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皇家韻鐵觀音

找到約2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武夷巖茶的巖韻,是那種高火茶焙焦的味道嗎?



《1》


最近遇到了一位情商極高的茶友。


原來是喝白茶的,很喜歡白毫銀針的毫香和淳湯。


后來改喝起巖茶來。征服過白茶之后,亦想征服巖茶。是一位有征服欲的青年。


這位茶友情商高,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


他在與我討論觀點的時候,會引用別人的觀點,而這個觀點,與我的觀點,有時候是相左的。而他亦會用我的茶,與別人PK。


但他體貼村姑陳的感受,會先說,"我在巖茶上認你做老師,當然是以你的觀點為主,但我有一個實際體會是......."


這樣,村姑陳就十分地龍顏大悅,就算觀點與我相距甚遠,也會不厭其煩地解說。


不像藍小笛,上來就直接說,喂,人家說你的茶悶泡了很苦,說你茶不好。


這話一聽,我馬上就會跳起來,你會不會泡茶,哪個茶悶泡了不會苦的?不會泡不要出來丟人現(xiàn)眼!


然后相看兩厭,各人喝各人的茶,互不搭理,最后把他掃地出門。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村姑陳既是女子,又是小人。


畫外音:(李麻花騎著拖把拍著手)村姑陳,小心眼兒,難侍候。。。





《2》


跑題了,說回這位高情商茶友的問題。


他說,他的朋友喝了水簾洞老叢,認為,火不夠重,沒有巖韻。


咦?火功不高,巖韻不顯?


難道只有高火功的武夷巖茶,才有巖韻么?


當然不是。


茶友說,他的朋友,很懂武夷巖茶,所以他說這茶沒有巖韻,茶友是沒法子反駁的——你能反駁你的老師,說他寫的論文邏輯不清晰么?


在學術(shù)界,前輩就是權(quán)威,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于是村姑陳陷入了思索當中。


“很懂武夷巖茶”、“火功不高”、“沒有巖韻”,這三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在學刑偵的村姑陳眼里,它們漸漸變成了相互之間有強大關聯(lián)的三個符號。


于是,我給茶友發(fā)了三條語音,告訴他,我懂了。


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


1.茶友的這位朋友,喝武夷巖茶的年份應該不短。


2.他喝的,大多是建甌建陽或者下梅所產(chǎn)的外山茶?;蛘?,來自星村。


3.他喝的茶,大多以高火為主,故而他習慣了長時間坐杯悶泡,以及高火茶的湯感。


于是,以他的喝茶經(jīng)驗,當喝到今天這泡出自天心村的,出自正巖水簾洞產(chǎn)區(qū)的,出自老制茶師的水簾洞老叢水仙,自然而然地做出判斷——不好喝,沒巖韻。


SO,他只是覺得味道不夠霸氣(其實就是覺得不夠煞口,不夠刺激,就像有的人喜歡吃重慶火鍋,喜歡那股把舌頭麻辣到流淚的勁)。




《3》


為什么喝了武夷巖茶很多年的老茶客,都喜歡重口味的外山茶,或者高火功的隔年茶?


因為,他們的舌頭,適應的是多年前的武夷巖茶的味道——高火巖茶的味道。


多年前,在鐵觀音還在一枝獨大的時候,偏居一隅的武夷巖茶,銷量是不太好的,跟鐵觀音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在銷售低迷的時候,為了讓做出來的茶,不致于壞掉而血本無歸,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會把巖茶的火功,一再焙高,焙到水分幾乎為零。


