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江西高山紅茶的價格

找到約30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金鳳柳葉眉紅茶

金鳳位于雪峰山脈中段的新化縣西陲,紅軍長征時紅二方面軍曾在此駐扎,為婁底、懷化、益陽三市交界地,與溆浦、安化兩縣毗鄰。這重重大山中,人煙稀少,出入都得翻山越嶺。

金鳳的土地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轄金鳳、大灣、大通、光輝、魏家、坳坪、陽雀、巖山灣、架橋、馬路、筍芽、竹林、鳳凰、堯灣、命田、鐵爐、滑板、雪溪、九龍山、大坪、坪油等二十一個自然村,茶葉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開發(fā)潛力巨大。金鳳的山林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五,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條件。

新化女人似茶,新化紅茶如江南女子般含蓄、柔情,既有新化雪峰山脈的淳厚,又有高山流水的清新,還有一絲梅山蠻勁的繞纏。著名新化籍女作家謝冰瑩在她的《小橋流水人家》曰:“沿著溪岸向東行,還有一座長石橋,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經隨著采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欣賞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立刻會浮現(xiàn)出當時的情景來。”新化山歌《敬茶歌》云:“高山嶺上有好水,云霧山中有好茶,好井水,泡濃茶,既打口干又好呷,看完風景嗚哇嗚耶,我送包茶葉嗚哇給你帶回家?!?/p>

金鳳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有茶樹生長和采茶的記載。五代馬殷時期,金鳳的茶已通商旅,這些民茶由官運往唐、襄、郢、復州、河南等地銷售,列為馬殷換取軍馬和軍費的資源。宋神宗熙寧五年,章悙開發(fā)梅山,新化置縣,實際是掠奪茶葉作為軍需物資,在資江中游設立博藝場吸納茶葉,供蠻人生活的鹽巴、大米等。金鳳已有貢茶的雛形和一定的茶葉產量,全部集中到邵州,與新化其他地方的茶葉一起完成宋代朝廷規(guī)定繳納的茶品。南宋及元代二百余年間,國家征收茶農的茶租,茶商的茶稅奇重,茶葉生產、貿易衰落,金鳳的茶葉產量卻沒有減少。

明代,全國茶樹的種植、生產,茶葉的貿易逐漸恢復。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規(guī)定新化縣進貢茶十八斤芽茶,并代替資江上游的邵陽縣、武岡州準備貢茶。金鳳也是新化進貢十八斤芽茶和代辦邵陽縣二十斤、武岡州二十四斤芽茶的產地之一。洪武末年,新化金鳳巖山灣村已經有用干發(fā)酵做老紅茶的記載,產量雖然不多,會做的茶農已經有一定的人群基礎。明代嘉靖年間編修的《新化縣志》記載,永樂年間,新化知縣肖岐、蔣英教導新化人民種茶、開辟茶園,新化進入茶樹人工栽培時代,金鳳開始栽培茶樹、開辟茶園,進行大面積人工種植,茶葉產量大增。當時,新化縣、邵陽縣、武岡州年產茶葉一萬擔,新化縣是其主力。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朝廷在新化蘇溪巡檢司建立茶稅官廳一所,額定歲收茶稅銀三千兩,按《明史茶法》隆慶年間規(guī)定實際每年納稅茶葉達九千擔,年產茶量當在一萬擔以上。新化的商茶順資水下運至蘇溪關納稅,再運往北方各省銷售;明末農民起義峰起,急需補充馬匹,將蘇溪關納稅的商茶調往甘肅補官茶不足。茶葉課稅苛刻,新化嘉靖時期進士鄒廷望有《茶稅論》一篇,他認為茶稅過重,茶價低導致商困民不利,得到了當時的官吏重視。

清代道光八年,新化縣蘇溪關納稅商茶一萬余擔,全部運往西北銷售。咸豐四年(1854),廣東商人來新化傳播濕發(fā)酵采制紅茶的技法,并經陸路、水陸的茶馬古道運往廣州、上海,銷到歐美國家。咸豐六年,厘金分局在新化設分二卡,抽收紅茶厘金。商販將毛茶原料運至安化加工成箱,以“安化茶”名義運往銷售口岸。光緒年間,新化年產紅茶4600擔,約四十六萬斤。咸豐十一年,漢口開放為對外商埠,英、俄等國商人在漢口設立洋行收購紅茶,新化紅茶多集中于漢口外銷,一部分運往廣州、上海、恰克圖等地出口。湘鄉(xiāng)縣沙塘鄉(xiāng)朱紫桂在永豐及湖南各地設立封君茶莊收茶、加工、裝箱紅茶,安化縣有封君茶莊分號,新化縣有封君茶莊的收購點,運至漢口賣給外商?!肚灏揞愨n》中《朱紫桂業(yè)茶致富》載:“湘鄉(xiāng)朱紫桂,初赤貧,讀書村塾,三月而輟,以樵采營生。成童,執(zhí)爨于米肆,甚勤。巨商劉某委之司店事,尤干練。越數(shù)年,以所得薪資紅利自設一肆,積千余金,遂業(yè)紅茶,歲盈萬金。時同治丁卯也。紫桂既小康,即以少失學為憾,而補讀。既而逐歲貿茶,集資近百萬,湘皋、漢滸,幾無不知有朱紫桂名矣。”按1871年《英國領事商務報告》等稱:“湖南湖北兩省茶葉的種植擴張很快,較十年前幾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后還在繼續(xù)擴大,面積迅速增加。光緒初年,湖南紅茶出口達到驚人的高峰,每年九十萬箱以上(271670噸),其中安化三十五至四十萬箱,新化、武崗紅茶包括在安化茶內。《新化之茶》載,新化最盛時期產紅茶三萬擔,王彥調查的只是新化的主要產茶區(qū),還有土橋、兩下江、洋溪、筱溪、小南山、張家沖土居、毛易鋪、謝澤山等次要產茶區(qū)四的千余擔茶葉未計入其內。

