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功夫茶精神

找到約209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19式看招!低調的閩南功夫茶也是“非遺”!

騎樓舊牌坊,石板路悠悠。漳州鹵面、白皮餅、手工桿秤、手編蒲扇,“流香色種一枝春”,從濃厚的古早味里,窺見了漳州古城的慢時光。

2018年,“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入選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時任的廠長林燕騰為第四代非遺傳承人。2022年,其徒沈淑桂申報的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也成功入選龍文區(qū)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人物簡介林燕騰

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漳州茶廠原廠長;制茶高級工程師,福建省技能大師

人物簡介沈淑桂

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高級茶藝師,國家高級評茶員,國家高級香道師

01{制茶探源,守望濃情厚味}

探討工夫茶,總繞不開“工”與“功”的爭論。不論是哪里的工夫茶,無外乎制茶工夫和泡茶的功夫?!罢闹輦鹘y(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和“閩南功夫茶習俗”非遺項目皆用“功”字。

林燕騰解釋,不論“功”還是“工”,在閩南語里都是相通的,“如今兩字的定義已經混同,沒有必要徹底去分開,即兩種是通用的。”

作為漳州茶廠的老廠長,林燕騰半生都在研究茶葉而樂此不疲。申遺重振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復興漳州烏龍的古早味是他畢生的抱負,只為守望那份濃情厚味。

漳州烏龍茶,需要以精妙的功夫茶泡法來展現其真韻,雖然工夫茶在漳州及閩南地區(qū)廣泛普及,但卻沒有“非遺”的功名,令林燕騰為之惋惜焦灼。于是,他鉆研大量史料,將漳州功夫茶的起源歷史及習俗著入《漳州茶史略》,決心要推進漳州工夫茶申報“非遺”事宜。

研究了半輩子制茶技藝的林燕騰,從沖泡用茶和制茶歷史入手,探尋出漳州為功夫茶發(fā)源地的事實。

“第一個客觀條件是因為漳州人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參與了武夷山烏龍茶的創(chuàng)制?!比缌盅囹v所言,這也是茶界的共識。

明朝滅亡之時,漳州的明代遺民遷往武夷山隱居,削發(fā)遁世,他們靠茶為生,以茶參禪,品茶消閑,并把“烹之有天然清味”的武夷茶帶回漳泉,并引來閩南商賈前來種植和經營巖茶。而士紳階級所領的茶俗帶領了數百年來人們對茶的愛好,只為那濃醇的巖韻,非工夫茶莫可。

武夷烏龍茶“漳人制”,同時促成了閩南、閩北的文化傳播??梢哉f,沒有因漳人遷徙而誕生的制茶工夫,就沒有后面的功夫茶泡法。

02{承“十九式”,融功夫于教育}

“近年來潮汕工夫茶的蜚聲四海,但漳州才是歷史上最早記載出現功夫茶藝的地方?!痹诹盅囹v翻出的史料上可見,施鴻保完稿于1858年的《閩雜記》寫道:“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這里首見以“功夫茶”指茶藝,比清代指茶藝上所記載的“工夫茶”早了約40年。

林燕騰為了推薦漳州功夫茶申遺,也特地拜師學茶藝。源頭追溯至民國時期漳州詔安的作家、書法家吳秋山,其所著《功夫茶考》一書記載了中國功夫茶發(fā)展歷程,對于泡飲茶具、茶葉及功夫茶文化有較系統(tǒng)的闡述,對閩南功夫茶研究和“申遺”工作大有助益。

林燕騰介紹:“詔安功夫茶形式保存較完整,講求泡茶的技術,通常適用的茶均為重焙火茶?!眳乔锷綄⒐Ψ虿杷噦鞒薪o漳州茶廠一個名叫劉傳慶的老師傅,后來林燕騰進入漳州茶廠,向劉傳慶學習功夫茶藝,成為第二代傳承人。

2018年,已從事漳州功夫茶藝教育工作數年的沈淑桂,在《漳州茶史略》一書簽售會上與林燕騰相識,遂拜師學習漳州茶制作和功夫茶茶藝,立志申報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非遺”,推廣漳州茶和閩南功夫茶。

