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孩子可以喝茶葉水嗎

找到約74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你喝過有清涼感的熟茶嗎?

10月16日,一場秋雨將春城帶入了冬季。在這個帶著寒意的夜晚,適合喝一杯暖心暖胃的熟茶。

第276期茶業(yè)復興沙龍在昆明城北的茶業(yè)復興&貓貓茶書店拉開序幕,本期沙龍主題是:你喝過有清涼感的熟茶嗎?

伴著暖暖的熟茶茶湯,茶友們一同度過了一個充滿知識的夜晚。以下是沙龍實錄:

Part1
茶葉進化論的制茶觀

什么是清涼感,什么又是普洱茶的制茶觀?沙龍現(xiàn)場,茶葉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李揚對普洱茶熟茶進行了全新維度的分享。

李揚:清涼感的熟茶是我們做茶的原則和基本風格,之前描述過要做有活性的熟茶,做長期的熟茶,做越陳越香的熟茶。但是活性、長期不是直觀的,不是一秒鐘就能感覺出來的東西。直到一個朋友說你做的熟茶有明顯的清涼感,這時我們才意識到有清涼感的熟茶這樣的描述更加直觀。

茶葉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李揚

普洱茶的故事一波五折,各種起起伏伏,最重要的是普洱茶在二戰(zhàn)之后經歷了五十年的斷代。任何一個產品經歷這么長的斷代期,基本上就會消亡掉了,五十年足以遺忘很多。但是普洱茶不同,它會越陳越香,放了五十年之后反而變得更好了。由于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它成功度過一個漫長的斷代期。

形容一個茶時,經常會說這個茶香,這個茶甜,但香甜是基本上所有的茶都具備的。普洱茶要立得住,絕對不應該在香甜上下功夫,因為普洱茶它再香甜它也沒烏龍茶香甜。普洱茶的特異性就在越陳越香,具體來說就是普洱茶能夠在倉儲過程中湯質越來越厚,喉韻越來越深。

我們就以把普洱茶的特異性發(fā)揮到極致為目標去制茶,這就是我們的制茶觀。

Part2
有清涼感的熟茶是如何制成的?

我們的知識地圖也是以活性為核心,活性其實是糖苷類物質,那么糖苷類物質與越陳越香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以及在感官里是什么樣的體驗,與茶樹的原料和工藝有什么關系?在做茶的路徑當中是什么樣的工藝帶來更好的活性?這些東西一下講不完,我開設的線上和線下課程就是掰開揉碎講解這些內容。

今天只夠我講完一句話:原料決定上限,工藝決定下限。


茶葉進化論知識地圖

活性越好的茶就能越陳越香,什么樣的茶活性好呢?

活性在口腔里面的表現(xiàn)為:回甘、生津、清涼感。決定一個茶能否越陳越香的是活性物質,也就是糖苷類物質,決定糖苷類物質的高低包括了幾個因素:品種、樹型的成熟度、種植密度、環(huán)境、海拔。

糖苷類物質結構示意圖

以品種為例,一般來講被廣泛利用的傳統(tǒng)品種是好的品種,勐庫大葉種、勐海大葉種、鳳慶大葉種都是適合做普洱茶的品種,因為這些樹種的糖苷類含量較高。

文山頂的環(huán)境就符合我們的好茶公式:

第一、品種為傳統(tǒng)的勐庫大葉種

第二、茶園種植的非常稀疏

這是被放荒的古茶園,栽培型茶樹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偏弱的,在上百年的放荒過程中一些就被淘汰了,種植密度就變得特別稀疏。

為什么需要茶園稀疏?

以果樹為例:其它條件鎖死,同樣面積的一片果園里面種植100棵蘋果樹和種植20棵蘋果樹,那個會更好吃?答案肯定是種植20棵蘋果樹的(果園),因為果園的營養(yǎng)是有限的,100棵樹來分則每棵樹分到的營養(yǎng)就會少,長出的果子就不如種植20棵的甜。

文山頂

第三,茶樹的樹形要成熟型

成熟型的茶樹的特點是產量降低的同時根系更發(fā)達,和種植密度是一個道理,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供給了相對較少的產出,產量低品質高。