1915年,新化寶大隆紅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民國十九年(1930),新化商人曾碩甫組織茶商在楊木州興建有寶泰隆、豐記、寶聚祥、富華、裕慶、光華、富潤、寶記等八家茶商號的聯(lián)營茶廠,精制紅茶16300擔。其中光華即劉光華,為劉家吉蘊公的第二十六代子孫,即柳葉眉茶業(yè)董事長劉國仲的前輩,帶領金鳳人做紅茶。國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茶公所,征收茶稅、管理茶事。民國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新化縣茶園面積有三至七萬畝,年產10000—35000擔。民國二十二年,新化制紅茶23286箱。民國二十三年,新化制紅茶12143箱。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新化縣二十余鄉(xiāng)中有十七個鄉(xiāng)種茶和產茶,主要產茶鄉(xiāng)是中和、永安、遵義、鎮(zhèn)梅,年產約12000擔;其次是平山、羅江、鵝塘、古塘等鄉(xiāng),年產量約9000擔;第三是禮智、太和、四教、鎮(zhèn)資鄉(xiāng)等,年產量約6000擔;第四是安集、大陂、蜈赤、吉黃等鄉(xiāng),年產約3000擔,以上共計30000擔。金鳳屬于鎮(zhèn)西鄉(xiāng),當時的產量稍差。從品質上看,楊木州、龍珠山、爐觀、洋溪、沙江、土橋(潘橋)等地品質較佳。民國三十七年,新化產茶一萬擔,發(fā)放貸款二十萬元。

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國紅茶廠,將精制紅茶出口,后改為湖南省新化茶廠。1951年,發(fā)放貸款和稻谷扶助茶農恢復生產,茶葉生產量增加到21000余擔,收購量達到17613擔。1953年,在縣財經辦領導下由農建科、縣糧局、縣供銷社、新化茶廠成立新化縣統(tǒng)購辦公室領導茶葉等特產的發(fā)展與統(tǒng)購統(tǒng)銷。1955年,在縣農村工作部的領導下成立茶葉辦公室,領導茶葉生產發(fā)展。1957年,新化縣試制紅碎茶成功。1979年,在新化設立湖南省爐觀茶葉研究所,主要從事功夫紅茶、紅碎茶生產研究,其紅茶生產工藝獲外貿部三等獎。1980年代,新化茶園面積十萬畝,村村有茶場、家家做茶葉,年產功夫紅茶、紅碎茶3000多噸,其紅茶產品先后被湖南省外貿局、國家外貿部、商業(yè)部評為優(yōu)質產品,享譽全國。新化縣紅茶產品出口到英國、新西蘭、美國、埃及、俄羅斯及東歐國家和地區(qū),出口創(chuàng)匯占全縣34.6%。1989年,新化縣精制紅茶2737噸,產值1539萬元。金鳳的紅茶產量非常多,并有金鳳紅碎茶廠,各個村落所在區(qū)域都有茶園分布,生產和銷售茶葉成為了金鳳人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曾堯灣村現(xiàn)金鳳村的戴哲瓊老人曾帶領三個村民小組做茶,年產二十多擔;曾巖山灣村現(xiàn)竹林村的李為善老人一戶年產三十擔紅茶,全村年產三十擔的茶農達三十余戶。金鳳歷年是縣內的產茶、制茶重鎮(zhèn)。

新化茶葉品種甚豐,主要是中小葉型群體種,占全縣茶園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野生型野生茶多為小喬木,樹姿高挺,荒野幾十年的茶樹高達三米以上。新化從明代開始茶葉的栽培,大葉型有筍芽巖茶、槎溪大葉、關王大葉、先進大葉;中葉型有荊竹群體、先進群體、留山嶺群體、奉家群體等;小葉型主要有安化群體和地方品種。新化境內現(xiàn)存的野生種茶種主要分布在大熊山、金鳳、貓面山等地,其中大葉種有大熊山大葉、貓面山大葉、竹林大葉,中葉種有大熊山中葉。金鳳屬于竹林大葉,相當于栽培茶的中小葉種,茶芽經過太陽日曬后,多為紫色芽莖和葉片,即我們俗說的紫鵑。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一點五至三米,因為有人工管理,茶葉產生變異較少,在同一茶區(qū)中,約有二三種變異茶種。嫩葉多銀毫,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支三級芽三至五厘米,成葉長可達六至十五厘米,葉身較喬木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品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茶略薄而剛烈。坊間所認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為民國初年以后或是建國后種植而野化的茶園茶,即常說的野化茶。

金鳳群山環(huán)繞,山嵐起伏,崇山峻嶺,谷幽林深,溪河廣布,常見潺潺流水的溪澗和山山油綠的竹林。多層疊加造就獨特的山地氣候,常年草蔥樹郁,四季鳥語花香。承蒙天地的恩寵與厚愛,翠藍的樹葉更加蒼勁挺拔,生機無限的千年古松與星羅棋布、盎然勃發(fā)的竹林交相輝映。異質性強、兼容多元、豐富多彩的峰巒有棱,蔓披綠紗,隨風飄舞,如幻如夢;水似有靈,婉轉縈回,清波碧浪,柔情依依。村莊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翠綠之中,群山擁翠,浪影松濤,山美水美,更讓人目不暇接而流連忘返。

時值初春,陰晴雨霧,櫻花芳華,櫻枝動艷,藻灼輝芳,緗葉花蕾,紅花已發(fā)。漫山櫻花,絢如云霞,極盡熱烈,堯灣山景,四面麗景,美景驚艷,爭斗不休,紅白交映,懸于枝頭,微風搖曳,布滿浪漫,花瓣揚起,亭亭玉立,自在悠閑,不爭不搶,身姿綽約。一櫻凋零,鋪滿路徑,賞心悅目,宛如仙境。櫻花樹下,春光十里,遇此實境,一見傾心,念念難忘。

攜帶愜意的心情走在茶叢中,看正在積聚力量的茶芽與花海相得益彰,那陣陣春風拂過,飛花如雪,白櫻勝霜,粉櫻如霞,紛紛揚揚地落到身上。滿眼茶芽初綻放,開始動人,雖有寒凍,結局可愛,心馳神往,亦能感受到茶湯在口腔里舞動的美好青春,追溯著茶芽的行跡。

采茶人的到來,打破了山的寂寥。她行至山巔,山靈來迎,云山霧海,仙人之境。茶樹錯落散生于次生林中,采茶人要尋覓、挑選、采摘、投簍。林下茶芽正壯,茶人歡喜采摘。邊走邊采,竹簍漸沉,滿簍的綠意綻開了唇角的淺笑。

