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古道紅茶

找到約403條結果 (用時 0.302 秒)

再看萬里茶道⑤湖南常德:湖南最大的茶葉產區(qū)今首倡“茶船古道”文化

今年恰逢中國政府啟動萬里茶道申遺項目的第10個年頭?!墩埬愫缺辈琛方涍^兩個月策劃,推出了大型策劃【再看萬里茶道】系列報道,南到福建南平,北到俄羅斯的圣彼得堡,邀您一同重走這條用茶葉鋪就的國際商道。

今天,《請你喝杯湖北茶》全媒體將帶您走進“茶船古道”上的湖南常德。

湖南常德

常德古稱武陵,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武陵山脈、雪峰山脈環(huán)伺左右,沅澧兩水破峽而入,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天地之間,層巒疊嶂,水汽氤氳,云霧繚繞。

獨特而優(yōu)質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茶葉種植,目前常德現有標準茶園30萬畝,是湖南省最大的茶業(yè)產區(qū)。

常德石門縣的壺瓶山鎮(zhèn)茶號建筑群、石門古茶道水南渡段、夾山寺先后被納入萬里茶道申遺推薦名錄。

△常德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1

獨有沅澧兩水,成“茶船古道”之景

常德石門西北部山體高大,海拔在1000米以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種植茶葉的“寶地”。石門自古出好茶,西晉便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的記載,石門屬武陵七縣之一。石門的牛抵茶是唐、宋、元、明、清五代的貢茶。明清時期,石門主要制作白茶。

據史料考證,1887年春天,廣東商人林紫晨、盧次倫來到石門宜沙鎮(zhèn),準備前往湖北鶴峰開銅礦,無意中品嘗到石門的新茶白毛尖,喝后拍案叫絕。第二年,盧次倫在宜沙開辦茶業(yè),專做紅茶,結合地名,取名“宜紅”。

△生態(tài)石門

在長期運輸茶葉的過程中,石門在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騾馬古道。盧次倫到石門后,為方便宜紅茶運輸,又組織人開山鑿石,拓寬拉長騾馬古道,捐修了400多公里長的青石茶道、數十座橋梁,并疏通渫水河道,形成了以宜沙為中心,去往湖北鶴峰、五峰、宜都等地的多條分支線路。

除了古茶道,盧次倫還開拓了水上茶道,沿渫水上游入澧水,過津市,下洞庭,進長江,到漢口。

湖南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中,常德獨有沅澧兩水,茶葉走沅澧、過洞庭、入長江、達東海,水運時代的優(yōu)勢形成了風帆鼓動的“茶船古道”之景,是全國茶運史上所罕見的。

△常德茶船古道示意圖

2016年初,常德首次提出“茶船古道”文化概念,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2017年在杭州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展會的賀信中首次將“茶船古道”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并列提出,奠定了“茶船古道”的歷史地位。

2

首批“常德紅茶”授權經營店落戶

今年3月5日,首批“常德紅茶”授權經營店落戶石門。

石門縣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和中國有機茶之鄉(xiāng),“石門銀峰”多次被評為湖南十大名茶。石門縣作為“常德紅茶”核心產區(qū)和優(yōu)勢基地,現有標準化生態(tài)茶園18萬畝,年產干茶3萬噸,出口近萬噸,綜合產值近60億元。

△常德紅茶千畝有機茶基地

石門縣的茶葉產區(qū)優(yōu)勢是“常德紅茶”授權經營店“落戶”于此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石門縣鄉(xiāng)村游和薛家村紅色旅游的興起,人流量也逐漸增多,也為“常德紅茶”的宣傳推廣打開了“窗口”。

此次授牌由市、縣兩級聯手發(fā)力,集中優(yōu)勢、突出重點,大力建設市、縣區(qū)域公共品牌,為“常德紅茶”公共品牌和授權企業(yè)品牌拓寬了營銷渠道,提高了常德茶葉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

△“常德紅茶”授權經營店授牌儀式

3

常德“千年茶鄉(xiāng)”茶旅繁榮

除了石門,常德的桃源縣茶庵鋪鎮(zhèn),自明朝以來就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素有“茶鄉(xiāng)、竹海、林都”之稱。

2021年,在全國茶葉百強縣評選中,茶庵鋪鎮(zhèn)再次蟬聯,獲評“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十億元鎮(zhèn)”。該鎮(zhèn)現有茶園8萬多畝,茶葉總產量2.6萬噸,總產值10億元,居全市第一,是名副其實的茶葉重鎮(zhèn)。

