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和西湖有關的詩句

找到約18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茶的文化色彩

每每入山尋茶勝處,對花默共色笑,忽生一種幽香,深可人意。

近來因為在山里常??吹讲鑸@,不禁想說點與茶有關的零碎話兒。  

茶樹,是一種軀干矮小的植物,這是我早年所不知道的。在我那時的想象中,它是和?;币粯痈叽蟮闹参?。直到兩三年前偶然在某山路旁看見了,才曉得自己以前妄揣的好笑。世間的廣大,我們所知道的、意想的,實在不免窄小或差誤得太遠了。“遼東豕”一類的笑話,在素號賢博者,也時或無法免除的吧。  

自然,物品味道的本身,是很有關系的;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日常的應用得太普通了吧,這當然不是說自來被傳著關于它的逸事、雋語,是連鱗片都找不出的。譬如“兩腋生風”,“詩卷茶灶”,這都是值得提出的不可湮沒的佳話。舉例是無須乎的,我們只要看詩人們的文籍中,就可以明白茶是比較不很常齒于高雅之口的東西。話雖如此說,但烹茗、啜茗,仍然為文人、僧侶的清事之一。

  

  

吟詠到茶的詩句,合攏起來,自然是有著相當的數量的;可是此刻我腦子里遺忘得幾乎等于零。翻書吧,不但疏懶,而且何必?我們所習誦的杜牧的“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雖然是說到茶的煙氣的,但我卻很愛這個詩句,并因之常常想起喝茶的滋味?!皬膩砑衍萍讶恕保@是東坡的一句綺語。我雖然覺得它比擬得頗有些不類之誚,但于茶總算是一個光榮的贊語吧。不知是哪位風雅之士,把此語與東坡另一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作起對來,懸掛在西湖上的游艇中。這也是件有趣味的事吧。  

嶺表與江之南北,都是有名產茶的地方。因為從事于探擷的工作者,大都是婦女之流的緣故吧,所以采茶這種風俗,雖沒有采蓮、采菱等,那樣饒于風韻;但在愛美的詩人和民間的歌者不免把它做了有味的題材而歌詠著。

雙雙相伴采茶枝, 細語叮嚀莫要遲。

既恐梢頭芽欲老, 更防來日雨絲絲。  

今日西山山色青, 攜籃候伴坐村亭。 

小姑更覺嬌癡慣, 睡倚欄桿喚不醒。


  

隨便錄出兩首在這里,我們讀了,可以曉得一點采茶女的苦心和憨態(tài)吧。

在那古老的或稍有裝潢的茶廳里,一壺綠茶,兩三朋侶,身體歪斜著,談的是海闊天空的天,一任日影在外面慢慢地移過。此刻似乎只有閑裕才是他們的。有人曾說,東方人那種構一茅屋于山水深處幽居著的隱者心理,在西方人是未易了解的。我想這種悠逸的茶館生涯,恐于他們也一樣是要茫然其所以的吧。近年來生活的東方化西方化的是非問題,鬧得非常地響亮;我沒有這樣大的勇氣與學識,來做一度參戰(zhàn)或妄圖決判的工作。但東方人——狹一點說,中國人,這種地方,所表現(xiàn)的生活的內外的姿態(tài),與西方人顯然有著不同,是再也無可懷疑的。

中國古代,似乎只有“荼”字沒有“茶”字,據徐鉉說,荼字就是后來的茶字。這大約因為那時我們漢族所居住的黃河流域不是盛產茶的區(qū)域吧。又英語里的茶字作“tea”,據說是譯自漢語的。我們鄉(xiāng)下的方言,讀茶作“de”,聲音很相近;也許當時是從我們閩、廣的福佬語里翻過去的也說不定呢。高濂的《四時幽賞錄》,是西湖風物知己的評價者;他在冬季的景物里,寫著這樣一段關于茗花的話:“兩山種茶頗蕃,仲冬花發(fā),若月籠萬樹。每每入山尋茶勝處,對花默共色笑,忽生一種幽香,深可人意。且花白若剪云綃,心黃儼抱檀屑。歸折數枝,插觚為供。枝梢苞萼,顆顆俱開,足可一月清玩。更喜香沁枯腸,色憐青眼,素艷寒芳,自與春風姿態(tài)迥隔。幽閑佳客,孰過于君?”(《山頭玩賞茗花》)碎踏韜光的積雪,靈峰的梅香,也在高寒中嗅遍,去年的冬天,總不算辜負這湖上風光了吧。

但卻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文人筆下極力描寫著而為一般世人所不愿注意的茶花。今年風雪來時,或容我有補過的機會吧。否則,兩山茶樹,或將以庸俗笑人了?!l能辯解,我們每天飲喝著它葉片的香氣,于比較精華的花朵,反不能一度致賞!


