下藍字關(guān)注,也可加小編個人微信:6950603,以茶會友。

肖云儒:潮州文化的留守與出走

本文是陜西電視臺《開壇》欄目一期節(jié)目的節(jié)錄

為肖云儒老師的主要觀點和論述

潮州是中國的僑鄉(xiāng),李嘉誠、饒宗頤、陳平原,以及著名的攝影家陳富,都是出生在這個地方??梢哉f這里是中華文明對外的一個窗口。早在1200多年以前,一位非常偉大的文學家韓愈先生,就是被貶到這里做刺史。從長安到潮州,他帶來了中華文明的延續(xù)發(fā)展和流動,也在這個地方留下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今站在這樣一個節(jié)點上,怎么樣面對全球化,怎么來反思中華傳統(tǒng)文明中的一些基因?

肖云儒:潮州文化的留守與出走

潮州文化是一種多層面的復調(diào)文化

主持人:我們中原文化從中原傳到這兒,它并沒有停止下來,又從這兒出海,走向世界。潮州呀是聞名世界的僑鄉(xiāng),這里的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世界各國有很多的唐人街,唐人街里面都有很多潮州人。唐人街里有各種各樣的中華符號,這些符號很多都是由潮州人帶出去的?,F(xiàn)在當我們又從這個地方來鏈接海外的時候,您有什么樣的感覺?

肖云儒:潮州文化是一種多層面的復調(diào)文化,一方面是我們向海外傳播各種中華文化符號,我們輸出了人力人才,另外一方面海外的潮州人呢,又不停地給內(nèi)地以經(jīng)濟上的支援,文化建設(shè)上的支援。像淡浮院,我聽說全部是外僑無償?shù)木栀Y,而且不留名,完全是一種善舉。還有就是觀念文化的輸入,一方面離鄉(xiāng)一方面望鄉(xiāng)回鄉(xiāng)。走和回,構(gòu)成一種復調(diào)的文化和心態(tài),走和回,永遠是潮州人心中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

韓愈當年雖然他是不情不愿地來到潮州,但其實現(xiàn)在你看韓愈在潮州的影響,我想在中國沒有一個地方,韓愈能給人們留下這么大的影響,能給一個地方文化留下這么大的影響。他來到這里以后,潮州人把他看做是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呢其實是對中華文化的一個仰慕造成的。他們仰慕韓愈其實就是仰慕中華文化。雖然這里有很多神話,好多移民的神話,說潮汕人是從河南洛陽那邊來的,是河洛文化的東西,但是在我看只是一種象征的意義,不管在中國什么地方,就算是到海邊很邊遠的地方,大家也是仰慕中華文化的。所以潮州人說,我們是海邊的鄒魯,是南海之濱的孔子弟子。

因而潮汕文化在我的印象中,是中原文化向南傳播、向海外傳播的一個精神落腳點,一個文化口岸。當中原文化傳承到了潮汕地區(qū),他們格外重視保持古代形態(tài)的各種文化符號,保持原符號,因為他們要的文化依托就是中華文化的原符號。

“走先”帶來了靜態(tài)生存和動態(tài)生存的組合

主持人:這里的人有一種精神,肖先生您把它概括為“走先”,潮州人出走的特別多,他們不太在一個地方老老實實地待著,他們像水一樣到處流動。我來到潮州以后,聽到這邊人有一句話,說“十米水布下南洋”。這一個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潮汕有大量的本地人,在海外生根開花結(jié)果。對于潮州人這種出走的生存狀態(tài),您有怎樣的理解?

肖云儒:我覺得潮汕人到海外去呢,他的心情跟韓愈到潮州來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很大的差別,是很悲涼很慷慨的。你說一條水布過南洋,莫奈何打起包裹上暹羅,一條水布是什么,是沒多少東西可帶,便只身闖洋到泰國去了。