沒有水分,茶就不會返青,不會發(fā)酵,不會變壞。


火焙到極高,茶葉的性狀就極為穩(wěn)定,不會因為存放了一年兩年,口感就發(fā)生極大的變化。


這樣的巖茶,俗稱高火茶。


這樣的高火功巖茶,極耐存放。


茶農(nóng)們可以把它存在家里,慢慢賣。賣不完的,要是喝起來味道變了,就再烘一次,或者再焙一次,火的輕重,視茶葉返青的情況而定。


多年來,喜歡武夷巖茶的人,喝的大多數(shù)就是這種高火茶。


在他們的認識里,武夷巖茶,就等同于高火茶。中火,哪怕是中足火,也不是武夷巖茶。


所以,他們才會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高火巖茶才能代表武夷巖茶,才有巖韻。




《4》


武夷巖茶這種把火功焙到極高的風俗,要追溯到遙遠的年月。


從朱元璋廢團茶興散茶起,武夷山就成為了皇家御茶園,整個朝廷官員和皇室的用茶,都從武夷山三坑兩澗(即正巖的核心產(chǎn)區(qū))里采制。


然而,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武夷巖茶制作好之后,再運到山外,運到遙遠的京城,沒有一個月,是很難到達的。


有要人抬杠,說古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妃吃廣東的荔枝 ,飛馬三天之內(nèi)就能運到西安,為什么你福建的茶葉運到北京,要一個月?


杠精聽好,楊妃一個人吃荔枝,量少。運一批荔枝,少則一筐,多則三五筐,用馬駝,一馬兩筐,早晚換三匹馬,運到西安是很快的,荔枝畢竟是水果,輕便。


而茶葉,需要包裝,密封,需要的量很大,不是只供給一個人喝,要供給整個皇室,或者整個朝廷,必須得組建一個馬幫,每匹馬駝得沉沉的,再從山路上翻山越嶺,運出去。


這樣的整批貨,運過去一個月,還算是快的。


這一個月的路程,茶葉是很難像在家里時那樣,包裝嚴密的,難免遇雨,遇潮,萬一茶壞了,怎么辦,誤了皇家的事,可是要殺頭的。


于是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為了茶葉運到北方,還能保持良好的品質(zhì)和口感,他們一代又一代,研究出了反復焙火的方法,讓茶葉一道又一道地焙火,直焙到火功極高,茶葉中的水分極少極少。


直到,成為性狀極為穩(wěn)定的高火茶。





《5》


然而,近些年,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不再把茶焙到高火了。


因為,火焙得太高,形似炭化,對茶葉內(nèi)的物質(zhì)的保存,是很不利的,對人體,也不太好。


喝焙火過高的巖茶,就像在吃一塊烤焦了的燒烤,烤得那么焦,蛋白質(zhì)都糊了,誰敢吃。


為了健康的需要,也因為近來年巖茶銷量大漲,每家的茶都挨不到第二年的茶上市,就銷售一空,武夷山的茶農(nóng)們,不再主動把巖茶的火,焙到高火。


當然,也是為了迎合廣大的北方市場——民國以來,廣大北方茶友,習慣了龍井的清香,習慣了鐵觀音的花香,習慣了茉莉花茶的鮮香,如果再給他們喝高火的巖茶,那股子嗆嗓子的味道(剛喝巖茶的人,會不適應高火巖茶的煙火氣),會讓他們直接摔杯子走人的。


所以,現(xiàn)如今,把自己家的茶焙到高火,除非是當年沒賣掉。或者客人有特殊需求訂制,否則是少有人這么干的。


并且,焙火,也是要增加成本的。


焙一道火,加一次成本。多焙一道火,就多一道成本。


如果客戶沒有需求,茶農(nóng)沒必要狗尾續(xù)貂,主動去增加這筆成本。





《6》


早些年的武夷山,天心村的茶農(nóng)們,大多數(shù)還在賣茶青,或者賣毛茶。


賣給大廠,大廠精加工之后,焙火之后,有的用于出口,有的內(nèi)銷。


而由于天心村(正巖核心茶村,居住著大多數(shù)三坑兩澗的主人們)的巖茶產(chǎn)量不高,外省廣大的巖茶市場,幾乎是被外山茶所占領著——建陽,建甌。


還有一部分,是星村的茶。


這些巖茶產(chǎn)區(qū),氣候不如天心村所屬的正巖核心產(chǎn)區(qū),土壤里氮磷鉀的比例也不如三坑兩澗,所出產(chǎn)的巖茶茶青,品質(zhì)會差一些。