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啟動儀式在富陽舉行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

從2020年開始,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這是中國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yè)領域國際性節(jié)日,對于中國與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鑒、推動茶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具有深刻意義。

作為中國名茶之鄉(xiāng)和全國重點產茶區(qū),2012年,杭州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每年的谷雨日確定為“全民飲茶日”,時至今日,每年的全民飲茶日已成為杭州市民的茶節(jié)日,杭為茶都的體驗日,全民共享的飲茶日。

為切實做好“國際茶日”的慶祝工作,并深化“杭州全民飲茶日”的傳統(tǒng)活動,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在富春江畔的元代大畫家黃公望隱居地舉行,茶友們同享茶香茶韻,共赴一場山水之約、人文之約、發(fā)展之約。

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富陽區(qū)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杭州市農業(yè)農村局、杭州市供銷合作社聯(lián)合社、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產業(yè)協(xié)會、杭州市茶樓業(yè)協(xié)會、杭州茶都品牌促進會、富春山居集團、富陽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富陽區(qū)茶文化研究會以及各區(qū)、縣(市)茶文化研究會承辦。

今年的全民飲茶日活動以“每天一杯茶,健康進萬家”為主題,在蘇軾和黃公望穿越時空的對話中拉開帷幕。啟動儀式上,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嬪珺致辭,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何關新會長介紹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的相關內容,富陽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俞小康致歡迎詞。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嬪珺致辭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何關新會長作相關介紹

富陽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俞小康致歡迎詞

富陽區(qū)委書記吳玉鳳出席活動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丁世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姜仁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汪一飛,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翔、戚建國、楊志毅、張炳新、張一民也出席了活動。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茶界權威人士紛紛送上視頻祝福,表達了對杭州這座城市和西湖龍井茶的喜愛,以及對“全民飲茶”和“國際茶日”的支持。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建滿宣布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正式啟動?,F(xiàn)場還舉行了茶敘活動,與會嘉賓們細品富陽茶韻,感受現(xiàn)代版富春山居圖的獨特魅力。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建滿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富陽茶有著悠久深厚的文化歷史,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述,唐朝時,富陽已盛產茶葉十州五十五縣之一;宋朝記載了出產“西庵茶”,又有北宋詩人蘇東坡作有“細雨足時茶有喜”的詩句;明朝將安頂云霧茶列為貢品茶;清《杭州府志》有杭州之特產,良者曰富陽茶。

富陽茶,以色澤翠綠,汁液濃郁,香淳持久的綠茶之稱,其色香味不亞于西湖龍井,如今安頂云霧茶、拔山高峰龍井等一批茶品,已打響品牌,其中安頂云霧茶于201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拔山高峰茶以特有的采茶時機,早于西湖龍井茶一周時間的采摘,推出大杭州第一鍋春茶,安頂云霧茶被中國茶葉博覽會許為“極具發(fā)展?jié)摿ζ放啤?,列為杭州市級非物質遺產名錄。

富陽又是杭州龍井43號的首個試種推廣區(qū),茶園發(fā)展迅速,規(guī)模不斷壯大。如今富陽產茶面積6.96萬畝,2021年茶葉總產量2520噸,產值6.18億元,已成為茶農增收致富,發(fā)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渠道。

以茶為媒助力共同富裕,以綠為墨繪就現(xiàn)代版富春山居圖。近年來,富陽茶產業(yè)不斷發(fā)展,茶文化建設不斷推進,有力推動了茶文旅融合發(fā)展,一批批現(xiàn)代化規(guī)模茶園應運而生,安頂山茶園成為省茶莊園聯(lián)盟成員單位,春建等地連片規(guī)模茶園建設持續(xù)加大,富春拔山茶園建設不斷推進,形成了萬畝連片茶葉主產區(qū),有力推動了茶產業(yè)鏈延伸和拓展,拉動集觀光、休閑、體驗等茶行業(yè)興起和發(fā)展,其中飲茶活動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新風貌,茶鄉(xiāng)飄四海,友誼遍九州。

與此同時,富陽組織開展了味道山鄉(xiāng)、百花大會等美麗大會,推動城鄉(xiāng)環(huán)境不斷美化、農村經濟蓬勃發(fā)展、農民收入持續(xù)增加、文明之花處處綻放,一幅現(xiàn)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富陽大地徐徐展開。

為進一步豐富、拓展活動的內容,打造杭州特色茶產業(yè)和特色文旅產業(yè)雙發(fā)展的強勁引擎,在活動期間,杭州全城聯(lián)動,各區(qū)(縣、市)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線上線下相結合舉辦豐富多彩的茶主題活動,同步舉辦杭州“小盆友”共制“茶都明信片”,全民飲茶進社區(qū),線上線下共賞茶,杭州百家茶樓(館)茶企聯(lián)合惠民贈飲萬杯茶,“富春山居圖”中游茶園,茶文化知識宣傳等活動,富陽區(qū)各有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也紛紛開設了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分會場,并舉辦了相應的茶文化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其中,共同營造濃厚的全民飲茶氛圍。