但不僅如此,當然“走先”是先人一步出走,是為了解決買米的問題,后來有錢了,又解決買官的問題,這是一方面。解決他們生存和發(fā)展中形而下方面的問題。實際上,“走先”跟“闖洋”這種流動生存,給潮州人文化心理帶來了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靜態(tài)生存和動態(tài)生存的組合,一種兩極振蕩。靜態(tài)生存如種地,潮州人很會種地,下繡花的功夫,叫做種功夫地,還有喝功夫茶、看功夫戲,都是說不干則已,要干就要把活兒做到極致。那么闖海,他們把自己的人生,放到另一層面,在水路上去顛簸。我曾經(jīng)想到過這跟我們西部有類似的地方,我們是在沙海里顛簸,我們那兒也是土地文化跟游牧文化的交匯處。一方面有土地的靜態(tài)生存,一方面有游牧文化的動態(tài)生存,但是由于中亞和西域近幾百年的衰落,這條陸上絲綢之路開始衰落,所以這個動態(tài)生存給西部帶來的好處,包括文化心理,明顯不如這邊。潮汕文化既有一種中原文化的沉淀,有對中原文化的仰望,但由于生活所迫和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他們又被迫選擇海洋,選擇了中國任何一個族群都很少有的海洋文化的生命探求。

三種留洋方式的特點

主持人:回顧一下我們中國的近代史,有這樣一個關(guān)鍵詞:留美幼童。我們潮汕人的出走,包括兒童去西方學習。現(xiàn)在,留洋這個詞我們是更加地熟悉了。因為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很多的青年,你看咱們今天來了這么多年輕的學生,他們中間有很多人可能將來就會從這個地方,走出國門到外面去留學。我現(xiàn)想請教的就是,從您觀察和研究的角度來看,現(xiàn)在的這個留洋又和我們歷史上,包括和潮州人的留洋有什么不同?

肖云儒:留洋可能有三種,一種官派留學,承擔社會改革使命的,孫中山啊黃興啊回來就用嶄新的觀念思想鬧革命了。一種是民間闖洋,最后發(fā)家,他給中國最早地鍛造了民間商業(yè)運作方式。第三種,就是你剛剛說這種,現(xiàn)代的學生出洋,主要是留學,是文化人的出走,帶著文化知識技能再轉(zhuǎn)回來。

三批人出國在空間上可能是同步的,現(xiàn)在我們還有公派還有私人留學,還有商業(yè)出走,但在時間上它是有先后順序的。最早是閩南人潮汕人廣東人出海,個別人闖海明代就開始了,那是小商品經(jīng)濟情況下闖海。然后到了辛亥革命之前,清末有了商品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的要求,也發(fā)現(xiàn)這個國家需要有政治改革,這時一大批人留學就是上學校,在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上學習西方。政治上的留學和經(jīng)濟上的闖海之后,才有文化上的闖海。以文化改造為目的的這一批留學生,我覺得反映了中國社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種深刻化過程,它越來越感到文化的變更是這個國家變更的根本。光有市場經(jīng)濟小打小鬧的市場經(jīng)濟,你沒有政治體制的變更,那管什么用?有政治體制變更,若變不成整個民族的文化心理,你又能怎么樣呢?只有文化的變更才是最深刻的變更。這就是為什么說韓愈對潮汕地區(qū)功德無量。教育、教育,是個教化過程,當我們要走向現(xiàn)代社會的時候,只有物質(zhì)文明,只是有精神文明,是不夠的,還要有政治文明的養(yǎng)成。這個政治文明的養(yǎng)成,沒有教育的熏陶,沒有公民社會的營建,從非常小的事慢慢地養(yǎng)成,不但尊敬傳統(tǒng)文化,而且學習現(xiàn)代文明,也是不成的。因而我們今天談的出走和望鄉(xiāng),就是一個精神文化的生態(tài)循環(huán),是一個非常好的循環(huán)。

出走與留守哪一個更重要?

主持人:出走和留守,在這塊土地上,在祖國任何一個角落都在發(fā)生著,哪一個更重要?它們對于整個國人的心態(tài)又有著什么樣的價值?

肖云儒:出走與留守哪一個更重要?在不同歷史時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生段落,有不同的答案。為了什么出走?為了什么留守,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出走和不同的留守,它的道德評價和價值判斷也都不一樣。但如果要大而化之說中國現(xiàn)代,哪個更重要?我認為還是出走更重要。不是指的你這個跨空間移動,不是空間距離一定要由這個城市挪到那個城市,而是指跨文化交流,是指你的心靈、你的精神、你的文化要走要動,不是僅僅嘴里說走,而要真正動起來。中國作為一個土地文化、以守土為業(yè)幾千年的這么一個國家,整體上來說出走是比留守更重要的。我們不能把留守和出走僅僅理解為一種行為的東西,我們應(yīng)該從精神內(nèi)核上來理解它。我們講出走呢,并不是說我們在本土就不能出走,好像不去留學了我們就不能學西方的東西。我們在本土不僅僅要學我們自己的文化,還要學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先進的文化。要有一顆律動的心,但不要有一顆躁動的心。這很重要。所以不要把出走只理解為一種具體行為上的東西,我留守的是家園,但出走的是思想和文化。在出走中追求更多新的東西,這種追求才為你的留守奠定下更多、更堅實的基礎(chǔ)。

