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韓國的飲茶習俗

找到約88條結果 (用時 0.009 秒)

那一低頭的溫柔——日、韓、英茶藝服飾之美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飲茶的習俗,如日本茶道、韓國茶禮、英國下午茶、印度土碗茶等都已形成各自的品飲文化,有著各式各樣的飲茶方式和飲茶習慣,也都與發(fā)源于中國的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各國吸收借鑒的同時融入各自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一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世界茶文化。

日本人偏愛抹茶,韓國人喜喝綠茶,英國人喜歡紅茶,或加糖或加奶,或沖泡或煎煮,飲茶習慣因人而異,各自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茶文化,與之相伴的茶藝服飾也呈現(xiàn)出東西方不同的形態(tài)。


一、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服飾

說到國際方面,不得不提到日本這樣單一民族特有的茶道服飾,也就是他們的國服“和服”,雖然款式固定,但在茶道中,和服不僅色彩講究,面料也極為考究,圖案的選擇也不容小覷,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和服是日本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上至國家領導人會議,下至友人聊天喝茶,總能看到和服的雅致身影,和服可華麗可質樸,沉淀了時間、文化、社會的精髓,凝聚了日本人的智慧。

和服之美,美在“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沙揚娜拉》),這是詩人徐志摩以一純潔無瑕的水蓮花描摹日本女郎的溫柔嬌羞之態(tài),飽含了朦朧的柔情之美。尤其是在茶道表演中,和服更是呈現(xiàn)出柔美靈動的情懷。

茶道在當今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上升到了心靈寄托的精神高度,甚至是生活的信仰。茶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滲透到日本人內心的一種審美態(tài)度。日本人的茶道精神也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在飲茶,實際是修心,日本茶道的服裝也因茶道的精神表現(xiàn)出“和、敬、清、寂”的美感。

 2013年首屆茶境交流展 日本茶道老師

簡單從色彩、紋樣、裝飾技法以及整體風格上,和服都與茶道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的和諧、寧靜之美。

日本和服在對日本茶道做出重大貢獻的千利休先生(1522-1592)的影響下,采用了流行的茶色、鼠色,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利休色,顏色大多傾向茶色系列,有些偏綠,有些偏黃棕。現(xiàn)代社會,茶色系列和服依舊很受歡迎,也多被茶道表演選用。總體上,女性茶道和服顏色相對較淺,色彩多選用淺茶色、茶褐色、櫻花色、米色、駝色、青灰色等,整體色彩素凈柔和;男性茶道和服以銀灰色、深灰色等無彩色系居多,整體色彩沉穩(wěn)純粹。

紋樣題材上主要是傳統(tǒng)的花卉植物紋,還有一些賦有寓意的、抽象的、敘事的以及變化組合的花卉紋樣、風景圖案等。用于茶道的和服裝飾圖案主要是點縀裝飾,一般不會大面積采用,主要是與茶道的靜寂感相協(xié)調,不至于喧賓奪主。

傳統(tǒng)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刺繡、扎染、型染等,還有以繪染大師宮崎友禪命名的友禪染,紋樣通過友禪染技法呈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風格,各種工藝靈活被采用,當然尤以友禪染為最?,F(xiàn)代和服多采用友禪染的染色技術,簡單的講就是根據(jù)圖案造型借助糯米或者淀粉做成的漿糊進行圖案染色的技術,圖案可豐富可簡單,色彩可以可以平鋪、可以漸變,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一般呈現(xiàn)在茶道中的和服大多色彩較為素凈。

整體風格上,日本茶道和服受到日本茶道精神的影響,表現(xiàn)出簡素的風格,體現(xiàn)自然的本色,不喜華麗的裝飾,不論在色彩和裝飾圖案上都有著古樸、靜謐的美感,呈現(xiàn)出與簡樸、粗陋茶室的樸素之美,配合著雅致的茶室環(huán)境,和服把茶人淡泊的內心以及單純又自然的服飾性格很好的呈現(xiàn)出來。