做出來的巖茶,香氣和口感,主要是口感,會差很多。


一方面是容易出現(xiàn)苦澀味,一方面是湯感較薄,層次感弱,耐泡度也不強。


這些地區(qū)出產(chǎn)的茶當中,除開高香品種,如黃觀音、黃玫瑰等,像水仙肉桂這些常規(guī)品種,如果要在市場上有較好的銷量,或者較高的售價,很多人會把它們的火焙得高一些。


火焙得高了,自然就能把苦味和澀味,給遮掩起來,你泡的時候,隨便悶,也不怎么感覺到苦澀——當然,這樣的代價是,香氣也損耗掉了,內(nèi)含物質(zhì)也損耗掉了很多。


這些外山或者星村的茶,焙到高火之后,喝起來就是那種老樹一般的口感,枯井一般的質(zhì)感,蒼老,渾厚,不鮮,不香,不甜,不爽。


像一個百歲老人,只會在落日余暉里,漸漸睡去。


香清甘活,一個都別想在這些茶里喝到。




《7》


巖骨花香,是個很奇幻的感受。


巖骨,是武夷巖茶的風骨,按村姑陳的理解,它就是一種綿勁。


是茶湯內(nèi)豐富物質(zhì)所形成的一種勁道,像太極的綿掌,打起來緩慢,卻蓄滿了內(nèi)勁??此迫诵鬅o害,實則勁力兇猛。


花香,是武夷巖茶的外袍,是它鮮妍嬌嫩的底色。


不香,或者香得輕飄,或者香氣易散,或者香得簡單,都不符合武夷巖茶的標準。


尤其是焙到高火又不香,或者香得極弱的茶,那簡直是武夷巖茶里的叛徒。


該被揪出來游街示眾并點名批評。


要說這種高火茶的湯感就是巖韻,那更是大謬了。

延續(xù)300年傳承!王藝生用一輩子,搖出一杯“蘭香鐵韻”

提及安溪,人們總是繞不開一個話題——茶。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的發(fā)源地,這座城市以茶業(yè)名揚四海,承載上千年的產(chǎn)茶歷史,被譽為“中國茶都”。

金秋十月,正是秋茶采摘豐收的時節(jié)。安溪漫山遍野的山頭,充斥著茶農(nóng)忙碌的身影。時值秋茶采摘的最后階段,王藝生也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滿目青翠的茶園里,他穿梭其中,只為那一杯地道的安溪鐵觀音。

有人說,經(jīng)王藝生做出來的茶,沒有加花,卻有花香,“清香甘醇、觀音韻”的特點在他手里演繹得淋漓盡致。一生事茶,終成一代名家,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鐵觀音泰斗,看他如何用一輩子搖出那杯“蘭香鐵韻”…

△鐵觀音第12代傳人、中國制茶大師王藝生(八馬茶業(yè)供圖)

一生事茶

書寫一部300年的傳承史

王藝生與鐵觀音的緣分,源于身上流淌的家族血液。從他出生那一刻,便與鐵觀音命脈相連,王氏家族制茶史已逾300年。早在清朝年間,先祖王士讓發(fā)現(xiàn)安溪好茶,呈乾隆皇帝,因其形沉如鐵、美如觀音,御賜“鐵觀音”,由此被列為皇家貢茶。王氏家族世世代代以茶為生,到王藝生已是第十二代傳人。