潮州的文化密碼

主持人:我昨天聽李聞海先生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潮州呢有這么一個民謠,他到美國去,美國潮州人的第三代人,已經(jīng)不是中國籍了,美國籍,不懂漢字,聽不懂國語,但是他竟然能夠用典型的非常正宗的潮州話來念這個民謠,這個順口溜。

肖云儒:這是一個密碼呀,我們完全可以用它來解碼潮州人。這也像地下黨接頭暗號一樣,一念就是知道,哎,這是自己的同志,同鄉(xiāng),鄉(xiāng)親。另外一個族群也是這樣子,很頑強地保留自己文化的信息,就是苗族。在美國,在歐洲的德國,有一些被戰(zhàn)亂沖散的苗族,每年都有一個固定的約會,不管他們是什么國籍,融入到哪一個社會,都會朗朗上口地唱一首苗族的民謠,這種保留語言這種文化信息的頑強程度真是令人驚嘆,血濃于水呀。

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這個叫獲得性遺傳,它是后天遺傳,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精神的DNA,就是密碼,文化DNA,語言、詩歌、音樂的DNA。他可能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我們唱的是唐山來的歌,是故土和祖先的召喚,就找到了認同,找到了一種根的感覺找到了一種種族的、文化的歸屬感。

剛剛說到我們?nèi)A僑出海的時候,都是充滿了凄涼的。我記得我在中學的時候讀過聞一多一首詩,當時我還是十八九歲,讀得熱血沸騰:

年去年來一滴思鄉(xiāng)的淚,

半夜三更一盞洗衣的燈……

下賤不下賤你們不要管,

看哪里不干凈哪里不平,

問支那人,問支那人。

它是聞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一首,跟澳門回歸時流行的那首同時寫的一首詩。我當時覺得,我們的海外華人,在這樣一種境況下孤獨地闖洋生存,充滿風險、形同犬馬、被人視為下等人。在“離鄉(xiāng)少年郎,歸來白須長”這么一種孤獨的離鄉(xiāng)背井的充滿變數(shù)的生活中,他唯一的精神依托,就是唐山的故土、鄉(xiāng)親、祖國呀。因而這個密碼給他的遠遠不是十塊八塊錢的救助,而是生命之根、精神之根的營養(yǎng)。我覺得是這樣的。

中國人天生有中華文化的基因

主持人:有一個網(wǎng)友說我們這些人呢留學去,出去給我們帶來了是什么呢?他歸結(jié)為兩點,出去把我們的錢送出去,他出去是為了回來,鍍一層金回來,回來干什么呢?賺我們的錢,他這個觀點是有一點偏激,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不知道您對于這個現(xiàn)象怎么解讀?

肖云儒:這個現(xiàn)象的確是存在的。我不太同意對這個現(xiàn)象做過多的負面評價。退一萬步講,他就是回來賺錢,也是給家鄉(xiāng)的投資,他與家鄉(xiāng)雙贏有什么不好?你更要看到,他鍍的那一層金,是現(xiàn)代管理之金,科學技術(shù)之金,回來賺錢拿走的是錢,但他留下了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許多理念、思維、方法和許多現(xiàn)代心態(tài)。你要看到這個對國家現(xiàn)代化改造長遠的好處。我始終覺得中華民族的改造,重點在于文化人格本身,在于對幾千年農(nóng)業(yè)文明的改造。我們要用一種系統(tǒng)論的觀點,一種很宏大的海納百川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

我覺得到了現(xiàn)代,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們在談學問的時候已經(jīng)不能用中學西學這種二元對立的思路來分類,而是全人類都共處在一個終極的陽光和真理之中。是的,我們每一個民族是在每一朵不同的云霓下面來探索這個共有陽光,我們在漢民族云彩下面,人家在英吉利、在美利堅的陽光下面,因而有了文化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但是探討的最后目的是達到那個全球化的陽光。因此你不能說,你探討真理的陽光,你就西方化了,人家也探討真理的陽光,人家都偷了我們的文化,東方化了。我們得升華到一個全人類文明的格局中看問題。潮汕文化跟中原文化,中華文化、潮汕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guān)系恐怕應(yīng)該這樣看。

