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喝巖茶

找到約4,115條結(jié)果 (用時 0.028 秒)

同一款巖茶,晴天和雨天,竟然能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1》

春季,就是多雨,淅淅瀝瀝不停飄著雨絲。

纏綿不停的細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的是不同的風(fēng)景。

有的人,看到憧憬與生機,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春雨貴如油!

也有的人,看到的是往事與悵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對于麻花來說,下雨天,意味著不想出門,呆在家里,泡茶喝茶,是最舒服的。

摸出來一泡牛欄坑水仙,前幾日剛和朋友喝過這同款巖茶,心癢索性又剪開了,奢侈的泡來獨品,真是周末最好的享受。

燒水泡茶,琥珀色的茶湯喝入口,醇厚呀,甘香呀,舒服呀,心滿意足。

然,今天喝的時候,啜飲之下,感覺湯水里香氣不及之前明顯,難道是獨食難肥,一人喝茶感覺不香?



看著窗外的細雨,又聯(lián)想到,是不是晴天和雨天,喝茶也能喝出不同的滋味?

帶著好奇心,麻花問了一圈身邊喝巖茶的朋友,雨天和晴天喝茶,大伙兒是不是感覺茶味有變化。

朋友A:“下雨天喝巖茶,確實感覺味道有些不同啊,香氣沒那么明顯,最初還以為茶放壞了,但天氣轉(zhuǎn)晴后喝,味道又是一樣的?!?br>
朋友B:“當(dāng)然有變化啊,試過好幾次,感覺下雨天喝巖茶感覺味道變澀,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朋友C:“不止雨天晴天喝著味道不同,感覺每次喝巖茶,都有新發(fā)現(xiàn)呀?!?br>


同一款巖茶,晴天和雨天,竟能喝出不一樣的味道,這個有趣的問題,咱今兒就來好好聊聊。



《2》

下雨天,為什么巖茶能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喝茶品茶,茶味的好壞,與喝茶人的主觀感受,直接相關(guān)。

麻花的美學(xué)老師曾說過,美是一種主觀感受。

想來,品茶的過程,茶韻的美妙,是種主觀感知。

簡單的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好時,喝茶能喝出更好的滋味。

若是在心情沮喪時,喝再好的茶,也喝不出什么滋味。

下雨天,喝巖茶能喝出不同的味道,從某種程度上,和喝茶人的主觀感知變化有關(guān)。

晴天和雨天,個體在味蕾感知變化上,會有所差異。

綿綿的春雨季,雨下個不停,空氣濕度大,又潮又悶,連著快一周多沒有放晴,心情難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



再加之,陰雨天氣,地面的氣壓比平時低,低壓環(huán)境會對人體味蕾,造成影響。

低氣壓會影響人體味覺感知,在坐飛機時,萬米高空下吃飛機餐,常會感覺一點兒胃口也沒有。

飛機在高空飛行時,艙內(nèi)會進行加壓,但和正常地面氣壓相比,氣壓仍處于偏低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人體的味覺和嗅覺,都會一定的感知偏差。

根據(jù)相關(guān)的研究顯示,在客機機艙的低氣壓環(huán)境下,人的味蕾對甜味和咸味的感知,明顯下降。

食物的味道,其實是味覺和嗅覺的組合,食物入口時,舌面上的味蕾負責(zé)感知味覺,食物散發(fā)的氣味通過鼻喉部傳導(dǎo)到鼻部嗅覺受體,產(chǎn)生氣味的感知。

在低壓狀態(tài)下,人體嗅覺和味覺,同時受到影響,食物的味道,自然會覺得不同。

下雨天,空氣濕度大,地面氣壓變低,在喝茶時,人體對茶味的滋味感覺會有所不同,常會感覺泡出來的茶味,比平常淡,或是香氣沒平時喝著香等。



《3》

不同的個體,喝茶味蕾感知差異!