第四,海拔和干凈

海拔越高茶葉越好。這點可以通過植物生理學詳細論證,這里就不展開了。當然,茶園必須干凈,要森林環(huán)繞,森林會隔絕污染。

勐宋的茶園是勐海大葉種,與文山頂是一樣的原理,也符合我們的制茶要求,它也是疏植茶園,樹型也是成熟態(tài),也是森林環(huán)繞。

文山頂

除了原料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工藝,剛才的條件保證了鮮葉糖苷類含量高,之后需要一個好的工藝讓我們的糖苷類更多的保留下來,簡單來講就是高溫快炒殺熟殺透。

熟茶的發(fā)酵跟微生物有關系,說到熟茶發(fā)酵的微生物首先要了解黑曲霉。在2017年時候學界對黑曲霉的分類做了調整,人類對黑曲霉的認知往前了一步,這一步讓我看到了熟茶技術一定會飛躍。

Part3
第五代熟茶發(fā)酵技術

之前熟茶的技術可以簡單的總結為四代:第一代技術是潑水茶、第二代技術是大堆發(fā)酵、第三代技術是菌種添加、第四代技術是小堆離地,而我們的發(fā)酵技術是第五代發(fā)酵技術。

前面這四個技術有個特點就是:有時候可以做出好茶,有時候做不出來。為什么?一是原料問題,這個很重要,之前也講完了。

二是技術問題,發(fā)酵轉化率的高低也會決定熟茶的好壞。

什么是發(fā)酵的轉化率?

微生物在消耗茶葉營養(yǎng)的過程中,把不溶于水的纖維轉化為溶于水的多糖,在發(fā)酵過程中茶的醇厚度越來越高。但整個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有的有用,有的沒用。沒用的微生物長得多,轉化率就低。

通過技術控制微生物,只長好的微生物,不長或盡量少長壞的微生物,那么發(fā)酵的轉化率就可以提高,茶葉的品質就能提升。微生物對環(huán)境極為敏感,為什么會生長出微生物是因為環(huán)境適合它長。

例如:事先知道我需要誘導哪種黑曲霉,就把環(huán)境調整為它最喜歡的狀態(tài),把溫度濕度調整到最適合它生長的狀態(tài),有效菌把工位占滿,這樣“不干正事”的微生物它就來不了。隨著發(fā)酵的進行,需要的微生物不同,就根據不同微生物需要的環(huán)境去調整溫度濕度以及含氧量,迎合需要的微生物的環(huán)境,通過這樣調整的發(fā)酵這樣的轉化率就會特別高。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技術的特點。

熟茶最核心的品質就是:活、厚、滑?;罹褪翘擒疹悾嗵欠e累到一定量就會呈現(xiàn)厚,而滑是氨酚比,氨基酸含量高就會出現(xiàn)滑。這便是我們整體的一個制茶觀,我們要做的茶是能夠長期存放的茶,訴求是能越陳越香的茶。

Part4
普洱茶的品鑒觀

在聽完李揚講解的制茶觀之后,茶葉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施中琦分享了普洱茶的品鑒觀。

施中琦:當我們喝一個茶的時候最看重茶的那個點,香氣、湯質還是喉韻?其實你看中那個點都沒有問題。

說到這里插入一個小故事:一個互聯(lián)網的產品經理教人相親。不管是一款茶還是一個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覺,但不同的是產品經理有框架認識,把結構遷移到看人,分五個層次:感知層、角色框架、資源結構層、能力圈、存在感。

茶葉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施中琦

那么需要看哪個點呢?產品經理給出的答案就是看你想達到什么程度的關系就看到那個程度,如果是短期關系看前面兩點就可以,但如果是找人生伴侶就要考察最深入的存在感。

從這個故事也可以轉回到茶,茶葉可以分要素列出來,喝茶要看什么要素也是看你想要跟茶發(fā)生什么關系。例如喝綠茶就是一個短期關系,我們不在意能不能天長地久,能不能越陳越香,所以我們在意鮮爽度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喝普洱茶就是要以長期的眼光來看。所謂品鑒觀就是站在不同的觀點來看一款茶。

在評判一款茶好壞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看它的活性,之后再看它的風格,這就是我們的品鑒觀?;钚跃褪且粋€茶的存在感,感知層就是香氣、滋味。喝完茶之后口腔里面留著很多的糖苷類物質,就是活性物質,吸熱之后就會水解分解出葡萄糖和有機酸,葡萄糖呈現(xiàn)甜味,有機酸刺激你生津。