金鳳保存了很多老茶樹和茶文化,他們視茶為生活的享受、養(yǎng)生的良藥、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征,彰顯著人民享受自然的智慧與才能。金鳳作家山珍的《梅山茶韻》云:“正月采茶是新年,背起糞肥進茶園。雪花卷得北風起,吹落眼淚滴腮邊。二月采茶茶發(fā)芽,早進茶園摘細茶。只望今年茶價好,鹽不欠賬米不賒。在春風的引誘下,茶樹們將溫情嫩綠成一劍劍細芽,羞答答地躲在每一片老葉的腳邊,盡情吸吮著陽光和雨露。三月采茶是清明,摘罷茶來繡手巾。右邊繡起采茶女,左邊繡起作田人。陽光開始為茶樹補鈣,硬挺挺的茶芽在茶樹上靚麗著自己的青春和風采。妹妹在茶園里穿來穿去,閃電般的身子把過往的清風撞得踉踉蹌蹌,又將鳥雀的歌聲攪得七零八碎?!毙禄礁琛恫刹韪琛罚骸罢虏刹枋切履?,剝出茶種點茶園,點完茶畬十二畝,梳妝打扮去拜年,二月采茶茶發(fā)芽,織個背簍采春茶,左手織對陽雀叫,右手織雙蝶采花。三月采茶是清明,姐妹雙雙繡圍裙。兩邊繡起茶花朵,中間繡起采茶人。四月采茶正當最,又采茶來又插秧,采得茶來秧又老,插得田來茶又貴。五月采茶是端陽,茶蔸腳下惡蛇盤。紙剪大錢祭土地,吩咐惡蛇斟地方。六月采茶熱難當,楊梅樹下好乘涼,芭蕉葉子當蒲扇,口吃楊梅甜又酸?!?/p>

民國三十八年,劉助培之子道實出生在新化鎮(zhèn)西鄉(xiāng)的堯灣,即現(xiàn)在的金鳳鄉(xiāng)金鳳村堯灣公園,也是柳葉眉系列紅茶的茶園中心基地。那年湖南解放,父母又給他取名國仲,意思是國家重生,即有新中國的意思。那年,戴家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玉玲,后改為玉林。

劉家自劉國仲的祖父劉華球于清代咸豐八年就出生在堯灣。劉姓始祖源明公為堯帝第九子,經過歷史的洗禮,擴展到全國各地。劉華球的祖先一百三十祖吉蘊公隨父文斌公于宋神宗元豐八年由江西遷徙到新化坪底,稱為坪底劉氏。后來有一支遷徙到金鳳山,把自己的住地稱為堯灣,意思是堯九子劉氏子孫生活的一塊地方。發(fā)展到劉華球時,已經是坪底劉氏第三十代。

堯灣自劉華球記事起就是茶園,劉家茶園分為四片,大約六十余畝;周邊還有魏定元家有二十畝茶園。自從粵商在湘鄉(xiāng)、安化、新化傳授濕發(fā)酵紅茶即英式紅茶的制作方法,劉家就從事紅茶的制作。到光緒二十五年左右,漢口成為通商口岸,收購紅茶的商人就來到漢口。新化人用毛板船從水上運輸茶葉,在毛板船底層放木材和竹子,在最上層放茶葉。開始主要用蔑籮和布叉袋盛裝,遇到下雨和毛板船下灘破碎落水,茶葉就會打濕浸水。長期隨父親跟船去漢口的劉助培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他一直在想辦法,最后是就地取材,用農村殺豬后遺棄的豬尿泡為材料,去油、吹開、干燥等工序,等茶葉制好干燥后用土紙包裹起來,再套上吹開的豬尿泡,扎住豬尿泡的口子就不會淋濕和泡水了。就這一小小的防務措施在漢口的收茶界激起巨大波瀾,只要是華球公的紅茶,就會有固定的幾家商號搶著收購。金鳳當?shù)氐牟柁r也紛紛把自己的茶葉整理央求華球公運到漢口去出售。華球公用砸火機的方式標注木材以及各家的茶葉袋,方便出售和結算。

劉國仲五六歲的時候,已經非常勤快了,可以幫著爸爸媽媽做些家務。有年谷雨時節(jié),父母忙于上山采茶,劉國仲與同伴們玩耍,在山上采了一些蘑菇,帶回家清洗干凈就做成菜,等父母回來吃。父母非常高興,當看到端上來的是毒蘑菇,父親非常生氣,認真的教育他區(qū)分可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并告訴他“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告訴他茶可以解百毒、可以救命,劉國仲聽得非常認真,開始對茶事極有興趣。

六歲,劉國仲讀私塾,先生叫劉神組,高度近視。最先教他們習蒙學《三字經》和《買賣交易》,半年后開筆,劉國仲寫了第一篇作文,只有三十二個字,其中就有“茶,采茶,采好茶。”先生讀了非常高興,特意批了紅圈,把他的作文給其父劉助培看,劉助培半開玩笑的說:“我還擔心他以后只能去殺豬做個屠戶,這樣對茶感興趣,以后可能是做茶的農民?!币荒臧胨桔雍?,劉國仲就進入洋學堂,讀完初中,進入生產隊。他父親去世,劉國仲還只有七十七斤半,挖土勞動手無縛雞之力,他會寫些材料,算數(shù)也快,生產隊就安排他記工分,采茶時節(jié)做茶。生產隊給劉國仲計一百個工,白天還可以繼續(xù)去學校讀書學習。劉國仲就繼續(xù)讀高中,與他玩得特別好的劉新邀是金鳳茶站站長劉化行的侄孫子,劉化行非常喜歡劉國仲的文化好,也喜歡他來家里玩。劉化行把收購來的金鳳茶分為三等,一等最高價,二等三等價格依次降低。劉國仲那年十七歲,常得到劉化行特許,允許他上樓參觀茶倉,他常與這位劉爺爺交流茶葉栽培、種植、采摘、制作的技術,劉化行見劉國仲好學,就把他收購茶葉的訣竅和茶葉等級劃分的標準告訴他,還讓他參與茶葉收購的實踐工作,并且邀請他幫忙精選茶葉。劉國仲他們堯灣生產隊的隊長見他與劉化行的關系很特別,邀請他到生產隊指導茶葉篩選,并在劉化行收購時賣個好價錢。