△常德市桃源縣茶庵鋪鎮(zhèn)

近年來,該鎮(zhèn)緊緊圍繞縣委“市域副中心,現代新桃源”的發(fā)展戰(zhàn)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fā)展理念,聚焦“茶旅小鎮(zhèn)”特色打造,形成良好局面。

未來,茶庵鋪將繼續(xù)大力向上爭取各類資金項目,因地制宜實施項目開發(fā),推動集鎮(zhèn)商用住宅小區(qū)建設、木旺溪大型水電項目、馬坡嶺大型民宿集群、美麗屋場集群等各具特色且發(fā)展前景廣闊的項目,不斷挖掘茶葉文化、強化產業(yè)基地,擦亮千年茶鄉(xiāng)的品牌。

△桃源大葉茶最宜做紅茶

4

鄉(xiāng)村振興“金”葉成常德千億產業(yè)

如今,茶葉產業(yè)是常德的一大特色產業(y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

截止到2021年底,常德市茶園總面積達到35.7萬畝,干毛茶總產量5.7萬噸,其中紅茶1.9萬噸,茶業(yè)綜合產值達到110億元。

石門縣以“石門銀峰、紅茶”為代表的茶葉暢銷全國,出口到歐盟、非洲、俄羅斯等18個國家和地區(qū);桃源縣擁有“桃源大葉茶”“桃源野茶王”“桃源紅茶”3個國家級金字招牌;“常德紅茶”先后獲得湖南茶葉鄉(xiāng)村振興“十大領跑品牌”、湖南茶葉“精準扶貧十大區(qū)域公共品牌”等榮譽。

△常德武陵紅茶葉生產基地

“常德紅茶”是常德市生物醫(yī)藥與健康食品千億產業(yè)重點發(fā)展產業(yè)之一,同時也是“常德品牌·中國品質”的重點農產品品牌之一。常德發(fā)展紅茶產業(yè)始終注重產業(yè)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有機結合,大力帶動鄉(xiāng)村發(fā)展茶葉產業(yè)。

在常德,“哪兒種了茶哪兒就能致富,哪兒要致富哪兒就要種茶”已成為共識,“常德紅茶”沖破了武陵山脈的阻隔,青青茶葉已變身成鄉(xiāng)村振興的“金”葉。

結束語

2021年,湖南茶葉綜合產值已經跨越千億大關,湖南茶喜迎歷史性突破。作為產茶大市,常德貢獻了10分之一的份額。

擁有良好茶葉生長環(huán)境,茶葉品質一流、茶資源優(yōu)勢明顯的常德,應該還有更大的作為。乘勢而上,精準發(fā)力,常德茶定能做大做強,特色產業(yè)能裂變?yōu)橹еa業(yè)。

來源: 請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跟隨云南和江西古道品茶,茶香中國?穿越茶道品茶“道”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是中國的驕傲。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圍爐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會友,會出了志趣相投;以茶為業(yè),富了一方百姓;以茶為禮,傳遞中國聲音……

在云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下,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云報客戶端聯動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海南等省區(qū)網媒,同步開展“茶香中國”大型網絡互動活動,讓我們一起走進茶的世界,讀懂茶的故事。

今天,云南和江西帶你漫步古茶道,為炎炎夏日帶來絲絲涼意——

醉飲茶一杯

古道夢駝鈴

這是一個中國與世界相遇的故事

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

串聯起中國西南至西亞

也讓亞歐大陸緊密相連

從經由西南大山、西北大漠進入雪域高原的茶馬古道,到南北縱貫歐亞的萬里茶道,生長在云南和江西大山里的片片茶葉,伴隨著清遠的駝鈴聲和踢踏的馬蹄聲,打破了叢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靜,在宏大的歷史篇章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也書寫下了關于茶葉的傳奇。

千年之旅,茶道漫漫

高山群峙,大江匯集,亞洲大陸中部著名的橫斷山脈讓人望而生畏。而在這險山惡水之間,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帶的高山峽谷、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馬蹄印歷歷在目,欲說風塵;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畫著各種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幾經滄桑;上了年歲的老人喝著酥油茶,用蒼涼的聲音向人們講述著千百年來茶葉入藏的故事……

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古代西南地區(qū)茶馬互市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主線,被稱為滇藏道與川藏道,在兩條主線沿途,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蛛網般密布在這一地帶的各個角落,將滇、藏、川“大三角”區(qū)域息息相關地聯絡在一起。

