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涇陽磚茶的簡介

找到約11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2018年 百富茯茶 珍藏版 涇陽茯磚黑茶:茶湯入口,一股暖流直奔胃部,大呼痛快

【時間】10月26日下午16點33分

【地點】湖南邵陽市大祥區(qū)

【溫度】11-12℃,大雨,空氣優(yōu) 空氣濕度100

【茶具】280mⅠ蓋碗,白瓷品茗杯1個,公道杯250mⅠ,

【水質】純凈水

產(chǎn)品簡介

名稱:百富茯磚

規(guī)格:900克

年份:2017年

生產(chǎn)日期:2019年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生產(chǎn)歷史悠久,產(chǎn)于湖南的安化縣、陜西、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地,主要種類有湖南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邊茶、廣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滇桂黑茶等。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睕荜栜虼u茶屬黑茶類,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興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數(shù)百年來與糧、奶、肉一起,成為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涇陽這邊的工藝基本都是一些老茶農(nóng)根據(jù)歷史上的還有家里傳承的手藝制茶,在正宗的涇陽茯磚茶里面,沒有機制和菌花養(yǎng)花一說。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茯磚茶是安化的黑茶轉轉運到?jīng)荜柕臅r候淋雨受潮,然后再晾曬的過程中突現(xiàn)的茶香,才發(fā)現(xiàn)的菌花。

在黑茶中有一種金花是黑茶茯磚茶所特有的,是涇陽茯磚的特色。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帶有的,為什么在其他地方長不出來,而到?jīng)荜柧烷L出來呢?

一是涇陽的水質,酸堿度和水中的礦物質適宜"金花菌"生長發(fā)育的條件需求。

二是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洼,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濕地氣候特征的獨特自然環(huán)境。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菌"生長、發(fā)育、繁殖。

三是技術因素,也是人為因素。包括制作工藝,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發(fā)花的溫度,筑制磚體的松緊度等。古時沒有溫度計和干濕儀,全憑匠工的經(jīng)驗和感知來把握。

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想把涇陽茯磚茶制作技術引進到?jīng)荜栔馊ィ闯晒?。也說明歷史上的"三不離"(離了涇陽水不能制,離了涇陽氣候不能制,離了涇陽人的技術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涇陽是茯磚茶最佳筑制生產(chǎn)地位也是不可動搖和替代的。

湖南安化20世紀40年代引進了涇陽技術,50年代才算有了發(fā)花,還是采用了一種噴花接種技術,茶品發(fā)花情況散而少,至今還達不到?jīng)荜栐鹊陌l(fā)花水平。口感、滋味、質量也與涇陽產(chǎn)的茯磚茶有差異。

解茶時盡量讓茶成塊狀或坨狀,因為黑茶緊壓茶的面茶和里茶選料及陳化程度有所不同,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盡量完整地品好這一款茶。茶葉等級是特二級,屬于粗老料,蓋碗是280ml,所以取茶葉14g左右

第一泡洗茶

第二泡:湯色橙黃,入口微澀,但是轉甘快,茶湯醇和,無異味

第三泡:湯色橙黃帶紅,澀味加重,回甘生津也快,茶湯順滑,入口后3秒后明顯感覺口腔有松香味留齒,有興趣研究的茶友握手覆口呼一口氣,或者閉口不言能體會到。

第四泡:湯色橙紅透亮,茶湯澀味重但是給口腔與舌頭帶來沖擊感明顯

(如果各位喝過老班章,有類似感覺。茶味占滿口腔,霸道與尖銳的區(qū)別)胃部開始有股暖意和飽腹感(我看了下鐘,16.51分),休息三分鐘后打了一個飽隔。

第五泡:換了一個角度拍照,湯色橙紅:清澈透亮見底,我特意準備了一個茶漏,但是茶渣比較少,特二級等級已經(jīng)是很謙虛了。

第六泡:湯色無變化,澀味開始減弱,甜味出來了,像焦糖甜味。

喝到這里其實我已經(jīng)感覺飽了,我看了一下時間,下午17點01分鐘,半場休息,實在喝不下去了。

總結:

一、包裝簡樸大方,方方正正,正反兩面生產(chǎn)日期,原料日期,磚茶編號清晰,拆開包裝后茶葉磚體烏黑油潤、平整,松緊適度、勻稱

二、湯色由橙黃轉為橙紅,湯色透亮,茶湯醇厚帶陳,耐泡度高,續(xù)航能力超級強。用蓋碗泡估計13泡以上,茶葉內(nèi)含物質豐富,個人品飲的話,嘿嘿。

三、茶底清晰看到綠色葉底,經(jīng)過兩年的壓磚存儲,茶葉的活性依然很高,期待5年后的口感

本人是湖南人,安化黑茶很早之前就接觸過,但是頭次接觸涇陽的黑茶,有點驚訝,或者是震驚。首先,安化黑茶5年內(nèi)的干茶葉倉味比較重,口感上醇厚但是香味淡,需要煮茶才出味,其次,安化黑茶百兩、仟兩茶屬于緊壓型,撬開需要很大的力氣,此次的黑茶松緊度和普洱茶餅差不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涇陽黑茶喝下去穿透力強,如果安化黑茶是米酒的話,入口綿甜,回味悠長,但是后勁大,而涇陽黑茶則是西風酒,辣味十足,入口后,一股暖流直奔胃部,大呼痛快,痛快。


圖文:不忘初心-胡昕

七星灶、打水銃、手工茯磚,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的制作是如何演變的?

中國有六大茶類:紅、綠、黑、青(烏龍)、黃、白,是世界上茶品類最齊全的國家,其中黑茶占有重要份量。黑茶原料一般成熟度較高,外形較大,多用來制作磚茶,如茯磚、黑磚、花磚、花卷(千兩茶)、康磚、青磚等。在整個緊壓茶系列中,茯磚茶在產(chǎn)量、銷量上均占有較大優(yōu)勢。黑毛茶將茶葉資源加以完整、充分地利用,既延長了茶葉加工產(chǎn)業(yè)鏈,又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價值。在磚茶多樣的品質工藝中,茯磚茶的加工是典型的體現(xiàn)和代表。

獨特的黑毛茶加工工藝

茯磚茶的原料,均采用有一定成熟度的黑毛茶。真正意義的黑毛茶以湖南安化為代表,據(jù)考證黑茶生產(chǎn)始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用四川綠茶經(jīng)“做色”后蒸壓而成。16世紀中葉后的黑毛茶,則是湖南安化的茶人不經(jīng)干茶“做色”,而是在初制中,通過“渥堆”工藝和獨特的“七星灶烘焙”工藝所形成,從此湖南安化黑毛茶逐步取代了四川的“做色”黑毛茶,將10多天“做色”改為10多小時“渥堆”的工藝,完整的黑毛茶生產(chǎn)工藝從此形成。

黑毛茶初制分殺青、揉捻、渥堆、烘焙四個工序,其中渥堆和在“七星灶”上烘焙最重要。渥堆工序就是使多酚類化合物進行必要的氧化。“七星灶”采用松柴明火烘焙,分層多次屢加濕胚、長時一次干燥的特殊工藝,在整個烘焙過程中,茶胚隨著溫、濕度反復、多次地“升”“降”變化,使多酚類化合物氧化得更充分,形成黑毛茶黑褐油潤,湯色橙黃,香味純和(帶松煙香)、滋味不澀的品質。正如清代安化名人陶澍(二江總督)在“五言古詩”黑茶中所言:“黃花號晚出,味厚亦非劣”。