品茶,茶的好壞,取決于個體的喝茶感知。

是以,同一款茶,在不同的時候喝,常能喝出不同的感覺。

此外,在日常喝茶過程中,更為常見的是,同一款巖茶,不同的人能喝出不同的感覺。

同樣的巖茶,可能張三喝了感覺香氣不明顯;

李四喝了感覺沒有回甘;

而王五喝了感覺香氣和回甘,都尤為突出。

這樣的差別,正在于不同的個體,在喝茶的味蕾感知,是不同的。

有的人,對于茶香感知敏感,常能捕捉到細微的茶香變化。



而對茶香不敏感的人,很有可能,會覺得焙過火的巖茶,聞起來香氣大同小異,都是那股植物蛋白被烘烤后,散發(fā)出來的焦糖香氣。

在喝巖茶的過程中,對于香氣滋味的感知差異,在喝茶經(jīng)驗不斷增加時,是可以慢慢提高分辨能力的。

最為常見的,像是坑澗山場出場的肉桂,湯水里細幽的桂皮香,喝茶的老江湖能準(zhǔn)確的進行捕捉,而不少初入門的茶友,卻不容易將這細幽的香氣,進行區(qū)分。

喝巖茶,喝懂巖茶,除了喝茶經(jīng)驗的影響外,個人味蕾感知也會產(chǎn)生影響。

如,喝茶回甘,茶湯中的茶多酚與舌面上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成薄膜,影響味蕾感知,隨著茶湯一口又一口啖入,薄膜破裂,甘甜滋味綿綿不絕的涌現(xiàn)。

喝巖茶產(chǎn)生回甘,有的人感覺回甘明顯,有的人卻少有體會到回甘,這是因為不同的人體口腔內(nèi)的蛋白酶分布情況,是不同的。



人體的味蕾感知存在差異,根據(jù)相關(guān)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個人的口味形成,與區(qū)域性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飲食文化、個體基因等綜合方面因素相關(guān)。

大體上我國飲食口味,大體規(guī)律上呈現(xiàn)出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特征,正是和區(qū)域地理氣候環(huán)境,有著直接相關(guān)。

是以,在喝巖茶時,不同的人,能領(lǐng)略到不同的風(fēng)采。

在茶桌上喝茶,適口為珍,對于茶的好壞,沒必要一捧一踩,傷了和氣。

喝茶,自己心中的那把稱最重要,喝的舒服,香氣、口感、韻味絕佳,才是好巖茶!



《4》

喝巖茶,為什么不同階段喝,味道會不同?

武夷巖茶,在喝茶過程中,同一款巖茶,不同的階段喝,常能喝出不同的味道,這是為何?

同樣的茶,喝出不同茶味,若要細細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巖茶褪火程度不同】

喝巖茶,大伙兒都知道,剛焙好火的巖茶,是不適宜喝的。

要等到面火褪干凈后,方能到達一款巖茶最適合飲用的時期。

在等待巖茶褪火的過程中,處在不同褪火程度的巖茶,喝起來茶味自然會有所不同。



【巖茶的沖泡方式不同】

同樣的巖茶,在不同的沖泡方式下,能產(chǎn)生不同茶味。

可能上一次,自己在家用蓋碗泡出來,色香味醇,風(fēng)采絕佳,拿出來和朋友分享時,卻泡出又苦又澀的滋味。

泡茶的茶具選擇,茶水比例、浸泡時間,出湯快慢等變量都統(tǒng)一后,泡出來是不同滋味,百般思索下,罪魁禍?zhǔn)?,竟出現(xiàn)在泡茶水質(zhì)上,都是極有可能的。

【巖茶的保存情況不同】

泡袋包裝的巖茶,在保存不當(dāng)?shù)那闆r下,同樣是會受潮返青的。

尤其是在潮濕陰雨的季節(jié)下,若是沒有將茶及時干燥密封保存,一個不留神,巖茶就會有返青風(fēng)險。

發(fā)生返青的巖茶,茶味自然會和之前喝到的,存在天壤之別。



【喝茶的心境不同】

個人在不同的心境和狀態(tài)下,喝巖茶,常能喝出不同的味道。

如,早上喝茶,下午喝茶,晚上喝茶,一天當(dāng)中,不同的時間狀態(tài)喝茶,味蕾感知有所不同。

有如,獨自品茶和四五好友喝茶,在獨自喝茶時,少了交談紛擾,喝茶更專注,更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來。