▲俯瞰云南省普洱市景邁山里的古村落。

茶馬古道的興旺與茶葉有著密切的關系??挡馗吆貐^(qū)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當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習慣,但在藏區(qū),茶葉極度稀缺;而在內地,民間生活和戰(zhàn)爭需要大量的騾馬,同樣供不應求。因此,具有互補性的“茶馬互市”應運而生,這也是滇藏道形成的重要原因。

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在云南普洱思茅——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xiāng)。往來不絕的馬幫源源不斷地把各茶山的茶葉運送到普洱進行加工,再向外發(fā)送。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廳、云南省交通廳、云南省茶馬古道研究會在普洱寧洱的茶源廣場共同建立了“茶馬古道零公里”碑。以此為中心,茶馬古道如同血脈一樣伸向遠方。

寧洱那柯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在當時設有馬店、釀酒房、碾子房、馬料子房等。大店主“榮發(fā)馬商”一天平均要接待上百匹馬?,F在走進村落,還能見到當年馬幫用過的飲馬石槽。

千千萬萬馬幫、牦牛幫拋家別子,風餐露宿,常常逾年不歸的來來往往,踏出了一條山道,終于“流淌”成各地間相互溝通的“生命”大動脈,成為大西南地區(qū)的聯系紐帶,成為中國與外面世界溝通的又一條通道。這股茶香,從寧洱出發(fā),經大理、麗江、中甸、奔子欄、德欽到西藏的左貢、邦達、然烏、察隅或昌都、洛隆、邊壩、嘉黎、工布江達、拉薩,再經由江孜、亞東分別飄往緬甸、尼泊爾、印度。

▲大茶馬古道示意圖。/普洱發(fā)布

隨著茶馬古道沿線各個政權在政治上的統(tǒng)一,中原與西南、西北的交通更加順暢,之前不同政權間的茶馬互市制度,逐步轉化為不同地區(qū)間的經濟大循環(huán)。于是,中國的茶葉開始尋找新的通道,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有了縱貫歐亞大陸的萬里茶道。

萬里茶道貫穿南北、連接起中國廣大的茶區(qū),是一條網絡復雜的多彩之路,整個商路達一萬三千多公里,成為名符其實的“萬里茶道”。在這條茶道上,江西是重要樞紐,也一直是在場者。

萬里茶道由福建崇安過分水關,入江西鉛山縣河口鎮(zhèn),順信江下鄱陽湖,穿湖而出至九江口入長江……一路向北,書寫了萬里茶道江西段的傳奇。河紅茶見證了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河口古鎮(zhèn)的迎來送往,曾為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港吞吐茶市風云,武夷山俯瞰茶道挑夫與馬隊向遠而行,以包容的氣度滋養(yǎng)著由此出發(fā)的江西茶葉文化。

▲鉛山的河紅茶是中國最早出口的紅茶,被西方尊為“茶中皇后”,萬里茶道在河口啟航,因此鉛山河口鎮(zhèn)是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中國江西網贛茶頻道

在萬里茶道上,如果僅僅擁有千里黃金水道與兩大茶葉貿易樞紐,江西的地位不過就是過境貿易之地而已。然而,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還使江西成為天然產茶區(qū)。

江西茶業(yè)從唐代發(fā)展而來,到北宋時產地已遍及全境,產量高居全國諸路之首。及至清代,對俄貿易的萬里茶道興起之后,江西產茶區(qū)及時調整產品種類,轉而生產紅茶。先有“河紅”(鉛山河口),次有“寧紅”(九江修水),再有“祁紅”(黃山祁門),被譽為中國的三大紅茶……

千百年間,世序更替,茶馬古道也好,萬里茶道也罷,雖已找不到當年的繁榮盛況,也不再承載往日貿易往來的運輸重任,但歷史的痕跡與碎片早已為這個美麗的故事鋪墊好了續(xù)章。

悠悠歲月,茶“道”有道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各國山水相連,有著眾多歷史淵源和聯系。各民族先民在過去漫長的遷徙和相互交往中,將世界茶之源的云南大葉茶和民族用茶習俗也傳播到境外眾多民族的生產生活中。