二、和敬儉真的韓國茶禮服飾

早在唐代,茶籽被帶入韓國時,飲茶習俗也逐漸傳入,韓國飲茶的習俗也慢慢形成,茶在韓國也逐漸被提升至一種崇高的精神寄托,倡導“和、敬、儉、真”。

韓國茶禮是匯聚中國古代的飲茶方式、儒釋道的倫理道德以及韓國傳統(tǒng)的禮節(jié)而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現(xiàn)象。在韓國,茶禮服飾也是同樣不同于一般場合穿著的韓服,這跟他們茶禮的整個環(huán)境和精神倡導緊密相連,對于已有固定民族服飾的日韓來講,在茶藝服飾的設計上似乎顯得相對簡單,但是內涵的東西其實更重要,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融匯貫通。

韓國人在慶祝大型的活動、典禮、宴會中都會身著傳統(tǒng)韓服,當然如此具有文化意義的茶禮活動中,韓國茶藝師自然也會衣著韓服,款式為短上衣配高腰長裙。在茶禮活動的韓服選擇上,色彩通常鮮艷明快,搭配通常上淺下深,如白色上衣搭配粉色長裙、淡黃色上衣搭配紅色長裙、淡綠色上衣搭配橄欖綠色長裙、淺藍色上衣搭配藏藍色長裙等。

 2016年第四屆茶境交流展 韓國茶道老師


三、高雅時尚的英國下午茶服飾

飲茶風靡英國,不少人歸功于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在其嫁入英國后,飲茶習慣也受到了英國人的青睞,自 17世紀以來,茶在英國逐漸風行開來。而英國下午茶,起初由于中餐與晚餐之間相隔時間較長,為了消除身體疲倦和饑餓感,與朋友相約聚一起,喝茶,吃甜點,久而久之,在自上而下的傳播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活動,現(xiàn)已在英國廣泛盛行。

英國下午茶文化的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自然也少不了英國人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對于禮貌友好的紳士風度的向往,以及社交活動的活躍,使得品茶的文化在英國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英倫風尚。英國人愛喝紅茶,喜歡加糖或加奶,也歸功于英國人對優(yōu)雅韻味生活的嘗試和體驗。

英國人下午茶的講究并非簡單體現(xiàn)在時間的節(jié)點和時間的長度上,其實英國人對生活非常講究,遠不止在品茶上,作為時尚帝國之一,下午茶服飾也呈現(xiàn)出了精致高雅的情調,談及服飾,英國人可謂高雅時尚的代名詞。

女裝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特征是優(yōu)雅和高貴,服裝款式比較修身,多連衣裙和套裝,飾品搭配上較為多樣,有帽子、手包、腰帶、高跟鞋、手套等,妝容比較濃郁,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自信的姿態(tài)。簡單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主要風格類型,即都市洗練型、經(jīng)典優(yōu)雅型、活潑浪漫型。

 英國下午茶女士著裝

英國下午茶男士著裝

三種不同的風格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感覺,相比日韓的茶藝服裝,英國下午茶服裝整體呈現(xiàn)出更為多元化的樣式,服裝款式、搭配、色彩等也多種多樣。

而男裝則體現(xiàn)出來更多的英倫紳士風度,服飾類別主要包括西裝、襯衫、背心、領帶、領結、皮鞋等。相比女裝的華麗多變,男裝顯得較為穩(wěn)重。

東西方飲茶方式的不同也從側面說明了東方人比較注重飲茶的環(huán)境、氛圍和道德禮儀,而西方人比較注重時間觀念、講究細節(jié),尤其是享譽世界的立頓茶包的發(fā)明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飲茶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東西方茶藝服飾的區(qū)別,東方人的茶藝服飾與環(huán)境相融,體現(xiàn)出一種和諧的美感;而西方人飲茶的服飾體現(xiàn)的是快捷的時尚感。