亦或是,晴天雨天喝茶,高興和煩悶時喝茶,專注和隨意的喝茶,同樣的喝茶,味道卻不一定是同樣的味道。

……


一款巖茶,不同的階段喝,可能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伙兒留言補充。



《5》

窗外淅瀝的雨聲,不斷拍打窗臺。聽雨,品茶,多么有意境啊。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不同的人生階段,聽雨,能聽出不同的感悟。

在不同的階段,喝茶品茶,同樣能喝出不同的收獲。

麻花想起,有句廣告語很經(jīng)典,下雨天與吃巧克力更配。

其實下雨天與喝巖茶也很相配。

細雨蒙蒙的天氣,喝上一杯綿柔醇和的水仙,舒服極了。

只想蜷在茶香里,細細的品,細細的品,而窗外,纏綿的雨,依舊落個不停。

常喝綠茶的茶友,入門喝巖茶,選什么茶合適?

巖茶入門,這個話題在巖茶課堂沒討論過十次,至少也有八次。

入門,一個永恒的話題。有時候聊到這個話題,連我自己都害怕!作為烏龍茶中的翹楚,武夷巖茶可以說很傲嬌。加之時不時以“天價”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更讓人對這款茶充滿好奇心——巖茶,你究竟是款什么茶,憑什么價格如此高!帶著一種“馴服”、“征服”的心態(tài),雄赳赳氣昂昂地跨入巖茶這道門。從無到有,從陌生到熟悉,這樣一個過程,謂之入門。

然,巖茶的入門,也沒有那么簡單,兩眼一抹黑,沒有事前準(zhǔn)備工作就要挑戰(zhàn)喝巖茶,容易栽跟頭。

要成功晉階,入門姿勢要對。入門選擇什么茶,取決于您之前喝什么茶。

今兒,一位茶友很合時宜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給推薦款巖茶唄。”

提煉該茶友的一大特點:我之前都是喝綠茶的。

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您,恰好也喜歡喝綠茶,也準(zhǔn)備學(xué)習(xí)巖茶,且聽麻花細細道來,綠茶粉入門巖茶,有三大選擇秘訣。

秘訣一:不適合選擇火功太高的茶

綠茶,多數(shù)以茶樹的嫩芽、嫩葉為原料制作而成,加之工藝的特色,使得綠茶屬于小清新口感。

何為小清新?那就是喝在嘴里,不會覺得濃烈,更不會覺得像中藥。

多數(shù)綠茶,擁有清新的豆香、花香、栗香等,滋味微淡帶點苦味。像龍井、毛尖一類,茶湯鮮爽,清香,喝到嘴里,最大感受:鮮、爽、香、清。

偏愛綠茶的朋友,在選擇巖茶時,要選擇火功不太高的巖茶。如輕火、中輕火等級,都適合。

輕火/中輕火茶特點:香氣清遠,高而幽長,鮮爽;滋味甘爽,品種特征明顯。

這種巖茶適合于剛接觸巖茶飲茶者,其清新、清香、甘甜的口感特點,與之前的喝茶習(xí)慣可以輕松對接。

而中火、足火、高火這類巖茶,不建議入門飲用。尤其是足火、高火茶,滋味濃釅,一入門就選擇它們,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喝著有種像在喝中藥的感覺。

之前遇到一朋友,偏愛綠茶、茉莉花茶,整體喝茶屬于清新風(fēng)格,某次跟著麻花喝了泡高火大紅袍,徹底懷疑人生。私下里,她問:“巖茶,都是這么難喝的嗎?像中藥一樣。”

當(dāng)然不是!

而后,泡了一沖輕火的金牡丹給她喝,才放下戒備:“要是所有巖茶都是大紅袍這個味道,我才不喜歡。金牡丹這種,還不錯。”

火功,能徹底改變你對一款茶的印象。選的好,是心頭寶。選不好,避之不及。

秘訣二:選擇高香的品種茶

常喝綠茶的朋友,在選擇巖茶時,請聽麻花的建議:選擇高香的品種。

典型代表:黃觀音、黃玫瑰、金牡丹、金觀音、雀舌、奇蘭、瑞香、黃旦等。這些品種的香氣,擔(dān)得起“高香”二字。

這類高香的巖茶,有兩點吸睛之處。

1、高香茶香氣吸引人

上述列舉到的這些茶,它們最大的特色在于花香芬芳、馥郁、妖嬈。

單以近階段的明星雀舌而言,它所呈現(xiàn)出的香氣,令人贊不絕口。豐富的花香,似海浪一般襲來。

第一浪:是梔子花香。第二浪:夜來花香。第三浪:百合花香。第四浪:桂花香。層出不窮,瞬間能刷新你對茶香的看法。

這種豐富的香氣,也彌補了綠茶香氣的遺憾。

2、高香茶火功通常不太高

選擇高香茶入門,小有講究。那就是香氣高揚的茶,多數(shù)火功不高。

制茶師為保留香氣的特點,一般舍不得火力太猛,通常以低焙火制作。

香氣又好,口感又清新,有什么理由絕對以高香茶入門?