今東南亞地區(qū)的人們有不少喜食腌茶的風俗與今云南基諾族的涼拌茶、景頗族的腌竹筒茶一脈相承。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農,云南民族在長期的山地叢林生活中,不僅創(chuàng)造出一套茶葉加工、食用、貯藏、運輸方法,并且發(fā)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藝、茶禮和茶俗,還將茶與宗教、祭祀相聯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發(fā)展起來有悠久傳統(tǒng)的普洱茶,不僅享譽國內,而且通過“茶馬古道”在南洋廣為傳播,成為在國外有著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在南亞東南亞,今天還能看到歷史上茶葉交通貿易帶來的華人飲茶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由于云南普洱茶的興盛,很多中國人到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種茶和從事茶葉經營,今天這些國家與中國毗鄰的北部地區(qū)還遺留有大量過去中國人種下的古茶樹,并且還留有當年中國茶師制作的產于泰國、老撾和越南的邊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內圓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鴻泰昌圓茶”等。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的茶馬古道,其歷史與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積淀,為今天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環(huán)印度洋經濟圈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普洱有機茶園

而萬里茶道淬煉出的價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更是與茶葉和茶道本身蘊含的品質不謀而合。

作為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民族、跨國度的茶葉運輸和貿易路線,萬里茶道在開拓、發(fā)展、繁榮的艱難歷程中形成了維持運行的準則,凝結了不同群體共同遵守和認同的觀念,萬里茶道的核心價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澤四?!?。

“和合天下”代表著修身養(yǎng)性、人生追求、處世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準則,而中國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汲取了儒釋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鑄就了“以和為貴”的民族之魂。

▲江西| 制茶師對鮮葉進行萎凋工藝處理。

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國家交往中一種重要手段。而從茶葉與自然的關系看,一方面,茶葉是自然界對人類的恩賜,它產于熱帶和亞熱帶濕潤的山地,對土地、溫度、濕度、環(huán)境有嚴格的選擇性,依賴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國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種茶、制茶、飲茶講究自然天成??梢姡椭C、和平、合作是中國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萬里茶道追求的現實目標。

兩條古道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也包含著豐富的茶“道”魅力,通過茶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也將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帶往四海。

千年榮光,茶“道”不老

歷史大浪淘沙,在讓古道不老的路上,云南和江西從未缺席,全國的產茶大省們也一直在努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普洱茶發(fā)展的步伐卻從未停歇,并成為普洱規(guī)模最大、覆蓋最廣的農業(yè)產業(yè),是全市的第一支柱產業(yè),是普洱衣食萬戶的大產業(yè)、大民生。打通一條“新時代的茶馬古道”是普洱人共同的心愿。

2021年8月,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進藏的序幕緩緩拉開。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普洱市5000噸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陸續(xù)進藏,這是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進藏為開端,標志著茶產業(yè)發(fā)展進入了新階段。


▲圖片來源:普洱發(fā)布

據《中國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普洱茶消費向全國市場拓展,消費形式走向多元,年輕消費群體呈現上升趨勢,消費空間從傳統(tǒng)茶館向酒店、商業(yè)中心區(qū)、休閑娛樂場所、旅游目的地和辦公環(huán)境轉移。

依托厚重的茶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云南充分利用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富集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發(fā)展茶旅融合項目,茶俗體驗,茶廠變景區(qū);莊園度假,茶園變公園;養(yǎng)生旅游,茶山變“寶山”。

▲普洱茶產業(yè)

茶旅融合,使茶相關旅游功能得以發(fā)掘,茶產業(yè)得到延伸,云南茶產業(yè)煥發(fā)出了新活力,還帶動了茶葉加工、銷售和鄉(xiāng)村旅游、餐飲服務業(yè)等產業(yè)發(fā)展,有效提升了農村地區(qū)第三產業(yè)的綜合發(fā)展能力。

而萬里茶道的重要節(jié)點江西,也緊緊抓牢古道特色,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古道新路。

近年來,江西省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上饒、九江、景德鎮(zhèn)等3市6縣的12處遺產點列入申遺預備名單。其中,河口鎮(zhèn)明清古街、九江姑塘海關舊址、徽饒古驛道婺源浙嶺段、婺源縣思口鎮(zhèn)龍騰村及茶園等列為重點推薦。

▲攝影|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洪子波 張翰林

河紅茶的制作工藝已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鉛山河紅茶”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同時,鉛山縣為統(tǒng)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專門成立了河紅茶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與中茶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動全縣茶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壯大。去年鉛山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1萬畝,產量達4400噸,綜合產值15億元。