作者:李麗

排版:yan

看看世界各地的飲茶文化和習俗


君子如茶

子必愛之

茶,已在世界生根發(fā)芽。目前,全世界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但各個國家圍繞茶衍生出的“吃法”、“飲法”卻各有差異。今天特意為讀者介紹中國、英國、美國、法國、荷蘭、俄羅斯、日本、韓國、泰國、北非、斯里蘭卡等國家的飲茶文化,以此來領略茶文化的多姿多彩。



中國:

中國人喝各種各樣各種口味的茶。喝綠茶、普洱茶的人都比較多。中國人很重禮節(jié),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英國:

有著濃厚的下午茶傳統(tǒng),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與中國的清茶文化不同,英國人喜愛現(xiàn)煮的濃茶,并放一二塊糖,再加少許冷牛奶。著名英國畫家詹姆士曾繪過一系列的英國下午茶圖畫,展現(xiàn)英國中產(chǎn)階級品賞紅茶、奶茶的情形。

美國:

“速度”、“效率”是美國的文化基因,茶文化也受此影響。美國人不愿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浪費時間,因此他們常喝烏龍、綠茶等罐裝冷飲茶。他們在茶中加冰,或者將罐裝茶放于冰箱中冰好,喝起來涼爽可口。在美國,茶飲銷量僅次于咖啡。

法國:

法蘭西的飲茶文化從皇室貴族、有閑階層逐漸普及至民間,成為法國人生活與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xiàn)今法國人最愛飲用綠茶、紅茶、沱茶、花茶。有些地方還會在茶中加入新鮮雞蛋,或者在茶中加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

荷蘭:

作為曾經(jīng)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是最早從中國引進茶葉的歐洲國家,在1605年,茶葉便成為荷蘭上層社會的飲品之一。荷蘭人獨創(chuàng)了奶茶飲法,這一創(chuàng)造深深地影響了日后歐美其他各國的茶文化。


俄羅斯:

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便成了中國茶葉的最大買主。俄羅斯人喜愛喝紅茶,茶味濃厚。喝茶時,他們會先倒半杯濃茶,然后加熱開水,再加兩片方糖與檸檬片,喝茶程序和步驟也非常講究。

日本:

日本茶文化同中國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為主。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最為著名,其表現(xiàn)方式之嚴謹、內涵之豐富令人叫絕。外國人在游玩日本時,觀賞茶道幾乎是必備項目。

 韓國:

茶文化亦是韓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韓國茶禮講究以禮相待、以誠待人,成人茶禮是韓國茶日的重要活動之一。韓國人將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神農(nóng)氏稱作茶圣。為紀念茶圣,韓國人還專門編排出“高麗五行茶”茶禮儀式。

 泰國:

泰國地處南亞,緯度較低,氣候炎熱,因此冰茶成為他們飲茶文化中重要內容。泰國人喜愛在茶水里加冰,讓茶冷卻甚至冰凍,品嘗起來沁人心脾。烈日之下,喝一杯冰茶,既能去熱散濕,也能頤養(yǎng)心神。

德國:

德國人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當?shù)?。比方,德國也產(chǎn)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尋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否則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于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后再將茶葉倒掉。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發(fā)覺其茶味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具特征的“沖茶”習慣。

 土耳其:

到土耳其沒喝過蘋果茶就好像沒到過土耳其一樣。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tǒng)的習俗。主人往往熱情的供給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蘋果茶。土耳其茶起來較苦,雖然茶味濃濃,卻不是那么討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撲鼻,但是濃的化不開的感覺并不是每個初者都能夠承受的。只有土耳其盛產(chǎn)的蘋果茶,能夠說是老少咸宜,男女皆愛。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來分外的舒爽。


今天為讀者擷取了一些較為典型的外國飲茶文化,不管是東亞地區(qū)較為流行的清茶飲法,還是歐美地區(qū)盛行的奶茶、糖茶等等,我們都能看到,茶文化都用各具特色的飲法吸引了無數(shù)愛好者。

-END-


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小編將及時刪除!