觀眾:我們大學生走出去之后,在價值觀方面肯定會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我個人認為這個影響還是有西化的,而西方的價值觀念還是有消極一面的,不能說西方就完全是好的。謝謝。

肖云儒:我基本上同意這個同學的觀點,西方文化包羅萬象,良莠不分,當然有它消極一面,但是我們從歷史的大進程,從中華文化的宏觀建構(gòu)來說,消極影響是次要的。而且我覺得,它會通過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各種過濾機制或多或少將它消減、過濾。我們往往對我們的過濾機制缺乏自信。優(yōu)秀的文化坐標、文化結(jié)晶,包括年齡,都是一種過濾機制。你20歲時恐怕要西化得快一點,到了50歲以后你看一看,心靈中的各種中華文化的因子開始復活,要西化就難一點了。

主持人:肖老師現(xiàn)在就西化得很慢。

肖云儒:我中間也西化了一段,現(xiàn)在又回到中華文化的坐標了。就是說,中華文化是個醬缸,所有的新鮮蘿卜放進去,泡上幾年都咸了,咸得不能進嘴。但也可以換一種思路,當你不停地給這個文化醬缸中添加新鮮蘿卜的時候,它就淡了。這絕對是一個有利有弊的選擇,我們有選擇的權(quán)利。同時便有了選擇的責任。我們可能會在兩個層面上承擔起選擇的責任。一個是出于對民族文化的責任,我天生就是中國人,不但有中國血緣,而且有中華文化基因,在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時不可能沒有選擇。還一個是利益選擇。在當前,利益選擇可能更重要。我們很多在國外留學的人,開始幾年都不回來,現(xiàn)在慢慢都回來了。為什么,他在國外,社會中心、機要部門、高端職場都進不去,他只能當二等公民。回到國內(nèi)則成了香餑餑,為什么不來?這是利益和市場選擇和責任選擇文化選擇的結(jié)果。所以我覺得不用太擔心我們的青年會被西化掉。

這中間始終有一個問題,就是錯把西方文化取代了全球文化、人類文明。我們是在中國這片云彩底下來探索陽光,然后你去了美國那塊云彩去探索陽光,你要看到在美國在中國探索的都是具有全球性的陽光。你不要專門去人家那里吸收只有地域性意義的云彩。這樣沒有普泛意義的云彩你就不要吸收它。我們既不要把只給美國下雨的云彩當成普照人類的陽光如獲至寶地弄到中國來炫耀,也不要把高懸在美國云彩之上普照人類的陽光,當成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而拒絕掉。

1000多年前韓愈從唐代長安來到了潮州,他在這里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chǎn),就是中華文明基因。時間不能復制,空間也沒有辦法挪移,但是有一點結(jié)論是共通的,就是其中文明的變遷和文明的密碼,是有跡可尋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來吸氧,怎樣從各種不同的文明之間得到一個更多元化的判斷和更新,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該怎么樣固守,又應(yīng)該怎么樣尋找自己的定位呢?還待人們在時間長河中探尋。

潮汕商會駐會會長黃育宏率隊出席“天池茶農(nóng)”生態(tài)茶園驚蟄喊山活動

春雷一聲響,大地萬物蘇!2024年3月5日,由深圳市潮汕商會支持,我會副會長馬日龍企業(yè)天池茶農(nóng)(深圳)實業(yè)有限公司承辦的“天池茶農(nóng)”生態(tài)茶園驚蟄喊山活動在潮州鳳凰山天池圓滿舉辦。

▲深圳市潮汕商會出席活動人員現(xiàn)場合影

潮州市工商聯(lián)書記王曉霞,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國際潮商經(jīng)濟合作組織執(zhí)行主席黃育宏,潮州市工商聯(lián)專職副主席陳瑞苑,潮州市工商聯(lián)會員聯(lián)絡(luò)部長陳毓城;深圳市潮汕商會輪值會長林旭楠,常務(wù)副會長兼秘書處李楚芬,輪值副會長林麗雙,副會長馬日龍,常務(wù)理事楊繼文、鄭裕杰,文化顧問李紅梅;云南潮汕商會,馬來西亞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新山中華公會柔佛古廟管委會,中華臺灣潮汕同鄉(xiāng)總會等社團代表約60多人參加活動。活動由李紅梅主持。  

