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滾筒殺青

找到約192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亞和說茶六十期】機器炒茶靠譜嗎?5個關于滾筒殺青的重點知識

普洱茶的滾筒殺青是云茶進入機制時代后的產物。機器殺青目前已普遍運用于云南廣大茶企的生產加工中,和所有的機器化生產一樣,機器殺青帶來的是高效率和標準化。


? ? 而在市場上,手工制茶成了優(yōu)質、高端的代名詞,許多茶企常常以手工制作來標榜自己的產品。手工殺青與茶葉優(yōu)質品質是否有必然聯系?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機器殺青和手工殺青?本期,徐老師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滾筒殺青的特點和技術要領。

本期首發(fā)時間為2017年03月28日


關于科維樂


? ??科維樂通過多方探索實踐,推出了“智能云茶追溯系統(tǒng)”,依托于微軟云平臺,從茶葉生產的上游、中游、下游和行業(yè)標準及規(guī)范入手,全面溯源,實現茶葉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追溯。同時,針對茶農、茶企、茶商、消費者和藏家,分類設計溯源線路,量身定做符合實際的追溯方式,為打造透明安全的云茶市場服務,助推“千億云茶”產業(yè)朝著規(guī)范化、體系化發(fā)展。


《亞和說茶》第六十期 殺青技術之“滾筒殺青”

《亞和說茶》連載

第六十期

連載第六十期,徐亞和老師繼續(xù)聊制茶技術與措施,這一期聊制茶的“殺青”技術中的滾筒殺青,將從五個方面談談滾筒殺青的技術、機器等,感興趣的茶友可以點擊下方音頻了解:

(音頻由普洱老爺公眾號提供)

關于《亞和說茶》及作者徐亞和?等相關介紹點擊下面鏈接了解 ↓

大型連載《亞和說茶》開啟最真實、最易懂的茶故事

每周一至周五,大型音頻連載《亞和說茶》盡在云南國際茶葉交易中心公眾號,關注我們聽更多茶故事,如覺得故事精彩或對您有所啟發(fā)、得到相關知識記得點右下方“在看”!

殺青:從鮮葉到茶葉的蝶變序曲

上個專題中,我們了解了酶促反應與微生物活動對普洱茶的重要性,實際上普洱茶制作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充分利用了各種微生物對氧氣的不同需求,將發(fā)酵分為了有氧發(fā)酵與厭氧發(fā)酵,有的也叫前發(fā)酵與后發(fā)酵。

之所以要對二者做一個區(qū)分,是因為參與普洱茶發(fā)酵的微生物可分為有氧菌與厭氧菌,而且分工明確。

功能性上,有氧發(fā)酵主要負責對普洱茶內含物質的生物氧化,而厭氧發(fā)酵可以把復雜有機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物質,彌補了有氧菌的不足。

發(fā)酵對象上,有氧發(fā)酵主要作用于毛茶,待茶葉壓制成形后,除表面與空氣接觸外,其內部則處于缺氧狀態(tài),為厭氧發(fā)酵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這也是不建議長期敞口存散茶的原因。

簡單了解普洱茶發(fā)酵原理后,接下來對普洱茶制茶工藝逐個分析時,我們就可以順著一條較為清晰的主線理解普洱茶工藝:一切為了發(fā)酵。

當我們從云南大葉種茶樹摘下鮮葉的那一刻開始,普洱茶的有氧發(fā)酵就開始了,并將貫穿整個初制環(huán)節(jié),包括采摘,萎凋,殺青,揉捻,曬青等等。

“保酶”與“滅酶”

剛摘下的鮮葉水分含量多,持嫩性強,需要先堆成10厘米的高度,放在萎凋槽里攤晾,萎凋時溫度最好保持在23℃到29℃,且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否則會提前發(fā)酵,葉片發(fā)紅,俗稱“紅變”。

一般認為萎凋是為了讓鮮葉自然脫水,達到葉片收縮變軟的目的,其實萎凋更重要的是激活鮮葉中的酶類物質,降解鮮葉中的部分葉綠素,為后續(xù)發(fā)酵掃清障礙。

萎凋完成后就是殺青,云南普洱茶和綠茶都采用炒青,但工藝上截然不同,這主要是因為云南普洱茶需要發(fā)酵,而綠茶則完全不發(fā)酵,因此手法上可以概括為“保酶”與“滅酶”。


一般綠茶為達“三綠”(色綠、湯綠、葉底綠),常采用葉溫超過75C以上的高溫殺青,且多悶少揚,有時還要“復炒”,以徹底破壞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其降解葉綠素,且阻斷后期發(fā)酵的可能,使葉片鮮綠,香氣高揚。