2022年,作為第三代傳承人的沈淑桂申報的漳州工夫茶藝泡茶技藝獲批為漳州龍文區(qū)第五期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過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研究,沈淑桂創(chuàng)立漳州工夫茶藝“十九式”泡法,十九道程序如下:

03{禪茶東渡,煎茶道里傳功夫}

除了功夫茶藝,林燕騰也花了大量精力求證功夫茶在海外特別是日本的傳播蹤跡。

“日本煎茶道也深受漳州功夫茶具影響?!绷盅囹v介紹,作為工夫茶“四寶”之一的“砂銚”(玉書煨),在清代大量出口,東渡日本之后,影響日本的煎茶道。

砂銚也稱急須,就沿用字閩南語的急燒。林燕騰和我們分享了一個佐證急須東渡的故事。

位于漳州市區(qū)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的南山寺及寺院內的茶座(楊巍 攝)

約2000年的時候,新加坡普濟寺住持佛教總會會長妙燈和尚在迎千年寫了《清末明初南山寺的衍化》一文,指出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居住在日本長崎的漳州藉造船業(yè)主創(chuàng)建福濟寺,禮請南山寺住持覺海為開山寺主,覺海帶覺義、了然一道赴日,傳喝云衍派于日本,覺義、了然皆工夫茶高手,傳工夫茶于日本。

覺義、了然所燒茶器中就有一把急須。其實急須由閩南話“急燒”演變而來,水放涼了,再燒一下,就是急燒。改革開放后,日本茶道尋源到福建,尋找急須,只有漳州人心領神會。

日本“口福會”會長陳東達教授在其所著的《飲茶縱橫談》一書中指出“日本的煎茶法來源于功夫茶的飲法,稱為蒸茶點前,但世人鮮有知之者”。

漳州收藏家郭榕飛收藏的各式茶爐和急須

04

{弘揚功名,需有活水來}

許多散落在海外的“工夫茶文化”訊息,最終又指向了漳州這片土地。可為何漳州作為工夫茶的發(fā)源地,申遺工作卻后知后覺?

或許真因為泡工夫茶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它是生生不息、名副其實的非遺,卻未曾有人想把這一程式“呆板”地固定下來。

閩南功夫茶除了傳承,要如何走出去?林燕騰呼吁要從政府層面來進行保護和宣傳推廣。

“一方面深挖歷史資料,對歷史物件進行收藏保護,建立功夫茶展示館或博物館;第二,要給 '非遺 '傳承人,或者在做這方面努力的民間人士一個展示舞臺,并給予經費支持。非官方的傳習,只憑借興趣來學習功夫茶,推廣力度有限?!?/p>

“全民都參與進來,才是最好的傳承?!?多年來,沈淑桂也奔波于各個城市,開辦茶道雅事活動達千余場,培訓社會各界人士上千人。她創(chuàng)立雅學堂公益平臺,多次應邀到政府各部門舉辦的多種大型活動上進行茶藝、雅學表演。

在林燕騰、沈淑桂等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功夫茶“申遺”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目前,沈淑桂正在推進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逐步申報市、省、國家級非遺。而云霄縣、漳浦縣申報的閩南功夫茶習俗已分別于2020年、2022年先后被列入漳州市第八批、第九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閩南功夫茶,不僅僅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務虛層面的精神享受,更有務實的“茶米”生活況味,和求真追韻的自我探索。是功夫茶,也是生活功夫,愿這無限生機的一脈馨香,走向世界,開枝散葉。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傳承閩式功夫茶!這場盛會演繹茶學傳承新表達

數千年前,茶葉就已在中國誕生,而中國茶、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發(fā)展流變后,所呈現的光輝現狀,離不開一代代人的不斷努力和傳承創(chuàng)新。這一點,從茶學、茶藝的發(fā)展上便可見一斑。