王藝生對茶的興趣,受其爺爺影響頗深。上個世紀60年代,王藝生尚值十一二歲,常與同兄弟姐妹一齊觀摩爺爺制茶。鐵觀音的制作工序繁多,采摘、晾青、搖青、攤置、炒青、初揉、初烘、復揉、烘干。其中搖青是重中之重,將鮮葉放置在搖青筒中,不停搖晃,使其碰撞、散落、摩擦、轉(zhuǎn)動,促使茶葉的色澤與香氣充分顯露,僅這一步工序,就要耗費大半日時光。王藝生回憶到,“那個年代沒有電燈,煤油燈的光線又太暗,為了實時掌控茶青變化,我就手提著煤油燈湊近了看”。時間與力度就是茶香的生命,挑燈熬夜看茶青變化,反復搖青半點不敢馬虎,這也是王藝生對于學茶時,最深刻的記憶。

△王藝生查看茶青變化(“說茶”攝)

在王藝生幼時的記憶里,每年秋季是家里最忙碌的季節(jié),鐵觀音的工序多,且不能斷,用一句話總結(jié)——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從采茶、曬青開始,到最后的干毛茶,連續(xù)二十幾天沒日沒夜地做,常常是茶不離人、人不離茶。對于家里祖祖輩輩而言,做茶季的時間珍貴到以“秒”為度量單位,“每年做茶季的這幾十天是我們家的‘命根子’,家里的生活就是靠這命根子換來的”。所以做茶雖苦,但在王藝生心中,這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樹高千丈終有根,水流萬里必有源。對于王氏家族的祖祖輩輩,300年的家族傳承與使命,讓制茶的信念早已融入他們心中。對于王藝生而言,做茶是占據(jù)童年最深的記憶,也是認定一生的事業(yè)。

60年如一日堅守

成就安溪鐵觀音傳奇

如今的王藝生,在業(yè)界大名鼎鼎,是鐵觀音制作技藝的權(quán)威泰斗級人物?;仡欉@60年的成長歷程,也并非波瀾不驚。從學茶到制茶再到評茶,如果用三個詞來總結(jié)他的60年,踏實、敬業(yè)與熱愛。

少時,在爺爺?shù)挠绊懴露δ咳荆跛嚿鷮χ撇韫に囉辛俗罨A的認知,此時的他已初步掌握做青、炒、揉、磨、篩、分類等一系列制茶技藝。直到二十幾歲,王藝生進入國營的安溪茶廠工作,開始接觸原料的審評和拼配。王藝生回憶到,“當時的茶廠,老一輩接連退休,年輕人接續(xù)不上。為了改善茶廠青黃不接的局面,縣里組織了學習班,我一想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就立刻跑過去報名”。僅僅學習了十幾天,他就憑著天分和勤奮一舉奪魁,并且連續(xù)兩年都取得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正式進入茶廠后,王藝生便開始接手拼配的工作。“那時安溪26個鄉(xiāng)鎮(zhèn),26個茶葉收購站,上百個山頭的毛茶都會送到茶廠來,那我就一泡一泡喝,有時候從早喝到晚,一整天下來要喝一兩百泡茶,喝完后,再挑選出適合組合在一起的口味進行拼配加工。”

△王藝生進行茶樣審評(“說茶”攝)

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王藝生言語中透著自豪,“這個就非常考驗功力了,有時候兩泡原料茶都很好,但是兩泡拼起來,它最后的結(jié)果不一定很理想,但是有的很普通的原料茶拼配在一起,就會出來一泡好茶。所以這個審評拼配和前面的粗制環(huán)節(jié)一樣,很重要,而且也非常難,更多的要靠經(jīng)驗和悟性?!?/p>

茶伴著他,從青絲變成銀發(fā),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王藝生,依舊堅守在制茶重要崗位,作為八馬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質(zhì)量顧問,把控茶的質(zhì)量,成為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每當公司春、秋茶有新產(chǎn)品推出,他依舊堅持第一時間品鑒。60年如一日的堅守,鑄就了鐵觀音傳奇,一生事茶的王藝生,終成一代名家。