中國茶: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清明到谷雨,春茶采摘忙。龔普康攝

茶,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它與瓷器、絲綢等自古以來便共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這片小小的東方樹葉,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明互動演進的生動佐證。“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是中國茶文化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的明證,中國茶將繼續(xù)在全世界綻放光芒,中國茶的故事也將更加精彩。

歲月生金:博興的中國茶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制作茶葉的國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國人的生活。關于中國茶的起源說法較多,其中影響較大的當屬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的闡述:“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到“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飲之事”,北宋歐陽修在《集古錄跋尾》中有“茶之見前史,蓋自魏晉以來有之”一說等等,這些記載從茶源、茶飲等方面反映了中國茶的悠久歷史。

茶與人共存于自然之中,中華先民對茶的認知與使用,反映出對人與自然、茶與身心關系的深刻認識?!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唐末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載了四川蒙頂茶具有返老還童的功效,清代陳元龍編纂的《格致鏡源》中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安铻槿f病之藥”“茶能養(yǎng)生”“茶可解毒”等文化性表述,強調了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功效,也體現(xiàn)出茶與人的身心健康緊密的關聯(lián)性。

兩漢三國時期,人們對茶葉的功效便有了初步認知,《三國志》《吳興記》《吳普本草》等文獻對于茶葉及茶文化有記載。文獻表明,當時人們形成了茶“久服安心益氣”“耐老耐饑寒”等相關認識。在此背景下,茶的更多功效和意蘊受到重視,進而推動飲茶習俗和茶文化的形成和傳播。

兩晉時期,茶文化得以孕育和萌發(fā)。最初在我國南方地區(qū),茶作為飲品在上層社會較為流行。隨著南北官員流動,飲茶習俗逐漸北傳。彼時,茶還被賦予廉潔、樸素、淡泊等人格理念,文學作品開始以茶為重要意象,佛、道、儒三家文化中也逐步融入了茶元素。

南北朝時期,茶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一時期,由于朝代更迭頻繁,人口流動量增大,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得以進一步互鑒融通,為飲茶之風的盛行和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相較之下,南方地區(qū)的飲茶現(xiàn)象依然更為普遍,《坤元錄》《吳興記》《夷陵圖經(jīng)》《茶陵圖經(jīng)》《永嘉圖經(jīng)》等相關文獻記載豐富。此外,還有許多關于制茶和飲茶的記載,《茶經(jīng)》說,“采不時,造不精”;南朝沈懷遠《南越志》說“茗苦澀”?!稄V雅》曰“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廣志》曰“以膏煎之”。

唐代是茶文化的興盛階段,社會上制茶、飲茶普及程度日甚。人們對茶葉的開發(fā)程度加強,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粗茶、散茶、末茶、餅茶等多種茶葉制作保存形態(tài)相應出現(xiàn),《茶經(jīng)》中就記載有“粗、散、末、餅者”。這一時期,茶的蒸焙、煎煮等技術愈發(fā)成熟,主要程序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酌茶等。飲茶配套器具日臻完備,審美形態(tài)逐步形成。

與此同時,茶學著作不斷涌現(xiàn),比如皎然的《茶訣》、斐汶的《茶述》、張又新的《煎茶水記》、溫庭筠的《采茶錄》等,陸羽的《茶經(jīng)》便是這一時期劃時代的茶學專著,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茶譜小序》記載,茶“興于唐,盛于宋,始為世重矣”。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時期,茶在社會各個階層普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茶葉種植、采制、加工各環(huán)節(jié)也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精細化和技術化程度大為提高。

宋代,“點茶”(古代沏茶方法之一)盛行,從器、水、火的選擇到茶湯效果的呈現(xiàn),以及煎茶人、飲茶人身心的投入與對藝術審美的凸顯,都體現(xiàn)出當時茶文化的特色。有著深重釉色碗壁的建窯盞等茶具,以色澤對比突顯茶湯之白,深受大眾喜愛,極大推進了宋代陶瓷業(yè)發(fā)展。精美奢華的貢茶也是宋代茶文化盛行的一個標志。宋代北苑官焙貢茶負有盛名,從采摘鮮葉、揀擇茶葉、洗滌茶葉、蒸茶、榨茶、研茶、制餅到焙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精益求精。