戴玉林的母親一年采三次茶做三次茶,清明一次,谷雨一次,谷雨后一次,年年如此。清明茶全部賣掉,收茶人不需泡湯必出高價;谷雨茶照賣,留一點點敬地王菩薩;她只喝谷雨后茶,而且只喝陳茶。這第三次的谷雨后茶茶形粗梗大葉,做出來的看相不好。這株茶清明時期采制為頭道茶,谷雨時期采制的為二道茶,谷雨后采制的為三道茶。金鳳農人有俗語云:一道苦,二道澀,三道四道實有味。谷雨后茶常放置在第三層的閣樓的糧倉里,保存兩年或者三年,喝前用溫水沖洗陳倉味,再焙至干。把有提梁的粗陶茶壺洗干凈,不留滑膩、茶渣,沖燙后投入焙好的茶葉,燒水的大鐵鍋常年不能沾油腥,水燒至二沸倒入陶壺。一壺可以管自家人兼過往路人一天的量,杯具就是一只大瓷碗,也叫大碗茶,夏天喝清涼甜潤解渴,冬天喝不冷不熱,體感自然,咕咚兩碗不脹肚,喝完暖暖生津,腋下清風。

劉國仲妻弟即戴玉林的親弟弟戴前寬曾是金鳳紅碎茶廠廠長,任期是1987—1989年。戴前寬對茶特別珍愛,制茶時節(jié),常通宵在加工廠,為了防偷盜,長居工廠,幾乎不歸家。在制茶技術上獨樹一幟,在他主導下生產的紅碎茶顆粒勻齊,色澤油量烏黑,滋濃味強,湯色紅艷,為高檔二號紅碎茶。湖南省內,現(xiàn)居長沙的很多老茶人猶記當時金鳳紅茶的優(yōu)良品質,做出口茶拼配時,金鳳紅茶是上等拼配料。這之前的金鳳紅碎茶廠廠長戴光榮,任期是1984—1986年,也是金鳳卓越的制茶人。改革開放以來,金鳳生產的茶葉由于品牌開發(fā)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沒有與時俱進。金鳳紅碎茶廠在20世紀90年代末破產,金鳳的茶葉產業(yè)陷入了低谷。

劉家和戴家在此后的每年,還在清明、谷雨時做茶,他們從采摘到制茶都是精益求精,做自己的手工茶。受條件限制,產量不多,一般為自飲和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更多的是為每年來看望劉國仲和戴玉林老師的學生備禮,學生對他們做的茶情有獨鐘,有些同學不能親自去劉家,特別叮囑同學去劉家?guī)Р枞~。很多學生建言:這么好的茶,應該流傳更廣,讓更多有緣人來分享。劉國仲就順道而為,想自己的茶產量不多,沒有經營壓力,對自己的茶品質量有信心,嘗試著開展運營。想通過平時的交往結識有緣人幫襯其傳播、營銷。

2012年,從小善于品茶和制茶的劉國仲看到家鄉(xiāng)的茶葉產業(yè)落后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決心急起直追,實現(xiàn)后發(fā)趕超。他發(fā)動親朋好友籌資近1000萬元,組建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在堯灣村海拔1000米的地段復墾和撂荒三十多年的茶園基地,完成水、電、路、辦公場所等基礎建設和茶園墾復,向百歲老人戴哲瓊老先生和茶葉專業(yè)戶李為善老人學習制茶方法和技巧,秉承他們獨特的制茶工藝,研制開發(fā)出“柳葉眉”高山野紅系列產品,完成了工商登記和產品“柳葉眉”商標注冊,并向湖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申請辦理生產許可證。想重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紅茶偉業(yè),振興新化鄉(xiāng)鎮(zhèn)茶企,帶動金鳳廣大農戶脫貧致富。

2014年,劉國仲把堯灣這片老茶園確定為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的核心產地,定名為柳葉眉中心基地,另名為堯灣公園。主要生產柳葉眉系列紅茶。并兼顧采摘七星伴月山、筆架山、九龍山、鳳凰界、瓜祿山等地的撂荒茶。這些茶園的海拔均超過一千米,冰凍期超過一百天,茶樹病蟲害少,芽葉嫩厚。2014年三月,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和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對口成立了柳葉眉高山野生態(tài)紅茶技術交流中心,為保障柳葉眉“原生態(tài)、最自然”的品質,制定了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標準,適時監(jiān)測中心基地光溫水肥的變化,對茶園施行原始看護,科學檢測。實驗分析,柳葉眉紅茶茶多酚、氨基酸、黃酮類等內含物顯著高于市場紅茶類;農殘為零,達到歐盟衛(wèi)生標準。五月,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獲得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全國工業(yè)產品生產許可證。成立了金鳳鄉(xiāng)有機茶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金鳳鄉(xiāng)四十二個茶葉種植大戶為社員。

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注重茶樹的種植和栽培,2014年對堯灣這片老茶園進行去雜木后臺刈處理,讓其煥發(fā)新的生命力。茶園四周全是山,常年云霧繚繞,山高林密中,茶葉加快了蒸騰,形成芳香油。光照射時間短,空氣濕度大,茶樹生長緩慢,茶葉長得葉肉厚實又很柔軟,增加果膠質的含量。高山爛石堆中的土壤土層深厚通氣性好,酸堿度適宜,樹林落葉為茶樹提供優(yōu)良天然肥料,增加茶葉的天然養(yǎng)分。茶園錯落在竹林之中、花樹之間、溪澗之傍,茶樹物競天擇,絕無人工呵護。竹影婆娑、櫻花爭相競放,山、水、茶、花、竹和人構成的一個完整的生命共同體。遇上晴天,站在茶園高處,聽山泉淙淙,觀云浪濤濤,聞茶香陣陣,看仙霧裊裊,在這鶯啼茶濤的翠綠環(huán)境中遠離喧囂,心情靜好,人生的美好莫過于此。

柳葉眉的制作工藝師傅為世代祖?zhèn)鳎瑥V初公第十七代,光華公第二十六代,劉國仲第三十二代。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下,堅持獨特技藝創(chuàng)新,秉承傳統(tǒng)又講究茶道自然。柳葉眉紅茶的鮮葉全部實行手工采摘,集中在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期間采制,不同海拔高度和樹篼生長分布嚴格分門別類。湖南《金鷹報》有公書的《慕上柳葉眉》云,老尖(劉國仲綽號)對采茶確是很講究,下雨天不采茶,多云間睛也不采茶,往往在清晨冒著露水時開始采摘,這時茶葉好象薇蕨開始抽發(fā)的嫩芽一樣柔嫩。在仙霧裊裊中,這樣的采茶很是詩意。我想,老尖一定是讀過陸羽先生的《茶經》,采茶方法就如“若薇蕨始抽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發(fā)于叢薄之上”的再現(xiàn)。由采茶師根據(jù)歷代貢茶的原型純手工采摘,挑揀出雜草和腐葉。采摘來的鮮葉要經過精挑細選之后才實施萎凋。秉承獨特的制茶工藝,制成工藝中分、篩、剔、火、曬等各道工序均不著地,不含沙土粉塵,緊、撩、焙、曬、裝等過程不添加任何物質,力求天人合一的純手工工藝,摒棄香精香料成分,確保其香天然、其味自然。一直到開杯品茗,均講究天然自然無污染。

