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喝完紅茶胖子不舒服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茶圈,到底亂在哪里

進入茶行業(yè)也有幾年的時間了,但是多數(shù)時間都在實際的市場端操作中,以及絞盡腦汁的思考中渡過著。

期間,也加了無數(shù)圈內人的微信,昨天數(shù)了一下,光【茶】這個標簽我就有631個好友,而這些人在我沒有進入茶行業(yè)之前,是絕無可能有什么交集的。

來自云南的茶農,芳村的茶商,武漢的茶客,還有全國各地各種茶葉產地的茶農,和幾乎涵蓋全國大部分大中城市的茶商們構成了這631個人的群體。

從他們的朋友圈我看到最多的文章和分享主題就是這個——茶行業(yè)有多亂。

似乎每一個人都在說行業(yè)亂。

小罐茶又來收智商稅啦,董樂和石一龍又把誰噴了,大益又來炒價格了,天天罵大師的吳疆同志現(xiàn)在也成了大師了。。。似乎茶行業(yè)就是個江湖,沒人真刀真槍的打,反倒是喜歡隔空對罵。這跟我一個來自西北邊陲小城的漢子來說,簡直是娘娘腔到不要不要的行為。一群大老爺們,成天吵架,有個屁意思。

但是,每一篇我還是硬著頭皮仔細看完再說。

茶農們覺得自己種茶辛苦,茶菁又賣不了好價錢,買不了奔馳寶馬。

茶商們覺得自己賣茶辛苦,成本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難,更有甚者因為專業(yè)不足砸在手里的那堆庫存還得想轍。

茶客們覺得自己買茶辛苦,錢沒少花,結果為了追求虛無的性價比,買了一大堆垃圾回來。

蹭茶的那幫,我連罵都懶得罵。

這是極端情況,更多的人是在沒有達到這種極端情況中,難受著。

反正我狗屁都不懂,也就沒了這些煩惱。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選手,這比賽才玩的下去。

但是,幸好,有個懂茶的老師,有一幫可信賴的合作方,那這個生意就做的理所應當。

茶行業(yè)亂,問題有很多,但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可如果解決了,可能很多人要丟了飯碗,少了談資,沒了意思。

比如,標準。

其實國家早早就有關于各種茶類的產品標準,你能想到的茶,都有。

可是,那個標準本身看起來沒什么問題,實際上又極為寬泛,也就導致很多茶看起來是符合標準的,但卻不那么符合市場或者真正的專業(yè)度。

幾乎每一個從業(yè)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光一個普洱,就有山頭派、純料派、大廠派等等,各說各有理,也都找了相應的人來站臺。大家都試圖證明自己的標準是對的,是權威的,是茶客們應該好好學習奉為圣經的。

可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十幾億的人口,每一個人的口感、味覺、品飲習慣,甚至當時的心情都有不同。太多的變量影響著對茶的感受。就算是我喝同一罐茶,每次喝都會感受不同。難得有一個統(tǒng)一。

對于茶廠來說,最大的亂可能就是制作工藝了。

拿白茶來講,不殺青不揉捻,直接日光萎凋、干燥是寫在【制茶學】的教科書上的,雖然從八十年代起就出現(xiàn)了新工藝白茶,但那時也有明確的制作標準的??墒乾F(xiàn)在幾乎所有的茶廠都搞了創(chuàng)新,用烏龍茶和紅茶的方法來做,亂七八糟一塌糊涂。那我們就不能用傳統(tǒng)工藝要求的那些標準來衡量這個新東西,什么X年藥,X年寶也就成了無稽之談。你非要盯著這個固化的時間,三年就是三年,兩年零十一個月不行,這就很搞笑了。

所以,你作為一個茶客你別亂,如果只是為了日常飲用,好不好喝,喝了開不開心,舒不舒服,這才是你最該有的標準。但是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對專業(yè)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對于茶客的學習內容,最重要的不是茶學,不需要過多去鉆研茶葉種植、加工、內含物那些內容,什么茶多酚、兒茶素有多少,有什么用,只需要在品飲和沖泡上有所涉獵就可以了,說簡單點,就是評茶師和茶藝師這兩個課程。

可是問題又來了。

茶行業(yè)的亂,最亂的還是培訓。自己做了一兩年茶,甚至是一兩年茶藝師,就敢開班授課的大有人在。甚至一群狗屁不通的也敢稱大師。反正我分辨茶藝師培訓是不是正經,就看一點。

到底是教你泡茶的姿勢,還是教你把茶泡好。每種茶的沖泡方式都不同,那么老師教的每一個動作是不是代表著對于茶味的影響。

你可以試著這樣問那些老師:這個茶要多久出湯,快了會怎樣,慢了會怎樣?用紫砂壺和用蓋碗對這個茶的味道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注水的時候吊湯、定點會對滋味有什么影響?就問這種關系,答不上來的就可以哪涼快哪呆著去了。

每一個泡茶的動作背后,都一定要為最終的茶味來負責。每一個動作,只要解釋不通,跟最終茶味沒關系,就是多余。所以,我泡茶不好喝,因為我總是泡茶的時候會分心。唉。

解決了以上這些問題,茶也就沒那么復雜了。

但是對于行業(yè)來說,這才是剛剛開始。

我們最近討論最多的無非是“到底什么是茶?”和“茶應該是什么樣?”。

茶就是茶,一種農產品也好,文化產品也罷,說到底,都得泡了水喝下肚。你當它是農產品無非是希望溢價少一些罷了。想要它是文化產品,也無非是個人追求罷了。

這都是大家自然形成的需求。無可厚非。

比如小罐茶,你買來自己喝,自然是浪費了這個東西。拿去送禮,說不定還有好的效果,前提是對方覺得這東西值錢。拿來送我,我只能暗暗笑你,我也不會明說嘛,畢竟花的是你的錢,我也承你的情。

所以以上這兩個問題的終結答案在這:你當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想要它是什么,它就能是什么。你才是你的主人。是你喝茶,不是茶喝你。

至于普通大眾需要什么樣的茶。作為茶商之一,我覺得這個問題,想多了。

首先,只要你是茶商,你就不是普通大眾了。我總是喜歡換位思考,如果我不做這個行業(yè)??赡芪疫€是會找個店,買點喜歡喝的茶,而這個過程無非是不斷地試錯,各種各樣的喝過去。就跟我當年選喝什么礦泉水一樣,都試試,哪個喜歡,就喝哪個。

大多數(shù)消費者都是這個基本心態(tài):買得起,喝的下去就行了。

對于這部分研究,還是得深入調研,不要憑空想象比較好。

你要非得問我這個奸商未來應該賣啥,怎么賣,怎么掙錢。給錢我才告訴你。

茶行業(yè)一點也不亂,亂的是人心,亂的是這紛紛擾擾。

只要你守住一點,你想干啥就干啥,你想喝啥就喝啥,勇于嘗試,大膽試錯,就行了。

作者簡介:元首,80后,比60后還懂茶,西北人,胖子,精于經營(他自詡奸商),在武漢有一家五星級茶店,是極少數(shù)讓書卷彎刀敬佩的80后茶人。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