▲白沙溪茶廠“七星灶”上正在烘焙茶葉

這里所說的“七星灶”由灶身、火門、七星孔、勻溫坡和焙床五部分組成,如下圖所示。當升火后,焙床溫度達70℃以上時,將渥堆后的濕茶胚灑入焙簾上,第一層茶厚3~5cm,待茶胚表面干至六、七成時再撤第二層,茶葉厚度比第一層稍薄,如此反復多次(約5~7層茶),當最上層茶胚七、八成干時,即退火翻焙,待上、中、下各層茶葉干燥均勻,即行下焙。

神奇、悠久的茯茶加工

據(jù)資料記載,茯茶加工始于明朝洪武(1368年)年間的陜西涇陽地區(qū),當時涇陽有茯茶生產(chǎn)大小作坊幾十家,一年當中也只有六個月氣候適宜生產(chǎn),生產(chǎn)形式簡陃,產(chǎn)品均為手工茯磚,毛茶購自湖南安化一帶,面對較粗大的茶葉原料,涇陽當?shù)夭枞藦膶嵺`中,逐步總結形成了茯茶加工的生產(chǎn)工藝,最早的工藝是剁、篩、堆、炒、筑、搗、晾等七個過程。

“剁”指將粗長的毛茶用刀剁碎(多用于切馬草的軋刀),讓葉細胞充分破壞,使葉中的內(nèi)含物質易于浸溶出來;“篩”指將剁碎的茶,經(jīng)手篩篩出統(tǒng)一規(guī)格的茶胚半成品備用;“堆”指篩后茶胚經(jīng)“打水銃”處理后的高溫茶堆積(應屬發(fā)酵范疇)的過程;“炒”指堆積適度后的茶,加水入鍋中高溫炒制,達到茶胚水分均勻、散出茶香、軟化茶胚便入筑制;“筑”即用工具筑茶入模具內(nèi);“搗”,又稱搗花,指筑好的茶磚發(fā)花的過程,在適度溫、濕度條件下,將茶磚壘起約7~10天,待茶磚包裝紙外長的白毛轉為黃色,此時搗花才算結束;“晾”指將發(fā)花完的磚茶干燥的過程。

整個過程憑經(jīng)驗管理,其中“打水銃”特別值得一提,該裝置長約6m、寬1.5~2m,由灶堂火道、打水通道、煙囪、蒸茶箱(簾)四部分組成,較好地解決了無鍋爐條件下,茶胚高溫(140~160℃)熱處理的問題。通過爐堂火道燃燒木柴,燒紅頂部鋼板,打開打水通道門,把水打入燒紅的鋼板上(這稱為打水銃),使水迅速汽化成高溫蒸汽,讓高溫蒸汽進入蒸箱,蒸軟蒸箱簾上的茶胚,高溫處理的茶胚再落入倉內(nèi)堆集,這無疑是古代茶人的一項創(chuàng)舉。

每批茶生產(chǎn)周期約為40~50天,盡管手工茯磚采用的原料成熟度更高,但具有標準的高溫茯茶風格,產(chǎn)品暢銷西北茶市和陜西、山西地區(qū),產(chǎn)品供不應求。

1953年,湖南安化試制茯磚茶獲得成功,1958年,建立湖南益陽茶廠,改傳統(tǒng)手工筑制為機器壓制,專業(yè)化生產(chǎn)茯磚茶。1969年,又相繼建立湖南臨湘茶廠,從此湖南成為中國最大的茯茶加工中心。

機壓茯磚在沿習傳統(tǒng)手工茯磚筑制工藝的基礎上,發(fā)展為半手工壓制,再到現(xiàn)在的電氣化、智能化壓制,逐步實現(xiàn)了機械化、清潔化和智能化生產(chǎn),但茯茶加工的工藝原理基本沒變。整個工藝分為毛茶篩制、渥堆、稱量加茶汁、汽蒸、降溫入模、壓磚、晾置退磚、發(fā)花干燥等八個工序。