在主流飲茶方式點茶的帶動下,宋代時茶已經(jīng)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與茶相關的習俗或觀念,比如茶與婚姻禮儀、茶與養(yǎng)生關系等日趨豐富,同時茶也進一步成為文人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與茶相關的詩詞、書畫十分興盛,構成文人士大夫詩書生活與閑適情志的重要標簽。同時,宋代茶學著作空前繁榮,目前可考證的宋代茶書達到30部,遠超唐五代時期的14部。而以貢茶、賜茶、茶馬貿(mào)易活動為代表,宋代時茶的政治屬性也得以強化,茶葉成為中央政府與邊疆民族地區(qū)密切聯(lián)系的媒介,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紐帶。

元明清時期,茶文化的發(fā)展突出表現(xiàn)在對飲茶藝術性的追求和進一步大眾化上,特別是明代貢茶方式的變革極大促進了飲茶文化的普及,沖泡法的流行大大強化了茶文化的群眾屬性,大眾化成為主流,綿延傳承。

同構共享:以茶為媒的互動交融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茶史悠悠,作為特殊的經(jīng)濟、文化載體,茶見證和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具象表達。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隘口村村民準備好“黃金茶”,迎接四方游客。孫文振攝

僅以《茶經(jīng)》的記載為例,我們即可看到唐朝時各民族以茶為媒的互動交融?!恫杞?jīng)·一之源》云:“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關于“茶”這一名稱,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不同叫法,其中多個與民族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對茶的稱呼有關,體現(xiàn)了茶文化為多民族共有共享。此外,《茶經(jīng)》所載相關內容還表明我國古代漢族通過南方多個民族認識茶樹,在學習茶樹種植的基礎上發(fā)展栽培與管護技術。

唐宋時期,隨著“茶法”的形成、茶馬互市的興起,“以茶治邊”成為中央王朝的一種邊疆經(jīng)略政策,至明代臻于完善。明代郎瑛在《西茶易馬考》中就記載了唐代回紇“以馬易茶”之事。茶馬互市的另一重要見證則是綿延于世界屋脊之上的茶馬古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運輸交易茶葉和馬匹的重要通道,其核心地帶以云南、四川的產(chǎn)茶地為起點,一路向西通往拉薩、日喀則等青藏高原腹地。這條古道在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里,促進了西南地區(qū)的經(jīng)貿(mào)發(fā)展、文化交流與民族交融,成為溝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紐帶。

▲油茶。中國民族報社圖片庫

在數(shù)千年綿延不斷的制茶和飲茶歷程中,我國各民族還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禮、茶俗。

湖南千兩茶“花卷踩制技藝”歷史悠久,制花卷時工人齊喊著號子,場面壯觀,堪比風景;廣西瑤族油茶是居住在南嶺走廊山區(qū)的瑤族的飲茶習俗,是瑤族群眾待客、人生禮儀的重要部分;德昂族酸茶取材于古老的大葉種茶樹,茶湯嗅之微酸,品之柔澀,回味甘美,被稱作“凝固的山泉”……

這些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茶文化習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歷史長河中賡續(xù)綿延,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遺產(chǎn)。

鉤深極奧:茶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中國茶葉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主要集中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qū),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成熟發(fā)達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和文化多樣性,傳達著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一家茶葉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在攤青。龔普康攝

中國人通過制茶、泡茶、品茶,培養(yǎng)了平和包容的心態(tài),形成了含蓄內斂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茶的飲用與分享是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長者為先等與茶相關的禮俗彰顯著中國人謙、和、禮、敬的人文精神。陸羽在《茶經(jīng)》中把茶界定為“精行儉德”的身份標簽,飲茶是進行自我修養(yǎng)、鍛煉志向、陶冶情操的重要事項。唐代劉貞亮以“茶十德”來概括茶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其中貫穿著和諧、中庸的思想。佛家以茶“悟禪機”,而道家則以茶“守清靜”,佛與道的精神氣質與茶的深蘊內涵融為一體。