而普洱茶則更加復雜,殺青時既要破壞大部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多酚類物質過度氧化,又要保留一部分酶,使鮮葉不至于出現“青草氣”或“紅茶香”,能正常進行后發(fā)酵。

此外,普洱茶的殺青還承擔著進一步降解葉綠素(保證湯色杏黃明亮,葉底鮮活嫩綠)、去除青草氣(保證出現茶香)、蒸發(fā)水分(使葉質柔軟,便于揉捻成形)的作用。

殺青的技術要點

殺青不但重要,難度也相對較大,其中最難于把控的是溫度,這是因為鮮葉中的酶,是一種非常敏感的存在,其活性會隨葉溫的高低而不斷變化。

殺青時如果溫度不足,鮮葉酶蛋白質會變性凝固,導致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強,出現酶促氧化,使本來無色的茶多酚轉化為紅色氧化物,即出現"紅梗紅葉"。

殺青時如果溫度過高,鮮葉酶蛋白質會凝固得更快,導致多酚酶完全失去活性,變成了綠茶工藝,而且茶青也會焦斑,爆點,甚至烤焦,即所謂的“煙焦茶”。

主要呈現為以下規(guī)律:

當葉溫大于20℃時,茶葉酶的活性逐漸增強;

當葉溫為40℃~45℃時,茶葉酶的活性達到極值;

當葉溫大于45℃時,茶葉酶的活性逐漸鈍化;

當葉溫大于65℃時,茶葉酶的活性基本喪失。


因此,為了讓葉溫達到合適的溫度,普洱茶手工殺青的鍋溫,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0℃以下,不過過去很少有人會專門用溫度表測定殺青鍋溫,大家都是憑經驗把握。

看鍋溫上,有所謂“白晝暗灰色,夜晚暗紅色”的總結,經驗更老道的師傅則會聽鮮葉下鍋時的溫度,如果聽不到鍋內茶葉的爆聲,出現紅梗紅葉,富青草味的可能性就很大。

此外,每年的氣候,降雨,茶青等級,茶葉品質都不同,因此手工殺青還需要遵循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看茶做茶,這里陸離簡單列舉幾點。

首先介紹去年春季出現較多的雨水茶處理方式。一般清晨采摘的露水鮮葉,含水率約為20%,而下雨天采摘的鮮葉,含水率多達40%,因此殺青時必須提高熱量,才能使葉片水分正常揮發(fā)。

因此,為避免葉片粘連和順利殺青,雨水葉要遵循適當延長萎凋時間,促進脫水;適當提高鍋溫,減少投葉量,保證熱量;以一百斤鮮葉為例,鮮葉含水率每增加5%,殺青時就要多增加2%~3%。

其次是殺青時常說的“嫩殺”與“老殺”。其實就在葉溫相同的情況下,殺青時間的長短,時間短則鮮葉蒸發(fā)水分少,稱為“嫩殺”,否則即為“老殺”。

通常情況下,嫩葉含水量大,酶活性強,葉片韌性大、容易粘黏,適當老殺有利于成型;老葉含水量小,酶活性弱,適當嫩殺可以減少碎末茶,也有利于成型。

最后是殺青慣用的控溫和控濕手法“悶殺”與“透殺”。在殺青鍋上加蓋,盡量保留蒸汽和熱量,就是“悶殺”;揭蓋抖揚茶葉,讓鍋內溫度下降,蒸汽減少的手法就是“透殺”。

普洱茶殺青時,有所謂“透、悶、透”手法,即先透殺兩分鐘,等葉片均勻受熱,葉溫上來后悶殺約一分鐘,待蒸汽從鍋里升騰后立即揭蓋透殺,這種手法能穩(wěn)定葉溫,避免“煙焦茶”和“紅梗紅葉”。

也正是因為手工殺青的難度大,時間長,近些年在茶山多用作高端普洱茶,而大眾普洱茶和專業(yè)初制所,效率更高,控溫更簡單的機械殺青正逐漸普及。

與手工殺青,機械殺青時鍋溫通??刂圃?80~230℃,不過鐵的熔點非常高,直接使用點溫計測定殺青鍋溫不準確,因此要在出葉口密閉收集適量殺青葉,插入溫度計,葉溫以大于70℃,小于75℃為理想狀態(tài)。

常見殺青機介紹

目前普洱茶行業(yè)主流的殺青機主要有6大類,常用的有鍋炒式殺青機和滾筒殺青機,相對少見的是槽式殺青機,瓶式殺青機,焙絲式殺青機,以及應禁止使用的蒸汽殺青機。

第一種是鍋炒式殺青機,目前茶山常用的型號是由58型改進而來的6CS-84型單鍋殺青機和電熱炒青鍋,其他的還有6CS-84型雙鍋連續(xù)殺青機,浙江臨安產三鍋連續(xù)殺青機。