▲電氣化茯磚茶壓制生產(chǎn)線

現(xiàn)在的加工工藝更為科學、產(chǎn)品品質更穩(wěn)定,并能很好地彌補黑毛茶初制加工的各種不足(主要是黑毛茶初制加工中,渥堆不足相當普遍、“七星灶”干燥現(xiàn)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日曬干燥),每批茶生產(chǎn)周期已縮短至20余天。在管控方法上,“標準”管控取代了“經(jīng)驗”,鍋爐代替了“打水銃”,烘架發(fā)花取代了“搗花”,黑毛茶原料(多為一芽五六葉的半木質紅梗)與成品茶品質都有了較大變化,實行了科學的“定量控制,高溫無雜菌發(fā)花”工藝。茶胚在全過程中,受溫度、濕度(水分)的反復、多次升降變化,茶胚內(nèi)含物的不斷聚合(氧化)變化,保留發(fā)展提高了高溫茯茶特有的品質風格,唯有這種以有一定成熟度的原料茶與生產(chǎn)工藝的結合,方可產(chǎn)生獨特的工藝香——“菌花香”,這也使得茯茶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益陽茶廠茯磚茶烘房

有微生物的參與茯茶更香醇

在我國六大茶類的茶葉加工中,唯有茯茶加工中有微生物冠突散囊菌的參與。冠突散囊菌的參與,對茯茶品質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茯磚壓(筑)制過程中,由于篩切后的原料茶有一定成熟度(稍粗)、含有茶梗,更有利通氣,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為冠突散囊菌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最佳條件,使冠突散囊菌能迅速形成優(yōu)勢菌。冠突散囊菌可分泌多種胞外酶,如淀粉酶、纖維素酶、脂肪分解酶等,這些胞外酶與茶胚內(nèi)含物可產(chǎn)生反應,如淀粉酶可將茶葉內(nèi)的淀粉轉化為糖,多酚類物質的進一步氧化、縮合,蛋白質、氨基酸水解、降解,其他物質不斷消耗、分解、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微量的復雜的生化反應。使強氧化功能的茶黃素與茶紅素更豐富,粗澀味消失,湯色更明亮,產(chǎn)生出醇厚的滋味和冠突散囊菌特有的“菌花香”香味,這是其它任何一種茶所沒有。

90年代前的湖南省益陽茶廠是全國最大的邊銷茯茶生產(chǎn)廠,年產(chǎn)量達20多萬擔,受到眾人關注,引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專家、學者和茶葉愛好者前來考察、參觀,最值得大家贊嘆的是被譽為“茶之神”的“菌花香”,以及能把黑毛茶變?yōu)閺V受消費者喜愛的色香味俱全并且形成獨特保健功能的茯茶加工工藝。

作者簡介:

孫勝利

1968年畢業(yè)于湖南農(nóng)學院茶葉專業(yè),曾在湖南省益陽茶廠承擔茯磚茶的研究與加工工作,參加茯磚茶國家標準GB/T9833.3—1988的研定,對茯磚茶中微生物的研究1991年獲得湖南省科學進步二等獎。

具體內(nèi)容詳見《中國茶葉加工》雜志,2018年第1期文章《中國茶葉加工》,頁碼:62-63,作者:孫勝利。

引用格式:孫勝利.淺談茯磚茶的加工發(fā)展歷程[J].中國茶葉加工,2018(1):62-63.

來源:中國茶葉加工,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2019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為推動原創(chuàng)茶書的創(chuàng)作和出版,并對優(yōu)秀圖書進行表彰,中國茶行業(yè)媒體聯(lián)盟從2018年1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出版的茶文化圖書中,按照提名、投票程序選出十本茶書并向社會發(fā)布。這些茶書在推選過程中立足可讀性與趣味性,希冀通過閱讀通俗易懂的茶文化書籍讓更多的讀者愛上中國茶。

  12月12日,中國茶行業(yè)媒體聯(lián)盟在2019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chǎn)業(yè)博覽會上發(fā)布“2019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閑閑堂茶話》