△王藝生查看茶青變化(“說茶”攝)

不忘初心

讓百年技藝薪火相傳

鐵觀音,是安溪最閃亮的名片。去年11月,包含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鐵觀音的發(fā)展,離不開一代代茶人的努力與匠心堅守,王藝生作為安溪鐵觀音的代表性人物,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手工制茶專家。同時也一直不忘初心,致力于制茶技藝上的一次次突破創(chuàng)新。這些年,從手工傳統(tǒng)到機械發(fā)展,王藝生從不畏懼改變,在他看來,傳統(tǒng)工藝固然要堅守,但技術(shù)上不能守舊,“這個觀音韻蘭花香的香氣一定是要有的,以后幾千年也是要這樣做,因為你如果脫離了傳統(tǒng)的工藝,也就變味了,就變成其它茶的味道,就不是鐵觀音了,所以這個傳統(tǒng)工藝一定不能變。但社會在進步,我們也要跟上時代,技術(shù)上用智能機械化來替代純手工,能夠提高做茶的效率?!?/p>

△王藝生與八馬茶業(yè)品牌推薦官焦楊交流技藝傳承(“說茶”攝)

在這其中,如何順應市場變化,把傳統(tǒng)工藝和不同區(qū)域人群的口味做一個更好的結(jié)合,如何更好的推廣鐵觀音,讓更多人愛上喝茶,是王藝生與八馬一同在努力的方向。

對于未來的傳承接續(xù),王藝生認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在理論方面積累是比較深厚的,但還需要吃苦耐勞通過實踐積累經(jīng)驗,和老一輩的經(jīng)驗結(jié)合。“學習和做茶都是一輩子的事,老一輩與年輕人揚長避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只有這樣,‘蘭花香觀音韻’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喝到用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做出來的好茶?!?/p>

來源:說茶ShowCha

如有侵權(quán) 請聯(lián)系刪除

探秘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鑒體系

  困鹿山之茶,香高味甜,得氣之正,識者曰:異香雅韻。

  困鹿山最迷人處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傳的“異香”,可謂妙香國里識困鹿。

  《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p>

  大清早一泡困鹿山極品巖韻,清雅了整個秋天。困鹿山為先生之茶,得天地正氣,異香雅韻,高山流水,知音幾人?

  氣韻之后,白馬非馬嘗試釋普洱之香。不當處,請多批評指正……

  要做出好茶,一定要從本質(zhì)處思考。把本質(zhì)搞清楚了,可形成好茶生成原理。有了好茶生成原理,可從種植環(huán)節(jié)開始,量產(chǎn)好茶。

  同時,消費者對茶的認知來自“辨識度”,從香、味、韻入手,探索困鹿山茶的微妙之處,構(gòu)建困鹿山茶的品鑒體系,有助于打造獨特的消費者品鑒認知體系。

  異香雅韻:妙香國里識困鹿

  困鹿山最迷人處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傳的“異香”,可謂妙香國里識困鹿。

  據(jù)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和吉順號總結(jié),困鹿山茶的香型有:

  基礎香——老樅木香

  高級香——百花香、菌香、巖韻花香、山野百花香、高山毫香

  頂級香——乳香(奶油香)

  普洱市茶人李琨認為,“困鹿山太復雜了,品種、樹齡、土壤、生長的小環(huán)境多而雜,豐富多彩,每一個小區(qū)域都不同,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p>

  故,要解釋困鹿山的“異香”,需要從多種角度出發(fā),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收獲。百花香、高山韻、細葉甜,都是具象的東東,托物言志。不知道什么叫細葉甜,困鹿山細葉皇后告訴你!困鹿山的香型太豐富了,只能用百花香來形容。困鹿山是茶樹基因博物館,是自然生態(tài)與茶樹種植文明博物館,集品種香、生態(tài)香、地域香于一體,合為百花香,分為各茶各有其妙香……