柳葉眉的條索緊結勻稱,色澤烏黑潤澤,氣質高貴優(yōu)雅。還來不及開泡,隱隱的茶香如鄉(xiāng)野的春風撲面而來,挑逗著茶客的嗅覺,仿佛聞到了山野的氣息。小壺沖泡,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黃相間,能真正品嘗到活、甘、清、香,茶香中夾雜幽幽花香。茶底如蓮心,肥壯油潤。入口清雅,無苦無澀,爽滑潤喉,回味很是清新,我仿佛喝到了山泉的叮咚,野櫻的花香,蘭草的悠然。蓋碗沖泡,湯紅亮艷麗,滋味醇和,香氣清雅馥郁,鮮爽醇厚,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

柳葉眉旗下有金豪、金灣、金旗等紅茶系列。

金豪為柳葉眉的仙姿玉色,清明前采摘,選取一芽一葉,半機械化打造,貢茶工藝,條形緊秀,金色毛茸密布,茶香中夾雜幽幽花香,湯色明黃清澈,分杯時淡淡金暈繚繞,入口清雅,無苦無澀,爽滑潤喉,回味清新,茶底如蓮心,肥壯油潤,葉底舒展呈古銅色,芽尖俊秀靚麗,像與輕風嬉戲,當觸碰到她卻又悄然溜走,失落時又輕撫你肩,茶葉黃黑相間,條索緊致,白毫密被,茶香、果香伴著甜香,香濃宜人,茶湯瀅瀅泛光,入口甜潤絲滑,回味空靈,茶底修長如柳葉,猶如漫步春風沉醉的夜晚,對影成雙,甜雅花香,一切恰好。

金灣為柳葉眉的名嬡美姝,谷雨時采摘,選取持嫩性好的長梗,帶一芽三、四葉,半機械化打造,貢茶工藝,貌似彎月,湯色橙紅靚麗,恰似一灣粼粼金光,茶底紅潤豐碩,醇厚甘滑,回味延綿。

金旗為柳葉眉的俠士風流,谷雨前采摘,選取一芽二、三葉,條索粗壯,茶湯橙紅透徹,其香清清,其味百千。

金湖為柳葉眉的國色天香,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選取一芽二、三葉,半機械化打造,貢茶工藝,烘焙獨特,有焦香氣息和家鄉(xiāng)情懷,其香氣如湖水般深幽沉厚而得名,茶湯橙黃透亮,焦香馥郁綿長,口感濃烈飽滿,回味悠揚,久泡味不絕,茶底頎長健美,好似獨坐湖邊,看一片樹葉飄零,泛起圈圈漣漪。

金源為柳葉眉的黑壯奔放,谷雨后采摘,選取一芽三、四葉,茶香優(yōu)雅芬芳,湯色橙紅明亮,入口甘甜爽滑,回味清涼,茶底肥厚壯實,恰如夏日午后泛舟,尋一隅蔭涼。

銀湖為柳葉眉的秋水伊人,谷雨時采摘,選取一芽二、三葉,經野生金銀花花蕾窨制而成。茶香攜著花香,清新淡雅,茶湯黃綠剔透,甘爽舒暢。

2014年11月17日至24日,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博會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的“柳葉眉”紅茶摘得本屆農博會金獎產品的榮譽稱號。梅山四維居士《題國仲兄創(chuàng)制之茗茶——柳葉眉》有云:“出自天然遠俗塵,雪峰山脈扎云根。形涵瓊玉三分質,神蘊芝蘭一縷魂。素雅常招仙客賞,清純倍受士人尊。七杯飲罷風生腋,名韁利鎖安足論?!薄段鹘隆て穭傩指呱揭凹t》:“匯聚山川靈秀,凝成天地精華。雪峰云霧毓奇葩,陸羽聞之返駕。雀舌養(yǎng)顏稱最,金豪益壽尤佳。清風明月品新芽,隱隱風生腋下?!?/p>

2015年5月,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成立“柳葉眉”獎學金。每年,劉國仲和戴玉林都要在金鳳鄉(xiāng)中心學校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子頒發(fā)“柳葉眉”獎學金和榮譽證書。

2017年5月,新化縣國仲茶業(yè)有限公司成為湖南省農業(yè)委員會“2017年湖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yè)價值提升行動試點單位”。提出深耕細作茶主題,以柳葉眉中心基地為載體,融合地理和歷史人文,創(chuàng)新發(fā)展當?shù)亟洕?,提高本土居民生活文化水平為己任,致力將堯灣基地打造成富有濃郁茶文化和金鳳特色旅游的堯灣公園。并追求“天地人心”為和諧,天即天然之成,自然之作,純天然有機自然之品;地即源自高山之巔的野生產地,絕無污染的純粹生境;人即秉承貢茶工藝,秉承好善為茶,獨創(chuàng)于一律之外的茶品之人;心即寧缺毋濫的苛嚴標準,精益求純的手造之美,用心做茶,慈心為茶。

柳葉眉從金鳳飛出去,來到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長沙等國內一線城市,廣受愛茶人的歡迎,并給遠在美國、德國的游子捎去家鄉(xiāng)的味道。

劉國仲開始培養(yǎng)第三代茶人,教育他們采茶、制茶,說制茶要從娃娃抓起。并在茶馬古道上的老茶亭處建了一棟住房,即現(xiàn)在居住地,成了劉國仲的藏茗閣。劉國仲還是喜歡守在他的堯灣老茶園,建一竹樓,泡一壺茶,看疊嶂層峰、看云開霧散。也許,他在守望一葉茶,也許,他在等待一個人。

【摘自2019年12月《吃茶去》雜志(總第72期);作者:巴陵(湖南長沙),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茶文化隨筆集《尋茶問道》《尋茶筆記》《黑茶軍團的崛起(湖南黑茶、廣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北洞茶、福建武夷山茶五卷)》《新化之茶》《婁底全茶書》《中國普洱茶品鑒報告》《中國紅茶品鑒報告》等】

六大茶類的起源,你知道嗎?