作為綠茶粉,遇上輕火高香巖茶,你也要繳械投降,心甘情愿投誠。

秘訣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入門所說的循序漸進,可理解為三個層面。

一是火功;二是品種;三是山場。

火功,自然要從低到高,不能一蹴而就。先從輕火巖茶開始,漸漸適應(yīng)巖茶的風(fēng)味,才能耐著性子往下喝。而后,在輕火茶的基礎(chǔ)上,加高火功。

品種方面,喝慣綠茶的朋友,建議您先喝高香品種,能適應(yīng)口感后,再來選擇水仙、肉桂、大紅袍這類主流品種。

山場的選擇,先從半巖茶,或者正巖茶開始。對于剛開始入門的朋友,實在不建議您一上來就喝核心山場的巖茶。一是核心山場的巖茶,價格不低,若是喝不懂它,未免有些可惜。二是從半巖、正巖茶開始喝,有轉(zhuǎn)圜的余地。要是一開始把味蕾養(yǎng)刁鉆了,之后就很難再有茶能入得了您的口。

這不是把自己逼上喝高價茶的境地嗎。是以,山場的選擇,不可操之過急。

入門,先設(shè)置好要求和關(guān)卡,而后經(jīng)過層層篩選。

第一步,先確認火功:優(yōu)選輕火、中輕火等火功不太高的茶。輕火茶,可使人有喝茶動力。

第二步,圈定品種:之前喝慣綠茶的朋友,以奇蘭、雀舌、黃觀音、黃玫瑰、金觀音這類高香品種茶入門最好。這些茶香氣高揚,茶湯鮮爽,多數(shù)制作時火功不高,可滿足綠茶茶友的選擇。

第三步,耐心學(xué)習(xí):積銖累寸,集腋成裘。巖茶入門學(xué)習(xí),請耐著性子,循序漸進。

完成這三步,作為綠茶粉的您,可成功入巖茶的門!

武夷巖茶的巖韻,是那種高火茶焙焦的味道嗎?



《1》


最近遇到了一位情商極高的茶友。


原來是喝白茶的,很喜歡白毫銀針的毫香和淳湯。


后來改喝起巖茶來。征服過白茶之后,亦想征服巖茶。是一位有征服欲的青年。


這位茶友情商高,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


他在與我討論觀點的時候,會引用別人的觀點,而這個觀點,與我的觀點,有時候是相左的。而他亦會用我的茶,與別人PK。


但他體貼村姑陳的感受,會先說,"我在巖茶上認你做老師,當(dāng)然是以你的觀點為主,但我有一個實際體會是......."


這樣,村姑陳就十分地龍顏大悅,就算觀點與我相距甚遠,也會不厭其煩地解說。


不像藍小笛,上來就直接說,喂,人家說你的茶悶泡了很苦,說你茶不好。


這話一聽,我馬上就會跳起來,你會不會泡茶,哪個茶悶泡了不會苦的?不會泡不要出來丟人現(xiàn)眼!


然后相看兩厭,各人喝各人的茶,互不搭理,最后把他掃地出門。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村姑陳既是女子,又是小人。


畫外音:(李麻花騎著拖把拍著手)村姑陳,小心眼兒,難侍候。。。





《2》


跑題了,說回這位高情商茶友的問題。


他說,他的朋友喝了水簾洞老叢,認為,火不夠重,沒有巖韻。


咦?火功不高,巖韻不顯?


難道只有高火功的武夷巖茶,才有巖韻么?


當(dāng)然不是。


茶友說,他的朋友,很懂武夷巖茶,所以他說這茶沒有巖韻,茶友是沒法子反駁的——你能反駁你的老師,說他寫的論文邏輯不清晰么?