  多維度解釋香:木香意味著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茶樹大。菌香意味著頂級生態(tài)環(huán)境,古茶樹多,真菌多,其是生態(tài)香。巖韻,來自土壤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地域香。乳香(奶油香),是品種香。

  下面歸納與解釋困鹿山的各種香,李琨給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1、老樅木香

  最近,朋友圈“木質(zhì)香”流行起來了。木香,其實是好茶的基礎香型。不是說好茶只有木香,而是好茶首先要有木香,因為木香跟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代謝方式與植物纖維素有關。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稀疏放養(yǎng)的老樹,往往帶有木香。

  有人說,這叫“老樅香”。我認為,用“老樅香”來釋木香,或老木香,可謂神來之筆。

  老樅,也叫老茶樹,是相對于新種植的茶樹而言。許多人以為,老茶樹,或者老樅,是指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茶樹。其實,在茶學中,是以生長作用為主,還是繁殖作用為主,來斷茶樹的新老。

  茶苗定植下去,三四年就可投產(chǎn),三四年到七八年的茶樹以生長作用為主,茶樹吸收的養(yǎng)份主要用于芽葉的生長,注重芽葉嫩度的綠茶與清香鐵觀音,就利用茶樹的生長作用來加工優(yōu)質(zhì)茶葉。為什么臺地茶園不但密植,還重修剪,大量施肥?密植是為了增加產(chǎn)量,重修剪是為了刺激茶樹的生長作用,多發(fā)鮮嫩的芽葉,大量施肥是促進茶樹生長作用,就像飼料雞猛喟飼料瘋狂長個一樣。

  在綠茶、清香鐵觀音的語境中,茶樹種個七八年,生長作用下降,繁殖作用顯,茶樹芽葉長得沒以前猛,花果多,有木質(zhì)化傾向,這時人們就認為茶樹變老,成為老茶園。七八年,十多年的茶園,在追新茶的語境下,要進行低產(chǎn)老茶園的提產(chǎn)增效之改造。在清香鐵觀音盛行的年代,福建茶農(nóng)往往把七八年、十多年的老茶樹挖了,栽新苗。

  綠茶、清香鐵觀音,重快速生長的新茶樹,普洱茶重緩慢生長的老樅,這就是普洱茶與綠茶的本質(zhì)區(qū)別,老樅香也成為優(yōu)質(zhì)普洱茶最基礎的香型。

  老樅茶園的標準是,種植至少七八年以上,茶園生態(tài)多樣化,有覆陰樹,茶樹疏植放養(yǎng),一畝種百株左右,根深能吸深層土壤養(yǎng)份而得“巖韻”,因為深層土往往夾砂帶石。

  2、菌香、巖韻花香

  老樅香,往往與菌香、巖韻伴生一起。普洱市茶人李琨說,木香菌香與巖韻合為“老樅香”。

  菌香,是木香的升級版,跟木香一樣,需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喬木老樹,而且需要生態(tài)好上加好,陰涼的環(huán)境中原生優(yōu)質(zhì)微生物大量繁殖,附著在鮮葉上,被采下來加工成茶葉,往往有菌香。

  “困鹿山野花、野果、菌子特別多。春天茶葉沒發(fā)之前,采野花,也可以賣許多錢;雨水天可撿菌子。我們基地菌子很多,最容易出大紅菌(大紅菇),老百姓一年撿菌可撿幾萬元。大紅菌甜,補血,福建人愛收購?!奔樚栒崎T人董競敏說。

  巖韻是跟深層土壤夾砂帶石有關,根深的放養(yǎng)喬木茶樹吸收了微量元素。

  董競敏描述了困鹿山土壤構(gòu)成:“泉水流過的地方,會有紅色的痕跡,這表明含礦物質(zhì),比如可能有鐵(這待檢驗)。淺表土有點黑,下面挖出來的土紅,再挖下去,就是石頭?!?/p>