其實清涼感可以體現(xiàn)為喝下去之后抿一下發(fā)現(xiàn)舌面上會覆蓋著一層水就像沙灘上一層浪打回來,有清清涼涼的清涼感。

李揚:糖苷類遇到水之后會分解,這是一個吸熱反應,在口腔當中發(fā)生吸熱反應就會有清涼感。糖苷類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時間,糖苷類在水里會持續(xù)的分解,當我們喝茶時糖苷類會繼續(xù)附著在舌面分解,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清涼感、回甘、生津。把一杯茶放冷再喝,會發(fā)現(xiàn)冷茶甜度更高,原因就是糖苷類分解出了更多糖。

糖苷+水+熱量=糖+有機酸

Part5
“有余”品鑒

茶會現(xiàn)場施中琦帶領茶友分別對2018年有余和2019年有余兩款熟茶進行了品鑒分享。

2018年有余和2019年有余

施中琦:普洱茶的轉化既有香氣的變化,又有滋味的變化,在湯質上2018年是溫和的,2019年的喉韻深但會有一點點的燥,2018年的喉韻就更深。

李揚:這款茶是一個拼配茶,普洱茶最主要的品種是:勐庫大葉種和勐海大葉種。市場上喜歡勐海種的人往往不喜歡勐庫種,喜歡勐庫種的人不喜歡勐海種,經常會出現(xiàn)分歧。于是我們就想到了做一個有效拼配,勐庫種和勐海種大樹茶的拼配。

為什么叫有余?《道德經》講“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余”有余就是行人道,奉行長板原則,把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傳統(tǒng)的拼配有所謂12字訣“選優(yōu)隱次,揚長避短、高低平衡”,而高低平衡是重點,高地平衡簡單來講就是這一批品質太高了,擔心下批跟不上,所以需要拼一些次的進去,下一批品質不好就拼一些好的進去,保證品質穩(wěn)定平衡,這種拼配觀就是傳統(tǒng)大廠出口茶的拼配觀。

而我們的拼配則針對像我一樣的人,是讓好的更好,充分發(fā)揮,拼出一加一大于二。例如同樣是甜,一杯白糖水和一杯紅糖水,口感上紅糖水更好喝,因為紅糖的糖類更豐富,所以口感更飽滿。這就是我們拼配的一個邏輯,香氣也是一樣,同類但不同的香氣混在一起就有飽滿的感覺。

拼配還有第三個緯度,就是時間,越陳越香的好才是真的好,要考慮到未來的變化。有余是文山頂拼勐宋,一段時間后用文山頂和勐宋的來對比有余,發(fā)現(xiàn)無論是香氣還是喉韻,有余都比兩者要突出。

喉韻是跟氨基酸有關,消化道的纖維類跟氨基酸結合就有舒適感,這就是喉韻,一個品種轉化出來的氨基酸肯定沒有兩個品種轉化出來的氨基酸豐富,所以種類結合才會有深的喉韻。

Part6
專注的力量

茶會最后還進行了茶友提問分享的互動小環(huán)節(jié),在這環(huán)節(jié)里大家也是收獲滿滿。

鐘梅

鐘梅:我個人對茶的體質非常敏感,喝新茶舌頭就會燥,所以喝茶一定要喝一定年份的,要考慮過去式,將來時。今天2018年2019年的茶對于我個人來說是非常新的,不穩(wěn)定。所以想問下李揚這款茶是建議現(xiàn)飲還是存放呢?

李揚:新茶階段熟茶里頭還有一定的美拉德產物,可能會對有些人有點刺激,這些東西每個的敏感度不一樣,但是時間長了會消退。我2018年的時候做了第一堆古樹茶,當時也沒有老茶做參考,只是對消費者說這個茶會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因為每一條變化的推斷都是在科學基礎上推導出來的,請相信我,這一批茶就是這樣銷售的?,F(xiàn)在這些推斷也都得到了驗證。至于是存放還是喝呢,這個都是要看個人,我希望的是你聽了我理論依據之后對普洱茶升起信心。

茶友:前幾天一個客戶在我那邊喝茶,我給他喝了2018年的有余,喝完之后他說這個茶應該有10年了,我跟說是2018年時候,他說這個茶太有潛力了。

覃老師:我認識李揚老師的時候我只是一個普洱茶的幼兒園孩子,三年之后的現(xiàn)在我覺得我可以進入到小學。兩三年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幾年前李揚的團隊還只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而現(xiàn)在已經構建出一套成熟的體系,讓我感受到了專注的力量。我更多的是從專業(yè)與感召的角度來理解,喝茶帶來的觀感一個層面是舒服,跟更多茶友分享不同的角度,所以角度很重要,從那個角度切入去看是很重要的。