以茶助文思、蘊詩興,茶被認為具有清幽儒雅的品格,自古為文人雅士所喜聞樂道。從茶文化的載體來說,茶學專著、茶詩、茶詞、茶曲、茶賦、茶書法、茶畫、茶傳說、茶諺、茶歌、茶舞、茶戲劇等,展示了茶文化的豐富形式和內容。“靈山惟岳,奇產(chǎn)所鐘。厥生荈草,彌谷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露之霄降……”西晉杜育的《荈賦》是我國第一篇以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茶的產(chǎn)地、生長、采摘、擇水、擇器、煎煮等場景,以及作者在品飲時的審美感悟,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飲茶之道與飲茶境界。懷素的書法作品《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的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也是禪茶一味的產(chǎn)物,雖僅2行、14字,卻成為書法傳世佳作。

我國的茶詩詞更是數(shù)以千計,詩體多樣,古體、律詩、絕句、聯(lián)句、竹枝詞、試帖詩、宮詞以及寶塔詩、回文詩、頂真詩等,都有與茶相關的作品傳世。特別是在陸羽《茶經(jīng)》出現(xiàn)的唐代,茶詩迅速發(fā)展,超過500首,宋元明清歌詠茶事的詩詞更是不計其數(shù)。今天,當我們吟誦起“起嘗一碗茗,行讀一行書”“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等詩詞時,不僅深切感受到茶文化的雋永悠長,也為那種茶與人生的感悟而觸動。

交流互鑒: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的中國茶

茶誕生于中國,廣泛傳播于世界。古往今來,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中國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jīng)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喝茶習慣。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國茶種、茶文化大量向世界各地傳播。

據(jù)現(xiàn)有資料來看,中國茶種自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便傳到朝鮮半島。在新羅王朝時期,朝鮮從唐朝引入茶樹并植于本土,逐漸形成與當?shù)仫L俗文化相交融的茶文化。朝鮮茶學著作《東茶頌》論述了關于茶的哲學思想,尤其強調了“中和”思想,這與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密不可分。

在日本,平安時代,日本遣唐使從唐朝引入煎茶法;鐮倉時代,宋朝的點茶法被日本的僧人們傳到日本;江戶時代,明代的泡茶法又流傳至日本。日本名僧榮西于宋代兩度來到中國,不僅把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播種于平戶島的葦浦,還寫成日本茶學名著《吃茶養(yǎng)生記》,對日本茶道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茶還直接拉開了當今產(chǎn)茶大國英國和斯里蘭卡茶葉種植和生產(chǎn)的帷幕。1780年,少量茶種已從中國運抵英國東印度公司,而向斯里蘭卡的傳播則可以追溯至1600年。

在傳播過程中,中國茶融入各國各地風俗,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茶飲文化,“英式下午茶”便是突出代表。18世紀初,在英國王室的帶動下,飲茶成為貴族追求的時尚。到18世紀中期,茶成為“全英國最流行的飲料,其銷售情況超過了啤酒”。“下午茶”是英國民眾的重要飲食文化,也是一種休閑文化。清代劉錫鴻在《英軺私記》中記錄了18世紀英國的“茶會”,凡有要事,必有茶會。英國茶文化專家簡·佩蒂格魯在《茶設計》一書中專門介紹了英國老式茶具,展現(xiàn)了這些英式茶具與中國傳統(tǒng)茶具之間的淵源關系。此外,印度拉茶、泰國冰茶、日本茶道、韓國茶禮等等,無一不是中國茶與當?shù)匚幕Y合的產(chǎn)物。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海納百川,是中國智慧“大道至簡”的體現(xiàn),也展現(xiàn)著“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精神。茶的廣袤、豐盈、包容,讓它自古以來就成為與世界溝通聯(lián)結的方式。當代,以“茶”為橋,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依舊意義非凡。

(作者系西藏民族大學副教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

來源:中國民族報、國家民委、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88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