以茶為媒,萬里茶道上更多的江西節(jié)點城市也抓住了機會。2015年,“百年世博·中國名茶”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演了九江修水寧紅茶奪魁記……


▲廬山云霧茶開采。

事實上,早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除了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等多個產茶省、區(qū)都紛紛提出了沖擊“千億級茶產業(yè)”的目標,中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揚帆破浪正當時。

小小的東方樹葉,在“以茶為媒”跨越山海的“茶緣”中,推動文化傳承、經濟合作、共贏發(fā)展的古老茶道“越陳越香”。兩條悠悠古道依托著茶“道”的深遠內涵,現今仍然煥發(fā)著勃勃生機與無限魅力,向世界各地散發(fā)著來自廣袤中國的裊裊茶香。

這是一個因茶而起、以茶為媒的故事,這也是中華大地上兩個產茶大省濃墨重彩繪制的不朽篇章。

一條茶馬古道,從遙遠的時代開始,貫穿起滇、川、藏,連接了中國西南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千年時光,也讓源自云南深山里的普洱茶香飄到了緬甸、尼泊爾、印度。

一條萬里茶道,于17世紀末期興起,由南向北,再由東向西跨越亞歐大陸,綿延14000余公里,連通中蒙俄。天然茶區(qū)江西鉛山縣河口鎮(zhèn)作為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成為了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

以云南和江西的茶葉為使者,兩條古道從漫長的歷史中走來,為世界注入了共同的味覺記憶,為今天留下了如茶香般悠長的文化回憶。

所有的故事,依然與茶有關。

如今,以普洱茶、滇紅茶為重點,茶產業(yè)已是帶動彩云之南群眾增收致富的主產業(yè)之一,“南方有嘉木,云嶺出好茶”已成為云茶的代名詞。

如今,以廬山云霧茶、狗牯腦茶、婺源綠茶、浮梁茶、寧紅茶為代表的“四綠一紅”品牌,成為江西茶走向世界的全新名片。

古道悠悠

世序更替

逐夢前行

茶“道”永興

來源: 普洱孟連


跟隨云南和江西古道品茶,茶香中國?穿越茶道品茶“道”②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是中國的驕傲。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圍爐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會友,會出了志趣相投;以茶為業(yè),富了一方百姓;以茶為禮,傳遞中國聲音……

在云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下,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云報客戶端聯動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海南等省區(qū)網媒,同步開展“茶香中國”大型網絡互動活動,讓我們一起走進茶的世界,讀懂茶的故事。

今天,云南和江西帶你漫步古茶道,為炎炎夏日帶來絲絲涼意——

醉飲茶一杯

古道夢駝鈴

這是一個中國與世界相遇的故事

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

串聯起中國西南至西亞

也讓亞歐大陸緊密相連

從經由西南大山、西北大漠進入雪域高原的茶馬古道,到南北縱貫歐亞的萬里茶道,生長在云南和江西大山里的片片茶葉,伴隨著清遠的駝鈴聲和踢踏的馬蹄聲,打破了叢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靜,在宏大的歷史篇章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也書寫下了關于茶葉的傳奇。

千年之旅,茶道漫漫

高山群峙,大江匯集,亞洲大陸中部著名的橫斷山脈讓人望而生畏。而在這險山惡水之間,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帶的高山峽谷、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馬蹄印歷歷在目,欲說風塵;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畫著各種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幾經滄桑;上了年歲的老人喝著酥油茶,用蒼涼的聲音向人們講述著千百年來茶葉入藏的故事……

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古代西南地區(qū)茶馬互市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主線,被稱為滇藏道與川藏道,在兩條主線沿途,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蛛網般密布在這一地帶的各個角落,將滇、藏、川“大三角”區(qū)域息息相關地聯絡在一起。

▲俯瞰云南省普洱市景邁山里的古村落。

茶馬古道的興旺與茶葉有著密切的關系??挡馗吆貐^(qū)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當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習慣,但在藏區(qū),茶葉極度稀缺;而在內地,民間生活和戰(zhàn)爭需要大量的騾馬,同樣供不應求。因此,具有互補性的“茶馬互市”應運而生,這也是滇藏道形成的重要原因。

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在云南普洱思茅——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xiāng)。往來不絕的馬幫源源不斷地把各茶山的茶葉運送到普洱進行加工,再向外發(fā)送。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廳、云南省交通廳、云南省茶馬古道研究會在普洱寧洱的茶源廣場共同建立了“茶馬古道零公里”碑。以此為中心,茶馬古道如同血脈一樣伸向遠方。