伴隨著熟茶的清涼感,茶會進入了尾聲,關于熟茶的發(fā)酵以及拼配茶友們還在討論。

在熟茶的發(fā)酵上從傳統(tǒng)的大堆發(fā)酵到李揚的第五代發(fā)酵技術,熟茶的發(fā)酵產生了質的飛躍,而熟茶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一杯清涼感的熟茶足以帶給愛茶人味蕾的享受,在熟茶湯里找到對普洱茶的信心。

十一月上旬,茶業(yè)復興·茶葉進化論將舉辦第二期熟茶沙龍,敬請關注。

梁貴:茶到極致,就是可以喝的“香水”!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傳承,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堅守,也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延續(xù)。

他們,是一群有手藝、有思想、有夢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愛茶半路出家。盡管出身不同,卻殊途同歸:傳承古老技藝,追求精益求精。

也許,他們很平凡,卻拒絕平庸,更拒絕“躺平”。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斷超越。

他們,是巖茶新勢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梁貴,1990年生,武夷山市天心秀平巖茶廠主理人,極馬茶業(yè)品牌創(chuàng)始人,全國“雙帶”農村致富青年,武夷山市金牌工人,制茶工程師,茶葉高級加工工。

代 表 作:極馬牌馬頭巖水仙,極馬之意,款黛……

“做巖茶,是在做一件限量而美好的事情。傳統(tǒng)的是手藝,而非風味。手藝不會隨著市場而改變,但風味卻可以做得越來越好喝。我要通過馥郁的香氣,來提升巖茶的審美和愉悅感?!?/p>

——梁貴

后知后覺的“山場大戶”

初見梁貴,和平日對制茶人的固有印象不太一樣。他是位年輕的精神小伙,一副黑框眼鏡下藏著些許文氣。

位于景區(qū)天心蘭湯村的三層獨棟院落,是他的家,抬頭可見長得像“大門牙”的合合巖,窗外是一片青蔥的茶園?;蛟S他的詩和遠方,便是從這里開始的。

合合巖(左)

作為茶鄉(xiāng)長大的孩子,梁貴對茶的熱愛是后知后覺的。從太奶奶那輩起,梁家就在馬頭巖下生活。他們也是第一批從馬頭巖搬遷至蘭湯的茶人家族。

苦與累,占據了他兒時對制茶的所有記憶。在他眼里,做茶是農活、苦力活。因為年紀小,也只能分擔掃地、燒炭之類的非技術類勞動。

梁家的悟源澗老家

大學四年,梁貴在海南大學修得雙學位,2013年畢業(yè)后,又在福州做過一年醫(yī)療器械的銷售工作。偶然出入當地茶館,梁貴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都興喝“山場”。

交談中,他無意中透露出自家就有山場,在他人的好奇追問下,他隨口而出就是一連串名稱:馬頭巖、九龍窠、貓兒石、悟源澗、天游峰……這位隱形“山場大戶”真是默默驚艷了所有人。

馬頭巖貓兒石肉桂

巖茶市場的蒸蒸日上,和身為茶鄉(xiāng)人的“宿命”,讓梁貴回到了家鄉(xiāng)。雖然繼承家業(yè)從來都不是他事業(yè)上的首選項,但他心想:是金子,在哪都會發(fā)光,何況自家有這么優(yōu)質的核心資源,能把茶做好,何嘗不是個好選擇呢?

以夢為馬,登峰造極

生于天心村的茶人家族,梁貴自然根正苗紅。梁貴的爺爺,曾在武夷山茶科所任做青大師傅,其父梁秀平傳承制茶技藝后,創(chuàng)辦了“君御茶廠”。梁秀平是梁貴的啟蒙老師,出于對他的欽佩和尊敬,梁貴后來以父之名將茶廠更名為“天心秀平巖茶廠”。

爺爺曾經工作的地方

喝百家茶,學百家藝,是每位武夷茶人的必經之路。哪里有好師傅,梁貴就去登門拜師。勤奮加上與生俱來的悟性加持,讓收獲比想象來得早。

2015年,梁貴參加了天心村斗茶賽,一泡九龍窠肉桂抱得銀獎。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也大大提升了他對于做茶的熱愛和信心。