  研究普洱茶的巖韻多年的李琨認為,“砂壤、丹霞地貌、花崗巖、古老的河灘砂石堆積層之地種的茶樹,都有明顯的巖韻。最好的巖韻,是‘軟糯綿甜’,是油潤,是‘稻花香’、‘糯香’。這其中,泥質(zhì)巖的巖韻與眾不同,代表茶區(qū)為象明曼松。而困鹿山深層土壤大都是砂巖?!?/p>

  其進一步說,“困鹿山土壤母質(zhì)為砂巖,但也有部分泥質(zhì)巖。表層土壤多為紅壤,最上面才是黑色腐殖土。土壤深層為砂巖,砂石有紅色黃色白色,紅最多,其他只是零星分布。紅,是相對其他地區(qū)而言,又多偏紫紅色的砂石。羊肝石屬于泥質(zhì)巖,在困鹿山有分布但不多,而且多不是標準的泥質(zhì)巖,多過度伴生?!?/p>

  3、山野百花香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森林茶,品種雜,各有各香,如同森林百花香。

  “困鹿山堪稱茶樹的基因庫,在直徑幾公里的半徑里,有野生茶小群落(千年)——栽培型古茶(古樹茶大單株)——大樹茶,也就是多茶種、不同斷代的茶樹在困鹿山混生共長。直觀講,大拇指大的小葉子,葉片更大的中葉子、大葉子,都能在茶山上找到,其花果芽都有不同的形態(tài)。多茶種混生,造就困鹿山茶滋味淡雅,豐富。早年不像現(xiàn)在區(qū)分茶樹單獨采,不同品種茶葉混采混合加工,其滋味更豐富、協(xié)調(diào)?,F(xiàn)在做茶,有意識分開做,有些品種更清雅,有些品種更濃郁?!倍偯粽f。

  4、高山毫香

  “高山韻是指,高海拔茶,休眠期長,蛋白質(zhì)氨基酸積累豐富,茶毫的含量高,殺青時會產(chǎn)生于類似綠茶的毫香,讓人產(chǎn)生‘鮮'的感覺,‘鮮香爽',一般用在綠茶評語中,不用在曬青評語?!崩铉f。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高海拔茶,茶樹休眠期長,其做出的普洱茶有類似綠茶的“高山韻”,為“先生之茶”。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困鹿山的茶,品種雜,各有各香,總的來說清甜,苦澀不顯,潤口、回甘,顯“高山韻”,細膩綿潤甜。

  5、乳香(奶油香)

  乳香(奶油香),是品種香。

  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屬于高香型珍稀茶樹品種帶來的品種香。據(jù)吉順號掌門人董競敏介紹,這種乳香濃郁的珍稀型茶樹品種,生長在困鹿山古茶園里,數(shù)量非常少。其頭春鮮葉,香氣很獨特,在茶林中間,就能聞見茶香——古茶林沐浴在陽光下,林間能聞見森林香、茶香。這種茶樹的鮮葉散發(fā)出奶油香、蘭香,將其采摘下來攤晾香氣就更足了,下鍋炒,香氣彌漫于整個車間。

  聞香識困鹿:構(gòu)建消費者的品鑒認知體系

  產(chǎn)品與品牌是用認知傳播來占領消費者心智的,而茶作為入口的飲品,具有高辨識度、高愉悅感的味覺認知,無疑是其進入消費者認知世界最關鍵的一步。

  冰島的冰糖韻、老班章的霸氣、昔歸的菌子香、曼松的蜂蜜水甜,這些頂級茶無不形成高辨識度、高愉悅感的經(jīng)典特征風味,從而以此為味覺認知的傳播焦點,以專業(yè)圈子共識到社會共識的形式,從專業(yè)的名山茶發(fā)燒友向更廣闊的大眾市場進行傳播與擴散,也因此不管喜不喜歡普洱茶,會不會喝茶,許多普通老百姓都聽說過傳說中的冰島、老班章……