  作者:曹鵬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書籍簡介

  全書23萬字,六十幅插圖,包括五部分一百余篇文章,對茶史、茶文化、茶行業(yè)的各個方面進行梳理講述,對茶文化文獻廣征博引,又與茶行業(yè)現(xiàn)實情況貼得很近,相當于是一本茶文化小百科,視野開闊,文字生動,兼具學術價值與文化價值,文字與插圖都是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書籍裝幀設計精美,精裝雅致。

  推薦理由

  此書是一部原創(chuàng)性很強的作品,以散文筆法用非常優(yōu)美的語言對中國茶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梳理評介,內(nèi)容扎實,專業(yè)性與可讀性結合得很好,話題涉及到茶文化以及茶行業(yè)很多領域,茶味濃郁,同時又富文采,插圖全部都是作者自己的書畫作品,圖文并茂,充滿了禪意與詩情。作為報紙與雜志專欄文章發(fā)表時被廣泛轉載,很多篇章與段落語句膾炙人口,對傳播普及茶文化有一定貢獻。

  《中國茶事大典》

  作者:吳曉力? 主編

  出版社: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書籍簡介

  本書為中國古今茶事文化歷史經(jīng)典讀物,全書共分8章,介紹了中國茶的歷史、古今茶器、茶事藝文、茶藝茶道、中國名茶、茶事風俗、古今茶館、茶的傳播等內(nèi)容,每個章節(jié)自成體系,全書交織成一張周密、具體的中國茶的歷史與文化知識網(wǎng)絡。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單位為中國茶葉博物館,內(nèi)容非常權威、扎實。本書在同類書籍中具有比較跳脫的特色。

  一、 原創(chuàng)性。本書內(nèi)容具有獨家特色,大量內(nèi)容基于館藏文物及館內(nèi)文史研究成果成書,如以中茶博館藏茶器圖片、文字為根骨的茶器部分;歷史上茶葉的制作、飲用等知識部分;茶文化傳播等部分,均以大量館藏品圖片結合文字,內(nèi)容翔實有細節(jié)。

  二、 專業(yè)性。全國唯一茶專項國家級博物館組織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在館長主持下嚴謹成書。

  三、 精美度。版式精美,文圖得當,圖文結合緊密,圖解文字,可讀性強。尤其是歷代茶藝文、中國名茶、茶文化傳播等部分,有美好的閱讀體驗。

  四、權威性。內(nèi)容全面合理,有理有據(jù)。如茶俗,分別從歷史、地域、人群等角度全方位展示;茶事藝文,從茶書法、繪畫、茶書、詩歌、戲曲等方面介紹等。

  《茶藝與茶道》

  作者:丁以壽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書籍簡介

  《茶藝與茶道》立足茶文化的基礎——茶藝,及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向前延伸到茶葉知識,向后拓展到中外茶文化,設緒論和茶葉入門、茶藝基礎、茶道略說、茶文化簡史四章。緒論闡釋茶藝、茶道、茶文化的概念及其關系,茶葉入門介紹六大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代表性茶葉、茶葉評鑒與貯藏、茶葉成分與功能,茶藝基礎介紹茶藝基本程式、基礎茶藝形式、少數(shù)民族茶藝,茶道略說介紹茶道與文學、藝術、哲學、宗教以及日本、韓國茶道,茶文化簡史介紹中國茶文化醞釀、形成、發(fā)展、曲折以及對外傳播。

  推薦理由

  中國輕工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名單公示中,由丁以壽主編的《茶藝與茶道》添列其中。該書在保持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強化實踐技能訓練,注重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綜合能力,既可作為茶藝、茶文化、茶學及相關專業(yè)的教材,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教材,也可作為社會大眾了解中華茶藝的科學讀本。

  《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

  作者:周重林? 楊春? 等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書籍簡介

  《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中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古茶園的認識方式。按照人為干預深淺程度以及時間早晚對古茶園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古茶園形成不同的風味。書稿中還介紹了云南古茶園中的許多干預經(jīng)驗和養(yǎng)護模式,值得推廣。