使用鍋炒式殺青機時,能輕松高效地翻轉鮮葉,同時還對葉片施加了一定壓力,部分葉組織被揉破,氧氣進入葉片細胞,促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減輕茶湯澀味,利于后發(fā)酵,此外還起到了輕度揉捻作用,利于條索成型。

第二種是槽式殺青機,這種鍋體通常呈筒狀半圓形,四周連接有八片寬槽,槽鍋中間的長軸上裝有很多炒手,以連續(xù)殺青。

由于原理與鍋式相同,槽式殺青機,做出的毛茶與鍋炒殺青工藝上也較接近。同時還能連續(xù)作業(yè),能效也更高,不過早期型號的寬槽連接處焊接不緊,總會有茶葉掉入接縫里,并在高溫下焦糊,污染其他茶葉,導致成品茶湯里有焦煳細末,被臺灣人叫做“茶虱子”。

第三種是滾筒殺青機,這是茶山使用最早,也是普及率最高的機型之一,大約有五到六種型號,不過差別不大,都具有產量高,可連續(xù)作業(yè),操作簡單便捷等優(yōu)點。

滾筒殺青機具有滾筒直徑越大,臺時產量越高的特點,一般直徑700~800mm的滾筒,每小時可以產出300斤1到2級嫩葉,或400斤左右的3到5級的梗葉,不過實際運用時鮮葉投入量往往要比以上數據大的多。

但由于滾筒內螺旋角大小存在差異,鮮葉在滾筒內翻滾的時間是長短不一的,最長的多達5分56秒,最短的卻只有30多秒,這些殺青時間少于3分鐘的鮮葉,做出的普洱茶苦澀味是很重的。

因此,想要用好滾筒殺青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合理調整滾筒轉速與螺旋角大小,通常滾筒兩端的螺旋角應大于45度,筒中段的螺旋角則應小于22度,所有殺青葉在滾筒內的翻滾時間應大于3分鐘。

其次,使用滾筒殺青機應遵循適當火力,投葉適中的原則,以殺青葉在滾筒內旋滾時,筒腔內看不到水蒸氣為最佳。如果滾筒兩端水汽蒸騰,已經看不清滾筒里的情況,則說明投葉過多,可能會造成筒壁阻擋青葉,導致葉片局部焦煳。

最后,滾筒殺青很難使青葉均勻失水,通常葉邊失水多而快,葉脈失水慢而少,總體含水量又偏高,應對方式是在出葉口處安裝抽風機或振動槽,使其快速透氣冷卻,利于揉捻成條。

第四種是焙絲式殺青機,這種機器由卷煙廠的煙葉烘干機改進而來,其造型和原理與滾筒殺青機相似,主要區(qū)別為焙絲式殺青機直連鍋爐蒸汽管,依靠蒸汽管壁的輻射熱殺青。

因為依賴蒸汽供能,焙絲式殺青機的優(yōu)缺點都非常明顯,好處是不會有煙焦茶,壞處是鍋溫太低,殺青葉含水量高,且往往是悶熟的,不但容易在揉捻時形成茶末,而且成品茶會帶有“熟棕葉味”,也就是制茶時很忌諱的“過熟”。

第五種是瓶式殺青機,其型號很多,主要為瓶身長短和直徑差異,原理為間斷投葉,無法連續(xù)殺青,在加工三級以下的嫩葉時,還容易產生黃片,因此應用市場較小,這里陸離就不過多介紹。

最后一種是所謂的蒸汽殺青機,能在30秒內完成殺青,做出的“普洱茶”葉色青綠,湯色碧綠,但依賴的是高溫,鮮葉內的生物酶被消滅殆盡,無法越陳越香,已經不能稱為普洱茶,而屬于“蒸青綠茶”的范疇。

蒸汽殺青機本就不屬于普洱茶的加工設備,但因為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劣質鮮葉的品質,做出的新茶口感較好,很多9.9元包郵的普洱茶都是這類貨色,茶友們應提高警惕。

總而言之,好的殺青工藝,做出的毛茶透清香,無煙味;含水量適中,葉色暗綠柔軟,葉邊稍脆;沒有青草氣,茶香初現;黏性好,手握成團,手松自然彈開;韌性也好,嫩莖有“雞腳皺”,折而不斷。

而無論是手工殺青還是機械殺青,無論采用哪種機械,都應趨利避害,合理使用,制茶人也應杜絕工藝異變,為市場做出好的普洱茶。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89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