2018年,梁貴創(chuàng)立了茶葉品牌“極馬”。極,是登峰造極,體現(xiàn)凡是力求做到最好的追求。馬,是吃苦耐勞、忠誠可信的精神圖騰,契合茶人制茶的精神。正好梁貴屬馬,家里又曾住在馬頭巖下,“極馬”就這么誕生了。

后來,梁貴在制茶之路上越來越有感覺,經過不斷試驗,他自創(chuàng)拼配的大紅袍,以相同配方連續(xù)四年在不同斗茶賽上摘得獎項。尤其是2020年,這款大紅袍獲得武夷正巖核心村天心村民間斗茶賽的金獎,以微弱差距和狀元失之交臂。

2021年,梁貴又拿下了四場斗茶賽的獎牌,其中一款肉桂獲得天心村斗茶賽肉桂“特別金獎”。

不過,他梁貴坦言,參加斗茶賽是重在參與,能有機會與其他制茶高手切磋交流,并非好茶都適合斗?!霸S多正巖茶都適合慢慢品飲,就像人生是長跑,每一道茶的滋味都要去好好體會?!?/p>

用香氣提升巖茶審美

掌握了最核心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梁貴也在不斷嘗試、實踐中樹立起了自己的風格。有別于傳統(tǒng)風味的“重發(fā)酵重烘焙”,他更熱衷于做中輕火的茶,通過馥郁的香氣,來提升巖茶的審美和愉悅感。

“巖茶非得重焙火嗎?傳統(tǒng)的是手藝,而非風味。手藝不會隨著市場而改變,但風味卻可以做得越來越好喝?!痹诹嘿F看來,這是他與父輩的不同之處。香氣出眾的茶,以做輕、透為主,滋味厚重的茶香氣內斂,才以足火炮制。

他總結了自己多年來的制茶風格——輕而不生,熟而不酵,足而不焦?!安徽摶鸸θ绾危灰幚淼卯?,焙透而無夾青味、酵味、焦炭味,依然不妨礙一泡好茶呈現(xiàn)出巖骨花香。”

更何況,梁貴的山場決定了茶葉自帶巖骨,而花香,正是好工藝的表現(xiàn)。最終,茶香要能入水,才算完成了注入靈魂的一筆。

梁貴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把烏龍茶這一“可以喝的香水”研究到了極致。畢竟,誰會拒絕茶葉香氣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呢?

守護巖茶的限量美好

馬頭巖作為武夷山第一批肉桂種植示范基地之一,可以算是肉桂的“老家”了。梁貴家族里,算是“馬頭大戶”,當家的肉桂品質自然不在話下??刹稍L當日,他想要鄭重和我們分享的卻是馬頭巖水仙。

“水仙如其名,給人的感覺是優(yōu)美的。適合靜下心來的時候和它來一場約會?!北绕鸫蠹t大紫的肉桂,看得出梁貴對水仙的“憐香惜玉”。雖然俗話說“勤肉桂,懶水仙”,但梁貴覺得要表達出水仙高雅的蘭花香,在技術層面并不簡單。

面前的這泡“馬水”是梁貴的心水之作,曾獲得2021年武夷正巖核心村天心村民間斗茶賽銀獎。山場位于蟠龍,四周布滿植被,呈天然網狀籠罩茶園,日照不長。

茶葉在偏中大開面時候采制,以求滋味更加厚重。采用日光萎凋,走水通透均勻,其他的按照正常操作,該來的風味都會來。

沖泡之后,嗅蓋香,花香馥郁,給人飄逸之感。

品之,醇和、順滑,茶湯金黃透亮,茶香落水,具有通透舒服且回味深長的蘭香底蘊。

此時,冬日的暖陽沐浴著正在喝茶的我們。金燦燦的茶湯面上飄著一縷“仙氣”,如此愜意的時光不常有,讓你真正能感受到茶葉香氛的美妙。

正如梁貴所說,他把自家的茶做好,是在守護限量而美好的事物。茶讓他熱衷于分享,收獲遍布世界的友情,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這對他來說,比事業(yè)上的擴張更有意義。

巖茶的世界,商機無限,而梁貴一直在為別人做“嫁衣”,為他開茶葉店的客戶做個性化高級定制茶。對于他來說,做好這件限量而美好的事情就夠了。畢竟茶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面包和牛奶,還有更多的詩和遠方。

來源:茶道CN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身邊喝茶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茶文化是不是要在8090后斷檔?