  《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特點:

  1.作者實地探查,有大量鮮活的一手資料。圖片都是實地探查時專人實時拍攝。

  2.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的紀錄寫作方式,較大程度保留了讀者探尋以及想象的空間。

  3.既能了解茶道知識,又能了解云南各地獨特的風土人情。讀者面比較廣。

  推薦理由

  《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嘗試從文明史的角度去看古茶園,陸羽時代的大茶樹并沒有退出人類生活的視野,宋徽宗時代的茶禮還在老曼峨羞澀飄揚,清雍正時代的改土歸流讓北京成為普洱茶的重鎮(zhèn),晚清到民國云南茶葉格局真正影響到了今天。這一切,都是因為云南不僅有古茶園,還有古老的種茶技術、采茶技術、管理技術以及飲茶風俗。

  《中國白茶史:1950—1969》

  作者:危賽明

  出版社: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書籍簡介

  通過對中茶福建公司在建陽、松溪、政和、福鼎、福安等中國白茶主產(chǎn)區(qū)開展的白茶的生產(chǎn)、采購、銷售以及加工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等相關白茶生產(chǎn)經(jīng)營史料進行發(fā)掘整理,展現(xiàn)了中國白茶在1950年—1969年,這二十年間的發(fā)展史實,呈現(xiàn)了老一輩制茶茶人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

  推薦理由

  本書用通俗的語言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圖文并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福建白茶的歷史、白茶內(nèi)涵,也更好地弘揚了福建白茶的文化底蘊。

  《陜西茶話》

  作者:李三原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書籍簡介

  全書共分為四篇十七章。

  第一篇茶祖茶事起源,提出并論述了始祖茶文化,力圖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展示陜西始祖茶的歷史地位。同時,認為茶樹的起源與茶的起源是不同的概念。

  第二篇涇陽茯磚茶,接照茯茶史實發(fā)展的順序,全景式展示了涇陽茯磚茶的筑茶史,尤其對于茯茶的含義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證,對茯茶的起源出了考證。

  第三篇茶業(yè)茶器茶詩文,分析了唐代茶業(yè)的歷史價值及其當代價值,介紹了法門寺地宮茶器研究的成果,試圖解密秘色瓷茶器的秘密,探討了宋代藍田孔雀茶的成因和茶學方面的意義。

  第四篇附篇,研究了法門寺秘色瓷茶器具的秘色之義,探索了千年之柴窯的秘密,力圖解謎天青瓷。對一些歷史資料中記載的茶事作了分析,提出了初步觀點。

  推薦理由

  《陜西茶話》為熱愛茶的人們提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陜茶故事資料,既為茶學研究人員提供一些資料,也是從業(yè)者的一種參考,對專業(yè)研究者和廣大讀者有所啟迪。

  《讀懂中國茶》

  作者:馬哲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書籍簡介

  1998年至2019年逾20年間典藏閱讀茶書500余冊,2003年至2019年,16年間遍訪四大茶區(qū)各大茶類代表性名茶。本書以文學的語言,科學的精神,美學的視角,從南方嘉木、千山摘翠、匠心制茶、藏茶成珍、評茶技藝、茶的美學等各篇章對茶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

  推薦理由

  該書以游記體的寫作方式,把中國茶從上到下、從南到北完整梳理了一遍,并按茶葉的起源、物種、種植、制作、儲存以及品鑒茶全面整理一番,讓讀者在享受茶之韻的同時,不自覺的也跟隨作者游覽了祖國的大美茶山。