9月23日,“大雅至真”傳承茶學雅集在福州舉辦,在秋分這個充滿豐收與喜悅之感的時節(jié),茶界名流匯聚一堂品茶、論茶、觀茶,見證大雅至真的茶學傳承的同時,深入體悟閩式功夫茶發(fā)揚光大的“進化”歷程。

茶學代代相承

“大雅至真”茶學社正式成立

功夫二字,凝煉著數不清的偉大故事,當功夫與茶相遇,嶄新的傳奇由此書寫。

中國茶道表演藝術家、雅真海峽茶藝學校校長吳雅真與功夫茶有著不解之緣。90年代,吳雅真南下詔安,向當地茶人討教功夫茶沖泡技藝,回到福州后,她將所見所聞所感與對茶道的心得體驗,在繼承原有泡法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重構,創(chuàng)編了閩式功夫茶學。

活動現場,吳雅真對閩式功夫茶道進行了演繹,溫盞、投茶、注水、出湯……每個步驟都投入著滿滿的熱忱與赤誠,達到一種物我忘一的境界。茶香裊裊,熱氣升騰,藏在杯中的溫度與故事,隨著吳雅真老師的演繹娓娓道來,使沖泡者和品飲者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共鳴。

吳雅真表示,福建是中國茶的故鄉(xiāng),也是中國特有茶的重要產區(qū),借此次“大雅至真”傳承茶學雅集,想對福建的閩式功夫茶做一個傳承,把福建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持續(xù)傳播出去。

此次舉辦的“大雅至真”傳承茶學雅集,在傳承閩式功夫茶學的同時,也是對中國博大精深的茶學文化的發(fā)揚和推廣。

“大雅至真”傳承茶學儀式上,弟子們依次向恩師遞送拜帖、鞠躬承茶,吳雅真老師也回贈了畫幅與茶壺,通過莊嚴的傳承儀式,弟子與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深,對發(fā)揚閩式功夫茶學的使命感也深深印刻在大家心底。

△弟子向恩師鞠躬承茶,吳雅真老師回贈畫幅與茶壺

弟子代表崔榕回顧了自己跟隨吳雅真老師學習的20余年茶路,感恩吳雅真老師,感恩因茶而遇見的一切。弟子們都紛紛闡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誠摯表明了致力學茶悟茶,助推茶學發(fā)展,促進茶文化傳播的決心。

△弟子代表崔榕

△吳雅真老師弟子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郭雅玲,爾雅博物館館長余聞榮,《中國茶商業(yè)白皮書》總編輯、說茶傳媒創(chuàng)始人兼CEO賴曉東,公泰茶莊第三代掌門人孫康榮等現場嘉賓,紛紛表達了多年來對吳雅真老師的感激之情,并對“大雅至真”茶學社今后發(fā)展表示了期許與祝愿。

在助力茶文化傳播上,吳雅真始終不遺余力,其創(chuàng)辦的海峽茶學港便持續(xù)傳承與傳播著中國茶文化。隨著“大雅至真”茶學社的成立,對閩式功夫茶的傳承與發(fā)揚再上一層樓。

邂逅雅致茶生活

在“大雅至真”中探尋好茶真味

雅者是天地之大美也,真者是人間之至味也,茶者是草木之精靈也,會者是群賢之共至也,“大雅至真”是對四者的集合呈現,也蘊藏著吳雅真老師多年的品格和精神。

此次雅集活動的另一個主題議程,便是首屆大雅至真茶會。

茶會之中,爾雅博物館館長余聞榮與吳雅真針對閩式功夫茶緣起、茶藝流變、茶文化發(fā)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顒蝇F場,吳雅真還向余聞榮頒發(fā)顧問聘書,雙方將強強攜手,一同為助推中國茶學文化傳播持續(xù)努力。

琴棋書畫詩酒茶是古代文人的七大雅事。在茶會上閩式功夫茶的演繹中,閩派古琴技藝傳承人張俊波彈奏古琴相伴,茶與琴的相遇,帶來嗅覺、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感受茶道美好,探尋好茶真味。