寧洱那柯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在當時設有馬店、釀酒房、碾子房、馬料子房等。大店主“榮發(fā)馬商”一天平均要接待上百匹馬?,F在走進村落,還能見到當年馬幫用過的飲馬石槽。

千千萬萬馬幫、牦牛幫拋家別子,風餐露宿,常常逾年不歸的來來往往,踏出了一條山道,終于“流淌”成各地間相互溝通的“生命”大動脈,成為大西南地區(qū)的聯系紐帶,成為中國與外面世界溝通的又一條通道。這股茶香,從寧洱出發(fā),經大理、麗江、中甸、奔子欄、德欽到西藏的左貢、邦達、然烏、察隅或昌都、洛隆、邊壩、嘉黎、工布江達、拉薩,再經由江孜、亞東分別飄往緬甸、尼泊爾、印度。

▲大茶馬古道示意圖。/普洱發(fā)布

隨著茶馬古道沿線各個政權在政治上的統(tǒng)一,中原與西南、西北的交通更加順暢,之前不同政權間的茶馬互市制度,逐步轉化為不同地區(qū)間的經濟大循環(huán)。于是,中國的茶葉開始尋找新的通道,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有了縱貫歐亞大陸的萬里茶道。

萬里茶道貫穿南北、連接起中國廣大的茶區(qū),是一條網絡復雜的多彩之路,整個商路達一萬三千多公里,成為名符其實的“萬里茶道”。在這條茶道上,江西是重要樞紐,也一直是在場者。

萬里茶道由福建崇安過分水關,入江西鉛山縣河口鎮(zhèn),順信江下鄱陽湖,穿湖而出至九江口入長江……一路向北,書寫了萬里茶道江西段的傳奇。河紅茶見證了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河口古鎮(zhèn)的迎來送往,曾為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港吞吐茶市風云,武夷山俯瞰茶道挑夫與馬隊向遠而行,以包容的氣度滋養(yǎng)著由此出發(fā)的江西茶葉文化。

▲鉛山的河紅茶是中國最早出口的紅茶,被西方尊為“茶中皇后”,萬里茶道在河口啟航,因此鉛山河口鎮(zhèn)是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 /中國江西網贛茶頻道

在萬里茶道上,如果僅僅擁有千里黃金水道與兩大茶葉貿易樞紐,江西的地位不過就是過境貿易之地而已。然而,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還使江西成為天然產茶區(qū)。

江西茶業(yè)從唐代發(fā)展而來,到北宋時產地已遍及全境,產量高居全國諸路之首。及至清代,對俄貿易的萬里茶道興起之后,江西產茶區(qū)及時調整產品種類,轉而生產紅茶。先有“河紅”(鉛山河口),次有“寧紅”(九江修水),再有“祁紅”(黃山祁門),被譽為中國的三大紅茶……

千百年間,世序更替,茶馬古道也好,萬里茶道也罷,雖已找不到當年的繁榮盛況,也不再承載往日貿易往來的運輸重任,但歷史的痕跡與碎片早已為這個美麗的故事鋪墊好了續(xù)章。

悠悠歲月,茶“道”有道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各國山水相連,有著眾多歷史淵源和聯系。各民族先民在過去漫長的遷徙和相互交往中,將世界茶之源的云南大葉茶和民族用茶習俗也傳播到境外眾多民族的生產生活中。

今東南亞地區(qū)的人們有不少喜食腌茶的風俗與今云南基諾族的涼拌茶、景頗族的腌竹筒茶一脈相承。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農,云南民族在長期的山地叢林生活中,不僅創(chuàng)造出一套茶葉加工食用、貯藏、運輸方法,并且發(fā)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藝、茶禮和茶俗,還將茶與宗教、祭祀相聯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發(fā)展起來有悠久傳統(tǒng)的普洱茶,不僅享譽國內,而且通過“茶馬古道”在南洋廣為傳播,成為在國外有著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在南亞東南亞,今天還能看到歷史上茶葉交通貿易帶來華人飲茶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由于云南普洱茶的興盛,很多中國人到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種茶和從事茶葉經營,今天這些國家與中國毗鄰的北部地區(qū)還遺留有大量過去中國人種下的古茶樹,并且還留有當年中國茶師制作的產于泰國、老撾和越南的邊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內圓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鴻泰昌圓茶”等。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的茶馬古道,其歷史與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積淀,為今天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環(huán)印度洋經濟圈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普洱有機茶園