在學(xué)術(shù)界,前輩就是權(quán)威,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于是村姑陳陷入了思索當(dāng)中。


“很懂武夷巖茶”、“火功不高”、“沒有巖韻”,這三個看似不相關(guān)的元素,在學(xué)刑偵的村姑陳眼里,它們漸漸變成了相互之間有強大關(guān)聯(lián)的三個符號。


于是,我給茶友發(fā)了三條語音,告訴他,我懂了。


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


1.茶友的這位朋友,喝武夷巖茶的年份應(yīng)該不短。


2.他喝的,大多是建甌建陽或者下梅所產(chǎn)的外山茶?;蛘?,來自星村。


3.他喝的茶,大多以高火為主,故而他習(xí)慣了長時間坐杯悶泡,以及高火茶的湯感。


于是,以他的喝茶經(jīng)驗,當(dāng)喝到今天這泡出自天心村的,出自正巖水簾洞產(chǎn)區(qū)的,出自老制茶師的水簾洞老叢水仙,自然而然地做出判斷——不好喝,沒巖韻。


SO,他只是覺得味道不夠霸氣(其實就是覺得不夠煞口,不夠刺激,就像有的人喜歡吃重慶火鍋,喜歡那股把舌頭麻辣到流淚的勁)。




《3》


為什么喝了武夷巖茶很多年的老茶客,都喜歡重口味的外山茶,或者高火功的隔年茶?


因為,他們的舌頭,適應(yīng)的是多年前的武夷巖茶的味道——高火巖茶的味道。


多年前,在鐵觀音還在一枝獨大的時候,偏居一隅的武夷巖茶,銷量是不太好的,跟鐵觀音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在銷售低迷的時候,為了讓做出來的茶,不致于壞掉而血本無歸,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會把巖茶的火功,一再焙高,焙到水分幾乎為零。


沒有水分,茶就不會返青,不會發(fā)酵,不會變壞。


火焙到極高,茶葉的性狀就極為穩(wěn)定,不會因為存放了一年兩年,口感就發(fā)生極大的變化。


這樣的巖茶,俗稱高火茶。


這樣的高火功巖茶,極耐存放。


茶農(nóng)們可以把它存在家里,慢慢賣。賣不完的,要是喝起來味道變了,就再烘一次,或者再焙一次,火的輕重,視茶葉返青的情況而定。


多年來,喜歡武夷巖茶的人,喝的大多數(shù)就是這種高火茶。


在他們的認識里,武夷巖茶,就等同于高火茶。中火,哪怕是中足火,也不是武夷巖茶。


所以,他們才會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高火巖茶才能代表武夷巖茶,才有巖韻。




《4》


武夷巖茶這種把火功焙到極高的風(fēng)俗,要追溯到遙遠的年月。


從朱元璋廢團茶興散茶起,武夷山就成為了皇家御茶園,整個朝廷官員和皇室的用茶,都從武夷山三坑兩澗(即正巖的核心產(chǎn)區(qū))里采制。


然而,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武夷巖茶制作好之后,再運到山外,運到遙遠的京城,沒有一個月,是很難到達的。


有要人抬杠,說古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妃吃廣東的荔枝 ,飛馬三天之內(nèi)就能運到西安,為什么你福建的茶葉運到北京,要一個月?


杠精聽好,楊妃一個人吃荔枝,量少。運一批荔枝,少則一筐,多則三五筐,用馬駝,一馬兩筐,早晚換三匹馬,運到西安是很快的,荔枝畢竟是水果,輕便。


而茶葉,需要包裝,密封,需要的量很大,不是只供給一個人喝,要供給整個皇室,或者整個朝廷,必須得組建一個馬幫,每匹馬駝得沉沉的,再從山路上翻山越嶺,運出去。


這樣的整批貨,運過去一個月,還算是快的。


這一個月的路程,茶葉是很難像在家里時那樣,包裝嚴密的,難免遇雨,遇潮,萬一茶壞了,怎么辦,誤了皇家的事,可是要殺頭的。


于是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為了茶葉運到北方,還能保持良好的品質(zhì)和口感,他們一代又一代,研究出了反復(fù)焙火的方法,讓茶葉一道又一道地焙火,直焙到火功極高,茶葉中的水分極少極少。