? ? ??樹的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的漫長歷史了。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包括云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自從四五千年前我國發(fā)現(xiàn)茶樹并利用茶葉后,飲茶習慣和茶葉生產技術都是直接或間接傳入了世界各國,因此中國被譽為“茶的故鄉(xiāng)”。

中國茶的歷史悠久,自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茶類,期間經歷了復雜的變革。傳說第一個品嘗茶樹的鮮葉并發(fā)現(xiàn)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是神農氏,在神農時期原始農業(yè)主要還是靠采集野生植物,然后熬成稀粥使用。所以茶最初并沒有當做飲品,而是采食鮮葉,被當做果腹的樹葉。

到了春秋時期,《晏子春秋》一書中有寫以茶作餐菜的記載。到三國時,魏國出現(xiàn)了茶葉的簡單加工,采來的葉子先做成餅,曬干或者烘干,這是制茶工藝的萌芽。兩晉時期《晉書》中記:“吳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生煮羹飲,類似現(xiàn)代的煮菜湯。同時茶也被當做藥,就像采集其它草藥一樣采集鮮葉曬干收藏備用。

從漢代開始,漸有了飲茶的記載,此時茶已被當做飲品使用,兩晉南北朝是我國飲茶風俗的興起期,而至三國時期,人們將采來的茶葉先做成餅,曬干或者烘干,飲用時,研末沖泡,加佐料和作羹飲。但初步加工的餅茶仍有濃厚的青草味,于是革新工藝,發(fā)明了“將茶的鮮葉洗滌、蒸后碎制,蒸青壓榨,去汁制餅,使茶葉苦澀味大大降低”的蒸青制茶法。

自唐至宋,貢茶興起,成立了貢茶院,組織官員研究制茶技術,從而促使茶葉生產不斷改革。唐代蒸青作餅已經逐漸完善。宋代制茶出現(xiàn)了研膏茶、蠟面茶,以后在團餅茶表面有了龍鳳之類的紋飾,謂之龍團鳳餅。團餅茶在制作工序中為了改善苦味難除、香味不正的缺點,逐漸采取蒸后不揉不壓,直接烘干的做法,將蒸青團改造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團餅茶制作工程中在蒸青后要用冷水沖洗使之冷卻,并會壓榨水分,則茶汁也會隨之被榨去,失去了茶的真味,而散茶則避免了這個缺點。

近代制茶的過程中,由于注重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探討,通過不同加工方法,從不發(fā)酵、半發(fā)酵到全發(fā)酵等一系列茶葉內質的變化,探索到了一些規(guī)律。通過不同的制造工藝,由炒青綠茶演變而制成了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征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利用六大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后的產品統(tǒng)稱為再加工茶類。下面就是六大茶類起源的先后順序:



綠 茶 起 源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綠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陜南一帶)。據(jù)《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度A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于西周時代,陜南(今漢中、安康一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因此巴人種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不爭的事實。

另據(jù)傳言,綠茶發(fā)源于湖北省赤壁市。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后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繼病愈。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他記在了心里。當了皇帝后,朱元璋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

劉玄一請皇帝賜名。朱元璋見茶葉翠綠,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賜名“松峰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飲羊樓松峰茶成習慣,遂詔告天下:“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币虼?,劉玄一成為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為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羊樓洞成為天下最早做綠茶的地方。



黃 茶 起 源

黃茶有兩類型:

一是茶樹品種的芽葉自然發(fā)黃,叫黃茶。唐朝盛產“壽州黃芽”是自然發(fā)黃的茶芽,蒸制為團茶,不象現(xiàn)時霍山大化坪出產自然發(fā)黃的黃芽。如從品種說起,遠在七世紀就有了。

二是,炒制過程中悶黃;從炒青綠茶演變而來的說起,則在公元1570年前后,由于炒青綠茶的實踐,發(fā)覺殺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時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葉質變黃,產生新的認識,再去實踐,就創(chuàng)造了黃茶。如黃芽是殺青后悶黃的;黃湯是揉捻后悶堆二三小時;黃大茶是初干后堆放20多天變黃的。

許次紓的《茶疏》說:“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南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縣名,其實產霍山之大蜀山也。顧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鐺薪炒焙,未及出釜,業(yè)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边@是批評制茶技術不好,綠茶變成黃茶,因此,發(fā)現(xiàn)黃茶的制法?,F(xiàn)時霍山黃大茶制法,正是如此。

黃大茶的制法是在十六世紀前,從綠茶發(fā)展而來的。如《明 ·會典》說:“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令買茶中馬事宜,收買真細好茶,毋分黑黃,一例蒸曬,每篦重不過七斤?!边@是四川曬青綠茶做色蒸壓為邊茶。做色重的變褐黑色,輕的變黃茶。




黑 茶 起 源

黑茶有兩個類型。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紀前后。 四川綠茶運銷西北,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必須壓縮體積,蒸制為邊銷團塊茶,便于長期遠運。因此,邊銷茶品質更加醇厚,邊區(qū)人民更加喜愛飲用邊銷茶,使邊銷茶成為西北邊區(qū)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糧食。

四川綠毛茶要加工為蒸壓團塊茶的半成品,要經過20多天的濕堆才能變黑。通過這樣實踐,有了變色的認識,就采取新的技術措施,發(fā)明為黑毛茶的制法。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時,使葉色變成褐綠帶黑,而后烘干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紀以后的。

渥堆作用與四川綠毛茶堆積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變色過程大大縮短、技術有很大革新。這種黑毛茶經過各種蒸壓技術 措施,造成各種各樣的黑磚茶。如安化的黑磚茶、茯磚茶、花持 (現(xiàn)改為花磚茶);散裝黑茶有天尖、貢尖(現(xiàn)改為湘尖1號、2 號)。

歷史上記載的黑茶,十六世紀以前,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過 做色工序變?yōu)榈暮诓璩善?,遠在宋神宗趙頊熙寧(公元1068至 1077年)年間就有。十六世紀以后,是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種黑茶。

綠色變黑色四川稱做色,湖南稱握堆,湖北青磚茶稱漚堆云南稱轉色,名稱雖不同,其實則一,都濕堆或半干長久堆積之故也。


??