而萬里茶道淬煉出的價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更是與茶葉和茶道本身蘊含的品質不謀而合。

作為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民族、跨國度的茶葉運輸和貿易路線,萬里茶道在開拓、發(fā)展、繁榮的艱難歷程中形成了維持運行的準則,凝結了不同群體共同遵守和認同的觀念,萬里茶道的核心價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澤四?!?。

“和合天下”代表著修身養(yǎng)性、人生追求、處世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準則,而中國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汲取了儒釋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鑄就了“以和為貴”的民族之魂。

▲江西| 制茶師對鮮葉進行萎凋工藝處理。

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國家交往中一種重要手段。而從茶葉與自然的關系看,一方面,茶葉是自然界對人類的恩賜,它產于熱帶和亞熱帶濕潤的山地,對土地、溫度、濕度、環(huán)境有嚴格的選擇性,依賴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國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種茶、制茶、飲茶講究自然天成??梢?,和諧、和平、合作是中國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萬里茶道追求的現實目標。

兩條古道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也包含著豐富的茶“道”魅力,通過茶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也將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帶往四海。

千年榮光,茶“道”不老

歷史大浪淘沙,在讓古道不老的路上,云南和江西從未缺席,全國的產茶大省們也一直在努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普洱茶發(fā)展的步伐卻從未停歇,并成為普洱規(guī)模最大、覆蓋最廣的農業(yè)產業(yè),是全市的第一支柱產業(yè),是普洱衣食萬戶的大產業(yè)、大民生。打通一條“新時代的茶馬古道”是普洱人共同的心愿。

2021年8月,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進藏的序幕緩緩拉開。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普洱市5000噸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陸續(xù)進藏,這是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進藏為開端,標志著茶產業(yè)發(fā)展進入了新階段。

▲圖片來源:普洱發(fā)布

據《中國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普洱茶消費向全國市場拓展,消費形式走向多元,年輕消費群體呈現上升趨勢,消費空間從傳統(tǒng)茶館向酒店、商業(yè)中心區(qū)、休閑娛樂場所、旅游目的地和辦公環(huán)境轉移。

依托厚重的茶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云南充分利用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富集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發(fā)展茶旅融合項目,茶俗體驗,茶廠變景區(qū);莊園度假,茶園變公園;養(yǎng)生旅游,茶山變“寶山”。

▲普洱茶產業(yè)

茶旅融合,使茶相關旅游功能得以發(fā)掘,茶產業(yè)得到延伸,云南茶產業(yè)煥發(fā)出了新活力,還帶動了茶葉加工、銷售和鄉(xiāng)村旅游、餐飲服務業(yè)等產業(yè)發(fā)展,有效提升了農村地區(qū)第三產業(yè)的綜合發(fā)展能力。

而萬里茶道的重要節(jié)點江西,也緊緊抓牢古道特色,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古道新路。

近年來,江西省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上饒、九江、景德鎮(zhèn)等3市6縣的12處遺產點列入申遺預備名單。其中,河口鎮(zhèn)明清古街、九江姑塘海關舊址、徽饒古驛道婺源浙嶺段、婺源縣思口鎮(zhèn)龍騰村及茶園等列為重點推薦。

▲攝影|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洪子波 張翰林

河紅茶的制作工藝已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鉛山河紅茶”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同時,鉛山縣為統(tǒng)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專門成立了河紅茶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與中茶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動全縣茶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壯大。去年鉛山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1萬畝,產量達4400噸,綜合產值15億元。

以茶為媒,萬里茶道上更多的江西節(jié)點城市也抓住了機會。2015年,“百年世博·中國名茶”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演了九江修水寧紅茶奪魁記……

▲廬山云霧茶開采。

事實上,早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除了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等多個產茶省、區(qū)都紛紛提出了沖擊“千億級茶產業(yè)”的目標,中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揚帆破浪正當時。

小小的東方樹葉,在“以茶為媒”跨越山海的“茶緣”中,推動文化傳承、經濟合作、共贏發(fā)展的古老茶道“越陳越香”。兩條悠悠古道依托著茶“道”的深遠內涵,現今仍然煥發(fā)著勃勃生機與無限魅力,向世界各地散發(fā)著來自廣袤中國的裊裊茶香。

來源: 云報客戶端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395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