△閩派古琴技藝傳承人張俊波彈奏古琴

從茶學的傳承、茶道的體悟,到茶會的交流體驗,此次“大雅至真”傳承茶學雅集,將相對縹緲的、概念化的茶學用具象化的方式詮釋,令觀者深刻體悟到茶的美好。

希望未來閩式功夫茶道不斷發(fā)揚光大,也希望“大雅至真”茶學一派不斷開枝散葉,讓世界愛上中國的好茶與璀璨的茶文化。

來源:說茶ShowCha,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工夫茶和功夫茶怎么區(qū)分的


前兩日與茶友相聚,說是要請喝“gongfu”茶。小編自然理所應當以為是潮汕的功夫茶。


到了地方才發(fā)現,對方所說的是工夫紅茶。?



工夫茶與功夫茶,這兩者雖在讀音上一模一樣,然而放在茶身上,意義卻天壤之別,有時候不理清楚,難免會有些小尷尬。

?

GONG FU


一般提到工夫茶,首先想到的是安徽祁門的工夫紅茶。

?

△ 祁門


其實在歷史上工夫紅茶與巖茶都曾稱作“工夫茶”,到現代,工夫茶才與巖茶脫離,單指紅茶。


早在清代,劉埥的《片刻余閑集》里便有所記載:

“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

這說明,至少在清朝時期,“工夫”茶的工夫二字意指茶葉的名稱。

?

△ 祁門工夫紅茶制作中


同時,清朝僧人釋超全曾在其所作《武夷茶歌》詩中闡述他看到的武夷茶是靠工夫細制出來的。?

“如梅斯馥蘭斯香,約略焙得侯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忙手敏工夫細?!?/p>

包括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茶葉資料選輯》也記載了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



不過民國之后,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


閩紅工夫

祁門工夫

滇紅工夫


如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正山小種、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為:閩紅工夫、祁紅工夫、宜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

由以上可見,其工夫茶說的工夫,是指制茶時所耗費的精神和時間。


工夫茶,則是指花費時間、精力制作出來的好茶。



GONG FU


最早記載品飲功夫茶的文字,在乾隆二十七年的《龍溪縣志》中《風俗》篇有記載:

“靈山寺茶俗貴之,近則遠購武夷茶,以五日至,至則斗茶,必以大彬之壺,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琯溪之蒲,盛必以長竹之筐。凡烹茗,以水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泉次之。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費,歲數千?!?/p>


△風爐


說功夫茶,就不得不講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講究以傳統(tǒng)炭燒的方式來煮沸水,光是茶具便需要十余種,最有特色的比如風爐、羽扇、橄欖炭等等。


“功夫茶”的“功夫”自然體現在泡茶上面。



從起火、燒水、燙杯,到泡茶、淋壺、分茶,功夫茶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動作一定要動作干凈利落,且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這功夫,卻并非一蹴而就的。


△ 潮汕功夫茶用具


如功夫茶里“納茶”這一步驟來說——需放入壺之前,就要將茶葉的粗細分辨開來:粗者置入壺底,細嫩些則放中間,最后再放上一層粗大的茶葉。


據說唯有這樣沖泡出來的功夫茶來對得起潮汕功夫茶的名頭。


隨著時間更替,功夫茶的技藝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與完善。其程序繁復,富含文化寓意,為多地茶客效仿、沿用。


△ 臺灣電影《斗茶》


例如武夷茶藝與臺灣茶藝都是在功夫茶的基礎上進行挖掘,深化而來,現今以成為當地獨特的飲茶藝術。



工夫茶,功夫茶,兩者大相徑庭。


“工夫”多用于表達費時耗力之事,指茶葉需歷經繁雜的多道工序精細制作,才能成為其品質優(yōu)良的好茶,故“工夫茶”成為茶的品種名稱。


而“功夫”則多用于強調本領、素養(yǎng)、造詣之事,“功夫茶”則指一種極為講究技巧的泡茶技法。



分清楚是工夫還是功夫,以后茶桌上,再提到“gongfu”,也能好好說道一番了。

找到約204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