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

國際潮商經(jīng)濟合作組織執(zhí)行主席黃育宏致辭

黃育宏駐會會長代表深圳市潮汕商會向蒞臨現(xiàn)場的領(lǐng)導和嘉賓,以及向辛勤耕耘在這片古老茶山上的茶農(nóng)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黃育宏駐會會長表示,深圳市潮汕商會很榮幸能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商會一直致力于推動潮汕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支持家鄉(xiāng)的經(jīng)濟建設(shè)。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鳳凰茶品牌將會更加響亮,潮汕文化的影響力將會更加廣泛。

黃育宏駐會會長指出,鳳凰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聞名遐邇的天池茶。這里的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一種鄉(xiāng)愁。今天舉行的驚蟄喊山活動,不僅是對茶文化的傳承,更是對農(nóng)耕文明的致敬,對自然的尊重。一聲春雷震天響,萬物復蘇新氣象。在驚蟄時節(jié),茶農(nóng)們的喊山聲,如同春雷般激蕩人心,它傳遞著對豐收的期盼,對未來的憧憬,也是對大地的呼喚,對生命的頌歌。


潮州市工商聯(lián)書記王曉霞講話

王曉霞書記代表潮州市工商聯(lián)對“天池茶農(nóng)”生態(tài)茶園驚蟄喊山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蒞臨現(xiàn)場的海內(nèi)外潮人鄉(xiāng)親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馬日龍會長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王曉霞書記表示,在驚蟄時刻,舉辦這場喊山活動特別有意義,不僅弘揚了鳳凰單樅的品牌和影響力,更以茶為媒,架起了海內(nèi)外潮人鄉(xiāng)親的橋梁,將海內(nèi)外潮人的關(guān)系更加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王曉霞書記希望,以后可以多多舉辦此類活動,海外的潮人鄉(xiāng)親也多回潮州家鄉(xiāng)來看看,感受家鄉(xiāng)的非遺傳統(tǒng)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希望廣大潮人鄉(xiāng)親多多宣揚家鄉(xiāng)的鳳凰單樅茶,一起將單樅茶推向世界!


深圳市潮汕商會副會長

天池茶農(nóng)(深圳)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日龍講話

馬日龍董事長代表天池茶農(nóng)(深圳)實業(yè)有限公司對潮州市工商聯(lián)蒞臨指導,對深圳市潮汕商會大力支持,對海內(nèi)外潮團首領(lǐng)出席加持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馬日龍董事長介紹了祭茶喊山的千年文化,并定于每年驚蟄前后舉辦祭茶喊山活動,通過喊山文化的傳承,一方面承載了茶農(nóng)對自然的敬畏、對茶樹的禮敬,對豐收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借助這個儀式,祈禱今年風調(diào)雨順、茶葉增產(chǎn)、茶農(nóng)增收?;顒又?,我們將舉辦拜山伯公儀式,禱告神靈保佑茶山茶葉的豐收和品質(zhì)。在祭拜完神靈之后,我們就開始喊山,以“茶山醒了,茶發(fā)芽嘍”表達對神明的感激之情,然后蟄伏蓄勢了一冬的茶葉就會像是有了靈性一般搶先吐露新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問好。

▲品茗&品嘗湯圓

在熱鬧吉祥的氣氛中,大家在沖泡功夫茶中暢敘著鄉(xiāng)情,品味了鳳凰山上高海拔的原生態(tài)單樅茶,感受著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魅力,品嘗了湯圓,寓意海內(nèi)外潮人都將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起,新的一年興旺順利!

▲喊山

“茶山醒了,茶發(fā)芽嘍”大家圍著茶山一起高喊,用虔誠的姿態(tài)向自然發(fā)聲,希望借助這驚天動地的鼓聲和喊山聲,催促茶芽驚發(fā),祈佑茶事順利、希冀茶葉茂盛豐收。

喊山是古老的東方茶文化,驚蟄喊山祭茶始于唐代,盛行于宋,是開啟制茶季的一項獨特的文化儀式,此項傳統(tǒng)活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來源:深圳市潮汕商會,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