直到,成為性狀極為穩(wěn)定的高火茶。





《5》


然而,近些年,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不再把茶焙到高火了。


因為,火焙得太高,形似炭化,對茶葉內(nèi)的物質(zhì)的保存,是很不利的,對人體,也不太好。


喝焙火過高的巖茶,就像在吃一塊烤焦了的燒烤,烤得那么焦,蛋白質(zhì)都糊了,誰敢吃。


為了健康的需要,也因為近來年巖茶銷量大漲,每家的茶都挨不到第二年的茶上市,就銷售一空,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不再主動把巖茶的火,焙到高火。


當(dāng)然,也是為了迎合廣大的北方市場——民國以來,廣大北方茶友,習(xí)慣了龍井的清香,習(xí)慣了鐵觀音的花香,習(xí)慣了茉莉花茶的鮮香,如果再給他們喝高火的巖茶,那股子嗆嗓子的味道(剛喝巖茶的人,會不適應(yīng)高火巖茶的煙火氣),會讓他們直接摔杯子走人的。


所以,現(xiàn)如今,把自己家的茶焙到高火,除非是當(dāng)年沒賣掉?;蛘呖腿擞刑厥庑枨笥喼?,否則是少有人這么干的。


并且,焙火,也是要增加成本的。


焙一道火,加一次成本。多焙一道火,就多一道成本。


如果客戶沒有需求,茶農(nóng)沒必要狗尾續(xù)貂,主動去增加這筆成本。





《6》


早些年的武夷山,天心村的茶農(nóng)們,大多數(shù)還在賣茶青,或者賣毛茶。


賣給大廠,大廠精加工之后,焙火之后,有的用于出口,有的內(nèi)銷。


而由于天心村(正巖核心茶村,居住著大多數(shù)三坑兩澗的主人們)的巖茶產(chǎn)量不高,外省廣大的巖茶市場,幾乎是被外山茶所占領(lǐng)著——建陽,建甌。


還有一部分,是星村的茶。


這些巖茶產(chǎn)區(qū),氣候不如天心村所屬的正巖核心產(chǎn)區(qū),土壤里氮磷鉀的比例也不如三坑兩澗,所出產(chǎn)的巖茶茶青,品質(zhì)會差一些。


做出來的巖茶,香氣和口感,主要是口感,會差很多。


一方面是容易出現(xiàn)苦澀味,一方面是湯感較薄,層次感弱,耐泡度也不強。


這些地區(qū)出產(chǎn)的茶當(dāng)中,除開高香品種,如黃觀音、黃玫瑰等,像水仙肉桂這些常規(guī)品種,如果要在市場上有較好的銷量,或者較高的售價,很多人會把它們的火焙得高一些。


火焙得高了,自然就能把苦味和澀味,給遮掩起來,你泡的時候,隨便悶,也不怎么感覺到苦澀——當(dāng)然,這樣的代價是,香氣也損耗掉了,內(nèi)含物質(zhì)也損耗掉了很多。


這些外山或者星村的茶,焙到高火之后,喝起來就是那種老樹一般的口感,枯井一般的質(zhì)感,蒼老,渾厚,不鮮,不香,不甜,不爽。


像一個百歲老人,只會在落日余暉里,漸漸睡去。


香清甘活,一個都別想在這些茶里喝到。




《7》


巖骨花香,是個很奇幻的感受。


巖骨,是武夷巖茶的風(fēng)骨,按村姑陳的理解,它就是一種綿勁。


是茶湯內(nèi)豐富物質(zhì)所形成的一種勁道,像太極的綿掌,打起來緩慢,卻蓄滿了內(nèi)勁??此迫诵鬅o害,實則勁力兇猛。


花香,是武夷巖茶的外袍,是它鮮妍嬌嫩的底色。


不香,或者香得輕飄,或者香氣易散,或者香得簡單,都不符合武夷巖茶的標(biāo)準(zhǔn)。


尤其是焙到高火又不香,或者香得極弱的茶,那簡直是武夷巖茶里的叛徒。


該被揪出來游街示眾并點名批評。


要說這種高火茶的湯感就是巖韻,那更是大謬了。

找到約4,034條結(jié)果 (用時 0.01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8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