白 茶 起 源

白茶,屬輕微發(fā)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關于白茶的歷史究竟起于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據(jù)是"白茶"最早出現(xiàn)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制作方法上來加以區(qū)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

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fā)現(xiàn)茶葉的藥用價值后,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干或焙干,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青茶起源:

? ? ? 據(jù)福建安溪縣人民政府查檔案資料,青茶是清朝世宗胤楨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間勞動人民發(fā)明的。太平天國時 期閩南近海居民,紛紛逃難,安溪居民有的內遷到沙縣集居;有 的過海入臺灣省。青茶制法就隨之傳人沙縣和臺灣。沙縣和臺 灣很早就出產青茶。

有的從沙縣往北前進就到了崇安。就在荒地武夷山開發(fā)茶業(yè)。武夷山種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至今仍如是。臺灣開 始種茶制茶者也是安溪人。從此證明青茶發(fā)源于安漠是無可懷 疑的。

武夷山土地少不能容納很多移民為生,有一部分游民流人江西上饒附近各地農村,到茶季時來武夷山為采茶制茶雇工,茶季結束即回江西,至今亦仍如是。

清朝文宗奕訂咸豐(公元1855年前后)年間,當時福建紅茶 生產過剩,品質下降,銷路不暢,茶價下跌,影響廣大人民生活, 促使茶業(yè)勞動者在制茶實踐過程中加深認識,改進制茶技術措 施,提高品質。武夷巖茶就于茶業(yè)危機時,在安溪青茶的基礎上大力改進技術,提高技術而興起的,揚名國內外。制法和品質都 勝過其它茶類。是時,臺灣省臺北包種,政和白毫蓮心的青茶相繼出世,以擴大銷路。

青茶制法是在綠、紅茶之間。由于黑茶的實踐。啟示了黑茶 品質在綠、紅茶之間,先是綠茶制法,后是紅茶制法,就認識了先 紅后綠的制法,可以創(chuàng)新茶類,認識再實踐,就發(fā)明了青茶制法。 青茶具有紅、綠茶的優(yōu)點,既有紅茶的色香優(yōu)美,又有綠茶 的爽快刺激味感,但無綠茶苦味和紅茶澀味的缺點。在制綠茶、 黑茶、紅茶的基礎上,無數(shù)的實踐與認識往復循環(huán),才發(fā)明青茶制法。六大茶類的技術措施,以青茶為最精巧。品質也以青茶為最好。



紅 茶 起 源

中國作為茶葉的原產國,是紅茶的發(fā)祥地。但國人中,知道中國為世界紅茶發(fā)源地的并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為世界紅茶鼻祖的國人更是鳳毛麟角。正山小種紅茶迄今已有約400年的歷史。它大約產生于中國明朝后期,確切的時期至今沒有得到考證。

武夷山市桐木關江氏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據(jù)江氏族譜中記載:江氏家族于南宋末年遷居崇安縣(現(xiàn)為武夷山市)桐木關,世代種茶。其家族世代掌握茶葉加工技術。

在江氏家族內,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正山小種紅茶產生的說法:大約在明朝后期某年采茶季節(jié),有一北方軍隊路過桐木關廟灣,夜晚駐扎在當?shù)氐哪局撇枞~加工地點,睡在了茶葉青葉上。待到天明軍隊離開后,茶葉青葉已經變軟發(fā)紅,而且?guī)юば?。江氏族人非常著急,為了盡量挽回損失,族人決定把已經變軟的茶葉搓揉成條,并用當?shù)厥a的馬尾松的枯萎材塊作為燃料來烘干已經帶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葉烘干后,原來紅綠相伴的茶葉變的烏黑發(fā)亮,并且?guī)в幸还伤芍南銡???墒呛娓珊玫牟枞~在當?shù)夭]有人愿意買,于是江氏族人把這種烘過的茶葉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能盡可能地挽回些損失。

令人沒有想到的時是,當?shù)诙甑闹撇杓竟?jié)將來臨時,有人竟然愿意出高于原來茶葉幾倍的價格來收購這種烏黑并且?guī)芍阄兜牟枞~,并且付了現(xiàn)款。之后,在高價格的驅動下,這種烏黑、帶有松脂香味的茶葉越做越多,生意也越來越興旺,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廣。

聲明: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之刪除。

八十華章:永昌祥商號的傳奇故事

  本文轉載自  普洱雜志公眾號  2020-9-9期

  我們知道,沱茶的創(chuàng)制和推廣始于永昌祥商號,永昌祥的故事頗為傳奇。

  滇西的大理,歷史上是南詔國、大理國首都,又是清末杜文秀起義時的大元帥府所在地,北可達康藏、麗江,西通緬甸,南接思茅普洱地區(qū),是滇中到滇西之間的交通要道,軍事、商業(yè)重鎮(zhèn)。

  嚴鎮(zhèn)圭,字子珍,1871年出生,大理白族小鎮(zhèn)喜洲人。他的父親是個武秀才,沒有繼承祖上當官的傳統(tǒng),而是經營一個叫永興祥的雜貨店。12歲以前,嚴子珍是讀過書,練過武的,但卻在12歲這年輟學進入永興祥當學徒。當他足夠強壯,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他向母親的親戚借了十兩銀子,離開永興祥開始了自己的行商生涯。最初他用毛驢在下關、喜洲等地倒點土布等土產,有一定積累后,加上繼承了永興祥的產業(yè),毛驢換成了馬和騾子,他開始運茶葉到四川的會理、建昌,再將四川的黃絲運回下關、大理。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江西商人彭永昌,彭對康巴地區(qū)、四川、江西以及長江流域的商業(yè)經營甚為熟稔。

圖片描述

  ▲大理喜洲鎮(zhèn)嚴家宅院

  1902年,嚴子珍和他的親戚喜洲人楊鴻春與彭永昌三人合資,共集資白銀一萬一千多兩,創(chuàng)建了一個叫永昌祥的商號,經營生絲、茶葉、布匹、洋貨、藥材、鴉片等生意。