  吉順號作為“大困鹿山經(jīng)典風味的締造者”,認為“異香”是形成困鹿山茶經(jīng)典風味之關鍵,故通過梳理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鑒體系,以構(gòu)建消費者關于困鹿山茶的味覺記憶與認知體系。

  困鹿山茶,很溫潤,清雅,韻味足;不苦,甜。其在倉儲之下,茶味、茶氣逐年增強。對新茶友而言,清香,油潤,不苦,適口性與接受度極高。

  故吉順號用“香”之獨特愉悅度來建立辨識度,聞香識困鹿,將市場分為懂茶的專業(yè)小眾市場,和不懂茶的非專業(yè)大眾市場,推行大眾品鑒認知和專業(yè)品鑒認知兩種體系。

  針對大眾認知,推困鹿山茶“香高味甜”:

  高香茶(高香蘭韻)——古樹——貢茶

  花香茶(花香清韻)——大樹——喬木老樅茶

  甜香茶(甜香蜜韻)——小樹——大眾有機茶

  針對專業(yè)認知,推“異香雅韻”:

  木香、菌香、山野百花香、巖韻花香、高山毫香、乳香(奶油香)

  吉順號供應有生活質(zhì)感的茶:好喝的茶、健康的茶、審美的茶。從消費升級的角度,定義“好喝、健康、審美”,做充滿時代感,能不斷升級迭代,引領消費潮流,彰顯困鹿山地域特性的茶。

  大眾市場——講“新味”(口感)

  專業(yè)市場——講“新韻”(氣感)

  聚焦原產(chǎn)地風格,研究大困鹿山茶,做出困鹿山茶的特性,引領市場認知:

  香高味甜——大眾市場認知

  異香雅韻——專業(yè)市場認知

  最終確定吉順號的產(chǎn)品風格——大困鹿山茶區(qū)的經(jīng)典風格:香高味甜、異香雅韻。并在此基礎上,打通古樹茶——喬木茶——有機小樹茶的垂直價值鏈條,以形成市場認知與困鹿山茶大消費市場的分層構(gòu)建:

  以“喬木老樅茶”為核心,構(gòu)建困鹿山茶大消費金字塔結(jié)構(gòu),建立市場分層認知體系

  皇家貢茶、喬木老樅茶,是專業(yè)市場的概念,受眾面窄,以做市場深度為主,玩圈子文化,形成中高端消費風尚。

  森林放養(yǎng)有機茶,是非專業(yè)市場的概念,大眾對有機茶認知度高,教育成本低,以做市場廣度為主,開發(fā)大眾口糧茶市場,做大消費者基數(shù)。

  大良種:深入開發(fā)困鹿山茶樹基因庫,推廣高香珍稀型茶樹品種

  前文提到,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屬于高香型珍稀茶樹品種帶來的品種香。吉順號正在規(guī)劃,將乳香(奶油香)原生種,培育成乳香型良種茶樹,打造“困鹿山乳香1號茶”。

  紫娟良種的培育,給云南茶產(chǎn)業(yè)增加了極具競爭力的紫娟茶。聞香識好茶。特異香型可為品質(zhì)、體驗與辨識度加分。困鹿山茶的最大競爭優(yōu)勢在于“異香”,原生乳香茶就是困鹿山“異香”的頂級代表?!袄股饺橄?號茶”的選育與大規(guī)模推廣,解決了乳香型原生種過于稀缺不能量產(chǎn)的問題,給大規(guī)模推廣與產(chǎn)業(yè)規(guī)模開發(fā)乳香茶帶來了希望。

  吉順號利用困鹿山茶樹基因庫的優(yōu)勢,打造困鹿山品種園,培育“困鹿山乳香1號茶”等優(yōu)良品種,并向全省推廣種苗,做大良種產(chǎn)業(yè)。

找到約27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