說說我做茶遇到的那些尷尬事。

1:新客進店。

水滾茶靚,歡快暢談,最后客戶說:你們老板在不在,我問問他。你們小姑娘家家的,哪里懂茶葉。

我:……? 我的搭檔出去了,您問他也是一樣的答復呢。

?

2:發(fā)朋友圈。

XX普洱新上市,數量有限,老饕趕緊下手。

不一會兒接到很久不聯(lián)系的朋友電話:你是不是微信被盜了,居然發(fā)起朋友圈賣茶葉?

我:...... 是我,我改行做茶葉了。

?

3:去產地收茶。

茶農:你真讓你爸媽省心,我們這邊好多年輕人嫌做茶沒意思,寧愿去打工,也不回來幫忙。

我:......你們家孩子真好,等玩夠就回來就繼承家業(yè)了。



芳村茶葉市場這邊好多比我小的茶老板也開店好幾年了,為什么還給r人一種年輕人要摒棄中國茶文化的錯覺呢?

?我想這個問題用可得性偏見(Availability heuristic)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最合適不過。

可得性偏見指人們進行預測和決策時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夠憑想象構造而得到的信息,導致賦予那些易見的、容易記起的信息以過大的比重, 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決策陷阱。

舉個簡單例子:

全球茶葉人均消費量最高的是哪個國家?A中國 B土耳其

毫無疑問,我猜很大一部分人選中國。那還用說?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有4000多年的飲用史,全世界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當然是我們中國人在茶葉上消費最多了。

然而真相是:土耳其。

?


幾年前歐睿國際(Euromonitor)統(tǒng)計的數據,中國每年消費的茶葉量是16億磅,位居世界第一;不過,中國人并不是喝茶喝得最多的人。如果按人均每年的茶葉消費量來看,中國的名次遠遠退后于其他國家。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6.961磅;排名第二的是愛爾蘭,每年人均消費量是4.831磅;第三是英國,每年人均消費量是4.281磅。中國每年的人均茶葉消費量是1.248磅,排名第十九位。

?


雖然是幾年前的數據,但是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便很難扭轉,幾年之內,可以縮小差距,如果想要有非常大的改變,不太現(xiàn)實。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選中國,除了我們擁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之外,茶葉還是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國外的。

特別是歐洲國家,給我們的印象日常飲品是咖啡。去過土耳其旅游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的店鋪攤位,都會出售茶葉,現(xiàn)場煮現(xiàn)場喝,茶具頗有特(如下圖),茶葉真的是滲透到他們生活每一個角落。


?


這就是可得性偏見給我們帶來的誤判。

同樣茶文化不但在8090這兩代人沒有斷檔,除了接手父母輩的產業(yè)外還有很多新人進圈,包括我自己。

這幾年借著互聯(lián)網的東風,很多8090后做起了線上銷售,像某馬茶葉,就是年輕人在網上做起的品牌。

還有這兩年興起的直播帶貨,自媒體帶貨,芳村茶葉市場搞帶貨的全是年輕人,甚至還有95后。

?


茶文化給到人們在8090后斷檔的錯覺,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們對茶商的固化印象。

我們認為,做茶的人大多成熟穩(wěn)重,儒雅淡定,覺得8090后輕浮不靠譜。,其實90年出生的人,今年也30歲了,早就到了承擔頂梁柱角色的時候,現(xiàn)實不允許絕大部分8090后任性了。

2:受社交軟件影響。

看社交軟件的各種分享各種曬,曬車曬旅游曬飯局曬奶茶,曬喝茶做茶的就是不多見。從而給到大眾的印象:年輕人真不怎么喝茶,更談不上做茶了。

?

作為一個做茶7年的85后,我深有感觸。

茶葉沒有被8090后不接受,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學習。

這個過程非??菰?,能堅持下去的人要么是出于興趣,要么出于生計。

一部分茶商為了自身利益故弄玄虛,五花八門的知識充斥市面,良莠不齊。導致茶圈比較封閉,行外的人難以融入。

將茶文化傳承下去,我們需要一個強硬的領導者,一種不到長城心不死的核心精神。

很多前輩覺得8090后胡攪蠻纏做茶葉,我覺得也不失為一種傳承的方式啊,不是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我)

?

?

?

找到約69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