  1911年,楊鴻春退出,1916年,彭永昌也退出了永昌祥。盡管兩家都退出了永昌祥,但他們在昆明的住宅仍然互相通聯(lián),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就在彭永昌退出的這一年,永昌祥改革工藝,生產沱茶銷往四川。新工藝沱茶可能仍是用思茅和勐庫原料,因為那時鳳慶種茶時間不長,名氣也較小。從他們1923年使用的商標上我們可以看到,“本記向在云南迤西下關,不惜工本由普洱各茶山自行提辦春尖普茶,發(fā)各埠銷售。貴商光顧,請認招牌為記?!笨梢?,到1923年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主打鳳慶、勐庫牌,而是說自己賣的是“上品普茶”。早期的沱茶由于較多地采用普洱茶,湯色介于紅綠茶之間。

  ▲上世紀20年代的永昌祥松鶴商標

  隨后幾年,沱茶在四川大賣。永昌祥開始用各種原料嘗試生產。由于鳳慶的茶種植未久,條索漂亮,白毫凸顯,滋味卻有些過分尖利,因此,他們用比較厚重的勐庫茶作為主要的基茶,鳳慶茶作撒面,定型成永昌祥沱茶的標準。此時的沱茶有兩種湯色,上等貨呈綠湯,很明顯,原料考究,加工及時,芽葉細嫩。中等和下等沱茶,湯色則偏紅,按嚴子珍第三子楊克成的記述,美國人認為他是介于紅茶和綠茶之間的產品。

  1930年,永昌祥在下關成立了自己的茶廠,生產關莊沱茶,分為本牌沱茶和副牌利記沱茶兩種,用料均為鳳慶料和勐庫料。隨后,他們又在昆明成立茶廠,用景谷料、勐庫料、鳳山料生產景關沱茶。

  正記牌春尖沱茶內飛

  “松鶴牌”副牌利記沱茶商標

  最初,嚴子珍派他的侄子嚴欽(嚴志成)在昆明負責分號事務,后來,永昌祥業(yè)務擴大,他們把總號遷到昆明,總號業(yè)務逐步交給長子嚴(嚴燮成)辦理,嚴子珍更多地關注家鄉(xiāng)和地方的公益及慈善事業(yè)。他和喜洲同鄉(xiāng)發(fā)起創(chuàng)辦下關電站、喜洲電站,帶頭捐巨款給抗戰(zhàn)前線,修橋浚河,興建平民工廠,主持在喜洲建設小學、中學、師范學校、蒼逸圖書館、蒼逸醫(yī)院,合資建設喜洲醫(yī)院及附設的助產學校,練團兵,防土匪,購義地,葬孤魂……據(jù)喜洲文膽,參加過公車上書的趙甲南先生統(tǒng)計:“總計捐助地方教育文化及公益慈善事業(yè),舉其著者,殆已達國幣一百余萬元?!睋Q算成現(xiàn)在的幣值,應該有兩個億了吧。

  ▲被埋藏于嚴家大院的錢幣

  難怪抗戰(zhàn)時期,老舍到喜洲,對喜洲和喜洲富豪們的樂善好施大加贊賞:“喜洲鎮(zhèn)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么偏僻的地方,見過這么體面的市鎮(zhèn)。遠遠的就看見幾所樓房,孤立在鎮(zhèn)外,看樣子必是一所大學校,我心中暗喜了。到喜洲來,原為訪在華中大學的朋友們,假若華中大學有這么闊氣的樓房,我與查先生便可以舒舒服服的過上幾天了。及仔細一打聽,才知道那是五臺中學,地方上的士紳捐資建筑的,花費了一百多萬。學校正對著五臺高峰,故以五臺名。一百多萬!是的,這里的確有出一百多萬的能力??矗?zhèn)外的牌坊,高大,美麗,通體是大理石的,而且還不止一座呀!進到鎮(zhèn)里,仿佛是到了英國劍橋,街上到處流著活水,一出門,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濁立刻隨流而逝。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有圖書館,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貼金的,有像王宮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畫棟,有許多祠堂也都金碧輝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zhèn)市,真是世外桃源?。 ?/p>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大理喜洲鎮(zhèn)

  在永昌祥的帶動下,沱茶、緊茶等精制茶的經營者們都集中到了下關。1938年,他們在下關成立了“下關茶業(yè)同業(yè)公會”,公會負責協(xié)調各茶廠之間的矛盾和合作,訂立春茶開盤價格和各商號頭撥春茶收購數(shù)量定額。頭撥春茶收購完后,二撥春茶以及二水茶、秋茶則不受同業(yè)公會控制,可以自由買賣。

  ▲1938年茶業(yè)同業(yè)公會成立,喜洲同鄉(xiāng)在下關的合影。

  而在四川及長江流域,永昌祥的沱茶是行業(yè)的標桿,他的品質最佳,價格最高,各茶館都以經營永昌祥沱茶做招徠。據(jù)曾任昆明市商會會長、成昌茶號合伙人的下關人李琢庵之子李范高回憶,當年他在四川讀同濟大學,他經常去位于敘府(現(xiàn)稱宜賓)的永昌祥分號去玩,盡管當時李范高的父親也做茶,但他對永昌祥的茶品還是贊不絕口。他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永昌祥分號有一個銅制的大長嘴壺,有客人來時,就從銅壺里倒茶,至今,李范高還常常記得當時的滋味,終生不忘。

  ▲1951年“松鶴牌”本牌春尖沱茶廣告。從廣告中可以看到春尖沱茶的優(yōu)點:香味醇清,茶質含量濃厚,較龍井耐泡,具有醒腦解熱、清理腸胃的功能。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開茶不用錐子、錘子,而是使用蒸汽蒸開(圖源:普洱雜志)

  永昌祥投資上海、重慶、宜賓、緬甸、香港等地,既做茶業(yè)、進出口貿易、匯兌,也投資紗廠、美軍物資、中茶康藏茶廠、錫礦、香港三聯(lián)書店等??箲?zhàn)時期,嚴子珍長子嚴燮成還曾擔任昆明商會主席。

  1949年解放后,永昌祥業(yè)務萎縮,進出口貿易、茶葉、生絲等等都不好做,海外的生意也不愿受總號約束。很快,永昌祥的茶廠并入下關茶廠,進出口貿易并到公私合營昆明進出口公司,絲廠收歸宜賓商業(yè)局,其他投資也隨社會主義改造而結束。只有松鶴牌商標還擱置著,直到1991年,下關茶廠重新注冊了松鶴商標,永昌祥松鶴牌沱茶才完成了回歸。

  ▲1991年下關茶廠重新注冊的松鶴(圖)商標

  整理編輯︱Candylan

  圖片︱下關沱茶

找到約29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