5月13日茶文化進社區(qū)活動

市民中心茶空間

茶文化宣傳走進Sokaspace首開空間等文創(chuàng)園區(qū)

全民飲茶日活動百家茶樓(館)茶企惠民贈飲點之一

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飲茶成為了全世界人民康健身心和聯(lián)結人心的一種方式。喜迎“國際茶日”暨2022杭州全民飲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全民飲茶文化活動更具公益性、全民性、全面性,推動“每天一杯茶、健康進萬家”的全民飲茶理念普惠于民。

(來源: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茶中有乾坤!歷史上的那些著名茶人們

茶從唐朝開始,便成為中國人的“國飲”,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不僅是日常飲品,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也讓他成為文人墨客的心頭寵。

乾隆:因茶而知百姓疾苦

相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過西湖茶區(qū)。他在龍井獅子峰胡公廟前飲龍井茶時,贊賞茶葉香清味醇,遂封廟前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并派專人看管,年年歲歲采制進貢到宮中。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觀看了茶葉采制的過程,頗有感受,寫了《觀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爐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詩句?;实勰軌蛟谟^察中體知茶農的辛苦與制茶的不易,不得不贊嘆茶的魅力之大。

蘇東坡:茶與墨的千古美談

蘇軾,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品茶、烹茶、種茶樣樣都內行的大詩人,創(chuàng)作出許多千古茶詩、詞。有關他的故事也被傳為美談。有一天,蘇東坡、司馬光等一批墨人騷客斗茶取樂,蘇東坡的白茶取勝,免不了樂滋滋的。當時茶湯尚白。司馬光便有意難為他,笑著說:"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時愛此二物?"蘇東坡想了想,從容回答說:"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司馬光問得妙,蘇東坡答得巧,眾皆稱善。此事傳為千古美談。


陸羽:茶圣鑒水

唐代宗時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維揚(就是今天的揚州)與茶圣陸羽相逢。李季卿一向傾慕,很高興,便命軍士取揚子江南零水(據說揚子江南零水特別好),想要一睹茶圣茶技。等水取來,陸羽卻說“這水倒是揚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像是臨岸之水”取水的軍士狡辯說取水的時候很多人看見,不會有假。陸羽一言不發(fā),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說:"這才是南零水"。軍士大驚,這才認罪說:"我自南零取水回來,到岸邊時由于船身晃蕩,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夠用,便用岸邊之水加滿,不想處士之鑒如此神明。"

唐寅:滿山茶香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是他的別號。他是一位熱衷于茶事的畫家。他曾畫過大型《茗事圖卷》、《品茶圖》。這位桃花庵主,經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詩人畫家品茗清談,賦詩作畫。畫家在詩中,頗有風趣地寫道,若是有朝一日,能買得起一座青山的話,要使山前嶺后都變成茶園,每當早春,在春茶剛剛吐出鮮嫩小芽之時,即上茶山去采摘春茶;按照前代品茗大師的烹茶之法,親自烹茗品嘗,聞著嫩芽的清香,聽著水沸時發(fā)出的松鳴風韻,豈不是人生聊以自娛的陶情之道嗎?

魯迅:茶之妙論

魯迅愛茶,經常一邊構思寫作,一邊悠然品茶。他當年客居廣州,稱贊道:廣州的茶清而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們作半日談。因此,當年的廣州陶陶居、陸園、北園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跡。他對品茶有獨到見解:"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首稱就必須練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


郭沫若:賦詩詠茶

郭沫若從青年時代就喜歡飲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對中國名茶的色、香、味、形及歷史典故非常熟悉。1964年,他到湖南長沙,品飲高橋茶葉試驗站新創(chuàng)制名茶--高橋銀峰時,大為贊賞,對高橋銀峰的色、香、味、功效給予高度評價。郭沫若每到外地,總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樂趣。1964年7月,他曾到廣州北園酒家飲茶,賦詩一首:"北園飲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他的詩篇中多與茶有關,如《陪外賓到武夷山與黃山欣賞名茶名勝》、《題文君井》等。

林語堂:茶"三泡"學說

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是閩南漳州人,受閩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據喝茶經驗,提出"三泡"說:"嚴格地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最為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的女郎,而第三泡則是少婦了。"以佳人喻茶,新穎而富有情趣。明代許次紓也有"三泡"說法,他在《茶趣》中說:"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

關于名人與茶的奇聞佳談還有許多,這些無不彰顯著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表現(xiàn)出中國人對于茶的熱愛和推崇。

找到約18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