  《茶修》

  作者:王瓊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書籍簡介

  茶修,是通過一整套的習茶儀軌,建立并完善可持續(xù)的共修與自修的脈絡,進而給愛茶的人帶來真實可觸的生命成長之助力。和靜茶修是借茶修為·以茶養(yǎng)德,是秉承“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在泡好一壺中國茶的基礎之上,于“日日行茶,時時修持”的過程里,達到內(nèi)外兼修,同養(yǎng)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茶修》是在和靜茶修學堂經(jīng)過近六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之上完成的。它是對眾多茶修學員生命成長案例的探究和思考,也是對教學經(jīng)驗的客觀審視及深度的總結,最重要的是基于這些獲得之后而有了對和靜茶修教育體系的進一步梳理和豐富。希望依托大道至簡的精神引領,把高深的理論邏輯借助對一杯茶的有形表達,真實地傳遞、樸素地分享,進而可以讓茶修精神更好地服務于這個時代,利益到更多的人。

  推薦理由

  由“茶修”教育體系開創(chuàng)者和申時茶的倡導者——著名茶人王瓊老師創(chuàng)作的《茶修》一書,開創(chuàng)了中國茶文化的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茶修。作者在書中提出“借茶修為·以茶養(yǎng)德” 的茶修精神,并將其高度凝練為:和、靜、通、圓。本書系統(tǒng)的梳理了茶修的核心思想和理論脈絡,是對當代茶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表達,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中國鐵觀音》

  作者:林榮溪? 陳德進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書籍簡介

  《中國鐵觀音》 一書歷時兩年創(chuàng)作,是一本全面解說鐵觀音的百科全書。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作序,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于2019年4月13日推薦。

  《中國鐵觀音》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鐵觀音的來源,說明了什么是鐵觀音,鐵觀音來自哪里,創(chuàng)始人是誰,產(chǎn)地在那里等問題。第二部分講述了鐵觀音發(fā)展的歷史,講述了鐵觀音的產(chǎn)區(qū)發(fā)展,銷售區(qū)擴展,品種的增多,內(nèi)涵的成型。第三部分講述了鐵觀音的分類與品鑒,鐵觀音的口感多樣,不同年份,不同制作工藝,不同產(chǎn)區(qū),不同等級的口感、外形、韻味,以及沖泡手法均有不同。第四部分,以案例講述了鐵觀音的保健功效。全書展現(xiàn)了鐵觀音三個主題:中庸之美、中國功夫與大慈大悲的精神寓意。

  推薦理由

  八馬茶業(yè)總工程師林榮溪和安溪作協(xié)副主席陳德進合著的《中國鐵觀音》圖書,是一本講述中國鐵觀音的綜合性圖書,文圖并茂,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很強。

  2000年以來,以鐵觀音為主題的圖書很多,《中國鐵觀音》的不同之處在于者從人文的角度展示了鐵觀音的全景風貌,內(nèi)容豐富,深入淺出,特別是作者嚴謹?shù)奈娘L、原創(chuàng)的力量,在當前茶文化圖書出版界值得大家學習。

  該書還入圍2019央視推薦書目,央視每天只推薦一本書,足見《中國鐵觀音》圖書的品質。

  《茶的國度:改變世界進程的中國茶》

  作者:戎新宇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書籍簡介

  為什么說人類與茶擁有著50%相同的基因?誰是最早的植茶者?什么是中國人最早的食物?為什么說茶是“液體黃金”、君王的點金術?日不落帝國是如何嗜茶成癮的?后5G時代的茶葉預言有哪些?茶自古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尤其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見證者。茶的神奇功效使它成為古代和近代貿(mào)易中的“液體黃金”,也一度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對象。在茶的故事里,有中國文化歷史中最生動的部分;在茶的故事里,有世界版圖震蕩的關鍵瞬間。

  推薦理由

  《茶的國度》是一部茶的文明史,以中國茶的誕生、流行、傳播、發(fā)展為脈絡,通過茶的誕生和流行寫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通過茶的傳播反映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全球化進程的推進。

  這是一本可讀性強、內(nèi)容豐富的茶文化著作,匯集了作者從事茶業(yè)多年對茶歷史文化的多維度解讀,從進化、飲食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角度詮釋了茶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的影響。

找到約1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